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020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平安凭借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以1842.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榜单第21位,较去年上升8位,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2位。 如果聚焦500强中的前30强,可以发现,除了鸿海精密,平安是唯一一家总部不在北京,而是在深圳的企业。 深圳,是平安诞生的母体,在特区成立以来的40年里,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40年来沉淀下来的特区精神,感染着在这片沃土上的每一家企业,一如平安、华为、腾讯、大疆、中集等。 知名经济学家胡祖六曾说过,平安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所铸就的,而在这其中,深圳,始终贯穿其中。 传承者 中国平安创立于1988年,此时,恰逢中国启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全体中国人都立志于改变落后现状,众志成城,以至于在中国平安挂牌成立后的岁月里,国家的整体氛围、环境都非常有利于创业、创新。 尤其幸运的是,平安还诞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深圳蛇口。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只争朝夕、苦干务实的蛇口精神,激励熏陶了朝气蓬勃的年轻企业,平安在其身上打下了不甘现状、敢于进取、勇于创新的文化烙印。 “直到今天,深圳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与整体营商环境在国内仍然首屈一指,可以说,平安自出生以来充分享受了国家与所在城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胡祖六说。 在原蛇口工业区总经理顾立基看来,蛇口精神是一种坚持改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中国平安是公认的蛇口精神最好的传承者之一。蛇口诞生的使命,是不断打破陈旧的生产关系,创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在中国企业中,中国平安最早实行人才公开招聘、执行灵活的干部用工制度,率先引进国外咨询公司,也是最早引进外资的中国金融机构。 与此同时,深圳高度开明的政商环境,也为平安的每一次重大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胡祖六回忆说:“在协助平安酝酿策划收购深圳城市商业银行与深圳发展银行项目时,我认为当时政府的态度是成败的关键,但出乎意料的是,与深圳市政府的沟通竟是整个交易过程中最顺利的环节,深圳主管领导在这个项目上所展现的开明见识与决策效率让我刮目相看,平安在举步维艰的创业期及后续发展的关键时点上,有幸得到了一些具有长远眼光,叱咤风云、敢于担当的改革型领导,如袁庚等的支持。” 永恒的创新基因 回顾平安成长之路,几乎十年一次蝶变,传承了深圳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特区精神。 其中,第一个十年的特征是搭建体制机制平台,探索现代保险道路,中国平安是最早从中国台湾地区引入“个人保险营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人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由平安开始,保险代理人制度在中国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人身险销售的“统治地位”。 第二个十年的特征是专注保险经营发展,探索综合经营模式,平安也是国内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集团,也是继中信、光大之后,被监管层明确认可的综合金融集团; 第三个十年的特征是强化综合金融实践,探索“金融+科技”,在所有的保险公司还在集中精力做大保费规模的时候,平安就已经开始对标“BAT”,探索金融科技之路; 从2018年开始的第四个十年,平安又开启了“金融+生态”的格局。可以说,在中国规模最大的企业中,平安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一家。 平安天然地认为,市场经济的生命力之所以强大,在于它对创造性的激励和对非创造性的惩罚,不知变化的企业才是最危险的企业。明天并不是今天的延长线,不进行改革,今日的成功就是为今后的失败铺路。 创新,也赋予了平安持续成长能力。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这15年,平安的业绩一向十分强劲,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复合增长率超过23%,基本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内涵价值复合增长率、股息分配复合增长率,总资产复合增长率均在25%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大蓝筹,粗略统计,每800个中国人中有一个平安人,每7个中国人中有一个是平安的客户。 在深圳314家上市公司中,中国平安稳居市值、利润第一的位置,去年实现净利润1643亿元,最新市值约1.37万亿元。 企业定位与城市定位合二为一 深圳给予了平安成长的沃土与基因,支持着平安的每一步蜕变,与此同时,平安也在时刻反哺着这座城市,回馈着这个国家。 去年8月,《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中国平安率先响应,积极围绕中央五大战略定位,努力助推示范区建设。 包括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地”定位,注重以科技驱动助推深圳发展,在发展质量上处处体现着深圳特性;围绕“法治城市示范”定位,近年来,平安多次与深圳政府相关部门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法治水平;围绕“城市文明典范”定位,平安以特色人才战略,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围绕“民生幸福标杆”定位,从“智慧、智理、智效”建设理念出发,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三大核心技术,平安推出国内首个“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及解决方案,涵盖智慧民政、教育、医疗、房产、养老等,用科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可持续发展先锋”定位,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升为集团战略,更加科学性体系化地加强企业治理,搭建国内首个上市公司ESG政策体系,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继今年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之后,近日,深圳根据自身情况,提出要立志打造“两个全球金融中心”:一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一是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 而无论是金融科技抑或可持续金融,也都是平安的自身定位所在。 从2018年开始的第四个十年,平安通过“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努力,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由此形成循环。 确切地说,平安已不仅仅是一家单纯的金融机构,而是金融科技集团,如今,平安旗下子公司已有一半是科技型公司,从人员结构看,现在平安集团40万内勤员工中,已有10万人在互联网和科技型企业中工作。 作为平安内部金融科技业务的分管人,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说,中国平安仍在持续探索如何更好地用科技赋能金融、赋能生态,并相信平安第四个十年的“金融+生态”将更加充满希望和前景。 “我很有幸可以在深圳,在平安,一起迈进。”陈心颖说。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平安金融中心目前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地标 平安的成功,既来自于“赢得时间”的抢跑思维,也得益于“快速变革”的高效执行力,更来自于对经济发展大势的把握,以及对“创新引领发展”这一理念的笃行。平安的基因里,有着深圳的独特烙印:在强者环伺的竞争中突围的渴望,激发出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 事实上,平安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国内首家股份制保险企业的成长史,亦是一座城市从边陲渔村到超大型城市的发展史。平安成长之路,印证了深圳40年沧桑变幻。而这个故事还在延续…… 南国吹来的海风,饱含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澎湃激情。 32年前,一个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蛇口工业区管委会工作的年轻人,紧紧抓住了深圳开创市场化经济和我国保险业打破“大一统”的机遇,迅速撕开一个口子。 这个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就是马明哲。 时任央行副行长的刘鸿儒现在仍记忆犹新,当年他在招商银行考察时,有个年轻人笔挺地站在门口,向他发出“要不要去马路另一边看看”的邀请。 他在《平安心语》一书中回忆说:“那实在是一家太小的企业:一个楼层,十几个员工。但真正让我记住的,是以马明哲为首的那群年轻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这家不起眼的企业,就是后来成长为全球保险公司市值第一的中国平安。 平安的成功,既来自于“赢得时间”的抢跑思维,也得益于“快速变革”的高效执行力,更来自于对经济发展大势的把握,以及对“创新引领发展”这一理念的笃行。平安的基因里,有着深圳的独特烙印:在强者环伺的竞争中突围的渴望,激发出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 事实上,平安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国内首家股份制保险企业的成长史,亦是一座城市从边陲渔村到超大型城市的发展史。平安成长之路,印证了深圳40年沧桑变幻。而这个故事还在延续…… 深圳速度:机会是抢出来的,我们别无选择 在深圳寸土寸金的CBD,一幢近600米高的大楼在阳光下光彩熠熠。这里驻扎着平安的总部。这幢世界第四高建筑,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也被视作深圳金融创新成果的象征之一。 斗转星移,32年间,伴随着深圳的蜕变,平安从一家偏于一隅的财险公司,成长为覆盖全金融领域的综合金融集团,并且还在将触角延伸至科技领域,不断加固“护城河”。白手起家、非国有背景的平安,深谙“机会是抢出来”的生存法则。 探索现代保险道路,构建综合金融模式,确立“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战略——平安三个十年的阶段性定位,几乎踩准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节奏。在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看来,在紧紧抓住制度和趋势红利的同时,这种持续的领先感,还源于平安前瞻性的战略,强大的执行力,以及关键的内部文化——危机意识。 谢永林清楚地记得,马明哲曾连续五年在平安年度干部大会上发表题为《我们别无选择》的演讲。这个演讲金句迭出,广为平安员工所知:如果河上有桥,付点过桥费就能很快过桥,何必摸着石头过河;和市场比赛,内部首先要比赛。 “过桥论”体现的是平安对于领先人才、先进模式的开放姿态;“赛马”文化、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反映的是平安提倡高度竞争、追求效率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思路。 这些被深深烙印在平安文化之中的特质,正是来自于深圳成长的内在基因。地处广州与香港之间,如何在强者环伺的竞争中突围,给深圳植入了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这从蛇口最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口号中就可见一斑。 “平安的成长早已融入深圳的崛起之中,深圳的城市精神也塑造了平安的文化气质。”让谢永林来形容深圳之于平安的影响,他说,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发达的市场经济水平,服务型政府及其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竞争创新的城市文化,高质量的人力结构和技术资源以及尊重、弘扬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成就平安的深圳因素。 深圳深度:请人“革自己的命”,自我探索“无人区” 即便是已壮大至今时今日的规模,平安的危机感依旧。 作为平安创始元老中的股肱之臣,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建一偶尔也会“吐槽”一下老战友。“平安三个十年的阶段性定位,都是他(马明哲)挑的头。他还时常提醒我们:不创新就完了。现在公司每年的收入、利润都增长得不错,但他还是担心:增长还能保持几年?未来的增长靠什么?所以,集团每个业务板块每隔三五年,必须要进行一次改革。” 始终敬畏市场、敬畏变化,根深蒂固的危机感,不断给平安注入创新突变的血液,提供源源不断的变革激情。 平安与麦肯锡的渊源,在金融业早已耳熟能详。1996年,马明哲提出已经8岁的平安应该请个“洋大夫”对自己“动刀子”、“革自己的命”,架构和战略必须彻底梳理。摩根和高盛给他推荐了麦肯锡,那是一家曾帮助诸多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进行流程再造的世界顶尖咨询公司。而在此后平安每一次变革中,都会出现麦肯锡等咨询公司的身影。 三十而立的平安,愈发体会到“改革与开放是企业根与魂”的内涵。前面三十年,平安一直在寻找最佳参照物,倒逼和鞭策自己实现超越。对于第四个十年的构想,马明哲定下的目标是——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成为“世界前十大市值的科技公司”“前十大市值的公司”“全球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的服务集团”。 一边奋力奔跑,一边不断变革,对于成长型企业也许并不罕见。但对于已覆盖全金融领域、达到万亿营收体量的平安而言,要保持持续的前瞻力,且如此高密度的新技术、新模块、新方法被植入公司体内,光有自上而下的危机感文化是不够的,必须要把制度固化成企业运作的流程,从而将个人主导变成群体的价值认同以及企业规范运行的制度保障,最终呈现出强大的执行力。 眼下,平安的新探索,已经进入无人区、深水区,放眼世界,无先例可循。诚如深圳创造的城市崛起奇迹:曾经,深圳创造了“三天盖一层楼”的发展速度,“深圳速度”是一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符号。如今,深圳以“平均一天227件发明专利”的发展率先实现创新驱动,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样本。 深圳广度:以科技为轴,去探一探世界 勇立潮头、锐意改革、创新实践、顽强拼搏,担当起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先行者、奋进者角色,正是马明哲这样一批优秀企业家汇聚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深圳奇迹”。 作为一毕业就加入平安的“老人”,谢永林对马明哲颇为了解。“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强烈的好奇心、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跨界思维,马总的这些特点可能在很多成功企业家上都有共性。但30多年来,他始终自我驱动式地不断打破舒适圈,最近几年更是跳出金融领域,这种自我革新和跨界思维能力可能并不多见。” 马明哲曾披露过他的日常节奏——基本上白天开会,晚上处理邮件,深夜思考复杂的问题,周末的下午画画规划图纸。 圈内有人开玩笑说,谁让他姓马呢,马就喜欢跑。孙建一更是直白,“像他这样的企业家,是用灵魂入股了企业。30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工作13-15个小时。” 时势造英雄易,英雄造时势难。马明哲用其勤奋、智慧和超前视野缔造了平安,而平安重塑了中国保险业和金融业格局,甚至未来还将重塑科技业格局。 平安正踏上新征程,以科技为轴,去探一探世界。谢永林告诉记者:“过去十年,平安已累计投入1000多亿元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相关科技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金融、医疗及智慧城市等领域,极大提升了传统业务的价值,且部分核心技术已对外输出。” 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金融科技专利榜单上,平安以1604项专利位居榜首。更重要的是,平安广阔的业务场景又为前沿的技术打造了最好的试炼场,能够批量锻造出与产业贴合的科技赋能方案,从而支撑起技术输出的商业模式,孵化出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等一批领跑行业的新科技“独角兽”。 目前,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已分别在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市场落子布局,技术输出的版图已从境内延伸到了海外。已在港股上市的平安好医生和在美股上市的金融壹账通更是在今年双双录得市值翻番的优异表现,让平安的科技业务收获了真金白银的市场认可。 但在马明哲眼中,科技业务更宏大的价值则在于生态的塑造。近年来甚少发声的马明哲曾在2018年的平安业绩发布会上,首次亲自描绘平安未来最重要的战略发展路径: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在这条战略路径上,当下的平安已行之过半。未来生态圈中的各环节如何在跨界共生中实现价值的二次缔造和释放,是平安最大的发展看点和市值期待,也将诠释马明哲从“大胜靠平台”到“常胜靠生态”的战略内涵。 40年风雨路,谁主沉浮。从生于夹缝到市值问鼎全球保险业,从20年前花数百万“请洋大夫来革自己的命”,到如今将科技技术向全球输出,平安的一路成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圳乃至中国金融市场的勃兴。
不出所料,平安好医生发了一份看起来还算不错的2020年中报:上半年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20.9%;净亏损2.14亿元人民币,收窄 22.1%;在线医疗板块收入6.95亿元,增长106.8%,占收入的比重从 去年同期的14.8%,上升到25.3%;2020年6月的月付费用户数为300万人,同比增长32.3%。 这是平安好医生新任董事长方蔚豪交出的第一份财报,尽管力图向外界传达出新气象。但和前任王涛掌权时一样,平安好医生的业绩和市值看起来不错的背后逻辑没有变: 背靠强大的平安集团,无论是用户,还是实际的收入,相当比例和母公司有关联; 另外,疫情使大量用户转到线上,加上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东风,让平安好医生股价大涨,超过了正常的估值范围。 当前的背景下,有个好爸爸,并不是劣势,千万创业者求之不得。但对于已经跨过了千亿市值的平安好医生,要想再进一步,得表现出独立生存能力才行。 无论是前任操盘手王涛,还是现任的方蔚豪,在平安好医生都没有什么股份。从人性来讲,这缺了点让人拼命搏杀的动力,独立生存的血性和决心都会受影响。 另外,此前平安好医生面临的竞争,大多来自中小玩家,巨头在这个领域大多还处在小规模试水阶段。疫情大背景下,政策的东风把平安好医生股价给吹了上去,同时也让各大巨头感受到了风向,于是今年纷纷大举杀入。 同样在港股上市、市值是平安好医生2倍的阿里健康,虽然收入构成还很不一样,但两者会越来越像,已经是直接竞对关系。 最针锋相对的京东健康,相互之间各业务线高度雷同,平安好医生的几大业务在京东健康上都能找到。 8月17日,平安好医生对外宣布推出名医工作室,紧接着8月18日,京东健康就宣布正式推出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 而借助强大的外卖物流体系,送餐的美团、饿了么卖药卖得顺其自然;即时性的物流能力,可以支撑用户的即时性用药需求,美团和饿了么用高频餐饮带低频药品,不需要做广告就能拥有海量用户,它们甚至比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在卖药这个事情上更有竞争力。 此外,刚收购了百科名医的字节跳动,目前还很难看出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不过,它不太可能去走百度的老路,仅靠卖医疗广告赚钱,未来杀入互联网医疗的可能相当大。 而被疯狂吐槽的百度,不可否认地在医疗领域根基也很深。至于多次推迟上市的微医,除了缺了一个好靠山,整体实力未必比平安好医生差。 江湖的位置,讲究德位的匹配。平安好医生的业务虚弱+高市值,遭人觊觎再正常不过。 2020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营收为27.47亿元,净亏损2.14亿元,对应的P/S倍数为22.5倍。这个P/S倍数,可以给到代表核心技术方向的芯片公司(如寒武纪),也可以给到GMV增长高达100%的电商公司(如拼多多)。甚至,给到行业龙头阿里健康也说得过去。 而给到平安好医生,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想象力。 确实,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后,平安好医生被各大国际券商看好,纷纷调高了其目标价。但这些国际券商有个通病,就是很可能没有体验过平安好医生和其它玩家的服务。当然,这些国际券商虽然没对比过服务,但深谙大道理:那就是有足够理由相信平安集团的马明哲总。 方蔚豪面临的任务很艰巨,2019年平安好医生就号称有3亿多的注册用户,这么大的数据再大幅往上涨,很容易让人觉得假。而占收入主体的“卖药”(商城)和“消费医疗”业务,明显会打不过阿里、京东、美团这些电商平台。在线医疗这个业务,是个好故事,但做收入不容易。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推动,增速很快,但体量还不够大。 进一步整合母公司平安集团的内部资源,是方蔚豪为数不多的选择。用花旗银行的话说就是:平安好医生新任首席执行官加强了公司与平安集团的协同效应,并有可能增加在中国商业保险的长期参与度。 用更直白的话说:平安好医生可以借助平安集团的背书,比同行更快和各地政府建立起合作,打通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保报销,顺便兜售平安集团的商业保险。 方蔚豪不会坚持前任王涛的流量打法,一是确实打不过互联网电商平台,二是身兼平安医保科技、平安租赁董事长的方蔚豪作为更为纯粹的平安人,更有动力去整合和盘活平安内部资源。 一个悖论是,平安好医生越是向平安内部整合,作为投资者,更应该买的是平安集团而不是平安好医生的股票。 更大的挑战是,等京东健康登陆港股后,平安好医生会成为互联网医疗股的第三选择。过往的经验说明,排在第三的,是真的不会受投资者青睐。从这个角度看,平安好医生确实比之前更危险了。
2020年8月7日-9日,第五届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于深圳隆重举办。此次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承办,鹏城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在8月9日的「AI金融专场」中,《AI金融评论》邀请了6位最具代表性的顶尖AI金融专家,分享能够代表未来10年风向的智能技术方法论、产品逻辑和风险管理理念。其中,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博士以「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业务」为主题,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讨论。注:关注公众号「AI金融评论」,对话框回复“AI金融”,获取GAIR大会金融专场部分嘉宾演讲PPT。以下是肖京博士演讲内容,雷锋网AI金融评论做了不影响原意的编辑:金融场景痛点遇上巨变行业环境平安是全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涉及的金融场景非常丰富。然而,在传统金融行业,风控、营销、服务、运营等核心环节仍存在诸多痛点和可改进空间。风控是金融行业的核心工作,以风险杂,欺诈多、违约率高为显著特征,如果选用传统人力方式解决,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困难。营销方面,传统的金融营销以实体网点、电话短信、递推沙龙等方式将标准化产品推送给所有客户,这种方式获客成本高、渠道频次低且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服务方面,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使传统的金融服务面临各场景各链条上的重构;传统人工客服存在培训成本高、流动性大、服务效果参差不齐等弊端,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运营方面,传统机构各个业务运营环节存在大量重复性、低效率工作,1%的效率提升,就可以给平安集团带来100亿的价值——全集团180多万员工,每一点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收益都十分明显。目前金融市场环境在面临巨变,随着监管趋严,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愈加激烈;未来银行不管在体制还是技术上,都会更加开放,同时,金融机构的投融结合将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平安的经营管理也将逐渐向混业经营、精细化、轻资产化转变。各大企业和机构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服务升级和企业智能化转型。让业务员自行建设机器人的“秘密武器”如何解决行业实际痛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胜出,线上化和智能化是必经的道路。平安实现智能化的开端是互联网化,平安1998年开始做互联网,现在已建立了完整的互联网体系,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打通;其次是建立大数据平台;之后,平安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改变生产,重构流程,实现我们所说的“三提两降”(即提高效率、效果、客户体验,降低风险与成本)。智能化转型比互联网化更复杂。智能化是技术上的创新,要在对传统业务流程非常熟悉的前提下先做信息化改造,实现信息流通,再完成数据化。信息流通后把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的数据沉淀下来,然后才能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实现智能化。因此,智能化绝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线上化和多线联动使平安集团实现渠道的实时触达,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智能化、尤其是AI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让集团真正实现数字化经营。技术要和业务紧密结合,不光要形成具体解决业务问题的智能化方案和平台,更要形成规模化拓展AI应用的能力,覆盖各类场景,快速有效地实现业务环节的智能化,持续夯实关键技术和业务壁垒。业务方案中台:“平安脑”智能引擎因此,现阶段我们主要进行方案中台的建设。不是做技术中台,而是业务方案的中台,把技术和方案的结合抽象浓缩成方案中台组件,让前端业务可以快速组建服务机器人。核心方案架构是“平安脑”智能引擎。底层是我们的数据,平安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把1.7万个机构的所有数据自动地采集、整合,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标签化及信息安全。在此平台之上,我们对这部分数据采取严格保密管理,建立有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管理规范。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做一些标签画像,在此之上运用AI技术开发出产品平台,与业务结合建立AI解决方案,建立方案的中台,最后在前端组成各个不同场景的具体业务方案。数字化经营平台:克瑞斯我们打造了很多平台和中台工具,帮助快速实现前端业务规模化经营。比如克瑞斯数字化经营平台,为业务人员打造可灵活应用的数字化经营工具,业务人员可以迅速组合、配置需求,快速形成一系列的智能解决方案,不需要再等技术人员开发,很多产品就能通过自身解决需求,目前已经应用于平安集团人寿、保险、银行、信贷等多个业务线。一站式AI开发平台:Occam(奥卡姆)Occam平台则是一款面向AI零基础业务人员和专业AI技术人员的一键式开发平台,以零算法基础和少量数据即可训练高精度机器学习模型为核心,结合Saas、Paas与微服务架构的思想提出了可使用于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平台,可应用于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业务人员不需要很多技术背景,就可以快速建立图像、语音等模型。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取得不少成绩,在GLUE和Stanford SQuAD 2.0国际竞赛上,我们都得到了全世界第一名,也研发了很多前沿的算法。蜂巢联邦智能平台平安已经推出蜂巢联邦智能平台,以解决“数据孤岛”情况下数据不可共用的问题,平台具有安全性、隐私性、合法性的特点,目前已应用于动态保险定价、专属语音客服等多个场景。但由于联邦学习需要加密、分布部署、改变模型等具体细节,在沟通、开发、部署、人力等各方面成本都较高,因此只有在必需的场合,平安才会使用联邦学习技术。平安的AI金融应用实例平安还有很多AI具体应用案例。以身份认证为例,平安融合人脸、声纹、微表情识别、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创新性地研发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平安的多模态身份认证准确率高、稳定性优、适用范围广,已应用于普惠小额贷款、银行保险账户开户、门禁等多个场景,通过微表情、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平安普惠的放贷效率,将放款时间缩短至3分钟,违约率也大幅下降。平安打造了涵盖1.2亿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企业大数据知识图谱——欧拉图谱,欧拉图谱构建了专业的债券违约、财务造假、企业评级等多个模型,实现贷前贷中贷后、投前投中投后等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预警防控企业金融风险。欧拉图谱也用于帮助政府业务管理,比如宏观经济运行监测、产业规划、项目投资决策等。图像识别应用于平安的自动车险理赔,这是2017年全国上线的案例,目前仍然是全世界唯一规模化上生产的自动定损理赔系统。客户借助智能闪赔可以进行自助理赔,大幅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提升客户体验,其应用不仅可以在理赔早期就识别出欺诈的风险,每年减少几十亿元的风险渗透,还提升了业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目前国内、东南亚、欧美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这些技术。智能法务管理,我们有很多AI技术,在自动审批法务证据链、要素关系图谱这些环节上,用于自动合同审核,判断官司是否值得打、是否庭外和解、找怎样的律师等等。智能运维领域,我们有3000多万IT系统的节点,传统人力方式效率不高,AI技术的运用可使检测和诊断时间缩短2倍,误报、漏报降低3倍。机器人领域,平安目前已研发了全方位的机器人客服系统,包括线上文字客服、机器人电话客服、坐席助手、实体门店服务机器人等,比如门店的大堂经理机器人“安博士”,以及桌面型客服机器人“爱德”。我们进行了很多AI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但是AI也有自己的边界,我们不能滥用、恶用。平安在集团层面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秉持以人为本、人类自治、安全可控、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的伦理准则。具体来说,要做到底层管好数据,充分保护隐私和安全,中层实现算法可靠透明可解释,前端应用遵守遵循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关于 CCF-GAIR 2020 AI金融专场「AI金融专场」是CCF-GAIR 2020最受关注的主题论坛之一,其余5位嘉宾分别是: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首位华人理事会主席杨强、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程建波、原摩根大通执行董事黄又钢、移卡集团副总裁奚少杰、统计学诺贝尔-COPSS总统奖得主范剑青。「AI金融专场」除了拥有业内最顶尖的阵容外,每年都会吸引中国及欧美地区众多AI金融专家到场。在上一届论坛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itadel首席人工智能官邓力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晓峰教授等多位重量级人物来到现场学习交流。而在今年,包括黄铠、刘江川、王强等十多位IEEEFellow以及各大金融机构的首席信息官/科学家来到现场,共同促进AI金融的产学融合与商业应用。
图片来自网络 8月12日,银保监会机关发布了三则保险类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内容均与车险业务有关,涉及平安财险总公司及其四家分支机构,以及太平洋财险深圳、浙江分公司,总计处罚金额达340万元。 银保监罚决字〔2020〕58号内容显示,因未按车辆实际使用性质承保商业车险,手续费支出未分摊至各分支机构,平安财险总公司及其车险部总经理、财务部副总经理合计被罚90万;平安财险惠州中支、天津西青支公司因虚列理赔服务费用,分别被罚32万、38万;平安财险东莞分公司、济南第一中支因虚列理赔服务费用,分别被罚27万、33万。 具体来看,平安财险总公司在2017年至2018年6月承保的车险业务中,存在未按车辆实际使用性质承保商业车险违法行为,其中按非营业车辆性质承保营业车辆商业保险的业务共计1234笔,涉及商业险保费482万元。 此外,平安财险总公司还存在手续费支出未分摊至各分支机构的违法行为。 2017年1月至12月,平安财险把本应在分支机构核算的车险手续费支出在总部本级“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手续费支出”科目下列支。其中,部分分支机构2013年12月以前承保的车险批退保单的应收手续费,涉及金额6,014.31万元;平安人寿代理销售平安财险车险的代理手续费,合计20,301.28万元,涉及平安财险广东、四川、河南等25家分公司294余万份保单。 同日,太平洋保险深圳分公司因未按车辆实际使用性质承保商业车险,被罚共60万;浙江分公司因下调交通事故责任比例造成当月未决赔案估损金额减少,被罚共60万。 处罚决定书显示,2017年12月,太平洋财险浙江分公司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协议书》已下发或已签署、交通事故责任比例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下调38笔未决赔案的交通事故责任比例,造成当月未决赔案估损金额减少572.99万元。 太平洋财险深圳分公司在2018年1月至8月期间,将营业车辆按照非营业车辆性质承保商业车险,共涉及1363笔商业车险保单,保费合计252.79万元。 对此,银保监会对太平洋财险浙江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分别施以罚款50万,警告其相关责任人并处罚10万元的行政处罚。 值得关注的是,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日发布了《关于2020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的机动车辆保险纠纷投诉量在财产保险公司中最为突出。 《通报》内容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保险消费投诉33732件,同比增长26.86%。其中涉及财产保险公司16200件,同比增长11.08%,占投诉总量的48.03%,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众安在线的投诉量位列财产保险公司前三名。 财产保险公司涉及机动车辆保险纠纷投诉6397件,占财产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39.49%。其中,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的机动车辆保险纠纷投诉量在财产保险公司中最为突出。 此外,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均于昨日发布了2020年1-7月保费收入公告。 公告数据显示,平安财险2020年前七月累计保费收入为1682.21亿元,同比增加11.4%,其中车险收入为1116.64亿元,同比增长4.7%;太平洋财险保单收入为889.11亿元,同比增加13.3%。
昨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平安的全球排名升至21名,较去年上升8名。此外在中国入围企业中位列第5,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2,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位列第1。 疫情期间,许多中国企业都收到冲击,而中国平安在《财富》的排名能够提升,得益于其将科技深度运用于金融主业中,对金融业务形成的赋能效应。 今年,受疫情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开展受阻。对此,许多保险公司都积极拓展线上化转型。中国平安无疑是做得最出色的。在寿险及健康险中,平安推出AI面谈官,在疫情中,AI面试覆盖率达到100%。在代理人培养方面,平安的代理人专属智能个人助理AskBob上线,截至目前累积为代理员提供服务3.4亿人次。 在产险,平安运用领先的AI图片定损技术和精准客户画像技术,针对安全驾驶行为良好的车主推出“信任赔”服务,减少人员接触,提高理赔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平安“信任赔”已经为4,500万车主提供理赔额度。 在银行业务上,平安的AI零售银行全面赋能银行销售、风控、运营、管理等流程,平安银行2019年新增的1,430万张信用卡中,近90%是通过AI自动审批的。 科技赋能与生态赋能,在疫情期间为平安的业务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这五大生态圈更加完善,同时生态圈之间的连通与互相赋能效应不断加强。 其次,在企业治理方面,中国平安通过制度建设来保持公司运营稳定,将人事变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今年7月1日,中国平安创始人马明哲先生宣布辞任CEO,继续担任董事长和寿险业务改革组长。在我看来,马明哲此举对于平安而言,可谓是长治久安的一招妙棋。 最近一两年间,平安管理层人事变动较大。今年4月,在股东大会上,被问及平安近期的人事变动的时候,马明哲先生回答道:一家好的公司经营管理,靠的是制度,而不是个人。 诚然,不得不说,一家公司在创立的早期阶段,管理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保险公司,一个明星管理员的“IP效应”与“带货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而这样的管理者往往成为各家争夺的核心,因为他们一旦来到哪家公司,就意味着他的团队、他的客户、甚至他的潜在客户都跟来了。 在科技型企业,也会存在类似的效应,例如明星创始人、明星产品经理。但站在长远的角度,这些对于公司都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来源,这样的模式也是无法持续的。随着公司的成长,需要越来越多的是依靠制度,而不是依靠个人。 当马明哲宣布辞任CEO之后,我们看到平安的股价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这正说明了平安“依靠制度、不依靠个人”的策略的成功。事实上,马明哲作为平安的创始人,他相当明智地选择了长期保持低调,力图弱化个人IP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权重。 无疑,这些都是企业治理中最前沿的理念。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早在2019年中期业绩的时候,平安便将ESG的理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所谓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单词的缩写,是用来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社会影响所关注的三个核心因素,因而也被称作责任投资或可持续保险。 截至2019年12月末,公司责任投资规模达9,544.49亿元,可持续保险金额达121.21万亿元,绿色信贷年度授信总额590.56亿元。 同时,平安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推进“三村扶贫工程”项目,累计提供专项扶贫资金249.05亿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平安第一时间推出保险保障、医疗支持、对外捐赠等多重支持举措,提供的物资及现金捐赠总额超1.75亿元。 目前,股市进入中报业绩的关键时期。对于平安而言,一季度疫情冲击将接近尾声,而疫情期间展现出的科技实力以及科技对金融业务的赋能,将在后疫情时代重塑保险行业的面貌。 站在更大的背景下,未来低息环境维持,而金融行业的各个细分行业,不论银行、投资、保险、还是信托、租赁——都将面临深刻的转型。一方面,借助科技力量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来促进传统金融业务的发展。 中国平安在科技方面拥有长期积累,形成“科技+金融”与“生态+金融”等战略,这些使得平安在与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增加了许多有力的抓手。金融业的科技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谁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这场转型,谁就能在后疫情时代的竞争中胜出。
腾讯旗下保险代理平台微保近日调整了组织架构,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高层变动。 记者获悉,近日,平安产险原总经理助理周克俊已过档微保出任总经理兼CEO,管理微保日常的运营工作,并向微保董事长刘家明汇报,而后者将不再兼任公司CEO。 微保原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谢邦杰则将作为微保高级顾问留任,在微保新的组织架构中不再设首席运营官一职。 资料显示,周克俊在“空降”微保之前是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他于2002年2月加入平安,曾担任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财务部经理、产险总公司企划部副总经理、产险总公司车险部副总经理、产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微保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此次任命为公司正常人事调整,将为微保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事实上,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一样,腾讯对于保险业务条线也筹谋已久,除了作为重要股东在2013年参与设立首批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的众安保险,还在2016年以控股地位成立了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即微保),2017年微保正式发布并入席微信支付的“九宫格”。 彼时,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即对微保寄予厚望:“微保是腾讯搭建‘互联网+金融’生态的重要一环,期待它能成为一个保险业紧密合作的平台。” 数据显示,微保至今已拥有8000万活跃用户,投保复购率高达40%。截至今年上半年,微保小程序月活超过3000万,是微信生态内最大的保险服务小程序。 另外,腾讯及旗下公司也分别是和泰人寿及香港英杰华保险的重要股东,并参与了多轮水滴筹、水滴保险商城所属的水滴公司的融资。2019年,又拿下一块保险经纪牌照。 而随着近期平安集团原副董事长任汇川加入腾讯任高级顾问,参与探索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外界认为,腾讯在保险业的布局又将加快。事实上,包括任汇川和周克俊在内,平安近年已有多名大将加入腾讯的金融板块,包括腾讯旗下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腾讯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FiT)金融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杨峻等均是从平安高管职位上过档至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