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企业正面临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双重压力,加之新冠疫情早前导致产业链中断,为此企业愈发需要谋求更有韧性的供应链,这意味着全球供应链将更加多元化和区域化,亚洲则是重要一环。未来,中国在亚洲产业链里的地位会进一步凸显,人民币的使用量和地位也有望提升。 7月3日晚,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院/一财全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共同举办了题为“亚洲和中国经济展望,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复苏”研讨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全球的产业链会有区域化的趋势,未来可能更加突出形成欧洲、亚洲和北美产业链区域的情形。“亚洲经济相对复苏更快,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疫情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经济一体化程度也在进一步发展。未来亚洲地区产业链可能更加紧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亚洲产业链中的地位可能进一步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亚洲经贸合作也尤为重要。“例如,在中日韩之间我们需要积极、理性地推进自贸区谈判,强化中日韩在相对高端价值链里的合作。同时,中国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和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也可积极探索、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同时也可积极考虑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有关利弊。”王信建议。 他还提及,日本是亚洲区域产业链重要的参与者和最重要的亚洲国家之一,”在很多重要的全球化问题以及多边主义问题上,比如WTO改革、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日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亚洲一体化的发展,包括人民币的使用等。” 各界认为,比起过去的远程跨区域贸易,未来区域内贸易量可能显著增长。例如,企业建立自给自足的区域供应链,服务亚洲市场。也正因如此,还引申出当前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贸易结算货币本地化。过去人们习惯用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invoicing currency),但问题在于,如果中国和亚洲国家进行贸易,为什么还要用美元?有观点认为,其实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和亚洲本地货币。尤其是今年3月时的“美元荒”导致市场巨震,贸易结算货币的本地化可以避免将企业等暴露在风险之下。 “可以预想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使用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过去一些年,随着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也随着中国经济地位上升,亚洲越来越多的货币跟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王信表示。 今年3月的“美元荒”实则再次凸显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的霸权地位反而进一步强化。因此,早在2008年各界就讨论过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而如今建立多元货币体系的紧迫性因疫情而进一步突出。 “这个问题(一国货币主导全球)也许在今天变得更凸显,在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兴起的情况下,美国的内构倾向似乎变得更加明显,这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王信认为,目前各界都忙于应对疫情,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并不多,“但至少在我看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变得更加迫切,但是相关的动力和能力似乎在下降。”
7月3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逾30点,报7.0700,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逼近7.07关口。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0670、7.0690 。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72个基点,报7.0638。 花旗中国财富管理研究团队分析认为,此前支撑美元的因素已大幅消退,当前全球美元流动性充裕,短期或利空美元;而中国和主要工业经济体之间的巨大利差或将继续吸引资金流入中国,支持人民币走高。
据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7月3日消息,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08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截至2020年6月末,共有近900家境外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约2.6万亿元,2017年以来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 目前,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占我国债券总量的比重为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达9%。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提升债券市场深度广度,完善风险对冲机制和评级、税收等配套制度安排,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入市便利度,更好满足其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高质量深化市场开放发展。
编辑 | 梁昌均 7月2日消息,据36氪报道,新零售生态企业KK集团已于近日完成最新一笔融资,由CMC资本领投,黑蚁资本、渶策资本和部分老股东跟投,融资额约为10亿人民币。KK集团官方对此表示:“不予置评”。 KK集团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吴悦宁,主营零食、美妆、个护、家居生活和时尚彩妆等零售业务。目前,该公司旗下拥有KK馆、KKV、THE COLORIST调色师三个品牌,并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数百家线下门店。 此前3月,有媒体报道称KK集团管理层停工四处游走融资的消息,引发了零售圈和投资圈对其资金短缺的猜测。而在去年的3月和10月,该公司分别才完成两轮金额为4亿人民币和1亿美元的融资,加上此轮,该公司已融资六次,累计融资总额已达到23亿人民币左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本周二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为0.22万亿美元,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的增长。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也升至2.02%,创出新的历史高点。 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份额提升,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兴趣渐浓。而今年以来,人民币在跨境结算领域频频崭露头角,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 土耳其中央银行日前对外表示,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土耳其央行还称,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将“进一步加强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金融合作”。 “这对外传递出,美元使用便利性下降,而人民币使用便利性正在上升的信号。”民银智库宏观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对记者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吸引力正不断上升。 事实上,自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以来,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报告称,5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4月的1.66%升至1.79%,人民币国际支付排名继续维持在全球第六的水平。 央行近两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贸易业务发生6.04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0.93万亿元,涨幅达18.2%。 应习文说,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持续加深,投资负面清单不断缩减,自贸区遍地开花,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前景还有赖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便利以及其他触发因素,以促成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表示。
7月2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小幅回落近50个基点,报7.0660;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7.06附近波动。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0631、7.0634 。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44个基点,报7.0566。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人民币基本面将得益于防疫措施的果断执行和复工复产的有序统筹安排:出口增速预计将会随着全球需求的恢复而明显反弹,资本项目也将受益于开放力度的加大和中美息差的走阔。 而且,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前提下,美元将大概率走出震荡回落的态势。这些都将成为推动人民币稳中有升的正面因素。
建设银行日前举办投资人民币资产研讨会。会议分别在北京、苏黎世两地设置直播间,通过建设银行跨境撮合平台数字会展直播频道进行线上研讨,230余人在线参会并参与互动。 据悉,本次研讨会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人民币资产投资机会等情况进行了解读,与境外客户交流了中国金融开放最新政策,增强其投资中国市场信心,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使用及资本市场开放。 会议介绍了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韧性与趋势,投资人民币资产的途径与机会,以及建设银行支持全球机构投资者的综合金融服务。会议期间还发布了建设银行《2020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对2019年人民币国际使用情况及2020年的使用预期进行了解读分析。 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举措频繁推出,境外机构对投资中国市场兴趣增强。建设银行苏黎世分行作为人民币清算行邀请包括瑞士央行、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内的50余家金融机构及公司类客户参会,建设银行其他人民币清算行、部分海外机构及境内分行也参与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