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投融资货币功能持续深化,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计价货币功能进一步实现突破,人民币继续保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报告》表示,2019年全年人民币国际使用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经常项目收付金额同比增长,货物贸易由净汇出转为净汇入,服务贸易收付金额增幅较大,服务贸易和收益汇出净额扩大;二是金融市场开放不断加深,资本项目收付占跨境人民币收付的比例不断提高,其中证券投资增长显著,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吸引外资净流入金额居首位;三是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贬有升、 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证券投资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的主要力量。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主场驱动期,下一步,应继续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把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实体经济真实需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超八成外贸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主要币种 去年,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资本流出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前升后贬双向波动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收付保持了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 净流入3606亿元,2018年净流入为1544亿元。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金额的比重为38.1%,创历史新高,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经常项目收付方面,2019年,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6.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2%。 人民银行对外贸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2019年以来,外贸企业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较高,截至2019年四季度,84.6%的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主要币种。从企业选择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驱动因素上看,2019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许多企业选择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此外,结算流程简便、降低结算成本、便利企业财务核算与资金管理也是企业选择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使用取得积极进展。去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73万亿元,同比增长32%。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钟红建议,我国应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贸易层面、投融资领域继续推进人民币的使用。鄂志寰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在“一带一路”沿线和部分新兴市场实现更大突破。 证券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增长近五成 资本项目收付方面,2019年,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6.7%,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跨境融资收付金额分别占资本项目收付金额的20%、70%和7%。其中,证券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9.51万亿元,同比增长49.1%, 净流入6219亿元。 2019年,中国债券和股票相继被纳入国际主要指数。《报告》认为,这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截至2019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6.41万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和债券成为境外主体增配人民币资产的主要品种。 今年以来,境外投资者继续增持人民币资产。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末,外资持有中国A股股票余额已达到3684亿美元,外资持有的中国债券余额达到3691亿美元,债券持有额是2016年外资持有额的三倍。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认为,外资对人民币金融资产兴趣浓厚,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中国是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二是A股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估值偏低;三是中国资本市场规模较大;四是近年来扩大金融开放各项举措效果显现。肖钢建议,下一步要加快金融市场要素改革,稳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央票在港发行常态化助推离岸市场发展 《报告》指出,2019年,离岸人民币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联动增强,人民币产品体系趋于成熟,投资行为趋于理性。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和基金互认机制不断优化,离岸与在岸之间人民币的双向流通机制不断完善,对境内的投资不断增长。 2019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回暖。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11月以来,人民银行逐步建立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截至2020年3月末,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余额为800亿元,包括3个月、6个月、1年等多个期限品种。从历次央行票据发行情况看,均受到国际投资者欢迎,市场认购踊跃,即使在今年3月份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央行票据的认购倍数也超过3倍,反映了境外投资者看好人民币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报告》表示,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的稳定持续发行,有利于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满足离岸市场投资者需求,完善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促进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发展,带动其他发行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鄂志寰认为,应继续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体系,让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协调发展、有效协作,双轮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应继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人民币国际清算和结算网络基础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钟红表示,需要进一步健全人民币国际循环路径,使得通过贸易与直接投资流出的人民币保值增值、沉淀转化。 四大举措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未来十年,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弱于日元和英镑的境内外工商企业合计占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的80%,这一比例较2018年的调查结果提升了3个百分点,是2016年以来的四连升,并创下2013年首次市场调查以来的新高。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贸易、金融及经济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仍保持韧性并呈现增长。“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下水到渠成的过程。”《报告》提到,未来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坚持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是坚持市场驱动。探索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消除境内外限制人民币使用的障碍,为人民币与其他主要可兑换货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继续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三是引导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提升人民币可自由使用水平,促进离岸与在岸市场良性互动、深度整合。四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机制。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做好逆周期调节,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2019年4月,彭博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2019年9月,摩根大通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纳入工作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分10个月完成。 2019年3月,明晟公司宣布将提高中国A股在MSCI全球指数中的权重,分三阶段将纳入因子由5%增加至20%,并于2019年11月将中国A股中盘股纳入MSCI指数。2019年6月,富时罗素正式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2019年9月,标普道琼斯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至此,全球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全部纳入中国A股。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9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主体持债规模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中国股票市场市值59.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主体持有股票市值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国际重要金融指数吸纳中国债券和A股,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完善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近期,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强势运行态势。8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079,较前一交易日升104个基点,中间价升至今年2月3日以来的高位。 26日午后,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90,与此同时,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午后也一路走高,连续升破6.90和6.89。8月26日16时3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报6.8919,上涨98个基点。 美元指数方面,本周美元指数继续在93附近的低位区间疲弱运行。5月份以来,美元走势出现疲弱,截至目前,美元指数与年中高点相比下降幅度约为10%。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认为,在美联储宽松政策背景下,美元指数难以出现大幅反弹,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升值。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8月份以来,美元指数逐渐终结了下跌势头。短期来看,由美联储货币宽松带来的美元下行或已阶段性调整到位。如果美元后续出现反弹,或将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压力。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以及中美关系仍将对人民币波动构成影响;长期来看,多重因素将驱动未来人民币汇率持稳运行并稳中有升。 6月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出明显的升值行情。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为例,5月下旬,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曾一度跌至7.18的水平,但8月26日已上行至接近6.90水平。 新加坡交易所外汇分析师Macro Hive认为,即便出现如此走势,离岸人民币仍处于低估行情,表明离岸人民币未来仍有上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实际收益率偏低,为人民币汇率继续上探提供了更大的背景。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数据稳步向好,PMI数据、工业生产和投资一直在稳步上升,领先于全球大部分其他经济体。 8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延续升值趋势,且市场上对于人民币汇率存在继续升值的预期。数据显示,7月份结汇率为64%,较上月提高7个百分点,而售汇率为66%,与上月持平。李义举表示,这体现出市场主体的结汇意愿提升,售汇意愿较为平稳,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的升值预期。 从经济基本面看,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下降6.8%反弹至3.2%。而全球经济发展遭受重大冲击,6月份,IMF预测全球GDP在2020年将萎缩4.9%,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更是达到-32.9%。中国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经济已由一季度疫情带来的“供需冲击”演进为二季度的“供给快速恢复、需求逐步改善”,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李义举认为,下半年,随着各类调控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中国经济将持续好转,基本民生保障将持续改善,这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了支撑。 另外,从资产比价角度来看,中国国内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8月20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为235个基点,与年初相比扩大了108个基点。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股票和债券分别增长了49.14%和27.23%,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9.96个和2.0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国内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不断上升。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表示,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境外资金积极涌入的状况下,人民币汇率将持稳运行。
12月9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拉升40个基点,报6.5280,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直线拉升逾30点,逼近6.51关口。截至9点33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5304、6.5149。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9个基点,报6.5311。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升穿6.55关口,维持在6.53水平,总体涨幅居于G20货币的中游水平。 李刘阳表示,从技术上看,6.50是下一道支撑。短期看,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波段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此后出现回调或是横向整理的概率并不低。
有利于吸引更多跨国企业集团总部落户天津 天津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又传重大喜讯,8日,在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招商银行天津分行分别为跨国企业集团办理了FT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这意味着首批自由贸易(即FT)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在天津成功投入运营。这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起重要作用。 与传统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相比,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对入池企业营业收入、净资产和股权比例未作要求,只需境内外成员企业成立满1年,主办企业可以选择境内企业或境外企业担任,拓宽了跨国企业集团的选择余地,为跨国企业集团财务资金摆布提供更多的空间,吸引更多跨国企业集团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 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是基于FT账户体系的创新应用,具备本外币合一、账户内资金可兑换、跨境资金收付便利等优势,能够实现跨国企业集团境外成员企业与自贸区内主办企业之间或境外主办企业与区内成员企业之间自行选择货币进行资金归集。跨国企业集团设立本外币一套资金池即可满足本外币资金跨境调拨的需求,大幅提高资金使用自由度。 在使用过程中,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在资金用途上开放了境内市场投资、日间透支、隔夜透支及理财等功能,可满足跨国企业集团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财务管理需求,支持其将全球人民币放在境内管理。
连续上涨6个月以后,在强势出口表现和资金流入提速的合力推升下,进入1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继续上扬。昨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前期整理区间,盘中一度升穿6.50关口,最高报6.4983,连续创出2018年6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稳步走高,盘中最高触及6.5198。 业内人士称,除了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直接带动人民币走强以外,中国出口表现亮眼、资金强势流入也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近期人民币升值,主要受贸易盈余推动。”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受海外假日消费与疫情反复的双重影响,中国出口在过去几个月加速上涨。同时,中国工业复苏动力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导致近期各大机构上调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 最新数据显示,11月我国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增速创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实现4月以来的连续8个月正增长;贸易顺差达5071亿元,创下新高。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日发布报告称,对全球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由5.2%上调至5.3%,中国由7.7%升至8%。惠誉认为,随着疫苗推出、放松限制措施,明年中期开始,全球经济复苏会更加稳固。 “预计明年资本流入中国还会提速。”王丹称,一方面,经济复苏给市场带来信心;另一方面,明年将有更大力度的金融开放措施落地。 随着中国债券陆续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境外投资者加码中国资产的热情持续被点燃。中央结算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第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预计人民币后续将温和升值仍是市场主基调。“短期人民币仍有上涨动力,但不会显著升值。”一家外资行市场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元旦春节假期逐渐临近,但海外旅游继续停滞,因旅游和购物的购汇需求显著减少;同时,春节前的季节性结汇需求,亦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此外,美元跌势已有缓和迹象。数据显示,彭博美元即期汇率指数的14天相对强弱指数于上周五跌破30,表明自7月份以来,美元首次超卖。 “自离岸人民币升破6.5关口后,外汇市场的美元买盘明显增多,导致人民币汇率在升破前期高点后有所回落。”上述交易员称,这样的市场力量虽然不会改变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但会影响人民币升值曲线的斜率。 截至昨日18时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报6.5370、6.5139,双双自日内高点回落近200点。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11月我国官方外汇储备31784.9亿美元,环比增加约505亿美元,这是自2014年初外储存量规模见顶回落以来,单月环比最大增幅,我们认为其中有约+300亿可用估值因素解释,剩余部分或与央行短期流动性调控有关,后续仍需继续观察并配合其他数据验证。11月美元指数震荡下行至92附近,而人民币汇率升幅继续扩大收于6.58,12月以来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向90和6.5逼近,我们认为我国基本面全球占优、货币政策正常化、贸易顺差持续改变银行间外汇市场供需关系及中美摩擦阶段性弱化的情况下,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升值,波动中枢将在6.5附近,波动区间为6.3-6.7,2021年上半年大概率就能触及6.3高点,四个季度汇率中枢分别为6.5,6.4,6.4和6.6。 外储环比大幅上行,估值因素解释+300亿 11月外储环比上行主要可用估值因素解释。11月,美元指数由10月末的94.02下行2.1%至月底的92;英镑兑美元由10月末的1.3升2.3%至月底1.33;欧元兑美元由10月末的1.16升2.6%至1.19,10月汇率变动对储备规模影响约有+300亿美元。主要经济体债券收益率变动不一,对储备影响较小,11月5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2BP至0.36%,5年期英债收益率上行9BP至0.04%,实现转正,5年期德债收益率上行7BP至-0.78%,不同经济体债券收益率波动对我国储备规模的影响相互抵消,综合影响较小。合计来看,11月估值因素可解释外储变动中约+300亿的规模。 为何出现20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外增量?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来自央行主动操作以维稳资金面。考虑到11月信用违约事件对资金面的冲击,央行11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MLF等主动工具累计净投放流动性4300亿元,实际上,11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已经明显降低,但央行仍有被动维稳意图。而在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及外资增加购入我国股票、债券的情况下,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回收外币、投放人民币也可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面压力,这可能是外储上行的一部分原因,但也需继续观察及配合其他数据进一步验证。据央行上海总部12月3日发布的《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简报》,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1万亿元,较10末增加967.21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1%,我们认为除海外部分被动指数基金投资外,随着我国国债收益率上行,其更大的配置价值更加吸引外资购入。 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四方面因素支撑 11月,人民币继续扩大升幅,尤其是2020年8月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出现波动上行,中国基本面全球占优的情况下,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均呈现升值。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有两项基础因素的支撑:疫情后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中国基本面相对全球占优;我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5月以来边际收紧短端流动性,市场利率上行,中美利差走阔。除此之外,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结汇率较为稳定的情况下,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推升人民币汇率;其次,美国国内矛盾升温,暂无法顾及与中国的博弈,此前中美博弈的压制因素有所放松。 预计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2021年上半年或可触及6.3 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升值,波动中枢将在6.5附近,波动区间为6.3-6.7,2021年上半年大概率就能触及6.3高点,四个季度汇率中枢分别为6.5,6.4,6.4和6.6。其中,四季度GDP增速或回落至4.8%低位,此时货币政策也可能随之转向边际宽松,人民币汇率也将逐渐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中美博弈可能成为短期扰动因素,但汇率波动超出6.3-6.7区间的概率不大。中长期看,未来8-10年美元大周期下行,人民币汇率将走出确定性升值趋势。 黄金储备持平,维持长期看好 11月黄金储备6264万盎司,继续持平前值。疫苗落地出现乐观迹象,全球经济修复预期升温,11月黄金震荡下行,随美元下行,12月以来又迎来反弹,预计短期维持震荡格局。预计全球通胀缓慢上行以及美元指数长期下行趋势将令黄金继续在2021年呈现慢牛行情,但由于前期涨幅过大,2021年涨幅或有限。中长期看,我们认为黄金上行趋势仍未结束,未来8-10年美元大概率进入下行通道,坚定看好黄金长期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 中美摩擦升温冲击人民币汇率,使得人民币再次面临贬值压力,或冲击国际收支 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