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当前中国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 (记者 王恩博)随着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引发关注。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16日在北京回应称,当前,包括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在内的中国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各项经营指标正边际改善,风险完全可控。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0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不良贷款率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肖远企在当天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当前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所有经营指标、监管指标都处于合理区间。在近期公布的上半年两行业经营和监管数据中,部分数据甚至超出预期。尽管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受到疫情的一定影响,但经营非常正常,取得的各项成就亦非常明显。 近期,银保监会通报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受到市场关注。 肖远企说,此举是对近年来相关治理工作成果的巩固。银保监会3年前开始的影子银行治理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总的来说当前相关风险处于收敛状态。官方在过去3年治理影子银行的过程中,查出了一些违法违规的金融机构、股东和经营管理人员,依法、依规规范影子银行业务,整个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关键进展,系统风险在下降。 他强调,事实证明,监管部门过去治理影子银行的成效,为如今促进经济发展,支持抗疫和生产恢复,化解风险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创造了很好的空间,腾出了余地。当前整个银行业保险业运行非常稳健,尽管个别机构风险较高,但这些个例非常少,且不会影响行业整体稳定。(完)
“当前,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经营情况稳健,各项指标正常,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及其他经营指标均符合监管标准,各方面指标都在不断改善,整体上不存在大的风险,风险完全可控。”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7月16日在线上通气会上表示。 在他看来,尽管受疫情冲击,但各项对冲措施都在发挥作用,前期治理乱象、治理影子银行等工作,也为当前控制风险和行业的稳健发展,预留余地和空间。 “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关键进展,金融系统性风险在下降,运行是健康的。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各项经营指标在边际改善,风险完全可控。”他表示。 银保监会农村银行部副主任洪小平表示,全国农村中小银行经营运行总体稳健,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上升。截至上半年末,全国农村中小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1.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4288亿元。 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认为,当前,城商行整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高,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他透露,银保监会支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推动城商行深化改革和化解风险。一是支持改革重组,支持城商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施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目前,部分省份辖内中小机构改革重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二是鼓励加大资本补充。三是分类推进风险处置,按照风险程度锁定重点机构,压实各方责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分类施策。 “目前,已有省份结合辖内城商行深化改革和化解风险的方案,研究使用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事宜。监管部门将积极做好配合指导工作。”刘荣透露。 “今年以来,财险行业整体运行比较稳健,风险保障功能作用发挥比较充分。”银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尹江鳌表示,一方面,发展质量提高,上半年财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7217亿元,同比增长7.6%。另一方面,风险总体可控,行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偿付能力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最新数据显示,财险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0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70%。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下,个别信托公司发生了一些风险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这类信托公司仍属少数,属于单体机构风险、局部风险,不会影响整个信托业的稳健发展态势。”银保监会信托部副主任唐炜表示,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整体风险完全可控。今年上半年,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收入共计401.34亿元,同比增长12.24%;实现净利润共计261.33亿元,盈利状况保持良好;净资产6492.5亿元,同比增长8.55%,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她表示,信托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优劣分化是正常的。目前,银保监会正在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动高风险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坚决压实信托公司及其股东责任,保护信托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近日,银保监会向系统内各级派出机构和银行保险机构印发了《关于近年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检查发现主要问题的通报》,通报了近年来对相关机构监管检查中发现的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领域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规范整改的工作要求。 看到这个新闻,不少社会公众甚至金融界都未免感到诧异,心里一定不自觉地发出疑问:银保监会整治银行保险市场秩序已持续了多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也发布了两年之久,各种非正常经营途径都被有效堵塞,且积极实施了非标并表,将一切表外经营业务都统一关进了信贷经营总笼子,为何此时还存在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问题?难道商业银行都没有认真开展经营乱象治理,或者说治理经营市场乱象只是走过场,根本没有触及乱象根源?抑或监管当局在监管上没有下狠心,在整治银行业经营市场乱象中只是雨过地皮湿? 其实,也不尽然,监管机构整治银行保险市场乱象已持续了多年,持续加大了对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力度,确实取得了较大成效:经营管理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化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得到有力纠正,为当前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商业银行去杠杆、去通道、去链条等方面效果明显,各种违规违法经营行为有所收敛,相关业务逐步回归本源,风险有所降低;但由于一些商业银行经营思想仍然没有统一到监管当局的监管意图上来,对金融大局稳定政治觉悟不高,以至不少银行机构仍在下面玩“小运作”,搞阳奉阴违那一套,致使银行经营市场乱象没有根本消除,一些经营乱象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比如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领域仍然存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执行不到位、业务风险隔离不审慎、过渡期业务整改不到位,新业务违背禁止刚性兑付要求等;非标投资业务管控不力,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限制性领域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是金融市场乱象的根源,表明银行保险市场乱象仍没得到彻底遏制。 事实上,当前如果商业银行这种经营市场乱象得不到根本抑制或者对其放任自流,带来的金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一方面,有可能影响银行机构服务“六稳”“六保”的能力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由于这些现象存在,必然会驱使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私心杂念”,无法集中精力和集中所有金融资源投身到“六稳”、“六保”工作之中,很多中央政府推出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金融也无法实施到位,很多金融政策只能被悬空,甚至是被束之高阁,大量的资金会被投注到空转套利领域,将促使信贷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不仅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困局无法改观,即便原来已稍有疏通的融资渠道又有可能被再次堵塞,整个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将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可能累计银行业更大的经营风险。因为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是一对“孪生兄弟”,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传染及相互扩散风险的功能;而“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则又是新一轮影子银行复活的“策源地”,在追求高额经营收益的不正确理念诱导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千方百计规避监管,使监管当局的监管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又更会催生各类融资交叉业务的“繁荣”与“活跃”,更会衍生出大量的非标业务,使表外业务更加膨胀。而且,这些业务绝大部分结构较为复杂、风险水平较高,加之游离在监管灰色地带或监管之外,最终会吹大影子银行泡沫,增大整个银行业经营风险,也迟早有一于可能会引爆我国金融危机。 总之,一句话,若放任影子银行和金融交叉业务的监管,银行业经营市场乱象一遇到适宜的“温度”就会呈死灰复燃之势,将近年来治理金融市场乱象的成果毁于一旦。再一方面,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整个银行经营生态。因为监管当局治理银行业经营市场乱象已持续了四、五年,治理内容不断增多、治理手段不断强化,治理时间不断延长,比如2016年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提出的“两加强、两遏制”,2017年银监会开展的“三三四十”专项治理行动,2018年银保监会掀起了监管风暴,剑指八个领域22个问题,2019年实施对银行保险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这些整治银行保险市场乱象的行动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整治成效,但银行业市场乱象也在不变换马甲,总是以新的更隐蔽的形式出现,也让监管部门防不胜防;而且一些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医治,具有较大的“传染性”,使各商业银行之间容易竞相效仿,一些看似小的经营乱象容易向全面扩散,也容易演变成大的市场乱象,更会恶化整个银行保险经营市场。 说到这里,就该有朋友们会问,银保监会在整治银行保险经营市场乱象政策没有少出台、监管没有少出力气,整治的时间也不是一阵风,而且银行保险机构自身也对经营市场乱象带来的危险有一定认识,可为何银行保险经营市场乱象还是屡禁不绝,一些问题像被割的韭菜一荏又一荏,根本无法根除?从当前现实分析,商业银行目前影子银行及金融交叉业务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其一,经营理念仍以逐利为主要动机,缺乏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心里只有局部利益和行业利益,为了自身经营盈利不惜大打监管“擦边球”,对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阳奉阴违,搞选择性执行,没有看到银行业偏离服务实体经济正轨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实体经济得不到有效扶持会拖累整个中国经济复苏的危机。 其二,经营风险意识淡薄,在经营中盲目逐利,被影子银行和交叉业务带来的暂时利益冲昏了头脑而漠视了因此可能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更忘记了前几年金融市场乱象带来的巨大伤痛;每每面对高利诱惑时,眼里只有赚钱而没有了风险,为着自身经营利益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使得各种违规违法经营经营不断变换马甲。 其三,在违规经营中抱有一种侥幸或法不责众心理,总觉得自己的违规违法手段隐秘,形式巧妙,监管部门难以发现,或者认为其他银行都这么做自己这么做,即便是监管机构发现了,也很难大开“杀戒”;久而久之,银行保险机构便对监管当局的警醒就当成了“耳边风”,对监管的耐药性增强,对违规违法经营自然也就自然趋之若鹜,前仆后继。其四,监管机构由于力量薄弱,难以跟上商业银行违规违法经营的花样翻新,使得影子银行与业务交叉的问题难被及时发现;且由于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监管惩处力度上过轻,没有让银行保险机构体验到真正的“痛”,也难以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因而,为整治银行业经营市场乱象、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切实将银行业服务“六稳”“六保”工作落到实处,就应对商业银行进行一次彻底的刮骨疗毒:一是商业银行自身应自觉地进行“刮骨疗毒”。对照监管当局此次发布的通报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彻底肃清放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的“流毒”,将一切经营思想和行为统一到监管要求上来;同时,各商业银行应按照要求在全系统上下进行彻底清查,将可能存在的一切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问题进行自我暴露,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将所有违规违法经营乱象全部遏制,并对所有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铲除乱象产生的土壤。 二是监管部门应督促商业银行“刮骨疗毒”。主要是下狠心监管,排除一切监管阻力或障碍,重点按照确定的“一二五”监管要求,划定经营红线,并逐一对商业银行核查,发现不良动机或苗头,及时踩刹车,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遏制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同时,加大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乱象惩治力度,提高违规违法经营成本,让商业银行彻底断了“念想”。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迫使商业银行“刮骨疗毒”。可由监管当局牵头组建有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民间团体、企业及公众参与的社会立体监管体系,建立监管信息交流平台和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督,提高金融监管的社会灵敏度,营造商业不敢和不能违规违法经营的强大社会金融监管环境。
7月15日晚间,此前备受市场追捧的免税概念板块,多了2家上市公司:鄂武商A和岭南控股。前者是上市公司直接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后者则是控股股东在申请。更有意思的是,前者因为连续大跌后出异动公告透露该“利好”,后者则因连续大涨后,在异动公告中吐露了控股股东重要动向。 股价连续大跌3天后,7月15日晚间,鄂武商A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透露公司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公司也没忘记提醒风险。公告称,该项工作由于尚在推进过程中,免税品经营资质能否获批存在不确定性,后续公司将依法依规及时就相关进展情况履行披露义务。 作为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的零售公司,鄂武商今年日子不好过,也确实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公司刚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亏损4000万元至4500万元。2019年同期,公司的净利润是6亿元。 公告称,受疫情影响,公司旗下的购物中心关门2个月,陆续复工后,为纾解供应商经营困难,陆续推出减免购物中心业态供应商部分费用等措施,同时消毒防护用品费用支出增加。 与鄂武商跌出“利好”不同,另一家上市公司则因连续涨停而异动出“利好”。同日晚间,连续3个涨停的岭南控股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经公司问询,控股股东岭南集团书面表示该集团正在推进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相关工作,并已向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式提交关于支持其申请免税业务经营牌照的请示,但该项工作由于尚在推进过程中,免税品经营资质获批存在不确定性。后续,公司与控股股东岭南集团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就上述事项的相关进展情况履行披露义务。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仍为商旅出行、住宿、会展、景区及汽车服务等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
拿下免税牌照一个月后,王府井(600859)马不停蹄地着手设立免税品经营公司,正式进军免税业务。 7月8日晚间,王府井发布公告,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王府井免税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免税经营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用于开展免税品经营等业务。 一个月前的6月9日,王府井刚刚被授予免税品经营资质,在免税概念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获得资金追捧,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涨幅高达2倍,较年初涨幅已突破4倍,截至目前收盘价为74.12元/股。 子公司开展免税业务 公告显示,本次王府井拟以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王府井免税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主要业务为“经营免税商店”。 同时,王府井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新增经营范围的相关议案,拟在目前的经营范围基础上增加“免税品经营”业务。 6月9日,王府井被授予免税品经营资质,获得进军免税业务的“入场券”。公司表示,本次投资设立免税品经营公司,有利于进入免税市场,促进免税业务落地;公司后续会将有税业务与免税业务相结合,助力现有零售业务的转型升级。 对于即将涉足的免税领域,王府井认为目前相关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育期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首先是以自营为主的经营模式将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其次作为免税市场的新进者,与具有先发优势的业内企业存在较大的竞争风险。 王府井表示,后续将积极研究免税业务相关政策,融合免税和有税业务,加快组建专业经营团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推动相关业务尽快落地。 股价年内涨幅逾4倍 作为拥有60余年历史的百货龙头,王府井业绩一直保持稳健且低调的发展态势。然而今年,王府井因“免税概念”,一改低调风格,股价一飞冲天。 截至7月8日收盘,王府井股价为74.12元/股,较年初涨幅已突破4倍。 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10日以来,王府井已经发出4次股价异动公告、2次风险提示公告,提示公司股价涨幅明显,提请投资者注意交易风险。除上述外,公司自2007年以来的十余年内,仅发布过两次股价异动公告。 截至7月8日,王府井的静态市盈率已达59.85倍,滚动市盈率为161.67倍,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前,王府井主要业务为商品零售和商业物业出租,覆盖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及超市四大主力业态,同时拥有线上零售渠道。截至2019年末,公司在全国范围共运营54家大型综合零售门店,总经营建筑面积302.8万平方米。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89亿元,同比增长0.29%;受主业毛利率下降及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归母净利润9.61亿元,下降19.98%。 20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下,王府井利润出现下滑,亏损逾2亿元,同比下滑150%。 免税业务前景可期 王府井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一次获批的新免税牌照。 目前,中国免税市场处于寡头垄断格局,中免集团“一家独大”,已颁发的8张免税牌照中,中免、日上、中侨免、海免均为中免集团旗下免税品牌。数据显示,中免集团占中国免税业务市场份额近90%,运营免税店240多家,每年服务近2亿人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08~2018年,我国免税市场规模从59.8亿元增长至3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据智研咨询测算,2019、2020年我国免税商品市场规模仍将维持20%左右的增速(未考虑疫情影响)。2018年我国居民在韩国免税购物金额超800亿元,若这部分消费回流50%,即超过2018年我国免税购物市场整体份额。 今年以来,国家频频出台免税利好政策,从增加免税执照,设立离岛免税试点到扩大免税销售业的布局,推动免税市场规模壮大。6月30日,海南免税政策正式落地,更是将免税市场预期推向了高潮。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王府井长期深耕百货行业,供应链方面积累丰富经验,此次获批免税牌照后,有望结合其供应链资源、门店网络优势发挥巨大的协同效应。预计公司有望首先在北京地区开展市内免税业务,后续有望持续向口岸免税等途径拓展。
王府井公告,公司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王府井免税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用于开展免税品经营等业务。 【公司报道】 王府井称公司内幕知情人没有违反保密义务行为 王府井发布股票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司关注到近日部分新闻媒体报道公司取得免税牌照事宜,公司已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第一时间披露了《关于公司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的公告》。除上述事件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影响股价的敏感信息。经核实,公司知悉该项业务的内幕知情人没有违反保密义务行为,也没有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本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 王府井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 王府井公告,公司于2020年6月9日收到控股股东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发的《财政部关于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问题的通知》,授予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允许公司经营免税品零售业务。
7月7日午间消息,李国庆发微博称,现在当当处在依法交接时期,打扰了,我作为当当董事长,首要目的是要保证当当的正常经营,这一点不用担心。请员工也安心工作,目前组织架构不变,大家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