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日讯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710,较前一交易日上调85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7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710元,1欧元对人民币7.943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5479元,1港元对人民币0.91232元,1英镑对人民币8.7603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800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605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0740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4655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2089元,人民币1元对0.60575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0.0703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4529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9.80韩元,人民币1元对0.51942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3046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4.6445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951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83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184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609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96902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2539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3697泰铢。
1日晚间,瑞幸咖啡在官网公告称,内部调查基本完成。其董事会特别委员会(下称特别委员会)发现,瑞幸咖啡的伪造交易始于2019年4月,其在2019年的净收入被夸大了大约21.2亿元人民币,成本和费用在2019年被夸大了13.4亿元人民币。特别委员会于今年3月19日成立。在内部调查过程中,特别委员会及其顾问审阅了从60多名保管人收集的55万份文件,会见了60多名证人,并进行了广泛的法务会计和数据分析测试。特别委员会发现瑞幸咖啡的伪造交易始于2019年4月。因此,其净收入在2019年虚增了约21.2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二季度为2.5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为7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11.7亿元人民币);成本和费用在2019年虚增了13.4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度为1.5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为5.2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6.7亿元人民币)。根据特别委员会的建议,瑞幸咖啡董事会解雇了前CEO钱治亚和前COO刘剑,理由是有证据表明他们参与了捏造的交易。此外,瑞幸咖啡董事会决定要求陆正耀辞去董事和董事长职务。瑞幸咖啡还将于7月2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以审议免去陆正耀的董事和董事长职务的提案。瑞幸咖啡董事会进一步决定解雇包括先前被停职员工在内的其他12名员工,这些员工在前CEO钱治亚和前COO刘剑的指导下参与了或知悉虚假交易。另外15名员工将受到其他纪律处分。此外,瑞幸咖啡正在终止与和伪造交易有关的所有第三方的关系。6月29日,瑞幸咖啡正式在纳斯达克停牌,并进行退市备案。从成立到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瑞幸咖啡仅花了18个月,创造了最快上市的世界纪录。如今,挂牌13个月便匆匆摘牌,速度同样惊人。最终,瑞幸咖啡在该交易日以1.38美元正式收盘,跌幅54%,总市值3.21亿美元。此外,陆正耀发起的临时股东大会仍将于7月5号召开。根据瑞幸咖啡此前通告,本次临时股东大会的决议包括解除董事长陆正耀、黎辉、刘二海,以及独立董事邵孝恒的任命。接近瑞幸咖啡的消息人士曾对搜狐财经表示,瑞幸撤销听证会的决定与解除相关董事任命有关,原定将代表瑞幸咖啡去纳斯达克出席听证会的董事被免职,因此该听证会就没什么价值了。
要点 ❆ 人民币汇率走势继续偏弱 ❆ 境内外汇呈现供大于求 ❆ 人民币汇率承压主要是消息面主导 ❆ 跨境组合投资继续净流入但环比有所下降 ❆ 市场远期购汇避险意识有所增强 人民币汇率走势继续偏弱。今年5月,在宽流动性支持下,全球市场恐慌和信用紧缩状况继续改善,市场风险偏好上升,美元指数高位回调0.8%,到5月底较前期高点回落了4.3%。在此背景下,境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在7比1的贬值方向震荡,月末中间价和(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分别为7.1316和7.1455比1,较上月末分别上1.0%和1.3%(见图1)。当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日平均值环比分别下跌0.4%和0.6%。同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口径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环比下跌1.5%,前5个月累计上涨1.0%,表明人民币多边汇率保持稳中趋升。 人民币汇率承压主要是消息面主导。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加速重启,境内结售汇顺差扩大,境外美元回调,本应有助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企稳。但消息面上,双边关系再度趋于紧张,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偏空情绪。一方面,以扩大对华出口管制范围、升级对华为公司的技术封锁、收紧中国留学生签证,以及颁布针对中概股公司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等为标志,美方不断挑起经贸纷争。另一方面,因为中国香港问题,美方威胁撤销中国香港特殊待遇地位,以及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实施制裁。当月,境内人民币汇率收盘价相对中间价偏强的交易日仅占11.1%,环比回落17.5个百分点(见图2)。 境内外汇呈现供大于求。5月份,银行即远期结售汇(含期权)合计顺差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0.5%,环比上升1.43倍(见图3)。其中,即期结售汇顺差238亿美元,环比增长61.0%,同比增长2.85倍;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未到期净结汇余额较上月末减少18亿美元,银行代客未到期期权Delta敞口净购汇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2亿美元,两项合计,衍生品交易减少外汇供给30亿美元(见图4)。 跨境组合投资继续净流入但环比有所下降。5月份,股票通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57亿元,上月为净流入1121亿元人民币。其中,陆股通项下净流入301亿元,环比下降43.5%;港股通项下净流入244亿元,上月为净流出589亿元。同期,境外机构在债券市场分别增持国债548亿、政策性银行债券597亿和减持同业存单8亿元人民币,合计净增持债券资产1137亿元,环比增长1.33倍(见图5)。前述四项合计,净流入1194亿元,环比下降25.8%。 市场远期购汇避险意识有所增强。用远期结售汇签约额与代客涉外外汇收付之比衡量外汇风险的套保状况显示,5月份,远期结汇对冲风险的比例为10.2%,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远期购汇对冲风险的比例为5.5%,上升0.4个百分点;远期结售汇对冲比率为7.8%,下降0.3个百分点(见图6)。从外汇市场交易数据看,5月份,银行对客户交易中,即期交易占到78.3%,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衍生品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但远期和期权交易占比环比上升,其中:远期交易占比8.5%,上升2.3个百分点;期权交易占比7.7%,上升2.0个百分点(见图7)。此外,前5个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总额与代客涉外收付总额之比为41.9%,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显示境内主体更多用本币或自有外汇对外收付,降低汇率风险暴露(见图8)。 来源:中国外汇
6月3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逾70点,报7.0703。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区间震荡,在7.07附近波动。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0754、7.0722。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3个基点,报7.0795。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进入7月,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向下修正,美元指数可能短期反弹。在美元走强的环境下,预计人民币汇率仍将继续保持在7.03-7.13的波动区间内。
6月29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逾50点,报7.0799,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拉升近20点。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0785、7.0773。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253个基点,报7.0808。 兴业研究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宽幅震荡形态,并在酝酿趋势升值行情。其主要逻辑在于,美元指数将有序下行,中美库存周期分化利多人民币汇率;而在国际收支方面,2020年衰退型顺差有望扩大,高利差将继续吸引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
近日,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罗奇(Stephen Roach)在接受CNBC访问时警告,美国的去全球化及庞大的预算赤字,或引发美元的崩盘,预计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价可能下跌35%。他同时指出,美元崩盘几乎无可避免,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严重的宏观失衡困扰,加之极低的储蓄率和经常账户长期赤字,美元将非常急剧地下跌。近期美元走势美元波动的背后是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的主要矛盾——新冠肺炎疫情。疫情自2月份开始在欧洲爆发,自3月开始在美国全面爆发,恐慌情绪下全球权益资产的抛售很快蔓延到债券市场,继而造成了全面的资产抛售,对避险资产和流动性的诉求让全球投资者疯狂追求美元(资本市场的下跌,造成许多加杠杆的交易,面临爆仓的可能性,他们就需要更多美元来补充保证金,美元是全球通用货币,国际贸易中同样需要美元)。同时,尽管美联储快速降息和量化宽松,但大量美元并未进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美元“有效”供给不足,形成了“美元荒”,最后造成了3月份美元的大幅升值。但恐慌情绪又很快退却,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减弱,尤其是5月下旬以来,还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调。汇率有哪些决定因素?简单来说,一国货币升值或贬值,决定因素需要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维度来看。不同时间跨度下,汇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1、长期主要看本国经济基本面长期来看,汇率的变动趋势主要与该国宏观经济增长状况、货币政策松紧、国际收支平衡情况等因素有关。美元也不例外,当美国内生增长动力较强,呈现增速走高、通胀走低时,美元往往走强。美元走强意味着贸易赤字扩大,又对经济增长造成拖累,当美国内生增长动力衰弱,呈现增速走低、通胀走高时,美元往往走弱。而当外部因素与美国国内政策和经济状况共振时,美元就会走出“大周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货币体系开始向多极化发展。美元指数至今的三轮强周期(1975-1982年、1995-2002年、2011-2019年),均伴随着美国GDP占全球比重的明显提升,背后则是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的强势复苏。2、中期看资本流动除了国内宏观经济,美元能够一直坚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源源不断的资本流入。因为资本流入需要不断地将外币兑换成美元,形成对美元持续不断的需求。历史上,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较为持续的移民都在加强外资的流入。另外,美国资本领域完全开放,资本账户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几乎完全不受限制,再配合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使得美国长久以来既是套息资本的源头,又是资本的避风港。因为可投资的产品很多,大量外资跑到美国资本市场进行交易。具体来看,资本流入美国的主要形式有:(1)以长期国债为代表的政府和企业债券,相当于全世界借钱给美国。美元始终是全球最重要的外汇储备币种,这些美元储备中的很大一部分转化成了美国长期国债。这也是美国能够在财政出现长期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仍然没有出现明显贬值的原因。尤其是次贷危机后,美国长期国债净买入创新高,再次印证了美债的避险功能。(2)资本市场带来的股票投资资金,相当于全世界拿钱来投资美国。美国股票投资资金流入的主力军便是外国资本,有时候国内资金流出,外资还会逆势涌进美国股市。3、短期看事件驱动和市场情绪外汇市场交易24小时不间断,投资标的相对简单,交易资金量大,又受市场情绪影响,因此短期的外汇市场波动很大。不过,市场情绪的背后总会有导火索,这个导火索经常是货币政策主导的利率变化,或者是中美之间贸易形势出现变化。当然,导致3月份那一波美元疯狂升值的流动性危机,也是事件驱动的典型例子。不过,这种极端事件可能一百年也出现不了几次。外汇投资者也不会将这种事件驱动逻辑纳入自己的外汇投资策略中。美元短期内会崩盘吗?按照罗奇的观点,美元再贬值35%的话,美元指数甚至有可能低至63,要知道美元指数自1973年开始计算以来,还从未低至70以下,可见罗奇的预测有多悲观。不过,自2019年以来美元进入贬值周期的声音此起彼伏,而美元却并未出现明显的贬值。那么,美元会崩盘吗?汇率崩盘意味着一国货币在很短时间内急速贬值,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贸易或资本领域发生了剧烈变化,另一方面市场情绪也可能起到加剧市场波动的作用,因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外汇市场是信息最充分、最为有效的一类资本市场。短期内,由于美国去全球化和预算赤字,美元需求收缩和供给增加同时发生的概率加大,加之美国疫情、国内矛盾激化,对美元贬值的担忧情绪便容易造成美元在短期内的向下波动压力。虽然有了美元大幅贬值的各类因素,但似乎仍然缺乏较为剧烈的情绪波动,且很多因素已经在较长的时间内得到消化,因此目前来看,美元在长期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较小。而且从更长期看,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元仍然是全球货币的锚定资产,其在长期大幅贬值的概率仍然较小。话说回来,美元适当贬值似乎对全球经济也是个利好。在经济和金融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持续了几年的强美元对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新兴经济体金融风险产生的负的外部效应更甚于以前。同时,美元的升值周期造成了近几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也拖累了经济增长。人民币何去何从?人民币自2019年8月“破七”以来,总体上围绕着7进行了长周期的波动。在市场上对美元越来越悲观的情况下,人民币将何去何从?1、美元周期下,新兴市场的波动在几年前,中国还完全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时,其经济发展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样,容易受到美元周期的影响。从全球资本流动的角度看,每次美元贬值都伴随着资本涌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进入景气周期。而每次美元升值都伴有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出,新兴市场进入衰退周期,甚至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表现和美元指数的明显负相关关系中,也能看出新兴市场的经济周期与美元的升贬值紧密相关(参见下图)。例如,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元第一轮升值引起的,美元第二轮升值则引发了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元升值后的新兴经济体危机的重要原因是新兴市场中外资的进出,传导路径是“美元升值—资本流出—经济增长承压、本币贬值—资本外逃加剧—股市危机”(金融危机)或“美元升值—外债偿还压力增大—国内货币超发、恶性通胀—本币贬值—资本外逃—经济萧条”(债务危机)。另外,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美元升值造成了以美元计价的资源品价格下跌,导致这些国家的出口缩水,进而影响其经济增长。2、人民币背后的支撑力量几年前,中国作为典型的新兴经济体,也曾受到美元周期的影响,但最近几年随着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经济总量和结构逐渐增强,国内需求渐渐成为主导经济周期的因素,因而美元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在趋弱。而从2010年美元和人民币变化趋势来看,两者在大部分时间走势趋同,人民币自身的影响力在增加,同时也在逐渐摆脱美元的影响。长期看,人民币能够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波动,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尽管笔者并不赞同决策层频繁对人民币走势表态,但“人无贬基(人民币在长期没有贬值基础)”确有一定道理。中期看,在全球经济都比较差的“比差逻辑”下,中国对外资的长期吸引力在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得到了强化。不过,别看近两年中国在各个领域加大对外开放,资本账户却仍然一直没有完全放开,这阻碍了人民币影响力的继续扩大。尤其是在2013年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左右下滑至现在的3万亿美元的过程中,由于担心资本外流加剧,资本账户管制被加强了。这也是近几年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变少的原因。2015年,人民币曾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但到了2018年,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已经下降到了第7位。长久来看,大国的货币如果能够自由兑换,它就可以被其他国家的居民和企业所持有,进而成为国际贸易的计价单位。同时,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占国际贸易的份额大,人民币完全有潜力像美元那样成为全球的储备货币,这样就能做到“藏汇于民”,中国的居民也能持有人民币直接购买国际商品和服务,甚至投资外国资产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和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红利。然而,资本账户管制拖累了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速度,也导致了中国投资海外资产受到了限制,因为他国是不会允许中国的官方储备直接投资本国的企业,最后把这些企业变成中国的国有资产的。3、人民币的短期走势如前所述,美国经济在今年的衰退压力、接近零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及贸易逆差、资本流入减少等因素产生了美元在中期和短期的贬值压力,美元回调的概率也在增加。相对应地,人民币可能会在短期内有所升值。对此,决策者和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若升值过快,可能会对贸易造成一定的压力。当然,人民币的汇率还取决于疫情之下全球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对比、中美贸易形势、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等很多复杂因素,后续的走势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未来如何变化,还需要持续关注。
6月28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运动品牌巨头耐克表示将进行裁员,因为其正加大力度通过互联网和直营零售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计划进一步撤出受疫情重创的传统批发渠道。 此前,耐克财报显示第四季度净亏损7.9亿美元(约合56亿人民币)。由于疫情和全美抗议活动导致零售鞋店和百货商店大规模关闭,Nike出现两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耐克的渠道模式以授权经营为主,直营为辅。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实体店关张,对授权经营体系影响巨大。”独立服装分析师马岗对搜狐财经表示,几乎所有传统零售品牌都谋求通过线上化销售来减少疫情带来的经营影响,耐克也不例外。 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8%,耐克转型数字化 随着转向数字化,耐克宣布进行公司重组。 “我们正在转移资源,并建立在最高潜力领域进行再投资的能力。”耐克在声明中提到,预计重组可能会导致净失业。 耐克补充强调:“削减成本并不是为了节省成本。任何节省的资金都将重新投资到我们的优先事项中。” 耐克集团发布的2020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显示,由于疫情重挫实体零售业,第四财季,耐克全球营收同比下降38%至63亿美元(约合446亿人民币),低于彭博社汇编的73.8亿美元(约合522亿人民币)平均预期。 同时,其季度净亏损7.9亿美元(约合56亿人民币),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9亿美元(约合70亿人民币)。 ▲第四季度耐克的数字业务增长79% 而数字业务的增长成为第四季度最大的亮点。 第四季度,耐克的数字业务增长了79%,线上销售增加了75%,数字销售占到本季度总收入的30%。 而从2020财年全年看,耐克的数字业务同比增长了49%,各个地区均出现数字业务双位数增长。 耐克CEO John Donahoe表示:“耐克将把在线业务放在公司所有业务的中心位置,同时耐克将投资开设更多的小型商店,让顾客可以在这些商店里完成在线订单。消费者想要现代、无缝的体验,线上到线下,所以我们正在加快我们的做法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大中华区第四季度实现正增长,线上疯狂打折促销 大中华区成为耐克第四季度唯一实现销售收入正增长的区域。 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耐克大中华区营收为1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 同时,耐克大中华区2020财年营收为66.79亿美元(约合117亿人民币),占比达17.85%,同比增长11%,息税前利润4.9亿美元(约合3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 这一方面得益于大中华区疫情的控制,耐克相关门店在3月中旬已经开始逐步恢复营业。 线上促销、消耗库存也成为耐克大中华区应对疫情的做法。 3月以来,其官方推出的促销活动低至6折,同时会员买单后还可获得额外85折的优惠,购买还可配合优惠券使用。 在刚刚过去6·18购物节中,Nike官网在6月初就将优惠降至5折,6·18当天其天猫平台只用了2分59秒,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元。 ▲耐克618进行五折促销 不过,截至2019财年末,线下仍然是耐克收入的主要来源,耐克在全球运营1152家零售店,批发商销售额约占其全球收入的68%。 而耐克正在面临营收下滑的困境。 2019财年,耐克全球营收为374.03亿美元(约合2647亿人民币),同比下滑4.38%,这是2010年以来,耐克营收首次出现下滑,同时,净利润达25.39亿美元(约合179.7亿人民币),同比大幅下滑36.98%。 数字业务成为耐克面对疫情冲击的首要发展策略。 在耐克CEO John Donahoe的规划中,耐克目前的目标是,将数字业务的占比从上一季度的30%提高到50%。 马岗分析指出,未来耐克会加大线上渠道的布局,同时也会侧重自营渠道,以进一步降低其对合作渠道方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