在一个满天繁星的夜里,孙林踏上了返回宿舍的路。在这一天时间里,他独自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果遂镇龙马村的几十户人家。 孙林是人保寿险广西分公司办公室业务协管。2016年10月份,人保寿险广西分公司与忻城县果遂镇龙马村结对帮扶,并先后派出3任干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孙林是第二任。 “刚开始‘语言不通’,每次走访入户都需要带一个翻译。”谈及两年的扶贫生活,孙林对记者回忆道。语言不通,孙林就逼着自己学方言,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用简单的壮语与农户交流,并迅速掌握了龙马村的基本情况。 就在孙林来到龙马村的两年时间里,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黑灯瞎火的乡镇小路亮起了路灯,一幢幢瓦房摇身变成了一座座小洋楼。经过帮扶,龙马村于2017年底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贫困村扶贫,重在因地制宜。孙林告诉记者,为了深入了解龙马村的困境,他挨家挨户入户走访,走遍龙马村每个屯、队,深入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发现了制约龙马村发展的三大问题,缺基建、缺设备、缺教育物资。 在孙林等人保集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龙马村申请到了5万元帮扶资金,龙马村一度缺少路灯的三个屯子龙马、敢更、北陇亮起了路灯,村里开始建水池,拉滴灌设备等。 “孙书记来以后,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齐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劲头更足了。”龙马村村委会主任罗飞艳站在村委会办公楼门口,望着眼前干净的水泥路、整齐的路灯笑着说。 在孙林看来,想要真正脱贫,不能光靠输血捐赠,还要“拔穷根”。“每年牵头成立1家合作社,发展2个新产业,培育3名以上党员带富示范,‘123’工程是我们龙马村自主提出的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目标。”孙林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已成立6家合作社,涵盖桑蚕、育肥牛、百香果、糯玉米、砂糖橘、甘蔗等产业,辐射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增加收入。“不拔穷根,决不回城。”孙林如是说。 龙马村孙林的故事只是人保集团致力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探索出了‘保险+产业’‘保险+健康’‘保险+民生’‘保险+融资’等扶贫做法,使帮扶地区经济可持续、环境可保护、人民生活可保障,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保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保集团扶贫聚焦产业、民生和社会治理三大领域,贯穿深度贫困地区和定点扶贫地区两大重点区域,辅以广覆盖的基层服务网络,构建起了多维度立体式保险扶贫体系。 上述负责人指出,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开发农业保险产品,夯实贫困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保障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补齐民生短板、提升脱贫质量,增强贫困群众的幸福感。此外,通过参与创新贫困地区基层治理模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提升贫困群众的安全感。
10月12日,“融创中国-友成基金会结对帮扶龙塘精准脱贫成果移交仪式暨龙塘山房民宿开业仪式”于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举行。这代表融创积极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也代表着龙塘村从脱贫迈向振兴。 融创中国-友成基金会结对帮扶龙塘精准脱贫成果移交仪式暨龙塘山房民宿开业仪式现场 中共雷山县委书记黄清发、雷山县人民政府县长袁刚、融创中国总裁助理邵佳、融创西南区域集团贵阳公司总经理李杰、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零慧、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李佳琛等出席了此次仪式,共同见证了龙塘村的发展新起点。 龙塘山房开业揭牌 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龙塘样本”落地 梯田如云的龙塘村里,刚开业的苗寨精品民宿展示着中国乡村文旅的新面貌,梯田里农民的耕作成果作为特色农产品被送往全国…… 从过去的贫困村到当下示范村,龙塘的“巨变”,源于两年前,融创携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在雷山县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结对帮扶贵州龙塘精准脱贫”项目。项目启动后,2019年,龙塘就完全实现了整村脱贫。帮扶至今,龙塘村总计已实现增收近300万元。 中共雷山县委书记 黄清发 在成果移交仪式上,中共雷山县委书记黄清发表示,“两年多来,融创集团和友成基金会与雷山干部群众并肩战斗,打造了雷山乡村旅游扶贫的新亮点,进一步促进雷山乡村旅游持续增长,助推更多贫困人口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逐步致富,为雷山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融创中国总裁助理 邵佳 融创中国总裁助理邵佳表示,“龙塘村的整村脱贫和龙塘山房的开业,对融创的乡村振兴公益事业来说只是一个全新的里程碑,对龙塘村来说,也只是站在一个全新发展的起点。未来,融创还将继续探索和建立企业深度参与、长期支持的乡村扶贫和发展新模式。”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 零慧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零慧则表示,“有这些年脱贫攻坚打下来的坚实基础,未来我们有信心有有条件有能力能够如期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希望龙塘成为未来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一个典范。” 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村委会主任 文冲 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村委会主任文冲称,“通过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龙塘村经济水平高逐年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高,村民幸福感增高。未来,龙塘村将持续努力,把龙塘打造成为苗疆地区更好的传统农耕文化特色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综合立体的扶贫模式 为乡村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从脱贫迈向持续发展与振兴,龙塘村的显著改变是,一批年轻的人才被吸引回村,反哺家乡,为这个山村带来了更多自内而外、可持续的发展活力。 90后的村民文远胜,2018年告别外出打工生涯,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为龙塘村合作社资金互助部负责人、农业产业部负责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刺绣和蜡染,是苗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年轻的绣娘潘晓芬,也回村寻回了祖辈传承的苗绣工艺。随着融创组织的刺绣、蜡染等手工艺培训的开展,龙塘绣娘团正式成立,让非遗文化得以重拾与传承。今年4月份,“非遗工坊”正式亮相,并入选省级第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为绣娘精研技艺与游客体验苗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年轻人们愿意回来,并且能够切实在家乡有所成就,是因为龙塘村在专业团队支持下,拥有了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2018年至今,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成立扶贫专项小组,并派驻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扎龙塘村,深入扶贫一线、为扶贫进程实施提供有力、专业的团队保障。 两年多来,融创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及资源,链接各方资源,已在龙塘打造出一个综合立体的融创扶贫模式。龙塘扶贫成果显示,通过文旅切入、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教育帮扶等手段,融创扶贫模式在保护村庄民族文化及传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能够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帮扶中国乡村建立起“扶贫不返贫”的长效发展机制,助力实现城乡交融的美好生活。 龙塘村新貌 已落成开业的山顶精品民宿“龙塘山房” 通过文旅切入,龙塘村已完成“龙塘山房”等示范民宿改造与开业,并支持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餐厅、工坊等;龙塘村庄景观环境亦大幅提升,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去年年底,焕然一新的龙塘村首次大规模庆祝传统节日“鱼冻节”,吸引来全国各地的不少游客,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在产业带动方面,融创支持龙塘村的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协助龙塘打造“龙塘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同时通过消费扶贫方式,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为合作社带来收入超过200万元。 教育帮扶是阻断返贫的根本性措施。通过英苗培养计划,融创让遥远山区焕发新的生机,助力少年理想。嫁接自身文旅及文化资源,融创打造“一进+一出+全面探访”的助学模式,更深度、更长线地为龙塘孩子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给予他们多维度的教育帮扶。 从整村脱贫、到产业振兴、教育持续发展,如今,随着龙塘的精准脱贫成果圆满移交,龙塘迎来又一个新起点:其脱贫攻坚成果被进一步巩固,并初步建立起保障“扶贫不返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是融创头部企业社会角色的责任体现,也是融创美好城市共建者的使命体现。 以“龙塘样本”为范本,融创扶贫模式正在被应用到更多项目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融创已累积投入2.3亿元投入“筑梦原乡”计划,除打造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精准扶贫样本”外,也深度参与了重庆市中益乡、云南省广南县、陕西省延安市万庄村、云南省西双版纳红卫村等13省市21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助力超过40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 龙塘精准脱贫成果的圆满移交,是融创扶贫成果兑现的新起点。未来,融创仍将继续秉承公益的初心与诚意,结合自身资源与经验,并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以多维创新的公益路径助力乡村可持续的长效发展。融创的扶贫及公益探索也将努力带来更多成果和突破,共建有高度、有温度的美好社会。 (CIS)
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上市公司身为公众公司,在推动产业扶贫、践行社会责任方面,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扶贫不是一厢情愿的捐款捐物去煽情,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同时,也希望优秀的扶贫模式得到广泛推广,让更多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出路。”提及参与的多个扶贫项目,健康元参与过扶贫项目的员工刘佳感触颇深。 据记者了解,在结合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势上,健康元控股子公司丽珠集团目前已探索出了“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且经过验证,模式可供复制推广。 形成有效扶贫产业 来自健康元的信息显示,公司在扶贫上主要致力于“扶贫扶智、扶贫扶志”,其中,在教育扶贫上,公司自2019年起,分3年捐款共计90万元来资助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贫困大学生,“该助学金项目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立,针对的资助对象为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入读高校制药类相关专业的贫困大学新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本科5000元,专科3000元,受惠学生将达百余人,旨在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为制药类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目前,前两年合计6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刘佳说。 此外,在产业扶贫、扶贫扶志上,健康元已有经过验证的成功模式。“我国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此,子公司丽珠集团在做好健康扶贫持续性工作的同时,也逐步开始推进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种植黄芪、加工黄芪,因地制宜打造黄芪道地药材产业,形成脱贫致富的长远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让更多贫者永久性摆脱贫困的目的。” 据健康元介绍,为保证公司中药大输液的品质以及带动浑源县的经济发展,子公司丽珠集团于2005年在浑源县建立了黄芪GAP基地,种植黄芪近万亩,并成立了大同丽珠芪源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同丽珠)。2018年上半年,大同丽珠因地制宜,针对当地的情况,制定了产业扶贫计划,在浑源县的自建基地和共建基地雇佣当地药农达数百人,授予其黄芪种植的专业技术,并向药农们培训如何用无毒无公害的方式,来解决黄芪种植过程出现的虫害,避免了2000亩黄芪遭受虫害损失。 与此同时,健康元在天镇和陕西子洲等地也采取产业扶贫的模式,通过逐步完成黄芪规范化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培训,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将贫困户纳入基地建设范围,改善贫困地区群众黄芪生产条件等措施,实现了当地数百人的全面、稳定脱贫。除了给予当地贫困户以技术培训以外,健康元还与当地贫困户签订黄芪收购订单,在规范化生产的前提下,所产黄芪达到企业标准要求后,企业优先以保护价(保护价即药企需向药农支付土地流转成本、务工成本、有机肥成本综合,尤其是劳务成本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活成本)购买贫困户的产品。 多方式履行社会责任 除了在教育和产业领域的扶贫措施之外,健康元的扶贫措施还包括有针对性地瞄准特定人群:针对部分“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健康元联手丽珠集团推出了“慢病扶贫”计划。 据悉,这种精准扶贫形式在国内的企业中是首创的,也算是唯一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公益扶贫形式。为真正帮助到经济困难的患病家庭,方便地区患者就近取药,为低收入群众提供及时救助,健康元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贫困地区进行持续不断的药物捐赠,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帮助。“关注民生,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充分发挥上市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推动作用,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健康元方面表示。 此外,刘佳还提及,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健康元会始终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运营,通过指导和统筹集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行动,严格规范各部门职责,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落实,培养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理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交通保障发布会上了解到,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交通扶贫工作,以超常规的举措,推进贫困地区加快建设“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经过各有关方面艰苦卓绝的合力攻坚,我国交通扶贫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已经基本完成了“两通”,即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下面让我们通过6句话,一起来看交通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
各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筑牢保障网 脱贫不返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多亏有了好政策,要不咋能甩掉穷帽子。”河北魏县和顺会村村民付怀芹说,去年他患上了膀胱肿瘤,医疗费经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还有1万多元,“刚脱了贫,不会又要欠债吧?”付怀芹和老伴心里发慌…… 这一情况触发了县里防止返贫机制的大数据预警,医保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核查,将7000元的防贫救助款送到老付手中,医保、就业等一系列措施立马跟进,帮助这个家庭缓过劲儿来。 脱贫攻坚推进到今天,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瞄准重点对象 建立机制防返贫 当前,无论是未脱贫户,还是脱贫边缘户,都是贫困的坚中之坚。防止返贫,首先要盯紧重点对象。 在安徽六安市独山镇太安村,村民李守春一家7口人,生活不富裕。李守春坦言:“我身体不好,孙子、孙女在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全家就靠儿子一个人打工。” 村党支部书记陈本祥说,村里像李守春这样的边缘户还有3户,虽说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上,但存在致贫风险。村里将他们纳入监测范围,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他们不致贫。通过干部帮扶,李守春在村里的扶贫车间找了份工作,“家门口有活干,日子肯定好过了!” 国务院扶贫办明确提出,返贫的监测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目前,安徽省识别边缘户61279户,制定帮扶措施20.66万条,通过精准帮扶,已消除18029户边缘户致贫风险。 及时预警,尽早帮扶,就能防止返贫。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兰干村,村民麦麦提敏的儿子查出冠心病,看病花销不小……这个刚脱贫的家庭会不会返贫?关键时刻,预警机制发挥作用,连续3个月收入未达标,村干部及时上门,为这个家庭办理低保、申请补贴、发放帮扶金,解决一个个难题。 新疆脱贫攻坚数据平台收录了16万多未脱贫人口、292万多已脱贫人口和37万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动态信息,用“红橙黄绿”4种颜色信号灯显示收入水平,返贫风险一目了然。 打破藩篱,数据共享。在河北魏县、馆陶县等地,医保、民政、应急管理数据联网,精准识别因病、因灾等而造成较大支出的对象,及时提供基金救助。 “有了完善的监测预警网络,防贫工作可以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各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严格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目前,针对今年一些省份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将可能出现返贫风险的近1.3万户纳入新监测体系。 措施精准发力 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防止返贫、致贫,根本上要提升贫困群众自主发展能力,确保他们能持续稳定增收。 就业有保障,脱贫底气足。“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还有300元补贴,活不重,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在太安村扶贫车间里,村民王兆霞正在机器上加工洗衣机线束……她过去想出去打工,可没啥技术,找工作频频碰壁,一度灰了心;去年通过参加培训,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她对新生活又扬起了信心。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里建有扶贫车间,也帮着组织外出务工,多种就业渠道,让大家靠劳动稳固脱贫。”太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必喜说。 劳动技能培训、劳务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安徽采取多种就业帮扶手段,实现贫困人口就业162.95万人,为有返贫风险的群众织牢了就业网络。 织牢兜底保障网,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确保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相关救助。 河北馆陶县社里堡村村民武文芳,母亲患病在家,父亲在外打零工,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今年年初,武文芳将上大学的开支自主申报,领到了7000多元的防贫救助款。 产业拔穷根,脱贫更长效。全国累计实施98万多个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92%的贫困户。 “我学会了种土豆,一年能增收6000元钱,日子越过越好了。”麦麦提敏说。 “苗长得怎么样?价格如何?村干部每月回头看,及时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难题。有返贫风险的,我们集体商议办法,及时提供帮扶。”兰干村党支部书记努尔麦麦提说。 截至8月底,全国扶贫项目、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全面开工复工,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达到去年的106%,消费扶贫金额近1300亿元,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书任务全面提前超额完成。 摘帽不摘责任 保持脱贫政策稳定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各地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帮扶力量不减。“看到干部上门来,我放心了。”新疆英吉沙县龙甫乡艾日克拉村的肉孜古丽·麦麦提吐尔孙高兴地说,“这两年的好日子,离不开干部们的帮助。”县里落实“四不摘”要求,实地走访2165户6304人,对489户已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了入户检查,严防脱贫户返贫。 目前,新疆建立动态扶贫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保持扶贫力量、帮扶关系不变,实现自治区、地、县、乡、村五级联动。 持续补短板。河北以“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为监测对象,综合实施防贫保险、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等手段,建立防贫长效机制。截至今年6月,全省防贫监测对象共纳入4.1万户9.6万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7万户4.1万人,边缘易致贫户2.4万户5.5万人。 投入力度不减。六安市针对“山上山沟、圩区滩区、偏远偏僻”等基础薄弱农村,加大资金投入。自2017年起,对已脱贫户按照极易返贫户、较易返贫户、稳定脱贫户分级管理;在未建档立卡的危房户、低保户、受灾户等8类群体中建立边缘户台账。 现阶段,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他们与贫困群众一起凝心聚力,确保全面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记者 王浩 史自强 李亚楠 徐靖)
近段时间,粤港澳大湾区掀起了一股吃“滚山鸡”的热潮。在广州,已有10万余只“滚山鸡”、30万枚鸡蛋走上了市民的餐桌。这原本名不见经传、从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山沟里千里迢迢而来的小众土鸡,何以迅速在竞争激烈的大湾区肉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近日,记者随国务院扶贫办赴广州调研,了解广东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巧解“黔凤出山”难题的故事。 纳雍县是毕节三个尚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广州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点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令当地主导产业土鸡养殖遭受重创,滞销的土鸡超过20万只。得知情况后,广州市协作办、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立即与中洲农会等扶贫骨干企业、平台联手,启动了“纳雍土鸡出山大会战”,探索从山林到餐桌的全链条“一站式”消费扶贫模式,帮助纳雍土鸡进入大湾区市场。 “偏远贫困地区农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好,好山好水好食材;二是贵,交通不便成本高。纳雍土鸡就很典型。想让‘黔凤入湾’,一是要打响知名度,让广东人去品尝;二是得把成本降下来。”广州消费扶贫联盟会长、中洲农会董事长袁野说。为此,扶贫部门请来有关企业和土鸡行业专家组建了“智囊团”,深入纳雍土鸡育雏、放养基地和加工厂,分析土鸡品质、市场定位、包装物流、销售模式等各环节,开出推广“药方”。 如何打出知名度?首先要给纳雍土鸡起一个叫得响的名字。“贵州山高坡陡,土鸡站不稳,连滚带飞,因此定名‘滚山鸡’。‘滚山鸡’肉质非常筋道,煲汤、打火锅一流。我们立足原生态的品质,为它在大湾区市场上找准了定位。经在各大媒体上‘吃播’带货,‘滚山鸡’一炮而红。”袁野介绍。 鸡再好,太贵也不会有好的销路。由于量少、没标准、运输成本高,最初一只“滚山鸡”卖到了128元。而降成本的核心,就在于规模化、标准化。 为了让“滚山鸡”具备价格竞争力,广东创新实施了“双向联盟”的供销模式。一方面在产区建立生产联盟,通过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把分散在各处的土鸡养殖基地整合起来,统一拓展市场。根据其销量增长情况,同步加大育苗投放,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依托广州消费扶贫联盟,统筹成员企业,在线上线下多个销售平台统一为“滚山鸡”做好“出山进城”的产销对接。在消费扶贫联盟的努力下,“滚山鸡”在广州有了专门的前置冷藏仓库,由京东物流承接配送,每单物流费用由40元降至15元以内。 如今,“滚山鸡”已拥有了统一的出货品质标准,实行标准化发货。“滚山鸡”在大湾区的售价也降至88元,还陆续开发了卤鸡、熏鸡等深加工品种。 “‘滚山鸡’成功‘出山入湾’说明,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其关键就在于把产品变商品、品质变品牌、产销变产业。”袁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广州消费扶贫联盟通过实施“产品+文化+品牌+体验+互联网”的全新运营模式,已助力贵州纳雍土鸡、威宁土豆、毕节鸡蛋、梅州“陈小鸽”、连州水晶梨等100多个优质农产品畅销广州市场。 近年来,贯通供应、流通、销售全产业链的消费扶贫“广东模式”日渐成熟,推动消费扶贫驶入了“快车道”,全国各地的扶贫产品正加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 杨)
“三峡集团坚决当好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日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引擎支撑作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脱贫攻坚战中,三峡集团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过85亿元,2016年以来年均投入超过14亿元,成为投资力度最大的央企之一。 水电开发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由于水电主业的独特性,三峡集团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扶贫”基因。“水电站所在地往往交通不便、贫困问题突出,建电站首先要做好移民工作。”雷鸣山说,三峡集团很早就提出“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理念,充分发挥大型水电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水电库区移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以三峡工程为例,该工程先后迁建2座城市、10座县城和114座集镇,新修等级公路830公里,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壮举,使三峡库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们水电工程的移民经费已经超过了工程本身投资,工程修建促进了项目所在地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对库区发展是一个大机遇。”雷鸣山表示。 四川凉山等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的水能资源丰富,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富矿”。金沙江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是“西电东送”主力,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达1.2亿千瓦,富集程度居世界前列。 在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前,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这四座电站库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就有15个。而通过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这些县实现了跨越发展。雷鸣山表示,这些巨型水电工程投资大、周期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强大。 数据显示,目前在建的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总投资约2700亿元,工程建设期可拉动川滇两省GDP增长超过8500亿元,拉动直接、间接就业人数超过130万人,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以乌东德水电站所在的四川会东县乌东德镇为例,当地财税收入从2009年的150万元提升至目前的近35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00元提升到1.2万元。四川、云南两省还通过持有的电站股份,每年稳定分享到电站发电收益。 集中兵力破解扶贫难题 三峡集团扶贫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除了与水电业务紧密相关的库区移民帮扶“特色题”,还有像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这样的“统考题”,援疆援藏援青这样的“必答题”,以及主动请战帮扶四川、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这样的“自命题”。“无论是哪一种题,只要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峡集团都责无旁贷,都必须交出合格答卷。”雷鸣山强调。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根据中央安排,三峡集团从2002年起开始定点帮扶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以及江西省万安县、内蒙古巴林左旗。 雷鸣山表示,多年来,三峡集团始终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集团坚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力补齐4个定点帮扶县(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短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8亿元。自2018年起,4个帮扶县(旗)陆续脱贫出列,2020年3月4日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援疆援藏援青工作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部署。2005年以来,三峡集团先后与新疆皮山县签署5期对口支援协议,累计投入援建资金1.5亿元、实施支援项目94个。在西藏,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支持西藏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墨脱县安居工程建设、高寒高海拔地区28县城镇饮水工程等。 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等地原来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据雷鸣山介绍,三峡集团主动加大向怒江州、凉山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资金帮扶力度,2016年至2019年主动请战捐资36亿元,围绕安居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成功助力普米族、景颇族实现整族脱贫,云南怒族和四川凉山彝族具备整族脱贫条件,直接和间接惠及人口超过27万人。 标本兼治培育特色产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央企业义不容辞。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雷鸣山说。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三峡集团始终坚持以产业为基,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不仅提供“输血”帮扶,更注重产业“造血”帮扶,努力帮助贫困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不断为贫困地区筑牢脱贫根基。 在河北省曲阳县齐村乡的荒山上,蓝色的光伏电池板堆砌起错落有致的“梯田”。三峡集团曲阳光伏电站不仅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还成为当地财政纳税骨干企业,全部建成后能辐射带动5万人稳定脱贫,将荒山变成了“金山”。 雷鸣山透露,光伏板上发电,板下耕种、养殖的“光伏+农牧业”“光伏+渔业”等光伏扶贫新模式,正在三峡集团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遍地开花。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光伏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户带来了就业增收机会。 在雷鸣山看来,产业发展不是空中楼阁,要紧紧依托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空间、环境容量以及当地的脱贫产业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产业扶贫方式。 近年来,三峡集团在“特”字上做文章,重点打造特色化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巫山旅游业、奉节油橄榄、巴林左旗笤帚苗……在三峡集团的精准帮扶下,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各类特色产业逐步做优做强,成为当地脱贫之基、富民之本。 “产业扶贫扶根本、管长远。三峡集团的这些产业扶贫项目将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雷鸣山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