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司拍平台信息显示,山西运城农商行8400万股股权在该平台挂牌拍卖,股权评估价1.344亿元,起拍价在评估价基础上打八折,约1.075亿元。 据了解,该笔股权归属于运城农商行第二大股东――山西骏达木业,占该行总股本的8.33%。后者因涉及与中航信托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被运城市中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并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标的为2.13亿元。 2013年成立的运城农商行,由原运城市盐湖区农信联社改制而来。截至2020年9月末,该行总资产约2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多数中小银行不同,过去数年该行投资收益成为营收的主要来源,贡献度超过80%,同期利息净收入对全行的营收贡献不到18%。 除山西骏达木业外,运城农商行第三大股东――运城凯达印刷也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 此外,该行定增申请已于2020年12月获证监会批准。根据发行安排,该行拟向企业法人定向发行不超过1.4亿股,拟向自然人定向发行不超过1000万股,合计募集资金不超过1.8亿元。
临近岁末,包括广西、广东、山西、四川、陕西、浙江等多省中小银行专项债密集启动发行。 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省此次拟发的专项债和其他省份略有不同,将重点用于支持山西省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此前,山西省的大同银行、晋城银行、长治银行、晋中银行和阳泉市商业银行等5家城商行陆续发布公告,将合并新设一家城商行。公开信息显示,这家新城商行就是被广泛关注的山西银行(拟筹)。 2020年山西省政府支持城商行改革发展专项债券信息文件披露,本次由山西省政府发行的153亿元专项债券,通过山西金控间接入股的方式,向山西银行注资,补充其资本金,注入资金由山西银行统筹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并明确“将在今年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通过认购可转债等方式,探索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相关路径”。另据财政部消息,经国务院批准,11月11日已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目前分地区额度已全部下达。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有限,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有利于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山西一家城商行的高管对《》记者表示。 山西银行将获153亿补充资本金 此次山西省政府发行153亿元专项债券为山西银行补充其资本金,标志着山西银行筹建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山西银行是继四川银行之后,又一家由中小银行合并成立的银行。今年8月,山西省的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银行和长治银行等陆续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参与合并重组的议案,由此拉开了山西省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帷幕。 2020年山西省政府支持城商行改革发展专项债券信息文件显示,依据山西省政府制定的城商行改革工作方案,拟将大同银行、晋城银行、长治银行、晋中银行和阳泉市商业银行等5家城商行进行合并后新设一家城商行。将由山西省政府发行专项债券,通过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采取间接入股等方式,向新的城商行注资补充其资本金。 据公开信息显示,这家新城商行就是被广泛关注的山西银行(拟筹)。12月15日,“山西人事招聘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山西银行2021年招聘工作人员公告》称,拟筹建的山西银行计划招聘总行部门总经理助理、总行管培生13―25人。其中总行部门总助拟招聘人数3―5人,学历学位要求为博士研究生;总行管培生拟招聘人数10―20人,学历学位要求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未来的工作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 成立伊始,山西银行资产规模即近3000亿元,居全国130家城商行30多位,并将在3年之内完成省内资源整合和网点布局,力争资产规模达到4000亿元。 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晋联通”发布的消息显示,为了更广范围地发动民营企业参与筹建山西银行,近期,山西省工商联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赴各市深入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动员。12月9日,汾阳市召开山西银行汾阳筹资工作安排会,相关人士在会上强调,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对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银行5家城商行进行合并重组,打造一流城商行。希望参会企业家代表积极参与到山西银行的筹建中。 在上述城商行高管看来,山西银行在筹建之际能够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支持,有助于提升山西银行的资本水平,是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关键措施。 多省中小银行专项债启动发行 今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将在今年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为银行补充资本金。日前,财政部发布的消息表示,经国务院批准,11月11日已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目前分地区额度已全部下达。 进入12月,多省中小银行专项债陆续启动发行。 1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0年自治区金融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自治区积极抓住国家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契机,精选3家城商行和8家农合机构,全面完成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案,专项债即将发行。 广东省是首个专项债落地的省份。广东省于12月7日招标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的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期限为10年。存续期第6-10年,每年按照发行规模的20%偿还本金,利息按半年支付。投向说明显示,这100亿资金将分别为郁南农信社、普宁农商行、揭东农商行和罗定农商行等4家金融机构增资。此次增资由粤财控股作为资金运营主体通过间接入股的方式入股上述四家银行,入股资金分别为37亿元、14亿元、9亿元、40亿元。 12月18日,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浙江省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50亿元专项债将于12月25日发行,全部用于温州银行补充资本金。资本补充方式是通过温州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间接入股温州银行。 12月21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文件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券分为三期发行,总计118亿元,将用于支持21家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这三期中小银行专项债均于2020年12月25日发行。 除此之外,四川、陕西、山西等省启动专项债发行工作。而此前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在媒体通气会上介绍,此次2000亿元专项债将用于18个省份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分别为天津、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由此可见,后期会有更多的省份加入到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当中。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事隔数月,山西省内最大的农商行再次增资旗下村镇银行。日前,山西尧都农商行入股北票盛都村镇银行获得监管部门批复同意。增持后,前者持股比例将增至81.06%。 记者发现,尧都农商行旗下已拥有高达22家村镇银行股权,且21家村镇银行去年实现了盈利。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7年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目前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已逾1600家,县域覆盖率达70%。由于村镇银行业务限定于在一个县域内经营,造成其规模相对较小,且过于依靠发起行。他认为,只有具备盈利能力的村镇银行才能保证自身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生存并发展,从而为持续提供农村发展所需资金奠定基础。 增持村镇银行股权获批复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本周披露信息显示,辽宁银保监局同意尧都农商行入股北票盛都村镇银行3000万股,此次增持后,尧都农商行持股数量将达6485万股,持股比例增至81.0625%。 该项批复中同时指出,北票盛都村镇银行应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严格控制股东关联交易,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在全部入股资金到位后及时提出注册资本变更申请。 作为总部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的一家农商行,尧都农商行成立于2010年12月21日,是山西省首家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十年的发展,该行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国1000家农商行排名第25位。 尧都农商行2019年度财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合并口径,下同)7.91亿元,同比增长6.07%。截至2019年年末,总资产910.88亿元,较2018年年末小幅增加1.76%;不良贷款率2.38%,增加0.26个百分点。 尧都农商行在临汾市金融体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截至2019年年末,该行存贷款在临汾市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0.68%和43.08%,均位居首位。在中诚信今年7月份发布的尧都农商行跟踪评级报告中,该行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旗下21家村镇银行去年盈利 尧都农商行成立以来,大力度布局村镇银行。该行去年年报显示,在省内外已发起设立22家村镇银行。 去年,该行坚守“深耕县域、支农支小”的发展定位,为22家村镇银行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指导和科技支撑。2019年,21家村镇银行实现盈利,11家村镇银行实现分红。 尧都农商行在年报中预计,2020年,其旗下村镇银行不良率将控制在2.5%以下,分红达到2200万元。 记者梳理尧都农商行所持股的村镇银行数据发现,该行旗下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在20%-69.7%之间,有2家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在50%以上。而除了22家村镇银行外,尧都农商行还分别持有山西浮山农商行、山西永和农商行及黑河农商行3家农商行股权,持股比例分别为55.56%、51%和7.69%。 而此次增资获批的北票盛都村镇银行,正是尧都农商行持股比例最高的一家村镇银行。目前,持有北票盛都村镇银行3485万股,持股比例高达69.7%。 记者注意到,除了此次增资北票盛都村镇银行最新获批外,今年8月份,尧都农商行受让武乡县泽都村镇银行其他股东持有的200万股股份就曾获批。受让前,尧都农商行持有武乡县泽都村镇银行700万股,完成受让后,持股数量增至900万股,占该村镇银行总股本的45%。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村镇银行有助于农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但另一方面,设立村镇银行将导致农商行管理半径拉长,可能会对农商行经营管理形成压力。 他同时指出,村镇银行在经营中还面临一系列问题。由于村镇银行普遍成立时间较晚,存在网点布局少、规模小、业务类型单一等问题,竞争力薄弱。此外,村镇银行客户以三农及小微企业为主,借款人经营效益下降会对贷款质量形成冲击,且有的村镇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意识弱、不良贷款处置措施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压力较大。
6月12日,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高投”)发布公告称,该集团已收到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出具的文件,获准受让成都农商行10%的股份。同时,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下称“成都武侯”)受让成都农商银行10.5%股份也已获监管批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本次20.5%股权外,此前成都市兴城投资集团已经接手成都农商银行35%股份,加上成都交子金控持有的9.81%股份,国资系股东占成都农商行全部股份达到65.31%。至此,成都农商行股权处置完成,安邦系彻底出局。“随着国资占股比例提升,成都农商行的股权结构更加稳定,对银行未来的安全性和成长性都会带来益处。”四川一位金融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持股超65%“成都高投”在公告中对本次受让成都农商行股份进行了详细披露。公告显示,今年2月20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网站披露成都农商行20.5亿股股份,挂牌转让价格为870218万元。“成都高投”与“成都武侯”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接此次股权交易。本次股权交易为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项目(项目编号:CF19CG000666-2),根据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上海一中院”)《拍卖(变卖)委托书》,中国银保监会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管工作组受上海一中院委托,对成都农商银行20.5%的股份进行处置。转让方为中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文俊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涛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瑞信物资有限公司、金堂通明投资有限公司、成都新津瑞凯投资有限公司、大邑兰新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中乒北奥汽车销售股务有限公司、广州劲荣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国恒实业有限公司,“成都高投”等与转让方不存在关联关系。“成都高投”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集团拓展金融资本业务板块。“成都高投”现有城市开发、城市运营和产业投资三大业务板块,金融板块目前已涉足担保、小贷、盈创,收购成都农商行将有利于拓展金融资本业务板块,更加完善金融板块产业生态。本次交易完成后,对公司主营业务模式、营业收入构成、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预计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次交易的实施对公司债券的债务关系不存在影响,不涉及债权债务承继或偿付,对债券的付息兑付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截止本公告出具日,公司经营状况稳健、盈利良好,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正常。公司将根据已发行债券和其他债务的本息到期支付安排,合理调度分配资金,保证按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公开信息显示,“成都高投”于1996年10月28日成立,股东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金融局,注册资本为206.96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建设、科技、经贸发展投资及符合国家政策的其它投资;投资项目管理及咨询;资产管理及咨询等。而同时获批受让股份的“成都武侯”成立于2014年2月26日,股东为成都市武侯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金融工作局,其注册资本为2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开发建设、资产经营管理、对外投资等。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总资产28.39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64 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62%。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成都农商行股权处置完成,成都市兴城投资集团持有该行35%股份,成都交子金控持有9.81%,加上上述两家该公司,国资系股东占成都农商行全部股份达到65.31%。“安邦系”清仓出局官网显示,成都农商行是在原成都市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10年1月15日挂牌开业,2011年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全行设有各层级机构649家,其中总行营业部1家,分行8家,支行173家,分理处467家。在山东、江苏、福建、河北、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发起设立的39家中成村镇银行全部开业。而“安邦系”正是在成都农商行2011年增资扩股时,通过关联公司增持,最终持股比例达55.5%。截止2019年3季末,该行前十大股东分别为,安邦保险,持股35%;成都交子金控,持股6.81%;上海文俊投资,持股4.88%;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持股4.44%;成都欣天颐投资,持股4.05%;成都市协成资产,持股3.62%;成都市兴光华,持股3%;广州劲荣投资,持股2.82%;浙江国恒实业,持股1.96%;北京涛力投资,持股1.79%。2018年2月安邦被接管后,来自银监、保监及平安银行等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风险监测组,进驻成都农商行调查,履行参与该行重大决策等工作职责。当年底,银保监会安邦保险集团接管工作组以168亿元的转让底价,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北金所”)挂牌转让成都农商行35%股权。但一个月后,北金所发布公告称,收到工作组对这一项目终止的申请。一年之后,北金所披露,安邦保险集团持有的成都农商行35亿股股份与安邦接管组受上海一中院委托处置的成都农商行20.5亿股股份两项目正式挂牌交易。两笔股权的转让价格分别为165.08亿元、96.69亿元。其中,20.5亿股为安邦通过上述10家关联公司合计持有。今年以来,成都农商行连续发布公告,对股权处置的进展进行披露。1月3日,成都农商行发布公告称,2019年12月,按照成都市政府无偿划转的安排,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受让成都市兴光华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该行3亿股股份。受让股份后,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合计持有该行9.81亿股,持股比例9.81%。3月11日,成都农商行宣布,成都兴城投资集团受让安邦保险集团所持有的35亿股股权,受让股份比例为35%。一个多月后,成都农商行再次发布公告,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拟联合受让该行20.50亿股股份。其中,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拟受让10.50亿股,占成都农商银行总股本10.5%;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拟受让约10亿股,占比为10%。随着“成都高投”和“成都武侯”受让成都农商银行20.5%股份获监管部门批准,成都农商行股权处置彻底完成,“安邦系”全部清仓出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12月9日晚,渝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的稳定股价方案已实施完成。 图片来源于渝农商行公告 根据此前公告,渝农商行自2020年5月11日至2020年6月5日,A股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为7.50元),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 此次增持实施期间,渝农商行11名非独立董事及高管以自有资金增持6.9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4.54元至5.19元,合计增持金额35.9万元。 渝农商行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重庆市农村信用社。2010年在香港H股上市,2019年10月29日在A股上市,是全国首家“A+H”股上市的农商行。 上市首日,渝农商行就创下了A股市场新纪录,成为2014年以来第一家上市首日即开板新股,甚至在第二天惨遭跌停,被称为“2019年最惨新股”。 上市后仅11个交易日,渝农商行A股收盘价就开始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7.18元,并首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 稳定股价方案于2020年5月9日实施完成,12名非独立董事及高管以自有资金增持A股股份11.22万股,合计增持金额75.7万元。 上市以来,渝农商行股价总体呈持续下滑趋势,两次高管增持均未能有效提振股价。 雪球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收盘,渝农商行市净率为0.57,低于上市银行平均值0.92,位列37家上市银行倒数第7名。最新总市值为530.37亿元,与上市首日最高1061.88亿元相比,已折价一半 。 最新三季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渝农商行资产总额为1.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1%,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4956.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客户存款总额为7453.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8%。 盈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渝农商行实现营收209.98亿元,同比增长5.04%;实现归属净利润77.69亿元,同比下降9.68%,其中利息净收入为182.13亿元,同比增长5.23%。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9月末,渝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55亿元。不良贷款率1.29%,较上年末增加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359.00%,较上年末下降21.31个百分点。 三季度末,渝农商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为12.24%。
投资要点 银行业的业绩增长保持稳健。1、息差企稳向上,推动净利息收入稳中向上。净息差环比回升3bp,略超预期(2季度净息差环比收窄6bp)。净息差回升原因: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仅下降3bp,较2季度降幅大幅缩窄;负债端资金成本环比下降7bp,与2季度降幅基本持平。更深层次看,资产端方向:信贷占比提升、零售信贷投放加速与新增信贷利率边际回升;负债端:结构性存款压降,部分长期限的高成本主动负债仍在替换。2、净手续费增长稳健、同比+5.7%(1H20同比+5.6%)。未来看,中收仍能维持稳健增长,经济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大的拐点在缓慢发生,中小银行发力中收,代销、理财业务收入处于成长期,未来仍能稳健增长。3、行业营收、PPOP行业增速依旧稳健,个股的分化持续。1-3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与PPOP同比增长4.8%、5.7%,较上半年同比增速微降1.1个百分点。同比增速下滑源于其他非息收入的大幅波动,与利率上行有关。4、费用控制良好,成本收入比26.5%,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银行的资产质量依旧维持平稳。 1、3季度行业不良净生成环比下降:行业加回核销的不良净生成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1.18%;我们计算了加回核销的关注+不良生成情况,以剔除关注类下迁的影响:行业关注+不良净生成率3季度有所下行、环比-18bp至1.52%。2、行业继续严格确认不良,关注类下迁:关注类占比环比下降10bp至2.09%,未来不良压力持续下降。3、行业对不良的覆盖程度总体在高位稳定:拨备覆盖率环比微降5个点至217%,总体仍在高位。上半年行业的高拨备计提力度奠定了整个拨备覆盖率的高基础,导致边际环比有所放缓。拨贷比环比持平在3.27%。 银行基本面展望。1、净息差会保持稳定。从市场角度,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开始逐渐回升,带动资产端的收益率上行;但风险点是明年初的LPR重定价和监管让利。明年负债端的差异会变大。2、资产质量的稳健持续性会超市场预期。不良率会在低位徘徊,拨备会有释放利润的空间。3、银行之间的分化会加大。银行未来在收入增速与新增不良之间选择平衡,会体现出个体能力的差异。4、监管对利润的压降,取决于经济。政策相机抉择,动态均衡。 银行板块投资建议: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看好4季度估值切换+市场风格转换机会。1、我们8月初转看多银行,继续看多银行股,我们判断银行是慢牛行情; 4季度估值切换,银行板块大概率会有好的表现;当市场风格切换为追求稳健收益时,银行也占优。2、个股建议:重点推荐、中长期看好的是优质的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短期看好业绩有弹性标的:兴业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海外疫情影响超预期。行业核心一级资本有压力。 正文分析 一、银行业三季报业绩增长分析 1.1业绩增长情况:营收、PPOP与净利润 1、营收与PPOP同比增长情况:行业增速依旧稳健,个股的分化持续 行业整体营收与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依旧稳健:1-3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与PPOP同比增长4.8%、5.7%,较上半年同比增速微降1.1个百分点。 板块间呈现分化:大行营收与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基本持平,中小银行较上半年边际有所下滑,主因为大行交易类金融资产占比相对较低,受资金市场利率陡升带来的其他非息收入下降影响相对较小。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分别同比3.4%、7.2%、7.2%、5.1%,较上半年的同比增速下降0.1、2.6、3.4、3.5个百分点。PPOP方面则分别同比4.1%、8.5%、8.3%和3.9%,较上半年的同比增速下降0.1、2.6、4.3和2.8个百分点。 个股分化持续,部分个股仍实现营收同比两位数的高增,以股份行与城商行为主,净利息收入与中收的发力起到一定支撑。股份行中的兴业、华夏和平安银行;城商行中的宁波、江苏、杭州、成都、青岛和郑州银行;农商行中的无锡与张家港行1-3季度营业收入均实现10%+同比增长,预计有当地经济增长,基建投资建设等宏观环境以及银行自身所处成长阶段以及业务摆布发力所致。 2、净利润同比增速:行业拐头向上,板块有监管差异化因素 净利润同比增速拐头向上:但由于受不良确认严格、拨备继续多提影响,行业净利润同比仍是负增长、1-3季度同比-7.7%(1H20同比-9.4%)。 板块间的差异有监管差异化因素所致:国股行边际改善最多,分别同比-8.7%、-7.0%,较上半年增速回升2.5和1.2个百分点。其次为农商行,同比-3.3%,较上半年增速回升0.4个百分点。城商行边际加大了拨备计提,利润增速有所下滑,同比-1.9%,较上半年增速下行4.8个百分点。 不考虑监管因素,营业收入高增、资产质量相对优异的个股能实现利润的差异化:股份行板块中兴业、光大、华夏和平安银行利润增速修复最多,1-3季度累积利润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回升了3.6-6个百分点。 1.2业绩归因分析:规模高增依旧是主要贡献,行业拨备计提力度边际稍减 资产规模高增仍是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拨备多提则依旧是拖累业绩主要因子,二者分别贡献业绩+11%、-15%。总的来看,正向贡献业绩因子为规模、成本和税收;负向贡献因子为息差、非息和拨备。 边际变化来看,贡献增强的因子有:1、规模增长再度走阔,显示下半年信贷需求不弱。2、拨备计提力度边际稍减,对业绩负向贡献边际减弱。3、税收优惠正向贡献增强,预计3季度国债、地方债发力下,银行增配,免税优惠增加。负向贡献增加的因子为:1、净息差同比降幅仍有所扩大,对业绩负向贡献增加,有去年下半年高基数的原因。2、非息收入负向贡献增强,与资金市场利率陡升带来其他非息收入下滑所致。3、费用节约对业绩正向贡献边际略减弱,随着复工复产推进,行业业务支出逐渐正常化。 各板块对业绩规模主贡献、拨备主拖累情况与行业一致。正向与负向贡献因子基本与行业一致,小差别是:1、净息差方面,城商行净息差同比正向贡献业绩,主要为城商行资产端收益率前低后高的翘尾因素、而负债端仍受益于高成本主动负债的替换。2、费用方面,农商行费用负向贡献业绩,有渝农的扰动,渝农上年取消退休人员大额医保缴费,上期费用相对较低。 而个别盈利驱动因子边际变化上也有不一致:1、净息差方面,股份行息差负向贡献边际收窄,随着高收益信贷资产的陆续投放,预计后续资产端收益率将继续迎来修复。2、拨备计提力度除城商行板块外,其余板块均有边际放缓,城商行板块前期拨备计提力度相对较小。 二、营业收入拆分:净利息收入增速向上、量价齐升;中收增长稳健 2.1净利息收入分析:同环比拆解 1、同比拆解:净利息收入稳中向上,规模增速走阔,息差企稳 行业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稳中向上,规模增速走阔是主要支撑,显示信贷需求不弱;净息差同比降幅稳定、呈企稳迹象:行业净利息收入同比+7.4%,较上半年增速微升0.1个百分点。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1.4%,较上半年10.9%的增速走阔。净息差同比缩窄6bp,与上半年降幅持平,在去年下半年净息差高基数的背景下,总体呈现企稳迹象,预计行业在明年1季度重定价后,将消化20年LPR下行30bp的影响。 净息差的企稳仍是来自负债端的贡献,但资产端收益率的降幅也有所缩窄:1)计息负债付息率同比下降14bp,负债端降幅尚未边际收窄(VS 1季度同比下降6bp,上半年同比下降10bp)。负债端对高息存款管控,另外高付息主动负债仍在替换继续缓释负债压力。从结构性存款压降规模数据跟踪看,结构性存款月均压降规模不减,预计后续将持续贡献存款成本下降。2)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20bp,同比降幅边际有所收窄,(VS 1季度同比下降10bp,上半年同比下降16bp),资产端持续让利、存量信贷重定价拖累继续是资产端定价持续下行的原因;但信贷占比生息资产提升、高收益零售信贷投放回暖以及增量信贷价格边际走高共同贡献资产端降幅的缩窄。 板块间净息差表现:大行、股份行和农商行净息差同比降幅开始缩窄,城商行净息差同比正增力度稍减,其中城商行板块更多为息差去年同期前低后高所致。 个股净利息收入同比高增的银行基本是量价齐升支撑:股份行中的中信、民生、兴业、华夏和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同比13%+;城商行中的宁波、江苏、杭州、上海、青岛和郑州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18%+;农商行中的无锡、张家港和青农商行,净利息收入同比10%+,基本为规模高增与息差正增共同驱动。净息差方面,从资产负债端拆解看,净利息高增的股份行更多是负债端的贡献,付息成本持续保持大幅收缩,预计结构性存款压降持续正向贡献。城商行更多为资产端的贡献,来自较高收益信贷占比的持续提升。 2、环比分析:趋势分析,环比走阔,量价齐升 利率因素拆解:资产端利率降幅收窄,负债端成本下降幅度维持 行业整体单季利息收入实现环比+3.4%高增,资产规模维持不弱的增速,净息差也实现环比正增:生息资产规模环比增长1.7%,净息差环比回升3bp,略超预期(2季度净息差环比收窄6bp)。 净息差环比回升有资产负债两端的共同贡献: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仅下降3bp,较2季度降幅大幅缩窄(VS 2季度环比下降13bp),负债端资金成本环比下降7bp,与2季度降幅基本持平(VS 2季度环比下降8bp)。原因与净息差同比降幅走阔基本一致:资产端有结构与新增信贷利率边际回升的贡献;负债端有结构性存款压降的持续正向贡献,另预计部分长期限的高成本主动负债仍在替换。 板块间净息差:净息差升幅城商行>大行=股份行,农商行净息差仍在收窄。资负端具体拆解:1)资产端收益率环比降幅股份行>大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变动-5bp、-3bp、-1bp和+2bp,除去资产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预计城农商行由于客户基础更为扎实,另其中小客群对应的信贷期限相对更短,率先迎来定价修复。2)负债端付息成本降幅股份行>大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环比变动-9bp、-7bp、-6bp和+4bp。从这个维度可以看出,股份行主要受益于结构性存款的压降,大行预计是存款优势凸显,城商行持续受益于高成本负债的替换,农商行或面临一定的揽储压力。 个股净利息收入环比高增的银行均是净息差环比大幅回升支撑:股份行里的兴业银行,城商行中的宁波、江苏、青岛银行,农商行中的苏农银行,净利息收入环比10%+。从资产负债端拆解看,均为资产端定价上行支撑,均为高收益零售信贷占比提升贡献。 结构因素:信贷占比提升,负债端主动负债多增 资产端相对高收益信贷占比持续提升,一定程度对冲利率下行的影响;同时也显示整体信贷需求不弱:行业信贷占比生息资产56.5%,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中小银行升幅最大,或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修复与居民收入和就业率的好转,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信贷占比分别环比提升环比提升0.8、0.8和0.7个百分点至58.3%、47.7%和51.5%。大行信贷占比环比上升0.2%至56.8%。 负债端主动负债发力,预计行业结构性存款规模持续压降,银行部分用主动负债承接这块规模下降的资金压力:我们在《银行3季报前瞻:稳健性持续,投资核心逻辑是经济》一文中详细测算了结构性存款压降对银行资金成本的缓释作用,一方面是承接的资金——定期存款、主动负债资金成本均较结构性存款低,另一方面,银行为实现结构性存款的压降,新发放的结存利率也在边际走低。从存款占比下降的情况也可印证,结存比例最高的股份行、城商行存款占比降幅最大,环比下降1.4和1个百分点至65.8%、65.9%。大行和农商行存款占比环比均下降0.1个百分点至83.6%、77.8%。 2.2非息收入拆分:中收增长稳健,其他非息增速继续下滑 行业整体非息收入同比增速继续回落、同比-2%:净手续费增长稳健、同比+5.7%,其他非息收入受资金市场利率走高影响,增速回落较多、同比-21%,拖累非息收入。未来看,1)中收仍能维持稳健增长,经济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大的拐点在缓慢发生:中小银行发力中收,代销、理财业务收入处于成长期,未来仍有较高的增长,预计将持续正向支撑非息收入增长,中小银行中收同比增速基本在两位数以上,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同比+9%、+17%、+11%。2)其他非息收入增速企稳可期。随着资金市场利率后续企稳,预计利率陡升对行业非息收入影响将边际减弱,企稳可期。 非息收入高增的个股全为中小银行,基本是中间业务收入支撑:股份行在代销、理财业务素来具备优势;城农商行由于低基数、成长性相对较高。股份行中浦发和平安银行,非息收入同比两位数增长、同比10%+,均是中间业务支撑。城农商行中的宁波、无锡、苏农、张家港和紫金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速10%+,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营收相对较低,在低基数下,成长性较强。 三、资产质量:行业继续加大不良认定、加速出清;预计未来压力有限 3.1不良维度:不良净生成环比下降;关注类占比继续下降 1、不良净生成率:3季度行业不良净生成环比下降 行业加回核销的不良净生成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1.18%。板块间有所分化,前期不良生成高的板块环比有所下降,大行、农商行不良净生成环比下降47bp、35bp至0.95%和1.26%。股份行不良生成持续上升、但升幅有所收敛,3季度环比+12bp至1.77%,预计零售不良持续加大处置。城商行预计在满足拨备计提力度加大的前提下,加大了不良确认和处置,不良净生成环比上升13bp至1.12%。 由于行业加大不良认定力度,关注类大幅下迁至不良类,在此我们计算了加回核销的关注+不良生成情况,以剔除关注类下迁的影响:行业关注+不良净生成率3季度有所下行、环比-18bp至1.52%。中小银行中农商行降幅大于城商行,大于股份行,分别环比下降45bp、35bp和11bp至1.25%、0.85%和0.81%。一定程度反映股份行、城商行不良净生成率的环比上行有不良确认严格的因素。 已披露关注类数据的银行中,关注+不良净生成率改善较多的个股有浦发、华夏银行;城商行中的杭州、长沙和郑州银行;农商行中的苏农和青农商行,环比降幅近1个点以上。 2、不良率:不良认定严格背景下,不良率继续环比上升、但升幅有所收窄 行业整体不良认定力度严格不减,不良率继续环比上升3bp至1.5%,但升幅较半年度的4bp有所收敛。大行继续加大不良暴露,不良率环比升幅最大,+5bp至1.48%。股份行环比持平在1.61%。城农商行环比下降2bp、1bp至1.3%、1.34%。 不良率改善幅度较大的个股有股份行中的浦发和平安银行;城商行中的江苏、杭州、成都和郑州银行;农商行中的张家港银行。显示公司在盈利不弱的背景下,加速出清坏账,账面不良率下降。 3、关注类:占比持续下降,行业未来不良压力有限 行业继续严格确认不良,关注类下迁,环比下降10bp至2.09%,未来不良压力持续下降。与不良净生成环比上升匹配,城商行关注类下迁力度最大,环比下降15bp至1.53%。股份行与农商行分别环比下降9bp和6bp至2.3%和2.68%。 个股中股份行的平安银行;城商行中的江苏、杭州、长沙和青岛银行;农商行中的江阴、苏农和紫金银行关注类占比降幅较大,较年初下降20bp+。且其在关注类下迁的背景下,不良率仍环比改善,显示公司资产质量包袱加速出清。 3.2拨备维度:拨备计提力度边际减弱,拨备覆盖率环比微降、拨贷比持平 1、拨备覆盖率:由于上半年奠定的高基数,3季度拨备对不良的覆盖程度边际微降 行业对不良的覆盖程度总体稳定:拨备覆盖率环比微降5个点至217%,总体仍在高位。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环比变动-6%、-4%、+6%、-7%至217%、202%、288%和323%,城商行由于计提力度加大,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行业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仍然较多,拨备覆盖率却环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行业的高拨备计提力度奠定了整个拨备覆盖率的高基础。 拨备覆盖率维持在高位,即安全边际相对较高的个股有邮储、招行、南京、宁波、杭州和常熟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03%、425%、380%、516%、453%和490%。 2、拨贷比:拨备对总信贷的覆盖程度基本持平 拨贷比环比持平:拨贷比环比持平在3.27%。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分别环比变动+1bp、-7bp、+2bp、-12bp至3.2%、3.25%、3.7%和4.3%。拨贷比绝对值在高位的个股有农行、招行;城商行中的宁波、贵阳、杭州、上海和成都银行;农商行中的江阴、常熟、青农、紫金和渝农商行,拨贷比在4%以上。 3.3哪些银行资产质量优异和坏账出清较多? 资产质量优异的个股:不良率、不良净生成率处于低位,拨备对不良的覆盖程度较高,安全边际高,基于上述条件筛选出宁波、常熟、杭州、邮储、招行和无锡银行。 资产质量边际改善较多的个股:不良率、不良净生成率环比改善较多,拨备对不良的覆盖程度提升,基于上述条件筛选出改善最多的个股为杭州、张家港、成都、华夏银行,其次为平安、浦发、无锡、贵阳和宁波银行 四、其他财务指标分析 4.1费用支出同比增速保持低位 行业整体费用支出仍然较低:业务及管理费同比+1.9%,成本收入比26.5%,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除农商行板块外,其他板块趋势与行业一致,成本收入比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行,农商行主要为渝农的影响。费用支出较去年负增的的个股有中信、光大和华夏银行;城商行中的北京、上海、郑州和西安银行;农商行中的江阴、无锡、张家港和紫金银行。 4.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微升 行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微升:上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微升2bp至10.79%,主要为大行和股份行板块拉动。大行和股份行在利润有所修复支撑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环比回升1bp和5bp至11.69%、9.25%。城农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下降3bp、10bp至9.15%、11.35%。板块总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高,但个股中个别银行有一定的资本压力,如江苏、杭州、青岛和郑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45%、8.48%、8.35%和7.99%,距离监管要求7.5%相对接近。 五、板块投资建议 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看好4季度估值切换+市场风格转换机会。1、我们8月初转看多银行,继续看多银行股,我们判断银行是慢牛行情; 4季度估值切换,银行板块大概率会有好的表现;当市场风格切换为追求稳健收益时,银行也占优。2、个股建议:重点推荐、中长期看好的是优质的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短期看好业绩有弹性标的:兴业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海外疫情影响超预期。行业核心一级资本承压。
中小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和地区发展意义重大,但当前中小银行在金融严监管及宏观形势变化下,经营压力较大,锦州银行、包商银行等风险事件频发。中小银行生存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风险?未来如何突围? 摘要 1、发展:从1995年第一家城商行成立至今,中小银行发展已历经25年。按照总资产规模增速,可将中小银行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2009年前:70年代我国城信社、农信社成立后,由于中小微、涉农业务资产质量较差,在政策引导下,城农商行陆续成立,化解信用社风险,扩规模降不良;2)异地扩张阶段,2009-2011:2009年起,在“四万亿”刺激下,为使银行信贷能力匹配宽松货币政策,监管放松中小银行异地展业限制,中小银行开启大规模跨区域经营;3)同业扩张阶段,2011-2016:2011年以来异地扩张政策收紧,叠加实体回报低迷,中小银行通过发展同业业务、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等非传统业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冲规模、增利润;4)金融严监管阶段,2016-2018:由于同业业务乱象频出、金融风险积聚,央行开始通过紧货币叠加严监管全方位整治,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凸显,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被严格监管,规模增速显著放缓。 2、困境:2019年以来,受前期金融监管政策及宏观形势变化影响,过去中小银行高速发展中积累的问题显性化,风险事件频发,且在盈利能力、资产规模扩张、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水平、公司治理方面均面临困境。 1)盈利能力持续恶化。2019年以来,城商行及农商行净利润增速持续低于行业整体水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小银行盈利增速下降幅度更大。从样本城商行来看,尾部城商行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波动明显,净息差大幅回落甚至转负,营收及净利润排名后20的银行,半数以上出现营收增速与净利润同步下降趋势,营收最高降幅达72.1%,净利润最高降幅达102.1%。 2)资产增速放缓,表外资产处理面临较大困难。中小银行总资产增速自2019年以来持续下滑,2020年资产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资管新规实施后,中小银行不符合新规要求的存量理财业务压降面临困难,部分资产已转为坏账,部分资产不具备回表条件,且中小银行存量业务处理手段相对有限。从样本城商行来看,部分中小银行持续缩表。 3)资产质量压力陡增,经济发展较滞后的地域不良压力更大。2019年以来,中小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持续提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显著下降,低于行业整体水平。从样本城商行来看,资产质量较差的城商行不良率持续大幅提升,部分城商行仍存在大量未确认不良的逾期贷款,未来资产质量暴露压力较大。城商行资产质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西北、东北地区城商行平均不良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4)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资本补充难度加大。从资本充足率相对值来说,近年来大行及股份行资本基础不断夯实,而中小银行则呈现下滑趋势,当前处于行业末位,且资本补充仍面临多方面困难,一方面大量中小银行为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受限,另一方面,股东对中小银行的投资意愿不足。从样本城商行来看,尾部城商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下降,其中部分城商行已突破监管红线。 5)部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风险仍存。包商银行、锦州银行事件暴露后,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及股权管理问题显性化,而当前部分中小银行相关问题仍有未暴露的情况,后续风险仍存。从风险来源来看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股权结构分散,内部人控制风险,二是股东干预公司治理风险,三是股东资金占用风险。 3、突围:金融严监管及宏观形势变化,已倒逼中小银行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及发展路径,培养竞争优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中小银行成功突围的四大路径: 1)借力金融科技,提升风险辨识能力。以网商银行为例,借助金融科技,有效提高获客、产品、风控及运营的全流程效率,提高服务小微及民企客户的收益风险比。 2) 明确自身定位,差异化竞争。与大中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为地方客户提供的价值主要来自差异化定位提供的差异化价值,充分将自身经营优势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塑造业务壁垒。以泰隆银行为例,其通过细分领域优势以及精细化发展战略,建立起有地方特色的经营战略,同样获得较快发展。 3)完善公司治理,补充资本将与改进公司治理和完善内部管理相结合。以常熟农商行为例,在发展过程中引入交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和第一大股东,交行通过派驻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微业务体系,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 4)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当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众多,部分服务能力较差、经营风险高,有待金融供给侧改革,未来中小银行整合资源、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经济风险 目录 1 发展:我国中小银行发展历程回顾 1.1 2009年之前,起步阶段:化解信用社风险,扩规模降不良 1.2 2009-2011年:异地高速扩张、表外业务起步 1.3 2011-2016年:同业业务大行其道,风险积聚 1.4 2016-2018年:防范化解风险,货币政策收紧,金融严监管 2 困境:当前中小银行经营现状与风险 2.1 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2.2 资产增速放缓,表外资产处理面临较大困难 2.3 资产质量压力陡增,经济发展较滞后的地域不良压力更大 2.4 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资本补充难度加大 2.5 公司治理欠缺,部分中小银行后续风险仍存 3 突围:中小银行未来展望 3.1 借力金融科技,提升风险辨识能力 3.2 明确自身定位,差异化竞争 3.3 完善公司治理,补充资本与加强内部管理并重 3.4 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正文 1 发展:我国中小银行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中小型银行数量多、规模小,主要客户集中于民营及中小企业,是我国区域金融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偏好相对更高,且深耕地方,渠道下沉,更加具有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的基因和优势。从1995年第一家城商行成立至今,中小银行发展已历经25年。按照总资产规模增速,可将中小银行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异地扩张、同业扩张、金融严监管。 1.1 2009年之前,起步阶段:化解信用社风险,扩规模降不良 为弥补传统银行在中小微企业、涉农领域的经营空白,20世纪70年代,我国城信社、农信社纷纷建立,业务范围覆盖城乡小微民营企业和农户,有效运用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由于中小微、涉农业务资产质量较差,政策引导信用社向城商行、农商行改革,以处置信用社不良资产、化解地方金融风险。1995年6月22日全国第一家城商行——深圳市城市合作银行成立;2001年11月28日,国内首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成立。2000年以来,中小银行的坏账率都在10%以上,通过加大处置力度、扩张信贷资产,2007年中小银行不良率降至3%左右。 这一阶段,城商行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为29.7%,显著高于整体银行业金融机构22.6%的增速。 1.2 2009-2011年:异地高速扩张、表外业务起步 “四万亿”刺激下,中小银行进入高速扩张期。一是异地展业放松,推动规模扩张。2004年,银监会291号文“支持经营状况好、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发展”,中小银行异地经营起步。2008年“四万亿”刺激下,大量项目涌现,为使银行信贷能力匹配宽松政策落地,2009年银监会发文放宽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省内分支行数目不再受指标限制,省外由审批决定。自此跨区域经营成为中小银行规模扩张的重要方式,以城商行为例,2011年底,已有91家城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设立异地分行375家。二是表外业务起步,绕开表内监管指标和投向限制,表外业务无须缴纳存款准备金、不计提风险资本,且其没有信贷的投向领域限制,因此银行开始与非银机构合作将信贷以理财产品形式投出。 这一阶段,城商行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为34.2%,是银行业增长最快的子版块。同时,由于负债成本低、客户群体质量因范围拓展而有所升高,资产质量改善,净利润也迅速增长。 冲规模却逐渐偏离初衷,风险累积。城商行、农商行诞生之初的定位是区域性银行,服务中小型企业,但异地发展势必导致其无法聚焦当地,一方面异地展业必然导致有限的本地资源分散,银行业务在战略、市场定位等方面与大型银行有所重复,另一方面加剧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出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存款“输血”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现象。 1.3 2011-2016年:同业业务大行其道,风险积聚 异地扩张受阻、实体回报低迷,宽松政策推动下,中小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冲规模、增利润。2011年以来,政策不再鼓励异地扩张,跨区域经营受限,同时原银监会加强信贷投向限制。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通过发展同业业务、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等非传统业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银行可实现规模持续扩张,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可绕开信贷限制,投向高额回报的“两高一剩”领域。 这一阶段,城商行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为23.1%,显著高于整体银行业金融机构15.2%的增速。 根据业务模式的转变,这一阶段可细分为: 1)2012-2013:表外理财产品兴起。表外理财业务在这一阶段迅速增长,银行与信托、保险等非银金融机构合作,以“理财资金-SPV/过桥银行-底层资产”的模式,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 2)2013-2014:表内同业科目腾挪贷款。2013年银监会出台8号文,严格控制表外理财投资非标额度,银行开始通过表内买入返售等同业业务腾挪信贷规模,规避投向限制,主要模式为“同业资金-SPV/过桥银行-底层资产”,将风险资产权重100%的贷款科目计入权重为25%的同业科目,直至2014年7号文直接约束同业业务,买入返售项萎缩。 3)2014-2016:同业存单诞生、同业业务链条拉长。2013年末央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同业存单兴起,一方面其是银行掌握自主权的负债业务,不存在提前支取的风险,另一方面当时同业存单计入“应付债券”科目,不在同业负债占比不超过总负债1/3的监管计算口径中,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2015年起,宽松货币政策下,同业负债成本较低,银行大量发行同业存单,资产端期限错配置到同业理财、委外等,以扩大资产规模、赚取期限利差。 同业业务的急速扩张加剧期限错配风险,同时链条不断拉长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同业业务的套利模式是通过发行短期(1年内)同业存单筹措资金再买长期(超过1年)的同业理财产品,由于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中小行由此获利。一旦政策收紧,银行无法继续发行同业存单,将立刻导致流动性危机。此外,为规避监管、实现套利,银行之间相互购买和发行同业理财进行委外业务,同业链条不断拉长,杠杆、久期增加导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提升。由于资金最终进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行业、股市与债市等,系统性风险显著提升。 1.4 2016-2018年:防范化解风险,货币政策收紧,金融严监管 2016年,由于同业业务乱象频出、金融风险积聚,央行开始通过紧货币叠加严监管全方位整治。 货币政策转向,流动性收紧,提高资金成本倒逼去杠杆。2016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已开始通过在市场上投放资金,拉长资金期限的方式,调控市场利率,并且在2017年初三次上调货币政策操作利率继续引导市场利率上行,挤压期限错配及杠杆水平。 监管政策跟进,同业收紧、异地受限。一方面,整治同业业务乱象,1)全面排查风险,2017年,银监会开启“三三四十”检查,对于银行业务进行地毯式排查,涉及票据、理财、同业、对公等所有主流业务,要求银行去嵌套,降杠杆,实行MPA考核,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口径,全面监管银行体系信用投放及货币派生。2)升级监管力度,2017年末一行三会联合发布资管新规,严格规范监管套利、多层嵌套等问题,2018年起大额风险暴露、流动性风险管理、结构性存款新规等配套政策出台,严格约束同业、理财业务的扩张。另一方面,限制中小银行异地扩张,2017年起,加大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银行、非持牌机构监管,2019年明确提出农商行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 金融去杠杆、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凸显,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被严格监管,表外业务逐步回归传统信贷业务,而传统信贷业务又受到大行的挤压,同时异地扩张受限。这一阶段,城商行、农商行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为9.7%、7.6%,而行业整体增速为7.7%、五大行资产增速为10.7%。 2 困境:当前中小银行经营现状与风险 2019年以来金融严监管及宏观形势变化,我国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频发,过去中小银行发展中积累的问题显性化,并持续暴露。2019年5月,银保监会公告对包商银行施行接管,2019年7月,在监管指导下,锦州银行引进金融机构进行战略重组。此外,各类中小银行负面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中小银行生存现状如何?还存在着哪些风险?我们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行业层面,二是以信息披露较为完善的城商行作为中小银行主要样本,剖析中小银行内部存在的差异。截至2020年6末,我国共有银行业法人机构4607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34家,剔除17家近2年未公布财务数据的城商行,样本数量为117家。 2.1 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2.1.1 行业层面:中小银行盈利能力显著恶化 2019年以来,城商行及农商行净利润增速持续低于行业整体水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小银行盈利增速下降幅度更大。城商行整体净利润增速自2019年中以来位于“零增长”附近,2020年以来城商行整体净利润持续负增长,农商行2020年二季末净利润增速下滑至-11.42%,较2019年末增速大幅下降20.6个百分点,降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原因来看,一是中小银行业务及产品较为单一,中间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小,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疫情冲击下,受政策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影响,中小银行加大让利实体力度制约其利息收入增长。2019年以来货币政策结构性宽松,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于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如再贷款政策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不得超过LPR+50BP,对于中小银行利息收入形成明显制约。 二是受货币政策导向影响,大行显著加大低息贷款及小微贷款投放力度,挤压中小银行市场和利润空间,中小银行息差降幅明显高于大中型银行。 三是随着疫情对零售、中小微企业影响逐步显现,不良压力提升,侵蚀利润空间。 2.1.2 样本城商行:营收及净利润分化明显,强者恒强,尾部城商行经营困难加剧 尾部城商行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波动明显,经营不确定性较大。从样本城商行数据看,营收及净利润排名前20的银行,盈利水平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而排名后20的银行,半数以上出现营收增速与净利润同步下降趋势,营收最高降幅达72.1%,净利润最高降幅达102.1%。 部分城商行净息差大幅回落甚至转负。净息差排名后20的城商行,息差进一步下行,其中排名后5的城商行,息差小于1%,部分城商行息差转负。2019年共有46家城商行净息差下滑,平均降幅达33BP,最高降幅达到190BP。ROA显著降低或维持低位,盈利能力堪忧。ROA排名后20的城商行,平均ROA水平仅为0.38%,且较2018年进一步降低16个BP。 2.2 资产增速放缓,表外资产处理面临较大困难 2.2.1 行业层面:总资产增速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中小银行总资产增速自2019年以来持续下滑,2020年资产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城商行总资产增速从2019年5月起持续下滑,由12.4%降至低点6.7%,农商行总资产增速与行业趋势相仿,但从2018年以来持续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从原因来看,一是2019年受包商银行事件冲击,中小银行同业与投资业务规模收缩,部分银行面临缩表,其中城商行总资产增速下滑更加明显。 二是2020年疫情冲击下,竞争压力、经营压力明显加大,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行业平均。2020上半年商业银行加强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全行业贷款增速显著提升,然而一方面由于大行加强对于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以其资金成本优势挤占中小银行市占空间,中小银行总资产增速低于行业平均,另一方面疫情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关停,中小银行客户数量减少。 资管新规实施后,中小银行不符合新规要求的存量理财业务压降面临多方困难。一方面,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下,最优质的资产多集中于大中型银行,从资产质量优劣排序来看,大型银行表内>中小银行表内>大型银行表外>中小银行表外,在理财高速发展阶段,中小银行表外理财积累较多风险,当前部分资产已转为坏账,部分资产不具备回表条件,或者回表后将对银行监管指标造成较大压力,导致存量理财业务处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存量业务处理手段相对有限,相比大型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组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中小银行可选方式较少。此外,存量资产压缩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从而经营难度极大,形成负向循环。 2.2.2 样本城商行:部分中小银行显著缩表 部分中小银行同业及投资业务持续收缩。2019年规模排名前20的城商行规模继续稳定增长,增速8.4%,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部分银行出现显著缩表,2019共有15家城商行总资产规模收缩,缩表幅度最高达22%。从主要收缩方向来看,在非标转标趋势下,贷款整体保持增长,2019仅有一家城商行贷款规模出现负增长,同业和投资业务仍然是主要收缩对象。 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基础薄弱,存款规模负增长。2019年共有4家城商行存款规模出现负增长,最高降幅达16.2%。存款占比排名前20的城商行,凭借区位及深耕地方优势,平均存款占比达88.2%,负债端稳定,而存款占比排名后20的城商行,则平均存款占比仅为60.5%,仍需大量依靠同业业务进行主动负债,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2.3 资产质量压力陡增,经济发展较滞后的地域不良压力更大 2.3.1 行业层面:中小银行不良压力持续加大,未来暗藏较大风险 2019年以来,中小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持续提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显著下降,低于行业整体水平。截至2020年6月末,行业不良率为1.94%,较2018年提高11bp,而城商行不良资产率已达2.3%,较2018年底提高51bp,农商行不良率达到4.21%,较2018年末提高25bp。 究其原因,第一,中小银行定位于区域,面临比全国性银行更大的信用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随着城商行异地新建分支行被监管叫停,城商行的主要经营范围局限于当地,存贷业务信用风险受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明显。农村商业银行则分为非县域农商行、县域农商行以及城区农商行,更偏向对于农村金融的支持,信用下沉程度更高,更易受到经济周期和信用周期的考验。 第二,过去宽松的监管环境给了中小银行一定的隐匿不良资产的空间,对不良的认定标准趋严后,曾经通过各种监管套利隐匿的不良需要真实暴露。2019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过去不良认定的模糊之处,规定逾期90天以上债务全部纳入不良,且不良需进行严格的交叉认定,同一债务人在所有银行的债务中逾期90天以上债务已经超过5%的,各银行均应将其债务归为不良,加剧中小银行的不良认定压力。 第三,2020年受疫情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总量宽松,且陆续推出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推迟不良风险暴露,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暗藏较大风险。当延期还本等政策陆续退出后,部分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将显现,加之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下,缺乏抵押物的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加强,一旦小微企业无法还款,商业银行本金回收难度及回收率均会受到显著影响。 2.3.2 样本城商行:资产质量分化,地域因素显著 资产质量较差的城商行不良率持续提升,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要求。2019年资产质量较优的前20家城商行,不良率平均水平仅为1.01%,且较2018年仍有所下降,然而资产质量排后20的城商行,不良率高达3.18%,且较2018年大幅上升31BP,同时拨备覆盖率进一步下降至138.5%,较2018年降低10pct,已经低于监管要求,资产质量持续恶化。 整体不良确认力度改善,然而尾部城商行仍存在大量未确认不良的逾期贷款。由于逾期贷款公开数据有限,仅71家城商行有完整的逾期贷款数据。以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比例为衡量标准,确认力度较大的前20家城商行平均比例为63%,说明全部逾期贷款已计入不良,资产质量确认严格,有8家城商行比例超过100%,其中最高超过200%,意味着大量逾期贷款仍有待确认为不良,未来资产质量暴露压力较大。 城商行资产质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西北、东北地区城商行不良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从样本城商行数据来看,不良率平均水平最高的城商行主要来自于吉林、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甘肃、辽宁以及内蒙古等西北及东北地区,而不良率平均水平最低的城商行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如海南、安徽、上海、广东、福建。从两者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13年以来,东南沿海省份整体GDP增速均高于西北及东北部地区,且前者平均GDP远超后者。在城商行异地展业受限的背景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商行资产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2.4 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资本补充难度加大 2.4.1 行业层面: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降低 从资本充足率相对值来说,近年来大行及股份行资本基础不断夯实,而中小银行则呈现下滑趋势,当前处于行业末位。截至2019年末,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处于四类银行中最低水平,为12.7%,仅高于监管红线2个百分点;农商行次之,资本充足率为13.13%。近年来,政府文件多次提到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5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提到,要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优化公司治理。然而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仍面临多方面困难。 从内在因素来看,中小银行盈利能力较弱,难以实现持续的内源性资本补充。从外在因素来看,一方面,大量中小银行为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受限。目前中小银行无法利用定增、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仅能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然而今年以来,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下降,永续债发行要求较高,目前成功发行的均为大行、股份行以及评级较高的中小银行,大量小型银行难以有效补充资本。另一方面,股东对中小银行的投资意愿不足。投资中小银行的股东存在资质要求、股权投资比例上限要求,且股东对于银行经营话语权较弱,近年来随着中小银行经营难度加大,ROE持续下滑,新老股东投资动力均不足。 2.4.2 样本城商行:尾部城商行资本实力持续恶化,部分突破监管红线 尾部城商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下降。2019年资本充足率排名前20的城商行平均水平达16.7%,且较2018年提高53BP,优质城商行资本持续大幅夯实。然而排名后20城商行平均水平仅为11.2%,仅高于监管红线70BP,且较2018年下降5BP,其中部分城商行已突破监管红线。 2.5 公司治理欠缺,部分中小银行后续风险仍存 包商银行事件后,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及股权管理问题显性化。而包商银行、锦州银行及恒丰银行问题暴露后,当前部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仍有未暴露的情况,后续风险仍存。当前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主要面临的三大风险: 一是股权结构分散,内部人控制风险。从股东结构来看,城农商行股东持股比例较为分散。以发行同业存单的银行为例统计,国有行及股份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高于20%,而城商行、村镇银行以及农商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18.8%、13.5%以及11%。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一方面意味着股权结构分散,又存在利益冲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易形成高管职业经理人控制的局面,另一方面也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资本补充渠道,加大银行经营风险。 二是股东干预公司治理风险。2018-2019年银保监会对农商行的公司治理检查发现,受少数股东干预,部分机构股权质押管理不规范,制度建设、流程管理和内控机制不健全,如排查发现225家机构办理股权质押未在股东名册或股权管理系统中记载质押信息。此外,少数机构股东通过隐性关联谋求控制主导经营,越权干预机构经营,服务自身利益。 三是股东资金占用风险。部分中小银行股东通过违规筹资、资质造假、委托代持等方式入股,少数股东集团突破入股机构家数限制形成“资金系”,对中小银行股份进行隐性代持。且部分中小银行关联交易控制不足,未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关联方授信余额未纳入全面授信管理。股东通过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甚至指使中小银行向其发放贷款后拒不归还,恶意“掏空”机构,将其作为自身“提款机”。一旦股东经营不善,则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将出现急剧恶化。 3 突围:中小银行未来展望 2016年以来的金融严监管及宏观形势变化,已对中小银行经营带来显著压力,倒逼中小银行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及发展路径,逐步培养竞争优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中小银行成功突围有四大路径。 3.1 借力金融科技,提升风险辨识能力 随着金融科技影响的逐步深化,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在谋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改善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升级信贷审批发放流程、营销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及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服务小微及民企客户的收益风险比。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小银行面临较小的IT系统遗留问题和改造成本,可以根据当前和未来需要来更新IT系统及数据体系,比大中行更加灵活。 目前,部分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民营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获客、产品、风控及运营的全流程效率,为客户创造“秒申秒贷、实时放款”的良好体验。以网商银行为例,网商银行创造了著名的“310”全流程线上贷款模式,即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整个过程中零人工干预,并通过多维的大数据风控模式,有效降低了小微信贷门槛、控制不良率。在阿里体系的电商生态、蚂蚁金服体系的支付数据与AI等技术的辅助下,网商银行累计服务的小微客户数量高达1600万,约占全国小微企业总量的1/6。金融科技在支持广大中小银行上大有可为,一是中小银行可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通过线上导流拓展客户渠道;二是通过采用自动化、批量化、大数据审批模式,减少人工干预,从而提高审批和放贷效率,控制不良率;三是基于客户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更新产品和平台,响应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3.2 明确自身定位,差异化竞争 随着中小银行快速发展阶段告一段落,未来如何塑造自身优势将是中小银行战略转型的主要问题。在异地经营受限的背景下,未来中小银行仍主要立足于地方,与大中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为地方客户提供的价值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差异化定位提供的差异化价值,即在业务布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通过更加高效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深化差异化定位优势,充分将自身经营优势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打造“拳头产品”“拳头服务”,塑造业务壁垒,打造核心竞争力。 部分深耕地方的中小银行,通过细分领域优势以及精细化发展战略,建立起有地方特色的经营战略,同样获得较快发展。以泰隆银行为例,其自成立之日起即专注小微企业贷款,做到了较强的细分市场专注性,而专注性保证了泰隆银行在业务领域实现高熟练度和专业性,能够迅速渗入细分市场,运用多种模式控制风险,并且使得内部管理体制高度匹配小微发展模式。在细分市场方面,泰隆银行着力做传统银行力所不能及的细分领域,与传统银行保持错位竞争。以上海市场为例,泰隆银行深入城郊结合部及社区角落,为提供生活服务的商铺、小吃店、小超市等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泰隆银行在上海分行中客户80%是规模小,没有抵押物,急需扩大规模又缺乏资金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泰隆从一开始即瞄准该市场,着力切入,迅速赢得口碑。 3.3 完善公司治理,补充资本与加强内部管理并重 自2019年以来,金融委多次强调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未来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将是主旋律。 从主要方向来看,未来的补充资本将与改进公司治理和完善内部管理相结合,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补充资本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机制。以常熟农商行为例,其于2007年引入交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0%,交行通过派驻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优化常熟农商行股权治理结构,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微业务体系以及较为完备的风控模式,常熟农商行资产质量长期保持行业前列,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 3.4 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截至2020年6末,我国共有银行业法人机构4607家,其中国有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4家、农村商业银行1478家,以及其他农村金融机构2424家,后三者是中小银行的主要构成部分,共计4036家。大量的中小银行经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小银行服务能力差、经营风险高,部分地区还存在中小银行数量过多,且竞争激烈,有待金融供给侧改革。 当前在中小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的背景下,未来中小银行整合资源、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通过并购等方式,中小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改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