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除了当漫天飞的优惠券,和电商线上到线下,直播到促销的厮杀,还有回到港股二次上市的京东(9618.HK)。 据京东公告,公司获认购合共11.89亿股发售股份,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初步可供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总数665万股约178.9倍。据京东设定回拨机制,公司会将665万股的约178.9倍,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比例将从5%提升至12%。 若未行使超额配股权,按发售价226.00港元计算,京东本次回港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估计约为297.71亿港元,为港股市场今年年内最大规模的IPO。 昨日美股市场上,京东股价一度涨超2.36%,创历史新高。至收盘股价报62.01美元,涨1.69%,折合港股价格为240.3港元。 今早开盘,京东在港股市场高开5.75%,盘前成交7.78亿港元。惟之后,京东涨幅有所收窄,截至最新,公司股价涨3.72%,报234.40港元,成交24.9亿港元,最新总市值7243.83亿港元,在港股市场排第十三。 (图源:富途证券) 据昨晚凌晨公布的销售数据,618开场10分钟,京东超市成交额同比增500%。平台手机产品华为、Apple、荣耀、小米、vivo、iQOO、OPPO以及一加等品牌均迎来了强势增长,18日凌晨5G手机不到1分钟销量便突破万台;华为品牌领跑增长,10分钟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苹果成交额5秒破亿;前10分钟,荣耀、小米、vivo、iQOO、OPPO以及一加均取得了成交额同比增长200%的成绩。 战报数据还显示,前10分钟,使用以旧换新服务的用户量同比增长560%;通过京东手机即时配送服务,首单华为nova 7 SE 5G手机仅用了10分钟就送到了用户的手中;618期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商家开通了0元试用服务,支持这一服务的商品超过一万款! 另外,据京东公布的618电脑数码排行榜销售战报显示,电脑数码各大品牌销售强劲。截止到6月18日00:03左右,在京东电脑数码排行榜中,联想3分钟销量过亿。 家电方面,31秒,电视成交额破亿元,2分钟,空调成交额破5亿元,3分钟,冰洗品类成交额破5亿元。海尔1分钟内成为首个破亿元的家电品牌,美的紧随其后在接近2分钟的时候破亿。 生鲜品类方面,6月18日零点开卖10分钟,京东生鲜平台狂销牛肉12万斤。同时,京东生鲜平台的蔬菜、肉类、水果、蛋类成交额同比全线大涨,鸡蛋10分钟狂销20万枚,荔枝10分钟卖出20000斤,粽子卖出1万枚。 个护品类数据显示,其中18号当天前5分钟,高端沐浴露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此外家清品类数据显示疫情防控用品依然是家庭首选,其中前5分钟家清品类一次性清洁用品成交额是去年的20倍。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震荡收涨,恒指盘中现急涨急跌走势,收涨0.56%报24481点,国指涨0.43%报9909点,大市成交额为1042.42亿港元。 盘面上,药品股、医疗设备股涨幅居前,在线教育股午后涨幅扩大,半导体延续昨日强势,博彩股、航空股走低明显。 具体而言,抗疫医药股涨幅居前,四环医药大涨7.23%,复星医药飙涨6.48%,中国生物制药、歌礼制药、白云山、石药集团跟涨。 6月1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在北京、河南两地同步举行。 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 云办公概念股全线上涨,金蝶国际涨3.06%、畅捷通涨2.99%、阿里巴巴涨2.16%。 6月16日晚,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二级响应级别下不需停产停工,但要下调办公楼宇到岗率,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鼓励错峰上下班。 游戏软件板块继续走强,心动公司大涨9.42%,IGG、创梦天地、金山软件、中手游纷纷上涨。 银河证券指,5月手游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新游研发和上线加速,头部产品运营活动和广告买量刺激收入增长,游戏行业维持高景气,IP类新游受到市场欢迎。看好5G全面推广后,云游戏、VR/AR等新兴游戏带来新的产业革命,游戏品质将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IP价值和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 航空股普跌,北京首都机场股份跌逾2.3%,中国东方航空股份、中国南方航空股份、美兰空港均遭下挫。 受疫情影响,截至6月17日9点10分,北京两机场共取消航班达1255架次;其中已取消615架出港航班,取消率67.14%,取消进港航班640架,取消率68.38%。 另外,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称,所有市场都受到影响,航空公司无法重新部署飞机,长线航班的需求仍接近于零。只有45%的受访者的准备在未来一至两个月内出行。疫情对出行意愿的影响,造成客座率短期仍然难以恢复。 恒指成份股中,中国生物制药大涨4.68%,蒙牛乳业、创科实业、石药集团、华润置地、恒生银行、友邦保险等个股涨幅居前;中信股份下挫2.22%领跌,银河娱乐、瑞声科技、香港交易所、九龙仓置业、申洲国际等个股跟跌。 港股通中,先健科技涨13.83%领涨,新东方在线、康哲药业涨逾10%,天工国际、心动公司、国药控股、绿叶制药、阅文集团等股大涨;保利协鑫能源跌近8.6%领跌,彩生活、睿见教育、李宁、华南城、山东黄金、敏实集团等个股跌幅居前。 港股通方面,截至收市,南向合计净流入24.21亿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12.66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11.56亿元。 (图片来源:通联数据)
6月17日,京东公布配售结果,超额认购178.9倍,定价226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的12%,一手中签率为10%。 数据反映出火爆的认购行情。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京东二次上市融资金额为297.7亿港元,成为今年香港市场集资总额最大的公司。 对于像京东这样已经在美股市场交易的回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包括去年的阿里),打新而言,收益主要是两部分。第一是发行折价;第二是今夜美股行情带来明天开盘后的涨幅。 目前,根据IPO价格计算,京东港股发行价相对于美股的折价是4.6%。假设今夜美股行情平静,那么明日开盘之后波动不大,则总体上,打新的收益率应该不会太夸张。 说白了,参与京东这样高度成熟的公司的打新,更多的是图个喜庆,图个应景:重在参与。对于投资京东而言,应该关注的,不是抽中了新股在暗盘抛掉或者转天抛掉; 说到底,对于投资京东而言,必须要想清楚的是:未来赚什么钱?是估值、还是盈利,是商业模式、还是管理团队。 1 电商“三国杀”中,京东排行第几? 电商这个性感的赛道上,曾几何时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然而兔起鹘落间,半路杀出拼多多,遂成三国演义,“生子当如孙仲谋”。 京东,阿里,拼多多,便如这三分天下,彼此争胜。在这个赛道上,能否战胜对手,争得上风,不外乎四点:"多","好","快","平"(便宜)。 京东,核心竞争力在于"好和快",自建物流是他的护城河。 从活跃买家的角度上看,京东3.87亿的活跃买家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的7.26亿和6.28亿。在增速速上,京东一季度环比新增2500万,快于淘系电商的1500万,慢于拼多多的4300万新增。 虽然电商竞争加剧,但京东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2017年开始,京东在用户时长上一直保持着7-8%左右的时长份额,拼多多份额在增多,阿里份额在下降。 在GMV的角度上,京东2019年GMV为2.08万亿元,淘系电商2020财年GMV6.58亿元,拼多多则为1万亿元。京东暂时还能保住第二的位置,离阿里还有一大段距离。京东的市场份额稳定在20%左右。 总的来说,京东3.8亿买家,拿下7%的用户时长,20%的GMV。从用户时间和GMV上看,京东没有受到拼多多崛起的影响。 换句话说,京东拥有自己一批忠实的粉丝,他们的需求是正品和速度,这是阿里天猫和拼多多暂时都无法动摇的基本盘。 2 京东到底赚不赚钱?靠什么赚钱? 很多人对京东印象一直停留在公司不赚钱。 京东到底赚不赚钱?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京东的商业模式上。 京东业务主要是两个:卖商品和卖服务。其中89%的收入来源于卖商品,剩下11%收入通过卖服务。所以从本质上看,京东是一个零售企业。 京东与传统零售企业区别在于,京东的卖场在线上,传统零售企业在实体店上。两者都是重资产,京东重在仓库和物流配送中心,传统零售则重在实体店和仓库。 这决定了京东商业模式类似于传统零售,通过买卖商品的差价赚钱,拼多多和阿里则通过广告和佣金赚钱。(目前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都有,只是比重不一样)。 零售赚的是辛苦钱,靠的是规模效应。打个比方,如果一个风扇进货100元,卖105元,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最后导致零售商到手的利润很低。 亚马逊做了十多年零售,一直都不怎么赚钱也是同样道理。 过去几个季度京东零售业务(包括第三方电商)运营利润率从1.56%提升至3.19%,但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 这导致京东整体的利润率不高。2016-2019年Non-GAAP利润率分别只有0.8%,1.4%,0.7%和1.9%,虽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呈上升势头。 虽然京东利润率不高,但胜在规模够大,京东2019年Non-GAAP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的107.5亿元。 所以京东并不是不赚钱,而是赚的辛苦钱,过去四年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21亿、50亿、35亿和107.5亿元。作为对比,阿里一年Non-GAAP净利润就达到1324亿元,利润率高达25%。 3 900亿美元,贵吗? 截至2020年6月17日,京东在纳斯达克股价为60.98美元,市值为900亿美元。这个估值,到底贵不贵? 对比一下国内外线上零售和电商的估值情况: 京东和亚马逊都属于自营电商,是重资产企业,大量的折旧费用会影响利润,但对现金流并不影响,这令他们都出现了市盈率偏高,市销率偏低的情况。所以这两个指标都不太适合对京东进行估值。 对于京东的估值,市场目前一般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给他们进行估值,用的是STOP估值法。京东目前有四大资产:京东零售,京东物流(81%股权),京东数科(36%股权),京东云和其他。 根据高盛的报告,他们给予2020年京东各资产估值为:物流80亿美元,京东数科60亿元,京东云及其他35亿美元,加上京东投资业务72亿美元和现金118亿美元,这几部分加起来一共价值366亿美元。 由此可以见,京东大部分价值取决于京东零售,一般用DCF进行估值,在12%的WACC和3%的永续增长率下,京东零售的价值大约在516亿美元。 所以他们认为京东价值在882亿美元左右,对应2020年目标价59美元。 但我们都知道,DCF估值模型假设变量众多,稍微改变其中一个变量都会对估值有巨大影响,关键变量在于自由现金流。对于京东和亚马逊这种重资产企业,影响自由现金流因素著有有三个:净利润,运营资本的变动和资本支出。 由于京东资本支出的规模远远大于净利润,所以未来京东估值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支出的减少情况。 4 两地上市,估值哪个市场说了算? 很多投资者还关心京东在香港二次上市后,是港股跟美股走,还是美股跟港股走。 根据阿里和网易在港股表现来看,并没有出现哪个市场主导哪个市场的情况。 从二次上市的规则来看,由于美股ADR和港股普通股是可以互换的,加上港元和美元汇率挂钩,所以美股和港股是不可能存在明显的套利机会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严重溢价和折价的情况。 所以这批回来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从交易层面上只是延长了交易时间。举个例子,京东若在港股交易时段内出现某些重大事情,港股股价马上反应,美股在开盘之后才会反应,同理在美股交易时间内也一样。 5 后东哥时代,京东的空间在哪里? 京东已经在美股已经上市6年,几乎所有财务信息都是公开的,也就是说,京东的基本面信息早就price-in进去股价里,而且由于ADR和港股普通股不可能存在严重的套利行为。 所以,正如开头所说,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需要考虑的仅有一点:未来的收益。我们想要在京东身上赚钱,无非就是赚估值的钱和公司盈利增长的钱。 从估值的角度上看,二次上市中概股都价值重估的催化剂,因为二次上市后有望进入恒生综指和恒指,增加了被动基金买入的需求。若是未来能进入港股通,面对更熟悉公司业务的南下资金买买买,可能会推高估值(可以参考小米和美团进入港股通的股价表现)。 从盈利增长的角度上看,京东2019年Non-GAAP净利润大涨200%,得益于公司降本增效的策略,但从过去两个季度来看,这种增长势头有所减缓,所以2020年只依靠降费来获取利润的大幅增长难度有点高。 从营收方面,得益于在下沉市场和快消品领域的渗透,京东一季度营收增速20%,预计Q2增速20-30%,估计全年可能保持20%-25%的增速,若是成本费用率能保持稳定,考虑疫情的影响因素,Non-GAAP净利润增长可能在15-20%左右。 过去两年,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先生曾经陷入一些纷扰,而今年早些时候(4月),京东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也发生了变更。京东正在迈入“后东哥”的时代。 对于此次回港上市而言,京东既是一次回归,也是重新出发。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当然也是一次重新审视京东的战略、管理团队、估值模式、以及投资价值的时刻。
26个交易日股价涨逾90%——在这场中概股在港二次上市的浪潮中,深耕港股市场的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收获颇丰。 不过,在这个处于竞争初期、发展空间广阔的市场,谁能笑到最后仍充满变数。2019年,富途控股登陆纳斯达克,如今市值约25亿美元。富途证券将如何把握机遇、做好布局,赢得广阔市场空间?近日,记者对富途证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技术委员会主席李华进行了专访。 科技研发人员占比超七成 传统券商更看重资本实力,互联网券商核心竞争力则有些不同。 在李华看来,科技实力是富途证券面对行业竞争的一大法宝。“我们的研发人员占比超七成。从这一点来看,富途证券更像一个技术公司。” 一家券商的研发人员占比为何如此之高?李华强调的科技实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又给富途证券带来什么? 李华用5个关键词来概括:安全、准确、稳定、快速、好用。“由这5个关键词展开,科技实力不应局限在某个点,而是体现在一个面或链条上。从面向客户的前台系统,到交易的中台,再到结算的后台,富途证券实现了全自主研发,为客户带来了更好的交易体验。” 曾为腾讯的第十八号员工,李华多少赋予了富途证券一些腾讯的色彩。“与腾讯注重用户价值的企业文化类似,我经常关注用户的感受。”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既是李华创办富途证券的初衷,也是上述5个关键词围绕的核心价值。 李华介绍,2019年,富途证券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3.6%至3370万美元。今年3月,富途再度斥资扩容交易通道,使港股交易通道增至200条,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交易体验。 今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富途控股实现营收4.9亿港元,同比增长107.5%。其中,财富管理业务及企业服务等其他业务同比增长238.1%至5000万港元,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 “此前,我们是一个交易收益驱动型的公司。如今,我们正逐步转变为资产收益驱动型的公司,将进一步扩充财管产品品类。相信在未来,财富管理业务是富途证券的重要增长点。”李华表示。 中概股回归孕育巨大机遇 港股市场在过去11年里7次成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特别是在修改上市规则后,港股市场迎来了美团点评等投资者熟知的新经济企业。 阿里巴巴赴港二次上市后,近期,互联网巨头网易、京东也确定在港上市,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大幕正式拉开。 李华表示:“美股市场汇聚了内地众多优秀的头部互联网企业,若能吸引这些企业赴港上市,会大幅提升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 李华在这其中看到了机会。他介绍,富途证券在港股IPO业务方面有两种业务模式:一是面向上市企业提供IPO承销或分销服务;二是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港股打新服务。 “在那些知名内地新经济企业的IPO中,通过富途证券参与打新的资金非常多,富途证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李华介绍,在网易募资超200亿港元的二次上市中,通过富途证券的认购人数占比超15%,认购总额超150亿港元。 李华表示,富途证券在港股市场深厚的投资者基础,助其成为中概股回归港股上市IPO分销服务的首选。
6月,众多在美上市中概股准备在港股二次上市。随着网易(9999.HK)、京东(9618.HK)的回归,携程、拼多多、好未来、新东方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意向消息也接连传出。 那么,在这一波中概股回归港股的热潮中,港股是否有充足的流动性迎接它们回归?美股投资者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朱晓伟对表示,当前,42家在美首次上市的中资公司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要求,占中概股总市值的46%(5430亿美元)。香港股市的流动性充裕,足以接纳这些公司。若港股市场成为投资中国新经济公司的门户,全球资产管理者将乐于保持对这些香港上市个股的仓位。 42家在美中概股公司有资格二次上市 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科技、消费类企业为主,共251家,总市值达1.71万亿美元。去年11月,市值最大的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本月,又有市值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十的京东和网易回归港股,更多在美首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可能即将回归,香港是它们二次上市的潜在目的地之一。 根据港交所的最新原则,在美中概股回归的要求为市值大于400亿港元,或市值大于100亿港元且当期收入超过10亿港元。据瑞银统计,截至6月4日,42家在美首次上市的中资公司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要求。一旦这些公司在香港上市,现有股东可将美股转换成港股。此外,上市公司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还可选择申请在香港首次上市,市值小于100亿港元的约180家在美首次上市的中资公司可以私有化、退市或在其他地方再次上市。 朱晓伟预计,香港股市的流动性充裕,足以接纳这些公司。目前,在美首次上市的中资公司总市值中阿里巴巴占50%,上述42家公司占46%(5430亿美元)。假设未来12个月里,上述42家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平均发行规模为总流通股数的5%,则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70亿美元,为过去12个月IPO金额(2990亿港元/390亿美元)的70%。 美国ADR投资者或随中概股转移 目前在美首次上市头部中概股的大量股票由境外投资者,尤其是由美国投资者持有。瑞银认为,其中具备全球投资许可的投资者可在二次上市完成后将ADR(美国存托凭证)转换成港股。 朱晓伟表示,若港股市场成为投资中国新经济公司的门户,全球资产管理者将乐于保持对这些香港上市个股的仓位。但一些仅被限于投资美国证券的基金和美国个人投资者,可能无法简单进行换股。 此外,若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未来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应能助力投资者群体从美国转移至香港,确保二次上市的流动性充裕。
全国人大启动订立“港区国安法”程序,得到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与支持。今天,香港长和集团李嘉诚发声支持:通过“港区国安法”,希望可以纾缓中央对香港的担忧,发挥长远稳定发展的正面作用。 至此,香港四大地产商新地集团、长和集团、新世界(行情600628,诊股)集团、恒地集团近日均表态支持国家安全立法。 从港股市场来看,港股近日呈现触底震荡回升行情。 香港文汇报今日报道,香港富豪、长和集团高级顾问李嘉诚就“港区国安法”表态,主要有三点:1.任何国家对自身国家安全问题都有权责,大家不必过分解读;2.通过“港区国安法”,希望可以纾缓中央对香港的担忧,发挥长远稳定发展的正面作用;3.特区政府责无旁贷,要巩固香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强化国际社会的信任。 据香港文汇报昨日报道,李嘉诚长子、长和集团主席李泽钜表示,目前香港正处于政治纷乱及营商环境不明朗的氛围中,他期望“港区国安法”能稳定香港的局势,恢复社会及经济活动的正常运作。 包括李泽钜代表的长和集团在内,香港“四大地产商”均表态支持“港区国安法”,认为其能够稳定香港局势,将为香港建构起更安定有序的投资、营商和社会环境。 香港恒基兆业集团主席李家杰则表示,现在香港“当务之急是要不遗余力地去保就业、护民生,……这一切都必须在国家安全和香港社会稳定得到保证的情况才能进行,否则任何努力亦属徒然。”新地集团主席郭炳联称,国家安全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订立“港版国安法”可有效缔造香港安定有序的投资、营商和社会环境,保障市民大众的利益,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新世界集团主席郑家纯指出,对于一切可以保障国家安全,维持香港繁荣稳定和促进特区长远发展的法律及政策表示支持,相信有关法规会为本港建构更平和的营商环境和社会气氛。 港股市场波动加剧 上周,全国人大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有关决定。消息一出,港股市场波动加剧。 上周五,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港股5月22日大幅跳水,时隔两个月后再度跌穿23000点大关。香港恒生指数当天收盘报22930.14点,下跌1349.89点,跌幅达5.5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也下跌423.29点,跌幅达4.30%,收报9426.78点。 随后在周一、周二强力反弹,恒生指数两天暴涨近500点。 不过,今天,港股表现再次呈现疲软状态,收跌0.36%。 私募看好港股:吸引力在增强 南下资金抄底超100亿 而对于港股,私募普遍认为,港股的吸引力在增强。 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港股一直是以外部的欧美资金为主,容易有比较大的折价。但未来这个情况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两大原因。第一,未来更多的公司会在香港上市,尤其是很多中概股回归,会让香港的资本市场结构上变得更合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增强;第二,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会越来越多地参与港股市场,分享这些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带来的成长机会。 我们已经看到了北上的资金对国内投资风格带来的改变,下一步南下的资金也会逐渐改变香港市场的风险收益特性,而且这会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状态。当港股通完全打通了之后,港股上市公司更丰富、更多元化了之后,港股市场能更好地反映经济体的长期发展结构之后,可能比目前国内的市场机会更好。 凯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高滨表示,近期事件性因素对香港市场冲击巨大,导致股票市场深度低迷。未来政治环境安全度的提升,会大幅减少经济不确定性,加之一些优秀的中概股的回归,会趋势性提升港股的吸引力。 朴石投资创始合伙人向朝勇认为,本次会议对深化改革与加大新基建的战略布局更加强调,包括全国人大提出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发布涉港草案7条措施,这是堵塞香港国家安全法律漏洞的必要之举,长期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与发展。总体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法规出台都是有利于构建中国长期竞争力,朴石投资也会观察这其中的长期战略性机会。 而从港股通的数据来看,5月22日、25日、26日,南下资金3天抄底港股超100亿港元,分别为44.14亿港元、27.21亿港元、42.11亿港元。 对于港股的波动加剧,西部证券(行情002673,诊股)分析称,中国香港“国安法”议案推出。拟“打通”内地与中国香港法律系统,在中国香港《基本法》基础上共同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并设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与制定执行【机制】,开展【国家安全推广教育】等,切实防范和惩治分裂、颠覆国家政权,危害国家安全等活动行为。 《决定(草案)》对市场的短期冲击影响。一)对于部分利益冲突者或因担心未来触及法律界限提前撤离中国香港;二)倾英、美的富商或因局势变化不得已撤资中国香港;三)部分海外机构投资者,或因中国香港局势尚不稳定撤离投资;四)市场担忧美国或取消中国香港特殊关税地位;五)市场担忧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定位动摇,或导致大批外资“玩家”流失。 西部证券研报中给出了《决定(草案)》中长期影响及港股趋势研判: 首先,港股基本面受到的冲击或较为有限。“港股A股化”过程中基本面更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影响,且近五年期间港股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正相关性已上升至0.75以上,倘若国内经济于2020Q3呈现“NIKE”形改善,将从基本面对港股形成有力支撑! 其次,良币驱逐劣币过程中,港股估值中枢有望逐步抬升。在“国安法”及相关制度、措施落实的影响下,将大大降低频发的“社会事件”对港股估值的压制,有利于估值中枢抬升及市场波动率水平下降。 最后,中国香港M3或呈现“先降后升”态势。过去5年港股与M3的正相关性高达0.8,资金成为驱动港股市场表现的核心动力之一。 不可否认,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与自由贸易港地位倘若遭到削弱,必然会对港股市场的资金增量及活跃度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如此不堪一击? 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海外机构“玩家”大量流失令中国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削弱?或仅是一个不尽合理的猜想。 二是中国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驱动力正发生着重要变化。 再看美国取消中国香港特殊关税地位——最后一张“王牌”是否会轻易打出? 我们判断在中美贸易摩擦尚未走向极端化之前,美国或因“利益关系”与“牵制战略”继续保留最后的“王牌”。那么,M3如何才能再次回升? 我们预判港股M3显著回升的条件有三点:一是“国安法”推出之后中国香港社会局势趋于稳定;二是美国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性显现,流动性剩余向新兴市场溢出;三是中国经济率先筑底,中美经济预期差趋于扩张。这意味着在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及全球流动性剩余的叠加影响下,港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20%以上或再次受益于全球资金布局人民币资产。 广发港股策略也分析称,造成周五港股大跌的直接催化剂为“港版国安法”审议: 海外机构和香港本地投资者担心去年本地社会事件重演,对香港局势不确定性的疑虑再度增加;也不乏有人担忧香港独立关税地位被取消,导致资金持续大量撤出。短期内,资金流出的风险客观存在,但我们并不认为中长期的“悲观情形”会出现。 另外,短期内港股面临资金面和情绪面的双重“逆风”: 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快贬、Hibor利率跳涨;另一方面,风险溢价和波动率上行,市场做空比例提升。一个低斜率级别的“外资抽离”逻辑可能再度强化,但充裕“北水”下的“南下逆势增配”仍会形成对冲。 广发策略称,短期可能面临多重压力,但中期内基本面积极因素可能增加,而流动性宽松的逻辑很难出现逆转,因此若市场继续显著回调,“估值下跌、盈利上调”的错配将吸引更多海外和国内长期资金的流入。假定经济环比改善后EPS增长预期趋稳,若估值继续回调6%-7%,恒指动态股息率可能升至4%以上的极端值。 部分综合香港文汇报、北京日报
从去年底以来,市场一致认为港股是全球市场估值洼地。截至5月21日,恒生指数最新市盈率为9.86倍。在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的港股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早在2019年底至2020年初,通过配置港股基金布局港股的声音便不绝于耳。 而在5月18日,恒生指数迎来的这一次重大变化,可能成为它脱离全球市场估值洼地的转折点。当天下午,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了有关指数编撰方法的市场咨询结果,其中最主要的议题是要将阿里巴巴、美团和小米等重要的中资科技股纳入成分股。 截至2019年底,在恒生指数的50只成分股里,有11只金融股,其总权重占恒指近50%,远高于欧美市场16%的均值,而目前引领全球股指风口的信息技术行业在恒生指数中只占1.4%。恒生指数是一个容纳香港和内地诸多企业上市的资本市场计量器,在其50个成分股中,中资公司占据了一半。这些中资公司的主要业务与经营活动都在内地开展。由于不少中资科技股在香港上市,所以恒生指数的编制问题不只是拖累了香港市场指数投资者的回报问题,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经济与科技水平。 为什么恒生指数成分股没有纳入诸多内地企业,即便这些企业已经是互联网行业龙头、消费行业翘楚及新经济骄子?其主要原因是,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的企业需要满足一些比较严苛的条件,比如必须主要在香港市场上市、同股同权等。目前很多内地企业属于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并且有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以及存在非流通股的问题。 据透露,在这次对纳入恒指成分股的咨询总结中,超过90%的回复人士表示支持改革,具体时间可能从8月份开始逐步实施。 那么,这次恒生指数成分股的改革会带来什么结果呢?第一,由于新加入的新经济代表企业估值相对较高,显然会提升恒生指数的市盈率。第二,恒生指数不再是价值投资的代名词,其成长属性也会增加,并会提高各类投资者对恒生指数的使用以及资金流入。目前香港与恒指挂钩的强积金规模达80亿美元,全球23只挂钩恒指的ETF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第三,指数的盈利增速可能提高,股息率下降,同时股指的波动性也会放大。第四,恒指的估值上升有助于港交所上市企业整体估值的提升。H股股价被港股整体低估值长年压制的现象可能会得到些许改善。 当然,更关键的是,恒指成分股改革的时点是港股估值处于最低区域的时刻。如果它成为一个拐点,那大概率是由低位向高位走的拐点,而不是反过来。基于此,港股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布局港股基金仍是不错的选择。(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