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雷!贵州茅台盘中大跌5%,市值蒸发约900亿 周末央行降准的消息让1.5元股民十分振奋,大家本以为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来个开门红,出乎意料的是,大白马竟然爆雷了。 刚刚,市值高达1.4万亿的贵州茅台开盘一度跌超5%,市值盘中蒸发约900亿元人民币。浓眉大眼的白马股突然上演“黑天鹅”走势,发生了什么?原来,这与贵州茅台新公布的生产经营情况有关。 资料来源于贵州茅台公告 今日早间,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经初步核算,2019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8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左右。公司2020年度计划安排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显示,贵州茅台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04.55亿元,相较于2018年前三季度247.34亿元,增幅在23%以上。 据此推测,今年第四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275.65亿元,净利润约为100.45亿。数据显示,贵州茅台第四季度净利润有所下滑。 老股民都知道,机构投资者之所以青睐白马股,是因为其业绩持续增长。而一旦业绩下滑或不及预期,白马股则会大跌。例如在2018年10月29日,贵州茅台罕见跌停,这背后原因也是业绩放缓导致的。 截至今年三季度,有1377家基金以及一家保险持有贵州茅台股份。经过今日大跌,机构投资者也吃了一碗“冷面”。 另外,市场有个规律也很有意思,即茅台大跌后,大盘都会迎来反弹: 2005年5月,贵州茅台跌近16%,上证指数6月6日迎来998点历史大底。 2008年10月,贵州茅台暴跌逾30%,上证指数迎来1664点历史大底。 2010年4月,贵州茅台跌近19%,7月初上证指数见阶段底2319点; 2012年11月,贵州茅台大跌近13%,上证指数12月迎来1949点阶段大底; 2013年,贵州茅台有3个月月跌幅都超过10%,上证指数在6月28日见历史大底1849点; 2018年10月,贵州茅台跌近25%,上证指数次年初见阶段底2440点。 那么,这一次茅台大跌后,神奇现象会再次上演吗?股民们很期待!
1、周五,央行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当日有无逆回购到期,连续18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隔夜shibor报2.1330%,上涨8.00个基点。7天shibor报2.4740%,上涨4.3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0325%,上涨0.20个基点。 1、上证指数报2967.68点,上涨1.78%,成交额2340.37亿。深证成指报10004.62点,上涨1.71%,成交额3315.60亿。创业板指报1755.41点,上涨2%,成交额1189.13亿。沪深两市合计成交5655.96亿。从盘面上看,券商信托、多元金融、保险等行业涨幅居前。 2、恒生指数涨2.57%,报27687.76点。国企指数涨2.1%,报10838.11点。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52.71亿元,连续22日净流入。 1、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12月13日,原油期货主力合约SC2002以466.2元/桶收盘,涨幅为0.45%。主力合约成交188018手,持仓减少896手至35280手。全部合约成交192496手,持仓减少774手至55356手。 2、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9839,涨0.7024%,人民币中间价报7.0156,涨0.1381%。NDF:3个月报6.9627,6个月报6.9823,1年报7.0197,2年报7.1099。 3、新三板:12月13日合计挂牌9047家公司,当日减少5家,成交金额4.12亿,其中做市转让2.51亿,集合竞价1.61亿。三板成指报921.12,涨0.36%,成交额1.14亿。 1、标普500指数收盘上涨0.20点,涨幅0.01%,报3168.80点;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上涨17.60点,涨幅0.20%,报8734.88点;道琼斯指数收盘上涨3.30点,涨幅0.01%,报28135.38点。美股纳指、标普500指数续创收盘新高,科技股涨跌各异,苹果涨1.36%,领涨FAANG五大科技股,且创收盘纪录新高。 2、日经225指数涨2.55%,报24023.10点。韩国KOSPI指数涨1.54%,报2170.25点。 3、WTI 1月原油期货收涨0.89美元,涨幅1.50%,报60.0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0.62%,报64.6美元/桶。 4、COMEX 2月黄金期货收涨0.60%,报1481.20美元/盎司,创12月5日以来收盘新高,本周累涨1.10%。 风险提示及重要声明: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中国基金的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本材料不作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相关信息以《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为准。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与本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材料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公司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我公司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安信基金总经理刘入领:科技是未来三至五年投资主题 安信基金的定位是‘价值投资践行者’。不过,相较之前,现在安信基金更强调步伐稳健。 未来3至5年,科技股是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一些优秀的科技股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核心资产。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中小型公募发展艰难是个不争的事实,基金行业真正的后起之秀寥寥无几,成立于2011年底的安信基金正是中小型基金突围的典范。数据显示,安信基金成立8年来,行业排名从最初70位左右提升到40多名,股票、债券等多领域都创造出优异业绩。 “投资能力是立司之本。”安信基金总经理刘入领反复强调,持续深耕价值投资、始终坚守主动管理业务,是安信基金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他说,成立8年来,安信基金有时会根据行业发展、市场变迁、竞争格局变化做一些差异化布局,而坚守价值投资、立足主动管理的核心理念从未改变。 刘入领表示,着眼于当前,安信基金更强调稳健,未来将坚持客户导向,着力打造好纯业绩驱动业务、绝对收益产品、机构定制类业务,以及Smart Beta产品。他尤其提及Smart Beta产品,公司未来将立足主动管理能力继续布局此类业务。 【公司】 稳中求进 主动管理为先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1年底安信基金成立时行业排名70位左右,目前排在40多名,一批基金业绩领先。在目前情况下,您认为公司应该走怎么样的发展道路? 刘入领:安信基金的定位是“价值投资践行者”。不过,相较之前,现在安信基金更强调步伐稳健。这一方面是基于宏观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尤其是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越发重要;另一方面,随着安信基金的规模增长,公司产品数量以及投研团队体系已经相对成熟,自然而然更追求稳健。 因此,安信基金步伐更强调“稳”。在投资上,这两年不仅对债券池持续优化,坚持用内部评级对债券进行排查与相应减持,还从股权质押比例、商誉资产占比等维度对股票池进行风险筛查,对风险较高的股票坚决清出。更重要的是,公司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也更加偏向长期化,从2018年开始实行三年滚动考核制度。 根植于主动管理去创新 中国基金报记者:安信基金以主动管理见长,公司也与中证指数独家定制了中证深圳科技创新主题指数,能否谈谈您对创新的看法? 刘入领:安信基金一直将公司资源全部投入到主动管理能力建设领域中,整体上对创新非常审慎,数量上不求多而求精,节奏上宁愿慢半拍也要看明白再做,路径上立足主动管理能力做创新,自下而上地去发现创新机会。 公司定制深圳科技创新主题指数并计划布局相关的指数基金产品,就是根植于主动管理能力。背后还有一个故事,2017年,我们的一位投资经理构建了一个由40只深圳科技股构成的投资组合,平时基本不做调整,在2017年前三季度净值上涨了40%,这个业绩即使放在全行业股票基金中排名都很靠前。此事给我们启发很大,它意味着深圳科技板块整体在崛起,这是我们进行相关设计的最初缘起。 深耕价值投资 中国基金报记者:安信基金的价值投资正在深耕实践,您能否谈谈如何坚持价值投资? 刘入领:安信基金的投研团队都奉行价值投资理念,并采用自下而上为主的选股方法。在此基础上,尊重每一位投资人员的自身风格,允许多元化发展。团队内部不但包含了深度价值的挖掘者,也有偏成长型的选手,更有对周期有深刻理解的人员。 这样可以确保在任何市场风格中安信基金都有产品可以脱颖而出,也能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持有人的需求。与此同时,这种方法也起着分散风险的作用,避免了公司产品抱团于某一风格或者少数行业甚至少数股票上。 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安信基金一直秉持研究创造价值、研究质量优先的原则,不断壮大投研队伍,夯实投研能力。目前安信基金整体投研人员超过80名,所有重点上市公司都有长期跟踪、了解透彻的研究人员。 【思路】 深圳+科技机遇巨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安信基金与中证指数公司独家定制了一只中证深圳科技创新主题指数,这个设想能否具体谈谈? 刘入领:安信基金独家定制的中证深圳科技创新主题指数由安信基金与中证指数公司合力打造,专注于捕捉深圳市高科技行业的投资机会,它有三个关键词:“投资深圳”“聚焦科技企业”“看重研发驱动”。 “投资深圳”是看好深圳的营商环境、产业基础以及民营企业受到的尊重与呵护。安信基金过去8年扎根深圳,不断发展壮大,对此感触颇深。 “聚焦科技企业”是看好科技领域未来前景,深圳科技企业的竞争优势、研发实力、专利数量、人才队伍都十分突出。深圳作为“中国硅谷”“创新之都”“科研高地”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看重研发驱动”是把研发经费投入作为识别一家企业“高科技含量”的主要标准,我们认为,研发经费投入是科技企业发展后劲的最主要保证。 未来3至5年,科技股是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一些优秀的科技股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核心资产。基于这种判断,早在2017年底安信基金便开始构思深圳科技主题投资概念,2018年2月正式提出产品议案,随后开始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开发深圳科技创新指数,在2019年1月份正式发布这一指数。该指数发布以来,表现十分亮眼,收益率和夏普比率均处领先位置。 四大类指标筛选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一指数看重研发费用投入,您能具体说明一下吗? 刘入领:指数编制方法分三步:首先锁定科技行业,从中信72个三级行业中挑选出21个科技股集中的行业;第二选出深圳本地公司,形成深圳本地科技股的样本范围;第三是通过研发类指标、估值类指标、成长类指标、质量类指标给样本范围内的所有股票综合打分排序,筛选出最终的成份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把研发费用投入创造性地运用于估值类指标和成长类指标上。比如,成长指标方面,除了考虑传统的收入利润增长以外,也重点考察公司的研发支出的增长速度。估值指标方面,研发投入能产生公司利润,因此通过研发费用还原科技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从而还原公司真实估值水平。这些设计使研发费用投入在选股指标中的影响力大幅上升,粗略估计超过60%。 另外,我们有意地把这个指数设计为成份股横跨沪、港、深三个交易所的科技类指数,市场关注的腾讯、比亚迪电子和金蝶国际也在指数中出现过或正在指数中,目的是更全面地把握深圳本地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机会。 【战略】 重点打造四类业务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安信基金未来业务战略重点? 刘入领:目前安信基金将业务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类是纯粹靠投资业绩驱动的业务板块,即追求阿尔法的产品,这是安信基金的立身之本。 第二类是绝对收益产品板块。这类产品追求稳定收益和较小的业绩回撤。它采用“固收+”策略和“风险预算”理念,并根据客户真实需求进一步细化,根据预期收益率的高低、期限长短的不同、利率/信用偏好的不同等指标,分类精准打造出8~10种产品系列。如安信稳健增值混合基金,就是一款绝对收益策略产品,在全行业约3000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它是唯一一只连续17个季度获得正收益的产品,因此获得市场追捧。 第三类是机构定制类产品。这一领域市场空间也较大,核心是提高收益的确定性,根据客户需要做好每一只产品。 第四类业务是Smart Beta产品。通俗地讲,这是一种把选股规则固定化、透明化的指数产品,它明显有别于传统宽基指数产品的地方是其灵活性,即它不必按市值加权,可以方便地把一种投资理念转化成指数产品。我们认为, Smart Beta基金未来会蓬勃发展。这为安信基金等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基金公司介入指数基金领域提供了空间和路径。安信基金目前储备了多款Smart Beta指数基金,都是立足主动管理能力的产品。 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四类业务孰轻孰重? 刘入领:客户需要的产品就是好产品,这四类业务均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没有谁轻谁重之分。 绝对收益产品的最大发展空间是在个人客户上。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趋势明显,个人投资者在寻求银行理财产品和传统信托产品的替代品,对绝对收益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庞大。要做好这类产品,除了有高超的投资技巧,还需要依靠长期一以贯之的正确理念和投资纪律,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业绩而置产品于过高的风险之下。 市场上永远都会有一批积极进取的客户,他们是业绩驱动型产品的“铁粉”。要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基金公司必须有一批能获得阿尔法收益、排名靠前的产品。 Smart Beta指数基金的最大好处在于管理费用较低、选股规则透明,对那些认可选股规则、对费率比较敏感的客户来说,是极佳的投资工具。 机构客户总会有一些自己的特殊需求,需要通过定制产品和服务来加以满足。 【行业】 立足本源 应对挑战 中国基金报记者:外资入华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被认为是眼前对于国内公募基金的两大挑战,您如何看这两大挑战? 刘入领: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基金公司有望形成错位竞争、彼此合作的格局,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主要是在固定收益领域,起码在初期如此。 外资入华进程加速,这是行业值得关注的趋势。外资机构都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本身具有全球资产配置的优势,会吸引相应需求的机构资金,包括高净值人群等。外资进入国内市场,也会带来完备的规范体系,使得整体市场运转也会更加理性成熟,这对行业整体长期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对于安信基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立足主动管理,坚持价值投资,争取给客户带来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 分类监管能改善行业结构 中国基金报记者:基金行业发展呈现“头部化”趋势,监管层也在推分类监管,您如何看这些问题? 刘入领:目前基金行业头部化趋势非常明显。当一个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之后,所有行业都会经历头部化过程。过去两年很多行业都出现这一现象,基金行业也不例外。 从目前监管层态度来看,公募基金分类监管是大势所趋。分类监管会更综合地考量基金公司实力,基金规模可能仅占其中一部分权重,而管理规范程度、投资业绩好坏、市场影响力高低以及是否专注于主动管理等均有可能纳入考量,这对行业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安信基金一直立足于主动管理,强调合规运作,在分类监管政策下应该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金融科技提高研究及交易效率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不少行业龙头公司加大对AI等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您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在基金行业中的作用? 刘入领:金融科技能提高研究和交易的效率,在研究领域和投资领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确实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并加大投入。不过,从证券市场的性质和投资的本质出发判断,AI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用来提高效率,但无法代替人脑的决策,AI不可能主导二级市场的主动管理业务。当然,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革命性变化,比如未来有可能替代40%或60%的研究员工作量,有AI工具支撑的投资团队和没有AI支撑的投资团队相比,会拥有明显的优势。
外资5分钟爆买200亿 这类资金却在减仓 A股咋办?关注四大变量 9月20日,两大国际指数加持A股! 由于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两大指数纳入A股将在9月23日开盘时正式生效,因此20日北上资金增配A股并不令人奇怪。20日尾盘14:55之前,两市北上市资金净流入约为100亿元,但随后买盘狂涌,一度净流入超过300亿元。截至收盘,北上资金最终净买入A股148.62亿元,其规模属年内单日最大。 那么,外资买完了,A股还能好好玩耍吗?据券商中国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就在外资持续加仓过程当中,有一类资金却在“收割”,那就是ETF.9月20日,股票型ETF份额再度缩小1.7亿份,其中涉及到创业板的ETF多数缩减幅度较在,央企ETF份额也下降厉害。9月份以来,股票型ETF的份额整体已经下降了54亿份。这可能与产业资本借代ETF减持有关。 其实,除了此之外,内资“发动机”并未熄火。本周虽然市场出较过大幅调整,但融资余额却在连续增加。截至9月19日的数据显示,两市融资余额四个交易日增加了134亿元。即使在9月17日大跌当天,融资余额仍增加15.73亿元。 在LPR利率下幅小调,北上资金加持,以及融资盘续力的背景之下,前面单日大跌的上证指数再度收高至3000点上方。那么,九月份资金面上最大的一件事兑现之后,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呢? 外资被动配置暂告段落,市场料仍平稳为主 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两大指数纳入A股将在9月23日开盘时正式生效。在此之后,外资被动配置暂时告一段落。从此前的情况来看,历次外资被动增配后,市场次日的表现还算稳健,其中两次出现了小幅上涨,一次小幅下跌: 今年初,明晟公司(MSCI)宣布将扩大中国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至20%(当前为5%)。这将分三个阶段落实,5月份扩大至10%、8月份扩大至15%、11月份扩大至20%。11月份,将把中国A股中盘股纳入MSCI指数。这也就意味着,最近的一批被动增配外资需要等到11月份。 去年9月27日,富时罗素正式宣布把A股纳入其旗舰指数,第一阶段的纳入因子为25%。纳入将分三个时点生效,分别为2019年6月24日,2019年9月23日以及2020年3月23日。完成后,预计将为A股带来12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这也就意味着,富时罗素的被动配置资金需要等到明年3月下旬才能到来。 2018年12月,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布了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分类的结果,宣布将A股纳入相关的国际指数。该指数公司表示,在征询意见的过程中,投资者接触A股越来越多,不少投资者已较为熟悉A股交易,因此大部分投资者认可一次性以25%的纳入因子纳入。在以25%的纳入因子纳入A股之后,何时再将纳入因子提升至更高?该公司则表示,要等到A股纳入实施完成之后(9月23日),标普道琼斯指数才会考虑就“提升纳入因子”征询意见。 不过,这些指数公司进入A股的资金并非只有被动配置的资金,还有主动配置部分资金。前面有机构曾做过各种版本的测算,主动加被动配置资金可达数几千亿级别规模。 外资来了,炒股要注意四大变化 不过,外资来了就有外资的玩法。据机构测算,截至今年上半年,外资持股与公募基金持股规模仅相差3500亿元。而随着今年下半年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入,相信这一距离还在缩小。那么,外资不断涌入,是否已经对A股的生态带来了冲击吗?答案是肯定的。 其一,中国A股二级市场“造富”机能不高的背景之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没有办法形成长期预期,坚持长期投资。相反,外国投资者大多是长期投资者,某种程度上技术水平、选股能力比内资更加专业,外资大量涌入A股,一方面可以把国际标准带进来,对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有好处;另一方面对国内投资者理性投资可能会有一定帮助。 其二,在北上资金持股比较集中的消费蓝筹股上,外资目前已经有绝对的定价权,这个定价权不仅表现在持有流通股比重,也反映在日均成交额上。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股跌不下去,说明有长线资金在里面锁仓。外资持续的流入是17-19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外资的风格主导了中国资产的定价。外资偏好的低估值价值型股票估值得到了提升。这些资产也被纳入国际定价体系。 其三,中国市场正在经历机构化的过程。从最初的散户市场,逐渐到以公募、保险、私募为代表的机构化,再到社保、养老等长期投资机构的引入,外资实际上也是A股市场机构化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外资的涌入会加快A股市场机构化对市场的研究、投资风格、以及有效性带来的变化。 其四,事实上,今年的市场变化的确很大。四月份市场回落之后,成交量出现了萎缩,很多概念股回落很明显。不过,一些头部公司却不断创出新高,这些公司多数质地优良,市值较大。这可能跟经济周期有关,以美股市场来说,今年以来,资金也在涌向头部,很多小票则完全跑输市场。 外资的到来和A股市场上前期“地雷”不断的情况,也可能是资金涌向头部的驱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内地的被动资金也越来越多。截至九月初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上市ETF(剔除货币类)总资产规模已较2018年增涨了1400亿元。 在未来的投资方法中,“追逐价值而不是追逐涨停板”可能慢慢会成为市场中的主流。在近期的市场中,也可以观察到一些类似的迹象,很多小股票在拉升的过程当中,跟风的资金越来越少,这可能是一种存量博弈的特征,但更可能是资金背后的“操盘手”变了,原来是个人,现在是机构。这个判断也是有一些数据佐证的:科技ETF上市三天规模就实现了翻倍。 四大变量影响A股 在此之后,直到国庆之前,A股市场将迎来一段消息面上相对平淡的时段。但仍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市场: 首先,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在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 会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切实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加强投资者保护;提升稽查执法效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加快提升科技监管能力等。这12项重点任务被提出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出台相应的细则,而每项改革的细则就是这个市场的重要变量。 其次,9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 1年期LPR为4.2%,5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前值,1年期LPR下降5基点,连续第二次下降;5年期以上LPR没有变化。有不少市场人士将此次LPR调整视为利好,但其实相当中性,国债期货甚至在此利率公布之后出现较大的调整。股市在20日有外资的加持之下,表现亦并不强势。市场显然在等待更为明确的货币信号:下调基准利率。但这个预期什么时候能兑现,兑现多少?目前是个谜。 第三,在外资被动增配完成之后,市场极有可能重回存量博弈格局。 在此之前,《券商中国》曾有报道,一些机构由于完成了年内盈利目标,已经选择撤离市场。那以,这一动作会持续多长时间?若有政策上的变动,比如降息等,他们是否会改变既定决策?这些都需要持续跟踪。 第四,从技术形态来看,国庆前的最后一周,市场应该不至于太差。 大概率是下周一轻微调整,做出底背离之后,开始稳步向上。若非稳步向上,则非常有可能在国庆之前就做出顶背离的形态。这与市场上的预期就完全吻合了,国庆之后市场就会迎来大幅调整的可能。这显然并不是方方面面愿意看到的现象。因此,大的概率仍是国庆前不做顶背离,国庆后则需视情况而定。因为,10月份的变数可能会比较大。
近期中融基金的赵菲先生做客新华社旗下金牛基金网,对“最近的市场估值已经低到可以入场了吗?”的问题与投资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的股市为全球的投资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对于“外资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进入A股”的问题,赵菲先生认为主要是17年和18年,今年以来更有加速迹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陆港通的开通和入场渠道的拓宽,外资开始加速流入此前在全球市场中被大幅低配A股,而A股逐步纳入MSCI、富时等国际指数,以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提速更是加速了此过程; 另一方面,过去两年市场的连续调整,与全球市场横向比较,A股估值水平具备相对优势,也成为推动外资流入的重要因素,正所谓 “水往低处流”。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流入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间。 机构化的市场 阿尔法收益或成为历史 当然外资进入A股这件事情利好的因素固然显而易见,长线配置型资金流入的趋势向好,但短线交易型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也不得不防。但是这里面有一件事情是非常确定的,随着外资在A股的比重的持续增加,险资、养老资金以及银行理财资金的长期增量入市,使得近年来已经在逐步机构化的中国股市,将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转型。 在年初的赵菲先生的直播中已经阐明,在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中,由于机构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投资能力相当,市场有效性更强,所以机构希望通过捕捉市场非有效信息赚其他机构的钱实际上非常困难。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机构常常有超额收益,实际上大都可以归结为散户因信息获取能力和投资能力弱而损失的学费。 赵菲先生认为,由于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和交易成本较高,在失去了获取阿尔法的能力后,主动型基金大概率跑不赢指数基金的情况或将成为新常态。当然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上,这种常态已经维持了数十年。 ETF指数基金仍存在投资机会 1月23日赵菲先生首次参加金牛直播时所推荐的央视50指数在上半年表现亮眼,该指数曾经在4月19日达到阶段高点,涨幅超过30%。 此后,尽管发生了调整,截止7月18日较1月23日收盘价仍上涨16.2%。对于市场指数未来的走势,赵菲先生表示目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指数的估值已经回归到历史中位数附近,而中证500为代表的小盘股指数估值仍在历史低位区间。同时,A股的整体估值,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属于价值洼地。 所以指数基金,仍然具有投资价值,虽然没有年初的时点更好。 在谈到具体的投资方法时,赵菲先生强调由于股市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指数基金投资仍然以定投的方式为宜,长期来看可摊低成本、平滑风险。而ETF基金由于费率上相对于其他指数基金优势更明显,所以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优选ETF基金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