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大金融板块强势攀升,银行、证券板块各有约20只股票涨停。沪指大涨5.7%,站上3300点,北上资金大举流入百亿元。而往往与金融股呈正相关性的人民币也气势如虹,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纷纷涨至7.03的近3个月新高。 事实上,人民币可能还有另一个动能——美元走弱。今年一季度以来,各大华尔街投行开始唱衰美元,因为美元已经丧失了息差优势,无限量宽松(QE)也导致美元本身价值被稀释,“但这种看衰的观点并未体现在仓位里,因为机构希望当选举结果更清晰时,再迅速增加风险敞口。”渣打全球研究主管罗伯逊(Eric Robertsen)对记者表示。 但市场往往不会给人过多等待的时间。“最新网络数据表明,拜登(民主党人)当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也暗示了民主党将有可能控制国会两院。民主党大选获胜对美元影响将是负面的,控制两院将加剧该反应。”他称,尽管现在就根据大选预期结果建仓或为时过早,但如果大选前美元就大幅走弱可能使市场措手不及,因此将持续寻找卖出美元的理想时机。 人民币大反弹,冲刺7关口 中国股市连日大涨,加之二季度中国经济反弹超预期的态势确立,人民币绝地反击。近期,贸易摩擦的消息进入空窗期,这也助长了市场的风险情绪。 6日,美元/人民币、美元/离岸人民币相继升破7.03关口,离岸人民币刷新3月18日以来新高,日内涨超400点,在岸人民币涨超300点。 多位中外资行交易员早在5月初就对记者表示,若非贸易摩擦等一系列外部不确定性,只看利差和基本面,必然是加仓人民币。但美元此前始终受到避险情绪和“美元荒”的支持。 直到近期,人民币的做多情绪开始巩固。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二季度几乎超出一众机构的预期。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对记者表示,二季度GDP有望恢复正增长,6月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较上月分别上升0.3和0.8个百分点,至50.9和54.4,印证经济运行自3月以来持续加速。内需稳固有助于加速生产和建设活动,且随着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相继重启经济活动,外需下降的势头开始趋缓。服务业正紧随制造业的复苏步伐,迎头赶上。 从利差角度看,人民币也具备优势。“自2018 年末以来,当美元相对于G10货币的利率优势达到顶峰时,人民币就对美元有130个点的利差支持(如今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已超240点)。 此外,中国经常账户似乎正转向盈余,今年有望重现顺差。虽然人民币可能不是替代美元的避险货币,但这确实表明从2015年一季度就开始的分散美元、风险多元化的趋势可能会恢复。”罗伯逊称。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近期表示,随着产业链呈现区域化态势,“可以预想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使用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过去一些年,随着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也随着中国经济地位上升,亚洲越来越多的货币跟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 美元酝酿“滑铁卢”? 近期,全球风险情绪回升,美元指数维持在96-97区间震荡。截至北京时间7月6日16:40,美元指数报96.93,较3月“美元荒”时近104的水平下挫近10%。 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480万,且制造业复苏速度也快于预期。迹象表明,全球各地巨额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已产生效果。经济若继续复苏可能施压美元。 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称:“美联储的印钞措施似乎导致风险资产和美元之间出现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只要美联储仍在购债,并打算继续购买,我们预计这种风险偏好上升而美元下跌的负相关关系会继续在未来几个月主导市场。经济慢慢站稳脚跟意味着下半年美元可能出现温和的跌势。” 回顾一下美元自2014年7月以来反弹的原因,包括美元对G10货币利差扩大,美国经济和金融资产跑赢大市,美国页岩油工业的兴起以及美国能源独立性,还有最近美元作为避风港的角色。现在,相对G10货币和某些新兴市场货币而言,美元的利率优势几乎消失。 “缺乏利率支持也可能阻止市场将美元作为避风港。考虑到在2018-2019年度,持有以美元计价的现金平均每年可赚取约2.25%的利息,由标普500和美元组成的平衡投资组合具有较高的套利和升值潜力。而今天,无风险的美元现金是零回报,因此机构可能会寻求收益更高的替代方案,或者只持有黄金。”罗伯逊对记者表示,还应考虑到,由于央行外汇掉期减少,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最近有所下降。“这表明美元需求减少,因为无需央行就可以在国外获取美元。在我们看来,这是利空美元。” 美元的一波“滑铁卢”可能已经在酝酿。罗伯逊也提及,若民主党人拜登当选总统,将利空美元,但是目前机构仍将外汇风险保持在较低水平(非美货币的持仓较低),因为他们相信当选举结果变得更加清晰时,风险敞口可以迅速增加。但风险在于,美元贬值在大选之前就可能加速,届时将迫使投资者竞相抛售美元。
6月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830亿元 人民币汇率回升助推剂? 陈植 随着6月全球疫情再度扩散,人民币债券的避险属性再度升温。 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6月债券托管量最新数据显示,当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21960.11亿元,较5月份增加约830亿元。 6月新兴市场资金骤增321亿美元 Bluebay Asset Management策略分析师Timothy Ash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6月外资持续加仓人民币债券,得益于6月全球资本大举回流新兴市场。 国际金融协会(IFF)最新数据显示,6月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骤增至321亿美元,较5月份环比增加逾7倍,其中大部分流向中国等高信用评级新兴市场债券;另一方面,则是6月中美利差持续扩大至年内高点235个基点,进一步提振人民币国债的收益吸引力,令越来越多外资将人民币债券视为兼顾高收益与安全性的优质避险资产。 在他看来,尽管6月外资加仓人民币债券仍然以国债与国开行政金债为主,但随着境内债券市场产品类型、流动性、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完善,加之境外机构投资范围放宽,越来越多海外资本关注短期城投债与高信用评级企业债的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6月海外资本增持人民币债券约830亿元,也成为当月人民币汇率无视美元触底反弹,保持回升趋势的重要助推剂。 “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外资大举增持人民币债券,与人民币汇率回升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经济研究主管Boris Schlossberg向记者透露。过去数年以来,只要海外机构单月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超过600亿元,当月人民币汇率几乎都出现反弹回升趋势。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只要美联储极低利率政策与无限量QE措施倒逼大量全球资本纷纷转投新兴市场资产怀抱,人民币汇率将在海外资本大举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推动下,延续当前相对强势的回升走势,即人民币汇率重新突破7整数关口将变得“指日可待”。 人民币债券成“首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6月外资大举加仓人民币债券的驱动力,与5月存在较大差异。若5月外资加仓人民币债券,主要是鉴于当时中美关系趋紧令他们做出弃股投债的避险考量,6月他们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最大驱动力,主要是美联储释放在相当长时间保持极低利率的信号,令全球资本纷纷转投新兴市场怀抱。 IIF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整个6月份,亚太新兴市场总计吸引了171亿美元全球资本,拉丁美洲则以73亿美元排名第二。这背后,是全球资本意识到新兴市场很多国家的资产估值被低估了——尤其是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正逐步摆脱疫情冲击迈入经济复苏期,吸引全球资本纷纷涌入被低估的市场淘金。
股市涨势如虹,汇市也笼罩在一片暖意中。 7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离岸和在岸市场接连升破7.06、7.05、7.04、7.03四道关口。截至19时50分记者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报7.0220、7.0193,日内涨幅均接近500个基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是在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进一步受到境外投资者关注的体现。待年中购汇压力进一步缓解后,人民币有望在第三季度收复“7”关口。 人民币汇率日内连破4道关口 7月6日截至发稿时,在岸人民币直线上扬,逼近7.02关口;离岸人民币涨超0.7%,收复7.02关口。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已反弹超过500点。 究其原因,兴业研究外汇商品分析师张峻滔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资产价值凸显。 “美联储前期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开始外溢,美股快速反弹后估值偏高,吸引力下降。”张峻滔告诉记者,处于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偏低的中国股市价值凸显,吸引大量外资流入,推升人民币走高。 另一方面,“美元锚”持续走弱,也是人民币汇率飙升的推手。7月6日,美元指数盘中走低,跌破97关口,下跌幅度超过0.3%。 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仍蓄势待升。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表示,得益于国内防疫态势持续向好,以及复工复产有序推进,预计出口增速将随着全球需求恢复而明显反弹,资本项目也将受益于开放力度加大和中美息差走阔,人民币将继续维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由于美联储继续超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元构成下行压力,也将继续推升人民币汇率。”张峻滔补充道。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认为,待年中购汇压力缓解,人民币有望在第三季度收复“7”关口。 人民币资产成全球资金“避风港” 岁至年中,人民币汇率交出上半年“成绩单”。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24%,同期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4.42%。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增强了包括债券在内的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最新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业务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共有102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或债券通模式入市。其中,6月份,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债券1010亿元。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债市成为境外投资者青睐的‘确定性’资产。”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环球资本市场部联席总监张劲秋说。 张劲秋告诉记者,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随着美债等传统金融资产吸引力的下降,中国债券无论从收益率还是风险分散角度而言,都将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持续吸引境外投资者。 东方金诚表示,除非全球疫情出现重大反复,否则外资机构增持中国债券的势头还将延续。 “目前来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外资配置比重仍然明显偏低。”东方金诚预计,在中国债市迎来海外资金流入规模扩大的同时,境外机构投资者不仅数量将稳步增长,投资来源将更加广泛,投资者类型也将更加多元化。随着外资不断流入,中国债市开放步伐有望不断加速,国际化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7月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近50点,报7.0633,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区间震荡。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0601、7.0647。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25个基点,报7.0663。 兴业研究认为,经济重启后美国经济大州疫情反复,为了托底经济和稳定社会,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程度势必加深,中长期利空美元。短期而言,由于美元流动性枯竭的可能性不大,美元避险属性减弱,反弹幅度有限。随着欧盟通过复苏计划,美元指数将尝试打开下方空间。
与此同时,应致力于准确把握货币的本质、演变的逻辑、发展的规律,认真反思现有信用货币体系,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根本问题,加快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实施,不是简单模仿美元的国际化运行中美国的独断专行,而是要建设更加公平合理、安全高效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 当运行11年的人民币国际化“遇见”新形势——被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深刻改变的国际局势下,人民币国际化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二者孰重孰轻? 摆在眼前的这个问题似乎“刺激”了市场之敏感神经,各种观点与言论甚嚣尘上。 客观而言,“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与第五大支付货币”曾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十年之成果。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5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继续保持全球第六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1.79%。环比4月,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3.40%,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10.32%。 同期,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为统计口径,人民币位列第八,占比1.22%。这与中国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比,现实并不容乐观。 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美欧日英等国家纷纷推出大幅降息、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规模空前的社会救助行动,政府债务急速扩张,中央银行大幅扩表,但疫情蔓延、经济衰退、社会不稳的压力仍然相当沉重。相对而言,疫情在中国先发并被率先控制住,且中国在防范外部输入、巩固抗疫成果、促进复工复产的同时,积极支持其他国家抗击疫情。 中国在宏观政策调整方面远不及美欧日英等国家那么猛烈,但却又可能成为今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民币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吸引力,从而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一国货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水到渠道的过程,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镜像;本质上,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整个国家国际化的一个部分、一种表现,离开国家的货币国际化不切实际。它至少需要具备“国际影响力、国际收支逆差、高效安全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及金融市场”等三大重要条件。 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切忌盲目冲动,不能急于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妨少说多做,宜以强化内功,深化金融体制(特别是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为重。 “三大”重要条件 现实中,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就需要提高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的计价与支付结算,以及国际储备中所占比重。比如,美元是当今世界的国际中心货币,目前,其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计价货币的比重在40%以上,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占比在85%左右,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保持在60%以上。 要推动一国货币增强国际化,需要具备很多重要条件。其中至少包括: 其一,国际领先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一国主权货币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最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就是该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要世界领先。 首先,综合国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上,更不是仅仅体现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国际排名上,还包括公民教育水平、科技研发能力、经济发展活力、社会法制环境、持续发展潜力、军事力量对比等多种因素。仅仅GDP排名领先,并不代表其综合国力就一定领先,并不代表其货币就一定能够成为国际中心货币,甚至其货币的国际排名还会大大低于其GDP的国际排名。 此外,即使综合国力强大,但如果闭关锁国,不能充分对外开放,其国际影响力并不一定同样强大,所以,还需要扩大对外开放,拥有广泛而雄厚的世界投资和贸易往来基础,以及严格规范的货币自由兑换与金融交易监管体系作为保障,拥有被世界广泛接受的语言和法律以及可以对外输出的强大军事力量等作为支撑。这样,其货币才能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接受、流通并成为国际中心货币。 正因如此,美国GDP在1890年已经超过英国,但美元并没有同时取代英镑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而是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英美两国国际影响力发生根本变化,直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才确立了美元作为新的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中国自2010年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GDP排名),但10年后的今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是很弱,与世界排名第二的欧元还相差甚远。 其二,保持很大的货币净流出(国际收支逆差)。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还需要有合法途径实现该货币对外净流出,从而更多地为境外所拥有。这主要包括: 诸如“扩大本币支付结算的净进口;扩大本币对外净投资;以本币对外援助或贷款;央行与外国央行进行货币互换;境外筹资者在该国发行当地货币债券”等等。 由此可见,一国货币要大量被境外所拥有,就需要扩大对外开放,保持对外贸易、服务和资本的充分发展,并保持其货币净流出(国际收支大额逆差,而不是顺差)。否则,其货币就难以更多地被境外所拥有,并在国际储备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 这样,就需要该国充分对外开放,并具有足够大的国际收支规模与逆差。这就需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金融全球化与国际分工合作越发达,对国际中心货币的需求和支持就会越强。如果没有国际经贸往来与全球分工合作,也就不需要国际中心货币了。 其三,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与金融交易市场。 为便于货币的跨境流动,就需要国际中心货币的发行国必须建立起与世界各国广泛连接高效便捷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如SWIFT),并要建立起货币流动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货币流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其被盗窃、挪用、无故扣押或被用于非法途径。 同时,记账清算方式的运用,又使得货币的境外所有者不得不将货币存放在发行国,从而大大增强货币发行国的资金实力,为该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条件。而发展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在内的、主要以本国货币计价清算的各种金融交易市场,并允许境外货币所有者平等地参与市场交易,不仅有利于保护境外货币所有者的利益,增强其所持货币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而且又反过来能够更好地促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金融交易市场的交易规模远远大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规模,不能成为金融交易市场最主要的计价清算货币,其国际化就会受到很大束缚)。 当然,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并大量为境外所拥有,一国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吸引大量国际投资者参与,既有利于增强其货币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其货币金融管理带来更大挑战,需要该国中央银行和货币金融监管部门能够更好地坚持国际准则,更好地保护境外货币所有者的合法利益,很好地控制货币投放与流动性调节,满足货币的国际需求,确保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与健康稳定,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的能力。 所以,从根本上讲,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本质上是整个国家国际化的一个部分、一种表现,离开国家的国际化,单独讲货币的国际化是不切实际的。 重大机遇来了 怎么办?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既要积极,又当稳妥。 的确,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重大机遇。首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给全球经济和社会运行带来巨大冲击,也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重大事件冲击、国家综合管理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对待“人类命运共同体”态度的“试金石”。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疫情严重程度、经济衰退与社会状况,可能也会让世界对美国的社会制度与社会管理能力产生疑问?这也许会削弱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包括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美国一枝独大的世界格局加快向多极化的转化。 其次,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深刻融入全球化大潮,形成全世界最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货物贸易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家外汇储备,拥有强大的科研施工力量,在5G领域已经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方面依然拥有巨大改革和发展潜力。 这样的改革发展推进过程中,中国会继续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定发展,致力于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比较优势会进一步增强。很显然,这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大良机。 不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既积极又稳妥。 首先,对人民币国际化并成为重要国际货币所需要的条件和相应的权利义务要有充分了解,不可盲目冲动。 如前所述,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是需要很多重要条件的,目前,中国GDP规模尚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差距就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急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急于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是不现实的。而且必须清楚,成为国际货币,特别是国际中心货币,并不是只有好处,还必须承担起维持该货币国际流动性的基本稳定,有效抗击各种突发事件的冲击,维持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基本稳定等更多的国际义务。 其次,需要对国际货币体系有准确把握,能够准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国际关系。 今年3月份以来,对美联储大幅降息至零利率水平,并宣布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举措,不少人严厉指责其不负责任“疯狂大放水”、是“运用货币霸权掠夺国际财富”,甚至认为美联储这种无限量宽的实施,必然导致美元极端贬值,终将会摧毁美元体系,因此,中国应该尽快将美元储备(包括所投美国国债等)转换成黄金并搬回国内。同时,要加快建设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加快数字货币的研发推广,争取数字货币的国际领先地位,做好美国封锁中国使用由其主导的国际支付清算体系(SWIFT)的准备。 上述这些看法很有影响力,但却存在很多误解和偏差。 实际上,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美国金融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美联储就成为隐形的世界中央银行,要维持美元流动性和金融市场稳定,会受到全球范围更广泛的冲击,也会对全球货币金融稳定产生影响。目前情况下,如果美元流动性和美国金融市场出现重大问题乃至爆发危机,全球货币金融都将遭受重大影响。所以,面对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带来的巨大冲击,美联储迅速采取超乎想象的强力举措,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证明,效果也是明显的。而且,在危机过去、市场稳定下来之后,美联储还可以降息逆向调节,收回多余的流动性。 同时,必须看到,美国的融资结构通常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这与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存在很大不同,所以,美国M2与GDP之比,2019年末也就刚刚突破70%。即使近期美联储大量投放流动性,M2与GDP之比明显上升,但也只是达到76%左右,这与中国目前M2与GDP之比达到210%左右相差甚远。所以,美国央行大幅扩表,并不代表美国货币总量就会按照固定倍数扩张,就必然会造成美元大幅贬值甚至摧毁美元体系。相反,面对重大危机挑战和市场流动性急速萎缩,美联储及时行动大量投放流动性,有效遏制危机爆发和市场动荡,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可能更有利于美元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所以,对于美国3月以来快速推出一系列强力宏观调控举措,需要客观理性看待,特别是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中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遇到这种重大疫情冲击,我们又该怎么办? 也正是基于上述判断,现在既无急于抛售美国国债或将美元储备兑换成黄金并搬回的必要,也不存在短时间内高达上万亿美元的买卖市场(最后,只能由美联储兜底),此时如果采取这样的行动,不仅将激化中美矛盾,而且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长时间以来,很多人对中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加以指责,认为中国依靠优惠政策(高回报率)吸引投资以及廉价出口赚得外汇,却又不得把外汇不存放境外或购买境外债券,获取非常低的收益。同时,在境内又不得不在商品出口的同时,由银行把外汇换成人民币,造成人民币被动投放以及货币总量远超可交易财富规模,引发通货膨胀,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权,纯属“赔本赚吆喝”、“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一直有人强烈呼吁应该压缩国家外汇储备。但这种看法漠视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扩大进出口对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根本没有看到我国能够积累超过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中国充分融入国际社会形成的巨大通货积累,成为中国密切国际关系、增强国际影响力、抵御国际资本冲击、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巨大力量(国力),所以,只要不是通过扩大外债形成的,非常时期下,外汇储备未必多了就不好,不可急于花掉。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中国必须保持定力,高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注重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高质量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其中,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要纳入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但仍要坚持少说多做,扎实推进,而不能盲目冲动,认为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就应该同时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不能急于公开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行动上,不应再把重点放在离岸中心建设或者急于让人民币加入SDR等国际组织上,而是把重心放在强化内功,切实深化金融体制(特别是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注重消除社会不良债务损失,努力提升货币内在质量;切实加强对外援助、政府优惠贷款以及投资等方面的人民币使用,减少外汇使用;切实加强人民币在岸交易与清算中心及相应的国际清算体系(如CIPS)建设;切实加强规则完善、监管严格、公平公正的国际化金融交易中心建设,包括股市、债市、外汇、贵金属、大宗商品等市场;切实增强国家驾驭国际金融体系、防范和解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能力。 与此同时,应致力于准确把握货币的本质、演变的逻辑、发展的规律,认真反思现有信用货币体系,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根本问题,加快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实施,不是简单模仿美元的国际化运行中美国的独断专行,而是要建设更加公平合理、安全高效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
据台媒报道,周杰伦近日现身百货商店进行拍摄工作,他将原本的厚刘海造型剪短打薄,看来较为清爽,穿着黑色西装,搭配白色衬衫,帅气十足。据悉他此次行程,是为拍摄某品牌钟表的广告。之前,他刚刚拍摄了一组品牌广告。今年才过一半,但是周杰伦的新歌和多项代言加在一起的收入已经有大约1.1亿人民币。 周杰伦之前推出的新歌,在YouTube点阅突破1565万次,在音乐平台上共售出超660万张,以1张3元人民币计算,收入约有1980万元人民币,销售成绩非凡。另外,今年他还手握11支代言。 此外,周杰伦的副业涉略也相当广泛,除了有健身房、潮牌及奶茶店外,他还身兼电竞团队队长。
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占比升至2.02%,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资产逐步成为“避风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姚 进 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巩固,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社会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一系列利好因素助力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升至2.02%,创历史新高。这些均表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十足,正逐步成为全球资产的“避风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升至2.02%,创历史新高。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升高,意味着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越来越感兴趣。当前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且中外利差保持高位,带来了相当的吸引力,人民币资产正逐步成为全球资产“避风港”。 国际化脚步不断加快 IMF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因各国央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囤积了大量美元,因此各国在向IMF报告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上升至61.9%。同时,欧元和日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分别稳定在20%及5.6%。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创出了2016年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达到2.02%,高于澳元的1.55%和加元的1.78%。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上升,反映出2016年底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全球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对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兴趣增加。此轮疫情危机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这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据了解,目前有149个国家和地区自愿向IMF报告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IMF自2016年10月份开始在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季度调查中单独列出人民币资产,以反映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持有情况。 人民币汇率走势平稳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持续增强。虽然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了1.5%,但从指数角度看,人民币对CFETS货币篮指数和美元指数分别升值了0.6%与1.0%。 “人民币走势稳定主要是受国内基本面稳固、美元弱势、外资持续流入及市场预期稳定等四方面因素支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说。 首先,基本面稳步复苏。目前国内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巩固,相关支持政策及时跟进,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社会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 其次,美元维持弱势。由于欧美多地先后解封复产,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舒缓了美元避险需求。同时,美联储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也会制约美元走强。 同时,国际收支平稳。一方面,由于国内疫情受到控制、经济率先复苏,人民币资产估值洼地持续吸引外资流入;另一方面,尽管全球贸易大幅收缩,但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213亿美元,国内外汇储备也稳定在3万亿美元上方。 此外,市场预期稳定。年初以来,国内银行代客结汇顺差持续扩大,4月份和5月份银行代客售汇和代客远期售汇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对人民币的预期较为稳定。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人民币稳中有升主要得益于国内防疫措施的果断有力,以及复工复产的有序安排,预计出口增速将会随着全球需求恢复而明显反弹,资本项目也将受益于开放力度加大和中美息差走阔。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表示,当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举措,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复苏,这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在短期内美国经济存在重启的不确定性,且长期低利率将制约美元指数上行,这些因素也给人民币带来了一定上行空间。 下半年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进一步增加,人民币资产变得更受青睐。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资产将成为全球资产的“避风港”。 “人民币资产估值洼地及美元相对弱势的格局,将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坚实支撑。”周茂华表示,在欧美等经济体面临疫情反复、经济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下半年国内经济有望引领全球复苏。 从政策层面上看,相比欧美主要央行“火力全开”,国内政策整体延续稳健基调。同时,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于历史高位,国内股市整体估值横向与纵向比较均处低洼,再结合国内疫情受控、经济前景向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加快等因素,将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本持续流入。 从美元指数上看,美联储零利率、开放式量宽等因素将制约美元上升动能,而中长期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务问题,以及缺乏纪律的财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削弱美元长期信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认为,在全球普遍宽松、实施负利率和零利率的情况下,中国依然拥有难得的正收益空间,且随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跨境资本流入会持续增加,这将进一步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此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是受国际收支失衡、美元需求大幅上涨所致。在国内疫情干扰减弱、国际收支企稳等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 “无论是国内有效的疫情控制及稳定的经济环境,还是货币政策正常化叠加更高的中外利差水平,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海外资本流入中国市场。”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说。 此外,景顺资管公司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还表示,中国国债的表现相比其他国家的资产更为平稳,这将吸引更多新兴市场基金和发达市场基金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