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今日进行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今日MLF操作为一年期,利率为2.95%,此前为2.95%。
超预期了! 周一市场喜迎7500亿元“MLF+逆回购”大礼包! 今日早间,央行公告称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是对本月两笔MLF到期的一次性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同时,今日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国债期货闻声上涨。截至今日午间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涨0.17%,5年期主力合约涨0.16%,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 在收到“大礼包”之后,市场对于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精准导向”有着较为一致的共识,但对于是否会采取进一步的降准举措,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详情请扫二维码↓
央行8月17日公告称,央行今日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是对本月两笔MLF到期的一次性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本次MLF中标利率为2.95%,与上次持平。公开信息显示,8月17日和26日分别有4000亿元和1500亿元MLF到期,本月合计有5500亿元MLF到期。 同时,央行今日开展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0%,与上次持平。Wind数据显示,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和4000亿元MLF到期。 上周五,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上行。其中,隔夜Shibor上行1.3个基点,报2.175%;7天Shibor下行1.5个基点,报2.222%;14天Shibor上行2.3个基点,报2.307%。其余期限Shibor均小幅上行。(常佩琦)
2020年8月17日,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7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与6月持平。具体解读如下: 一、8月MLF增量续作,意味着5月下旬以来的市场流动性收紧过程告一段落,“稳货币”阶段全面开启。在近期央行频频释放下半年货币政策“总量适度、精准导向”背景下,8月MLF招标利率保持不动并不出乎预料。本月MLF操作的关键点在“量”:本月MLF增量续作7000亿(8月到期量为5500亿,净增量为1500亿),或显示中长期流动性正在摆脱之前的持续收紧趋势。可以看到,4月至6月,市场利率大幅低于MLF操作利率,其中股份制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显著低于1年期MLF操作利率,金融机构对MLF需求下降,MLF连续三个月缩量续作;7月,伴随市场利率持续上行,金融机构对MLF需求有所上升,当月MLF等量续作。进入8月,市场利率持续处于高位,特别是股份行同业存单利率进一步回升至1年期MLF操作利率附近,MLF转入增量续作。 我们认为,此次MLF增量续作有以下意义:首先,这可能意味着市场中长期流动性持续收紧过程告一段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同业存单利率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已较为有限,接下来将进入一段平台期,主要围绕MLF操作利率上下波动。这也意味着资金面整体将从前期的“紧货币”阶段进入“稳货币”阶段。 其次,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将继续围绕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进一步上行的空间基本封闭。考虑到8月及9月处于地方债发行高峰期,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等方式,避免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收紧。这会与6月、特别是7月特别国债密集发行期间,央行基本按兵不动、借势引导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靠拢形成对比。 第三,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运行,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围绕MLF利率波动,表明货币政策已从上半年疫情冲击最严重时期的超宽松状态退出,逐步恢复常态化。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出现类似2017-18年那种市场利率持续高于政策利率的情况也不会出现。预计未来央行将加大预期管理力度,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会进一步凸显。 二、下半年降息降准概率下降,但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也很小。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将进一步从“总量扩张”转向“精准导向”,以直达工具为代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主要发力点,降息降准概率下降;即使运用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下调幅度也会远低于上半年。同时,考虑到未来经济运行环境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为推动经济增速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6.0%左右)靠拢,夯实稳就业基础,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高度灵活性,转向全面收紧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认为,若下半年外部环境对国内经济复苏产生较大扰动,作为储备政策的一部分,未来也不能完全排除降息、降准的可能。综合经济走势以及今年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降息、降准的时点有可能落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 三、8月MLF操作利率不变,本月LPR报价也有可能随之保持不动,但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下行趋势不会改变。可以看到,7月以来市场资金利率仍在小幅上行(DR007月均值比上月上涨12个基点),意味着这段时间银行边际资金成本存在一定上行压力,银行下调8月LPR报价的动力不足。不过,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实际上,LPR 与MLF 利率的点差不完全固定,体现了报价行报价的市场化特征。”央行进而指出,LPR改革有效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6月各类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结构性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行。这意味着即使MLF招标利率保持不变,银行在存款端的资金成本下降也可能推动LPR报价下行,从而改变2019年9月以来1年期LPR报价与1年期MLF招标利率的点差固定在90个基点的局面。 最后我们认为,即使下半年政策利率未做下调,在今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其中利率下行让利幅度要达到9300亿的目标下,银行对企业的一般贷款利率、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利率也将保持较快下行势头。这既是精准滴灌效果的具体体现,也能对推动实体经济复苏、稳定就业市场发挥关键作用。
央行“补水”动作接二连三,公开市场操作风格或悄然变化。央行12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实现净投放1400亿元。 这是自7月17日以来,央行开展的最大规模的一笔逆回购操作,同时创下了8月份以来单日最大净投放量。自本周一开始,连续3个交易日共净投放2000亿元。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举主要为填补专项债密集发行的资金缺口,同时也有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 “专项债密集发行,市场比较担心流动性偏紧。由于专项债募集资金后,很快会再投放出去,因此央行也特别关注对短期流动性的维护。”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开展逆回购操作就是着眼于维护短期流动性的表现。 Wind数据显示,8月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额已超7000亿元,而6月、7月全月发行总额均仅接近3000亿元,债券的密集发行可能使得资金面边际承压。受到专项债集中发行等因素影响,短端资金利率近期大幅跃升。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短端资金利率可能快要超出合理区间范围了。对于此次逆回购操作意图,颜色说,维护市场流动性,将短期利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围绕利率中枢进行波动,也是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思路。 事实上,自7月下旬以来,除8月初有资金回笼外,央行基本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态势。市场人士认为,连续开展短期资金净投放,或预示着政策操作风格悄然生变。 “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压力较大,8月至12月需要完成4.08万亿元的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既要维持资金面平稳,又要配合政府部门大幅发债,货币政策难以作壁上观。”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 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投放、回笼情况,也可看出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Wind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公开市场基本保持净回笼态势,但在5月份地方政府债密集发行情况下,5月份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5700亿元。 稳定市场预期,或为央行开展大额投放的另一主要意图。颜色认为,央行开展大额“补水”动作,存在稳定市场情绪的意图。“总体而言,央行非常重视市场情绪维护,1400亿元的大额操作规模,也是为了维护市场流动性,应对市场波动,释放积极的操作信号。”颜色说。 “昨日发布的金融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同时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出现反复,因此央行适当进行逆回购的放量操作,以稳定市场预期。”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表示。
“补水”动作接二连三,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风格正悄然变化? 央行12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当日实现净投放1400亿元。 这是自7月17日以来,央行开展的最大规模的一笔逆回购操作,同时创下了8月以来单日最大净投放量。本周以来的连续三个交易日,央行共净投放2000亿元。 详情请扫二维码↓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8月12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