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层首批企业询价结果出炉。 6月29日股转公司发布两家企业的定价结果,结果显示颖泰生物发行价格确定为5.45元,发行市盈率24.77倍;艾融软件为25.18元,发行市盈率49.31倍。市场人士分析,两家企业市盈率并不低,但已经低于卖方建议,投资者还是能够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发行价相比停牌前收盘价出现折价,约7折。有机构预测,精选层开盘首日两家公司会有很好的二级市场表现。 另外,本周将有7家精选层企业陆续启动网上打新,有意向参与的投资者盯紧喽。 市盈率均高于23倍 6月29日,颖泰生物和艾融软件发布发行公告。在经过两天询价后,两家公司确定最终发行价格。颖泰生物发行价为5.45元,发行市盈率24.77倍;艾融软件发行价25.18元,发行市盈率49.31倍。 对于精选层定价问题,此前市场出现较大争议,有卖方给出估值颇为乐观。(详见《100%中签机会来了!首批精选层询价开始,估值上演"步步高(002251)",资金出现分歧,"新股不败"神话能否延续?》) 相比较保荐机构在投价报告给出的估值建议,上述两家企业最终结果落在估值区间的低位。具体来看,西南证券投价报告曾表示,参考估值区间为5元-9.42元,2019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对应的市盈率区间为23-43倍。光大证券投价报告曾提到,艾融软件每股估值区间为27.66元-33.55元,对应2019年PE区间为47.43-57.54倍。 与现有板块估值相比,上述两家企业均超过主板23倍市盈率,其中艾融软件的发行市盈率(49.31倍)更是看齐科创板,据了解科创板首批上市25家企业市盈率均值为49.16倍。 对于29日公布的定价结果,云州资本合伙人习青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家最终的价格市盈率还是不低的,但实际市场预期的市盈率更高,原因是首发网下询价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最高报价10%部分进行了剔除,抑制了投资者顶格报价,给发行上市后股票留出足够的盈利空间,持续打新的赚钱效应。“我们认为公司的估值在开板后会有较大估值修复动力,看齐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估值,并且有一定超额市盈率预期。” 南山京石投资合伙人周运南向记者表示,很多券商的价投报告价格贵、区间大,说明某些券商的价值投资报告偏离了市场对企业公开发行时的正常估值,把一级市场当成了二级市场来作价值分析。 买到即赚到? 值得注意的是,精选层发行价相比停牌价格出现较大程度的折价。 颖泰生物停牌前收盘价为7.95元,但发行价格仅5.45元,折价6.8折;艾融软件停牌前为34.08元,目前发行价25.18元,折价7.4折。 “买到即赚到,预计精选层开盘首日二级市场会热炒,我觉得上涨空间挺大。”深圳一名新三板投资者表示很有信心,称会参与网上打新。 据了解,上述两家企业网上打新时间确定为7月1日。 网下打新踊跃,但报价区间颇大 从两份发行公告可以看出,投资者更青睐艾融软件。公告显示,艾融软件的主承销商共收到1237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1373个配售对象初步询价报价信息,参与投资者数量多于颖泰生物。后者共收到998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1158个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报价信息。 最终,颖泰生物剔除无效报价和最高报价后整体申购倍数为45.04倍;艾融软件申购倍数为74.67倍。 参考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网下打新情况,网下超额认购倍数平均为270倍。 周运南表示,“认购倍数可以说超出大部分市场人士的预期,但我相信未来认购倍数还会更大,突破百倍很正常也会很快。” 云州资本合伙人习青青表示,“首批询价企业结果,我们最关心的是配售率(申购倍数),5月份预期是否能够超过50倍,目前看是比较满意的和符合预期的,网下投资机构还是非常踊跃的。” 但报价情况却让人感到困惑。公告显示,颖泰生物剔除无效报价后,报价区间为1.00元/股-16.88元/股;艾融软件报价区间为3.00元/股-45.00元/股,两家企业报价区间都非常大。 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每家企业都有公布发行底价,不应该低于发行底价报价的,他认为存在投资者“瞎报”的情况。 早在路演之前,颖泰生物就公告发行底价为4.75元/股;艾融软件提到发行价格区间在16元/股-45元/股区间。 以颖泰生物为例,记者发现,报价低于发行底价的大多为个人投资者,其中报价1元的既有私募也有个人投资者。 北京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精选层网下打新有不少个人投资者,“可能不熟悉网下打新规则;另外对如何定价可能也把握不准。” 本周将有一波打新机会 除了上述两家企业,还有多家也步入询价及打新环节。 根据股转公司官网显示,29日同享科技、球冠电缆、佳先股份、方大股份、苏轴股份共5家企业处询价阶段。6月30日-7月3日期间,贝特瑞、生物谷、国源科技、新安洁、泰祥股份也陆续启动询价。 在网上打新方面,7月1日颖泰生物和艾融软件开始网上申购;2日可打新同享科技、球冠电缆、佳先股份;3日打新方大股份、苏轴股份。 当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总量大于网上发行数量时,将会实施比例配售,考虑到首批精选层企业会受到投资者热捧,未来网上打新大概率要按比例配售。需要提醒的是,与A股打新不同的是,不足100股的部分汇总后按时间优先原则向每个投资者依次配售100股,直至无剩余股票。
青岛双星6月29日午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双星集团日前通过青岛产权交易所发布混改项目公示,公开征集战略投资者。截至2020年6月23日公示期满,双星集团征得3家意向投资者,分别为启迪科技城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鑫诚恒业集团有限公司。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行情600663,诊股)论坛上,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的一则观点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黄红元表示,对整个市场而言,目前A股市场这种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也是市场牛短熊长、大起大落、恶性炒作、停发新股现象的重要原因。此话一出,顿时在投资者中间炸开了锅 。 A股市场牛短熊长、股市大起大落、市场恶性炒作现象严重,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弊端。而与此同时,A股市场是一个“散户市”这也是事实。如截止5月末,A股投资者开户数达到1.66亿户,成为名符其实的“富可敌国”,投资者的开户数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那么,A股市场“牛短熊长”现象是由于散户太多造成的吗?这个结论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实际上,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A股市场之所以“牛短熊长”,归根到底在于A股市场本身缺少投资价值的缘故,A股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优秀公司太少,而平庸公司、垃圾公司太多。以至股票还没炒作多久,股票的市盈率就站在了很高的位置上。以创业板为例,这是今年A股市场引以为自豪的一个板块。但目前创业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50.68倍(截止6月19日),远远超过了已经走出11年牛市行情的纳斯达克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截止6月19日,纳指的平均市盈率为33.5倍。虽然目前上证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并不高,只有13.74倍,但这主要还是由于银行股的市盈率水平较低的缘故。除了银行股等少数公司的股票,大多数公司的市盈率水平都不低,有的甚至处在较高的位置上。 正是由于上市公司本身缺少相应的投资价值的缘故,所以,A股的上涨行情很难有较好的持续性,涨的时候越久,股票的投资风险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当然需要规避投资风险,股票因此而下跌,甚至是长期的下跌,这正是市场理性的表现。相反,明知股票的投资风险很大,还要进行持续的炒作,让股市走出“熊短牛长”的行情,这才是疯狂的,非理性的。而上市公司质量不佳的问题,显然不是由于散户而造成的。这些公司都是管理层审核上市的,而且为了这些公司的发行上市,管理层积极推动新股发行,甚至是高速发行,因此,上市公司质量不佳的责任不能推到散户的头上。不能让散户来背这个“黑锅”。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正是由于上市公司缺少投资价值的缘故,所以,投资者要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就只能靠投机炒作,在二级市场上赚取差价。于是这就有了恶性炒作的出现,有了股价与指数的大起大落。而且,即便是这种股价的炒作,主要力量是庄家,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散户。毕竟单个散户的资金是有限的,而群体散户的力量是分散的,并不能对股票的涨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个“锅”散户同样也背不起。 而且新股停发也不是散户可以决定的,这实际上是管理层决定的,并且通常都是股市处于低迷之时,或处于危急之时才采取的举措,这与散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进一步说,面对大量垃圾公司的上市,这样的新股发行制度本身也是值得反思的,阶段性叫停也是有必要的。但遗憾的是,虽然有时新股停发了,但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以纠正,以至更多的垃圾公司、平庸公司又堂而皇之地上市了。 也正因如此,散户显然不是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替罪羊。尤其是作为管理者来说,更不能把这个“锅”甩给散户来背。这不仅对于中小投资者不公平,更不利于解决A股市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妨碍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A股市场上各种“甩锅”散户的做法可以休矣!
A股史上首次出现5只股票同时触及买入预警线的情形。 在外资近日持续扫货下,A股市场出现5家公司股票同时触及外资持股比例超26%的预警线的情形。 如此多的股票同时被外资接近“买爆”,这种情况可谓史无前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中小板股票启明星辰(002439)(002439.SZ)是首次被外资接近“买爆”。 此外,就在上周五,另一只中小板股票广联达(002410)(002410.SZ)也首次接近被外资“买爆”。 罕见!5家公司股票同时接近被外资“买爆” 有公司首次上榜 深交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22日,有5只股票的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26%,涉及股票具体为启明星辰、美的集团(000333)、广联达、泰格医药(300347)、索菲亚(002572)。 5只股票同时因触及外资买入预警线上榜,这在A股史上应是首次,此前最多只出现过4只股票同时预警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除了美的集团等老面孔外,还出现了新面孔。 中小板股票启明星辰(002439.SZ)便是首次上榜。截至6月22日,启明星辰的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26.05%,超过了26%的预警线。 此外,另一只中小板股票广联达(002410.SZ)也是于上周五(6月19日)才首次上榜。 单从陆股通在上述两股的持股量来看,2020年以来总体呈持续增仓之势。 数据显示,2019年底,陆股通持有启明星辰8167万股,今年一季度末增至9668万股,至6月22日进一步增至1.28亿股,广联达的情形大体相似,而年内启明星辰和广联达的总股本并未有扩张。 启明星辰提供的资料显示,公司是综合型/全面型的企业级网络安全厂商,一直在为政企用户提供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安全管理平台、安全运营与服务。根据权威咨询机构IDC、CCID、Frost&Sullivan的报告显示,公司现有9款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启明星辰近年业绩总体较好,保持了上市以来的数个年度的持续正增长。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当期营收同比增长22.5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97%。 不过,公司2020年一季度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对于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的原因,公司解释称是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公司及公司上下游企业复工延迟,公司合同实施交付及验收相应推迟。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陆股通资金为代表的外资的追捧,启明星辰和广联达的股价年内也涨势显著:启明星辰2020年以来已上涨接近20%,而广联达股票更是涨超100%。 北上资金继续扫货 6月月度净买入额有望创年内新高 近日多只股票同时触及外资买入预警线的背景是,作为外资买入主通道的陆股通资金又在大举连续净买入。 数据显示,6月23日,陆股通资金再次净买入7.52亿元,这是陆股通连续第4个交易日净买入。 另据统计,6月以来,陆股通总体买入汹涌,6月以来的净买入金额已达到522.7亿元,在年内的月份中已经仅次于4月(532.58亿元)。按照目前趋势来看,6月份陆股通净买入额很有可能创下年内新高。 个股被外资“买爆”要理性看待 近年以来,由于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QFII额度的放开,以及MSCI等国际指数机构将A股纳入,外资买入A股的规模总体已有大幅度提升。目前A股市场对于外资买入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有一套预警制度。 根据证监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境外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应当遵循下列持股比例限制: (一)单个境外投资者通过合格投资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10%; (二)所有境外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总和,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0%。 境外投资者根据《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的,其战略投资的持股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此外,沪深交易所均规定,所有境外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A股数额合计达到或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26%时,交易所于次一交易日开市前通过交易所网站公布境外投资者已持有该公司A股的总数及其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 外资近年大幅度提高A股配置权重,使得不时出现股票被“买爆”,或者接近“买爆”的情况,这反映了外资对这类股票的投资偏好,往往也会在股价上得到一定反映,投资者往往认为这里面存在利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个股达到外资买入上限,也意味着外资缺乏进一步买入空间,这对后续股价进一步上升可能会构成一定压制。此外,此前还出现过绩优股因外资买入过多,而被MSCI剔除的案例。2019年3月11日,由于外资买入过多,导致潜在的可投资性问题,明晟公司将大族激光(002008)从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中剔除,MSCI当时还对美的集团的权重系数进行调整。
图片来源:微摄 近日,媒体报道个别股票有“大V”配合“庄家”出货,忽悠式荐股,投资者接盘后股价暴跌损失惨重,需高度警惕。“庄家”联合所谓的股市“大V”“股神”“投顾”“专家”们,利用个别投资者偏爱内幕消息、喜欢跟庄操作赚懒钱心态,吸引关注加好友,然后创建炒股交流群、荐股直播间,分析大盘、点评个股。博取投资者信任后,再以“内幕股将有大动作”“某某游资已到位”“万人联合建仓一起赚钱”等说辞诱骗投资者限时、现价、全仓跟随买入,实际是为庄家出货接盘。股价暴跌投资者醒悟时,炒股交流群、荐股直播间已被关闭清理,“庄家”“大V”们也已不见踪影。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庄家”“大V”们热心荐股必有所图,请务必提高警惕,保持理性投资心态,以免上当受骗。对操纵市场、非法荐股等违法行为,证监会将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发现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自A股市场开启IPO新规之后,取消预缴款申购机制,大大提升了投资者的打新意愿。但是,在全民打新的背后,却面临了又一个问题,即新股中签率持续下降,不少投资者数年时间也未见可以中签一只新股。 在新股以及可转债赚钱效应持续上演的背后,不仅仅是新股的中签率大幅下降,而且作为可转债,也出现了中签率骤降的情况。以往新股中签属于一件幸运的事情,可转债中签则是概率较高的现象。但是,时至目前,无论是新股还是可转债,投资者可以中签的概率却明显下降。 在市值配售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分别在沪深市场配置一定资金规模的市值,才可以实现新股申购。从某种程度上,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积极采取市值配售的方式申购新股,实际上也或多或少锁定了市场的流动性,对股票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承接力。当然,从稳健的角度出发,投资者更愿意配置股息率较高、股票价格波动率小的上市公司,通过配售这类的上市公司,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持股市值的安全性,避免了大幅波动的风险。 科创板,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区,在正式开板之前,新增科创板开立账户数量却骤然攀升,虽然科创板设置了50万的资金门槛以及交易经验等约束,但这并未影响到投资者的开通科创板权限的热情。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就有数百万投资者开立了科创板的交易权限,从科创板运行至今,中签率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 此外,对准入门槛更高的新三板精选层,比科创板50万的资金门槛高出了一倍,但时至目前,已经吸引了上百万投资者的青睐,开户数量更是达到百万规模。曾经处于低迷多年的新三板市场,如今却因暗藏着新股赚钱效应而激发了投资者的开户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市场确实不差钱,缺的还是投资的信心。一旦市场投资信心得到了确立,那么各路资金也将会蜂拥而至。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新股的赚钱效应,少则数千元,多则十多万的中签金额,这也是一笔比较可观的投资收益。纵观过去多年的时间,虽然还是存在着新股首日上市破发的现象,但这仅仅属于少数的情况,在过去多数的时间内,新股以及可转债的赚钱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并为投资者带来比较可观的投资回报预期。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越容易赚钱的地方,越容易聚集大量的投资者,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新股中签率也骤然下降,现在就连可转债也处于中签率明显下降的状态。由此可见,对投资者来说,即使拥有多个证券账户,甚至均处于顶格申购的状态,那也未必意味着有十足的中签把握。随着参与人数的水涨船高,估计未来新股中签率会继续保持非常偏低的水平,新股中签乃至可转债中签仍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 不过,与A股市场新股普遍万分之五左右的中签率相比,港股新股的中签率却更具有人性化。不过,随着参与者逐渐增多,近期港股新股的一手中签率也有所降低,中签难度也趋于增加。 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新股中签,则更偏向于散户,而在港股市场,常有一手打新的现象,更适合散户的操作。纵观最近一个月的时间,例如首日表现较佳的沛嘉医疗-B、康方生物-B、诺诚健华-B等,一手中签率也有8%至25%之间,新股中签的设计也是比较偏向于普通散户。但是,港股市场的缺点,则是在于新股暗盘或新股上市首日,会存在破发风险,有的新股在首日跌幅达到了10%以上,这在A股市场中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由此可见,与港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的新股申购更类似于无风险套利的状态,多年下来A股市场的新股申购者也是水涨船高,从而导致中签率持续下行。 在注册制的环境下,未来A股市场的新股供应量可能会明显提升,但在短时间内,估计并不会轻易改变投资者追捧新股的现象,新股赚钱效应仍将可能延续一段时间。在新股批量发行的背后,新股中签却与我们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