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3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业绩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394.70亿元,同比增长4.9%;营运净资产收益率(ROE)达19.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公司计划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20元,同比增长7.3%。 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虽受疫情影响,公司个人业务营运利润仍同比增长0.1%至1229.77亿元,扭转了2020年上半年的负增长趋势,在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中占比达88.2%。2020年,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18亿;全年新增客户3702万,其中36.0%来自集团互联网用户;客均合同数2.76个。 团体业务方面,2020年,中国平安对公渠道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84.8%,综合金融融资规模同比增长69.7%。截至2020年12月末,团体业务为个人业务提供资产余额达1.21万亿元,为保险资金配置提供资产余额达5190.22亿元,全年新增1479.06亿元。 金融业务方面,中国平安2020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5.3%,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5%,银行业务稳健经营。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6%,其中18.9%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2020年,公司净投资收益率5.1%,总投资收益率6.2%。据统计,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近10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3%,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5%。 寿险改革项目已完成顶层设计 近年来,中国平安的寿险改革进程备受关注。在年报中,中国平安表示,作为公司的核心主营业务,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主动加强合规管理、提升风险防范水平,贯彻“渠道+产品”双轮驱动策略,巩固业务基础,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在疫情影响之下,中国平安的寿险改革仍未完全走出“阵痛”期。2020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为495.75亿元,同比下降34.7%,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平安解释称,受疫情影响,公司传统代理人线下业务展业受阻;同时宏观经济及个人收入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客户对长期保障的消费支出暂时放缓;线下大型活动举办依然受限,线下面对面拜访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公司高价值的长期保障型业务受到一定冲击。 虽然在疫情影响下,寿险业务短期承压,但中国平安仍对寿险改革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平安表示,公司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策略,扩大客户资源储备,保持客户黏度,为迎接市场复苏积蓄动能。2020年,寿险改革项目已完成顶层设计并聚焦于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和推广,未来将持续深化并全面推广改革。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遭遇了史上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个充满艰巨挑战的年份,中国平安坚守服务国计民生的立业初心,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推动生态战略转型,积极投身科技研发,发力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公司未来价值增长新引擎。” 持续科技赋能 科技创新与赋能是中国平安年报不得不提的关键词。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平安科技业务营运利润达82.21亿元,同比提升76.4%。据悉,科技业务反映汽车之家、陆金所控股、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经营科技业务相关的子公司、联营及合营公司的经营成果。 2020年,中国平安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生态圈建设,创新业务发展较快。截至2020年12月末,陆金所控股、平安好医生等相关4家上市科技公司市值总额达684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2020年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投身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研发。截至2020年12月末,中国平安拥有超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3700名科学家的科技人才队伍。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1412项,较2020年年初增加10029项。 中国平安表示,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公司将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抓住科技创新机遇,持续推动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艰难中更要奋进,闪耀中铸就信仰。”2月3日晚间,中国平安(601318.SH)公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年业绩,在财报的开篇,中国平安破天荒地以一首《向无止之境前行》的打油诗作为开始,正如诗中所写的,中国平安在疫情与寿险改革叠加的2020年交出了一份艰难的财报。 财报显示,2020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394.70亿元,同比增长4.9%,这是其自公布营运利润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 中国平安自上市后,仅2008年在大幅度计提减值准备后,归属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在此之后,一直保持稳健的正增长,尤其是2013年~2019年这7年,基本保持着年均超过30%的利润增速,而在2020年,这样的增速戛然而止。 显然,资本市场对此也有所预期,2月3日,中国平安报收76.54元,跌2.1%,年初以来跌幅达到12%。 不过,平安依旧表示,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2.20元,同比增长7.3%。 寿险改革的挑战 寿险是保险业务的核心所在,在平安集团净利润构成中占比长期维持在六至七成,可谓平安的根基所在。 自2018年开始,平安就开始逐步调整寿险产品及渠道。2019年,平安成立了寿险改革领导小组,由马明哲亲自挂帅担任组长,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新一轮寿险可持续增长铺路。 不过,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叠加了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自2017年开始,平安寿险与健康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就呈现下滑态势,而新业务价值通常是对保险公司进行估值的第二个维度。 2020年年初突然暴发的疫情,对长期保障型业务带来了严重影响,为稳定代理人收入,保险公司普遍转向线上获客,平安寿险也调整了节奏转向部分利于销售的保险产品,拖累新业务价值率骤然下降。 从去年全年来看,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495.75亿元,同比下降了34.7%,新业务价值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其中,代理人渠道的新业务价值下滑37.1%,在代理人渠道中,长期保障型产品的新业务价值下滑了48.5%。 与新业务价值同步下滑的还有代理人队伍,代理人队伍可谓是此次寿险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9年底,平安代理人数量为116.7万,较2018年剥落了18%。截至2020年底,平安寿险代理人规模又较年初下降了12.3%,仅为102万左右。 不过,在淘汰低产能代理人的同时,代理人的收入似乎还没有跟上改革成果,2020年,代理人人均每月收入为5793元,同比下降了8.2%,其中涉及的寿险收入同比下降了16%。 马明哲在董事长致辞中提及寿险改革时表示,寿险改革深度贯彻“渠道+产品”双轮驱动策略,在2020年基本完成整体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从渠道、产品、管理、文化四大方向全面推动改革项目落地。依托专业管理团队、高素质代理人队伍、综合金融产品体系和领先科技实力,改革成效将日益显现。 科技业务在崛起 除了寿险以外,中国平安的另外几大传统金融板块都在遭遇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2020年,财产险的综合成本率较2019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超过以往,归属净利润下滑了近30%。 银行业务归属净利润仅增长2.59%,信托业务归属净利润下滑了4.59%。 可以说,传统金融板块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均表现不佳,不过,证券业务排除在外,2020年,一向在平安集团内部存在感不强的证券业务收获了大满贯,其归属净利润增长了27.6%,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来临,证券界人士普遍乐观预计“好日子”还将持续几年。 东方不亮西方亮。前些年,中国平安一直在努力耕耘的科技业务终于开始进入爆发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包括陆金所控股(LU US)、金融壹账通(OCFT US)、平安好医生(01833.HK)、汽车之家(ATHM US)4家上市科技公司市值总额达684亿美元。 2020年,平安集团科技业务营运利润达82.2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76.4%,归属净利润更是增长了128%,对集团利润贡献度在显著提升。
图片来自网络 2月3日,中国平安公告披露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全年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度中国平安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394.70亿元,同比增长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 中国平安全年净利虽未能“转正”,但与其半年报时同比下降29.7%和三季报时同比下降20.5%相比,降幅已显著收窄。 平安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12月末,其个人客户数超2.18亿,较年初增长9.0%;全年新增客户3702万,其中36%来自集团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客均合同数2.76个,较年初增长4.5%;互联网用户超5.98亿,较年初增长16.0%。 “集团超5.98亿互联网用户中,仍有4.04亿尚未转化为个人客户,由用户到客户的转化仍有较大的挖潜空间”,平安集团年报中表示。 此外,平安集团也在财报中披露了现金分红情况,继2020年度中期分配股息每股0.80元后,2020年末期,平安集团将再次向股东派发每股1.40元的股息。即2020年度,中国平安全年向股东派发股息每股人民币2.20元,同比增长7.3%。 分业务来看,2020年度,中国平安在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信托业务方面净利润同比下降;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和科技业务上实现净利润同比提高,其中,科技业务涨幅最大,达127.6%,由34.87亿元升至79.36亿元。 平安保险方面,2020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内含价值为8245.74亿元,较年初增长8.9%;实现营运利润936.66亿元,同比增长5.3%;营运ROE为35.0%;实现净利润960.72亿元,同比下降7.4%。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出现了短期波动。年报数据显示,其新业务价值为495.75亿元,同比下降34.7%;新业务价值率33.3%,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平安集团年报中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传统代理人线下业务展业受阻;同时,宏观经济及个人收入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客户对长期保障产品的消费支出暂时放缓;此外,线下大型活动举办依然受限,线下面对面拜访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高价值的长期保障型业务受到一定冲击。 保费收入方面,2020年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全年规模保费5994.32亿元,同比下降2%。其中,个人业务保费收入占比达95.7%,为5736.07亿元。 按险种来看,平安集团2020年度分红险和传统寿险的规模保费最高,分别为1290.96亿元和1173.18亿元;年金险年度同比增幅最大,由2019年度的554.11亿元,增至822.11亿元,同比增48.37%。 在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偿付能力方面,据年报数据,平安寿险、养老险和健康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且均超200%。但2020年内,平安养老险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较上年末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为237%。 平安产险业务,2020年,整体维持了稳健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平安产险2020年度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58.54亿元,同比增长5.5%。 但同时,平安产险的营运利润和净利润则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为22.9%和29.2%;整体综合成本率较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99.1%. 中国平安财报表示,这是因为当前正处在车险综合改革背景下,市场竞争激烈,因而成本有所增加。 分险种来看,2020年,在平安产险经营的所有保险产品中,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险种是车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这五大类险种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占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94.6%。 年报内容显示,2020年,受宏观经济压力和疫情影响,新车销售量下滑;同时产险行业秉持车险综合改革的让利消费者原则,件均保费有所下降。 同时,受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平安产险保证保险业务质量短期承压,承保利润下滑至31.25亿元。 但平安方面称,未来,随着疫情影响的进一步减弱、宏观经济形势的回稳,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压力会逐渐缓解。从中长期来看,疫情不会对保证保险业务的未来发展造成实质性影响。 2020年度,平安集团在科技业务方面较为亮眼,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四家上市科技公司——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一号通、汽车之家——市值总额达684亿美元。科技业务营运利润达82.2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76.4%。 其中陆金所控股于2020年10月30日正式上市纽交所。 中国平安财报披露,2020年陆金所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20.46亿元,同比增长8.8%;净利润122.76亿元,同比下降7.8%,主要受陆金所控股C轮重组费用影响,扣除该影响后的净利润为136.02亿元,同比增长2.1%。 此外,截至2020年12月末,陆金所控股实现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9%;30天以上逾期率为2.0%,较第二季度末大幅下降 ;线上理财实现稳定增长,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3.0%。 科技专利方面,截至2020年12月末,平安集团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1412项,较年初增加10029项;位居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榜单全球第一位,位居人工智能、区块链专利申请榜单全球第三位。 此外,中国平安在财报中还披露了新一期利润分配计划。年报披露,中国平安将向其股东派发每股现金人民币1.40元的股息。结合2020年中期已分派的0.8元/股现金红利,2020年度,中国平安已向其股东派发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20元,同比增长7.3%。 中国平安市场表现 图片截取自:Choice金融终端 中国平安2020年度的股价波动较大,2020年初以每股85.9元的价格开盘,3月时一度跌至66元,后经数度涨跌,2020年12月时曾升至94.62元。 2021年以来,中国平安股市表现平平,保险板块也普遍涨势不佳。2月2日,中国平安单日跌2.1%收76.54元/股,年初至今累跌12%。
中国平安(601318):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1430亿元,去年同期为1494.07亿元。
12月12日,中国生产力学会发布改革开放40年来生产力发展标志性成就。凭借影响带动中国金融保险业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及领先行业的创新科技实力,中国平安获评“中国生产力发展十大卓越企业”。 中国平安于1988年在深圳蛇口成立以来,逐步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科技型综合金融生活服务集团。经过32年发展,中国平安在企业规模、经营效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均取得同业领先水平。当前,中国平安为2.1亿个人客户和5.6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生活产品及服务。公司资产规模达到近9万亿元、总市值近1.6万亿元,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1位,“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7位,五度蝉联全球第一保险品牌。 在持续保持高速、稳健发展的同时,中国平安坚持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力技术和水平。本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中国平安积极投入科技研发,深化“金融+生态”战略,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许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中国平安拥有近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建立起8大研究院和57个实验室,科技专利申请数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累计达26,008项。其中,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数字医疗科技专利申请位居全球第二位。 以先进生产力为抓手,中国平安积极推动行业与社会发展,努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通过发挥自身业务特长和优势,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为国家重点发展行业优化金融资源,为民营企业、国企和中小微企业增添发展动力,为社会各类群体及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支持。中国平安助力实体经济、支持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逾5万亿元,为1.5万家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防灾防损服务,企业财产保险累计保险金额超过20万亿元。 凭借先进的创新科技实力,中国平安从赋能自身金融业务出发,逐步成为整个行业金融科技的“提供者”、“输出方”,帮助金融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风控,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能效和综合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截至2020年8月末,“三村工程”已在全国21个省区落地,累计提供产业扶贫资金265.96亿元;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1210所,培训村医11175名;援建升级乡村学校1054所,培训乡村教师14037名。 中国平安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黄宝新表示,“中国生产力发展十大卓越企业”荣誉,是对平安发展成果、科技水平与创新能效的重要认可。展望未来,平安将继续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依托先进的现代科技,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贡献平安力量。 此次“中国生产力发展十大卓越企业(单位)”获评者还包括: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公告,公司于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为6263.06亿元。上年同期为6147.27亿元。
昨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称,由于目前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平安资管与招商蛇口协商,9月11日双方同意终止本次关联交易,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这场分手,并不奇怪。 今年7月13日,中国平安公告拟以16.58元/股定增招商蛇口,认购金额为35.18亿元,此后,又将价格调整为15.77元/股。而7月13日至今,招商蛇口在两个月之内股价已下跌16%,9月11日收盘价为16.05元/股,14日再度下跌,收盘报15.92元/股。 早年,中国平安通过持股多家龙头房企,间接成为最大“隐形地主”,一方面为长久期的保险资金找到稳定的高分红来源;另一方面,一进一出,还可以获得丰厚的资本利得。 然而,近年来,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行业一直处于低估值区间,而且,就目前行业的生命周期来看,已从高增长进入稳定甚至收缩阶段,未来估值中枢很有可能会进一步系统性下移,非龙头房企的股价也持续承压,资本利得的实现越发困难。 不划算的交易 今年6月5日,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资管接受平安人寿委托与招商蛇口签订定增协议,以16.58元/股的价格全额认购招商蛇口募集配套资金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认购金额达35.18亿元。 这笔资金招商蛇口用于支付购买南油集团24%股权的现金对价。南油集团的主要资产是前海自贸区内优质的土地资源。交易完成后,南油集团将成为招商蛇口的全资下属公司,而平安人寿将成为招商蛇口的股东。 公告显示:中国平安与招商蛇口将在园区、写字楼、综合体、商业、健康、养老等业务领域建立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充分调动各方优质产业资源及创新技术,助力公司实现产品与服务升级和业务扩张发展。 这是中国平安继入股碧桂圆、金茂之后,又一次向房企进军。通过入股房企,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也是中国平安地产运营的策略之一。 在国内,中国平安一直有最大“隐形地主”之称,近年来,相继入股了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比如华夏幸福、碧桂园、朗诗集团、融创中国、金地集团、旭辉集团、绿地控股、华润地产、保利地产、九龙仓、协信等。对于重点合作对象,平安通常会拿到二股东的席位,且一直坚持纯粹财务投资。 不过,招商蛇口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购买资产一事并未给股价带来多大的反应,在随着7月份一波普涨行情,股价于7月13日盘中最高触及19.49元/股后,便开始了一路下滑。尽管交易双方此后又将定增价格调整为15.77元/股,但近两个月来,地产股持续疲软。 9月14日,在上证指数上涨0.57%的背景下,万科A、保利地产、绿地控股、金地集团普跌。招商蛇口同日收盘报15.92元/股,跌0.81%,已非常接近双方的定增底价。 投资背后的差异 作为纯粹的财务投资人,中国平安入股地产公司,除了部分业务协同外,势必要以赚钱作为第一要务。 赚钱的来源,一方面是长期股权投资下的丰厚分红,比如,在中国平安2019年年报中,按权益法核算的联营房企就包括华夏幸福、中国金茂、旭辉控股,其中,中国金茂去年分红1.93亿元,旭辉控股去年分红2.18亿元,华夏幸福去年分红最多,达到9.08亿元。 而另一方面,就是一进一出的资本利得,比如,碧桂园就是平安的成功投资案例之一。 2015年4月1日,中国平安斥资62.95亿港元获得碧桂园9.9%股权,持股22.36亿股,跻身第二大股东,当时,每股认购价仅2.816港元。 当年,碧桂园销售额仅1400亿元左右,平安入股后的第二年,碧桂园的销售额突破3000亿元,成为继恒大、万科之后第三家跻身3000亿元阵营的房企。 平安从碧桂园得到的回报也直接翻了一番,与销售额同期翻番的是股价,从2016年三季度开始,碧桂园步入了为期长达1年多的股价单边上涨通道。 2018年1月11日,碧桂园盘中股价最高触及28.6港元/股,同年2月6日,中国平安精准减持碧桂园340万股,交易均价16.78港元,套现约5705.6万港元,此后又分别减持了910万和1882万股,总计套现约4.55亿港元,获利颇丰。 另外,碧桂园每年还为中国平安提供稳定的分红回报,根据中国平安披露的数据,碧桂园每年的分红率可以达到22.70%。 其后,平安又看中了华夏幸福,这家以产业新城开发为重点业态的中流房地产商,欲再度复制碧桂园的“神话”。 2018年7月10日,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资管受让华夏控股持有的华夏幸福5.82亿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19.7%,转让价格为23.655元/股,较当日收盘价折价13%左右,转让价款共计137.7亿元。 2019年1月31日,平安资管以其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再度受让了华夏幸福1.71亿股,占其总股本的5.69%,每股价格为24.597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10%左右,转让价款共计42.03亿元。 交易完成之后,平安合计持有华夏幸福7.58亿股,持股比例25%,为第二大股东。 平安入股以后,华夏幸福也确实经历了一波行情,但随后震荡下行,今年以来,股价更是大幅下挫,尽管在7月份随着A股行情有所反弹,但7月10日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下挫,平安的投资也面临着市值缩水的压力。 而且,平安入股华夏幸福之初,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即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华夏幸福归母净利润增长率须分别不低于30%、65%、105%,即不低于114.15亿元、144.88亿元、180.01亿元。在利润补偿期间,华夏幸福年度的实际净利润如果小于预测利润的95%,则要进行现金补偿。 2018~2019年,华夏幸福实现归母净利润117.46亿元、146.12亿元,勉强合格,而今年上半年,华夏幸福归母净利润仅为60.62亿元,和全年180.01亿元的距离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