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跳涨逾100点,升破6.91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逾20点,逼近6.90关口。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098、6.9047。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67个基点,报6.9107。 花旗预测,在未来6至12个月,美元指数可能贬值3%至90.87;长期来看,不排除出现超过5%的贬值幅度至88.56。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事实上,我们不仅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更多外国投资,也需要提升我国对外投资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推动中资企业“走出去”。 货币的双循环是实体经济双循环的支柱。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和人民币的海外循环就是我国实体经济国际循环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国内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利率、汇率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现在需要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资本账户双向开放,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迎来了新的时间窗口。 一、需要协调推进各项金融改革 基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有学者提出我国金融改革需符合“先内后外”的次序,即首先实现国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浮动,才能开放资本账户,否则就会遭受严重的外部冲击;而且“人民币国际化的每一步都需要以资本账户开放的某个特定步骤作为先决条件”。 2012年,笔者曾明确提出金融改革“协调推进论”,认为各项金融改革应“成熟一项、推进一项”,互相创造条件。“次序论”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自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利率和汇率形成并不由套利资金决定,而是分别取决于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和国际贸易条件,我国的货币政策还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不仅如此,固定顺序的金融改革还可能引起利率、汇率超调,导致金融指标频繁波动,影响金融稳定。 从国际实践看,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汇率制度选择的两极化对应关系也并不显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选择软盯住汇率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被归类为软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数量持续增加,其占比由2008年的39.9%上升至2019年的46.4%,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占比则从39.9%降至34.4%。 表1 IMF成员国不同汇率制度占比分布(%)(2008-2019) 硬钉住 软钉住 浮动 其他 2008 12.2 39.9 39.9 8.0 2009 12.2 24.6 42.0 11.2 2010 13.2 39.7 36.0 11.1 2011 13.2 43.2 34.7 8.9 2012 13.2 39.5 34.7 12.6 2013 13.1 42.9 34.0 9.9 2014 13.1 43.5 34.0 9.4 2015 12.6 47.1 35.1 5.2 2016 13.0 39.6 37.0 10.4 2017 12.5 42.2 35.9 9.4 2018 12.5 46.4 34.4 6.8 2019 12.5 46.4 34.4 6.8 数据来源:IMF 我国的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整体上是协调推进的,尤其是2012年后,利率、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相辅相成。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2013-2015年,我国依次放开贷、存款利率上下限,贷款基础利率(LPR)报价由2013年集中报价改为2019年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明显提高。 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过渡到由做市商参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提供中间价报价,弹性明显增强。从2018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在6.4-7.1区间波动,外汇储备却一直稳定在3.1万亿美元的水平,说明了我国已基本退出对汇率的常态化干预。 在资本账户开放上,我国实行的是渐进推进,即“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2011年起,重点提高了“资本市场证券交易”、“直接投资”和“金融信贷”三大类项目的可兑换程度,各种资本市场互通业务成为境外市场主体进行人民币投资和资产配置的主要渠道。2018-2019年,我国A股和国债等主要证券产品相继被纳入MSCI、彭博巴克莱、富时罗素等国际主流投资指数,这些都是对近十年来我国协调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成果的认可。 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也没有遵循“结算货币-计价货币-储备货币”的次序,而是在三大领域同步推进。在2016年加入了SDR后,人民币相继被70多个国家纳为储备货币,202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增至2.02%,超过了在国际支付结算领域的占比1.97%。同时,人民币也成长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 二、为什么要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双向开放 当前的资本账户开放,与2011年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自2009年推出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以来,境外人民币规模持续扩大。为增加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我国自2011年起逐项推出RQFII、沪深港通、直接入市、债券通、基金互认、黄金国际版等制度,吸引全球投资者用离岸人民币投资境内的资本市场。这些措施本质上是通过额度限制或资格限制,鼓励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单向流入,从而稳定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而当前我们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应更强调双向开放,鼓励资本“走出去”,而非仅仅“引进来”。 一方面,要避免对中资企业两头“卡脖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在2016年达到顶峰后,已连续3年下滑。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977 亿美元,同比下降 32%,其中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为802亿美元,同比下降34%;今年上半年,上述指标分别同比下降4.4%和4.3%。尤其是对美国直接投资,在2016年达到465亿美元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19年仅为48亿美元。原因之一,是我国当年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主动收缩对外直接投资。2016年11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新规,资本账户下超过500万美元的海外支付(而原来的报批限度是5000万美元),包括组合投资或海外并购等直接投资,必须上报市外管局批准;之前已经获批的大型投资项目尚未转帐的外汇部分也适用此规。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我国要实行资本账户双向开放,重新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规避部分国家对我国产品所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带动国内相关产品出口,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也有利于直接吸收先进技术和品牌,完善中资企业的国际化布局,提高中资企业的国际声誉;还有利于获得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海外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需打破只依赖经常项目输出人民币的“单条腿”方式,建立起资本项目输出渠道,共同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2009年-2014年,人民币总体处于净流出状态,在2014年末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达1.6万亿元的历史峰值时,基本都是通过跨境贸易结算方式从境内市场获得的。但货币的长期流动性如果依赖于跨境贸易结算通道,就容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这就是2015年“8.11”汇改后香港人民币存款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2015-2019年,全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始终停留在1万亿元左右的规模。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日渐成熟,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以跨境贸易结算为单一人民币输出方式不可持续。合理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引导人民币以投资资本金的形式进行跨境支付,在海外形成长期资本,才能在离岸市场沉淀并循环起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支付、计价、交易和储备职能。 三、为什么当前是资本账户双向开放的有利时机 一方面,新冠疫情使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经济走势出现分化。我国上半年GDP同比仅下跌1.6%,第二季度更是实现了3.2%的正增长。而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技术性经济衰退,二季度美国环比下跌9.5%,英国下跌20.4%,日本下跌7.8%,德法等欧洲大国均萎缩10%以上。标普最新报告显示,截至8月9日,美国今年已有424家大型公司申请破产,超过了自2010年以来任何一年的同期水平;其中,工业和能源行业近100家,负债超过10亿美元的达21家。这为中资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和收购资源能源提供了契机。 同时,“一带一路”作为我国联通国内国际的重要合作平台,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增长点。2019年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总规模的13.6%;今年上半年提高至15.8%,为历史最高。在此基础上推动资本项目双向开放,有利于培育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支点。 另一方面,全球货币增发,我国与主要国家利差较大,是资本项目双向开放的好机会。2015年10月,我国正处于物价下行的降息周期,为放开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创造了改革良机。因为放开上限可能会导致某些利率定价上升,但配合降息就可以部分对冲甚至完全对冲短期利率上升的压力。 当前我国再次迎来类似的时间窗口。受疫情影响,各国普遍通过若干非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持续支持就业、救助企业、支撑金融市场,全球央行一方面大幅扩表,另一方面大幅降息,并表示至少要将低利率延续至2022年,非常规政策已向“常规化”转变。截至7月末,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扩张至6.95万亿美元,英、欧、日等央行分别扩表至7000亿英镑、6万亿欧元和600万亿日元,是2008年末全球金融危机最高峰时规模的3-10倍。当年的救市经验证明,超大规模的增量货币推高了全球资产价格,造成了新兴经济体的普遍通胀,各国国内的对冲成本极高。今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美元流动性恢复,美元开启了弱周期,增量资金开始在全球寻找新的高收益货币。而我国货币政策保持正常,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与2016年时相当,利率水平远高于主要经济体,输入性通胀风险加大。此时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虽然会出现资本流出现象,但内外利差决定了资金流出的规模将十分有限;同时也能对冲掉“以邻为壑”的大水漫灌,有利于调节、平衡中短期资本流动,减少国内未来的政策成本。 四、资本账户双向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各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却是我国多年以来金融改革效果的一块试金石。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稳定,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 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此次疫情后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在三次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开展MLF操作和再贷款、再贴现基础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通过 LPR 下降推动降低企业贷款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8月13日,我国五大行明确将个人住房贷款统一调整为LPR定价方式,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MLF 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汇率形成机制日趋成熟。以前,我国外汇市场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干预过多与国内外资源配置效率的矛盾上。2015-2017年,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了8000亿美元以防止人民币过度贬值。最近一年来,人民银行没有运用逆周期调节因子,基本退出了对汇率的常态化干预,通过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截至今年8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9274,较去年底升值0.7%,是唯一对美元升值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并已成为新兴经济体货币的风向标,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V型”反弹的事实,套利资金流动难以对汇率形成决定性影响。 三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外汇储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保障。1-7月,由于进出口贸易逆势增长,北向资金净流入,叠加美元走弱的汇率折算,截至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增至31544亿美元,较2019年末增加465亿美元。同时,2015年以来,外汇储备结构逐渐优化,美元储备占比已降至50%上下。 值得指出的是,资本账户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安排,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并不意味着放弃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与管理。从主要新兴经济体实现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来看,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反而有利于让之前游离于非正规渠道的资本项下的资金通过正规统计登记渠道被监测。我国应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遵循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原则,对流动规模、期限结构、流经渠道和流向领域进行全过程监测,特别关注和识别具有较强投机性的短期流动资金,以及投资海外房地产或高价值艺术品等大额资金。同时,借助多边化协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区域金融合作。 总之,我国目前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是为了从资金层面支持配合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避免实体经济脱钩。同时,资本账户稳步开放是一项长期制度安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风险防范。 (本文作者盛松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孙丹,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仅反映作者观点,不代表所供职机构意见)
文章原标题: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专栏 | ④ 中国债券、股票逐步纳入国际主要指数 2019年4月,彭博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2019年9月,摩根大通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纳入工作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分10个月完成。 2019年3月,明晟公司宣布将提高中国A股在MSCI全球指数中的权重,分三阶段将纳入因子由5%增加至20%,并于2019年11月将中国A股中盘股纳入MSCI指数。2019年6月,富时罗素正式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2019年9月,标普道琼斯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至此,全球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全部纳入中国A股。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9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主体持债规模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中国股票市场市值59.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主体持有股票市值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国际重要金融指数吸纳中国债券和A股,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完善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上有数字货币钱包,即使手机断网,两个手机碰一碰,就可以把你的数字货币转账给另一个人。这个场景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至今已有六年。近期,商务部发文称将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也让外界再次燃起对数字货币的遐想。 01 啥是数字人民币 央行数字货币其实在概念上并不复杂。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新经纬(微信号:jwview),数字货币指由央行发行的、与现钞并行的数字化货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简单地说,就是人民币的电子版形式,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 业内人士曝出,近几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同时内测“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考虑到系统负荷等原因,目前还属于内测阶段。 今年4月17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表示,数字人民币当前阶段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7月,滴滴出行称,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中新经纬8月17日向滴滴出行方面询问场景应用的探索情况,其回复称,暂时没有可透露的消息,等有进一步消息会对外发布。 8月14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其中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有人将其理解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可能会扩容。然而事实上,当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仍然是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四地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并没有发生变化。 不过消息传出,资本市场上的数字货币板块仍然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根据Wind数据显示,8月14日数字货币指数大涨2.81%,8月17日再度大涨3.35%,8月18日继续上涨1.07%,已连续三日上涨,足见市场对数字货币概念的热情高涨。 02 未来如何应用五大猜想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也引发众多猜想。在哪里能兑换到?未来如何应用?中新经纬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进行解答。 猜想一:载体是APP吗? 通常情况下,居民可以在商业银行兑换到纸币,那么数字人民币在哪里可以兑换? 从网上早前流传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数字货币钱包内测图来看,四大行均在测试数字钱包应用。 “数字货币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可以肯定的是数字货币并非推出一个APP,可能每个银行会推出单独的APP,或者会集成在各个合作银行的APP里。”金融科技咨询公司PANONY联合创始人毕彤彤告诉中新经纬。 “另行推出APP在用户教育成本和使用成本上较高,试点商业银行可能会在已有的APP中嵌入服务。”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杨望告诉中新经纬。 猜想二:兑换需要去银行吗?自己可以在APP兑换吗? 从功能上看,各家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基本相同。比如建设银行包括“扫一扫”“收款”“付款码”“转款”等,用户可以通过银行账户将钱兑换为数字人民币。中国银行包括“充值”“提现”“转账”“银行卡”等。农业银行的页面包括“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 “从流传出的内测图片看,其显示的主要功能与银行电子账户日常功能基本相似。”董希淼表示。 在杨望设想中,使用数字人民币需三个步骤,第一步需要下载一个相应的手机APP;第二步需要注册,输入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等信息,在APP上会展示相关的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需要用户选择同意或者拒绝;第三步绑定银行账户,之后用户就可以用银行存款1:1兑换数字人民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预计,未来大概率会有两个账户,一个是数字人民币账户,另一个是银行账户存款派生出的账户,两者保持着相互转换的关系。储户可以从数字钱包中直接支付,但是可能会涉及到先从银行账户中转账至数字人民币账户,再进行支付。 在使用感受上,杨望认为,数字人民币钱包和目前公众接受程度比较高的第三方支付的使用方法类似,同样可以支持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和人脸支付,不过上述支付方式可能不会一次性全部上线,考虑到技术上的问题,或许会先上线二维码支付,之后再逐步上线其他支付方式。 猜想三:两个手机“碰一碰”钱就能转账成功? “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在一档线上公开课上讲到。 杨望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一大特征便是双离线支付,也就是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互相转账。 “当然不是碰一下钱就转走了,”杨望解释到,这个功能类似于免密支付,用户需要和银行签订协议,授权后才能使用该功能,每次进入转账场景时,会有确认付款的按钮,点击同意后才能转账,同时该功能或将约定上限,一旦触发一定阈值将无法转账,以此确保用户账户安全。 安全性方面,毕彤彤谈到,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披露的专利尚未说明如何在双离线情况下解决“双花问题”(注:就是一笔钱被重复花两次),这还需要更多的技术专利披露。不过,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法制手段来防范作恶动机,并在发生后进行追付。 猜想四:哪些场景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用户更为关心的是自己可以在哪些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杨望介绍,除了可以充值和提现,数字人民币还可以进行用户之间的转账,以及消费。 据杨望了解到,目前试点阶段支持的应用场景包括零售、餐饮、交通卡充值等,随着未来试点应用成熟,应用场景或将在更大范围内拓展。 近日,媒体报道称,河北巨鹿县已申请央行数字货币用于环保等补贴发放。乐智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联合河北省巨鹿县开发了“恋上巨鹿”APP,未来当地居民的扶贫补贴等或将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并且居民可以在该APP钱包中实现资金提取、转账、消费,如交党费、买火车票、充话费等便民服务均可以进行数字人民币结算。 该公司也在和商业银行进行合作,以后居民可以将数字人民币支付给银行兑换成等数量的人民币现金,既可以转换至商业银行的电子账户中,也可以在银行网点兑换成纸质人民币。据了解,该APP将会在近期上线,但是数字人民币功能暂时还不会开放,等后续调试后再另行上线。 猜想五:未来支付宝和微信会实现互相转账吗? 目前,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已经习惯于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未来会撼动第三方支付的地位吗? 毕彤彤认为,央行数字人民币和支付宝及微信支付最大的区别在于法权上的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由国家背书,等同于法币。但老百姓个人在第三方支付上的资产其实是一个记账,都是基于商业银行结算。至于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冲击微信和支付宝的市场地位,这是一个由市场来决定的过程,取决于使用的便捷性、商业价值、经济规模等。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未来是否能实现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的相互转账?杨望认为,此事主要考虑到意愿和能力两个方面。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也就是任何交易场景都必须无条件接收,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之间都应该支持转账功能。从意愿上,商业银行之间的数字人民币转账问题不大,但第三方支付存在业务壁垒,不同平台之间可能处于保护自己的商业生态还暂时不会实现相互之间的转账,也不排除未来实现该功能。 *标题责编:魏薇 孙庆阳 林琬斯 *标题、导语图为农行数字人民币钱包;文中图片来源包图网
8月2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近200点,失守6.92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6.92附近波动。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287、6.9233。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106个基点,报6.9274。 南华期货认为,人民币汇率近期升值的主要动力在于,一方面,美元指数持续下挫,给人民币升值提供支撑;同时,中美利差维持高位,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6.91至7.00区间震荡。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8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16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7个基点。作为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实现六连升。 中间价升势强劲,人民币汇率离岸和在岸市场也显著上扬。8月19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升破6.90关口,创1月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陆续收复6.92、6.91两道关口。截至昨日21时30分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099、6.9063。 分析人士称,中国经济稳健的基本面和强劲的复苏势头,使得人民币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形成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扎实基座。 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7月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7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3441.24亿元,较6月增长1481.13亿元。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也创下了2017年9月以来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单月最高纪录。 美元指数表现疲弱,是人民币升值的另一推动力。8月18日,美元指数一度下探至92.12,刷新2018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美元指数已连跌5日。7月份,美元指数更是累计下跌4.1%,创下2010年9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 有多重因素促使美元指数“负重”下跌——疫情的蔓延导致美国经济部分停滞,全球经济逐渐走出低点提升市场风险偏好,美联储降息抹平美元利差优势,以及美联储大幅扩表等。 对其后续走势,市场形成基本共识:当前美元已处于阶段性低位,短期下行压力不大,但长期贬值趋势在美国经济重回稳步复苏之路前或将持续存在。 “随着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和下半年风险事件引发市场避险情绪,由货币宽松带来的美元下行或已阶段性调整到位。”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对于美元不应过度看空,在基本面和避险情绪方面,美元后续仍有支撑。 东方金诚认为,短期来看,美元进一步下探的动力减弱。未来1至2周,如果有其他突发事件刺激市场避险情绪,或将使得美元实现阶段性止跌上涨。中期来看,美元指数会否出现深跌将主要取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入“收益率曲线控制”的新政策工具,以及由此带来的利差变化影响。 “弱美元”预期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后续将如何演绎?明明认为,在美元贬值的影响下,人民币存在升值方向上的支撑。但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近期美元已阶段性调整到位,人民币汇率的转强并非一蹴而就,短期人民币汇率或将维持震荡走势。 “当前境外机构投资人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配置还处于严重低配状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资本有望大幅度流入。”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中长期看,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
摘要 【盘后大事扎堆!7月超242万股民“跑步进场” 后市怎么走?李大霄:牛市还在】对于近期创业板调整走势,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第一,要淡定,不要恐慌;第二,牛市还在;第三,结构性风险还是要非常谨慎。(e公司) 虽然周三A股大幅回调,但在A股收盘后,有几个大消息值得关注。 我们先看一下几大消息。 人民币大幅升值,收复6.9关口 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收复6.9关口。 根据近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去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是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收付金额创了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金额的比重是38.1%,同样创了历史新高,比2018年提高5.5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国际重要金融指数吸纳中国债券和A股,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 另外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人民币储备规模相当于达到2176.7亿美元,占汇储备总额的1.95%,排名第五位。这是IMF从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该数据上升到2.02%,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0多个央行或者货币当局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随着中国经济韧性持续体现,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加快,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脚步不可阻挡。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化,外资持续流入A股可期,A股的投资价值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7月份新增投资者数为242.63万户 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投资者数量已经突破1.7亿户。其中,7月份新增投资者数为242.63万户,同比剧增123.63%。 按照中国结算的统计口径,上述投资者数量是指持有未注销、未休眠的A股、B股、信用账户、衍生品合约账户的一码通账户数量。 从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数量来看,截至7月末,自然人为16916.52万户,非自然人为37.81万户——合计总数为16954.33万户。按照当前开户增长势头,8月份A股投资者数量有望突破1.7亿户。 北上资金半日净卖出61.34亿元 周三,A股整体大幅回调,上证指数险守3400点,中小板指跌破9000点整数关,创业板指更是重挫3.27%。两市成交1088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略有萎缩,但成交股数达885亿股,较前一交易日增加逾3.5%,显示资金再一次流向低价滞涨股中。盘面上电力、水利建设、食品价格、种业等板块逆市走强,生物疫苗、保险、半导体等板块则大幅回调。 北上资金净卖出61.3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22.14亿元,深股通净卖出39.2亿元。净买入海康威视3.79亿元、平安银行2.89亿元、复星医药2.14亿元、立讯精密2.02亿元。宁德时代、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则被净卖出超亿元。 用电高峰促电力股拉升 得益于经济基本面的稳健快速发展,以及持续高温天气带来的降温负荷拉动,电网负荷持续上升。据国家发改委数据,进入8月份,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8月3日、10日、11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华东、西南2个区域电网以及天津、山东等12个省级电网负荷累计30次创历史新高。日发电量最高达到246亿千瓦时,比去年峰值高出6.86亿千瓦时;统调用电负荷最高达到10.76亿千瓦,比去年峰值高出2400万千瓦。 另外,二季度以来,煤价下降幅度明显,火电企业成本下降受益匪浅。而汛期来水持续偏丰,水电企业也高负荷运转。因此,电力企业整体具备较高的业绩弹性。 电力板块整体涨幅严重落后于大盘,截至周三收盘,今年以来仅累计上涨6.21%。最高的涪陵电力才19.31元,最低的永泰能源仅1.6元,中间值不到5元。在滞涨及多重利好作用下,电力板块周三大涨2.91%,创近3年以来新高。港股电力股也集体走高,华电国际电力股份盘中最高上涨逾30%,华能国际电力股份盘中也一度飙升逾21%,中国电力、大唐发电、华润电力等均逆市飘红。 A股梅雁吉祥、漳泽电力、桂东电力、大唐发电等8股涨停,金山股份、天富能源、国投电力等涨幅居前。北上资金在8月以来整体净卖出的背景下净买入电力板块7.13亿元。其中长江电力净买入最多,达2.45亿元,长青集团增仓幅度最高,达155.81%。8月以来北上资金净买入超千万元电力股 灾害防御升级水利板块逆市上涨 19日水利部表示,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预计20日三峡水库将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6000立方米每秒。针对当前汛情形势,水利部于19日9时将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水利部将进一步加密水情监测和滚动预报频次,科学精细调度长江三峡等水库群,做好洪水防御工作。目前,水利部工作组正在重庆、四川防洪一线协助指导洪水防范应对。 受此影响,周三水利建设板块也放量逆市上涨,板块指数涨2%,钱江水利、国统股份、伟隆股份、青龙管业等6股涨停,龙泉股份、新界泵业、三峡水利等涨幅居前。 大禹节水日前公告披露,中标1.5亿元上蔡县2020年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至此,公司2020年内新增订单已达23.04亿元(含本次中标项目),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金额近2亿元。大禹节水连续2个涨停,近5个交易日3涨停。 盘后龙虎榜显示,中信证券旗下营业部在大禹节水交易中表现活跃。买一中信证券上海溧阳路营业部和买三中信证券深圳科技园科苑路营业部分别买入3671万元和1902万元。买入前五席合计净买入1.16亿元,卖出前五席合计净卖出2016万元。 另外,由于洪灾干扰,国内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并带动小麦、稻谷的价格上涨。这导致农业股近期也反复走强。周三,种业板块指数强势拉升4.05%,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该指数累计上涨115%。登海种业、农发种业涨停,亚盛集团、丰乐种业、荃银高科、新农开发等涨幅居前。 而农业股的连续大涨又开始向产业链传导,周三农副食品加工板块也逆市大涨,佳隆股份、安记食品、有友食品、海欣食品等7股涨停,好想你、惠发食品、西麦食品等涨幅居前。 对于近期创业板调整走势,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第一,要淡定,不要恐慌;第二,牛市还在;第三,结构性风险还是要非常谨慎。李大霄认为,现在创业板指数的市盈率是69倍,市净率是7.78倍;科创板市盈率是81倍,市净率是8.26倍,显而易见是高估的,所以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冲高回落,应该是非常合理的,非常正常的。指数现在还是3400点,比6124点跟5178点时的点位要低很多,但是这两个板块(创业板和科创板)已经出现了一些风险。但也不是意味着牛市结束,整个市场蓝筹股机会还是蛮大的。 分析解读: 和信投顾:创业板上演滑铁卢去伪存真成共识 大蓝筹望引领新行情崛起 巨丰投顾:低估值板块逆袭 能否支撑A股市场走强? 容维证券:市场震荡抓住机会 逢低关注低风险偏好的大消费 源达:创业板指将考验近期低点支撑 分化格局下关注偏强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