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深圳·进而有为,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2020”在线上举办。峰会期间,深圳市发改委与华为共同签署了“新基建”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5G、云计算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深入合作,加快深圳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深圳市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攻关基地也在峰会上正式揭牌,华为将进一步联合各界进行开放创新,构建新的一批鲲鹏产业发展载体。为进一步推动产业智慧化升级,华为与龙岗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签约打造龙岗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标杆方案,携手标杆企业助力龙岗区建成创新驱动、应用引领、生态活跃的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先地区。此外,华为还发布了“云泽计划 深圳行动”,助力深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卓文出席峰会并致辞表示,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未来将继续以基础创新技术驱动和应用带动为核心抓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培育应用市场,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深圳。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表示,今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再出发,深圳将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联合华为共创世界一流“全场景智慧深圳”。 深圳将走向“全场景智慧深圳”,智能将全面融入到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之中。侯金龙强调:“城市创新正在从应用创新1.0时代走向应用与基础创新并重的城市创新2.0时代,需要大力发展基础创新,利用深圳的优势资源,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和高校资源,提升创新的层次与含金量,提升整个城市的基础创新能力。”他强调,实现“全场景智慧深圳”的关键要素是以“人”为中心,发展四大要点:加强基础创新投入、发展产业生态、发展人工智能并使之普及,以及重视多种技术融合发展带来的裂变效应。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广文表示,龙岗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签约,标志着龙岗与华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又前进了一大步。未来5年区龙岗将通过创新中心这一平台,投入3亿元-4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计划和中小企业双赢计划,助力龙岗区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葛卫东又出手了! 7月28日盘后,闻泰科技(600745)(600745)发布公告称,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安世半导体剩余股权与募集配套资金均已完成,其中58亿元定增项目溢价完成。 闻泰科技表示,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部分新增股份的发行价格为90.43元/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部分新增股份的发行价格为130.10元/股,新增股份的数量共计1.13亿股,上市公司总股本将增加至12.45亿股。 闻泰科技表示,本次配套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7月9日),发行底价为98.21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但项目的受欢迎程度超过预期,配套融资申购名单中,不乏高毅资产、睿远基金、湾区产融投资、葛卫东、UBS、JPMORGAN等知名投资者,最终16名发行对象以130.10元/股大幅度溢价认购。 其中,葛卫东获配384.31万股,获配金额5亿元;高毅资产获配108.38万股,获配金额1.41亿元;UBS AG获配149.88万股,获配金额1.95亿元;JPMorgan Chase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获配326.67万股,获配金额4.25亿元。 闻泰科技表示,募集配套资金拟用于安世中国先进封测平台及工艺升级项目、云硅智谷4G/5G半导体通信模组封测和终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上市公司债务、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等。 事实上,近期葛卫东频繁出击,屡次征战定增市场。6月,在兆易创新(603986)43亿元的定增中,葛卫东更是从42名参与申购的投资者中脱颖而出,一个人包揽了15亿元,一跃升至兆易创新第五大股东。 实际上,这不是葛卫东首战兆易创新了。早在2018年,葛卫东便开始从二级市场买入兆易创新,并在当年年底以0.93%的持股比例,跻身公司第十大股东。2019年8月,葛卫东又斥资3.8亿元参与兆易创新定增。 不过,葛卫东也有失手的时候。7月17日,宁德时代(300750)197亿元的定增认购结果公布,高瓴、本田重金入围。葛卫东本来也想分一杯羹,但公告显示,其虽然按时提交了《申购报价单》,但未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无奈出局。 梳理上市公司一季报发现,葛卫东对科技股青睐有加。 葛卫东持有用友网络(600588)(600588)9269万股,持股比例3.70%,位列公司第五大股东,目前持股市值达41亿元。 持有兆易创新(603986)1439万股,持股比例4.48%,位列第五大股东,目前持股市值超过32亿元。 持有科大讯飞(002230)(002230)5098.17万股,持股比例2.32%,位列第六大股东,目前持股市值超过18亿元。 自2017年起,葛卫东以个人名义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还包括西藏药业(600211)、中科曙光(603019)、国新健康(000503)、北方华创(002371)和锐科激光(300747)等股票,大多为医药或科技股。
近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之际,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召开了专家视频交流会。会上,专家纷纷表示,中医药法的实施,为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与此同时,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问题仍然突出,中药质量评价缺乏真正体现药材“临床价值”的高品质评价及保障体系。专家建议,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可追溯,建立优质中药大品种生产体系,以药效服务临床,重新制定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中医药法给中医药更大发展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药协会会长黄璐琦在会上表示,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基本性法律,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顾海鸥表示,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法律,中医药法不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确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医药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中医药法不仅是法律保障,还重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表示,中医药法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实施三年来,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在今年年初,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而在中药产业方面,黄璐琦表示,中医药法实施三年来,在中药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资源保护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稳步提升;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注册监管机制正在形成;医保、基药等医药政策坚持“中西药并重”,中药产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尤其在2020年防控新冠疫情中,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药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中药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党支部书记康利平表示,中医药法第三章十二条对中药保护与发展进行了规定,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保护道地中药材、加强中药材质量监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多方面内容。 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充分体现了中药资源保护管理的最新成就。据悉,基于普查数据库,目前正在汇集整理的全国31个省2600多个县调查数据,已汇总记录数2000万条,包括全国近1.3万多种野生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信息,发现近100个新物种,汇交药材样品、腊叶标本、种质资源36万余份。 此外,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启用,重点开展190种中药材的价格、流通量和种植面积等6大类98个指标的信息服务。截至2020年6月,已收集15.2万条药材价格信息数据、10.3万条流通数据。 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仍是大问题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贯彻落实中医药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表示,中药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中药材质量一直以来是个大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表示,“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导致‘方灵药不灵’,临床治疗难以持续有效。” 中药材是保障中医临床价值体现的关键物质基础,也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但中药材质量一直广受诟病。孙晓波坦言,一方面,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中药材市场发展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倾向,药材盲目引种、膨大剂农药过度使用、任意缩短种植年限等问题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严重制约中医药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当前中药质量评价往往都是参考化药,缺乏真正体现药材“临床价值”的高品质评价及保障体系。 国医大师金世元表示,道地药材是质量基础,依法炮制是功效核心。中药没有道地药材不行,炮制具有减毒、增效、引药归经等作用,不通过炮制达不到其作用。 金世元指出,道地药材不是某个时期某个人命名的,而是医家通过临床的长期试验而形成的,是中医药行业内共同承认的。每个中药品种都有道地药材,都有特定产地。一个道地药材涉及产地,气候、阳光、水分、栽培技术、生长年限、产地加工等,不能随便代替。 而在饮片炮制方面,金世元强调,虽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炮制工艺,但不能随便改传统的炮制方法。例如有的厂家在炮制阿胶珠时,不用过去的蛤粉炒制,而是用类似做爆米花的工艺做。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便有记载,炮制阿胶珠的辅料也是治病的,使用蛤粉是有作用的,切不可不遵古法炮制。 “遵古不是陈旧,不是停滞不前。”金世元强调,我们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进步,但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孙晓波则建议,应以功效为背景,以活性为导向,以药效服务临床来定位中药材品质评价,并建立优质中药大品种生产体系,通过新的调控技术为稳定药材质量提供技术保障,指导不同栽培环境下中药材的合理种植与技术推广。同时,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可追溯,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地初加工、饮片(含配方颗粒)炮制加工、中成药及健康产品研发生产、仓储流通、销售使用等,涵盖了中药材源头生产到终端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要将质量控制贯穿“地头”到“床头”的全过程、全周期。 “通过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及其经营主体的无缝对接,实现中药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形成种好药、创好药、制好药、用好药的渐进循环模式。”孙晓波说。 重新制定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顾海鸥表示,中央曾提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为中医药法的有效实施和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顾海鸥介绍,在此背景下,同仁堂集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了以同仁堂研究院为核心的创新平台。目前,一批解决行业共性难题的核心技术已经完成技术开发,正在进行成果转化。包括解决排污问题的“中药炮制毒性药材污水处理技术”,解决能源消耗问题的“中药挥发油提取技术”、“中药浓缩节能技术”,解决资源再利用与环保问题的“中药渣资源再利用技术”等。 顾海鸥强调,应把控资源核心,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加强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开放模式。进一步发挥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工程中心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作用,与行业机构、院校共建企业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加强协同创新,在药物筛选、药材溯源、中药标准化研究、循证评价等诸多领域深入合作,提升研究能力并加速成果转化,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兰青山表示,创新不仅仅是“新”,还来源于对“旧”的挖掘,而经典名方研发将是未来重要方向。“已上市经典名方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存在工艺依据不充分、质量差异性较大、临床评价难度大等问题,需要我们科学设定工艺参数,实现产品均一稳定,用网络药理学、现代循证医学方法,推动临床再评价,推动产品的二次创新开发。”兰青山说。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的确立,将引导和促进中医药的研发一直走在中医药辨证思维的正确道路上。兰青山建议,尽快出台第二、第三批经典名方目录;加快构建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建设,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实施基于临床价值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 耿福能也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新制定中医药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在“科学未知领域”,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了现代医学近200年都没有发现的规律,这就是中医药学,不能用“已知”来完全否定“未知”。因此,要从传统的中医药当中,经过现代科研的手段,重新设定中医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同时,耿福能建议,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品牌商标保护。他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与疾病不断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原创知识产权,理应得到保护。从品种来看,按照化药的保护方式,并不能实现中药品种的保护,需要从工艺处方、保密配方、品牌保护等方面多维度建立中医药自己的整套保护方案。
出品 | 搜狐科技 编辑 | 张雅婷 2020年7月23日,在2020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论坛上,华为介绍了HMS(华为终端云服务,Huawei Mobile Services)生态及华为应用市场(AppGallery)全球化的最新进展。目前,HMS生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速增长,华为终端全球月活用户达7亿,华为全球注册开发者已达160万,全球接入HMS Core的应用数量超过8.1万。 同时,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宣布启动耀星·领航计划,助力互联网伙伴及开发者应用出海。此前华为已面向全球推行10亿美元耀星计划,鼓励开发者加入HMS生态开展创新,已累计激励全球超过一万个创新应用。 张平安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为应用市场,让国内互联网伙伴的每一个创新应用都能触达全球7亿华为终端用户,与全球用户共享中国的数字化创新成果。”同时,华为全球化的自有应用,如华为视频、音乐、阅读等也将国内很多互联网伙伴的优质内容带给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 华为还以快应用、快服务等创新形态为用户带来更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体验,让高品质应用实现一点接入、智慧分发,高效触达全球用户。例如,携程APP即将接入华为快服务智慧平台,通过智能情景识别为用户提供行前服务推荐卡片、出行提醒卡片,覆盖出行全过程,加速全球化发展。 华为通过HMS Core面向开发者全面开放“芯-端-云”能力,比如机器学习、HiAI、AR引擎等领先能力。张平安介绍,HMS Core 5.0已面向全球上线,进一步开放华为优质的软硬件能力,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的创新体验。同时,华为还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一站式高效运营支持服务AppGallery Connect,提供覆盖“创意-开发-分发-运营-分析”全生命周期的67项服务,助力开发者专注应用创新。 目前,华为终端云服务在全球设立六大区域中心、四大数据站点,并通过DIGIX创新工作室、开发者联盟、HDD(华为开发者日,Huawei Developer Day)等丰富的平台和活动在全球各区域提供本地化服务,为中国互联网伙伴出海提供全方位支持,让更多创新走向全球。
付珊珊|上海报道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 “谈谈心,鼓鼓劲,听听意见和建议。”朴实的开场白,温暖的话语,瞬间拉近了总书记与无数企业家的距离。 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了很长篇幅讲述企业的重要价值,“企业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市场的主体,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缺一不可。” 企业做活了,中国的就业就好了,中国的经济就好了。 习近平说:“要感谢企业家。” 一番真诚的座谈不仅使在场的企业家们深受触动,也给千千万万奋斗中的企业家们吃下了“定心丸”,坚定了发展信心。 在中国房地产报推出的“家国情怀与企业家使命”专题采访中,针对总书记对企业家以及企业发展提出的五点希望,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也表达了自己观点和态度。 他表示:“在大变局之中,既有乱局之危困局之忧,同时也是破局之机布局之时,关键在于企业家主动作为。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努力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中国房地产报: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讲了很多话,谈到了企业要勇于创新、诚信守法、家国情怀等等,令人鼓舞!同时,总书记也对企业发展提出了五点希望:即希望大家增强爱国情怀、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希望大家诚信守法、希望大家承担社会责任、希望大家拓展国际视野,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 张玉良:大变局之中既有乱局之危困局之忧,但同时也是破局之机布局之时,关键在于企业家的主动作为。 我认为在当前环境下,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即要勇于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在我们眼里,没有国企、民企、外企的分别,关键的差别在于有没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要面对不确定性、把握不确定性,并以非同寻常的站位、视野和行动来创造美好未来。企图赶上所谓的“风口”,然后就一路飞翔、一劳永逸、高枕无忧,我认为这不是企业家应该有的想法。 二是苦练内功。就是要改变单纯依靠“风口”吹上天粗放发展方式,通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筑足够强大的“护城河”,从而在百舸争流行业竞争中胜出。 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高度分化的时代,“强者恒强”才刚刚开始,“大象跳舞”还远未结束,行业龙头企业和一般企业之间将出现越来越大鸿沟。在这个时代,打造伟大企业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苦练内功、追求极致,成为所在行业中具有强大而持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三是拥抱创新。特别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坚定不移向“新物种”进化,让创新成为驱动企业持续成长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的革新将捅破很多“天花板”,创造新的需求,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拥抱科技创新,真正走创新驱动道路。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产业与科技双向赋能。 四是推动体制机制优化。就是要通过改革,形成充满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的体制机制,从而为企业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我认为,在大变局中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优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来说,国企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掌握的资源也比民企丰富;民企则机制更加灵活、激励更加到位、市场反应更加灵敏。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化学反应”将国企和民企的优秀基因整合在一起,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中国房地产报:在总书记号召下您对于接下来企业发展行业推动有什么计划? 张玉良:总书记的讲话让绿地更加坚定下半年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上半年,绿地积极响应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主动作为、精准施策,谋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超常规、创新性的举措,防疫抗疫、复工复产、企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 下半年虽然依旧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但形势总体好于上半年。下半年绿地将紧紧抓住疫情形势、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货币环境等“四个有利”条件,对冲上半年疫情影响,有信心保持年初目标不变、指标不减,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展望全年,力争保持核心业绩平稳增长,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持续改善现金流状况,确保资金链安全。
截至7月23日,科创板累计受理来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企业78家,其中30家成功上市;九城市完成“双创债”发行6单,融资31.7亿元;13家合作银行为九城市企业复工复产、抗击疫情授信208亿元;总规模达500亿元的产业基金正加紧酝酿,助力区域协同创新…… 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主办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工作座谈会7月23日在苏州举行,会上传递出G60科创走廊发展的最新信息。作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以及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域协同的样本,G60科创走廊今年还有一个新变化,就是资本和金融力量正在这里集聚。 G60两指数走势良好:优质企业加速成长 昨日座谈会上,德邦基金基金经理王本昌亮出了一款基金产品——G60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其最大的特点是,该产品根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证指数而设计。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上交所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950048)和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分指数(950049),自2019年11月29日发布以来走势良好,截至7月17日,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上涨26.29%,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分指数上涨38.21%,涨幅均高于同期中证500等指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九城市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 王本昌说, G60科创走廊作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一个主阵地。而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是反映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一个晴雨表,非常适合开发指数化产品。“G60指数化产品有望成为爆款。” “双创债”试点稳步推进:助企业融资逾31亿元 为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支持企业创新创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金融主管部门还积极推动“双创债”发行。 所谓“双创债”,全称为“创新创业公司债券”。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在G60科创走廊先行先试发行“双创债”。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联席办金融商务组组长贾占锋说,上述文件发布后,G60联席办立即组织学习,并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发行30家目标。 目前,九城市完成“双创债”发行6单,融资31.7亿元;正在准备材料的12单,意向发行培育企业16家。其中,东吴证券承销的苏州金枪新材料有限公司创新创业公司债成为国内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双创债”。东吴证券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助理兼创新业务部总经理胡俊华认为,“双创债”堪称科创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彩虹桥。 G60科创走廊产业基金:助力打造一体化产业链 昨日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还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一起,就设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基金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介绍,该基金将作为支持区域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先进制造业的重大项目,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一体化布局,推动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优势产业发展。根据方案设计,该基金总规模有望达500亿元,首期规模预计达50亿元。 贾占锋说,聚焦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未来随着产业基金的设立及科创板上市联动机制的完善,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
202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往哪走?未来将是怎样的一幅新图景?每个人或者每个企业又将面对怎样的挑战和机遇?7月18日,“梦之蓝M6+2020经济发展论坛”在南京盛大开讲,首都金融智库专家、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任泽平,江苏省工商联秘书长熊杰,河海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长征,南京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徐志坚等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参加了论坛,倾谈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的新动能、新方向、新路径。洋河股份常务副总裁、集团贸易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化霜发表《践行中国梦的思想,成就品牌梦的情怀》的主题演讲,并在论坛上发声:用创新和变革响应新时代,以“梦之蓝M6+”促进新消费。 2020年是“特别”的一个年份,突如其来的疫情,复杂变幻的世界环境,中国迎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危机中往往蕴藏机遇。任泽平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温和回暖”,货币政策不会全面大幅收紧,从超宽松步入结构性宽松,财政政策发力新基建领衔的“两新一重”扩大内需,兼顾稳增长稳就业和培育新经济新技术。 在刘化霜看来,国家战略上创新与改革,那是宏观态势;而企业微观战略,创新同样是主旋律。企业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以创新作为主旋律,如何与新消费呼应”。宏观创新中,科技创新是主旋律,这一创新的达成归根结底在于文化和教育;而微观企业的创新靠什么,首先要知道创新是愿望,谁都知道要创新,关键在于能不能创新,是否具备条件,“创新的种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创新需要新的环境。” 企业创新的“方法论”是什么?刘化霜认为在创新主旋律下有三大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战略,长期看是战略,短期看是策略;第二是人,选择对的人,执行好战略;第三是机制,用好的机制吸引人才创造战略,制定方法论,探索方法论,激励引发、促进执行、提高效率。人、战略、机制是三位一体的、相互融合的,它们在融合中促进创新。 对于变革,刘化霜提起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像是骑自行车的旅行,要想平衡必须向前。”他认为,其实作为企业也是这样,“要想获得平衡和稳定就必须向前,向前如何表现?在我理解就是变革,那么把变革作为主旋律来获得维稳叫变革维稳,以这样的思路来看,变革维稳与稳中求进是两种主旋律,在当前形势下,我更崇尚变革,强调变革,用变革寻求稳定,作为一个主导方向。” “无颠覆不创新,创新方可求稳”,到底做什么变革,在哪些方面创新呢?这几年,洋河首先是加大营销模型的创新,商业生态环节的创新变革,改变过去的营销模式,强调“一商为主,多商配称”,“打个比喻,就像群雁齐飞,无论南下还是北下,头雁非常重要,领航者方向正确了,才能方寸不乱”,刘化霜表示。 其次,理顺分工协作体系,实现以品牌为中心的厂商一体化,“品牌作为厂商共享资产,不是谁说了算,而是品牌导向,品牌的未来,品牌的发展趋势,来决定每一个人的角色如何分担,这种体系促进了厂商和谐,没有谁是主导,谁能够推动品牌发展就是主导,形成一个有理念的契约式的经营模型,改善了整个发展的效果,从效率角度讲解决了很多问题。” 同时,在品牌定位方面做重大创新与变革。“梦之蓝M6+”就是洋河品牌创新的代表,刘化霜认为,“一个品牌是社会对话的语言,你在用什么样品牌,用什么产品,就是说明了你在想什么,你是个什么样的人,社会对话的语言,无形中传达了你的身份。”那么梦之蓝M6+是从什么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呢?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品质,第二个角度是品格。“梦之蓝M6+”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和品格,完全代表新时代消费特点,可以促进和引领新消费。 品质上,洋河本身是老八大名酒,始于隋唐,隆盛于明清,拥有悠久的历史。去年以来,“梦之蓝M6+”全面升级,加入了更多陈酒,打造出更馥合的香气、更醇厚的口感,通过工艺升级加大了品质价值感,以与众不同、耐人寻味的品质持续回馈洋河支持者、爱好者。品格上,“梦之蓝M6+”主张“更好的时代,值得更好的自己”,着力塑造有时代情怀、有家国担当的品牌形象,并与中国航天基金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助力中国航天开创更好的时代,实现银河与洋河因梦想而交汇,两条“大河”彼此交相辉映。“梦之蓝M6+”将国家的梦想、品牌的梦想、企业的梦想相连,通过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为时代发展赋能,促进人们既作为美好时代的分享者,又作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推动者,“时代哺育我们,我们为时代赋能。” 当前中国正在涌动着新经济的浪潮,新消费也在释放出更多的活力,“用创新和变革响应新时代;以‘梦之蓝M6+’促进新消费”,刘化霜表示,在追梦的路上,“梦之蓝M6+”不仅仅是梦想者为梦前行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大家追梦圆梦路上的陪同者和亲密的伙伴,“升级产品品质,圆的是梦之蓝不断进取的品牌梦想;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圆的是中国人探寻太空的飞天梦想;今天在南京助力经济发展论坛,圆的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梦想。”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