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再发声:畅通退市渠道,强化优胜劣汰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 不是说注册制必须以退市制度为前提,只要有多少企业进入市场,就必须有多少企业退出市场,实现同等数量的进出。如果这样,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又进入新的歧途了。但是,没有良好的退市制度做保障,注册制改革要想全面实施和顺利推进,也确实非常难,甚至会寸步难行。 事实上,股市的许多问题,都与退市制度不健全有关,与退休制度没有发挥积极的震慑作用有关。因为,没有严格而规范的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就难以真正形成敬畏市场、敬畏法律、敬畏投资者的良好格局,就会发生各种违反市场规律和制度规范的行为,从而导致市场的投资风格出现很大问题,投资者难以确立价值投资理念,上市公司的质量也难以提升,甚至会出现劣质企业更有市场的怪现象。 众所周知,注册制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让具备条件的企业都能进入市场。这就要求,市场监管必须越来越严,对上市公司进入市场后的行为监管必须越来越规范,一旦发生或发现问题,必须严格按制度和规定执行,而不能有任何放任现象。这其中,退市是最严厉的处罚手段之一,也是对上市公司行为是否规范、自我约束意识是否很强、适应市场的能力能否提升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如果做不到,便随时有可能退出市场。 俗话说,进门容易出门难,说的并不是一旦进入市场,就很难再退市了,就能一劳永逸了,而是要告诉所有上市公司,如果因为自己的行为导致企业退市了,对企业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会因为企业的退市而对企业另眼相看,会认为企业在管理上、行为上、规范上都存在严重问题,就会慢慢远离企业。如此,企业就可能会连生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空间越来越小。 也正是因为如此,企业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上市对企业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考验,既可以带来积极影响,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让投资者和消费者远离企业。关键就看,企业如何看待上市、对待上市,如何敬畏市场、敬畏法律、敬畏投资者了。 这也意味着,从管理层来看,已经将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手抓注册制的全面推行,一手抓退市制度建设,以注册制改革倒逼退市制度改革,以退市制度改革推动注册制实施,从而真正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并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高证券市场整体水平,让证券市场能够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行。 需要注意的是,讲到退市制度改革,有的人就会立即发出应当保证每年有多少上市公司退市的声音,认为只有上市公司退市数量才是衡量退市制度效率的根本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实际上,退市制度的优劣,最关键的是建立严格的退市标准、规范的退市程序、正常的退市机制,是让那些已经不具备再留在市场的上市公司能够及时退出市场,数量多少也就不随主观意志变化而变化,而是看客观事实而决定,有时数量多,有时数量少。总之一句话,留在市场的公司,必须是高质量的,是能够让投资者按照价值投资理念投资的。 证监会提出要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说到底,就是把那些已经对市场构成不良影响的劣质公司清除出市场,把市场空间留给质量高的公司,最终形成市场整体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有风雨,也有彩虹,有压力,也有动力。有问题,也有成绩。如何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具效率,也到了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时刻。走上市公司数量扩张之路的方式已经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走质量发展之路,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继而推动整个市场发展水平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形成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谭浩俊
12月31日收盘,上证指数涨1.72%报3473.07点;深证成指涨1.89%报14470.68点;创业板指涨2.27%报2966.26点。 (图片来源:同花顺)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海外环境变化等因素印象,三大股指年内变动明显,但从总体看,全年市场呈结构性牛市,资金进一步向趋势龙头集中。 回顾全年,上证指数由年初的3083.78点全年累计涨13.87%;深证成指由年初的10656.41点全年累计涨幅达38.73%;创业板指由年初的1836.03点全年累计领衔大涨65%。 从全球股指变动看,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深证成指以全年38%的涨幅在全球41个主要指数中居于第11位。纳斯达克100指数位居全球第4,涨逾47%。上证指数以13.88%的涨幅位居第23名,香港恒生指数全年累计跌3.4%,排名第35位。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市值方面,据搜狐财经统计,12月31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45.55万亿元,深市为34.11万亿元,两市合计市值为79.66万亿元,较去年年末的59.2万亿元增20.46万亿。 据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达1.75亿,按此计算的话,年内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10.49万元。 白酒板块一年市值增超“一个茅台” 按板块概念来看,白酒概念、大豆、玉米、农业种植和生物疫苗领涨A股。其中,白酒年初至今涨幅更是超过100%,达138.67%。 白酒概念可谓近年来A股市场的“明星板块”,不仅贵州茅台、五粮液分别以2.51万亿和1.1万亿的市值稳坐沪深两市“股王”宝座,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酒鬼酒等板块内龙头股股价也频创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i问财)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盘,19支A股上市白酒股中总市值达5.18万亿元,相较于年初的2.52万亿元,板块市值净增长2.66万亿,实现总市值翻倍,新增净额甚至高于“贵州茅台”的市值。 在19支白酒股中,有11支年初至今涨幅超100%。其中酒鬼酒、皇台酒业、山西汾酒的涨幅更是突破300%,分别达338.99%、327.04%和322.62%。 涨幅最低的口子窖酒也实现了29%的股价增长。 此外,受疫情影响,今年生物疫苗板块“异军突起”,年初至今涨幅由去年的20.35%,拉升至今年的71.81%,共有康华生物、西藏药业、复星医药等11家企业股价翻倍。 其中,今年4月29日上市主板的股价万泰生物更是大翻22倍,由8.75元/股的发行价,飙升至如今的201.53元/股。 而在沪深个股增速排行方面,生物医药股也频频上榜,万泰生物、英科医疗、康泰医学等均以超10倍的涨幅位居前列。 (图片来源:同花顺) 在跌幅方面,注册制次新股、科创次新股、代糖概念、拼多多概念和NMN概念领跌,次新股势微加剧。 科创板诞生千元股 上市个股方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沪市有1795只上市股票,深市有2345只上市股票,两市合计4140只上市股票,较去年增加了365只。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从涨幅情况看,年初至今,立昂微、万泰生物、斯达半导、英科医疗和康泰医学涨幅逾1000%。其中,立昂微和万泰生物涨幅更是超过2000%。 立昂微今年9月在A股主板上市,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功率芯片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股价上看,立昂微发行价为4.92元/股,上市三个月至今,股价上涨逾25倍,市值已近500亿。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从跌幅情况看,*ST环球、*ST天夏、*ST实达、*ST当代和ST八菱全年累计跌幅居于前五位,跌幅均超75%。其中,*ST天夏股价自12月16日至今已连续12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此外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31日收盘,今年累计上涨逾100%的股票有433只,累计上涨逾50%的公司有890只,跌去50%以上的股票仅有58只。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20年,A股共有396家公司成功上市,募资总规模高达4670.72亿元。 与2019年相比,今年上市企业无论数量和募集规模均有大幅度增长。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共有203家公司上市,募集规模共计2564.01亿元。 今年,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也为A股市场增加了大量的上市公司。据同花顺统计,2020年,共145家科创板企业成功上市,募集规模达2151.16亿元。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此外,在今年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之中,更是诞生了唯一一只能与“股王”茅台一较高下的股票。12月1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石头科技盘中一举突破1000元大关,正式成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唯二千元股。 有着“疯狂的石头”之称的石头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家用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他清洁电器研发和生产的公司,是继华米和云米之后,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今年2月,石头科技以271.12元/股的发行价登陆科创板,当前石头科技最新市值已经突破680亿元。 (图片来源:上交所官网) 据科创板发委会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共有527家企业申请科创板上市,有63家科创板企业遭终止审核,包括康代智能、锦波生物、正济药业、昆腾微科、新朝阳等。 其中,正济药业的科创板IPO申请于12月3日获上交所受理,时隔不足一个月,尚未受上交所问询便主动撤回IPO申请。对此,上市委于12月25日作出了终止审核决定。 年内16家企业摘牌退市 2020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退市新规也逐渐趋于完善。 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向市场发布了退市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借鉴了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经验,对退市指标、退市流程、风险警示情形及退市相关交易安排等进一步完善优化。 据Wind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退市企业数量合计16家,较去年退市企业数量多6家,创下了近年来A股市场退市数量的新高。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其中,凯迪退、暴风退和龙利退的退市原因分别为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财务数据以及连续4年亏损。 除上述3家退市企业外,其余13家退市企业退市原因均为其他不符合挂牌的情形。其中,因面值和触及财务指标退市的企业数量共9家,占比最高。 据Wind显示,今年内,千山药机、金亚科技、龙力生物、保千里均因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继续亏损而告别A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退市的企业中还包括暴风退、乐视退这2家备受关注的企业。 11月10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正式退出A股市场,结束了5年的上市。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7月28日,暴风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先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今年9月21日,暴风集团进入退市整理期,成为首只跌幅20%的退市股。 此外,昔日“明星股”乐视网已于今年年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并于7月21日正式摘牌。 据Wind显示,乐视网已连续3年陷入亏损,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亏损138.78亿元、40.96亿元和112.79亿元。
(原标题:A股2020退市风云录:暴风谢幕、乐视作别 新规“出世”巨变山雨欲来) 2020年,不仅是注册制硕果累累的大年,更是退市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今年以来,A股市场退市企业数量合计16家,其中千山药机、凯迪生态、乐视网、暴风集团等或“劣迹斑斑”,或经营恶化等典型风险个股纷纷告别A股市场。尽管相比美股等成熟市场每年8%左右的退市率而言,这一退市数量“微不足道”,但同往年退市情况来看,数量已大幅提升。近五年来,2015年至2019年,A股市场退市企业数量分别仅7家、1家、5家、5家、10家。此外,*ST金钰、*ST刚泰等企业的终止上市决定已经下达。因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ST金钰、*ST刚泰均收到了上交所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目前两只股票均已停牌。而这一系列举措,只是A股市场常态化退市的起点。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下称《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多项配套规则进行修订(以下合称“退市新规”),并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注册制大幕缓缓拉开,各项顶层设计规则逐步完善,A股市场即将迈入退市新“常态”。“退市制度的修定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为了适应注册制改革和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为了统一整合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这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提升在中国资本市场配置社会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受访指出。随着注册制大幕缓缓拉开,A股市场即将迈入退市新“常态”。视觉中国年内16家企业退市2020年,是资本市场成立三十周年,同时也是A股市场退市进程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合计16家A股企业退市,创下了A股退市数量的新高。对年内退市的16家公司来说,因面值原因而退市的公司占大多数,高达9家,占比高达56.25%。其他7家公司中,千山药机、金亚科技、乐视网、龙力生物、保千里6家是因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继续亏损被交易所采取终止上市措施,而暴风集团则是因无法按期披露年报。自2019年7月28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先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暴风集团就此陷入绝境。今年年中,暴风集团更是自爆公司员工仅剩10余人,同时存在拖欠部分员工工资的情形。因未与相关审计机构签署协议、尚未完成聘任首席财务官的工作等原因,暴风集团迟迟未能完成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中报的披露。2020年7月8日起,暴风集团被暂停上市。9月21日,暴风集团进入退市整理期,成为首只跌幅20%的退市股。11月10日,暴风集团正式挥别A股,结束了五年的上市之旅。值得一提的是,五年前,暴风科技上市时,曾一度被市场视为新经济的典范,其股价在40个交易日内涨停37次,打破了A股涨停纪录,总市值一度超过360亿元,动态市盈率超过250倍。截至其退市前,暴风集团还有63526户股东。暴风集团的遭遇只是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下,A股生态的冰山一角。根据wind数据显示,16家退市公司在告别A股时,合计拥有134.36万户次股东,2020年也成为中国股市历年退市公司波及股东户数最多的一年。其中,乐视网是波及股东户数最多的一家,其在退市时合计有280789户股东被封印。犹记得2010年上市时,乐视网还是风头无两的明星企业,尤其是2015年4月28日,伴随着创业板牛市到来,乐视网股价飙涨至122元,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成为继BATJ后第五家市值超1000亿元人民币的互联网公司。一个月后的乐视网除权日,其总市值更是大涨至1526.89亿元(盘中高达1656亿元),一度超过了当时的万科A。而后,随着乐视资金链危局出现,贾跃亭远走美国,繁华开始落幕——2017年,亏损138.78亿元;2018年,亏损40.96亿元;2019年,亏损112.79亿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乐视网的归母权益为-144.99亿元。由于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期末净资产均为负值,乐视网股票于2020年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并于7月21日正式摘牌。而回顾其他因面值退市的企业,也同样在公司经营、内控合规等方面存在较大漏洞。如今年8月退市的神雾环保,在终止上市前控股股东就出现巨额资金缺口,随后这一危机被传递到上市公司,神雾环保非经营性资金情况占用浮出水面。9月16日退市的千山药机,被证监会认定其2015年、2016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存在2017年未按规定对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履行临时报告义务等相关情形。值得关注的是,曾抛“赌博论”的千山药机董事长刘祥华还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眼下,还有一众已被“披星戴帽”的风险警示股正徘徊在退市边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12月29日晚收盘,A股市场合计有7家企业股价不足1元,其中除了*ST刚泰、*ST金钰已经锁定退市外,*ST鹏起、*ST欧浦、*ST富控、*ST天夏、*ST宜生等企业也岌岌可危。其中*ST宜生已连续11个交易日股价不足1元,*ST天夏连续10个交易日跌破面值,*ST富控、*ST欧浦、*ST鹏起则停牌至今。退市新规迎新变局迈入2021年,A股退市制度还将迎来“新变局”。11月28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公开表示,对于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要增强退市刚性,决不允许“久拖不退”。12月14日,深沪交易所发布退市相关规则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为方向,完善退市指标,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以期对上市公司“退市难”问题进行破局。具体来看,新规中的交易类指标,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市值指标。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上文提及6家企业当前已跌破1元面值外,还暂无企业触发3亿元总市值的标准。因此,3亿元市值退市门槛在市场上也引发了“难以触发”的质疑。董登新便认为,“市值退市”标准与1元退市标准双剑合璧、相互呼应,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投资者“用脚投票”的作用,但“目前所有A股中,没有一只股票市值是低于5亿元的,包括所有垃圾股市值都是高于5亿元的。因此如果将‘市值退市’标准提高至5亿元,则能发挥更大威力和功效,让垃圾股的炒作彻底绝迹。”但在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看来,注册制背景下,3亿元市值门槛并不低,企业供给正在增加,“最多5年,快的话3年,就会出现3亿市值以下企业。现在偶发交易量在4万股以下的企业已经出现了,日成交10万股以下很普遍了,锚点出现后,就会形成磁吸效应。”此外,退市新规中的财务类退市规定也有所更新。其中,引入“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指标取代以往单一净利润指标,多维刻画、准确识别“壳”公司,直指部分公司挖空心思盈余管理规避退市的扭曲现象,也与IPO发行从关注“持续盈利能力”到关注“持续经营能力”相呼应。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背景下,退市将不再简单考察企业利润,还要看其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亏损与否不再是退市的主要关注点,退市监管将更关注“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能够得到及时出清。事实上,在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出炉后次日,A股市场208家风险警示公司中144家出现下跌,占比近七成。“新发布的退市新规,整体对市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并非是所谓的放松标准,对于年报方面也是进一步严禁纵容造假。”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分析道。李湛指出,针对财务方面,此次退市新规在注册制下已不再考察单一财务指标,以组合指标予以替代,退市标准的思路发生转变,在新旧规衔接的时候,不再以旧规的标准考察公司各项指标,是符合退市制度改革方向的。具体来看,优化财务类退市指标主要是包括三类,包括净利润加营收组合指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即上市公司如第一年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或审计意见类型任一指标,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如再次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之一,或者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其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 记者对目前A股市场中4000余家企业2018—2020前三季度的年报进行梳理发现,28家企业2018、2019连续两年的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占A股市场企业总数的0.68%。其中18家来自主板,5家中小企业板,4家科创板,1家创业板。28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在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了扣非前后净利润从负到正的转变,分别是*ST新亿、ST凯瑞、亚太实业、绿庭投资。而2019年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上市公司则有32家,2020年前三季度净资产为负的有35家,其中26家企业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净资产持续为负;此外,2019年还有258家企业审计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包括38家企业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暂无企业被出具否定意见。董登新分析认为:“多财务指标组合的退市标准,将重点考核上市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能够把那些没有主业、没有可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和僵尸企业彻底赶出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制度突破、制度创新。”
年底又有两家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面值而退市。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凯迪生态、暴风集团在内的19家(神城A/B退合并统计)上市公司摘牌,数量较去年增长超70%。 12月22日,*ST金钰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的第十次风险提示性公告》,公告指出,自今年11月25日至12月21日,公司股票已连续19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即人民币1元)。截至当日收盘,*ST金钰锁定跌停板,收报0.86元,触及“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的条件,退市已成定局。此前,*ST金钰曾因虚构销售和采购交易等财务造假行为被监管层处罚。 另一家即将因跌破面值而退市的公司为*ST刚泰。12月21日晚,*ST刚泰发布《关于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的公告》,表示公司收到上交所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因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公司股票自12月22日开市起停牌。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退市力度显著增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22日,今年已有凯迪生态、暴风集团等19家公司退市摘牌,相比2019年全年的11家增长超70%。从原因来看,除东贝B股因上市公司被吸收合并而终止上市外,其余公司或因收盘价连续低于面值、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亏损、无法按期披露年报等问题退市。 业内人士表示,退市机制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助力A股市场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生态。招商证券指出,目前A股整体退市率不足1%,远低于美国市场年均6%左右的退市率。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公司上市周期缩短,全市场IPO规模扩大,上市公司数目增加,供给增加的同时,需要配合以更加严格和市场化的退市规则,加大对上市公司的退市监管力度。
证监会日前确立了明年资本市场六方面重点工作,其中第四方面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该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在注册制改革、健全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抓好重点改革措施和关键制度的落地实施”。 事实上,上述第四方面中的四项“重点改革措施和关键制度”,近年来一直都是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也有目共睹。笔者认为,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明年监管部门在推进、完善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制度建设时,还要让其更好地落地实施并见效。 首先是注册制改革的深化,这是把好“入口关”的关键。 从2018年11月份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2019年7月份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再到今年8月份注册制在创业板正式落地。两年的时间里,证监会推动形成了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注册制改革布局。 如今,经过“前两步”即科创板、创业板的试点,“第三步”即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笔者认为,当前要做的是总结前两步的经验,充分评估并有效防范改革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第三步”的平稳落地,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功能。 其次是进一步健全退市机制,这是畅通“出口关”的重要举措。 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两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速度明显加快。据统计,2019年全年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今年以来,已有32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18家为强制退市,14家公司为重组退市。 最近,在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方面又有了新动作: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就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退市新规通过进一步优化退市指标、缩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场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笔者认为,合理安排上市公司退市,能够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为优质企业腾出空间,改善市场生态,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而如何确保退市制度与新股发行注册制相匹配,形成“劣者退出”的强制性约束机制,也是迫切需要落地的一项工作。 第三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既是主力军,又是领跑者、排头兵。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动作不断: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17项重点举措。此后,证监会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以实际行动夯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如何确保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既见声势、更见实效”?笔者认为,监管部门要把好“入口关”和畅通“出口关”;要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上市公司要诚实守信,强化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做假账、不说假话;要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规范运作水平;要专注主业、做精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一言以蔽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这项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最后,是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这是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方面,监管部门一直都是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并且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但是,光靠行政监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方的配合,比如立法的支持、司法的保障、公安机关和地方政府的配合等。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1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审议通过关于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执法司法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同时,笔者认为,在推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过程中,仍有不少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工作,推进有关制度落地,畅通民事赔偿救济渠道,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退市新规落地至今不到2个月的时间,A股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主动退、面值退、财务退等多种退市形式。据记者统计,共有7只股票面临退市。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这主要来源于清晰、严格的退市新规的政策效果。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建设和完善基础制度,有利于压缩套利空间,加速出清存量应退市公司,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多元化退市或成常态 记者梳理今年以来A股市场中的退市情况发现,1月8日,*ST航通发布主动终止上市方案,拟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撤回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的交易,并在取得上交所终止上市批准后,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1月13日,*ST天夏触发“一元退市”标准,随即停牌;1月14日,2020年年末触发“一元退市”标准的*ST金钰正式被交易所确定退市,将成为今年首只退市股;1月29日,*ST长城触发“一元退市”标准,即日起停牌;2月8日,*ST工新发布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期末归母净资产及净利润继续为负,并且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无法表示意见。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将在公司年报披露后的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ST工新或成为2021年A股财务退市第一股。 刚刚步入牛年,又将新增两只“一元退市”股。2月19日,*ST宜生收盘价为0.55元/股,这是该公司第19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同日,*ST成城收盘价为0.76元/股,已是第17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从此前发布的退市新规看,这两只股票也无法在有效期限内回到一元的退市触发线之上,因此*ST宜生、*ST成城相继提前锁定为牛年“一元退市”股。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元化、常态化退市是配合注册制改革的必要手段,构建上市公司有进有出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提升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质量,加快资本市场向投融资功能并重的格局转换。 年内54家上市公司 发布退市风险提示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退市新规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其中,新规财务类指标“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1亿元”被视为一条重要“红线”。 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2月19日,年内已经有54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退市风险提示的公告(包含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可能被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中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公告称可能触及“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1亿元”这一条款,并向投资者发布风险警示。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上述30余家触及“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1亿元”这一退市条款的上市公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市值小,例如:华资实业总股本不到5亿股,目前总市值为15.61亿元;ST猛狮总股本5.67亿股,目前总市值为10.84亿元。二是,ST、*ST类上市公司占比较多。三是,部分次新股进入具有退市风险的队列中。 “总的来看,此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差、盈利能力较弱,且部分上市公司最新的净资产为负值。”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田利辉表示,这些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的公司往往切实存在退市风险,需要投资者高度警惕。实际上,根据监管规则,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往往是在企业经营上出现严重问题,进而通过亏损或市值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些问题公司有些已经是ST公司,部分本身管理不利或质量不佳的次新股公司也可能面临退市。 退市与投资者保护需同步 在逐步向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多元化退市常态化将成趋势,投资者保护方面的工作也必须做到位。 田利辉认为,投资者需要通过价值投资的理性态度来保护自身利益,不盲目跟风炒作,不炒小、炒差。另外,我国也应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退市公司提供柜台外交易。 李湛表示,对于上市公司退市,应根据新证券法落实对市场明令禁止的违规行为的追责。一方面,大幅提高上市公司恶意违规的成本,加大力度追究管理层的个人责任;另一方面,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深入探索实施集体诉讼制度。逐步形成利益侵害追责补偿的良性反馈机制,让更多市场参与者加入对上市公司违规追责的阵营,提高市场对公司违规行为的经济追责震慑力,提升市场投资者监督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积极性,增强市场多方合力监管的有效性。此外,应当强化信息披露及传递制度,让中小投资者能有效、及时获得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从而减少上市公司在退市过程中所发生的内幕交易行为,确保投资者利益。完善投资者的司法保护途径,将退市相关的内幕交易、欺诈等行为列入司法保护,使得投资者能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进行自身维权。
笼罩在财务危机里的广州浪奇,赶在1月31日最后期限披露了其2020年业绩预告。 根据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2020年巨亏24.60亿元到35.60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同时,公司风险提示称,预计截至2020年底的净资产为-12.50亿到-19.50亿元,在“退市新规”下或将面临退市。 2月1日,广州浪奇开盘即跌停,报2.55元/股,跌停板上封单达22万手,最新市值为16亿元。 针对相关问题,记者致电广州浪奇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并未得到有用的答复。 天价“拆迁款”难补亏空 业绩巨亏的背后,是广州浪奇计提约61.6亿元的减值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接近公司目前总市值的四倍,在A股中堪称罕见。 广州浪奇称,基于谨慎性原则,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50亿元。其中,公司对存在业务风险的大宗贸易业务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约32亿元;对存在业务风险的大宗贸易业务预付货款计提坏账准备约18亿元。 同时,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1.6亿元。其中,对第三方仓库相关存货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并计提减值准备8.98亿元;参股公司琦衡公司因涉及诉讼,主要设备被抵押,计提减值准备1.39亿元。 广州浪奇还披露了“拆迁款”的最新动态。公告称,公司处置车陂地块形成收储收益约25.56亿元,同时计提处置车陂地块需要支付政府的地块平整等费用3.09亿元,合计收储净收益22.47亿。 不过,在广州浪奇巨额计提下,20多亿元的收储收益犹如杯水车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存货失踪到业绩巨亏,再到资不抵债,广州浪奇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公司贸易业务连年造假拖累所致。而该业务的背后,隐约浮现着旧领导班底的利益勾连链条。 如今,这个利益链似乎快要被“一锅端”了。1月31日,广州浪奇另一则公告称,公司员工邓煜、黄健彬等人涉嫌挪用资金罪一案,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就在数日前,前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建斌、前董事会秘书王志刚因涉嫌职务违法,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彼时,这则消息令不少投资者燃起一线希望:相关责任人的陆续落网,意味着巨额款项仍有被追回的可能性。 然而,这份美好的愿望似乎很快落空了。广州浪奇在业绩预告中称,公司虽已采取诉讼方式对有关客户进行追偿,但根据公司目前掌握的信息,预计大量贸易业务与前述刑事犯罪案件有关,相关应收款项收回与预付货款交货的可能性较低。 或将面临退市危机 广州浪奇的糟糕状况还远不止于此。 根据“退市新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深交所将对其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被*ST。由于广州浪奇已经资不抵债,2020年底的净资产预计为负,公司面临现实的“披星戴帽”风险。 广州浪奇公告称,如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将在披露2020年度报告同时,披露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告。按照此前计划,公司将于4月15日披露2020年年报。 在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看来,“结合广州浪奇过往一系列的操作,公司的管理十分混乱,经营情况也不如人意,冰山下面未暴露的问题恐怕还很多。”他进一步表示,“不过,浪奇品牌还有一定的消费人群,加上日化产品市场广阔,如果浪奇走破产重组之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退市也好,破产也罢,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仍是索赔。对此,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厉健对记者表示,“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上市公司是否退市、破产,不影响投资者启动索赔,只不过在以上的情况下,索赔周期会更长,今后还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 财务“黑洞”深不见底的广州浪奇,冰山之下究竟还隐藏了多少问题,未来是否仍有“咸鱼翻身”的机会?目前来看依旧是未知数,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