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减了,收入多了,这日子真舒坦!”拿出扶贫手册,算起增收账,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二十三号村村民郭玉发获得感满满:现在妻子一年药费大部分报销了,孩子上学不交费还有补助,享受扶贫补贴,还发展了养殖业,全家收入一年一个台阶,去年挣了近5万元。 屋里亮堂堂,心里暖洋洋。河北省康保县祈家坊村贫困户张宪花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在山沟里是熬日子,现在搬到县里的安置小区,是奔日子。”如今,张宪花在小区做保洁,丈夫管仓库,买菜、看病不用出小区,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中国大地,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汇成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全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投入更给力,措施更精准。从2015年到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县数量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画上句号,我们将创造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 ——这是攻坚力度不断加大的五年。 搬出深山村,开启新生活,云南省福贡县子里甲乡俄科罗村村民和坡益感叹:“多亏了工作队一次次火塘夜话,让我打消了顾虑,现在家门口有活干,生活踏实了。”为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批批背包工作队员翻山越岭,进村蹲点,让一户户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有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有力支持,我们今年将实现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 主攻深度贫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短板。五年间,“五级书记”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一抓到底;一批批扶贫干部进村入户,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幅超过20%,一项项超常规政策举措解决老大难问题。2015年到2019年,我国每年减贫1100万人以上,一举改变了以往脱贫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 ——这是脱贫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 “多亏了干部帮忙,我们夫妻俩都找到了新活干,都成了岗位能手!”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老树沟村村民马占云高兴地说。发挥对口帮扶作用,福建省厦门市到临夏点对点组织外出务工,动员企业投资兴业、援建扶贫车间,共帮助2万多贫困群众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十三五”期间,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统计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2015年到2019年,全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0.2%。 ——这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大的五年。 “现在村卫生室常用药都有,小病不出村,自己只掏10%的钱,真是方便又省钱。”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书台村贫困户王保联说。目前,巴州区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82个,全科医生配到村,大病集中救治、重病兜底保障、慢病签约服务,让贫困群众告别看病难、看病贵。 “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有了保障。村村建起卫生室,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部完成,960多万贫困人口“忧居”变安居。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普遍解决。 中国的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收官之年更不能松劲懈怠。为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年底如期脱贫,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努力克服疫情和灾情影响,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越到最后关头越要绷紧弦、加油干,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顾仲阳 常钦)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共建美好生活同行幸福安康”消费扶贫撮合展销会暨陕西扶贫空间启动仪式9月27日在陕西安康举行。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这次展销会是培育繁荣消费扶贫新生态、精准连接扶贫产业和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针对长期以来消费扶贫的“痛点”和“堵点”,政银企联动开展的一次创新探索。 田国立表示,这次建设银行与陕西省扶贫办、安康市委市政府合作,借助现代金融科技打造线上的电商平台、撮合平台,与线下专区、专馆、专柜相结合的消费扶贫新模式,目的就是为了使“善”的传递变得触手可及,人皆可为、人皆愿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以消费扶贫为切入点,打通产供销的“梗阻”,融通城乡要素循环的血脉,使得乡村的产品上得来、城里的资源下得去、外来的产业接得住,这也将有力地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建设银行将继续与安康携手前进,运用现代金融科技并依托建设银行遍布乡村的‘裕农通’服务点,着力打造新金融‘水利工程’,把金融源头活水引流到广袤乡村。”田国立表示,要充分发挥出金融自身的融通、融汇、融合的特点和专业能力,深层次地融入乡村振兴。融通城乡产业和消费循环;融汇包括数据、农村“三资”等各类要素;融合智慧治理、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努力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蓝图,蹚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表示,开展消费扶贫意义深远,推进消费品工作大有可为。要立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互联网新时代带来的机遇,紧紧扣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第一大目的,做实、做细消费扶贫的各项工作,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同一天,陕西扶贫馆入驻全国消费扶贫服务平台,标志着陕西扶贫空间正式上线。陕西扶贫空间是由陕西省扶贫办与建设银行联合建设的综合性智慧扶贫服务平台,将致力于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建设银行总行已在安康投入帮扶资金8605万元,引进帮扶资金742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6148人,培训技术人员19777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52亿元,帮助贫困地区销售产品11.32亿元,提前完成了今年定点扶贫的责任书所确定的各项任务。
9月27日,在“共建美好生活 同行幸福安康”消费扶贫撮合展销会暨陕西扶贫空间启动仪式现场,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面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推出“龙卡消费扶贫爱心信用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金融扶贫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推出“龙卡消费扶贫爱心信用卡”,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消费扶贫爱心卡传递“你我之间,爱心相连”的主旨愿景,重点打造三大亮点功能。一是“你消费,我捐赠”,持卡人每一次有效消费,建行将消费额的万分之五捐赠至指定扶贫机构,代表持卡人为扶贫事业奉献一份爱心;二是“你消费,我补贴”,持卡人在指定线上线下扶贫专区购买《全国扶贫产品目录》中的扶贫产品,可享受满额立减优惠;三是“你消费,我回馈”,持卡计积分消费可享额外综合积分奖励,积分可在建行积分商城扶贫专区捐赠用于教育、医疗等扶贫项目。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解决社会民生痛点作为发力点来求解脱贫攻坚战。2019年,建设银行在北京发行“北京消费扶贫爱心信用卡”,产品一经推出,其“介质连接、以购代捐”的扶贫新模式便迅速赢得了热情响应,发卡一年就汇集了百万首都市民加入到消费扶贫的行动中,打造出大众扶贫新范式。此次面向全国爱心人士推出消费扶贫爱心卡,是建设银行进一步深度释放消费扶贫潜力,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有力举措之一。建设银行将持续秉承大行责任,运用金融创新手段,以富有建行特色的扶贫举措和金融产品,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高安9月15日讯(记者 赖永峰、通讯员李莉) “经查,2016年3月、2017年3月,时任龙潭镇南炉村党支部书记朱某等4名村委会干部违规领取冬春救助款共计4800元,2020年3月,朱某受党内警告处分。”近日,江西省高安市纪委监委对查处的3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这是该市亮剑扶贫领域“微腐败”,严查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的一个缩影。 扶贫资金投入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高安聚焦扶贫领域资金管理和使用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从严查处扶贫领域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问题。该市推行“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常态化监督模式,联合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紧盯九大扶贫工程牵头部门责任落实,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扶贫资金支出进度,扶贫资金绩效等重点内容,严把扶贫资金“监督关”。全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41个,涉及扶贫资金5.1万元。 为推动扶贫资金“颗粒归仓”,高安集中开展了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款物收缴清退活动,让挪用的钱挪回来、让截留的钱流下去、让贪占的钱吐出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坚决防止党员干部利用扶贫机会“捞一把”。截至目前,该市共收缴清退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款物32万余元。
脱贫百日攻坚以来,云南省会泽县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成立了25个县级作战工作组,组建作战小分队,加大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清零,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点项目,把转移就业作为主渠道,把产业培育作为主引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会泽基本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目前,如何培育产业以确保贫困群众脱贫,是会泽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工作重心。 抓特色促增收 “一亩盐水软籽石榴可卖2万多元,这1200多亩石榴到了盛产期可给合作社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入。”会泽县娜姑镇发基卡村村民、娜姑盐水软籽石榴产销协会秘书长杨勇说,以前一亩地只有几百元收入,如今能有2万多元。 不只是石榴,会泽在扶贫产业发展之初,就将发展特色农产品放在首位。会泽县副县长王志燕告诉记者,贫困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产业支撑,而且同质化比较严重,就算有好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如今,会泽优选出了一批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会泽大洋芋、盐水石榴、火红黑山羊、野马百合花、待补草莓等,都能卖出好价钱。 会泽县老厂乡雅地窝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传统种植养殖业让村子始终掘不了穷根。雅地窝村党总支书记杨绍赋告诉记者,村里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种植了410亩车厘子、230亩樱桃、184亩辣椒、60亩魔芋等经济作物,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2000多元。 老厂乡党委书记胡顺龙介绍,2016年以前,每亩地实际效益不足300元。现在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既解决了百姓收入低的问题,又有效带动了就业。 高寒冷凉曾经制约会泽农业发展,如今却成了会泽的优势。野马村、钢厂村利用气候优势种植的百合鲜切花,很受市场欢迎,每亩地纯收入可达2万元。 “会泽草莓每年4月底上市,一年可采摘8个月,霜降前都在产出。”会泽立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金虎介绍,每亩草莓有1.8万元的利润,全县夏季草莓种植面积4.5万亩左右,占全国夏季草莓种植总量的80%。 会泽县结合县情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已有“会泽大洋芋、乐业辣椒、火红黑山羊、盐水石榴、宝珠梨”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另有20个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截至目前,会泽马铃薯81万余亩,年产值29.71亿元;中药材3.5万亩,年产值3亿元;盐水石榴3.3万亩,年产值2.8亿元;辣椒13.5万亩,年产值4.3亿元;商品牛存栏57.3万头,列云南第一;生猪年出栏264万头,位居云南第二;上村乡成为亚洲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 王志燕表示,会泽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大产业就业培育扶持力度,完善带贫益贫机制,确保脱贫群众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目前,会泽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不仅夯实了农业基础,还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强投入稳就业 由于缺水,娜姑镇发基卡等各村产业发展多年没有起色。杨书、杨勇兄弟俩很小就到昆明肩挑水果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后来做水果批发时,兄弟俩看到家乡的盐水石榴在市场上每斤可卖30多元,就萌发了回乡种石榴的想法,无奈每次回乡只能看着缺水的荒山坡叹气。 王志燕介绍,会泽县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实施“组组通”、人饮工程建设等项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娜姑镇灌溉水渠盐海大沟修好了。杨书、杨勇兄弟俩一看有了灌溉保障,回村共同成立了会泽娜姑发基卡书勇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160余户农民种植了1200多亩石榴。 发基卡村党总支书记颜晶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村已种植石榴5000多亩,其中92户贫困户因种植石榴相继脱贫。石榴产业不但使贫困户收入增加,而且激活了本地劳动力市场,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参与石榴种植。 在驾车乡水塘村,会泽立诚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用工500多人,当地群众在基地管理、草莓采摘、包装等方面收入达400万元,人均1.5万元。水塘村有17户贫困户长期在此务工,每户每年务工收入达2万元以上。 深处乌蒙山腹地的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建设集中安置点125个,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627人,其中县城安置达62768人。如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会泽县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明确“近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远期靠教育”的发展思路,除转移就业增加务工收入外,还将产业发展作为主要方向。 会泽县道成扶贫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李伟介绍,县里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0724.95万元,成立会泽县道成扶贫开发公司,建起了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三联”机制,构建起县有总公司、乡有分(子)公司、村有扶贫合作社的三级产业扶贫体系,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就业,村集体经济有收入。 2019年6月,易思芬一家人从老厂乡安家坪村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道成扶贫开发公司一成立,她就被安排到蔬菜基地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易思芬看到不用出远门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收入,就让她的母亲和妹妹也来这里上班。 李伟说,县城边这个现代化农业产业扶贫基地有5900多亩,现在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00余人在基地务工,人均每年务工收入1.4万元。基地建成后,可吸纳4350人就业。同时,还可带动全县种植辣椒花椒、小杂粮等农特产品20万亩以上,涉及8000多户农民,直接解决2000余名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目前,产业扶贫成为会泽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坚实基础。会泽县扶贫办主任刘林表示,截至目前,全县“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各项指标全面达标。接下来,会泽将聚焦“脱、稳、防”三大重点,再发力、再冲刺,确保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斌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郑 义)
一种全产业链消费扶贫新模式正在深圳渐成气候。今年1月至7月,深圳全市采购“832平台”国家定点贫困县、粤东西北11市扶贫产品50多亿元。 近年来,深圳紧紧围绕解决消费扶贫产供销问题,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上持续发力,与对口帮扶地紧密协作,通过“基地规模化,做强生产链;产品优质化,提升价值链;销售立体化,畅通供应链;帮扶组织化,优化生态链”,着力构建以“四化四链”为基础的全产业链消费扶贫新模式,系统推进消费扶贫行动。 深圳以农产品供深基地合作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发展,出台并修订深圳“菜篮子”基地认定与监测管理有关办法,鼓励在对口帮扶地区建设深圳“菜篮子”基地,并给予相应补贴支持。据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卫翔介绍,目前,首批8家广西供深农产品基地即将完成审核认证。基地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以产量稳定、质量稳定、价格稳定“三个稳定”为主攻方向。 在产量稳定方面,深圳推行“总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农业龙头和重点企业到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投资,以规模化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今年以来,深圳企业建设扶贫农产品基地涉及总投资将达185亿元。未来3年,计划与广西农业部门联合共建30个以上农产品供深基地。 深圳坚持帮扶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问题相结合,按照市场准入要求,通过“圳品”认证,引入先进科技,助力产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入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大的消费市场。 在品质提升方面,深圳大力实施科技支农行动,引导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华大农业应用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实施牦牛改良、海水稻等一批科技品牌项目,创建深圳国际食品谷喀什创新分谷,给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品牌强化方面,深圳推进扶贫产品“圳品”评价计划、“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扶贫计划,提升扶贫产品影响力。“圳品”评价计划将扶贫产品纳入“圳品”体系进行指导管理。今年以来,深圳组织“圳品”评价工作组,两次实地调研,开展“圳品”业务指导和现场评价,推动广西沃柑、油粘香米等七类10个产品纳入“圳品”体系管理。 针对扶贫产品卖难问题,深圳坚持把拓宽销售渠道放在首位,强化“线上和线下”“市场和政府”“机关和企业”三协同,着力构建农产品从贫困村、贫困户到市民餐桌立体式、全方位供应链条。今年以来,深圳在全面采购“832扶贫产品”的同时,对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扶贫产品进行全面摸排、动态管理,制定深圳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截至7月底,深圳共收录9省(市)54个县1125个产品,带动脱贫43576户131790人。 在线上和线下协同方面,深圳打造市、区联动的“1+10”消费扶贫平台,并利用互联网新零售拓宽销售渠道。线下方面,打造“1+10”市、区消费扶贫中心。“1”是重点打造投资约5000万元的深圳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从市属国企深农集团海吉星物流园专门划出1.5万平方米场地,实现扶贫产品应进全进,并依托深农集团在北京、上海、成都等26个大中城市经营管理的38家综合批发市场和网上交易市场,合力销售扶贫产品。“10”即在深圳10个行政区,设立若干个扶贫专柜专区、扶贫超市等,各区结合实际,创新多种形式促进扶贫产品采购销售。 线上方面,发动帮扶双方企业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网、腾讯“为村”等平台,累计开设网店3400多家。同时,着力打造“圳扶贫”“京东深圳采购扶贫馆”“电商联盟”等互联网平台,创新直播“带货”模式,多点开花挖掘流量红利。深圳市扶贫合作办与深圳卫视联合开展“电商+网红达人+扶贫产品”系列活动,累计吸引近50万名观众在线观看,达成交易3000多笔(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
治穷先治懒,扶贫先扶志。唐人神集团以捐资助学、招工就业等方式,向寒门学子们传递“知识改变人生”的坚定信念;大康农业依托全国多地的养殖产业基地,走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帮扶贫困户;惠农网编制以黄桃指数为代表的大宗农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以大数据工具带来“云上新助攻”,为农户经营决策提供全景式参考……多家上市湘企将坚定的信念、扎实的技术、详实的信息以“传帮带”三字真经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唐人神传递“知识就是力量”坚定信念 今年7月,唐人神集团旗下的小风唐教育扶贫基金会联合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共同开展“2020阳光助学”活动,吹响“爱心集结号”,助学人数及金额均再创新高。从寄来的完整资料中看到,唐人神集团寻访并确认了200多名贫困学子,给每个学子提供5000元的助学金,对特别困难的还连续资助四年。 小风唐门店中受资助学子们汇聚一堂(供图:唐人神集团) 9月15日,小风唐教育扶贫基金会举行捐资助学仪式。会后,唐人神集团党委副书记、小风唐教育基金会会长刘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同学们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爱,把暂时的物质困难转化为刻苦的学习精神。学成之后,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技能投身到工作中去,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记者了解到,自1991年起,唐人神集团就分别在武汉轻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农大、湖南农大、华中农大、中国农大设立奖学金,后来又捐建了四所希望小学;2002年捐资250万元启动扶贫助学教育工程;2003年向中国农大捐赠股权1200万元;2004年出资100万元支持熊远著院士科技教育基金;2017年,陶一山董事长以个人名义向华中农大、“焕春基金”捐赠100万元。2019年唐人神集团正式成立“龙华上品教育扶贫基金会”,现更名为“小风唐教育扶贫基金会”。 唐人神集团品宣部负责人于红清向记者介绍:“近期受疫情、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农口企业出现产能出清和规模缩减,部分农口专业学子就业困难。我们正在抓紧推动全国各地养殖场、饲料场、屠宰场、中央厨房、小风唐门店等项目建设,今年拟招聘应届大学生228名,2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并引进博士及博士后人才。今后,凡是致力于推动先进养殖产能的学子前来应聘,我们都热烈欢迎,共同追梦千亿产值。” 大康农业手把手传授扶贫“真经” 近年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促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康农业旗下安欣牧业与大化县政府通过“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产业示范基地)+扶贫车间(标准羊舍)+贫困户”的方式,合作实施“大化瑶族自治县肉羊产业全产业链扶贫项目”。大康农业以示范基地为依托,为该县发展养羊的扶贫车间提供优质的湖羊种羊,回收羔羊、育肥羊,同时对农户进行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建立饲草料加工配送基地等机构设施,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湖羊属于绵羊品种,经在我国太湖流域几百年的选育适应,对高温潮湿的气候有良好的适应性,圈养后表现出高繁殖性能、耐粗饲、肉质好等诸多优点。大康农业采取了“联建联养”新模式,更利于手把手传授“真经”,帮助贫困户抱团发展,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 正是手把手传授“真经”,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贫困户们放弃了落后的传统养殖模式,提升了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率。其中,在六也乡春贵村,弄洪养殖场负责人韦家恩改散养为圈养,计划把湖羊养殖规模扩大到300只以上。在相隔不远的板升乡,弄雷养殖场一口气引进的100只待产湖羊已经产出第一批羔羊,参与“联建联养”的56户贫困户领到了第一期分红。 参与养殖项目的贫困户(供图:大康农业) 在距离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1800公里的安徽省涡阳县,大康农业又为当地贫困户送去了另外一种扶贫“真经”。大康农业旗下的安欣牧业涡阳基地养殖场正在推广秸秆饲料养殖模式,仅2019年就收购饲养秸秆饲料2万多吨,解决本地8万亩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秸秆饲料养殖模式既节省粮食又创造了企业效益,增加了当地贫困群众的收入,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也实现了种养两端绿色协调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该基地负责人胡孝侯向记者介绍:“为了全面实施秸秆饲料养殖,我们还建设了TMR加工配送中心,通过科学配比和加工处理,饲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养殖的羊5个月出栏,肉质鲜美,销往全国各地,这里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食品基地。目前,基地总占地1780亩,存栏优质湖羊12万只,其中种羊存栏规模达5.5万只,已产出羔羊近15万只,销售种羊、商品羊13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正是手把手传授“真经”,安徽省涡阳县的贫困户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将玉米、大豆、小麦等秸秆销售给安欣牧业养殖场,实现每亩增收200元左右,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该基地工人李德权常年在养羊场里打工,每月收入4000块钱,还能照顾父母。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加上稳定收入,2018年李德权就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惠农网大数据云端带来新助攻 有了坚定的信心,有了正确的方法,还有惠农网这样的农业B2B电商采用大数据工具,为扶贫攻坚战带来云端上的“新助攻”。 目前,惠农网依托大数据工具和云端服务器,建设了推广农业技术的“农技学堂”平台,成立了快速更新市场信息的“惠农行情”,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的“惠农代卖”等。惠农网还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涉农企业等对象提供了不同数据产品。2019年,惠农网先后为国家农业农村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和部分小微企业提供农产品电商数据定制服务,输送热门农产品周报和农产品专题报告以及月报。 由惠农网大数据生成的全国主要黄桃产地价格走势图(供图:惠农网) 8月份正是湖南特产黄桃集中上市的时节,以炎陵、麻阳、新邵、中方、新宁、泸溪、沅陵、芷江、宁乡等产地为代表,湖南黄桃已经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黄金果”。然而,黄桃属于集中种植、集中上市、定向流通的时令鲜果,价格走势波动起伏大,农户销售渠道窄,销售时间窗口期短。为此,惠农网通过大数据工具编制了《2020全国黄桃B2B电商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并通过惠农网APP每日实时更新多地黄桃价格走势,为农户销售黄桃和来年种植提供了决策依据。 惠农网CEO申斌向记者表示:“惠农网做大数据服务,目的是解决线下数据采集难、线上数据乱的问题。我们通过形成准确的价格信息,帮扶农业生产,避免农产品产能过剩,同时帮助产销对接。以黄桃为例,目前仍有超过50%的黄桃是以鲜果形式销售,存在销售周期短、销售半径窄、存储周期短等问题。我们发现,如果引入鲜果深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加工产出黄桃饮料、黄桃脆片、黄桃蛋挞等新产品,不仅能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更可产生高附加值产品,对社会经济效益和地区扶贫事业都有莫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