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小幅上涨,报6.9100,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拉升逾20点,逼近6.91关口。截至9点38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165、6.9117。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87个基点,报6.9194。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短期内由货币宽松带来的美元下行或已阶段性调整到位,美元走势也有所企稳。从跨境资本流动和市场情绪两个角度来说,美元出现反弹或将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并对大类资产形成压制。
近3个月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从100点持续加速回落,目前已经跌至93美元,3月份美联储放水至今,跌幅已近10%。 6月底时,摩根士丹利前亚洲主席罗奇拉就曾拉响美元警报,他预计美元在未来几年将出现严重调整,或许会跌落35%,即至60点附近,并估计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钱银的地位将面对合理应战。 现在美元指数的短期下跌都已经给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如若再跌35%,很难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行情来源:英为财情 不过美元一段时期跌落35%确实有前例可循。如美元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曾有过类似幅度的跌落,在21世纪初一度跌落了30%。 有趣的是,这3次大幅下跌都分别开启了一轮美元指数周期,周期均在十五年左右,美国也屡次从中都狠狠地薅了一把全球的羊毛。 数据来源:Choice 如今在离上一个周期再过了十多年,美元指数又出现了加速下滑的趋势,这会不会是第四次呢? 受害者的阴影还挥之不去,新的担忧又来临,美元的霸权地位真就难以撼动吗? 想要了解和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美元如何成为全球唯一通用信用货币的历史说起。 崛起 美元还只是“美金”的时候,世界由欧洲主导,英国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和西进运动同步启动的美国登上历史舞台,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大约在1893年,美国的实际经济超过了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在此后逐步拉大了与欧洲之间差距。 187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总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31.8%,美国为23%。30年后,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38%,比英(占14%)、德(占16%)、法(占6%)、日(占1%)四国工业生产量的总和还多。 20世纪的起点,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1913年,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宝座也被美国抢过去坐了。 紧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的欧洲一片废墟,工业发展倒退至少8年。英、法虽然是战胜国,经济实力也被大大削弱。 另一边,美国靠着出口武器、物资大发战争财,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1919年协约国对美国的债务为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借了40亿,法国借了30亿;1930年,美国的国外投资从战前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了150亿美元。 当时,加上战争带来的黄金流入,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美元成为硬通货,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到二战结束时,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掌握在美国人手中。1948年,美国官方黄金储备高达21682吨,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的74.5%。 那时,还是金本位制的时代,有了黄金做后盾,美国开始了他的“绑架计划”。1944年,二战结束的前夕,布雷顿森利体系问世。在全球固定汇率制的背景下,形成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并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可以随时向美国兑换黄金。 和黄金划上等号,奠定了美元的地位,国际贸易清算开始通过美元结算,商品、资产、货币也开始用美元计价,美元也和黄金一样被各国央行当成储备货币。 但美国后来卷入了朝鲜和越南战争,不仅导致大量黄金消耗,还为支付战争开支不断印发美元导致美元贬值,1971年法国带头向美国兑换黄金,各国纷纷挤兑,美国黄金储备告急,于是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 数据来源:Choice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但美元的国际地位还是保留了下来。虽然感觉受到了欺骗,但大多数国家还是默认使用美元,一方面因为20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美元,另一方面也没有更好的货币能够接替。 在这种惯性和无奈之下,1973年10月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达成协议: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 任何国家都离不开石油,现在也离不开美元了。 以前美元发行还受到黄金存量的限制和政府信用,而现在,能够限制美国的只有:美国的国家利益,美联储7名理事的良心和克制、以及他们对货币政策的看法。 于是,美国开始使用货币地位带来的嚣张特权。 嚣张 通过绑定石油,美元真正确立了霸权地位。1974年开始,美元开始膨胀。 从M2货币供应量来看,1974年还是9035亿美元,2019年已经达到154339亿美元,45年翻了17倍多,并且增速越来越快;如果看M1,已经翻了20多倍。 数据来源:Choice 这期间,美国的GDP从15452亿美元,增长到了217268亿美元,M2占GDP的比重从58%上升到70%。 当然,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超发货币在所难免,但美国却是唯一一个大规模超发货币通胀却控制得很好的国家。除金融危机外,美国的通胀率基本上保持在4%以下,2013年之后稳定在了2%左右。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 显然,这些通胀都被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消化掉了,损失的是全世界的财富,但主权货币别国无法干涉,只能默默承担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要不然就是“强烈谴责”一番,不痛不痒。 拥有这种特权之后,美元就成了美国手中除美军以外的财富掠夺工具和制裁工具。 所谓制裁工具,还要回到1973年,正是美元绑定石油的那一年,美国主导成立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银行参与其中,所有涉及金融、贸易的资金来往都通过这个系统来结算。也就是说,被踢出了这个系统,除非两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议,否则贸易就无法进行下去。而这个系统的话语权被牢牢掌握在美国和他的盟友手中。 这个制裁的最大受害者非伊朗莫属。2008年,美国禁止伊朗金融机构使用美国的清算支付系统开展美元交易结算;2012年,美国联合欧盟加大对伊朗金融制裁,直接将伊朗四大银行从SWIFT系统剔除。 两次制裁,使得伊朗当年的贸易总额分别下滑61%、46%。 数据来源:Choice 全世界都不得不使用美元的时候,这个需求量就很大了。于是,美国开动印钞机,然后拿着这些绿纸到处买商品、物资,而各国为了保证贸易畅通,都要储备美元,这些绿纸就这样躺在了各国央行的资产表中。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元已经从1974年的898亿增加到了67949亿,这可是拿实实在在的人力、物力换来的。 数据来源:Choice 所以说,美国人的消费理念是被惯出来的。 但美国不能无节制地发行美元,让美元不断贬值。所以要节制,但这个羊毛还是得薅啊!所以美国人想到了国债,把国债卖给其他国家,回笼美元,控制美元的量不至于贬值太厉害。至于还债就更简单了,不说美国国债的利率极低,就算利率再高也不过是费点纸和油墨,并没什么实际损失,最多少薅点羊毛。 就这样,一手印钱、一手发债的体系就建起来了。 这个套路还没完。美国付点利息发国债在国际上融资,然后拿着这些钱去一些新兴国家投资,推动当地经济进入繁荣周期,大赚一笔跑路,留下一地鸡毛。美国这一手空手套白狼玩得出神入化:美联储降息——往全世界大放水——投资买买买——世界经济进入繁荣周期——美联储加息——美元带着战利品回流。 这种隐形的掠夺比枪和大炮来得更狠、更轻松。于是,美国人将视线从制造业转向了金融业,如果搞金融比实体经济更赚钱,谁还愿意去干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加工业实体经济?西装到底还是穿起来更舒服,2019年美国GDP为21.43万亿美元,制造业的贡献不到2.5万亿美元。 10年走弱、6年走强,在每一轮的美元指数周期之下,都躺着一个受害者,82年是拉美,97年是亚洲,霸权还在,就还会有人受伤。 但世界是向前走的。 衰退 从近3轮美元周期的走势看,美元的衰退已然非常明显。 把16年的周期当成一个整体,可以看到的是1970—1985、1985—2001、2001—2016这3轮的强周期高点在持续下降,低点也在不断往下靠。 数据来源:Choice 所谓唇亡齿寒,当拉美危机爆发的时候,各国的担忧成为现实,寻找出路是所有人的共识。 给美元第一个打击的是日本。80年代日本实现了自由汇兑和金融市场自由化,日元跻身国际货币行列。这下子鸡蛋还有其他篮子可以放了,日元占全世界的外汇储备的比重最高超过了10%。 数据来源:Choice 虽然后来日本国内经济出了问题,日元的影响逐渐减小,外汇比重也缩减到了3%左右,但这只是个开始。 1991年欧盟诞生,99年欧元正式发行,英、法、德、意大利4强联手,后面还跟着一群小弟,这不禁让人看到了希望。但受经济和地缘政治拖累,欧元区时而经济停滞时而债务危机,状况不断,欧元未能直接将美元挑落下马,外汇储备的比重没能冲破28%,后继无力,如今只剩下了20%。 数据来源:Choice 不过美元的地位还是被削弱了。巅峰时期,美元资产约占全球储备的85%,后日元、欧元轮番上位,这一占比在1992年最低跌到过45%,几乎腰斩。后由于欧元区问题频出,美元才得重新上位,2000年回到了70%,而现在这个数字又降到了62%。 数据来源:Choice 储备资产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前面说到,SWIFT清算系统和“石油—美元”很大程度上迫使各国使用美元,所以围绕清算系统的探索从未停止。 中国建了个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CIPS),直接业务范围已经延伸到了140多国,俄罗斯也在去年加入,被SWIFT制裁的伊朗也借此进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交易;同时,关于亚元区的想法也时常被拿出来讨论;欧元区推出了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EX),在今年4月完成了同伊朗的第一笔交易。 另一边,美联储疫情期间大放水,资产负债表3个月内从4万亿扩大到了7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翻了近3倍,国债利率无限接近于零,GDP萎缩32.9%。美元的信用一跌再跌,各国纷纷将黄金运回国,增加黄金储备,金价突破20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Choice 其他国家抱团对抗、寻找出路,美国还在肆意妄为,此消彼长之下,美元衰退不可避免。 从货币的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单一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太多,走向变革只是时间问题。 以往的美元的走强、走弱周期沦为了美国割全球韭菜的大镰刀,且一直无往不利。但近来全球货币体系已经逐渐发生结构性大改变,虽然尚未在根本上破坏掉美元霸权的地位,但其根基确实已经有了一丝动摇。 如今在一个新周期时间的起点,美元指数的也再度走弱,这一次到底是因为美国经济萎缩被迫过量放水所致,还是因为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对美元交易的诉求降低所致,还是因为由美国刻意主导的新韭菜收购周期要来了,现在还真不好说。 结语 但很可惜,美元是有所衰退,但还是那个问题:没有货币能够接棒。 欧元不行,日元不行,数字货币还在PPT阶段,人民币也还太脆弱。眼下除了美元,我们别无选择。 当美元周期的镰刀挥过来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是提前准备,降低损失。 但霸权的时代必然会走向终结,未来将是多种国际货币共存的世界。 或许数字货币也是个机会呢?在新时代,最不该缺的就是想象力。
黄金价格飙升 未来应该怎么投?来新浪理财大学,听曹姗姗的《贵金属投资》,教你对冲通胀风险。 一 美国的双宽松政策致使美元走弱 前期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使得市场流动性过于宽松,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近期美元大幅贬值。在恐慌情绪的支配下,前期美元需求大幅上升,美元指数在3月中旬迅速升值至历史高点。然而在中国、韩国和欧洲各国逐渐有力控制疫情后,美国成为了全球疫情的震中。在货币、财政政策宽松的双刺激和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情况下,美元资产收益率大幅降低,近期市场普遍认为美元被严重高估。从ICE美元指数期货交易情况来看,5月以来美元指数期货非商业性头寸比例明显失衡,空头比例大幅上升。 我们认为致使近期美元走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美国的货币、财政双刺激下,市场普遍对美元流动性过多较为担忧,导致美元下跌,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自疫情爆发以来,美联储已扩表近2.7万亿美元,其中近70%增持资产为美国国债。虽然近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有所下降,但这是由于前期各国央行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到期所致。财政政策方面也通过前四轮的刺激计划向实体经济注入近3万亿美元。这些超预期流动性的投放叠加美联储决心将长期维持在0%-0.25%区间内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使得美元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美国国债自疫情爆发后巨幅增长,目前整体规模已达26.5万亿美元,平均美国国债利率大幅下降,目前美国国债收益率已较年初下降1%-1.5%,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已扩大至2.4%左右。在财政负担持续加重的背景下,平均美国国债利率或将继续下行。目前第五轮刺激政策仍在策划中,自5月中旬众议院通过3.5万亿美元的HEROES Act后,民主党和共和党仍在刺激规模上有较大分歧,共和党方面希望能将规模控制在1万亿美元。目前民主党方面已从前期所提出的3万多亿美元下降至2万多亿,共和党则表示可以将规模提升至1万多亿美元。我们认为,第五轮财政刺激政策至少可达1.5万亿美元,叠加前期超预期的宽松政策,美国大规模放水即是美元近期大幅贬值的主要因素。这无疑削弱了美元资产的利差优势,难以为国际资本提供有竞争力的投资回报,致使美元需求有所减弱。 其次,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恐难以为国际资本提供有竞争力的投资回报,美元需求有所减弱。近期美国新冠确诊病例已从7月的峰值显著下降,由每日新增接近8万例下降至5万多例,但疫情的大规模蔓延较我们前期预想的多持续了两个月。考虑到近期新冠检测数量比前几周有所减少,确诊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未来美国新冠疫情不定性仍然较大。截至8月13日,加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与纽约州的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确诊病例数为美国前4名。虽然近期纽约的新增确诊数量已显著下降,但加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这些经济大州的新增病例数仍然较多。疫情爆发后,美国就业持续放缓,失业率明显高于金融危机时期。7月失业时间不足5周的人数增加了36.4万人至320万人,失业率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至10.2%,好于预期,但仍弱于历史水平。非农就业新增加176.3万人,较上月下降303.7万人,虽好与市场预期但下行趋势明显。我们认为即便疫情能在今年得到有效控制,就业情况也很难在今年回到疫情前水平。我们认为美国第三季度GDP数据或将不及预期,虽能有所回升但速率较慢。另一方面,在疫情扰动下,美国企业经营压力巨大。据标普统计,截至8月9日,美国今年已有424家上市公司及发行过债券的公司申请破产,创下近10年新高。从453家已发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来看,71.7%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为负,23%的公司收益率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现有的业绩不足以支撑其股价。综合来看,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市场对美元资产的需求有所下降,导致美元指数下跌。 二 美元指数下跌对其它资产的影响 美元指数下跌是近期人民币走强的原因之一,但我们仍认为中国基本面的改善是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因素。6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达34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为449亿美元。7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15万亿美元,自4月以来持续上升,出口形势也进一步改善。人民币走强吸引了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对国际收支平衡与资本市场的稳定形成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稳定预期。近期在中美关系恶化,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负面影响下,人民币走强有利于提升市场对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信心。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有负面影响,但供需基本面是近期影响我国进出口的主要因素。若全球疫情能够逐渐趋稳,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 美元指数下跌对其他EM货币汇率形成支撑,起到了稳定作用,有利于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疫情爆发之初,美元汇率单边升值情况极为明显。人民币与其他新兴国家货币相比贬值幅度较小,印度卢比、印尼卢比、马来西亚林吉特、墨西哥比索等国汇率贬值较大,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均超过5%,最高可达34.41%。在5月中旬美元指数下跌后,除印度卢比与马来西亚林吉特外的其他NJA货币均有所回升,欧元、英镑、加币和瑞士法郎涨幅更大。 美元贬值对贵金属价格的上涨起到支撑作用。近期黄金价格已至历史高位,白银价格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在疫情仍未褪去,全球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较大风险的情况下,避险需求仍然存在。我们认为,相较于美元,市场对黄金、白银的需求仍然很大,未来贵金属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三 未来趋势预测 今年全球资本市场整体还是以避险为主线。在近期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黄金和白银还能有较大增长,说明市场仍有避险需求,只是美元相较而言不是最好的避险标的。若美国疫情能有所转好,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或将上升。在美国基本面好转的情境下,我们认为前期急剧下降的美国国债收益率或能实现回升。预计疫情在发展中国家的大流行不会很快结束,今年的避险需求仍然存在。若未来第五轮刺激计划能顺利落地,并不再推出新的财政刺激计划,美元指数或将在两周后触及阶段性底部。 中国经济将能实现持续改善,疫情再度爆发的可能较低,未来人民币会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以内因影响为主,美元的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较小,前期美元指数的大幅下跌并没有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相似幅度的升值。我们认为国内基本面情况是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力。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对股、债都能形成支撑作用,继而吸引海外资产对华投资,推升人民币需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 我们认为中美关系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最大不确定因素。8月中美或将进行中期贸易谈判,目前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情况良好,唯一的问题在于对美采购不达标。随着美国大豆将在9月上市,届时中方将加快对美国大豆的采买。因此中美贸易摩擦风险整体可控,一阶段协议料将继续执行,如有谈判则崩盘的概率极小,8月人民币汇率或能继续升值,人民币汇率总体而言会更强,甚至能升至6.9以内。我们认为未来中美关系的风险点在9月份。目前拜登选情明显好于特朗普,因此特朗普可能会在台湾问题上出招,在政治上刺激中国,逼迫中方做出回应。中美关系或将在9月经受较多风波和考验,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较大影响,9月人民币汇率或将有所贬值,甚至贬至7以上。但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整体可控,在6.9-7.1之间波动的概率较大。 本文原发于券商中国
8月21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跳涨逾100点,升破6.91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逾20点,逼近6.90关口。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098、6.9047。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67个基点,报6.9107。 花旗预测,在未来6至12个月,美元指数可能贬值3%至90.87;长期来看,不排除出现超过5%的贬值幅度至88.56。
8月2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近200点,失守6.92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6.92附近波动。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287、6.9233。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106个基点,报6.9274。 南华期货认为,人民币汇率近期升值的主要动力在于,一方面,美元指数持续下挫,给人民币升值提供支撑;同时,中美利差维持高位,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6.91至7.00区间震荡。
>>地方加码新基建热度持续升温 大批项目清单密集发布 下半年以来,地方推进新基建的热度持续升温。多地加码布局新基建,一批投资规模数千亿元级别的项目清单随之出炉。分析人士认为,新基建将成为下半年看点,并带动整体基建投资增长。 >>前7月财政收入增速降幅继续收窄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35.3% 财政部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725亿元,同比下降8.7%,降幅比1至6月收窄2.1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98509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1至6月收窄2.5个百分点。部分税种实现正增长,如证券交易印花税1174亿元,同比增长35.3%。 >>保险反洗钱评级结果出炉 这些“补丁”还得尽快打 保险洗钱手段的日趋多样化,给防范保险洗钱带来了一定难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行业摸底情况来看,部分案件洗钱手法隐蔽性较高。一是隐瞒真实身份和职业,以逃避保险公司强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二是在多家公司分散投保。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六连升 美元指数创逾两年新低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8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16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7个基点。作为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实现六连升。 >>聚力“六稳”“六保” 央地全力攻坚冲刺 据经济参考报8月20日消息,落实“六稳”任务、做好“六保”工作,各方已经开始发起全年攻坚冲刺。记者获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重点省市“六稳”情况通报会商会议,调度十余省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六稳”任务落实进展着重分析落地堵点难点。地方层面也纷纷密集调研谋划,对照年度目标,将时间表任务书再细化,确保实现目标。
8月18日,随着两家江苏系银行理财子公司(下称“理财子”)——苏银理财(母行为江苏银行)和南银理财(母行为南京银行)宣布获批开业,理财子数量至此已达16家。 根据记者近期对多家理财子负责人和投资经理的采访,除了依靠在固收方面的传统优势(通过非标增厚基础收益)以获得比货基更高的收益,理财子也不断拓展新领域,除了A股,也布局境外品种和衍生品,同时理财子也积极参与科创板,以及将参与未来注册制下创业板的打新。例如,成立已满一年的交银理财方面对记者表示,近期已开始涉足国债期货和股票期权、股指期货,同时也布局港股、中资美元债等;信银理财则对记者表示,目前12条基本产品线涵盖货币、纯债、固收+、多资产、权益灵活配置、资本市场、量化多策略、项目匹配、股权投资、指数挂钩、养老、外币及跨境产品。 从2018年资管新规的消息引发行业巨震,到银行理财艰难推进净值化转型,再到如今各大理财子陆续成立,早年的资金池路线难以为继,丰富策略、市场化转型、专业化服务已成核心,这也是为何已有40%的银行退出了这个市场,头部化、集中化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提升的原因。 截至7月31日的14家开业理财子,目前已增至16家。来源:普益 积极打新、权益占比仍难超5% 据记者了解,在理财子擅长的“固收+”产品中,“+”的部分目前更趋多元,一年来备受关注的A股配置则成了重点。 除了极少数发行过纯股产品的理财子,在“固收+”产品中混合小部分权益资产仍是主流。不过,目前权益类资产在整体产品中的规模占比低于5%,部分仅徘徊在2%-3%。即使在单一产品中,权益资产的占比超过5%的也不多。尽管各界对理财子资金布局股市充满期待,但短期内配置大幅提升的概率仍低。 A股部分主要以委外的方式交给公募基金专户管理,理财子也引入了控制波动率的对冲策略。一方面,多数机构仍认为A股向好趋势持续,此前债市巨震时,权益部分的确缓冲了组合的净值下滑;但另一方面,权益资产的波动向来更高,因此为了迎合理财客户“求稳”的偏好,权益部分通常会引入量化策略,运用股指期权、场内期权等衍生品,以完全对冲市场风险,获得绝对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理财子投资经理也表示会积极参与打新、增厚收益。“上交所要求市值日均要达到6000万才能参与打新,因此我们此前为了科创板打新也需要满足这一要求。目前,已经在筹备创业板打新。” 根据记者观察,这类增加了权益类资产的“固收+”产品,若封闭期达到1-3年(半年或1年定期开放),基本年化预期收益在4%-5%。而封闭期在90-180天的固收产品,则收益多在3.2%-3.6%。 港股成跨境配置核心 据记者了解,多数理财子都成立了跨境投资部,港股、海外债券等则是投资核心。截至8月19日收盘,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港股3700亿元,是北上资金(1283亿元)的近三倍。 多位投资经理对记者提及,在海外配置中,股票和债券为五五开。而之所以南下资金势头如此猛烈,部分资金也是由银行理财资金贡献,例如交银理财就表示,公司所发行产品中,港股占到了整体权益资产配置的近一半。 配置港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估值。截至8月18日,AH股溢价指数几乎再创新高,达137.21,仅较今年最高点8月10日的137.48略低,也已高于了今年3月下旬,当时在海外的刺激带动下,市场情绪回暖,南下资金大幅增配低估值的港股。 A/H溢价(右轴)和恒生指数走势(左轴)。来源:通联数据,整理 当然,估值低并非唯一原因。多家理财子投资经理表示,中概股到香港“二次上市”,使得投资者可以在香港买到以往无法接触的新经济龙头,除了去年上市的阿里巴巴,今年6月以来,网易、京东等都已回归。同时,如去年初次在香港上市的美团点评、小米等新经济龙头也是吸引南下资金的主力。此外,港股还有一些A股没有的标的,例如物业管理行业等。同时,相比起内地银行股,香港的本地银行股派息率更高,这也是为何南向资金相比起北向资金更常配置银行股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指数公司8月14日公布了其定期指数的调整结果,涵盖如恒生和国企指数,阿里、小米、美团等分获纳入,此次也是同股不同权和二次上市公司首次被纳入成分股选择范围,新经济比重大幅增加,提升港股长期吸引力。 亚洲美元债、黄金为新成员 在境外配置中,另外50%的债券配置则以亚洲美元债为主,其中中资美元债又是主力。 “我们通过互认基金来实现部分境外债券的配置,比起用QDII实现资金出境,这种方式利用政策红利、时效性更高。由于境外债券通过场外交易(即OTC)的占比较高,因此对于投资和运营管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交银理财方面对记者表示。 今年4月,中资美元债出现了一波配置黄金窗口期。由于今年3月全球疫情开始爆发,再加上国际油价暴跌,触发市场一度出现信心崩溃及流动性危机,中资美元债“腰斩”,一级市场发行几乎冰封。在市场恐慌情绪的主导下,部分企业债券的基本面即使没有恶化,但仍遭到投资者大幅抛售,导致这些债券的收益率较平日高出数百点。这时不乏机构买入了一些估值吸引的企业债。 随着全球主要央行推出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亚洲债券市场的走势迅速回稳。 相较于境内的同类型债券,中资美元债收益率往往高出不少。同时,风险也较为可控,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收入,仅占整体企业债市场收入的约2%至3%。中国企业债券发债主体,以政府机构、银行业及房地产为主,三者的占比超过整体市场的3/4。 其中,由中国政府背书的准政府机构,违约风险较低;在银行业方面,大型银行的资本比率充足,整体信贷市场状况颇为健康;至于内地房地产企业的收入,主要是由内需带动,与全球经济的相关性不高,对于政治形势的敏感度也较低,因此整体违约率偏低。 除了中资美元债,根据理财子的“固收+”产品的协议,部分也涵盖了黄金,其无疑是今年增厚收益的主力。根据记者了解,国内的黄金ETF是主要的配置品种。黄金现货此前达到2075美元/盎司的高点,上周突然大幅跳水至1860美元,随后又用一周时间快速反弹回2000美元,波动率对黄金这种波动率高的品种而言也非常罕见。但各界认为,在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完成短期修复后,黄金可能又会显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