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金融巨头又遭大股东巨额套现减持。 2月1日晚间,东方财富(300059)公告显示,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沈友根累计减持1.24%公司股份,减持均价每股26.95元,金额合计28.83亿元。 截至当日收盘,东方财富涨1.93%,报35.88元/股,总市值超3000亿。 截至2020年9月30日,仍有股东户数62万多户。 大股东累计减持约1.07亿股 减持套现近29亿元 2月1日晚间,东方财富公告显示,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沈友根累计减持1.24%公司股份,减持均价每股26.95元,金额合计28.83亿元。 截至目前,沈友根先生本次股份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累计减持106,984,773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1.24%。沈友根先生本次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具体情况公告如下: 在本次减持前沈友根持有股份占总股本2.52%,本次减持后持有股份占总股本1.27%。 截至2020年三季报,沈友根仍是东方财富第三大股东。 此前沈友根已套现43亿 一年来股价飙涨173% 沈友根系东方财富创始人沈军(后更名为“其实”)的父亲,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大手笔减持。 去年7月9日,东方财富公告,控股股东的一致性动人沈友根计划减持不超过1.61亿股,即不超过总股本的2%,按照当日收盘价(27.16元)计算,若沈友根完成减持计划,将套现超过43亿元。受此影响,次日开盘,东方财富股价跌幅超5.6%,单日蒸发市值123.33亿元。 持股长达12年的沈友根,突然抛出减持计划,或许与东方财富的股价密切相关。市值超3000亿元的东方财富,一直被认为是牛市龙头、牛市风向标。自去年6月以来,东方财富股价一路飙升,今年1月25日,创出历史新高40.57元/股。从去年年初至今,东方财富股价已经涨超173%。 2008年12月,沈军以14.4万元的总价,将480万股转让给了沈友根,折合每股价格为0.03元/股。在此之后,沈友根便一直持有,期间经过多次的股权送转,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其持股数量已增至1.81亿股,以最新收盘价计算,对应的总市值已高达46.39亿元。另外,沈友根的妻子陆丽丽持有东方财富1.77亿股,其实(沈军)持有14.77亿股,三人持股市值总和已高达470.31亿元。 净利翻倍! 去年净利同比预增146%68% 1月22日,东方财富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亿元―49亿元,同比增长145.73%-167.57%。 关于业绩大幅增加的原因,公告称,2020年度,国内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等同比大幅增加,公司证券业务股票交易额也因此实现同比大幅增加,证券业务相关收入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另外,2020年度,公司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基金交易额同比大幅增加,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万联证券认为,2020年至今市场交易同比显着改善,公司证券业务扩张明显,基金代销业务结构优化,两者共振将带来高业绩弹性。由于证券业务的增长、公司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叠加公司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流量效应,公司毛利率将稳中有升。
有关货币本质定位和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持续不断、日趋激烈,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货币政策应该只是追求币值稳定,保持货币政策中性吗?真的能做到保证央行独立性并保持货币币值持续稳定吗?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话现在用在维持货币政策中性上,并不为过。 尽管,理想或理论上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就是维持货币币值稳定;但可能鲜为人知的是:现实中,物价水平的变化更多影响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而非货币投放更多地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信用货币是建立在整个国家财富价值的信用基础之上这一事实逻辑。 不只是囿于此次新冠疫情危机,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后,随着陆陆续续国家性、区域性、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所涉及的国家往往都大量投放货币进行救市或者进行经济刺激,全球范围内货币总量增长越来越超出可交易社会财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不得不实施量化宽松乃至财政赤字货币化之路,信用货币体系似乎已经走上了一个越来越偏离维持币值稳定的本源和宗旨,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甚至可能彻底摧毁整个货币信誉和踏上货币体系的不归之途。 由此,有关货币本质定位和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持续不断、日趋激烈,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货币政策应该只是追求币值稳定,保持货币政策中性吗?真的能做到保证央行独立性并保持货币币值持续稳定吗? 这是影响巨大、需要准确把握的最基础的货币理论问题;甄别是非,厘清方向,方能洞悉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什么。 货币中性及其背后 货币中性其实是很难成立的。“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的一个基本命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政策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货币投放与货币总量调节来维持货币币值稳定,从而维护社会公平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由此必须维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这也成为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经典理论。 但这种认为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只是受到货币数量变化影响的观念其实并不准确,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很难成立。因为物价水平的变化,最根本的是受到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并非仅仅受到货币供应变化的影响,而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般物价水平只能用少量有代表性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予以表示(如CPI)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加突出。 更需要看到的,是物价水平的变化更多地影响到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而不是货币投放更多地影响到物价水平的变化。信用货币体系下,没有货币需求,要扩大货币投放,其实并不容易。 要弄清楚这一点,还需要弄明白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是如何投放出来的,货币投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到底是什么。 信用货币投放主要存在两大渠道或方式: 其一,货币投放机构购买货币储备物进行基础货币投放。货币投放机构主要是购买以往曾经充当货币的贵金属(如黄金、白银),或者购买国际硬通货(主要国际货币)等,作为货币的价值储备或支撑物,据以确定货币币值并增强货币信誉。由此投放的货币属于最严格意义上的“基础货币”。 其二,货币投放机构按照约定的条件将货币出借给借款人进行派生货币投放。货币投放机构通过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等方式,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条件,将货币投放给借款人。由此投放的货币属于在“基础货币”之上衍生出来的“派生货币”。 这种以借款方式派生货币背后的原理是: 信用货币体系下,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充分发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交换媒介的核心功能,就需要保持一国货币总量与该国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可交易财富的价值规模相对应,保持同步增减变化。 这样,原来充当货币的黄金、白银等,由于其供应受到其自身开采、加工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跟随全社会可交易财富价值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必须退出货币舞台,回归其社会财富的本源,其价值也需要用新的货币加以表示。 货币则必须从社会财富中脱离出来,成为纯粹的价值单位或价值表征物,其本身可以不再具有物理价值,但需要以整个国家可交易社会财富的价值作为支撑,受到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建立在整个国家总体财富信用基础之上,所以被称作信用货币,也叫做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 由此,通过购买储备物投放基础货币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尽可能控制在必要范围之内,否则,货币就可能倒退回金属本位制了。 在基础货币之外,社会主体如果需要货币,就可用其已经拥有,或者在约定期限内将会拥有的可交易财富,并能够及时变现以偿还借款本息为条件,向货币投放机构借取货币。由此就引入整个社会主体与货币投放机构一道,共同对可交易社会财富的价值规模进行评估,据以投放货币,就可以做到货币总量与财富规模的基本对应。如果借款人不能按照约定偿还借款本息并由此形成坏账损失,意味着货币超出财富真实价值形成超发,需要及时识别坏帐损失并予以核销,将超发的货币消除掉。由此造成资不抵债的借款主体和货币投放机构,则必须及时进行重组或破产处理。 其中,为防止货币投放机构破产造成整个货币体系崩溃,需要将货币投放机构划分成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赋予其不同职责并实施不同的管理:中央银行负责货币现金的印制和管理,并负责货币币值的监测与调控,同时作为银行的银行,负责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和必要的资金供应;面向社会公众的各种金融业务,特别是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等派生货币的业务,交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接受中央银行和专业监管机构的监管,资不抵债的同样要进行重组或破产清理。 这样,货币投放机构对外借出货币就成为信用货币体系下越来越重要的货币投放渠道或方式。这种情况下,社会财富的增长与社会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就成为扩大货币投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社会主体货币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货币投放机构要控制货币投放是相对主动和有效的,而在社会主体货币需求萎缩情况下,货币投放机构要扩大货币投放则是相对被动和低效的,甚至可能出现货币投放机构以零利率、负利率发放贷款,但由于借款人对能否归还本金都没有把握,也难以刺激其扩大贷款(货币)需求,从而陷入持续通货紧缩难以自拔的困境。 中央银行难以保持独立和维持币值稳定 实物货币之所以要转化为信用货币,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保持货币总量与社会财富规模相对应,维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是信用货币产生的本源和初衷。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为保持货币总量与财富规模的对应,维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就需要加强全社会物价总指数的监控并据以调节货币投放。由此就形成了包括物价指数构成与调整、物价指数变化(通货膨胀率)目标确定和监控、物价指数变化超出预期的调节工具与具体实施等在内的货币政策体系。 理论上,货币政策目标应该就是维持货币币值稳定,保持货币政策中性,并因此需要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避免政府对货币投放的行政干预。 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可交易社会财富种类繁多、分布极广,而且又大量处于流通和再加工过程之中,不断转换所有者和表现形态,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全社会所有财富价格整体变化情况极其困难,几乎难以做到,所以实践中只能选取部分与人们生活生存密切相关的最终消费品作为样本,按照其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系数,形成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近似地反映社会物价及货币币值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据以进行货币投放和总量的逆周期调节,主要是在经济步入上升阶段,投资消费需求旺盛,带动物价加快上涨情况下,通过提高政策利率、提高准备金率或限制贷款规模等方式抑制货币投放;而在经济进入下行阶段,投资消费需求萎缩,带动物价加快下降情况下,则通过降息、降准或放松贷款限制等刺激货币投放。 这种调节最终体现为社会利益或社会财富在不同群体之间的重新分配:利率水平提高,意味着财富更多地倾向于货币提供一方,而会减少货币需求一方的收益(或增加其成本);利率水平降低,则出现反向调节。这就使得货币政策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财政功能,或者说具有税收调节的功能了,而且还比税收调节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刻更容易实施。 同时,信用货币是建立在整个国家财富价值的信用基础之上,受到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是国家将货币投放与总量调控的职责赋予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成为国家或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货币不再是中央银行自身的负债,由此也就很难完全脱离国家意志保持货币政策中性和中央银行独立性。 国家要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维持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执政党为赢得民心,维护执政地位,往往更愿意刺激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更容易选择降低利率、扩大货币投放,并由此无形之中压低货币币值,将社会财富更多地配置给愿意借款并扩大投资消费的群体。这样,确实很容易推动通货膨胀。 但从结果看,这实际上会实现社会财富从货币性资产持有方(财富储蓄方)更多地转向扩大借款增加投资消费的群体,从而激活社会财富,不断刺激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还可以因此实现财富从境外债权方向国内债务方的转移。即使由此推高了通货膨胀,只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支持扩大社会就业,保障社会最低生活水平,避免引发社会动乱,其影响就是可控的,总体上就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由于社会对投资消费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顺周期的,越是经济发展向好,财富价格上涨,投资回报率提高,就越容易增加货币需求,促进扩大投资和消费。这又很容易推动投资发展走过头,最终造成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增速下滑,陷入持续低迷状态。此时政府或国家宏观政策自然的选择还是加大刺激力度,不断降低利率、实施减税让利。最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就步入零利率、负利率困境,不得不实施越来越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甚至不得不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或提供透支),现代货币理论(MMT)因此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货币政策的真实写照与理论总结。这在很多曾经参与全球化高速发展,产能超出本国需求,但国际竞争力又转弱,需求严重不足,特别是货币大量流入金融市场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的国家,这种状况更加突出。 结论:真正需要做的…… 在货币转变成为国家信用货币或主权货币,不再是投放机构自身负债的情况下,要维持货币币值稳定,维护货币政策中性和中央银行独立性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刻意去做甚至也难以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应有的积极作用。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从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这个时候,把握好最基础的货币理论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 真正需要做的,其实是需要推动整个国家转变发展理念,改进治理机制,合理确定发展目标,避免追求短期暴发而刺激过头,造成经济暴涨暴跌并引发社会剧烈动荡,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追求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一前提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作为国家两大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应该努力维持在正常区间内,既要合理分工,又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发挥应有作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还应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推动法定货币数字化发展,在坚持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面向社会公众的金融业务,特别是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等派生货币的业务,仍交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实施市场化运作,并接受中央银行与专业监管部门的监管,努力防止虚估财富价值而相应超发货币的基础上,实现数字货币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在中央银行的大集中,帮助中央银行全面准确地掌握数字货币的总量与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对数字货币运行全流程、全方位的严密监控,大大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推动信用货币体系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作用。
(原标题:谁是最牛证券营业部?2020最强游资集中营榜单出炉,这些个股被游资暴力吸筹) 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势力。A股江湖,游资林立。作为可以洞察主力动向、游资选股风向的龙虎榜数据也备受关注。截至12月22日,2020年登上龙虎榜单(剔除机构专用、深股通专用、沪股通专用)的百强营业部,累计交易金额高达10010.78万亿,相较2019年5731.24亿元大幅增长了75%。百强营业部中,东方财富证券表现突出,旗下三家营业部累计上榜9835次,成交总额1882.27亿元,占百强营业部总额的近五分之一。其中的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以成交974.6亿元再度夺魁,成为2020年A股最牛营业部。得益于A股的走势强劲,百强营业部成交过百亿的营业部数量也大幅增长,但在十强营业部的阵营中,仅有3家守住阵地,其余7家营业部均为新进入榜单。A股最牛营业部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势力。启信宝信息显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成立于2015年6月,原名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金珠西路第二营业部,注册地址也是在拉萨市金珠西路。2018年7月,金珠西路第二营业部更名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 注册地址也变更为拉萨市柳梧新区国际总部城,此后该营业部开始持续霸榜券商营业部龙虎榜榜首。作为A股唯一的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证券以网上开户为主,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也被称为散户大本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雪球大V推荐的开户通道就是这个营业部,因此大量个人投资者都挂靠过去,也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游资的力量。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2020年现身欣龙控股的龙虎榜110次,新余国科龙虎榜57次,中水渔业龙虎榜16次。欣龙控股就是今年的典型妖股,因为口罩概念,该股在疫情期间连续5个涨停,股价大幅波动期间,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也因巨额操作频频上榜。“游资操作主要看市场情绪,以短线操作为主,但也离不开基本面、政策、市场风格等的分析。”有深圳私募人士表示,西藏的游资比较神秘,以往该席位喜欢开板后继续巨量换手的次新股,后来频繁操作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短线热门股,欣龙控股这类就是市场热点。10大游资集中营2020年A股走势乐观,游资活跃度急速上升,新秀势力也迅速崛起。最新龙虎榜的前十名分别是:西藏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西藏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溧阳路证券营业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绍兴证券营业部、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桑田路证券营业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太平南路证券营业部和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湖州劳动路浙北金融中心证券营业部。和2019年龙虎榜前十相比,除东方财富证券的两家超级霸主营业部之外,只有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桑田路证券营业部守住前十。国盛宁波桑田路是知名宁波游资的聚集地,市场人士介绍,资金总量超过十亿,操作风格彪悍凌厉,主要是以打板买入,多参与市场妖股。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这些老牌实力游资也再次上榜。有老牌游资的偃旗息鼓,也有新秀游资的迅速崛起,华鑫证券在2020年晋升为游资新贵。旗下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首次登陆营业部龙虎榜前十,成交额为305.1亿元居第五位,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湖州劳动路浙北金融中心证券营业部成交总额199.5亿元,排名第十位。分析人士也表示,上榜龙虎榜,主要还是看营业部的优质客户资源,像东方财富证券这样,聚集大量客户的营业部成交额也会急速攀升。游资暴力吸筹个股作为市场最为活跃的参与主体,游资青睐的个股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西藏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2020上榜次数较多的个股是欣龙控股、英特集团和新余国科。该营业部和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协同操作较多,热衷市场热点题材股。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溧阳路证券营业部上榜次数较多的是漫步者、君正集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上榜最多的是省广集团和长安汽车,该营业部青睐汽车概念股。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榜次数最多的是怡达股份和顺博合金,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湖州劳动路浙北金融中心证券营业部近一年上榜最多是省广集团,华鑫证券旗下两家十强营业部的协同操作也不太频繁。市场人士表示,多数游资喜欢小盘股和热点概念股票,因为这种股票拉起来能够快速提高关注度、吸引更多的短线活跃资金参与,从而带来更大的短线空间。(作者:李域 编辑:朱益民)
下一个周期中国新的财富机遇在哪里,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买房子还是买股票,这几乎是每一次论坛和直播听众必问的问题。 特别是在中国构建以“双循环”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的新周期下,中国财富的主线和逻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裂变,新的财富逻辑和趋势究竟在哪里,对于每一个投资者而言,都至关重要。 每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可能都不会那么直接,我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才能让大家不会误解我的意思。原因有两个: 第一,作为一个投资者,一定要记住,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一个叫“最好的投资”的东西;其实,在任何一种投资任何一个行业里都存在着巨大的财富机遇,只是看你有没有能力看到并且把握。投资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顺势而为,究竟哪些行业最赚钱,事先我们可能并不知道,但当这个浪潮到来之后,你会明显的感觉到。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历了六波财富大浪: 第一波: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个体户、乡镇企业; 第二波:上世纪90年代“92派”的崛起推动的制造业创富; 第三波:1998年以后的地产大浪20年; 第四波:2001年入世带来的财富浪潮; 第五波;2003年之后的互联网财富浪潮; 第六波:大数据、人工智能衍生出来的新产业、新模式、新财富。 这六波财富,清晰可见,但这也是事后的一个总结而言,事先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先知先觉。当然,在这六波财富浪潮中,金融财富融合在这六波财富之中,成为这六波财富的背后推手。 第二、中国的财富大浪潮结束了。 过去的六波大浪,每一波都涌现出了一批超级富豪,凡是抓住其中一波财富浪潮的,都赚到了足够的财富,所谓人生发财靠“康波”,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下一个周期,像过去那样清晰可见的财富浪潮基本结束了。巨浪已经不存在,财富在过去的浪潮的裂变中正在进行新的物理排列和化学反应,并爆发出更惊人的力量。 但是,很显然,在这种财富浪潮裂变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握住真正的财富机会,或者说,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如果没有专业的眼光,要抓住财富的机会非常难。 在下一个周期,我对中国财富逻辑的判断我个人认为,财富风口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两大转换: 第一,中国最成功的财富故事——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正在慢慢结束,房地产正在从大众投资转向专业投资。随着房地产基本面的变化,以及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实,房价普涨的历史已经结束,房地产未来的机会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都市圈和大城市,很多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产业基础的城市房地产周期已经见顶。 第二,中国的金融新周期催生财富的新周期。 中国的金融新周期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货币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也就是货币放水结束,高杠杆高收益将逐渐告别财富江湖;第二,刚兑结束,投资产品进入到分化时代,这对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刚兑结束意味着投资责任自负,意味着过去的一些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将逐渐被清理出市场,防范系统性风险将是新周期下金融市场的主旋律,寻找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会非常困难。 这意味着,在过去货币高发行时代,散户都不赚钱,一旦货币政策收紧,散户在市场上盈利将更为困难,中国的散户时代可能就此终结。 基于以上两大判断,我们认为,“双循环”战略下,过去的中国财富逻辑和趋势已经完全颠覆,对未来的财富逻辑,我们有如下几个总结: 第一、财富大浪已经结束,像过去40年出现的清晰可见的六波财富浪潮基本结束了,未来的财富只能回到过去的浪中再去找细分的浪。 第二、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结束了,房地产20年大周期的财富狂潮基本宣告终结,但房地产领域的财富机会仍然存在,都市圈和 “房地产+”仍然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裂变机会; 第三、随着内循环的启动,大消费时代正在到来,消费领域将成为产业投资领域涌现超级富豪最多的领域; 第四、引领财富浪潮的除了芯片这些关键领域,还有“吃喝玩乐”的升级。不要看不起酱油、油泼辣子、火锅底料这些传统领域。 第五、婴儿潮虽然结束,但赚孩子的钱仍然很容易。 第六、金融财富浪潮进入真正的专业化时代,资本市场告别青春狂躁,进入成熟周期,专业机构的金融产品会成为投资者的主要选择。 当然,不要误会我的观点,我不是不看好下一周期中国经济,不是不看好下一个周期中国的财富机会。坦率而言,我依然坚定认为,下个周期,全球最赚钱的地方仍然在中国,全球最具想象力的财富机会仍然在中国。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经济新周期,最大的意义还在于财富和产业的新风口在哪里,以及在具体投资层面是否会有重点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路径。 我最担心的是,在产业和财富的风口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老百姓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过去,在新的时代,仍然做着旧周期的财富梦,这是很悲催的。对中国普通投资者而言,一定要意识到“专业主义”的重要。 在最近中信银行的财富管理直播活动上,我和中信银行的财富管理专家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在“专业主义”这一点上,我们的认知高度一致:专业化投资是新时代下投资的重要特征。对于中国的新中产而言,忘记赤膊上阵在股市惨痛的经历,把你的资产交给专业化的机构,让他们专业的基金组合服务等,为你的资产提供安全的港湾。记住,重要的不是投资什么,而是谁来帮你投资!对于中国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未来需要做的,就是学会选择市场上的好的投资机构,以及好的基金经理,而不是自己去选投资品。 在前段时间,我谈及中国散户不赚钱的问题,可谓苦口婆心。 笔者关注到,去年资本市场机会多多,基金赚的盆满钵满。据统计,2020年,中国年内收益达到和超过100%的基金达到11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为59.69%,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58.15%,创下11年新高。但是,很多散户却并没有赚到钱。按照常识,散户不赚钱正常,赚钱才不正常。散户凭什么赚钱?是投入的精力比机构多?是信息比机构多?还是研究能力比机构强?你啥都不如机构,你不亏钱谁亏钱?很多人觉得我的话太扎心,但这是肺腑之言。在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双双进入新周期的情况下,投资专业化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基金、以及基金组合等专业化投资手段和工具,将成为未来资本市场的主流。 笔者注意到,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已经看到了专业化的机会,大多数的财富管理机构在产品设计和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在活动上和中信银行的财富管理专家交流,他的观点是居民财富配置将迎来新拐点,未来居民的增量财富将持续转向股票、债券、黄金等金融资产,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将真正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成为最好的财富管理机构? 当然是在专业能力的打造上,机构投资者未来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专业能力和团队的竞争。所以目前中信银行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上,也颇下功夫,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携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夏基金等国内头部金融机构,共同升级“中信幸福财富”品牌,从客户视角、数字化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资产配置方案,构建“十分精选”基金产品优选体系。“十分精选”基金优选品牌有着严格的筛选体系,凝聚着中信银行零售业务部门在专业立身上的良苦用心,也体现了其在财富管理服务上的深度思考。
券业财富管理转型艰难跋涉数年,如今在经纪业务人员结构方面凸显转型成效。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7日,全行业经纪人数量为66183人,投资顾问数量为60412人。这是投资顾问人数首次突破6万大关。这意味着在财富管理转型的行业大背景下,投资顾问人数即将赶超经纪人数量。 一位大型券商资深经纪业务人士认为,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是行业大势所趋,在年轻人普遍通过线上方式进入证券市场的背景下,传统的经纪人无法接触到足够的客源,而且随着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扩大,预计压缩经纪人、加码投顾的趋势还将加速。 记者统计分析了近4年数据:2017年末,券业总人数为34.23万人,其中经纪人数量9.04万人,投资顾问数量4.02万人;2018年末,券业总人数为33.58万人,其中经纪人数量8.38万人,投资顾问数量4.51万人;2019年末,券业总人数为32.88万人,其中经纪人数量7.50万人,投资顾问数量5.32万人;2020年12月17日,券业总人数33.31万人,其中经纪人数量6.62万人,投资顾问数量为6.04万人。 对比分析2020年12月17日的数据和去年同期数据,逆势增加经纪人的券商以中型券商和小型券商为主。从同比增幅来看,华西证券、华宝证券、世纪证券、川财证券和开源证券经纪人数量增幅居前五位。 不过,从变动数值来看,上述增幅居前的部分券商其实一年时间只增加了个位数的经纪人,经纪人基数较少从而出现了变动幅度偏大的情况。 据悉,世纪证券今年推出了社区经纪人2.0政策,对证券经纪人实行三大激励措施,吸引了不少经纪人加盟。 头部券商在财富管理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快,经纪业务人员结构变化也更为明显。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证券业协会数据,国泰君安证券近一年来增加投资顾问600人,位居行业第一,同比增幅23.9%;中信证券近一年来增加投资顾问517人,位居第二,同比增幅为19.2%。若把中信证券(山东)合并计算,则中信证券位居投顾增长榜第一名,合计增加797名投资顾问。 此外,增加投顾人员数量居前的券商还有国信证券、广发证券、方正证券、银河证券等,能够明显看出头部券商的人员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的经纪人数量已经降至个位数,几乎全面出清。 某区域券商财富管理部业务人士表示,财富管理转型已成行业趋势,财富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投资顾问。如果没有合适、能干的一线人才,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一支具有投资分析、综合投资理财能力的投资顾问队伍,是券商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根本。
中国银行家族财富管理暨个人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发布会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银行发布了《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2021年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据悉,中国银行结合数十年家族财富管理实践经验,首度发布以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为主题的白皮书。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创新提出“财富四维度模型”,从数字、空间、时间、价值四个维度梳理家族财富特征,旨在为企业家的家族财富、企业财富和社会财富提供多元全面、丰富立体的分析框架。 同时,中国银行发挥全球化和综合化优势,整合境内外研究力量,研判全球主要市场权益、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2021年走势,提出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策略建议。本次为中国银行连续第三年对外发布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分析认为,2021年全球股市回归基本面,在共振复苏背景下走向收敛。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股市从2019年的“转折之年”到2020年的“转折到复苏”,2021年有望终结“牛短熊长”的历史,演绎“从复苏到复兴”并确认未来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中国资产有机会得以重新估值,建议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