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正有序开展可控试点。继深圳市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之后,苏州市大规模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也正式启动。活动将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此次红包试点相较深圳试点不仅规模更大、参与银行更多,而且首次引入线上消费场景并开展离线钱包体验测试。业内人士建议,可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银行范围以及丰富应用场景。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作相应的技术准备。未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场景的应用值得期待。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4日晚间发布消息称,为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苏州市结合“双12苏州购物节”,在苏州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活动将面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10万个。“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采取“摇号抽签”形式发放,抽签报名通道自12月5日0时正式开启,持续至12月6日24时。“约上了!几秒钟就搞定了。”在苏州政府机关工作的顾先生5日早上七点左右“抢”到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的抽签名额,“这只是抽签,也就是登记成功了,还要等摇号结果才知道中没中签。”就在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即向在深个人发放5万个共计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此次活动为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公测”。截至活动结束,累计47573人领取了红包,占总中签人员的95.15%,使用红包支付的业务量62788笔,红包支付金额8764231.23元。相较深圳试点,此次苏州试点发放红包金额规模更大,使用范围更广。本次活动将选取整个苏州大市范围内已完成设备升级改造的商户和指定线上电商开展。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全市拟铺设可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的消费终端近万家,涵盖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生活服务等类别。苏州人民商场位于苏州古城核心区域,商场总经理助理谢雄飞说,这里400多家商户和收银人员的培训和机具已全部完成升级。“POS机主要是由银行进行远程在线升级,升级完成后,一体化收银设备用起来很方便。”他说。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试点中首次引入线上消费场景。京东商城支持市民在购买自营爆品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成为试点中首个接入数字人民币的线上场景。另外,本次活动还将抽选部分民众参加离线钱包体验活动。所谓离线钱包体验,是指在无网或弱网条件下,用户进行交易或者转款时不连接后台系统,而是在钱包中验证用户身份、确认交易信息并进行支付的方式。“它(央行的数字货币)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我们叫做‘双离线支付’,指收支双方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表示。“引入线上场景和测试‘双离线支付’都非常重要。线上场景的扩展更有利于数字人民币未来进一步推广和运用;而离线支付是数字人民币区别于其他移动支付手段的特征之一,更能凸显其优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苏州地区开展的此次活动,只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一次常规性测试,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根据官方表态,数字人民币推出尚无时间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撰文指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有序开展可控试点,健全法定数字货币法律框架。”目前,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董希淼表示,可有序扩大试点测试城市,一方面可增加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京津冀、长三角等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另一方面可增加兰州、乌鲁木齐、拉萨等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西部城市。他还表示,也可适当扩大测试银行范围,将参与测试的银行扩大到全部六家大型商业银行之余,选择一些中小银行参与。下一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也有望进一步丰富。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与多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建设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生态体系。这些机构包括京东数科、滴滴出行、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以及拉卡拉等。“可进一步丰富测试场景,大力加强与各方合作,加快数字人民币功能创新,丰富线上、线下场景应用,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董希淼表示。未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场景的应用也值得期待。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最新撰文称,当前,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作相应的技术准备。余伟文表示,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使用已十分常见,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其使用会为两地游客带来更大便利。虽然数字人民币推出尚无时间表,但相信它将来会为需要进行跨境零售消费的两地居民提供更多的支付方式选项。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不用绑定银行卡,具有更高的开放性。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时,可以完全不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理论上,境外用户可以在不具备境内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拥有和使用数字人民币。如果境外商家有数字人民币钱包,境内用户出国后可以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记者 张莫 潘晔 王惠民)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王蓓蓓)5月30日晚上七点半,新华网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联合推出的投资者教育公益节目《国民财富大讲堂》第二十三期播出。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和CWM50高级研究员、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这个主题进行了精彩解读。 该节目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新浪、腾讯、百度和哔哩哔哩等平台播出。数据显示,当日观看直播的网友超过308万,受到很多业内人士及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初步进展 2020年是人民币国际化启动的第11个年头,在各方推动下,人民币国际结算、国际储备、国际定价地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不过与主导货币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张岸元分析称,目前全球已有70多家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略有提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美元占已分配外汇储备的61.55%,欧元占20.07%,日元占5.62%,英镑占4.5%。全球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196.19亿美元,占已分配外汇储备总额的2.01%,仅次美元、欧元、日元及英镑,居第5位。这是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还显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恢复增长,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对外支付结算货币。十年前,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35名,金额比重不足0.3%。截至2020年3月末,人民币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全球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比重为1.85%,排名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及日元。离岸市场75%的收付发生在香港地区。 整体来看,国际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国际化的终极标志,当前除了国内市场具有绝对定价权的部分商品外,原油、黄金等人民币报价国际影响还较小,人民币定价也在艰难破冰中。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挑战和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的11年历程确确实实做了很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张明表示,过去十年来,央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鼓励中国和境外企业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使用本币来结算,再就是大力发展香港、新加坡、伦敦、巴黎等为代表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近年来,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则有一些新的策略:第一是大力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成果显著;第二是从投资渠道和投资规模等方面,不断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的步伐;第三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得益于上述的努力和成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不错的机遇,他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增长差在拉大而非缩小,对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在增强。第二点是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这也有助于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当然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主要是还需不断加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疫情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尚需观察等。 而对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张明认为目标的制定应该更加务实,希望十年以后人民币能够超越英镑和日元,稳居全球第三国际货币,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整体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涉及政治经济、金融市场运行惯性、其他主导货币发行国货币政策、国内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等诸多方面因素,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管涛称,当前虽然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化货币,但是在国际货币体系里占比还是较为有限的。具体来看,中国经济和贸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0%左右,但是在国际支付外汇储备里占比则非常小,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从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来看,美国经济领先英国经济时间很长,但是美元取代英镑还是等了很久,因此这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增长。 对于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前景,他表示不仅要持续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还要为给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使用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等多重因素。在管涛看来,中国经济是非常有韧性的,疫情过后率先复工复产实现复苏,再就是当前中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增加本土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程度,这对外国投资者也是较有吸引力的。另外,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人民币国际化将走得更远的重要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多新变化,全球很多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张岸元表示,当前在很多发达经济体大多负利率的背景下,全球资金普遍希望人民币计价资产能为其提供正收益,人民币进一步发挥国际储备和投资功能面临新的契机。 张岸元建议,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可以有新的考虑和抓手,首先是通过维持利差推动国际化不可取,最终要靠发展资本市场;第二是推动本币跨境贸易结算要有新做法,例如,优先满足对方国家用人民币支付的抗疫物资需求,同时按较市场汇率优惠的价格结算等;第三是境外存量不良债权可做人民币转换,海外美元存量债务的人民币转换,或许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第四是重新考虑新技术在国际化中的应用场景。 《国民财富大讲堂》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的投资者教育公益云课堂。节目每周两期,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新浪、腾讯、百度、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播出。该节目立足高端,先后邀请了管涛、刘国恩、邢自强、金李、陈道富、刘元春、李迅雷、鲁政委、田轩、霍华德·马克斯、聂庆平、陆挺、刘尚希、祝宝良、甘犁、陈兴动、周延礼、唐涯、王忠民、高善文、鞠建东、刘守英、张铮、黄益平、连平、朱海斌等国内顶尖经济界大咖,为广大观众解读疫情下的经济走向和财富管理,深受专业观众追捧。播出至今,已经成为经济界和金融界最受关注的节目之一。节目也得到了监管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的高度评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与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商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中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双方将结合银联商务的现有业务场景,基于数字人民币特性和钱包生态体系,共同研究拓展数字人民币的产品功能和应用范围,促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银联商务表示,公司将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数研所,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要求,切实提升支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特朗普儿时住宅。(图片来源:路透社)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儿时的住宅在四年内迎来第四次出售,拍卖商希望特朗普的崇拜者能够以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62万元)的目标价购买这栋房子。 特朗普儿时的住宅位于牙买加庄园。这里是纽约郊区富豪区,建设风格类似英国公园,其他房屋的挂牌价格仅为1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50万元)。 美国宏业地产公司(Paramount Realty)负责人米莎·哈加尼称:“与一个人出价300万美元相比,三百万人每人出1美元(约合人民币6.5元),或者一百万人每人出3美元(约合人民币19.6元),又或者三十万人每人出10美元(约合人民币65.4元),这些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哈加尼在“去资助我”(GoFundMe)网站上呼吁:“爱特朗普?为表敬意,参加这场筹款活动,买下他童年的住宅,以此来感谢特朗普。”该页面写着,(一旦大家筹款购买这栋房产)特朗普可以将这笔资金捐给慈善机构,或将这处房产变为总统图书馆、博物馆、国家历史遗址等建议。截至9日晚,这项筹款活动共筹集了125美元(约合人民币817.6元)。 特朗普已故的父亲弗雷德在1940年建造了这栋有5个卧室的房屋,院内有狭窄的车道,屋内有壁炉。1950年特朗普4岁的时候,弗雷德将全家搬去后院两块地皮上建起来的拥有23个房间的豪宅。 宏业地产公司在2016年首次以1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15.7万元)价格出售这栋房子。2017年1月17日,特朗普就职前三天,一位身份不明的买家以21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99.8万元)价格买下房子。2019年,房主以300万美元价格挂出这栋房子。“该房主又雇我们来卖掉这栋房子,”哈加尼说。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再度转弱。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主要是由短期、阶段性因素引起,进一步贬值空间有限。在可控、有序范围内,人民币汇率波动有助于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各经济体之间经济运行及政策差异,决定了双边汇率大体走势。然而,无论是经济增长的差异,还是政策环境的不同,都难以解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现象。一方面,得益于较早较好控制住疫情,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并且受最新出台的政策支持,经济表现可能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另一方面,在非常时期,我国虽加大了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出台了一些非常举措,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美利差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这表明经济增长、政策周期等趋势性影响因素并非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推手。 人民币贬值主要是由短期、阶段性因素引起。主要是美元走强,人民币被动贬值。 应看到,这些因素不具可持续性,其影响可能衰减。因美联储实施超大规模货币宽松及疫情冲击趋缓,美元指数难以进一步大幅走高。有鉴于此,再考虑中美经济增长、政策环境的相对表现,预计后续人民币继续贬值空间有限。同时,我国具有较为充裕的外汇储备,近年来在应对汇率波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政策工具储备充足,使得人民币汇率出现无序波动的可能性较小。 应该看到,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的波动是正常的、合理的,可控、有序的波动利大于弊。 一方面,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变化,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另一方面,汇率波动更多体现了市场化特征,符合人民币汇改初衷。 2015年汇改之后,外汇管理部门强调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显著增强,外汇管理部门要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这均表明,人民币汇率展现出更大弹性符合政策导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双向浮动,也是提高宏观调控主动性和有效性的需要,有助于应对外部冲击。事实上,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已得到展现。
12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592,较上一日升19点。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较年初升值超过5%,较5月29日的中间价低点7.1316升值超过8%。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研判人民币汇率走势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美元指数的走势,二是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三是政策方向。 从美元指数来看,12月3日美元指数跌破91关口,创2018年4月以来新低。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表示,近期美元跌势趋于收窄,随着美国政治格局逐渐清晰,市场可能会回归基本面分析,不过美元中枢难有明显上行动力,预计美元指数仍将疲弱运行。 自5月末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走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影响,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正增长。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走升,曹源源认为,中美利差再度走阔吸引全球资本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构成近期人民币延续升值趋势的主要原因。 从债券收益来看,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3.2%以上,企业债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于240个基点高位附近。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债券陆续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外资投资中国债券的热情持续增强。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4991亿元,卖出债券3763亿元,净买入1229亿元。IMF预测中国是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曹源源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预计未来境外投资者还将继续增配中国债券。 近期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点,一是人民银行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二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三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受住了多轮冲击考验,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四是社会预期平稳,外汇市场运行有序;五是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促进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词就是市场化。”谢亚轩说,在汇率水平的决定上,常态化干预退出,让位于市场供求。曹源源也认为,这进一步印证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预计未来人民币波动幅度有可能更为明显一些。据统计,2019年到2020年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427个交易日中有216个交易日升值、211个交易日贬值。2020年前9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4.25%,与国际主要货币基本相当。 同时,央行适时调整宏观审慎措施,主要包括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的淡出。近期,外汇局再次启动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对外投资额度的扩容,并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QDLP)和投资企业(QDIE)的试点规模与试点范围。谢亚轩表示,这些措施使得外汇市场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在作出选择和决策时,都能够更多从自身基本面出发,更为自由。 外汇市场预期方面,央行表示,近年来,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但人民银行加强预期引导,外汇市场预期保持平稳,中间价、在岸价、离岸价实现“三价合一”,避免了汇率超调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外汇市场深度逐步提升,市场承受冲击能力明显增强,银行结售汇基本平衡,市场供求保持稳定。曹源源表示,当前市场主体呈现“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理性交易模式,有助于汇率预期保持稳定。短期内,如果美元指数下探不足并低位反弹,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一定边际下行,但整体态势较为稳健。 央行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一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三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四是把握好内外部均衡的平衡,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市场普遍认为,在人民币汇率表现强势的背景下,央行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并不意外。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属于逆周期宏观审慎工具,有助于避免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羊群效应”,稳定市场预期。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什么是外汇风险准备金 外汇风险准备金是人民银行为了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的一种准备金。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随着形势变化经历了4次调整。一般规律是,当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时,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当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时,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政策调整的核心诉求始终是进行逆周期调节。 回顾上一次调整,2018年8月3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8月6日开始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对于此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再度下调为0,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现在的目标仍然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在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比较大的时候,有必要进行逆周期调节。通过下调远期售汇业务的风险准备金率,可以进一步平衡外汇市场的供需,从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 人民币汇率为何走势强劲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元指数持续处于低位震荡状态,人民币中间价整体维持上调态势。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表示,这明显带动市场看涨情绪。基本面上,7月、8月,中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在政策配合和实施下,中国可以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这也进一步支撑了人民币汇率市场的乐观情绪。 在国庆假期期间,离岸人民币表现继续亮眼。新加坡交易所外汇分析师Macro Hive表示,今年三季度以来,离岸人民币已升值超4.7%,自9月初以来已升值超1.4%,这使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表现最亮眼的货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显著,此时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0,一方面有助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银行降低远期售汇成本,增加企业对此产品的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未来,驱动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的有利因素包括中国经济恢复速度快和力度强、中美利率保持高位利差、美元指数易下难上。同时,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将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今年二季度“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到2.045%,再创新高。此前,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2.02%。 专家分析认为,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全球央行和全球投资者中的接受度逐步攀升,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一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影响、稳步向好;二是人民币汇率强势运行,三季度创12年来最好季度表现;三是中国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力度,人民币资产受到全球投资者欢迎。 近期,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继续加速。9月25日,富时罗素宣布,从2021年10月起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并于2021年3月做出进一步确认。至此,国际三大指数供应商均已将中国债券纳入。 此外,9月25日,证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该办法将QFII、RQFII资格和制度规则合二为一,并新增允许QFII、RQFII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私募投资基金、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允许参与债券回购、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 有分析人士表示,该办法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和加强持续监管,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新规的落地将吸引更多境外资金积极参与我国证券期货市场,增加市场深度和活跃度,扩大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伴随境外投资者逐步增配中国债券等人民币资产,对于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需求会大幅释放,这可能推动外汇对冲市场的大发展,从而反过来又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同时,进一步吸引境外投资者加速增配人民币资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再向前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