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华为西安生态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华为西安生态创新中心坐落于高新区软件新城,立足西安,辐射全西北,重点聚焦数字政府、交通、制造、能源、教育等重点行业场景解决方案集成验证及ISV联合解决方案构建。
记者从8月3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了解到,沈阳市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迅速成长壮大,为数字经济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去年,沈阳智能制造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其中机器人等多个细分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数字经济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061亿元。 近年来,全球机器人领域创新创业更加活跃,技术演进和迭代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沈阳市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完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圈正在形成。 在协同创新上,沈阳市搭建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在深空、深海、深地领域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极限环境作业、空间碎片抓取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产业培育上,建设机器人未来城、东方机器人谷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特区”,先后培育了新松、通用、东大等50余家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产品涵盖工业、服务、移动、洁净、特种机器人五大类70多个品种,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占据超过20%的份额。新松公司的机器人在多个优势产业领域体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在机器人极限环境作业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夯实基础上,建设了东软云等重点云平台,“上云”企业超过2.4万家;建设5G规模组网,5G基站年底将突破1万个,实现市区及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丰富5G应用场景,宝马、新松、东软等企业率先开展5G应用示范,培育出基于5G技术的送餐机器人、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 机器人大会上,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智能化的相关产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机器换人”那么简单,尤其在与“新基建”结合之后,机器人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将有更多应用。 日前召开的中共沈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沈阳将积极争取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在沈布局,打造华为云、紫光云、麦克奥迪智慧能源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更多企业“上云”,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
或许要很多年后,各行各业才能真正看清楚,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而在复工复产成为主题的后疫情时代,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国民经济与生产生活的复苏与回归,亦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追寻探索的命题。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在疫情大考面前,同方股份不仅第一时间复工复产、为疫情一线地区的医疗、教育事业提供自主产品进行支援,也针对疫情分析、疫情应对、疫后恢复等方面,开发出了专门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 随着后疫情时代“新基建”的发力,信创产业无疑也将迎来加速发展,为行业内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近年来,同方股份通过梳理搭建起自身的创新生态体系,正加快信创软硬件产品的落地。而在公司内外部迎来新的改革后,同方股份也将继续紧扣国家战略,为我国信创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创新支撑。 同方“信创”的创新路径 追溯来看,“信创”二字源于2016年成立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并由此产生了信创产业。 信创产业的诞生伴随着助力我国建立自主研发生态链、摆脱核心技术依赖的使命。随着信息产业加速发展,信创的蛋糕越做越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愈发重大。在实现IT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的独立化进程和国产化替代方面,自主、安全、可靠已成为信创的标签,同时也展现出了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金矿。 在这个市场金矿中,各家企业也都在找寻自己的位置,以及切入的路径。 作为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的重要参与方之一,同方股份切入的方式是:通过构建“自主+协同+开发共享”的创新生态体系,并基于此推出了主流国产处理器的全系列计算机软硬件产品。 在产品研发上,同方股份与华为、龙芯、飞腾等CPU技术公司,以及统信、麒麟软件等国产操作系统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服务器等国产创新产品,打造出完整的信创计算机产品体系。2019年,同方股份还重点加强了在数据中心产品方面的自主研发,推出了通用服务器、数据存储以及人工智能服务器等产品。 在服务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方面,同方股份不仅参与启动了国家首个攻关适配云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项目,并且有多款产品入围了国家信创产品目录。基于自身的软硬件产品,同方股份在政府、能源、金融、电信、交通、税务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安全可控解决方案。 在研发实力方面,一组数据也可以说明同方股份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根据Sixlens于2020年公布的数据,截至1月31日,同方股份拥有计算机行业同族专利总量达3791件,位居行业首位。 资料显示,一件专利的同族专利数量越多,这件专利的重要程度相对越高,其专利的经济价值也相对更高。 背靠中核集团及清华大学优质学科资源和自主研发水平的同方股份,通过一直以来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出了从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信创产业链,在信息技术领域强化了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在重大底层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能力。 今年5月,同方股份成为首批入驻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核心基地的30家国家信创领域重点企业之一,进一步体现了同方股份在信创领域的优势。 同方“信创”已进入成果转化期 事实上,在“自主替代”这一问题上,科技创新虽然是其中的关键路径,但如何让科技创新成果顺利转化并进入市场是更加关键的问题。在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建设一种有聚合力的生态系统来提升孵化效率。 经过多年努力,国内以CPU、GPU、存储为代表的基础硬件,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以及以办公软件、企业级软件为代表的应用软件,都已取得一定的技术突破,并出现了PK体系、华为鲲鹏生态等,这些聚合了国内多家高科技企业创新成果的智慧产品,有望通过系统化的生产研发孵化体系来重构国内IT产业架构。 正如同方股份相关负责人所说,当前,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不再是某一个核心企业为主导,而是要发挥一种聚合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 在这一生态里,同方股份把自己定位于一个产品级和系统级的IT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开放共赢的姿态发挥自身优势,向上对接合作伙伴,通过市场的应用反馈使核心技术不断得到适配优化、性能提升和迭代升级;向下对接用户,直接为市场和用户提供真正够用、好用的产品。 而在将自身产品与服务进行落地的过程中,同方股份也积极发挥主体带动作用,通过和地方政府、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型生产园区及研究院,提升协同联动发展水平、树立融通创新体系。 据悉,今年4月,同方股份在湖北襄阳建成投产了一个可年产100万台台式电脑和5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基地,用于自主创新计算机设备、通信电子产品的研发测试和生产制造。总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同方计算机仅次于无锡工厂的全国第二大生产基地。 而2019年以来,同方股份已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广东云浮、浙江金华、四川成都、江西上饶等多地建立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并相继投产。在将自身产品进行产业化的同时,同方股份也填补着区域信息化发展在超算、国产创新等高端信息制造产业化能力上的空白,甚至带动了相关区域信创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此外,同方股份在系统级的IT解决方案提供方面,聚焦政府和行业数字化建设进程,不仅推出了以“安全+”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产品体系以及以“智慧+”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系统集成方案体系,而且从顶层设计规划、开发,到项目实施、服务及运维保障等全生命周期出发,落地了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热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建筑能耗管理和城市应急指挥等细分应用场景。 同方“信创”生态迎来加速黄金期 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步入由“新基建”提供新动能的阶段,各行各业也将基于此迎来自身发展的新突破。“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这也是我国信创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新的发展节点下,从事信息产业的各家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同方股份成立之初,沿着“技术+资本”的发展战略,曾通过“带土移植”的方式将清华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转化成为科技产业化的动力,推动了同方股份迅速发展壮大,并在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019年末,同方股份加入中核集团,借助中核与清华的双支撑,进一步优化了自身的创新孵化路径,形成了“五位一体两服务”的协同创新体系,不仅服务于助力同方股份科技产业发展,更服务于打造区域协同创新。 如今,在这一协同创新体系的加持下,同方股份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合作,构建了西部总部基地及西咸同方丝路未来创新研究院,在发挥区位优势、服务当地经济的同时,正在探索把科技创新的经验复制过去,构建更有生命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生态。 其中,西咸同方丝路院致力于“软科学智库”和“硬科技加速器”双平台建设,现已成为首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单位,研发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的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引入9家科技企业,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估值企业3家,67%的入驻企业已完成融资。 今年5月底,同方股份还推出了定增方案,将在产业链整合、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等方面多层次开展深层次工作。这一连串的动作,相当于同方股份未来发展的催化剂,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促使同方股份迎来加速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此,中国经济时报约请国企、外企和民企的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他们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中国经济时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的生力军作用,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于华伟: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国内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能够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坚定信心和决心,稳定企业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各类风险挑战突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可能会叠加。国有企业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为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以高质量的发展来战胜困难和挑战。 坚持市场化方向,推动转型发展。要继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使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更好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有企业要抓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机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发展新优势。 加强各类企业合作,打造共赢生态。国有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度融合的今天,各类企业合作空间巨大,更有合作的必要,国有企业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国有资本与各类所有制资本有序融合,以资本为纽带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通过合作更好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携手合作实现共赢共进。 朱屹东:利乐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中国市场,40多年来,我们见证并亲历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在受惠于改革开放的同时,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利乐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坚定不变。 持续投资中国市场。作为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与包装系统供应商,利乐不断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配套服务引入中国,并大力深耕中国市场。建立起的全国生产服务网络,已有4家包材生产厂、10余家销售公司。即使面对疫情的全球大蔓延,利乐仍于今年6月初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投资开建利乐全球最大的封盖厂。 持续释放市场潜能。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利乐将在不断深入了解市场、洞悉消费者的基础上,与客户一起开发并推广适合中国市场的创新产品,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升级变化的消费需求。 大力保障生产稳定。作为生产企业,利乐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自身稳定的生产和正常的经营活动。当遇到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情况时,身处关乎民生的食品行业,利乐尽最大能力保障生产特别是包材的生产,为市场的稳定供应贡献出企业全部的智慧和能力,而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遇到灾难时,我们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作为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利乐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己任,帮助中国乳品饮料市场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一直是利乐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利乐信奉“与中国客户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几十年来植根于中国。后疫情时代,利乐一如既往地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霍建民: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企业备受鼓舞,催人奋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民营企业,霍氏集团从无到有发展至今,从创立国内知名民族品牌“统一润滑油”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让大部分股权,携手世界著名企业完成“统一”品牌国际化进程,再到联合凯雷重新收购“统一”。可以说,这段经历浓缩了改革开放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道路。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更没有霍氏集团。 民营企业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必须坚持转型、加速变革,以科技创新赋能主业,布局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未来。民营企业必须苦修内功,自信地应对挑战。越是在关键时期,越是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牢记使命与责任,要敢于争先、勇于担当。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霍氏集团将继续发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创新拼搏精神,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争取在全球细分行业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创新成为驱动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生产型企业,请问各自将采取哪些行动进一步让创新成为驱动企业持续成长的不竭动力? 于华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回望过去,安徽省铁路路网稀疏,铁路大通道到了安徽不是“断头路”就是绕道而行,是名副其实的铁路“洼地”。今年6月,商合杭高铁合杭段开通运营,安徽省铁路里程达到5100公里,其中高铁城际运营里程达2165公里,实现了所有省辖市“市市通高铁”的局面。这些变化代表了铁路运能的飞跃、城市时空距离的缩短、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出行的畅通,都是铁路行业创新带来的质变。安徽铁投作为安徽省级铁路投资平台,在铁路行业的创新发展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第一条合资铁路合九铁路、第一条控股合资铁路庐铜铁路、第一条控股高速铁路合安高铁、第一次自主建设迁改项目、第一个站城一体综合开发项目……这些蜕变和成长说明“创新”已融入安徽铁投的基因。 面向未来,安徽铁投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部署,持续推进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涉铁经营开发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出真招、抓实效,助推安徽省铁路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是创新铁路筹融资工作,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铁路资产证券化、土地综合开发、矿藏资源开发等筹融资新路径。二是创新铁路建设工作,落实好国铁集团和省方会商成果,积极开展铁路网规划研究和扶持政策研究工作,创新城际铁路建设管理新模式。建立城际铁路运输经营模式,延伸拓展铁路运输业务,加强与公路、水运、航空等多式联运的探索,探索运营补亏的解决机制。三是创新公司治理手段,坚持推进依法治企,借鉴国家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朱屹东:创新是利乐的DNA,利乐的诞生正是源自一个被誉为“20世纪食品工业最伟大的发明”。60多年前,利乐公司的创始人发明了超高温灭菌技术,结合常温包装,使得牛奶能在常温下保存与长距离运输,从而将牛奶送达更多地区、更多消费者手中。 60多年来,利乐一直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利乐的目标就是通过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中国被列为利乐全球创新战略的重点市场之一。 除了确保创新的战略重要性,我们还致力于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并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汲取创新所需的养分。利乐在全球拥有5个研发中心,6个客户创新中心,并在上海成立了利乐中国创新中心,通过不断实验与实践,推动利乐自我持续创新。 以组织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为基础,利乐把创新的立足点放在整个产业链,携手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通过联合研发不断激发创新,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霍建民:霍氏集团一直把坚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集团成立35年来,旗下共有4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润滑油、现代供应链服务、小微金融典当业、投资。霍氏集团采用双循环战略,打造跨国整合模式,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领先的管理理念。 统一润滑油为霍氏集团的成长立下汗马功劳,伴随着市场变化,近些年面临着“低技术、老渠道、价格战”等诸多挑战。为实现产业破局,霍氏集团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持之以恒地推进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统一润滑油将自身定位为领先的能效润滑专家,成功推出5E能效润滑战略,并以技术为先导,以领先产品破局,打造全新商业模式。 百利威现代供应链服务,经历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变革,也见证了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百利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布局,在北京、西安、青岛、成都等10个主要城市设立13个现代供应链园区。百利威非常重视企业研发能力,2000年,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软件E-ware?house,该系统在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百利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将传统供应链技术不断升级,通过大数据、建筑智能安全监测等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物流园区,已拥有多项专利。 中国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机会 中国经济时报:请问中国市场的哪些特质驱动了各自企业的创新?还需要改进哪些制度进一步释放创新动力? 朱屹东:中国市场具有超大规模、消费需求多样、消费变化快速等特征,从而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孵化环境。近年来,中国市场消费升级趋势强劲,为市场创新创造了很多机会。 首先,消费者需要更高品质、更健康、更便捷、更高颜值以及更环保的产品。这一洞察不断推动利乐在产品创新上紧贴消费者需求。 其次,电商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营销渠道和消费方式的极大变化,这就要求包装解决方案把食品安全、运输便利、降低环境影响以及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饮用产品作为创新目标。以保障食品安全为例,在纸包装与生俱来保护内容物的良好性能基础之上,利乐结合电商的运送环境,提供创新的二次包装解决方案,确保产品在经过长途运输、人工递送后仍能安全抵达消费者手中。 中国消费市场越来越要求产品和服务的高端化、差异化、个性化和环保性,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挑战,也是巨大的机会。 霍建民:统一石化不仅是一家专业润滑油制造商,更是一个连接国际优质品牌与中国市场的战略平台。其拥有行业独有的分品牌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分别收购了“美国顶峰PEAK汽车用品”“美国TOP1突破润滑油”两大国际知名品牌,使统一拥有了行业内最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润滑养护解决方案;拥有了8大车船的全车油液产品,更拥有了工业市场12大场景解决方案。以191项OEM认证、123个国际认证,充分满足了中国不同渠道及消费者需求,为国际伙伴与中国顾客不断创造价值。 中国经济时报:新基建为行业带来时代性的新机遇,请问安徽铁投将如何更广更深参与其中,带动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于华伟:新基建首次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四五”期间,省际区域高铁城际将成为地方铁路投资建设的重点,如何抓住新基建机遇,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需要重点把握好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要拓展广度,做好铁路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围绕铁路主业,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延伸铁路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设计咨询、商贸物流、站城融合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增强多元化经营能力,培育自身“造血”机能,促进铁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挖掘深度,推进铁路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国铁集团与地方的对接沟通,推进路省合资铁路公司重组整合和资产证券化工作;建立地方自主建设城际铁路管理新模式,探索包含“股权投资+施工总承包”在内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等,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地方铁路的投资、建设、运营等工作。 持续出台扶助政策使经济恢复常态 中国经济时报:请问当前纾困惠企的政策效果如何?对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各自所处的企业类型来看,还有哪些建议? 于华伟:上半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减税降费让利、降准降息、稳定就业等90余项政策措施,全力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减税降费累计超万亿元。当前,经济仍面临严峻复杂形势和较大不确定性,就业形势严峻、消费恢复缓慢、疫情不确定性、中美关系恶化等内外部风险叠加。 作为国有企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公益属性,利用政府资源和政策优势,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带头落实中小企业减租免租等措施,同时通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确保国家政策能够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当好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加油站”“减压阀”。 朱屹东: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利乐看到中国政府随着疫情的发展,及时出台了各项政策,从而有效遏制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到大幅减税降费给企业减轻负担,再到稳定就业、刺激市场复苏,政策措施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相关措施已经初见成效。这无疑给企业增添了信心,随着市场的复苏,利乐的业务也在第二季度出现了良好的复苏势头。 经济的进一步复苏还有赖于持续的消费刺激。期待中国政府继续出台更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惠及不同行业的更多企业。利乐坚信中国的营商环境将越来越好,市场也将更具活力。 霍建民:从今年2月以来,国家纾困惠企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尤其在社保方面的“减免缓”政策,让企业感受到了国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决心和力度。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霍氏集团提出如下建议。 针对国家发布的疫情期间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但申请限制为“本市登记失业人员和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建议政府放宽政策扶持条件。国家针对新开户3年的中小微企业,实行残保金减免政策。但目前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希望国家能针对开户超过3年的企业,实行残保金减半或全免政策。希望政策能够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 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经济时报: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是企业家自身的追求,还需要健康的环境来培育和激发,请问大家对优化营商环境还有哪些期许? 于华伟: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对营商环境往往有切身感受,越是营商环境好的地方,越能吸引企业和企业家落地生根,这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关系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冲击,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保护市场主体,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坚实支撑。对于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有如下期待。 加强政策研究,释放改革红利。当前,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来保障。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期待各地进一步结合当地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拿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改革举措。 完善行政服务,提高审批效率。铁路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营商环境的硬指标之一。期待国家和地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提高铁路项目审批便利性,开展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针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铁路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推进信用建设,维护诚信公平。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利用大数据,建立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和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机制,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名单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违法违规企业名录、失信黑名单等直接可查,加大奖惩力度。以铁路行业为例,鉴于目前各地自主建设城际铁路项目的增加,可探索建立地方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参建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更好地服务地方自主铁路建设。 朱屹东: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这是包括外资在内的所有企业有目共睹的。 展望未来,利乐期待中国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使中国市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利乐也一定会秉持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与中国市场共成长。 霍建民:我们强烈感受到中央对民营企业的肯定,以及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作为民营企业,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政府应该进一步简政放权,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打造法治型、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希望政府给不同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能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创新,聚焦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聚焦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强化政策协同,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把双创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融通创新的引领标杆、精益创业的集聚平台、全球化创业的重点节点、全面创新改革的示范样本,推动我国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要从六个方面着力提升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一是落实创业企业纾困政策,强化双创复工达产服务,增强协同创新发展合力,鼓励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巩固壮大创新创业内生活力。二是实施社会服务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加强返乡入乡创业政策保障,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大企业创业就业带动作用,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多元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创业就业重要载体。三是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构筑产学研融通创新创业体系,加强不同类型双创示范基地协同联动,树立融通创新引领标杆。四是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示范,完善创新创业创投生态链,加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着力破解融资难题。五是做强开放创业孵化载体,搭建多双边创业合作平台,鼓励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构筑全球化创业重要节点。六是探索完善包容创新监管机制,深化双创体制改革创新试点,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激发创新创业创造动力。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各项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指导,完善双创示范基地运行监测和第三方评估,健全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遴选一批体制改革有突破、持续创业氛围浓、融通创新带动强的区域、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一批示范基地。对示范成效明显、带动能力强的双创示范基地要给予适当表彰激励。
据中国政府网官网消息,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着力破解融资难题。 《意见》要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巩固壮大创新创业内生活力。落实创业企业纾困政策。强化双创复工达产服务。增强协同创新发展合力。切实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等减负政策,根据所在统筹地区政策做好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作,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双创示范基地服务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双创支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作用,推广“一键申领、网上兑现”、“企业网上跑、政府现场办”等经验,多渠道为企业解决物流、资金、用工等问题,补齐供应链短板,推动全产业链协同。 《意见》明确,发挥多元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创业就业重要载体。实施社会服务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加强返乡入乡创业政策保障。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大企业创业就业带动作用。顺应消费需求升级和服务便利化要求,重点围绕托育、养老、家政、乡村旅游等领域,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区域示范基地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联合开展创业培训、供需衔接、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打造社会服务创业带动就业标杆项目,及时复制推广经验成果,吸引社会资本发展社会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更大就业空间。 《意见》提出,提升协同联动发展水平,树立融通创新引领标杆。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构筑产学研融通创新创业体系。加强不同类型双创示范基地协同联动。鼓励企业示范基地结合产业优势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开放场景、开放应用、开放创新需求,支持将中小企业首创高科技产品纳入大企业采购体系。 《意见》强调,加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着力破解融资难题。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示范。完善创新创业创投生态链。鼓励国家出资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与双创示范基地深度合作,加强新兴领域创业投资服务,提升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信息交流等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水平。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构筑全球化创业重要节点。做强开放创业孵化载体。搭建多双边创业合作平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激发创新创业创造动力。探索完善包容创新监管机制。深化双创体制改革创新试点。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7月28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全省商务运行情况。记者获悉:上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8194家(含外资企业30家),新增注册资本956.99亿元(含外资注册资本2770.27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达71家。 加强先行先试,创造更多陕西经验。上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形成61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国际保理美元融资新模式”等12个具有首创性的案例已上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创新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零工窗口共享服务平台”“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3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推动协同创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今年我省在宝鸡、铜川、渭南、延安、安康、韩城开展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通过“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增强陕西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能力,助推我省“三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聚集。今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聚焦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采取“云洽谈”“云招商”等方式,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内陆首家陕港联营律师事务所永嘉信周启邦(西咸)、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星享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喜马拉雅互联网文创中心等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马来西亚凯儿库集团投资2亿美元的干细胞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