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0%,全年净利润由负转正,不良贷款规模大幅下降。”平安银行2月1日晚间率先披露的2020年年报,显示上市银行已经开始走出疫情冲击。 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减值损失前的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为1073.2亿元、289.2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6%,扭转了前三季度负增长的局面。 包括平安银行在内,目前共有17家A股银行披露了业绩预告,其中包括6家股份制银行。除了浦发银行,招商、兴业、中信、光大银行等4家股份行,去年全年的净利润均已由负转正,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招商银行,净利增长4.82%。 与三季度相比,平安银行去年四季度的净利润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远超上年同期。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136.78亿元,同比下降11.2%,三季度时同比仍下降5.2%。到了去年四季度,该行实现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除了利润增长指标,平安银行的资产负债也处于全力扩张中,各项主要指标同比均增长了10%以上。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该行总资产4.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存、贷款余额为2.67万亿元、2.66万亿元,同比增长9.7%、14.8%,贷款规模已经逼近存款余额。 在平安银行的收入结构中,零售业务依旧充当了驱动器。2020年,该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885.78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部收入的57.7%,零售净利润176.74 亿元,占比61.1%。 根据年报披露,截至去年12月底,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8.3%,仅汽车金融、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就新投放2210.98亿元、2616.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1%、35.6%。 经过几年的布局,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截至去年底,该行私行达标客户数5.73万户,同比增长30.8%,私行客户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元,同比增长达53.8%,并带动总体管理客户资产较快增长,增速达到32.4%。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增速虽低于零售,但在利润中的占比却有所上升。截至去年底,该行企业贷款余额1.06万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12.45亿元,同比增长12.2%。 受疫情影响,商业银行去年资产减值普遍显著增加,平安银行也是如此,这也消耗了该行大量利润。年报数据显示,该行去年计提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704.18亿元,同比增加108.9亿元,其中贷款、债权投资分别计提减值431.1亿元、272.5亿元。 而推动收入、利润增长的零售业务,承担了主要的资产质量压力。去年全年,该行零售业务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577.24亿元,同比增长10.8%,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净利润为176.74亿元,对应减值损失准备计提金额达40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不良资产回收也在快马加鞭。2020年,平安银行收回不良资产总额260.68亿元,同比增加22%,收回贷款本金248.48亿元,且98.2%为现金收回,其中已核销贷款130.99亿元。 减值准备、不良贷款回收均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显著改善。截至去年底,该行不良贷款余额313.9亿元,同比减少近69亿元,不良率为1.1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0.8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从贷款损失情况来看,资产减值的洪峰可能已经过去。去年上半年,平安银行计提贷款信用减值损失323.02亿元,同比增加87.05亿元,三季度则为374亿元,四季度单季新增约57亿元,增幅比去年上半年明显下降。
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全国多地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并倡议“就地过年”,全力阻断疫情传播,守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战果。平安产险宣布向大众免费提供10万份疫苗意外险,向小微企业无偿提供10万份“爱员宝”雇主责任险,以保险保障功能切实支持疫情防控。 同时,为了让客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平安产险在旗下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等多个APP平台,开展领优惠、抢红包等新春回馈活动,为客户营造就地过年良好氛围。 01、疫苗意外赠险,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但只有新冠疫苗接种率足够高,才能在人群中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彻底阻断病毒传播。目前,随着疫苗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提升,我国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已经制定了统一的疫苗接种方案,在完成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将通过有序开展接种,使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够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全人群构筑起免疫屏障。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1月26日,中国已完成2276.7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 为促进广大群众科学防疫、放心接种,平安产险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迅速启动大规模赠险活动,向社会大众无偿提供10万份疫苗意外险。用户只需登录“平安好生活APP”,即可免费领取。被保人若因接种疫苗引发意外伤害导致身故伤残,将获得2万元救助金。 除面向公众赠险外,平安产险秉持“建设国家,回报社会”的理念,联合深圳市关爱基金会,向深圳地区部分环卫人员定向赠送疫苗意外险。据悉,此次新冠疫苗赠险活动,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疫苗接种科学认知,降低大众对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担忧,助力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和建立全民免疫屏障,为国家抗疫大局贡献保险保障力量。 02、雇主责任赠险,助力企业安心过年 春节临近,为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各地企业纷纷推出各种暖心举措,给员工发红包、送流量、给补贴等,倡导员工就地过年。作为我国经济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创造收入的生力军。小微企业员工“就地过年”,除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节后恢复正常生产。 为保障小微企业员工平安过年,平安产险宣布为全国1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每家企业保额超1000万元,为小微企业筑起多一重保障,助力小微企业安心、安全过年。 该保障涵盖新型肺炎在内的多种法定传染病,只要符合雇员300人以下的企业即可免费领取,领取次日生效。其中,若雇员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工作所在地发生意外身故,平安产险将为其提供最高10万元的救助金。 03、线上新年活动,让春节更有年味 为了丰富牛年春节氛围,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浓浓年味,平安产险发挥线上化优势,创新性地以线上方式全平台举办云上新春盛典,与所有用户一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且年味十足的线上平安年。 2月1日-2月18日期间,平安产险旗下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平安企业宝三大APP平台,将面向用户举行多场线上活动,送上多重礼品、春节红包、开工利是等。在平安好车主APP,除了会送上洗车、保养、安全检测等服务卡券,车主还有机会赢取全年免费养车大礼包;平安好生活APP则为用户提供了万元全家健康礼包及1888元开工礼包。除了各种线上优惠活动,三大平台均上线了春节专属防疫服务,其中平安企业宝APP还提供企业防疫小工具,统计员工出行、显示实时疫情数据,助力企业防疫。 04、“快处快赔”线上服务全面升级,护航平安过年 为切实保障节假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近日,平安产险连续10年开展春节护航行动,全面升级“快处快赔”线上服务,深化警保联动。 据了解,平安产险除了在高速路口、服务区、部分景点设立护航点,帮助客户解决突发的用车问题外,还全面升级“快处快赔”线上服务,组建线上护航团队,当车主发生轻微事故,快速指引其通过平安好车主APP完成现场查勘、恢复出行;并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减免相关单证,提升理赔时效。 在广西等地,平安产险与交警部门合作,深化警保联动,在联动巡查、信息共享、维护秩序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免费提供接电、换胎、拖车等八项非事故道路救援服务,全力保障车主出行安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平安产险始终积极发挥保险对疫情防控的支持作用,在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实时关注疫情发展,推出“五取消、三服务”人文关怀举措。同时为全国800万疾控和医护人员、湖北一线采访的媒体工作者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为逾5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为100多家地方政府机构提供防疫物资配赠、风控监测等防疫服务,织起一道严密的风险保障“防护网”。 平安产险将继续践行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抗疫大局,用更安心、更便捷、更暖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守护人们的美好生活。
“艰难中更要奋进,闪耀中铸就信仰。”2月3日晚间,中国平安(601318.SH)公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年业绩,在财报的开篇,中国平安破天荒地以一首《向无止之境前行》的打油诗作为开始,正如诗中所写的,中国平安在疫情与寿险改革叠加的2020年交出了一份艰难的财报。 财报显示,2020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394.70亿元,同比增长4.9%,这是其自公布营运利润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 中国平安自上市后,仅2008年在大幅度计提减值准备后,归属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在此之后,一直保持稳健的正增长,尤其是2013年~2019年这7年,基本保持着年均超过30%的利润增速,而在2020年,这样的增速戛然而止。 显然,资本市场对此也有所预期,2月3日,中国平安报收76.54元,跌2.1%,年初以来跌幅达到12%。 不过,平安依旧表示,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2.20元,同比增长7.3%。 寿险改革的挑战 寿险是保险业务的核心所在,在平安集团净利润构成中占比长期维持在六至七成,可谓平安的根基所在。 自2018年开始,平安就开始逐步调整寿险产品及渠道。2019年,平安成立了寿险改革领导小组,由马明哲亲自挂帅担任组长,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新一轮寿险可持续增长铺路。 不过,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叠加了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自2017年开始,平安寿险与健康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就呈现下滑态势,而新业务价值通常是对保险公司进行估值的第二个维度。 2020年年初突然暴发的疫情,对长期保障型业务带来了严重影响,为稳定代理人收入,保险公司普遍转向线上获客,平安寿险也调整了节奏转向部分利于销售的保险产品,拖累新业务价值率骤然下降。 从去年全年来看,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495.75亿元,同比下降了34.7%,新业务价值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其中,代理人渠道的新业务价值下滑37.1%,在代理人渠道中,长期保障型产品的新业务价值下滑了48.5%。 与新业务价值同步下滑的还有代理人队伍,代理人队伍可谓是此次寿险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9年底,平安代理人数量为116.7万,较2018年剥落了18%。截至2020年底,平安寿险代理人规模又较年初下降了12.3%,仅为102万左右。 不过,在淘汰低产能代理人的同时,代理人的收入似乎还没有跟上改革成果,2020年,代理人人均每月收入为5793元,同比下降了8.2%,其中涉及的寿险收入同比下降了16%。 马明哲在董事长致辞中提及寿险改革时表示,寿险改革深度贯彻“渠道+产品”双轮驱动策略,在2020年基本完成整体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从渠道、产品、管理、文化四大方向全面推动改革项目落地。依托专业管理团队、高素质代理人队伍、综合金融产品体系和领先科技实力,改革成效将日益显现。 科技业务在崛起 除了寿险以外,中国平安的另外几大传统金融板块都在遭遇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2020年,财产险的综合成本率较2019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超过以往,归属净利润下滑了近30%。 银行业务归属净利润仅增长2.59%,信托业务归属净利润下滑了4.59%。 可以说,传统金融板块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均表现不佳,不过,证券业务排除在外,2020年,一向在平安集团内部存在感不强的证券业务收获了大满贯,其归属净利润增长了27.6%,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来临,证券界人士普遍乐观预计“好日子”还将持续几年。 东方不亮西方亮。前些年,中国平安一直在努力耕耘的科技业务终于开始进入爆发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包括陆金所控股(LU US)、金融壹账通(OCFT US)、平安好医生(01833.HK)、汽车之家(ATHM US)4家上市科技公司市值总额达684亿美元。 2020年,平安集团科技业务营运利润达82.2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76.4%,归属净利润更是增长了128%,对集团利润贡献度在显著提升。
图片来自网络 2月3日,中国平安公告披露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全年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度中国平安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394.70亿元,同比增长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 中国平安全年净利虽未能“转正”,但与其半年报时同比下降29.7%和三季报时同比下降20.5%相比,降幅已显著收窄。 平安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12月末,其个人客户数超2.18亿,较年初增长9.0%;全年新增客户3702万,其中36%来自集团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客均合同数2.76个,较年初增长4.5%;互联网用户超5.98亿,较年初增长16.0%。 “集团超5.98亿互联网用户中,仍有4.04亿尚未转化为个人客户,由用户到客户的转化仍有较大的挖潜空间”,平安集团年报中表示。 此外,平安集团也在财报中披露了现金分红情况,继2020年度中期分配股息每股0.80元后,2020年末期,平安集团将再次向股东派发每股1.40元的股息。即2020年度,中国平安全年向股东派发股息每股人民币2.20元,同比增长7.3%。 分业务来看,2020年度,中国平安在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信托业务方面净利润同比下降;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和科技业务上实现净利润同比提高,其中,科技业务涨幅最大,达127.6%,由34.87亿元升至79.36亿元。 平安保险方面,2020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内含价值为8245.74亿元,较年初增长8.9%;实现营运利润936.66亿元,同比增长5.3%;营运ROE为35.0%;实现净利润960.72亿元,同比下降7.4%。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出现了短期波动。年报数据显示,其新业务价值为495.75亿元,同比下降34.7%;新业务价值率33.3%,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平安集团年报中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传统代理人线下业务展业受阻;同时,宏观经济及个人收入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客户对长期保障产品的消费支出暂时放缓;此外,线下大型活动举办依然受限,线下面对面拜访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高价值的长期保障型业务受到一定冲击。 保费收入方面,2020年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全年规模保费5994.32亿元,同比下降2%。其中,个人业务保费收入占比达95.7%,为5736.07亿元。 按险种来看,平安集团2020年度分红险和传统寿险的规模保费最高,分别为1290.96亿元和1173.18亿元;年金险年度同比增幅最大,由2019年度的554.11亿元,增至822.11亿元,同比增48.37%。 在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偿付能力方面,据年报数据,平安寿险、养老险和健康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且均超200%。但2020年内,平安养老险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较上年末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为237%。 平安产险业务,2020年,整体维持了稳健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平安产险2020年度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58.54亿元,同比增长5.5%。 但同时,平安产险的营运利润和净利润则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为22.9%和29.2%;整体综合成本率较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99.1%. 中国平安财报表示,这是因为当前正处在车险综合改革背景下,市场竞争激烈,因而成本有所增加。 分险种来看,2020年,在平安产险经营的所有保险产品中,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险种是车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这五大类险种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占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94.6%。 年报内容显示,2020年,受宏观经济压力和疫情影响,新车销售量下滑;同时产险行业秉持车险综合改革的让利消费者原则,件均保费有所下降。 同时,受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平安产险保证保险业务质量短期承压,承保利润下滑至31.25亿元。 但平安方面称,未来,随着疫情影响的进一步减弱、宏观经济形势的回稳,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压力会逐渐缓解。从中长期来看,疫情不会对保证保险业务的未来发展造成实质性影响。 2020年度,平安集团在科技业务方面较为亮眼,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四家上市科技公司——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一号通、汽车之家——市值总额达684亿美元。科技业务营运利润达82.2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76.4%。 其中陆金所控股于2020年10月30日正式上市纽交所。 中国平安财报披露,2020年陆金所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20.46亿元,同比增长8.8%;净利润122.76亿元,同比下降7.8%,主要受陆金所控股C轮重组费用影响,扣除该影响后的净利润为136.02亿元,同比增长2.1%。 此外,截至2020年12月末,陆金所控股实现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9%;30天以上逾期率为2.0%,较第二季度末大幅下降 ;线上理财实现稳定增长,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3.0%。 科技专利方面,截至2020年12月末,平安集团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1412项,较年初增加10029项;位居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榜单全球第一位,位居人工智能、区块链专利申请榜单全球第三位。 此外,中国平安在财报中还披露了新一期利润分配计划。年报披露,中国平安将向其股东派发每股现金人民币1.40元的股息。结合2020年中期已分派的0.8元/股现金红利,2020年度,中国平安已向其股东派发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20元,同比增长7.3%。 中国平安市场表现 图片截取自:Choice金融终端 中国平安2020年度的股价波动较大,2020年初以每股85.9元的价格开盘,3月时一度跌至66元,后经数度涨跌,2020年12月时曾升至94.62元。 2021年以来,中国平安股市表现平平,保险板块也普遍涨势不佳。2月2日,中国平安单日跌2.1%收76.54元/股,年初至今累跌12%。
2月1日晚间,A股2020年度首份上市银行年报出炉。平安银行披露,该行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1073.27亿元,同比增长12.0%。受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该行根据经济走势及国内外环境预判,主动加大了贷款和垫款、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力度,加强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提升拨备覆盖率,实现净利润289.28亿元,同比增长2.6%。 ● 风险指标全面改善 年报显示,平安银行2020年负债成本持续优化,非息收入稳定增长,资产负债规模稳健增长,风险指标全面改善。 平安银行披露,2020年,该行净息差2.53%,同比下降9基点;负债平均成本率2.32%,同比2019年下降32基点;其中,通过重塑资产负债结构,加大存款管控力度,活期存款有效提升,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2.23%,同比下降23基点。 得益于个人代理基金及信托计划、贸易融资、对公代理业务、债券承销和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等非利息净收入增长,平安银行2020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538.92亿元,同比增长12.3%。 在资产负债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约4.47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3.4%;负债总额4.1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3.2%。 在风险控制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18%,较上年年末下降0.4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逾期6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01.40%、219.78%和268.74%,较上年年末分别上升18.28、29.44和45.85个百分点。 对于2020年全年业绩表现,平安银行介绍,2020年是该行深化转型的开局之年,经过三年转型攻坚之战,迈入新阶段的平安银行基础更实,底气更足,打法更新,机制更稳。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回顾平安银行过去四年的挑战与成就,纷繁复杂表象下的商业逻辑以及经营思想已经逐步清晰,不忘初心、回归本质、顺势而为,才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折腾,厘清发展重点不盲乱,准确把握趋势立潮头’。” 坚持“科技引领” 平安银行表示,近年来,该行将“科技引领”作为战略转型的驱动力,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数字化经营、线上化运营能力,推动该行向“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转型。 在零售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统成功切换投产,是业界首个将关键核心业务系统由大型机集中式架构迁移到PC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该系统支持十亿级交易用户及日交易量,多项技术指标位居业界第一。 对公业务方面,平安银行智慧应用中台日前投产上线,实现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营销管理、队伍管理、案例库的全面数字化,新场景开发上线时间平均缩短约40%、节省人力成本约25%。资金同业业务方面,“行e通”系统在平台交互、功能服务、系统架构等方面完成重构升级,持续为同业机构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风险管理方面,智慧风控平台持续迭代升级,完成新系统的全面切换,并开发上线移动端智慧风控APP。 报告显示,平安银行正在构建领先的基础设施平台,不断完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该行运维自动化水平达93.6%,测试自动化覆盖率达68.2%。2020年年末,该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金融PaaS平台已在500多个项目中推广使用。同时,该行加强开发运维一体化工具平台“星链平台”(Starlink)的部署推广,目前已有超过97%的应用通过Starlink平台发布,研发和交付效率持续提升。在提升开放银行能力方面,平安银行2020年累计发布超2500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服务。此外,该行还加快“星云物联网平台”的推广,该行于2020年年底与具有独立通讯频道的商业卫星龙头企业合作发射了国内金融业首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
图片来自网络 2月1日晚,平安银行披露了2020年度业绩报告。这也是A股上市银行的第一份2020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归母净利289.28亿元,增速“转正”同比增长2.6%,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规模方面,2020 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4.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2.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8%;负债总额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3.2%,其中,吸收存款本金余额2.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9.7%。整体规模稳健增长。 盈利方面,2020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归母净利289.28亿元,同比增长2.6%。具体来看,同比增长10.8%、总额为996.5亿元的利息净收入仍是其营收主要来源,占比64.9%与往年相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明显,同比增速达18.3%,金额为434.81亿元。 平安银行表示,利息净收入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 2019 年下半年资本补充到位后,平安银行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的持续加大,2020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日均余额2.37万亿元,同比 2019 年增长 17.1%;另一方面,有效降低负债成本,2020年平安银行存贷差3.84%,同比 2019 年下降28个基点,净利差、净利差也同比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平安银行2020年度资产质量指标改善较为明显。不良贷款、逾期 60 天以上贷款、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余额和占比相较上年末均实现“双降”,同时,逾期 60 天及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均低于1。 从具体指标来看,截至2020 年末,平安不良贷款率为 1.18%,2020年度,平安银行个季度不良贷款率持续走低,如今1.18%的不良率已较上年末下降 0.47 个百分点。 同时,平安银行关注贷款、逾期 60 天以上贷款及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的占比分别为 1.11%、1.08%和 0.8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 0.90、0.50 和0.47 个百分点,主要资产质量指标改善明显。 此外,截至2020年年底,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为 201.40%,较上年末上升 18.28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也实现了进一步提升。 分项目看,平安银行截至2020年年末的2.67亿贷款中,有39.8%为企业贷款,60.2%为个人贷款。 平安银行表示,年初受疫情影响,贷款业务产能有所下滑,二季度以来持续恢复,增长趋势良好,其中个人贷款中的汽融业务逆势较快增长,2020 年末,汽车金融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37.5%,行业领先。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尤为值得关注。2020 年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 1.13%,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9月末时为1.32%。 平安银行在年报中对此解释称,自 8 月开始,零售月新增不良贷款已呈现回落趋势,年末主要产品不良率均已出现拐点,并趋近疫情前水平。 而在其个人贷款中,体量占1/3的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率和不良率增幅最高,同比增0.5个百分点达2.16%。 公司贷款方面,按行业来看,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平安银行在采矿业、制造业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分别同比上升3.53和0.05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不良率均同比下降。 结合2020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最新出台的“房贷新规”,平安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规模已超标,个人按揭贷款规模也已处在“红线”边缘。 按照新规要求,平安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应分别为20%和27.5%。而按年报数据计算,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平安银行房屋按揭贷款余额为5283.8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9.8%,处在超标边缘;房地产贷款总额为8003.47亿元(个人房屋按揭贷款余额+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30.02%,已超出规定上限2.5个百分点。 此外,从年报数据来看,2020年度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表现亮眼。2020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5.78亿元,同比增长10.8%。 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三大业务模块中,平安银行还强调了其基础零售业务中基金产品销售的部分。 据年报披露,平安银行2020年度重点打造公募基金“平安优选”品牌及产品表现优异,2020年,“平安优选”股票及混合类基金平均收益率52.5%,相对上证指数的超额收益达38.7%。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业绩同样亮眼。截至2020 年末,平安银行财富客户 93.42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9.9%;私行达标客户5.7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30.8%,其中私行达标客户 AUM 规模 1.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3.8%。 以此计算,平安银行私人银行达标客户客均资产管理规模达1970万元,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9月末时为1897.8万,在2019年底时为1675.7万元。 年报中,平安银行还披露了2020年度的分红派息计划,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0元,合计派发现金股利 334.93亿元。 2021年以来,平安银行股价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2月1日,平安银行现价24.55元,单日涨幅6.32%,年初至今涨幅高达26.94%,领涨银行板块。
日前,为满足血糖异常人群保障诉求,打造更有温度的保险产品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平安人寿重磅推出糖尿病专属医疗险“平安优糖星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优糖星”),并在上海率先试点。作为平安人寿首款糖尿病专属医疗险,优糖星立足4大专属保障,聚焦日常控糖和就医诊疗2大场景,通过“产品+服务”双驱并进,为客户提供10项专业血糖管理服务。 据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一份有关糖尿病的调查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数预计增长到5亿1100万人,其中中国糖尿病人口占预计将达到1亿3000万。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升,如何满足血糖异常人群的保险保障需求?对此,平安人寿充分洞察客户需求,依托“产品+”策略,融合服务内容进行产品设计,在全面责任保障的基础上,兼顾并发症保障,同时联合平安智慧城市,为客户提供主动、专业的血糖管理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形式,为血糖异常人群撑起健康的保护伞。 4大专属保障,为“糖友”量身定制 优糖星设计了尊享版、优护版、惠民版三个版本,可满足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 该产品定位糖尿病专属医疗保障,为糖尿病前期、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7mmol/L)人群量身定制,解决血糖异常人群投保难的痛点。优糖星保障全面,责任涵盖120种一般医疗和重疾医疗保障,最高可赔付400万保险金,实现门诊用药、住院诊疗及并发症津贴发放等多重保险保障,为客户减轻后顾之忧。为应对糖尿病并发症风险,优糖星最高可覆盖7种高发并发症保障。如不幸罹患合同约定的相关并发症,尊享版优糖星客户可获得10万元并发症保险金;如因并发症住院,尊享版及优护版优糖星客户还可享受每日200元的住院津贴。此外,优糖星还打造多层次积分体系,引导客户养成健康控糖习惯,实现自我管理。 10大慢病服务,打造智能控糖方案 秉持“产品+服务”策略,基于平安领先的医疗、科技实力,平安人寿联合平安智慧城市,推出以“医生团队、健康管理师、营养管理师”组成的“三师共管”为基础、包含10项线上线下专业服务的智能化糖尿病管控方案,为客户提供简单便捷、友善安心的慢病管理服务。 具体而言,线上为客户提供“方案制定、慢病教育、异常干预、随访总结、三师咨询”等系列专业化督促服务,让客户轻松实现日常血糖管理;线下借助“智能设备提供、就医优惠、体检赠送、就医绿通、住院垫付”等便捷措施,为客户打通就医诊疗全流程服务。 平安智慧城市还将组织糖友搭建“控糖训练营”,通过科普分享、控糖打卡、AI智能问答等形式,打造控糖生态社区,让糖友学习科学的控糖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控糖习惯,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 产品升级转型,让保险更有温度 针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的复杂变化,平安人寿正从“产品、渠道、数据化经营”三个方面推动全面改革转型。在产品改革方面,平安人寿充分依托“产品+”策略,打造平安的产品“+医疗健康、养生养老、教育服务”等场景,更好地满足客户全方位、多场景的生活需求。作为“产品+服务”模式的重要尝试,此次平安人寿联合权威专家团队,定制专业控糖方案,整合体系化慢病管理服务,在帮助用户实现健康管控的同时,也为行业注入创新活力。 平安人寿表示,公司将依托平安强大的医疗、科技实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健康管理领域,持续引领行业产品创新,实现“一次保险投入、多重服务呵护”,让保险更有温度,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守护人民健康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