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广州楼市,两大热门 谈到近期的广州楼市,很多人感到迷茫。 有人认为,相比深圳、东莞,广州楼市的盘子太大,多区域、多中心,广佛一体化,供应没个边、没个界,随便都能找到200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楼市弹性不足。再说,“7.24”房地产工作会和“7.30”会议以后,政策基调转为收紧,反弹不到哪去。 但有人不乐意了。当下的广州楼市,就像投资A股,全局平淡掩盖不了局部火热。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也是华南中心、大湾区双核之一,区域规划利好很多,产业升级快。以琶洲(互联网、创意文化)、黄埔(高端制造)、南沙(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重点区域,定位很高,面貌一天一个样。 这些区域的房价,比深圳低多了,甚至还不如二线城市的厦门、三亚,下一步可能要被杭州赶上去了,这不就是机会吗? 7月中旬,深圳、东莞限购之后,仓皇逃出的资金一路向西,狂奔到了广州南沙。记得当时,南沙某楼盘打出“身在南沙、心在前海”口号。 南沙的定位,比深圳前海还要高端,不仅是广州“唯一不二”的副中心,还是华南最大的自贸区,真正的大湾区核心。但是,南沙整体房价还停留在“2万+”,即便是南沙核心——明珠湾起步区的房价,也才“3万+”。面对这样的价格,比前海还高端的规划,深圳客当然毫不手软了。据悉,南沙新房成交客户来源中,深圳客户占比从7月份之前的17%,提升到了50%。 从南沙看,广州楼市确实火,7月中旬以来,南沙新房成交快速上升,周成交量均超300+套,到8月中旬更是达到创纪录的664套。而且,南沙土地市场也热得发烫,8月先后诞生2个地王,8月20日深圳房企深业置地拿下横沥岛摇号地块,楼面价19140元/平,刷新南沙地价。 广州的另一个热点片区——新黄埔(萝岗),近期楼市也比较热。 以区政府所在地、片区面貌最好的科学城为例,学区房、次新房的价格涨幅在10%左右,比如万科东荟城、万科金色梦想、誉城南苑和北苑等。 这里的楼市回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区域定位很高,总部经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产业落地比较快,知识城、科学城产业集聚效应好,区域面貌也不错,交通短板在迅速补上,而房价还在2-3万元,这是各路购房者看好新黄埔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名校加持。作为高端产业集聚区,新黄埔这几年一直在招商引资,但教育配套比较差,拖累了招商工作和引进人才。为吸引大家买房,中心区优质教育资源——华师附、广州二中等这些名校,都在建新黄埔分校了。一旦和名校沾上边了,房子就好卖了。 其实,不仅是黄埔,南沙、白云、增城,这些外围楼市供应的主力区,靠名校卖房是普遍套路。 试想,中心6区名校学位房价格,都到“8万+”了,如天河华附、广州中学;越秀区名校扎堆儿,执信、省实等名校的学位房价格,甚至到了“10万+”,但在新黄埔这里,名校学位房价只要3万多。 有学位光环,甭管是不是合作办学,需要多长时间沉淀、分校和本部师资有无差距,名校加持能抓住购房者的心思,房子卖的就是好。华师附、广州外国语、广大附等作为广州最好的中学、小学,都在南沙设分校。 去年,广外南沙分校“开放日”,数万家长参观,楼市能不好吗? 除名校外,轨道交通也少不了。广州太大了,市中心到南沙、增城要60公里,到科学城要30公里。买房选择多,同样是3万元的均价,番禺、白云、老黄埔、广佛等,选择很多,通勤也不错。所以,轨道交通就是卖房的利器。在新黄埔,除已开通的6号线、21号线、28号线外,有轨电车1号线试运营,7号线开通首段。未来,还有电车2号线、17、23、29、37号线等。 南沙也一样。原来的地铁4号线因“太慢”被诟病,新规划的18、22号线,相比4号线提速了4倍,可谓自贸区速度。作为广州唯一的海岸线,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珠江口有12条跨江通道,其中有7条途经南沙,足以看出南沙“枢纽”的地位。 近期,南沙到深圳机场(行情000089,诊股)水上航线开通、使得南沙和深圳的距离都大大拉近,从一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了30分钟。 02 南沙的火爆能持续多久? 南沙、黄埔、花都等,近期楼市成交量回升,还有一个推动力,就是人才政策。 去年开始,外围这几个区都发布了人才绿卡政策。符合条件的人才,购首套房时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缴存时间限制。疫情后的一段时间,楼市比较冷清,人才绿卡认证也睁眼闭眼,假证贩子又活跃了,中介代办很普遍,花钱买个绿皮证书,轻松解决购房资格,也是这些区域楼市回暖的推动力。 7月中旬以后,政策风向变了,深圳、东莞限购以后,估计私下做了“窗口指导”,广州这几个区“人才政策”严格起来了,学历证书要验证,绿皮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好使了,要蓝皮的证书(通过考试或评审才能拿到)。比如,花都现在办理人才绿卡,需要在花都区缴纳6个月社保。 从销售情况看,除南沙以外(深圳投资客多),其实8月以来广州其他区域的成交量都开始下行了。比如,占到广州新房交易量30%多的增城,7月份周均成交量高达650套,8月以来连续下降;黄埔区近2周的成交量,也从7月份周均3500套的水平,降至2200套。从下图来看,其他区也类似。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政策边际收紧,包括管理层要求“资金直达实体”,LPR连续4个月未降,按揭贷款利率边际收紧。另外,广州作为华南中心城市,商业和制造业实体为主,监管容忍程度很低,自然要做出表率,各区乖乖地收紧了人才政策,防止限购被人为突破,引发舆情。 最近的一周(8.10-8.16),广州有8个新盘入市,720套新增房源供应,番禺2个盘首开,黄埔、增城、南沙6盘加推入市,但整体去化表现差,去化率低至12.5%左右。也就是说,当疫情后积累的需求释放完毕,外围把投资炒房的口子堵上了,调控开始收紧,回暖的动力就弱了。 图:6月份以来广州周度成交量走势图(单位:套) 我们看到,抛开南沙的话,广州整体成交量已趋于平稳,甚至开始有下降的迹象。即便是占到广州1/5-1/4成交量的南沙,当前的火爆,也主要靠的是深圳等地的外来投资客。 但无论是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利好下的中山、珠海,还是有深莞一体化、滨海湾新区利好的东莞,又或是深惠一体化下的惠州等,都有规划利好,而且中山、惠州的房价要比南沙低,南沙的火爆能维持多久呢? 03 广州不具备大幅反弹的条件 相比北上深、杭州、厦门、合肥、武汉、海南等城市,广州楼市稳定性很高,基本面不具备大幅反弹的气质。 供应上,这几年广州与外围互联互通、轨道交通不断向外延伸,城区建设上,除了一主一副(越秀、天河、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等6区构成主城区,南沙为副中心)外,还在花都、从化、番禺、增城打造若干区域中心,金融和总部经济区就规划了19个,遍及11个行政区。 2019年,广州首次实现11个区全部通地铁,总里程500公里。按远景规划,2023年达800公里,2035年达2000公里。轨道+地产,已成了广州实现“湾区核心”定位的主要手段。于是,近年来大规模供地(特别是外围新区),2019年达到创纪录的4200万平方米建面,各区也一样。 图:广州及全市重点区域年度供地建筑面积(单位:万平米) 同时,旧改开始全面放量。2019-2021三年旧改行动计划中,确立了4500万平米建面的旧改规模,相当于广州4年左右的商品住宅成交量。2019年,广州28个村确立旧改,今年上半年,旧改进一步提速,又有27个村确立旧改,其中黄埔、番禺、南沙、增城占比超过60%。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外围各个区,动辄200万平方米大体量的单盘供应(单盘就相当于深圳半年销售)。当然,现在每个盘都是看菜下碟,先蓄客,后推盘,库存被掩盖起来了。 表:2020年上半年房企在广州获取旧改项目情况(以改造金额排序) 除此之外,广佛同城、主城区无缝对接,一体化发展快速,两地一直是大湾区的供地大户,也是全国同城地产里面,规模最大的。临近佛山的广钢新城,旧改地价已经突破4万元了,但保利的精装新房才卖到5万出头,开发商利润很薄,完全是靠薄利多销,供给的性价比也很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在于配套差不多、离广钢新城才3个地铁站的地方,就是佛山CBD千灯湖了,多数新盘买3万多,价差近2万。 整体看,佛山靠近广州的区域,房价只有广州临近佛山区域的1/2,且都是超级大盘,排到佛山成交量TOP10。总之,海量供应将价格压得死死的。 从需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非富即贵、金主太多,楼市从不缺购买力。谈到广州,创造楼市购买力的行业(金融、互联网、高科技、创意文化等),远不如京沪深,主打产业还是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 甚至,电子信息方面,也不完全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等,也分流了很大一部分。产业相对传统,自然提供的购买力也有限。 04 投资广州,要长持 还是笔者常说的那句话,广州创造富豪的行业少、就业机会少,但创造中产阶层的行业多、就业机会多。为啥广州人偏爱去外围城市买房,包括二手房,就是因为中心城区的房价对当地人来说太贵了(其实,仅相当于京沪深的60%)。 所以,没有大刺激,广州楼市回升可能是短暂的。 我们看看二手房市场,从31周(7月27-8月2日)开始,成交量连续下降,从7月份的周均800套降至700套以下。同时,二手房业主降价依旧是成交主流。所以,尽管珠江新城(嘉裕公馆、中海花城湾等)、琶洲保利、科学城少数二手房涨价,但依旧掩盖不了市场的主流。 随着政策开始收紧,前期需求释放,加上大盘密集上市,后续成交量可能高位回落,涨价也持续不了多久。当然,相比北上深,广州楼市的韧性很足,未来一段时间,高位横盘是基本态势,前期较热的区域有所回落,市场带旺的中心区(越秀、海珠、天河等),继续回升。 广州的底盘非常厚,这是广州的优势。商贸、物流、电子信息、教育培训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体量大。不仅商品房价格较低,城中村占存量住房的50%,也造就了广州的低生活成本、强包容性。所以,广州每年都有40万以上的人口净流入,就业和扎根容易,也就给楼市打下坚实基础。 近期,广州开始跨区域抢人,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累计认可。另外,随着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出炉,广州与外围的通达性会越来越好,省内居民到省会广州买房,将是未来的常态。 底盘稳、有韧性,这就是广州楼市的气质。 这几天,不断有人在平台上咨询我广州买房的建议。我认为: 投资广州是没有问题的,你不会高位站岗,但也别指望绝对的洼地,更别指望短期获益(除非有2015-2016年那样的刺激,但这是不可能的)。要耐得住性子,无论是南沙、科学城,白云新城,还是番禺万博、白鹅潭、北部空港新城,规划是有点超前,但基本面是健康的,未来都会慢慢地发展起来的。 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分享城市长期释放的红利。 当然,到处都饼摊、饼摊得太大,而政府财力有限,总难免有坑,关键看产业落地、人口增长、公共服务跟进,交通接驳等一些关键指标。
8月21日晚,苏交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符冠华、王军华,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广州国发基金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及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转让协议》。同时,苏交科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签署了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认购协议》。上述一系列协议生效并实施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广州市国资委。 根据公告,广州珠江实业集团的一致行动人广州国发基金,拟受让苏交科实际控制人所持的5%股份。此外,苏交科拟向广州珠江实业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91亿股,募资不超过23.9亿元,用于大湾区区域研发中心、偿还银行借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定增实施后,符冠华、王军华将分别放弃所持7500万股、5100万股股票的表决权。 上述一系列交易完成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广州国发基金,合计持有苏交科股份的比例为26.92%;符冠华、王军华合计持股比例为23.29%,合计拥有表决权比例为13.31%。 苏交科表示,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多年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具备深厚的区域性资源优势和强大的资本资金实力。未来,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将积极推动上市公司深化国内尤其是“大湾区+长三角”及其辐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拓展,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助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讯 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8月18日发布的关于食品生产许可证注销通告(2020年第1期),惠州市常青春医药美容保健品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炜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福寿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京祥药业有限公司、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广州健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6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注销。 食品生产许可证注销信息 (2020年第1期)序号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食品类别许可证编号注销原因备注1惠州市常青春医药美容保健品实业有限公司惠阳区秋长镇鹏岭工业区惠阳区秋长镇鹏岭工业区保健食品SC12744130300254吊销2广州市炜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广州民营科技园科盛路BT03013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广州民营科技园科盛路BT03013保健食品SC12744011101687吊销3广东福寿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成岗路3号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成岗路3号保健食品SC12744011102622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调整4中山京祥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内景岳路6号工业厂房第一层2区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内景岳路6号工业厂房第一层2区保健食品SC12744200000455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调整5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田园西路37号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田园西路37号保健食品SC12744011600817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调整6广州健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翠湖工业大道9号厂房三(二楼、三楼)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翠湖工业大道9号厂房三(二楼、三楼)保健食品SC12744011301974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调整
丰华股份公告,上市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隆鑫通用、超能集团收购其合计持有的广州威能100%股权,发行价格为8.06元/股。标的资产的预估值及拟定价尚未确定。同时,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本次交易将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完成后,丰华股份将持有广州威能100%股权,主营业务将新增中、大型发电机组制造业务。隆鑫通用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涂建华。公司股票将于8月18日开市起复牌。
01 近期,咨询广州南沙、黄埔买房的人特别多,有点惊讶。过去,笔者对这两个区域不太看好,规划有雄心,但很难落地。比如,2012年前南沙新区规划要达到200万人,现在只有70多万人。南沙定位高,是广州唯一副中心,也是大湾区核心;产业规划(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也很高端,但南沙太大(803平方公里),规划落地慢,起步区明珠湾108平方公里,得发展一阵子。 新黄埔(萝岗)定位也很高,总部经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产业落地比南沙要快,知识城和科学城产业集聚效应好,市领导频繁光临这个地方,但“先产业-再住房-后配套”的模式,现在显露出弊端,配套跟不上,员工租个房都难。总之,上述问题并不妨碍这两个区的楼市,上半年广州房价涨得快的,卖的好的,也是这两个区。有投资客告诉笔者,有些楼盘已卖光了。 大家看看上图,上半年主城5个核心区的房价,基本没涨,白云区还在跌,但外围的黄埔和南沙,房价上涨4%-5%,有的项目涨幅10%。从上半年新房网签看,规模最大的,除了增城(不限购,价格比较低,上半年网签102万平米)以外,南沙和黄埔卖的最多,都接近50万平米。 02 为啥涨呢?其实就是这两个区域规划好,有故事可讲。根据调研,7月份深圳、东莞被严厉限购以后,珠江口东岸的金主们一路向西,来到南沙和黄埔。深圳客买房和广州客买房不同,广州居民看重配套好不好,当下南沙、黄埔公共配套还差的远,自然不入法眼,深圳客则不同。 在深圳,大家买房就看规划,上半年光明、宝安、南山房价大涨,主要是规划利好,比如光明区公共配套还差得远,但房价涨幅最大,同比至少涨了45%。所以,深圳的投资客一来,发现南沙规划这么高端,房价才2-4万元,同样定位的深圳前海,房价早已奔“10万+”了。 明珠湾最好的楼盘,均价也才4万多,不到前海均价的一半。所以,深圳客毫不犹豫就拿下了。这样的逻辑,同样可以放在新黄埔(萝岗)。广州的新版规划,代表广州未来的科技创新主轴,就是从新黄埔的科学城,到海珠区的琶洲,再沿珠江布局的金融城,一路东南飞,最后到南沙。 近期,很多投资客关注新黄埔。作为主城区之一的黄埔,老区房价已到3-4万了,新黄埔规划高端,产业落地快。同时,为吸引大家买房,华师附属实验学校、广州二中等这些名校,都在建新黄埔分校了;轨道交通也少不了,比如6号线、21号线、7号线、有轨电车1号线等。 其实,政府重视发展哪个新的区域,套路都是一样的。房地产先给市政设施和招商引资开路。随后,政府就会想方设法吸引大家去买房。比如,针对南沙距离主城区太远、地铁4号线“太慢”的诟病,新规划的18、22号线,相比4号线提速了4倍,可谓真正的自贸区速度。 吸引买房的套路是一样的,名校也少不了。南沙一口气引进9所重磅名校,执信中学也来了。而且,为了提高对口学校的质量,更好地卖楼,南沙有5所中学在招生时,除了有对口的地段生,还有部分指标是分配给全区各个小学,然后由小学按指标数“掐尖”,这成绩能差吗?有名校加持,配上规划蓝图,即便规划还未落地,南沙起步区的房价已开始比肩广州主城区了。 03 南沙和黄埔近期楼市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去年底以来,南沙、黄埔相继放松了人才购房限制。符合条件的人才,在南沙工作、生活,购首套房时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缴存时间限制。根据自媒体樱桃大房子的实地踩盘,花三千多块买一个绿皮证书,就能解决购房资格问题了。 其实,国内所有打着“招引人才”幌子,放松人才购房限制的政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助燃楼市。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城市的楼市都在“以价换量”,之前还有门槛的人才购房政策,自然就变相松绑了。楼市销售疲软,对各方都没有好处,只要不大涨,对松绑睁眼闭眼。 就像南沙这样,凡提供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甭管是茶艺师,还是插花师资格证(可能与你的职业风马牛不相及),也有购房资格。估计,黄埔、花都也类似。近期,咨询笔者的一些投资客,大部分是外地人,有的是从北方过来的,估计也是通过中介办理购房资格的。 近日,广州楼市也开始回升了,贝壳监测,7月重点18城有12个城市二手房价环比上涨,上涨涨幅普遍在3%以下,广州均价环比上涨4.1%,涨幅居首。根据阳光家缘,刚刚过去的7月,广州新房网签上升26.5%。 8月第一周(7.27-8.02),二手中介网签共成交1387宗,环比上周增加16.2%,创今年以来最高位。二手住宅网签均价30213元/平,环比上周上涨3.7%,今年首破“3万元”大关。番禺、荔湾、海珠成交有不俗表现,本周分别成交203宗、77宗、174宗,环比分别上扬22.3%、28.3%、8.7%。 上半年深圳和东莞楼市热起来以后,传导至广州是必然的。7月24日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广州市政府一把手也去了,高层在会上严肃指出,“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政策措施。”所以,近期广州悄悄开始收紧政策了。 比如,花都“绿卡政策”开始收紧。之前,想在花都买房,申请一张人才绿卡就行,申请的条件也十分简单,根本没有社保要求。8月1日开始,办理花都区人才绿卡,需要6个月社保。拥有中级职称证书的人,需要和目前的岗位(工作)相匹配,否则也申请不了人才绿卡。 南沙也收紧了,跟假证差不多的“绿皮”中级职称技能证书,相关部门不认可了,只承认“蓝皮”的证书,这个证书是要考试或评审才能获得,且查得特别严格。目前,黄埔的限购门槛也不高,本科学历+半年社保就可买房(无需落户),如果再火下去,估计距离调控光临也不远了。 04 最后,还是说点儿实在的,南沙和黄埔,值不值得投资?归根到底还是,规划能不能落地,购买力能不能跟上,政策会不会打压等。规划永远过于超前、过于庞大,这是各地的通病,最终能落地的,无不是时间换空间,比如曾经的鬼城——郑东新区,脱掉空城帽子也是近几年的事。 深圳前海也如此。既是新区、又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还是自贸区,更是大湾区广深科技(行情000021,诊股)走廊这条金腰带上的明珠。因此,前海天经地义要“去地产化”,用地以产业办公为主,但哪用得了那么多办公楼,所以前海2次调整规划,增加住宅用地,现有的办公楼也在探索“商改租”了。 把视线放的更远一些,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打造上,与深圳重叠的(主要是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还有广深科技走廊这条金腰带上的一大批兄弟们——广州的南沙、新黄浦(行情600638,诊股)、琶洲等,东莞滨海湾、松山湖,珠海的横琴,佛山三龙湾等。 不缺地的广州,不管是新黄浦,还是南沙,都有大面积的产业规划。除这两个地方,各个区都想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有政绩考核,政府不能偏心。比如,海珠区除了打造琶洲这个创新集聚区外,还在大学城打造“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其他区也一样,看看今年上半年各区重点规划。 其实,越先进的产业,越讲究集聚,最后只能在小部分区域集聚。所以,必须要寻找确定性的规划。另外,广州财政相对弱(2019年财政增速降到历史最低),大面积区域开发,只能靠地产开道。所以,广州最不缺的就是大盘,黄埔也好、南沙也好,都有超200万平米的超级大盘。 上图显示,黄埔、南沙等地,在售楼盘都有20多个,上半年新增供应,黄埔14个、南沙有25个。而且,广州旧改全面提速,2019年28个村确定合作企业,今年上半年有29个确定合作企业。未来几年,要推进的旧改供地,是新增供地的3-4倍,要命的是,主要集中在增城、南沙和黄埔。 所以,海量供应会将房价压得死死的。很多资深的深圳投资客到南沙,发现没个5-10年,投资很难见效,搞不好就当炮灰了。而且,广州传统产业为主(商贸、物流、汽车和交运等),国企、事业单位多,创造的中产多,高收入不多。这也是为何,广州外围大盘供应多,销售也快,因为只能支付得起2万元的房价,中心区供应小,却卖不动。客观上讲,收入水平支撑不了。 另外,“7.24”房地产座谈会,“7.30”政治局会议,严肃强调了“房住不炒”,广州楼市一有异动,政策马上收紧。所以,投资的话,还是要做长期打算,做时间的朋友,投资起步区(这是集中力量能发展起来的区域);投资有品牌物业管理的,公摊没那么大,空间紧凑和实用性较强的(比如80平米能做到3房的),既能保值增值,未来出手时,还能找得到下家的。
无论北上广相不相信眼泪,广州的眼泪近期是止不住的流。因为它跟它的老伙计北京、上海的中间,除了常年“插足”的深圳,又有新人了。 随着各大城市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发布,上半年GDP的十个“出道位”也被一一锁定。由于疫情的影响,上半年GDP十强城市的排名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广州、重庆,去年的第4名与第5名,互换了位置。排名变化看似细微,却意味着老牌一线城市北上广,先是悄悄变成了北上广深,现在,在四个城市的游戏里,广州都不配拥有姓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重庆超越广州,成都与苏州的差距也呈现缩小的趋势。2019年,苏州GDP比成都高出2200亿元,但是今年一季度,成都突然反超100多亿元。上半年苏州GDP只比成都高出751亿,新的竞争关系逐渐形成。也代表着以川渝为代表的中西部内陆城市经济圈正在崛起。 另外,在前十名的后段,南京由去年的第11名首次挤进前10,位列第9。南京跻身前10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去年排在第10的天津,2019年从上一年的第6掉到了第10,增长率为4.8%,而南京GDP去年与天津的差距只有74亿元,增长率为7.8%,已对“夺位”跃跃欲试。 上半年,南京GDP同比增长了2.2%,是十强城市中增速最大的;而天津下降了3.9%,是十强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因此南京没有和天津互换排名,而是直接去天津前面插队了。 天津下滑最大还能坐在前10的原因,跟一个城市的“退赛”不无关系。经历了史无前例大停摆的武汉,并没有公布2020年上半年GDP的具体数字。但根据此前武汉市统计局给出的初步核算,上半年武汉GDP同比下降了19.5%,是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以这样的下降幅度估算,武汉上半年的GDP大概和天津不相上下。如果武汉公布了具体数据,两个城市中必有一个会跌出前10。 1 进击的重庆 重庆GDP在上半年超越广州,其实有点“作弊”。 首先,把重庆作为一个市,已经有点“违规”了。重庆是中国面积第5大的地级市(前4名都在内蒙古和甘肃,你细品),比海南和宁夏都大,但海南和宁夏都是省了。当年兴建三峡大坝,本来想成立三峡省,设重庆市为首府,结果因为移民、迁城问题难管理,干脆都归了重庆,并设为了直辖市。 重庆有广州的10倍大,人有广州的2倍多。以省的体量和市竞争,怎么听都有点“胜之不武”。 即便如此,重庆GDP的赶超,还是与疫情产生的负面影响密不可分。在全球纷纷“闭关锁国”的情势下,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首当其冲。从地方企业和受感染人数两个层面来说,重庆作为内陆城市,受到的负面影响都不如广州大。 当然了,重庆的经济发展策略也不是坐等广州往回退。而是趁大家都停下来了,抓紧跑两步。 重庆经济恢复增长主要动力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金融和物流回升显著。其中出力最多的推手,是汽车和电子产业。 在政府的推动下,这两大产业在2月上旬已经纷纷复工复产。电子企业快速复产、加快研发,“抢单”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代工企业Ipad及Apple Watch的订单量、华为笔记本电脑产量等均有大幅增长。 汽车产业方面,中高端车型是重庆汽车产业复苏的主要动力。 目前重庆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且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2月至今,累计协调了长安汽车、上汽红岩重庆生产基地等800多家企业的复工复产,把“断档”严重的上下游供应链接了起来。 迅速的复工复产之外,重庆车企还纷纷通过直播卖车、发代金券、推出新款等“一条龙”服务来刺激消费。导致人人居家的上半年,车卖的倒还比往年多了。 据长安汽车产销快报显示,6月汽车销量达19.44万辆,同比增长38%;上半年汽车销量累计达83.1万辆,同比增长1.33%。长安福特多款车型总销量同比增长了29%,长安福特锐际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另外,林肯品牌也于6月在两江新区下线。林肯收款国产车型“冒险家”,6月份就卖出了3千多辆。 正如之前提到的,重庆超越广州只是中西部内陆城市崛起的信号弹。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面向”一带一路”地区表现出的优势已经逐渐浮现。 在疫情冲击下,全国进出口整体下滑,但中西部地区却稳住了,成都上半年的进出口总额甚至还同比增长了23.5%。上半年及6月份,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都是全国第一;起降架次量2.7万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 2 蓄力的广州 疫情对广州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4%,第二产业却同比下降了7%,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下降,显然是因为断了外需。 索性,只要是疫情带来的影响,总有过去的那一天。 大家对广州真正的担心,是作为老牌一线城市,广州的产业似乎跟牌子一样,不够新。 不过广州可没在坐以待“老”。 商贸虽然是广州的传统产业,但它也在与时俱进。从传统贸易到电商,都拿捏的死死的。国内知名的电商平台中虽然只有唯品会是“广州出身”,但所有的电商、物流巨头都把广州列为了重点布局对象,使得广州一直是全国电商产业链的“C位”。 广州的快递业务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跨境电商进口额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在直播带货风靡的当下,淘宝直播商家数量最多的就是广州。 可惜的是,在北上广深4市中,广州目前的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大概是垫底的,在这个领域,二线城市杭州甚至都觉得可以跟广州打一打。 不过,广州正在努力突破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 广州获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2015年只有2千家左右,到去年已经发展到了1万2千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还蝉联了两年的全国第一。虽然目前还是望“北上深”兴叹,后面的城市,比如杭州,暂时还是追不上的。 广州除了有网易、唯品会两个大品牌,在目前大热的网络游戏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拥有网易游戏、三七互娱、多益网络等多家公司。而“南山必胜客”腾讯虽然地处深圳,腾讯的“半条命”,微信,却在广州。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选手,小鹏汽车,也诞生在广州。 更重要的是,广州的未来,在琶洲西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琶洲西的建设历时5年,目标就是成为广州的科创“名片”,预计将创造10万人就业机会。 北京有中关村,那么广州就要有琶洲西。 上个月竣工的唯品会总部大厦是琶洲西试验区首个交付使用项目。 此外,琶洲西还有20个总部项目正在推进。其中阿里、环球市场等7个项目已封顶,预计年底可以入驻办公;腾讯、科大讯飞等7个项目正在主体建筑施工;广发基金、南方传媒等6个项目正在基坑施工。 有趣的是,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和腾讯微信总部在琶洲西毗邻而建,以后“刺探军情”只需要向着对面楼里望一望。 等坐拥21家总部的琶洲西全部投入使用时候,量谁也不敢再说广州没有科创企业了。 除了科创,广州在区块链领域也在持续发力。今年5月,广州为了全国首个获批可以创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城市。广州在当月就集聚到了400多家区块链企业。 可以看出,广州绝对不是停了下来,而是在为新一轮的起跑蓄力。 3 重庆和广州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在重点城市的GDP数据公布后,重庆把广州挤出了“北上广深”的小圈子,无疑是最大的讨论点。但是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GDP超过广州,短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都是恢复性增长。 同时他也提出,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对内陆城市来说危中有机。也就是说,重庆GDP的爆发也不是偶然的。 从过去十年的GDP增速来看,07年是重庆和广州的分水岭。07年以前,广州的GDP增速都在重庆之上,而07一过,加上金融危机后更大力度的反弹,重庆在GDP增速方面,其实早就把广州踩在了脚下。 不过,19年开始,重庆的增长已然放缓,广州却渐渐开始发力。疫情对重庆的影响也远不及广州,简单来说,重庆的反超,是重庆向前了一小步,广州向后了一大步。 但疫情毕竟是只黑天鹅,飞走是迟早的事。 重庆得来不易的第四名,并不想轻易还给广州。而广州面对新人的威胁,无所畏惧。两个城市你追我赶激起的火花,则将点燃我国后疫情时代整体经济的恢复与增长。
8月3日,广州召开企业上市工作会议,为打造资本市场的“广州板块”,广州将出台系列举措,其中包括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要争取用3年时间推动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0家,即平均每年新增20家左右。 但根据Wind资讯数据,自广州在A股首家上市公司出现以来,仅2017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接近了20家,达到19家,2016年新增10家,其余年份,广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均在个位数徘徊。 在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上,广州一直比较倚重制造业,近年来,开始朝着科技型企业倾斜,不过,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却一直是广州的短板,截至目前,在A股市场,广州还未有一家上市银行,上市非银金融机构也仅有2家。 显然,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广州板块”,广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市公司数量少于杭州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广东坐拥上市公司643家,是国内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省份,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6.39%,浙江上市公司数量紧随其后,为476家,江苏上市公司为452家。 在广东,深圳拥有上市公司数量314家,占据了广东的半壁江山,得益于深交所所在地的天然优势,深圳8成上市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 毗邻深圳的广州拥有A股上市公司113家,其中,78家于深交所上市,35家于上交所上市。 在城市上市公司数量排行榜上,深圳、广州分别位于第2名、第5名。 北京是A股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城市,达到364家,总市值约为18万亿元,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约494.42亿元;深圳314家上市公司紧随其后,总市值约为9.5万亿元,平均市值301.54亿元。 上海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312家,总市值合计约7.23万亿元,平均市值231.65亿元。北、深、上也是国内仅有的3个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0家的城市,并将位于第4、第5名的杭州、广州远远抛在后面。 杭州在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48家,排名第4,高于广州,总市值约为2.59万亿元,广州为2.06万亿元,不过,从平均市值来看,广州要高于杭州。 据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邱亿通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广州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191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78家,现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8万亿元,首发和增发累计募资金额约4400亿元。 从上市时间分布来看,2017年是A股的上市高点,当年,广州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到历史之最,为19家,2018年,广州仅有一家公司上市,2019年9家公司上市,2020年至今有5家公司上市。 不过,近年来,广州也呈现出加速追赶杭州的趋势,2018年至今,杭州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12家,少于广州的15家,不过,隔壁的深圳,仅今年至今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7家。 金融上市公司匮乏 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广州主要以生物医药(12家)、计算机行业(10家)、化工(10家)、机械设备(10家),传媒(10家)为主;而杭州主要以机械设备(21家)、计算机(19家)、电气设备(11家)、传媒(11家)为主。 虽说城市产业布局的不同也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不过,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是金融业。 北京的金融类上市公司最为密集,其中包括10家上市银行、9家上市非银金融机构,上海有3家上市银行,深圳有2家上市银行和6家上市非银金融机构,杭州也拥有2家上市银行,5家上市非银金融机构。 而广州仅有2家上市非银金融机构,一家是越秀金控(000987.SZ),一家是广发证券(000776.SZ,01776.HK)。 其中,广发证券是广州的龙头券商,不过,由于康美药业巨额财务造假被处罚,广发证券也将为此付出代价。7月10日,证监会宣布,拟对广发证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一直牢牢占据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的前列,比如,在深圳,市值第一及利润最高的上市公司莫过于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去年实现净利润1643亿元,最新市值约1.37万亿元,其次为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市值约8716.59亿元,去年净利润为934.23亿元。 北京同样如此,市值、净利润排名前3的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市值分别约为1.7万亿元、1.29万亿元、1.11万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133.61亿元、2692.22亿元、2129.24亿元。 在上海,市值、净利润排名前两名的也是银行,分别为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两者市值分别约为3209.52亿元、3055.56亿元,去年净利润分别为780.62亿元、595.06亿元。 在杭州,市值排名首位的是海康威视(002415.SZ),最新市值约为3600亿元,不过,净利润排名第一位的是浙商银行(601916.SH,02016.HK),去年实现净利润131.43亿元。 由于金融上市公司的匮乏,广州呈现出不一样的上市公司格局,市值、净利润排名第一的是保利地产(600048.SH,00119.HK),最新市值约1895.16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375.54亿元;第二位才是广发证券,最新市值约1098.26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81.10亿元。 目前,广州农商行和广州银行正在谋求上市,未来可期,而广州唯一一家股份行广发银行依旧待定。 在广州上述《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中,除了数量提升外,还提出到2022年,争取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IAB、NEM、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增上市公司占全市新增上市公司的比重超过30%,汽车、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继续发展壮大。 这其中,没有提及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