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延续4月的上涨趋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5月继续回升。6月7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从今年前5个月走势来看,我国外汇储备月度数据呈现涨跌互现的走势。具体来看,今年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小幅上涨0.2%;随后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等因素影响下,2月和3月出现两连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又重新回升,当月增加308亿美元;进入5月,外汇储备继续上涨。 对于5月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5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外汇储备的上涨和估值因素有关。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由于近期全球疫情、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美元指数波动明显,估值因素是短期影响外汇储备余额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维护我国外汇储备稳定的核心仍是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进一步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估值变动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较大。从主要汇率变动上看,5月美元汇率指数贬值0.7%,欧元兑美元升值1.3%,日元兑美元小幅贬值0.6%。从资产价格上看,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3%;股票价格继3月大幅下探后有所回补,标普500指数上涨4.5%,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4.2%。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估值变动导致本月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5月我国仍未继续增持黄金储备。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盎司来计算,截至2020年5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为连续8个月环比持平。虽然黄金储备规模未发生变化,但在黄金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其价值也有所上涨。5月末黄金储备价值为1082.92亿美元,环比4月末的1066.66亿美元增加16.26亿美元。 但也要注意到,进出口贸易等因素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温彬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虽然4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但外需减弱仍然对国际贸易形成较大冲击,5月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仍然只有35.3%。 在温彬看来,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稳定基础。一方面,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将加快落地,经济长期向好将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仍然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仅6月前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就净流入超过240亿元,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维护跨境资金平衡,也将对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形成贡献。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延续4月的上涨趋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5月继续回升。6月7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从今年前5个月走势来看,我国外汇储备月度数据呈现涨跌互现的走势。具体来看,今年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小幅上涨0.2%;随后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等因素影响下,2月和3月出现两连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又重新回升,当月增加308亿美元;进入5月,外汇储备继续上涨。 对于5月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5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外汇储备的上涨和估值因素有关。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由于近期全球疫情、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美元指数波动明显,估值因素是短期影响外汇储备余额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维护我国外汇储备稳定的核心仍是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进一步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估值变动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较大。从主要汇率变动上看,5月美元汇率指数贬值0.7%,欧元兑美元升值1.3%,日元兑美元小幅贬值0.6%。从资产价格上看,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3%;股票价格继3月大幅下探后有所回补,标普500指数上涨4.5%,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4.2%。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估值变动导致本月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5月我国仍未继续增持黄金储备。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盎司来计算,截至2020年5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为连续8个月环比持平。虽然黄金储备规模未发生变化,但在黄金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其价值也有所上涨。5月末黄金储备价值为1082.92亿美元,环比4月末的1066.66亿美元增加16.26亿美元。 但也要注意到,进出口贸易等因素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温彬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虽然4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但外需减弱仍然对国际贸易形成较大冲击,5月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仍然只有35.3%。 在温彬看来,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稳定基础。一方面,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将加快落地,经济长期向好将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仍然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仅6月前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就净流入超过240亿元,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维护跨境资金平衡,也将对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形成贡献。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延续4月的上涨趋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5月继续回升。6月7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从今年前5个月走势来看,我国外汇储备月度数据呈现涨跌互现的走势。具体来看,今年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小幅上涨0.2%;随后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等因素影响下,2月和3月出现两连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又重新回升,当月增加308亿美元;进入5月,外汇储备继续上涨。 对于5月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5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外汇储备的上涨和估值因素有关。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由于近期全球疫情、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美元指数波动明显,估值因素是短期影响外汇储备余额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维护我国外汇储备稳定的核心仍是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进一步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估值变动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较大。从主要汇率变动上看,5月美元汇率指数贬值0.7%,欧元兑美元升值1.3%,日元兑美元小幅贬值0.6%。从资产价格上看,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3%;股票价格继3月大幅下探后有所回补,标普500指数上涨4.5%,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4.2%。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估值变动导致本月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5月我国仍未继续增持黄金储备。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盎司来计算,截至2020年5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为连续8个月环比持平。虽然黄金储备规模未发生变化,但在黄金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其价值也有所上涨。5月末黄金储备价值为1082.92亿美元,环比4月末的1066.66亿美元增加16.26亿美元。 但也要注意到,进出口贸易等因素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温彬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虽然4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但外需减弱仍然对国际贸易形成较大冲击,5月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仍然只有35.3%。 在温彬看来,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稳定基础。一方面,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将加快落地,经济长期向好将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仍然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仅6月前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就净流入超过240亿元,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维护跨境资金平衡,也将对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形成贡献。
5月制造业PMI指数50.6,较4月的50.8回落0.2个百分点。5月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53.6,较4月小幅回升0.4个百分点;5月综合PMI指数53.4,与4月基本持平。5月PMI指数显著经济仍处于修复之中,非制造业恢复快于制造业。 5月进出口指数仍在收缩区间,价格指数好转。生产指数53.2,较4月份下行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0.9,较4月份上行0.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分别为35.3和45.3,降幅有所收窄。5月生产数据继续好于需求数据,但国内需求呈现进一步改善趋势。外需进一步下行,但是下行幅度有所收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目前欧洲疫情逐步稳定,开始复工,但需求恢复尚需时日,6月的新订单出口指数大概率仍在收缩区间。5月产成品库存分项处于收缩区间,高库存有所缓解。 5月工业品价格指数好转,生产带动价格回升。5月PMI出厂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行6.5个百分点,至48.7;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行9.1个百分点至51.6。随着生产的进一步修复,工业品价格有回升迹象。我们预计5月PPI环比或有所好转。 从15个行业角度看,5月景气度普遍回升,13个行业景气回升,2个行业处于收缩区间。5月汽车制造业景气指数依然最高,录得58.3,连续3个月景气回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景气度位列第二、第三位,分别为53.6和53.2。中游设备行业景气度好转。景气指数低于50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 5月PMI指数显示经济继续温和复苏。PMI的各项指标中,生产修复走在前列,与此同时我们5月看到工业增加值继续上行,企业生产周转加快,企业库存高企现象得到缓解,价格指数5月出现边际改善。非制造业方面,建筑业表现强劲,连续数月景气指数较高,基建托底作用显现。目前仍有几点需要关注:1)进出口价格指数显示外需仍有较大压力;2)服务业修复速度相对温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8%,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0.4%,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辉认为:5月份,随着供应链上下游趋于活跃,供需两端继续回暖,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的态势。从各单项指数看,除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増势趋缓外,其它各项指数都继续保持回升。其中资金周转率指数回升,显示出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所改善,同时物流服务价格和企业效益指数低位企稳,反映出物流企业经营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从行业看,物流各细分行业指数均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其中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业务量指数明显回升,受线上消费保持活跃的影响,快递业业务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区域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物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加快,东部地区回升势头强劲。从企业规模情况看,大中小微型物流企业业务量需求均有增加,其中小微型物流企业加速回升。 业务总量指数回升,业务活动趋于活跃。5月份,业务总量指数为54.8%,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反映出随着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物流业务活动趋于活跃。 新订单指数回升,需求稳步回升。5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4.2%,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反映出需求回暖,订单增多,为后市物流行业保持回升态势奠定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回升,物流相关投资意愿增强。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为52.8%,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产能亦逐步恢复,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 从后期走势看,新订单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至54.2%,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0.3个百分点至59.3%,反映出企业对未来预期较为乐观,后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李克强: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李克强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会议强调,引导企业扩大招用规模,支持新增投资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带动强的项目和领域倾斜,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显著增加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要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多措并举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推动武汉市继续做好核酸检测和治愈患者康复相关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今天和武汉市共同研究继续推动保持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核酸检测的力度和强度,加快治愈患者康复管理工作进度。联络组要求,武汉市继续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重点地区核酸检测工作的查漏补缺,强化无症状感染者科学精准管理,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哨卡作用,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抓紧对所有治愈患者开展跟踪随访,加强健康管理评估;同时,要关心关爱治愈患者,全力帮助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决不能出现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 富时中国A50指数将纳入京沪高铁、药明康德 富时罗素宣布对富时中国A50指数、富时中国A150指数、富时中国A200指数、富时中国A400指数、富时中国A小盘股指数的季度审核变更,该变更将于6月19日星期五交易日收盘后(即6月22日星期一)生效。富时中国A50指数将纳入京沪高铁、药明康德,删除京东方A、三六零。 北京消费季6月6日启动 发放122亿元消费券 从6月6日起至“十一”黄金周,北京将举办大型全市性促消费活动“京范儿消费季”。消费券方面,将采取22亿政企专“券”联发、100亿平台万“券”齐发的模式。 湖北省调整疫情风险等级:全省所有县(市、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截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东西湖区已连续14天无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按照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经组织专家评估,自6月2日零时起,武汉市东西湖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全省所有县(市、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总投资超3200亿元 央企“天团”助力湖北疫后重振 今日下午,国务院国资委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共同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34家中央企业与湖北签约7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277.25亿元,涉及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签约项目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48个,占比67.61%,其中,100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 工信部、发改委:取消电信业务资费告知制度 工信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取消电信业务资费告知制度的通告。电信业务经营者应进一步完善电信业务资费公示制度,在营业场所通过手册或电子显示屏等途径,以清单方式公示所有面向公众市场的在售资费方案。对涉及携号转网服务的携入用户,应当保证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公众市场在售资费方案。 银保监会:进一步延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期限 重点满足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延期需求 银保监会公告,继续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和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延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期限,重点满足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延期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伍戈 【预测逻辑】 1.疫后修复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旋律。相比而言,疫情峰值过后欧美的复工复产节奏整体偏慢,其制造业景气指标PMI的回升力度也明显弱于我国。外需方面,进出口负增长的严峻冲击在所难免。不过,防疫物资的出口以及人民币的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外需方面的不利影响。 2.内需方面,“两会”后专项债发行加速,螺纹钢、沥青价格回升折射出基建发力。房地产销售显著恢复,金融条件改善下仍有回升空间。高频数据显示,货车销售增长强劲,但乘用车销售受制于居民收入等有所放缓。在“过紧日子”财政导向下,政府消费减少也会制约整体消费回升幅度。 3.价格方面,国际油价触底反弹但仍处历史低位。多国的协议减产助力油价修复,但回升幅度仍受制于全球经济基本面。我国逆周期政策加码使得原材料需求淡季不淡,PPI通缩有望边际缓解。低油价下运输成本降低,带动蔬菜鲜果价格走低。猪价也明显下跌,CPI将快速回落至2%左右。 4.货币方面,加大企业纾困、配合财政发债是央行近期着力点,购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重启逆回购等操作也都充分体现了如此政策意图。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进一步下调,货币信用扩张势头或将延续。尽管海外风险因素扰动不断,但疫情退潮及经济修复仍有望主导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进程。 图:谁在主导市场趋势? 注:全球市场恐慌指数为标普500波动率指数,中国股、债、商分别选用上证指数,十年期国债利率和南华综合指数。 (本文作者介绍: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伍戈 【预测逻辑】 1.疫后修复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旋律。相比而言,疫情峰值过后欧美的复工复产节奏整体偏慢,其制造业景气指标PMI的回升力度也明显弱于我国。外需方面,进出口负增长的严峻冲击在所难免。不过,防疫物资的出口以及人民币的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外需方面的不利影响。 2.内需方面,“两会”后专项债发行加速,螺纹钢、沥青价格回升折射出基建发力。房地产销售显著恢复,金融条件改善下仍有回升空间。高频数据显示,货车销售增长强劲,但乘用车销售受制于居民收入等有所放缓。在“过紧日子”财政导向下,政府消费减少也会制约整体消费回升幅度。 3.价格方面,国际油价触底反弹但仍处历史低位。多国的协议减产助力油价修复,但回升幅度仍受制于全球经济基本面。我国逆周期政策加码使得原材料需求淡季不淡,PPI通缩有望边际缓解。低油价下运输成本降低,带动蔬菜鲜果价格走低。猪价也明显下跌,CPI将快速回落至2%左右。 4.货币方面,加大企业纾困、配合财政发债是央行近期着力点,购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重启逆回购等操作也都充分体现了如此政策意图。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进一步下调,货币信用扩张势头或将延续。尽管海外风险因素扰动不断,但疫情退潮及经济修复仍有望主导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进程。 图:谁在主导市场趋势? 注:全球市场恐慌指数为标普500波动率指数,中国股、债、商分别选用上证指数,十年期国债利率和南华综合指数。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湛 上证指数“失真”的原因是什么?A股“十年不涨”是投资者赚不到钱的原因吗?如果要调整上证指数的编制规则,该怎么改?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湛表示,上证指数存在失真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上证指数“失真”的原因是什么?A股“十年不涨”是投资者赚不到钱的原因吗?如果要调整上证指数的编制规则,该怎么改?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湛表示,作为我国股市编制的首个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在投资者群体特别是散户投资者群体中有着较大影响力,但上证指数十年不涨也经常被投资者诟病。截至2020年5月29日,上证指数收于2852点,而2010年5月末上证指数点位为2592点,十年时间仅有10%的涨幅。与2007年上证指数创下6124点的历史性高位,以及2015年触及5178点的次高位相比,上证指数更是“跌幅巨大”。 上证指数十年不涨,固然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当前股指处于低位有关,但和A股其他主要指数相比,上证指数同期涨幅显著偏低,表明上证指数编制规则不太合理、指数存在失真问题。例如,主要表征A股大型公司的沪深300指数十年来累计涨幅为39%,主要表征A股成长型公司的中证500指数十年累计涨幅为46%,两者涨幅均显著大于上证指数涨幅。此外,上证50、创业板指等指数的同期涨幅也远大于上证指数的涨幅。 上证指数存在失真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上证指数以总市值作为比较基准,未充分考虑股份限售以及控股或战略性持股等因素。相比之下,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均采用自由流通市值作为比较基准,就是考虑“由于股份限售以及控股或战略性持股等原因,上市公司对外发行的全部股份中有一部分股份在特定期限内几乎没有流动性,如果将此部分股份计入指数,将无法准确反映指数样本的真实投资机会。”特别是沪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是国有色彩较浓的上市公司,如中石油,这些公司总股本、总市值较大,但实际上自由流通股本较少,自由流通市值远小于总市值,而受国企改革推进速度较慢影响这些公司股价持续低迷,上证指数以总市值为比较基准的编制方式放大了这些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导致指数表现不佳。 二是指数纳入“高位接盘”。根据上证指数编制方式,新股于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计入指数。新股上市之后往往会有一个连续涨停、此后股价大幅回落的过程,上证指数于第十一个交易日纳入新股,一定程度上正是高位接盘,对指数走势形成不利影响。 三是上证指数作为全市场指数,未能享有股指编制的“幸存者偏差”。标普500、日经225指数、沪深300等指数均为择优编制且仅有有限的样本容量,即选取股市中交易量大、市值高、投资者认可度高的上市公司编制,并且对成分股票定期更新,将市场认可度不高的股票调出,换入市场认可度高的股票。由于表现不佳的股票被定期调出,标普500、日经225指数、沪深300等指数的表现将好于全市场的整体表现。相比之下,我国股市劣汰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较少退市,如ST类股票仍停留于股市之中,导致上证指数的表现更加弱于择优编制类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除上述三个主要原因外,上证指数还包括B股公司,而B股受流动性不足影响走势低迷也是上证指数表现欠佳的原因之一。 此次两会有委员提出建议“调整上证综指编制方法,提升指数表征作用”,引发市场热议。上证指数编制规则存在问题应该说是个老话题,机构投资者、专业投资者对此也都有清晰的认识。当前,资本市场改革正向深入推进,改革需要共识、需要信心。鉴于上证指数在个人投资者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力,而个人投资者群体是我国股市投资者群体的重要组成,改进上证指数编制方式,提升上证指数表征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人投资者对我国股市和资本市场改革的信心。基于这一点考虑,应该对上证指数编制规则加以调整,例如,将比较标准由总市值调整为自由流通市值、适当延后新股上市纳入时间等。 除对编制规则进行技术性调整外,上证指数编制规则优化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即上证指数表征对象问题。 上证指数覆盖了沪市所有的股票,包括ST类股票、B股,但ST股、B股的投资价值有限,将其纳入样本是否有必要?许多重要股指择优编制且仅有有限的样本容量,比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等。有限的样本容量使得股指覆盖对象“优胜劣汰”,可以提升股指表现。 近年来指数投资兴起,指数影响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为指数基金提供跟踪对象,为投资者提供便利的有价值的投资对象。上证指数实现了对沪市所有股票的覆盖,一方面使得股指无法享受“幸存者偏差”带来的投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也推升股指跟踪成本,降低股指在指数基金领域的影响力。数据显示,市场上仅有两只基金在跟踪上证综指,而跟踪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的基金则多达数百上千只。当然,如果上证综指覆盖对象由全市场变更为有限样本,将极大改变上证综指的编制方式,影响上证指数的连续性。 因此,上证综指编制方式是否需要、允许如此巨大的调整,还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 (本文作者介绍:中山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