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个时代,成就不了迈瑞。但如果仅仅依靠时代红利,没有去努力,我们也成为不了今天的迈瑞。”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中国第一台磁共振成像系统、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深圳,自主创新的医疗器械是深圳特区建立40年以来的重要产业名片之一,迈瑞医疗则在这张名片上占据重要一角。 “正是由于好的环境及政策,才能让一家公司真正成长起来。”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认为,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发展与这座城市特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优势、政府支持及创新创业氛围紧密相关。 迈瑞医疗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根植于深圳,汲取养分于深圳,凭借对研发创新的坚持,一步步成长为行业领军者。 今年以来,在积极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后,迈瑞医疗又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取得良好开局。目前,迈瑞医疗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国内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并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没有这个时代,成就不了迈瑞。但如果仅仅依靠时代红利,没有去努力,我们也成为不了今天的迈瑞。”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李西廷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说。 南下深圳创业的特殊情感 从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下海”,南下到深圳创业,李西廷对深圳有着极为浓厚的感情。 1986年,中国科学院与美国Analogic合资成立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安科”),主要从事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研产销。 作为中国最早被政府认定的高技术企业之一,深圳安科也被称为深圳医疗器械的“黄埔军校”——诸多深圳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创始人、核心技术团队,大都出自于此。 李西廷便是其中之一。深圳安科成立初期,便从中科院优选人才。彼时,李西廷在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的专业方向是超导磁体,优异的成绩让他被选中。自此,李西廷从武汉来到深圳,人生轨迹也与这座改革开放前沿之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深圳安科工作期间,李西廷发现,当时国内医疗器械技术落后,医院的监护仪等重要医疗设备基本被进口品牌垄断,价格高昂,仅有北上广等地的大型医院能够负担得起。 李西廷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一家综合性医院要想配齐全部医疗设备的话,所需的器械种类就超过1万种。这意味着,背后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在巨大的市场机会面前,1991年,李西廷与同事徐航、成明和等人一拍即合,离开深圳安科,创立迈瑞医疗。 “我从中科院到深圳安科已经是‘下海’。当时,就是想试试能不能再往深海里走,能不能通过自主创新,做中国自己的医疗器械。如果做不成,大不了再去打工。”李西廷笑着说。 自主创新非易事。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正处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快车道。如果当时继续做风险低、来钱快的医疗器械代理,那么当时的迈瑞也能“过得很滋润”。 不过,李西廷则坚持自主研发的方向。这对创业之初的迈瑞来说,支撑研发的资金问题,是个拦路虎。 “好在深圳市政府当时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成长,只要有好的项目,就提供资金支持,让你好好做产品和研发。”李西廷回忆,正是深圳科技局提供的95万元贷款支持,初创期的迈瑞才顺利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到了产品生产阶段,迈瑞的资金仍然捉襟见肘。此后,又是深圳市政府出面协调,帮助迈瑞医疗拿到500万元贷款,生产线才得以开工。 时隔多年,李西廷依然清晰地记得公司第一款自研产品诞生并顺利投产时的情形。“那时,我们很高兴。但这种喜悦却很短暂,因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太大,我们就像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骄傲不起来。” 李西廷很清楚,如果迈瑞想进一步做大,就必须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公司目标一直很明晰,就是要做深圳制造、中国制造。” 这片土壤的创新精神给了我们养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特区建立40年来的奇迹,其养分就来源于根植在这片土壤的创新精神。 在专注于自主品牌研发的20余年里,迈瑞医疗相继推出中国第一台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第一台准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台全数字彩色超声……一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医疗器械领域技术的空白。 如今,迈瑞医疗的监护、除颤、麻醉、血液细胞分析、超声等产品的市占率均居全球前六、中国前三。 “你看电视节目里,无论是新闻还是影视剧,只要拍到医院的医疗设备,基本上都能见到迈瑞的产品。”说及此,李西廷颇为自豪。 更让这位掌舵者骄傲的是,迈瑞医疗在国际市场上的收获越来越多。 以麻醉机为例,李西廷告诉记者,目前,迈瑞的麻醉机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迄今为止,该产品尚未出现过一起医疗事故,因此获得了很多美国医院及医生的信任。 此外,迈瑞医疗的超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在逐步提高。据了解,在美国前20大教学医院中,就有19家医院在使用迈瑞的彩超器械。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迈瑞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与药品创新不同,医疗器械创新更多属于改进型创新,原创技术更迭慢,产品迭代快,因此,需要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才能保证产品的更新频率,从而不被市场淘汰。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较晚,很多国外医疗器械公司都有百年历史了,但迈瑞才创立不到30年。如果不做到最好,根本没人会选择你。”李西廷说。 迈瑞医疗对研发的重视从一组数据便可窥见一斑: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000余人,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创新,平均每年研发7至10款新产品。 研发的方向取决于市场需求。迈瑞医疗组建了一支六七百人的团队,专门研究市场需求以及不同地区医院、医生的使用习惯。李西廷说,市场是成就公司的根本。做医疗器械必须始终盯着市场,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国际上有哪些新动向,才能决定投入的方向以及调整产品的研发细节。 李西廷常以“工匠精神”自勉,并将它渗透到迈瑞的每一项工作中,尤其是对产品细节的关注。他告诉记者,迈瑞每一台超声设备探头的连接线,至少要做十几万次的弯曲试验。 “探头连接线内每一条细小的线均对应着一个小镜片,一旦转断了,就会影响超声设备的成像效果。我们只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李西廷说。 产业集群优势让我们如鱼得水 2013年以来,迈瑞医疗连续4次登上商业战略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发布的“全球挑战者榜单”。这一榜单由全球100家来自新兴市场、正在加速全球化的企业组成。波士顿咨询认为,这些企业正在“改变世界”,为创新设立新标准,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角逐。 在李西廷看来,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时代机遇与自身努力共同作用的成果,缺一不可。 “如果不跟着时代以及当地政府政策走,一家企业再怎么坚持自主研发,都成长不起来。换言之,再好的时代,你不去努力创新,一定没有办法成功。”李西廷说。 近年来,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持续扩容,整个产业进一步朝着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高速发展。 作为我国最早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城市,多年来,深圳乘改革东风,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投资资金等措施,扶持产业做大做强,培育了一批医疗器械领域的优秀企业,迈瑞正是其中之一。 李西廷说,迈瑞跟上了国家战略,赶上了深圳特区的好政策,踏准了特区的发展鼓点。深圳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培育和滋养,不仅有资金、政策的扶持,更来自于这座城市的产业集群优势。 “以迈瑞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总部为原点,公司产品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元器件,都可以在方圆40公里以内采购到。这在其他城市几乎是没有的,深圳的医疗器械产业能够成长,也是因为它能够低成本地获得供应链支持。”他说。 现在的迈瑞医疗,已成为深圳医疗器械的一张名片,并且以国产医疗器械领军者的身份进入世界舞台,参与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开拓新局面。 在今年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迈瑞医疗的抗疫脚步就从国内迈向国际,不断在提速。 数据显示,从1月底至5月中旬,迈瑞医疗共计发货20余万台设备支援抗疫,其中,发往海外的数量就有近10万台。 “在这次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国制造实实在在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西廷感叹道,这次疫情大大缩短了欧洲医院对迈瑞品牌认知的时间,“至少提前了5年。” 如何进一步推进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迈瑞给出的答案始终如一,即创新和坚持。 “如果你看到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那是永远当不了企业家的。经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一定不能浮躁,就是要看准一个方向死磕。”李西廷说。 站在迈瑞总部大厦顶层的落地窗前,李西廷脚下的高新科技园区俯身可拾,周围环绕着TCL、长虹、飞亚达、康佳等知名企业的办公大楼。作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领军企业,如今李西廷掌舵的迈瑞医疗市值已逾3000亿元。而李西廷的目光早已投向更遥远的风景——下一个十年,迈瑞要进入全球医疗器械供应商的前20名。 李西廷告诉记者,迈瑞将重点布局尚未实现替代的高端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等。“让这些产品像我们的监护仪一样,打遍全球无敌手。”
今天为大家带来康泰医学的新股评级。本评级主要围绕基本盘、实操盘两大维度,针对目标公司各项核心指标进行打分评级,满分为 10 分,各指标单独评分,按“(权重占比*分数)之和” 计算,最终结果按照四舍五入得到。 新股研究根据已公开数据及独家的内部评级体系,给予康泰医学的新股综合评估分数为6.9,满分为 10 分),如下图: 一、行业前景(10%) 8分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赛道。全球医疗器械已进入了相对的成熟期,但由于老龄化得进程,仍能在巨大的规模基础上维持了较高的正增速,2017-2024年预计年均符合增长率高达5.4%。 由于我国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行业增速远高于全球,2012年-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高达20.9%。 二、市场地位(20%) 6分 我国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医疗器械呈现两级分化的格局——高端产品技术壁垒高筑,市场由国际巨头垄断;中低端设备进入壁垒较低,我国厂商竞争白热化。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90%的企业年平均收入 在3,000-4,000 万元,竞争力不强。 目前,医疗设备市场中,除迈瑞医疗外,其他国产设备如理邦仪器和宝莱特份等额较低。而康泰医学与理邦、宝莱特的收入体量相比,仅分别是前二者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规模。公司的体量在国产设备中处于中等的水平。 三、成长潜力(30%) 7分 从过去三年的增速来看,2017年-2019年康泰医学营业收入分别是3.98亿元、3.62亿元和3.87亿元,业绩出现下滑后有所恢复;净利润与营收同趋势变动。康泰医学增速明显落后于龙头。但是公司的业绩下滑部分是受代工业务缩小的影响,公司的自主品牌呈现相对温和增长的趋势,体现出业务重心进一步向自主品牌切换。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业绩增长仍低于龙头平均水平。 另外,公司的主要品类属于抗疫产品,境外业务占比为A股标的中位居前列,因此随着境外疫情的发展业绩弹性较大。2020年H1,公司营收同期增长 421.17%,归母净利润是上年同期的18倍。短期来看,公司业绩爆发确定性强。 四、公司治理(10%) 7分 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坤除持有公司52.1593%的股权,公司员工联合外部投资者共同设立的持股平台——康泰投资持有公司 7.1075%的股权。公司股权架构稳定。 尽管目前胡坤不担任康泰医学的CEO,但是仍担任控股子公司的美国康泰董事长、CEO。另外,康泰医学的CEO杨志山进入康泰医学工作超过18年,并从2014年起即担任公司CEO。公司高管团队稳定。 五、财务质量(30%) 7分 2017年-2019年康泰医学营业收入分别是3.98亿元、3.62亿元和3.87亿元,业绩出现下滑后有所恢复,净利润与营收同趋势变动。公司增长波动明显,增速远低于龙头水平。另外,公司的毛利率存在下滑趋势,与行业以及龙头的趋势相一致。2020年H1,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21.17%;归母利润是上年同期的18倍,增长爆发。 截至2019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14.13%,资本结构合理;公司经营净现金流为5千万,账上现金为1.8亿,资金面良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0天,存货周转率为1.7次,运营效率居中水平。由于2020年业绩的爆发,公司在资金面和运营效率上将有较高幅度的提升。
作者 | 大卫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7月13日创业板注册制终于迎来了第一审,锋尚文化、龙利得、康泰医学IPO申请均顺利获通过。 其中最有特点的莫过于康泰医学,康泰医学的赛道类似于鱼跃医疗,主要是家用医疗板块及临床医疗板块的器械。 一 疫情引爆医疗器械业绩 今年以来,医疗器械赛道如火如荼,年初至今涨幅高达101.06%。其中,鱼跃医疗年初至今涨幅高达74.79%。医疗器械板块向上,一方面是因为基本面向好的长期逻辑,另一方面是受疫情引爆业绩增长的短期驱动因素支撑。 7月4日-7月17日,全球日均新增确诊病例21.6万例,较半月前大幅上涨22.3%,重回较快增长态势。美国新发病例数字又呈现上升趋势,欧洲大规模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仍有小范围爆发,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病例数仍持续上升,非洲、拉丁美洲也处在疫情高速爆发期。全球总疫情趋于恶化,持续时间可能超出预期。 图:全球逐日新发新冠病例数量(单位:人) 自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并有序复工以来,国内逐渐成为全球医疗物资的集中供应基地。海外疫情驱动防护需求提升。无论是口罩等防护类耗材,还是病毒检测试剂、大型生命支持设备,相关市场仍总体紧缺。由于疫苗正式上市仍需时间,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的防疫需求紧缺仍会持续。 在此背景之下,抗疫产品必然会贡献显著业绩弹性,在相关赛道的公司必然受益。而即将上市的康泰医学无疑是赛道上的公司。 康泰医学的产品涵盖血氧类、心电类、超声类、监护类、血压类等医疗器械。其中,血氧类、监护类、心电类三大类是主要产品,2019年三者的营收占比达86.3%。另外,公司新增红外体温计产品,于2020年2月取得了医用红外体温计TP500和TP600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新冠的重要病理表现是血氧的急速下降,血氧仪可用来监测患者的血氧指数。而监护仪、心电仪是大型生命支持设备,温度检测类产品将成为公共场所和家庭的常备品。另外,公司的收入以境外收入为主,2019年境外销售占比达73%,拥有良好的境外销售基础。这一些因素无疑指向了一个较为确定性的方向——抗疫产品出口将为康泰医学贡献明显增量。 疫情为医疗器械公司带来收入增量究竟能有多大? 康泰医学的产品类别,与鱼跃医疗重合度较高。受疫情需求驱动,鱼跃医疗体温检测类 产品、呼吸类产品(呼吸机、制氧机、雾化器、血氧)以及手消类产品销量增长显著提速,形成合力共同提振公司业绩。鱼跃医疗已经披露了半年度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100%。 从境外收入为主这一角度来看,康泰医疗更接近理邦仪器(300206)。理邦仪器2019年海外收入占比近56%。上半年,理邦仪器的监护、血气和心电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快速放量。业绩预告披露,公司2020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25%-14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465%-480%。 可见疫情带来业绩的快速释放。而康泰医学的业绩爆发较上述两个公司来的还更明显。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5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421.17%;归母利润为3.6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8倍!疫情下公司的业绩弹性无疑远高于鱼跃医疗和理邦仪器,属于值得关注的疫情受益板块的典型公司。 二 疫情之后,康泰医学怎么走? 疫情爆发是短期逻辑。疫情尽管反复,但是已经过了高峰期,难以再贡献更多的增量。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康泰医学的未来,还要看更为长期的基本面。 从赛道来看,医疗器械行业无疑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赛道。过往增速和市场预测的未来前景都印证了这一点。全球医疗器械已进入了相对的成熟期,但仍能在巨大的规模基础上维持了较高的正增速,2017-2024 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4%。由于我国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行业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2012年-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0.9%。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推进,以及产品与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医疗器械的渗透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仍在从中低端至高端的道路上前进。中低端设备的国产替代的大逻辑明显。高性价比是国产设备的最大优势;另外,大陆厂商客户响应速度快,能快速在原有的技术上根据客户的要求对技术进行改善。在打入医疗器械市场后,大陆厂商再从低价产品向高价产品升级迭代。目前来看,中低端赛道竞争激烈,能出线的佼佼者不多。迈瑞医疗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例子。 以监护仪为例,迈瑞以监测仪起家。回顾国内监护仪市场格局的变迁,2011年第一龙头是飞利浦;而随着迈瑞的壮大,飞利浦逐渐成为第二名。2017年全球监护仪市场,飞利浦、GE和迈瑞三家合计占据74%的市场份额;国内监护市场中,迈瑞医疗一家独大占据65%的份额,与飞利浦、GE,共占86.3的市场份额。但是除了迈瑞医疗外,其他国产设备份额较低。国产的理邦仪器和宝莱特分列第四第五,仅占3个点左右,市场分化极其明显。 图:2017 年国内监护仪市场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其他大部分的细分赛道也如此。除了迈瑞之外,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仍以国外厂商为主。医疗器械仍呈现两级分化的格局——高端产品技术壁垒高筑,市场由国际巨头垄断;中低端设备进入壁垒较低,我国厂商众多,竞争白热化。截至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7万家,其中90%的企业为中小型规模,年平均收入在 3,000~4,000 万元。 图 :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鹿得医疗公开发行书 从赛道来看,康泰医学也在中低端设备领域。公司的三大产品类别分别为血氧类、监护类、心电类,正是中国厂商扎堆的细分赛道。从体量来看,在疫情影响之前,康泰医学的收入体量并不大。2019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3.87 亿元,在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属于上游企业。但是不要说和迈瑞比,就是与理邦、宝莱特相比,仅仅分别是前二者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规模。 而从过去三年的增速来看,康泰医学增速明显落后于龙头。2017年-2019年康泰医学营业收入分别是3.98亿元、3.62亿元和3.87亿元,业绩出现下滑后有所恢复;净利润与营收同趋势变动。而这三年间,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理邦仪器营收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3%、76%、63%。 总体而言,康泰医学所在的行业已经驶入了快车道,高端产品仍被国外厂商垄断,但是中低端产品的国产替代进程中,康泰医学仅居于中等水平。 三 与头部厂商仍差距较大,但估值可取胜 疫情前产品增速遇到瓶颈,一部分原因是产品力的影响。2014年以来,卫健委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已经遴选了5批共46个优秀国产医疗设备,支持优质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2020年5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对第6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结果进行公示。进入国产优秀医疗设备目录的厂商,一方面彰显具有较高的设备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三级医院对其产品的接受度。而康泰医学并不在此列,彰显着产品影响力仍未获权威机构认可。 表:6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 但作为新股,康泰医学不可否认的是有绝对的估值优势。目前医疗器械板块的整体PE已经高达83倍。在疫情下业绩,目前同样快速放量的鱼跃医疗、理邦仪器的PE分别高达43倍、91倍。虽然对于2019年的净利润而言,康泰医学的pe为60,但由于康泰医学2020年盈利增长较前二者都快的多,因此估值被摊薄。假设康泰医学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倍,则对应2020年业绩,公司发行价对应的PE不到八倍。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一个如此低估值的公司,十分值得关注。
记者从30日在宁召开的江苏省药品监管局工作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药企向国家药监局申报药品注册申请共329件,占全国的24%;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药品56个,占全国的17.5%,其中一类创新药2个、首仿药7个,首仿药获批数量占全国一半。此外,江苏省共批准二类医疗器械992个,数量列全国前茅;批准三类医疗器械102个,占全国的17%。 据省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越介绍,今年以来,省药监局着重在审批流程优化和审批效率提升两个方面发力,省局共办结各类审批、备案超过2万件。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便利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不见面审批,上线运行江苏省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系统、药品生产行政许可系统,同时提供电子证照服务,实现了国内药品行政审批信息化的“弯道超车”。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截至目前,已有57家企业参与试点,其中12家生产企业涉及跨区域受托生产,有效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研发创新。持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共有103个品规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北京7月31日讯 7月2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2020年第52号)显示,共10个品种34批(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其中江苏富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林医疗”)3批次产品不合格。 通告显示,由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样,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和陕西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标识生产企业为富林医疗生产的3批次超声雾化器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设备或设备部件的外部标记不符合标准规定。 国家药监局表示,企业应尽快查明产品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整改到位,并要求企业对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召回级别,主动召回产品并公开召回信息。 记者发现,富林医疗曾多次因产品不合格被有关部门通报。 2019年6月4日,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公告称,据江西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检测,标示生产企业为富林医疗生产的压缩式雾化器产品不合格,不符合标准规定项为雾化残留量。 2018年6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2018年第47号)显示,经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检测,标示江苏富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制氧机不合格,因氧浓度不符合标准规定。 2018年7月20日,江苏省药监局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查结果的通告》(2018年第47号)江苏省处置情况,富林医疗生产的KD系列低频治疗仪因随机文件、工作数据的准确性不符合标准规范,被罚款2万元。 2017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17年下半年北京市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公告》,发现由北京正济堂药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抽查的,标识为富林医疗生产的超声雾化器不合格,主要因为报警及熔断器外部标记不合格。对此,富林医疗在2018年1月25日主动召回该批次的不合格超声雾化器,涉及四批次230台。 此外,2018年9月30日,江苏省药监局发布对富林医疗的飞行检查公告,发现富林医疗尊在21条缺陷项,其中严重缺陷10条,该企业递交停产报告并整改,直至9月缺陷项基本整改到位才恢复生产。 据企查查和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富林医疗因生产或销售不合格产品被有关部门处罚记录多达7条。 据了解,江苏富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医疗器械生产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范围为医疗器械的生产(按许可证所列范围经营)、保健用品、一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等。 (责任编辑:李方)
国内唯一专注于医疗器械行业优质的CDMO模式供应商东莞市纳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纳百医疗”)日前宣布,已获云锋基金亿元级战略投资。 纳百医疗成立于2010年,目前拥有三处生产基地,提供专业医疗器械工业设计、研发优化、手板工业定制、模具设计及制造、注塑成型、精密钣金机加及医疗器械组装代工生产等服务,涵盖医疗器械上游精密零组件全生态链研发、制造、代工,是国内唯一覆盖大中小型医疗器械结构件全工艺的CDMO模式供应商,为500多家企业提供精密精致、安全稳定的产品和服务,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硕世生物等。 纳百医疗表示,本次融资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全方位贴身服务体验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缓解供不应求的产能压力并满足订单及时交付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公司CDMO全产业链的长远规划;秉持业务区域划分和客户服务本地化及时响应原则,密切配合客户解决在早期研发设计、中期生产制造和后期检验检测等环节面临的各种难题,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高要求”行业需求特点;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和智能化设备,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华南、华北、华东以及西南生产基地形成“三主一次”市场格局。 云锋基金执行董事黄潇博士表示:“中国巨大的医疗市场蕴藏着技术革新和效率提升的巨大潜力,云锋基金十分关注医疗技术及制造领域的投资机会,希望将已投资的医疗器械、创新药、IVD检测、医疗服务企业及机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有机生态。纳百医疗是国内少数具备医疗器械全产业链CDMO实力的企业,拥有医疗器械及IVD设备精密零组件全生态链研发、优化生产和总装能力。我们相信纳百医疗能够以技术和工艺优化驱动的方式,推动传统的医疗器械市场的持续变革。” 云锋基金成立于2010 年,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联合一批行业领袖和成功企业家共同创立。
7月7日晚间,振德医疗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增加9.25亿元-9.55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010.5万元。其中,2020年上半年振德医疗防疫类防护用品预计实现销售26亿元-27.20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了25.66亿元-26.86亿元。 业绩突飞猛进股价也给力,7月8日开盘振德医疗股价封住涨停,截至收盘,还有近2万手买盘挂单。今年以来,振德医疗股价涨幅已经超过4倍。 “公司当前平面口罩日产能达800余万只,包含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儿童口罩在内,KN95口罩日产能达100余万只,防护服与隔离衣日产能合计5万余件。”7月8日上午,记者致电振德医疗投资者公开电话,证券部人士回应称,“目前,公司口罩等防疫产品的订单较为饱满,但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和行业产能竞争增加等因素影响,后续防疫类产品销售是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已经在公告中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了风险。” 事实上,受疫情影响,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在今年年初成了极为稀缺的物资,也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医医疗器械专委会研究中心主任许佳锐向记者表示:“医疗器械企业投资主体正趋于多元化,以往医疗器械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为传统的专业投资机构和产业链相关的企业,随着医疗器械领域投资热度不断增长,包括国药、九州通等大型医药企业,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以及美的、格力、海尔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都在跨界进入。” 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远低于医药行业,”许佳锐向记者分析称,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医疗器械”狂潮,然而对于医疗器械这一门槛极高的专业领域,迫切需要一系列的产业大数据用于支撑科学决策,“此外,随着科创板的推进,医疗器械已逐步成为登陆科创板企业数量最多的细分领域之一,未来也将诞生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医疗器械产业大数据机构。” 此外,振德医疗证券部人士还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防护类产品较往年的增长幅度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防疫类产品,我们原有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也是很可观的。这与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市场全渠道优势和与国际客户间的良好合作体系、良好供应链能力和行业口碑是分不开的。” 公告显示,振德医疗2020年上半年实现剔除防疫类防护用品后的销售收入为11.20亿元-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9亿元-4.79亿元,同比增长55%-66%。振德医疗公告称,2020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渠道得到了进一步快速扩张,提高了整体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产品整体毛利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