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A股港股喜迎开门红,预示着新年好兆头,新年有几大利好因素推动市场走强,一是随着疫苗推出,将会促进经济复苏,进而推动上市公司业绩抬升。二是居民储蓄通过购买公募基金入市,将会大大拓展资金来源。三是外资入市将会大量增加,外资流入是A股市场的重要变量,其动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贡献将超过30%,这个增长动力外资不会视而不见。四是国内长期资金入市积极性将大幅提升,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养老目标基金等长期资金由于2020年收益比较丰厚入市积极性会大幅提升。五是股票市场的作用和地位提升将形成对股市有利的政策环境。随着美股对中概股政策不友好的程度渐渐提高,A股和港股市场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这与之前美股对中概股友好的环境大相径庭,A股和港股大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出现。当然仅限好股票。
风云诡谲的20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经历了太多第一次。从年初新冠疫情的全面爆发,到三月美股市场的四连熔断,再到四月纽交所原油期货首现负值;从新能源汽车板块领涨全球股市反弹,到中概股回归引领港交所上市高潮,再到十一月蚂蚁集团IPO被紧急叫停。这一年的遭遇完美诠释了所谓“希望从绝望深处中迸发,危机在狂欢盛极时酝酿”。 这一年虽然整个金融市场喜忧参半,但港股打新市场却表现异常优异。截至12月21日,今年共上市了139只新股,总募资额超3400亿港元,上市首日开盘平均涨幅为18.61%,平均涨幅超过去年的11%,其中,破发44只,破发率为31.65%。 方德证券分析人士表示,2020年港股打新市场赚钱效应仍在,尤其是七、八月份上市迎来高潮之际,长期坚持参与打新,收益也非常可观,其中年内一手最高盈利近两万元。若今年每只股票都打,并以首日上市开盘价卖出,则平均收益率达到约240%。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港股2020年打新市场的高光时刻吧! 年度盈利之思摩尔国际 7月10日,电子烟第一股思摩尔国际(HK:06969)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2.40港元/股。上市首日,思摩尔国际股价就高开高走,收盘报收31.00港元/股,大涨150%。作为年内中小盘股的盈利黑马,思摩尔国际不仅打新收益丰厚,上市至今股价已飙升至60港元上方,累计增长至发行价近五倍之多。 年度盈利之思摩尔国际 思摩尔国际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涨势,一方面在于其自身较高的资金壁垒和材料专业度壁垒,另一方面也在于投资者所看到的电子烟行业增长潜力。事实上,烟草行业仍是现金牛一样的存在,以去年上市的中烟香港(06055)为例,上市后一路飙升,最高触及28.5港元高位。 年度亏损之先声药业 10月27日,先声药业(HK:02096)如约上市。挂牌首日,低开19.71%,报11港元/股,盘中一度大跌26%。截至收盘,先声药业下跌19.85%,报收10.98港元/股。 年度亏损之先声药业 先声药业是我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化学生物药公司,今年回归港股、二次上市,不仅自身实力不俗,还拥有高瓴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然而,上市首日却意外破发,甚至成为年内打新一手亏损最多的股票之一。方德证券分析人士表示,从其细分营收可以看到,其占总营收近八成的产品中仍有七款为仿制药,创新投入和决心未能给市场更多想象,兼之近年仿制药的改革压力,破发也是情理之中。 年度募资之京东集团 2020年,京东可谓集体奔向资本市场,从年中的京东集团618回归上市,再到后来的达达、京东健康、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其中,京东集团-SW(HK:09618)首日上市高开5.75%报239港元,募资额达到300.58亿港元,成功拿下港交所年内募资额之最。 年度募资之京东集团 同样回归二次上市的网易-S(HK:09999),募资额也达到210.92亿港元,二者募资额之和就占到了港股市场全年新股募资总额的15%以上。 本月美国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进一步加强了中概股回归的预期。2021年,方德证券预期将会有更多中概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其中不乏腾讯音乐、百度等知名企业。 年度话题之泡泡玛特 今年的热门新股很多,除了京东系,大自然的“印钞机“农夫山泉(HK:09633)、刚刚上市的洗衣液第一股蓝月亮(HK:06993),包括被紧急暂停IPO的蚂蚁集团,然而都不及年末盲盒之王-泡泡玛特给市场带来的热议,毕竟盲盒经济是一种新生代的经济形式,谁也不会想到小小盲盒能够迸发出如此大的能量。 年度话题之泡泡玛特 12月11日,被称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玛特(HK:09992)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开盘股价最高涨至81.75港元,市值一度超1000亿港元。泡泡玛特已成为国内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不仅业绩惊人,过去三年营收增长都在200%以上,同时利润率也完全不输高毛利代表房地产头部企业,三年毛利率均在70%以上。 方德证券分析人士表示,2020年港股上市新股可谓热闹非凡,不能尽数,但其中三大行业表现最为突出,房企分拆上市的物业公司、疫情背景下的生物医疗公司,以及受经济增长红利利好的消费公司。总的来说,今年打新仍然具有赚钱效应,但若是错过了一些优质的生物医药、物管公司,收益还是会少很多。 就港股市场而言,回首过去这一年,大事件频发、大波动不断,不过伴随而来的大机会也是投资人不容错过的。此外,随着港股打新、交易逐渐被国内投资者所广泛参与,无论是打新、还是交易,在没有机构配合指导下都可能使得自身收益大幅缩水,因此找一家靠谱的券商才是港股上市的第一步。 方德证券——您身边的港美股投资专家 方德证券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华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港股、美股、A股(沪深港通)等环球金融市场交易与融资服务的互联网券商,主要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证券经纪服务,产品覆盖全球资本市场股票、证券、ETF等多类资产,在港美股交易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足不出户,即可手机在线申请方德账户,全程免费,不用身赴美国香港,不用邮寄任何材料,一个方德账户轻松进行全球投资,支持港股、美股、A股(沪深港通)、指数期货、黄金期货、ETF等多投资品种,专属客服一对一指导,为您的港美股投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目前,方德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第1类“证券交易”牌照,第2类“期货合约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牌照和第5类“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牌照,是少数持有四大类香港券商牌照的互联网券商,是受香港证监会监管的持牌法团。
2020年已经临近收官,A股市场今年的整体表现可圈可点。展望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已成市场一致预期,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权益市场的表现又将可能有哪些影响? 日前,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庞溟接受了的专访,从宏观经济、港股及A股市场多个方面做出了他的判断。庞溟博士强调,港股市场的未来在于新兴经济,随着越来越多代表中国经济新方向的互联网、科技、医药龙头公司在港股上市,港股中长期依然具备较高的投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 港股市场明年配置性价比几何? 在近期的年末展望中,不少市场观点认为,同时受益于海外流动性宽松和中国宏观经济恢复,并且港股在今年全球市场中表现相对落后,明年港股的配置性价比较高。 对此,庞溟表示,目前中国主要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纵向来看均已不便宜。但横向来看,目前港股市场以市盈率和市净率衡量的估值水平相比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场和新兴市场,仍处于较低水平。 伴随着越来越多代表中国经济新方向的互联网、科技、医药龙头公司选择在港股上市。“考虑到其盈利增长潜力和低息环境对估值的支持,可以说,港股市场中长期依然具备较高的投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 在采访中,庞溟特别强调新兴经济的重要性。他表示,对于不少新兴经济公司而言,考虑到境外融资需要、VIE结构上市便利度等多方面因素,现阶段优先考虑的上市地仍将是港股。 “按照我们的估算,新经济公司在香港市场的市值占比在过去三年内已经由33%上升至45%;我们预计这一比例有望在未来3年至5年间继续稳步上升到55%甚至更高。在这一过程中,资金有望持续追捧新经济成分股票。”庞溟认为,“港股市场整体也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流动性、交易量和代表性。” 南向资金密集流向新经济板块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始终都处于领先地位,金额遥遥领先于南向资金,而这一现象在今年发生了逆转。从南向资金规模来看,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其净流入规模超过6500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已翻番,并创下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年之最。 庞溟表示,从南向资金流向来看,消费、医药、科技、通讯等行业在内的新经济板块是投资者青睐的主要方向,多只公募基金在今年三季度加大了对港股新经济龙头的配置。“并且我们的研究显示,至11月底,港股通投资者交易量已进一步提升至香港市场总交易量的20%左右。来自内地投资者已成为港股现货市场除本地投资者外最重要的交投力量。” “假设在未来的五年内,内地居民超过人民币90万亿元的存款总额中有1%用于增持港股,那么港股市场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录得人民币1500亿元至2500亿元的资金流入规模,内地投资者通过南向港股通、QFII、基金互认等方式投资港股的持股总额有望达到港股市场市值总额的15%以上,内地投资者交易额有望占香港股票现货市场成交总额的25%以上。” A股市场未到风格切换时 在经历2020年疫情冲击后,明年全球经济将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已经成为市场一致预期。 “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1年回归疫情前的潜在产出水平与增长轨迹,并延续这一发展势头。”庞溟表示。具体经济结构上,他认为制造业投资有望加速改善,消费亦有望温和修复,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都将有所上升,而基建投资与地产投资的贡献可能有所下降。 在庞溟看来,中国有利的经济复苏形式将为新兴资本市场的表现“添砖加瓦”:基于其增长潜力、有利的汇率走势、全球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我们依然看好中国股票。具体到A股市场,庞溟认为,2021年A股有望同时受益于短周期盈利的修复与驱动,同时境外资金在人民币升值周期下继续增持A股,市场总体收益率应属可观。 对于近期年末行情中的“周期股暴动”,庞溟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在国内经济复苏向好的态势下,周期股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不过市场并未经历由成长股到价值股的风格切换,成长股和新经济板块有望继续领跑。 庞溟认为,明年盈利增长因素对市场表现的贡献会有所提升,而成长型股票前景稳健、预期盈利增长潜力更大。同时估值因素的贡献会相对较
作者 | 长考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2020年对于打新人来说绝对是个大年。络绎不绝的大热票轮番上场,让投资者眼花缭乱,常叹口袋的钱太少,不足以把它们都买下来。不过,市场上永远不缺乏机会,缺乏的只是发现机会的眼睛。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想要不断发现新的机会,需要对过往经历好好总结一番。在辞旧迎新之际,一起回顾一下今年的港股新股市场。 港股新股市场全球第二 12月16日,德勤发布了《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0年回顾与2021年前景展望》报告并估计,香港交易所将以145只新股共计3973亿港元融资额斩获“2020年全球IPO融资第二大交易所”头衔,而纳斯达克交易所将毫无悬念地重夺全球新股融资额榜首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十个大融资规模新股中有三只来自港交所,分别是京东集团、京东健康和网易,比2019年相比多了一个。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概股回归浪潮已经掀开了序幕。从个股来看,今年港股前五大融资规模新股分别为京东集团、京东健康、网易、百盛中国、渤海银行,其中京东集团、京东健康、百盛中国都是二次上市。也意味着香港市场吸引力在稳步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日益扩大。 从新股的分布来看,新经济行业成为了港股上市新股的重要支柱。德勤预计今年全年有41只新股,同比增长5%,总融资额为2343亿港元,同比增长56%。 无疑,其中医疗及医药行业是增长的重要动力。在2018年港交所修改了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规则后,越来越多的这类公司选择香港上市。而今年在疫情影响下,生物医药板块收获了更高的关注度,也获得更高的市场溢价,因此,许多公司选择今年赴港上市。 对于新经济行业来说,TMT则是另一大重要支撑。以京东集团、网易为代表的TMT公司们共计融资超过1000亿港元,占比27%。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行业,就是物管行业,今年共计16只物管公司股票港股上市。该板块今年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上半年疫情影响较大的前提下,物管公司的现金牛属性持续推动板块整体的溢价。但由于后续上市标的过多且部分标的上市估值偏贵,物管板块没能持续长牛走势。不过,行业估值整体分化格局已定,龙头估值有望长期享受较高估值,后续万科、龙湖等大房企也会有物管公司分拆上市,值得持续关注。 总体来看,虽然港交所失去了全球IPO融资冠军宝座,但在中概股回归的大趋势下以及中国新经济行业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港交所新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仍然全球领先。 平均打新收益239.06% 而对于打新人来讲,赚钱才是硬道理。 截止到12月21日,今年共上市了139只新股,上市首日开盘平均涨幅为18.61%,平均涨幅超过去年的11%。其中,破发的有44只,破发率为31.65%,与去年30.2%的破发率大致相当。 根据利弗莫尔证券数据,若今年每只股票都打,并且能按照首日上市开盘价卖出,截止到2020年12月21日,收益率应该是239.06%。当然,这里存在一些限制条件难以达到,比如不能保证每只票都能中签。但总体来看,港股打新是可以盈利的。 (资料来源:利弗莫尔证券官网) 若按照月份给今年新股分类的话,可以看出不同月份新股市场收益相差较大。4月、5月、9月的新股开盘平均涨幅均超过30%。而1月、8月市场比较低迷,新股开盘平均涨幅为负数,3月、6月、11月市场表现不佳,平均涨幅有限。而其他月份整体相差不大,且涨幅较好。整体来看,打新需要长期坚持,虽然有时候整体行情不好,但长期坚持下来,仍有可观收益。 (资料来源:利弗莫尔证券官网,整理) 更重要的是,打新之前需要判断清楚所买标的质地如何。以开盘价计,今年新股涨幅最好的三只票是捷心隆、欧康维视、天任集团,最差的三只票分别是MBV International、常达控股、CTR HOLDINGS。今年有很多小市值的妖股上市表现亮眼,但其中不乏一些票本身质地不行,后续回撤较大。其中天任集团、科利实业、濠江机电表现最为明显,平均跌幅约为50%。这类票虽然有可能吃到大肉,但确定性不强,容易翻车。 (资料来源:利弗莫尔证券官网,整理) 2021热门港股预测 本月,美国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进一步加强了中概股回归的预期。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自然成了众多中概股的最优选择。德勤报告预测,2021年将有超过10只第二上市新股回港上市,融资金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而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众多的海外机构资金为寻求确定性更高的资产,有望为港股市场带来更多资金。因此,德勤预测2021年港股新股市场融资额将超过4000亿港元。 除了中概股回归外,还有像字节跳动、快手这样的大体量新经济公司将于明年上市,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有望得到更高的估值,非常值得打新人持续关注。 房地产行业一直都是港股打新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政策原因,估值受到压制。分拆物管公司单独上市近两年成了热潮。2021年有望延续这一热潮,如万科、龙湖、金地等头部房企旗下的物管公司上市。还有许多中小物管公司也都期盼通过上市,在物管行业获取更高的竞争力。因此,对于打新来说,物管行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结语 总的来说,今年打新仍然具有赚钱效应,但若是错过了一些优质的生物医药、物管公司,收益还是会少很多。若能坚持打新,选择合适标的再出手无疑能提高胜率和收益率。 另外,在港股未来会承接更多优质标的的背景下,为明年打新做好准备,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12月25日圣诞节,沪深港交易所为港股的18A章公司送上了一份大礼。 沪深交易所公告,根据三大交易所于11月27日达成的共识,按照港股《主板上市规则》第18A节上市,股份名称带“-B”标识的生物科技公司自28日起纳入港股通范围。 加强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此次把生物医药整个板块纳入港股通考虑范围,意味着两地在相互包容开放互通方面的步子越走越快。 这也算是生物科技股以另一种形式登录A股市场,其上市地位终于在两地实现了平等对齐。 可以预见,未来港股通下的生物科技股会将在南下资金的关注下成为一个表现上不逊色A股科创板的板块。 118A章公司的二次机遇 港交所的18A上市规则可以说是香港市场制度上一次最大的改革。 所谓港股18A章公司,是港交所在2018年4月修订主板上市规则时新增的第18A《生物科技公司》新规,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必须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 上市前最少十二个月一直从事核心产品的研发; 必须拥有与其核心产品有关的已注册专利、专利申请及╱或知识产权; 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须符合相关标准的属性判定; 上市前至少六个月前获至少一名资深投资者提供相当数额的第三方投资。 对于还需要持续巨额烧钱的18A公司来说,这意味着相比以往至少提前好多年实现上市,从而能有更好的融资渠道去推动管线进程,无疑是生命攸关的天大利好。 自这一规则推行以来,目前已有超过150家医药公司成功上市,总市值超过2.6万亿港元,包括其中25家按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这部分总市值也超过4千亿港元,上市募资累计也超过了千亿港元(上市+上市后)。 这些陆续上市的18A生科股,在市值规模上总体呈现两级分化,主要跟各公司所处的细分赛道及自身业务体量有关。 市值最大的再鼎医药-SB是目前港股市场仅有的两只千元股之一,市值超过900亿港元,公司在2017年在美股上市,目前是二次上市;而二梯队的荣昌生物-B、康希诺生物-B、启明医疗-B等超过了300亿港元,是市值最小东曜药业-B、歌礼制药-B等的10倍以上。 在更大的经济环境背景看,无论市值大小,这些除了亏损的、还在持续巨额烧钱并且连未来都还具有不确定性的企业能成功上市,还能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让它们基本上脱离了生死线,这是这些企业的第一次大机遇。 而被纳入港股通则是它们的第二次大机遇。 A港股市场都并不缺乏各领域的医药医疗独角兽,即使在生物科技领域同样也有大量业务相类似的竞争对手。在港股,按新经济或者正常主板上市规则登录市场的超级医药股众多,市值超千亿规模的都不在少数,这些赛道不错、实现规模收入、且业绩有预期支撑的公司,多方面上都明显好于大多数未来不确定性很高的18A公司。 这导致在股市里的偏好公司中,前者占据了市值排行的头部位置,享受更多的资金关注,后者虽然赛道概念很强,但也只能排在二线以下。 而如果这些18A公司能加入港股通范围,就意味着得到更多市场资金和关注度的聚焦。毕竟港股通作为相对更严的筛选标准,能被纳入就意味着得到更高的认可,也更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从而提升估值溢价。 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南下的资金净流入超过了1.7万亿港元,平均日成交额占港股大市总成交额超过1成,早已成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 从历史数据回测的看,今年以来恒生港股通指数全年回报率7.65%,明显跑赢恒指(-6.4%)和国指(-6.6%),说明南下资金确实在起重要作用。 虽然被纳入港股通并不意味着全面提升,对每一家公司还需辩证去看,但整体上一定是个能带来增量资金的利好。 当然,未来随着亏损的18A公司越来越多上市,其中肯定也是鱼龙混杂,会有蹭概念的垃圾公司,也一定有成为伟大企业的潜力股。 2第一批幸运儿各有何特长 截止目前,已有近30家生物科技公司根据18A标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中有8家已经获纳入恒生综指成分股。 根据新规,18A公司只需要满足“恒生综指成分股且考察截止前12个月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50亿港元”或“AH两地上市”即可被纳入港股通股票名单。首批6家入围的企业市值如下: 简单介绍各家的赛道和特长: 启明医疗-B:国内经导管瓣膜医疗器械领域一线玩家,现阶段核心品种主要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列、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系列以及其他辅助产品等。目前已有部分自主研发产品(TAVR、TPVR系列产品)获批上市进行商业化,并产生收入。2018年公司TAVR产品的植入量在中国占比79.3%。 高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在我国此前基本都是海外巨头垄断,如今国产替代诉求很强,同时叠加老龄化、纳入医保带来的需求激化使得这个行业成为高增长的成长行业。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市场规模将达百亿美元,该领域未来10年都会是潜力赛道。 康方生物-B:立足肿瘤、免疫等领域的抗体生物制药市场,是生物制药领域的双抗新星。拥有10个临床在研产品,其中核心产品AK105(PD-1单抗)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预计明年将获批。公司与中国生物制药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对AK105进行开发及商业化,销售能力值得期待。另一款重要在研产品——AK104(PD-1/CTLA-4双抗)临床安全性显著优于纳武单抗/伊匹单抗联合疗法,且研发进度处于第一梯队,有望成为全球首批上市的双抗产品。 诺诚健华-B:专供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领域,致力于开发用于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靶向药物。公司在研的奥布替尼有分析预计明年有望获批,成为全球第4款、国内第3款BTK抑制剂创新药。奥布替尼在靶点特异性方面优势明显,副作用更小,竞争力不错。此外,公司还有泛FGFR抑制剂、FGFR4抑制剂等多款药物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 沛嘉医疗-B:专注国内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及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领域,在国内市占率排前三,业务领域与启明医疗-B类似。公司已开发6款注册产品,有20款在研,其中TAVR一代产品的临床结果较好,有望2021年获批,二代产品也已经入组。公司已经上市的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包括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微导管、微导丝等,主要用于出血性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抽栓/取栓治疗。 康宁杰瑞制药-B:专注于大分子创新药物的开发,包括单抗、双抗、融合蛋白等,在研产品覆盖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个疾病领域。核心产品临床进展顺利,进展最快的PD-L1单域抗体(KN035)有望明后年获批,成为全球首款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剂。另一个产品KN046是全球首创的PD-L1/CTLA-4双抗,疗效更优异并已启动治疗胸腺癌的中美II期临床试验。此外公司的KN026双抗同时靶向HER2蛋白两个不同的结构域,对低表达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效果也不错。 亚盛医药-B:公司和诺华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两家对三条细胞凋亡信号通道都有布局的企业。已建立拥有8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1类小分子新药产品管线,商业化潜力可观。公司治疗耐药性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核心品种HQP1351已递交上市申请,有望明年获批。同时公司在细胞凋亡靶向药物如抑制Bcl-2、IAP或MDM2-p53等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抑制剂方面的布局也进步较快。 整体回看这一批18A公司,业务都是在某些创新的细分药物或医疗器械领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些领域也如等待发现的宝藏充满想象。但大多数公司的产品还没有商业化,目前主要逻辑还是处于赛道、故事与预期的阶段。 3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成熟的投资逻辑离不开对市场前景、政策环境、赛道、产品竞争优势、业绩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比对。 生物科技领域的特性在于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高壁垒及高收益的特点。 据国际市场数据统计,一款1.1类新药从药物发现阶段到商业化上市大约需要十年以上,研发成本超10亿美元,最终成功率仅在0.01%。即使是国内流行的许可引进(Licensein)或者仿制(Biosimilar)方式,都需要耗费5-10年,投入数亿以上,并且耗费如此大成本都不一定能保证产品能最终通过验证获批上市。所以很多时候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成果都有不确性,烧钱却毫不含糊。 但立足于中国14亿人口,1.5亿65岁以上老年人的超级大国背景,中国的生物科技领域的市场前景不用置疑。并且随着国内医疗条件的进步、医保覆盖率充分提高,各种重大病症的治疗需求也逐渐得到快速释放,每个细分赛道的含金量也都足够高,这又让这个行业充满了矛盾和风险。 所以想要真正了解这个行业,更多的是要对每个细分领域更深入的专业化知识,不然很容易就是雾里看花,不得要领,这对投资者的要求会非常高。 与已实现商业化的常规生物科技股不同,18A章还有一些其内在的独特逻辑。 因为产品还未商业化,营业利润都没有,很多公司的产品都不具有可比性,连产品都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传统的估值模型不再有用。 但我们可以通过每一家公司所处的细分领域赛道的市场空间、竞争情况、自家产品的优势、研发进程、以及紧盯公司整体的研发投入、管线数量及进度等几个维度去综合打分,然后给一个大概的预期。 但预期都是依据各种假设推出的,而一款创新药从药物发现到临床研究再到获批实现商业化平均至少要经历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可能精准预测到期间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所以很多情况下,越是舍得烧钱投入,研发管线数量越多的企业,往往安全系数就越大,享受到的估值也高。 这也导致了在二级市场上,经常有披露管线新进展或研发新突破的医药股的股价表现明显要强过这类消息很少的其他股票。 比如恒瑞医药的研发团队超3400人,三季报研发费用超33亿,研发管线超过400种,遍布肿瘤癌症、糖尿病及其他管线,百济神州过去十年也烧出了136亿的亏损,在研管线有数十项,部分药物实现了商业化,因而这些都是千亿市值的大公司。 回看这一批入围港股通的18A公司,对于研发投入方面整体还远比不过行业标杆,但整体也还算舍得投入。毕竟在几乎没有营收的前提下,动辄数亿的研发投入,有的成立到目前烧钱超过了十数亿,真的挺需要勇气。 所以投资这些18A公司,除了对这个行业有足够专业的知识外,真的是需要足够强烈的信仰。 让投资者得以如一级投资人那样更前置地参与这些企业的早期成长,享受市值爆发性增长潜力,同时也忍受研发失败带来的暴跌风险。这也许就是这些生物科技股的魅力所在。 4结语 生物医药作为永远伴随人类的刚需赛道,天然少了周期性的干扰,所以这个赛道的成长性要胜过很多其他行业,爆出Tenbagger的概率也大很多。 毕竟在资本估值不缺泡沫的中国市场,一杯伤肝的白酒都能价值数万亿,一份关乎生命的健康又会值多少? 站在时代的格局看,中国作为老年人口最多、整体消费能力最强的国家,但在医药医疗领域却与国际制药巨头还有巨大的差距,仅在美股市值超万亿元的药企就超过10家,但国内目前市值最大恒瑞医药也仅6千亿元出头。这种差距,未来一定会逐渐缩小。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离产生万亿市值的生物科技公司,已经不远了。
12月24日,因圣诞假期来临,港股下午及明日休市。港股今日上午盘分化严重,恒指午间收涨0.16%报26386.56点,成交979.86亿港元,但恒生科技指数大跌3.36%报8142.81点,成交460.78亿港元。 盘面上,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阿里巴巴大跌8.13%,市值跌破5万亿港元,阿里概念股亦全线下挫,并且带动科技股集体走低,京东、美团、腾讯皆跌超2%;军工股表现强势,领涨板块;濠赌股全线反弹,银行股打破近日低迷,集体上扬;前期活跃抗疫概念、阿里概念、互联网医疗、电池、云计算、科网股等表现不佳。 具体看: 军工股上涨,中国航天万源涨超10%,中航科工涨超6%,中船防务涨近5%。消息面上,业内分析表示,市场预期十四五规划采购合同将于明年一季度落地,且预付款比例将有所上升,从而改善公司的现金流,军工整体估值得到提升。安信证券认为军工行业明后年增速都在30~40%之间,核心公司增速或超100%。 航空股、航空服务和航运物流股多数上涨,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涨超2%,美兰空港涨超6%。寒假临近,有航空公司推出出行优惠政策。此外,据海口海关,11月离岛免税销售再劲增180.5%达37亿元。 港口航运股普涨,海丰国际(1308.HK)涨3.98%、中远海发涨3.36%,中远海控涨超2%,中远海能、招商局港口等跟涨。大摩近日发研报指,中国港口股估值经过数年下行后,有望迎来反转,因中美情况缓和、中国出口的复苏尚未反映在股价中。该行将招商局港口、中远海运港口等目标价平均上调22%,重申招商局港口增持评级、中远海运港口与大市同步评级。 北控清洁能源(01250.HK)续升12.22%,公司附属订立融资租赁协议,涉资3.4亿元,租赁资产其后出租予兴义中弘,租期为10年,合计租赁付款总额将为4.47亿元。近期国策强调要加快风能太阳能等开发利用,公司股价应声大涨,月内已飙升超60%。 北京汽车(1958.HK)反弹4.98%,报2.74港元,暂成交3359万港元,总市值219.6亿港元。大和日前料北汽及上汽将成为比亚迪未来客户。另外,公司本月初获MSCI ESG A级评级,这是公司连续第二年获得A级评定。 信达生物(1801.HK)续升5.12%,报72.95港元,总市值1014亿港元,月内股价升幅超40%。信达生物制药23日宣布,其重组人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药物苏立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两项新适应症。另外,招商香港料多数药企明年逐渐复苏,首推信达生物、药明康德等。 濠赌股全线反弹,美高梅升近4%,银河娱乐、永利澳门涨超2%。澳门赌牌将于2022年年中到期,麦格理发研报指,对澳门赌场牌照于2022年到期一事感到乐观,认为未来六至九个月,澳门政府将为经修订博彩法草案作公开咨询,认为此项议程较明年赌收增速预期更重要。相信目前投资者正给予行业溢价,反映行业长远增长机遇。 瑞声科技(2018.HK)反弹7%,收报43.9港元,最新总市值530亿港元。瑞声科技公告称,正考虑建议分拆其透过诚瑞光学持有的光学业务并于中国一家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国盛证券曾发研报指,瑞声科技光学进展符合预期,毛利率仍有改善空间,给予53.8港元目标价并维持“买入”评级。 港股通涨幅榜方面,民银资本涨11.3%,嘉里物流、汇量科技、中国光大绿色环保、第一拖拉机等均涨超7%。 港股通跌幅榜方面,京东健康收跌15.9%,阿里健康跌10.92%,康基医疗跌超7%,晨鸣纸业、保利协鑫能源跌超6%。
进入2021年,港股节节高升的走势极大地吸引了A股市场投资者的目光。有机构投资者甚至振臂高呼,卖出A股买入H股。这也足见有关机构投资者是相当看好港股的下一步走势了。 实际上,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看好港股,甚至在大规模地买入H股。如近年来,保险资金多次在香港股市举牌H股。而去年12月18日,被称为“巴菲特接班人”的李录通过旗下的喜马拉雅资本,以平均每股4.228港元的价格,完成对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H股1326.2万股增持。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在此次增持之后,李录已经持有约10.06亿股邮储银行H股股份,占邮储银行已发行H股总数的5.06%。可以说,在看好港股方面,一些机构投资者早就采取行动了。 而从南向资金的流向来看,南向资金向港股的流动是显著的。虽然自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一些舆论总是在片面地宣传有多少北向资金的净流入,实际上,南向资金的净流入比北向资金要大得多,二者相抵后,实际上表现为南向资金净流入。也即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后,总体上表现为内地资金流向了香港股市,而不是香港市场的资金流向了A股市场。 在这里我们不妨就用数据说话。一是北向资金的历史净流入(截止2021年1月20日,下同)为12454.44亿元,其中,沪股通历史净流入6329.64亿元,深股通历史净流入6124.81亿元;二是南向资金历史净流入19359.85亿元,其中,港股通(沪)的历史净流入12024.80亿元,港股通(深)的历史净流入7335.05亿元。二者相抵,净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达到6905.41亿元。这其中,最近一个月净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就达到了1749.81亿元。可见香港股市近期的节节高升,与内地投资者看好港股,进而导致内地资金大幅流向香港市场是有密切关系的。 内地投资者为何会看好港股?实际上,南向资金与北向资金的流向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开通沪港通、深港通的目的,除了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之外,就是想从香港市场引入资金进入A股市场。但结果却是水往低处流,是A股市场的资金流向了香港市场。 最明显的一个指标就是恒生AH股溢价指数,去年10月9日,最高达到了149.80,今年来虽然港股大幅上涨,但该指数2021年1月20日的收盘指数仍然达到132.88。恒生AH股溢价指数反映的是A股较H股的溢价情况。毕竟目前不少国内企业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恒生AH股溢价指数反映的就是这些公司A股与H股之间的溢价关系。1月20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的收盘指数为132.88,这就意味着A股比H股的股价平均高出32.88%。同样是这些内地的公司,其H股明显大大低于A股,H股的投资价值显而易见,作为市场上的投资资金自然而然就会流向这些股价偏低的股票。尤其是在沪港通、深港通开通的情况下,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内地投资者的资金流向香港市场。 正是基于H股所表现出来的明显优于A股的投资价值,因此,“卖出A股,买入H股”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目前A股市场一些蓝筹股也出现了泡沫,抱团股出现松动的情况下。港股中的一些优质H股也就成了内地投资者的重要选择目标。这也是近期港股特别是一些H股大幅上涨的原因所在。只是作为A股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港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沪港通、深港通对投资者是有门槛限制的,即有50万元的资金门槛。如此一来,A股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就不可能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渠道来直接投资香港股市了。 那么,国内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如何投资港股呢?通过国内市场的港股通基金或许是中小投资者可以选择的合规途径。目前市场上纯港股通的主动型基金有30只左右,这其中,天弘港股通精选(A:006752 ,C:006753)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只,基金资产的 0%-95% 投资于股票资产,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天弘港股通精选基金一个很重要的亮点表现在基金经理刘国江先生的身上。作为港股通基金经理,当然必须要熟悉香港市场。而刘国江经理拥有10年港股投资研究经验,4年扎实研究,6年历练投资,其专注于港股投资研究,投资风格偏大盘成长风格。尤其重要的是,刘国江经理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价值投资信徒,据了解其本人持有天弘港股通精选基金的保有金额目前已超过500万元(含收益144.9万元),刘国江将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基金的利益切切实实地捆绑在了一起,这种做法在基金经理中是较为少见的。 天弘港股通精选基金的投资,很好地贯彻了天弘基金的投研理念。实际上,天弘的主动权益投资的定位不是选股票,而是专注于投资优秀的企业以及企业家,通过投资优秀的企业为投资者带来可靠的收益。而且天弘基金投研一体化改革明确划定了各小组的投资和研究边界,引导投研人员淡化短期市场相对排名,以基本面精选个股,注重长期超额收益,确保基金产品风格的稳定。有利于打造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股票投研团队。 正是在这种投研理念的指导下,天弘港股通精选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其业绩突出,大幅跑赢基准。该基金成立于2019年4月29日,截至2021年01月07日,天弘港股通精选A累计收益率为49.16%,相对业绩基准超额收益率达55.09%。因此,这样的投资回报也是值得投资者信赖的。选择天弘港股通精选基金来投资港股无疑是投资者一个不错的选择。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购买前请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