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晚,*ST航通发布主动终止上市方案,拟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撤回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的交易,并在取得上交所终止上市批准后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公司表示,在能够达到上市条件的时候会争取重新上市,现阶段公司还达不到重新上市的一些硬性标准。这些原因可能是财务性,也可能是控制人的适当性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公司股东详细了解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有关情况,*ST航通定于2021年1月14日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召开“公司关于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网络沟通会”,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提供现金选择权 据了解,*ST航通的控股股东将向除控股股东及所持公司股份为限售股的股东外的公司其他全体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每股4.18元。*ST航通的控股股东将为不超过35361.68万股股份提供现金选择权,合计金额达14.78亿元。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ST航通暂停上市前的收盘价为3.01元/股。据此计算,上述回购价溢价40%左右。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股东给了现金选择权,价格也还不错,算态度积极的。这个价格也可能在传达一个信号,公司还是值钱的,未来会重新上市,毕竟出问题的主要是子公司。实行现金选择权是大股东掏钱,对公司实际经营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王骥跃进一步表示,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且追溯调整后连续亏损已经被暂停上市了,预计2020年报并不能解除退市风险。与其被因重大违法违规被强制退市,不如体面些选择主动退市。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损失小,也是对股东负责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ST上普宣布计划主动退市,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普天折价回购其他股东持有的上海普天股权,最终有超过一半的A股股份接受了现金选择权。*ST上普完成主动退市。 保留再上市可能 此次主动退市,并不意味着*ST航通彻底告别A股舞台。 2019年1月,曾经的ST长油以招商南油的身份重新上市,成为沪市公司退市后申请重新上市的首个案例。2020年6月,国机重装(原*ST二重)获准重新上市,距离主动退市五年时间,其间采取了债务重组、盘活资产等诸多方法脱困。 从退市方案来看,*ST航通也有此打算。公司表示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现金流、提升经营业绩、深化内部改革,实现持续经营;控股股东也会在业务协同、企业改革、人才帮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适时推进与航天通信主业有关的资源重组与整合,争取让公司早日具备重新上市的能力。 *ST航通仍有不少优势,实力仍存。一是具有齐全的军工资质,行业壁垒深厚。二是公司在信息通信细分领域和航天防务与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既有各军兵种、主机厂、科研院所等军方客户,还包括国内多家重点通信企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公司主业在通信装备制造,其行业毛利率本身不高,经营优势不明显,所以撤回、未来重新上市也实属正常。这也说明,当下退市后股票重新上市是需要在经营上有明显的改观才可以,以此确保将退市落到实地。 有出有进是常态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建立,除财务指标外,在主动退市、重组退市、面值退市、重大违法退市等方面已有诸多实践。*ST航通选择主动退市,符合当下的市场形势。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家层面近期对于A股退市的表态不少。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将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实施了覆盖全市场的新退市制度。分析人士表示,全面推行注册制之下,A股迎来真正意义上“史上最严”退市制度。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新退市制度改革主要有四大意义。一是贯彻落实新《证券法》,构建与注册制理念相匹配的退市机制。二是加快出清僵尸企业,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是提高市场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形成有进有退、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良好市场生态。四是简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压缩人为操纵、规避空间。
2017年1月,慧球科技“1001项议案”闹剧震惊市场。事后,监管机构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并认定“1001项议案”闹剧违反了公司守法义务及董事会职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披露渠道、信披内容违反法律规定,“1001项议案”的炮制者鲜言被重罚。 回看“1001项议案”闹剧,其所产生的最恶劣的影响是扰乱信息披露秩序,把信披当儿戏。可从上述处罚措施来看,对于这种闹剧式的行为本身,监管似乎没有针对性的规则予以应对。换言之,碰到鲜言这类完全不讲道理的闹事者,监管反而有些“治不了”。 有了前车之鉴,退市新规有意改变这一情况,利用退市这一武器,对故意扰乱市场的极个别人制定应对措施,防止“1001项议案”闹剧再度上演。 退市新规新增了“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的退市指标,具体包括交易所失去公司有效信息来源、公司拒不披露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严重扰乱信息披露秩序,并造成恶劣影响及交易所认为公司存在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重大缺陷的其他情形。 上述前三点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跟交易所“拗断”了,该说不说,不该说瞎说,就是“1001项议案”闹剧的样子。或许是担心以后会有极个别公司有新花样,退市新规又加了“兜底条款”——交易所认为其有问题的都算,把“大杀器”交给交易所,不让鲜言们钻监管漏洞。 此外,退市新规还针对“财报保真”增加了一条规则,新增“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且限期内不改正”的退市指标。 这条标准也是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而提出的举措。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定期报告,可董监高无法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的案例频频出现。如2020年4月24日兆新股份发布2019年年报,公司多名董监高表示,无法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从新证券法的角度来看,上述董监高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问题。2020年3月1日实施的新证券法新增了董监高人员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异议制度,目的在于促使董监高充分行使相关权利,履行忠实勤勉义务。可从上市公司角度来说,如果董监高集体不能保证定期报告真实、准确、完整,那说明公司内部有很大的问题,连董监高都有异议,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保护? 基于此,退市新规在允许上市公司董监高异议制度的前提下,新增了“财报保真”的标准,并把“无法保真”的董事数量限制在半数以下,即如果一半以上董事都不能保真,那就抓紧整改,到期整改不了就先停牌,不行就退市。 这其实也是让董监高自己做事时心里掂量掂量。“财报不保真”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有股权之争的公司中,董监高宣布“不保真”成了一种斗争手段,而不是从真实情况出发,发表真实观点,这恰恰是利用了新证券法的异议制度,董监高为了背后利益一表态就完事,最终损害了上市公司所有股东的利益。退市新规新增该标准,是让各方在争夺上市公司股权时守着底线,不能肆意妄为,要不就等退市了再去争。 其实,退市新规新增的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核心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向市场明确这些违规行为要付出公司退市的重大代价,参与各方应以此为戒,绝不能触碰红线。鲜言们不再出现,才是退市新规最好的政策效果。
刚刚过了3个交易日,已有公司提前候选2021年“退市第一股”。 1月6日,*ST天夏开盘即跌停,报0.71元,直至收盘,跌幅为5.33%。由于*ST天夏股价在其后的5个交易日即便天天涨停,也将无法回升至1元之上,由此将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成为退市新规实施后的“1元退市”股已无悬念。 *ST天夏会否成为2021年首只“1元退市”股的唯一变数来自*ST宜生。 *ST宜生6日收盘价为0.98元,已连续16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如果其后4个交易日的股价无法站到1元以上,那么2021年首只“1元退市”股将是*ST宜生。 昔日“牛股”滑入退市深渊 *ST天夏曾过有高光时刻。资料显示,*ST天夏前身为广西康达,早在1996年就登陆A股市场,后演变改名为索芙特,主营业务为精细化工、化妆品制造等,其最为风光的2015年时的股价曾达28元。 不过,随着*ST天夏成为资本玩家夏建统构建的睿康系的一员,其命运出现了转折。彼时,资本大鳄夏建统将旗下天夏科技以41亿元卖给索芙特,2016年公司改名为天夏智慧,公司业务转向智慧城市建设。然而,天夏科技在顺利完成业绩对赌后,承诺期刚过便上演了业绩“大变脸”。2018年,天夏科技净利润同比下降50%,导致天夏智慧计提商誉减值逾1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60.9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则成为-7.04亿元,同比下降211.88%。 2019年,天夏智慧经营业绩急速恶化。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仅实现营收1598.56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0.7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5亿元。公司在2020年半年报中表示,其经营业务已基本停滞,尚未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20年7月1日,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公司名由“天夏智慧”更改为“*ST天夏”。 *ST天夏之所以落到如此境地,与夏建统不无关系。2015年至2018年,夏建统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了*ST天夏、莲花健康、ST远程等3家上市公司,构筑了睿康系。2016年,夏建统甚至还出资6000万英镑收购了阿斯顿维拉足球俱乐部。随着睿康系资金链崩裂,如今上述3家公司均已易主,但企业运营仍深陷泥淖。 保壳未果令股东“踩雷” 在退市边缘挣扎的*ST天夏曾有过“自救”。 2020年12月23日,公司抛出股东增持预案。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股东索芙特自公告日起,连续180天内将通过自有资金计划增持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不低于3500万股,计划增持金额不超过7000万元、不低于3500万元。 事实上,在此前的一年内,索芙特不仅从未增持过公司股票,且一直处于减持状态。数据显示,自2019年下半年起,索芙特在7月、9月、10月、12月均有多次减持动作,合计减持股数近4000万股,减持金额超2亿元。 上述公告一出,*ST天夏股价连续三天涨停。但是,好景不长,此后便连续5天下跌,直至今年1月6日以跌停触发“1元退市”。而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ST天夏在A股尚有近4.36万户股东,平均每户持股数超过2.5万股。 *ST天夏早已“问题重重”,公司此前已发布了五次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1月6日晚间,*ST天夏再次公告提示风险。公告称,*ST天夏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就此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如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公司股票存在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的风险。 公司子公司、昔日的天夏科技已被申请破产清算,现处于努力和解、终止破产程序阶段,并未正式进入破产清算流程,但能否达成和解、终止破产程序进行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ST天夏早前公告,天夏科技破产清算事项将对2019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务状况及相关会计处理依据产生重大影响,预计会导致本期利润和期后利润亏损。公司对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约28.5亿元至35.5亿元,其中商誉计提减值22.5亿元至30.5亿元。 同时,*ST天夏尚有多份关注函未回复,且已被深交所“催问”。*ST天夏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重要岗位人员持续空缺,董事会秘书职责至今仍由董事长代行,交易所要求其说明聘任进展。公司在最新风险提示公告中称,正在积极组织人员尽快处理,但是由于需要核实的事项比较繁杂,人手比较紧缺,客观条件有一定的困难,回复处理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将适用退市新规过渡期安排 据了解,随着A股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新规中的交易类指标将原来的“面值退市”修改为“1元退市”,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市值指标。 对于过渡期的安排,沪深交易所则明确,股票收盘价在新规施行前后连续低于1元且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按照原规则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这意味着,*ST天夏仍将有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 根据相关规定,出现“1元退市”情形,公司应当在事实发生的次一交易日披露。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自公告之日起停牌,深圳证券交易所自公司股票停牌起15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自交易所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后5个交易日届满的次一交易日起,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期限为30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交易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对于上述情况,*ST天夏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截至目前,公司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面对当前的经营形势。同时,公司管理层正在积极推动恢复公司生产经营,为后续公司的持续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1月6日,*ST天夏被70万手封单“摁在”跌停板上,0.71元/股的收盘价在剩余五个交易日已经无力改变面值退市的命运。在2016年9月底,*ST天夏市值一度高达231亿元,如今市值不足10亿元,220多亿元市值蒸发。 值得注意的是,*ST天夏系退市新规颁布后首家锁定面值退市的公司。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分别正式发布退市新规,明确由交易所制定退市标准,交易所承担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进入退市新规“射程”。 收购“踩雷” *ST天夏原名为索芙特。公司成立于1996年,初期主营业务为日用化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索芙特定增41亿元,以接近15倍溢价收购了夏建统旗下的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夏科技”)100%股权,并更名为天夏智慧。夏建统当时一度握有莲花健康、天夏智慧、睿康股份(现更名为ST远程)三家上市公司,合称睿康系。 但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ST天夏就厄运不断。当年7月,包括董事长夏建统在内的高管集体辞职,雪上加霜的是核心子公司跟着出状况。 *ST天夏子公司天夏科技于2019年11月27日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其公章、财务章、发票专用章、法人印章、营业执照等于2019年12月23日移交给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自此公司不再拥有天夏科技公司的财务与经营控制权。 天夏科技被裁定破产清算殃及母公司。*ST天夏直到2020年6月30日才披露2019年年报,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亚太所”)对这份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天夏因2019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在2020年7月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12月以来,*ST天夏股价持续走低,当月16日股价更是跌破1元以下。*ST天夏实控人连忙增持企图挽回颓势。*ST天夏2020年12月23日晚公告称,公司股东索芙特自公告日起连续180天内将通过自有资金计划增持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不低于3500万股;计划增持金额不超过7000万元,不低于3500万元。索芙特实控人与*ST天夏实控人均为梁国坚。增持过后,*ST天夏一度迎来三个涨停板,不过这未能让公司股价站上1元大关,此后又陷入连跌态势。 随着1月6日跌停收于0.71元/股,*ST天夏的上市之路自此走到终点。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ST天夏营收为883万元,净利润亏损2089万元,账面资金为280万元,短期借款10亿元,公司几乎已无钱可用。同时,前十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均处于冻结和质押状态。 退市新规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ST天夏锁定面值退市前夕,退市新规刚刚正式落地。2020年12月31日晚,沪深交易所分别正式发布退市新规。与征求意见稿相比,退市新规重点对此前市场质疑较多的重大违法“造假金额+造假比例”退市指标等做出完善。 具体来看,退市新规将财务造假考察年限从3年减少为2年,造假金额合计数由10亿元降至5亿元,造假比例从100%降至50%,并新增营业收入造假指标;明确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均应当扣除。退市新规完善交易类退市指标过渡期安排,明确股票收盘价在新规施行前后连续低于1元且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按照原规则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退市新规与新《证券法》精神高度契合。新《证券法》删除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相关规定,明确由交易所制定退市标准,交易所承担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形成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四类退市情形。新《证券法》明确入口端不再强调持续盈利能力,而是关注持续经营能力,出口端与入口端保持一致,退市标准也不再考察单一盈利指标,以组合财务指标予以替代,加速僵尸空壳企业出清,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多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随着退市新规落地,众多上市公司的保壳压力陡增。 面值退市风险方面,截至1月6日收盘,*ST长城、*ST环球、ST庞大、*ST宜生的股价低于1元,其中,*ST长城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1元。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月6日收盘共有84只一元股,其中低于1.2元的股票有16只,处境也较为危险。 连续20个交易日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将被市值退市。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A股暂无总市值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个股,市值最低的*ST成城市值为3.8亿元。市值在5亿元左右的个股包括*ST环球、*ST长城、*ST中新、*ST赫美、*ST长动等。 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连续两年则终止上市。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共有98家公司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若第四季度无法扭转局面,或有终止上市风险。 对于以往壳公司靠年末卖房等突击手段来蒙混过关的行为,交易所指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新增的“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指向的是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为防止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规避退市,上市规则中做了多项安排,来保证该项新增指标的执行落实到位。 此外,退市新规增加了规范类指标,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以及半年报或年报不保真等,先停牌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仍未改正将终止上市。以上市公司董事认为财报“不保真”为例,仅2020年就有*ST鹏起、天翔环境、*ST众泰、*ST勤上、*ST天夏、ST科迪等上市公司多名董事表示公司财报“无法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12月15日,影视行业盘面走出了分化行情,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开盘一度直奔涨停,而北京文化、欢瑞世纪分别收跌1.06%、5.23%,本就不富裕的股价雪上加霜。 今天“冰火两重天”的行情,或许与12月14日晚间新公开的退市新规有关。 除开退市流程、退市整理期等修改,此次退市新规最重要的更改是财务标准的更替——由此前的连续3年或4年亏损变更为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ST,连续两年则终止上市。 退市新规的财务指标要求同时满足净利润亏损和营收低于1亿元才会被实施风险警示及退市,这一项的修改对影视行业的几家公司来说,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瑞世纪、北京文化在新规退市边缘试探 从财务数据来看,欢瑞世纪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仅0.17亿元,净利润亏损1.48亿元,同时踩中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的红线,若新规顺利推行,欢瑞将在明年被ST,连续两年业绩没有起色,则被终止上市。 受此影响,欢瑞今日股价大跌超过5%。 欢瑞曾在三季报中解释,业绩大幅下挫是因为部分播出项目剧集减少及项目周期影响,公司影视剧销售收入及艺人经纪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同时,公司影视剧项目《锦衣之下》《秋蝉》《琉璃》等剧集播出,与上年同期影视剧项目《听雪楼》播出相比,相关项目营销宣传力度有所加强,销售费用大幅增加,导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从半年报来看,欢瑞虽然在今年手握《琉璃》这一小爆款,并小范围的捧红了旗下艺人成毅,但公司剧集销售和经纪业务都持续萎缩。 今年上半年,欢瑞影视剧及衍生品营收为-655万元,艺人经纪为3189万元,分别同比上年减少119.41%、57.74%,作为当家花旦,欢瑞一姐杨紫今年并无作品播出,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上半年吸金能力减弱。 而影视剧营收上半年为负,推测或许是由于剧集收入分成金额减少,相应冲回多计收入所致。令人担忧的是,欢瑞在艺人经纪萎缩的同时,公司曾引以为傲的卖片能力已不再——今年上半年,唯一挤进主营业务收入前五名的剧集售卖是电视剧《锦衣之下》,为前几年作品,而今年上半年则因项目周期无影视剧收入确认。 如果无法在明年重振主营业务,欢瑞世纪将面临退市的窘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9年欢瑞已经亏损5.51亿元,如果第四季度无法扭亏为盈,无论按新规还是旧规定,欢瑞在2021年都势必将被ST。 与欢瑞境况相似的是北京文化。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文化仅实现营业收入0.13亿元,净利润亏损1.17亿元。 事实上,在公司内斗事项爆发之前,北京文化的各版块业务已经处于全线萎缩的状态。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来自电影、电视剧/综艺/新媒体、艺人经纪、旅游及酒店服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0.9万元、134.8万元、239.2万元、0元,分别同比增长-77.1%、27.42%、-83.14%、-100%,旗下各业务板块均萎缩。 今年上半年,公司来自电影《无名之辈》《特警队》的营收分别为96.6万元、58.3万元,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电影上映受挫,另一方面公司也未能再度复制《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战狼2》等爆款,因此电影板块营收大幅下滑。 但稍优于欢瑞世纪的是,北京文化的库存电影值得期待,12月11日上映的《沐浴之王》目前票房已过2亿,此外,公司主控的《你好,李焕英》定档2021年春节档,被认为有黑马之相。 和欢瑞相同的是,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未过亿、净利润亏损,大概率符合退市新规,加上2019年公司全年亏损23.06亿元,即使按旧规定来看,北京文化也将在明年被ST。 华谊和万达 逃过一劫 受益于这次退市新规的幸运儿也有不少,华谊兄弟和万达电影正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两兄弟。 首先来看万达电影。 2020年前三季度,万达电影遭遇疫情滑铁卢,延续去年亏损,共亏损20.15亿元,由于电影院上座率和排片情况与疫情前仍然相去甚远,万达在2020年大概率继续亏损,按照退市旧规定,公司将在2021年被ST。 但新规给了万达喘息的机会,新规规定,公司需要同时符合营收低于1亿元、净利润亏损两个条件,才会被实施风险警示。作为院线龙头万达,虽然亏损难以避免,但1亿元的营收可以说手到擒来,完成的毫无压力,因此公司可以算是躲过一劫。 对于万达来说,这意味着本笼罩在公司头顶的退市的阴霾基本散开,加上公司在2021年春节档即将上映的重磅大片《唐人街探案3》,短期内连续利好直接推高公司股价——12月15日,万达电影开盘即冲高,一度接近涨停,最终收涨4.44%。 而华谊更是受益退市新规的幸运儿。 华谊比万达看起来更加幸运,是因为公司当下的情况比万达更糟糕。 老牌电影制作公司华谊兄弟,此前已经连续多年缺席重要档期,而王忠磊更是在2019年跨年时言辞严厉的称,“华谊兄弟电影主投主控项目今年一篇空白,作为一家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竞争力的传媒公司,这样的失误堪称致命”。 因为主控项目的缺失,华谊已连续两年巨额亏损,2018年和2019年分别亏损11.69亿元、39.78亿元,2020年上半年,虽然公司主控的《八佰》成功点燃了观众的观影热情,最终斩获超过30亿元的票房,但三季报华谊仍然亏损3.26亿元,若2020年全年继续亏损,这已经是华谊的第三年,按旧规定,华谊已在退市的悬崖边。 此时出台的新规无疑救了华谊一命。 今年前三季度,华谊兄弟营收11.07亿元,远超过1亿元的营收警戒线,华谊面临的退市压力再次被延后,留给王忠军、王忠磊两兄弟更多喘息机会。 而今年华谊似乎已痛定思痛,《阳光劫匪》《温暖的抱抱》《侍神令》三部电影作品定档跨年及春节档,暂且不论质如何,在量上已经看出公司的尽力程度。 不过,华谊面临的资金危机虽然已有好转,仍处于“久旱求甘霖”的状态。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谊兄弟账面货币资金4.12亿元,无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21.8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75亿元,长期借款7.68亿元,应付债券2.28亿元。 11月24日,华谊兄弟发布减持公告,称王忠军和王忠磊二人自2020年9月25日至11月24日通过大宗交易及集合竞价合计减持3040.4万股,减持比例达1.09%,减持用途是为了偿还股票质押融资。(文/vicky)
2020年的最后一天,沪深交易所退市新规在经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正式发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发布的退市新规又有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将财务造假退市的考核期由3年缩短到了2年,将造假金额占比由100%降为50%,将累计造假金额由10亿元降为5亿元,并新增了营业收入的造假指标。 不过,从正式发布的退市新规的内容来看,退市新规还是存在隐忧的,或给上市公司提供可乘之机,让其逃避退市的制裁。虽然对于退市新规的出台,管理层寄予了厚望,表示沪深证券交易所围绕应退尽退目标,完善退市规则,打击乱象。但基于退市新规存在的隐忧,退市新规或难以让上市公司应退尽退,一些财务造假公司、垃圾公司、僵尸公司或仍将在市场上苟延残喘。 隐忧之一,财务造假退市门槛有点高,让中小企业“高不可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近年来管理层打击的一个重点,管理层一再表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要“零容忍”。也正因如此,在退市新规中,财务造假公司退市成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但从退市新规最终确定的财务造假公司退市标准来看,作为“零容忍”的起点,造假金额5亿元的标准无疑太高太高,让上市公司中的中小企业很难触及。毕竟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每年的正常利润也就几千万元,就算造假也只要几千万元的额度而已,5亿元的造假指标很难完成。 而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来说,虽然有可能触发5亿元的造假金额指标。但连续两年不低于50%的造假金额占比规定,让造假公司很容易就可以规避。比如,第一年无限制造假,无需考虑占比限制,第二年将造假金额占比控制在50%以下,就可以规避了。而且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一年造假一年不造假来规避财务造假的退市风险。 并且,退市新规还没有考虑到财务造假惯犯的退市问题。比如,有的公司虽然连续两年的造假金额没有达到5亿元,但却是接连3年、4年造假。这样的公司如何处置呢?要不要这种财务造假的惯犯长期在A股市场逍遥下去呢?很显然,沪深交易所退市新规并没有考虑到财务造假惯犯的退市问题。实际上,对于这种财务造假惯犯,不论财务造假金额多少,都应让其直接退市。 隐忧之二,连续亏损公司退市的难度加大了。按照原来的退市标准,企业亏损三年或四年即退市。但由于没有考虑到扣非利润因素,这给了上市公司以“保壳”的空间,以至上市公司因为连续三年或四年亏损而退市的情况,每年发生的都很少。退市新规对此加以了完善,比如,同时考核扣非利润的盈亏因素,而且将亏损的考核期由三年或四年,缩短为2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亏损公司退市的难度加大,主要是在这一条增加了一个组合指标,即营业收入指标。即营业收入达到1亿的可以不退市。也就是说,不论企业亏损多少年,只要任意连续两年之中有一年的营收达到1亿元就可以规避退市了。让无疑上亏损公司有了救命稻草。虽然退市新规进一步明确营业收入扣除项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但在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中,公司可以高进低出来完成1亿元的营收指标,而且这种“高进低出”完全可以向有关当事人进行利益输送,构成对上市公司利益的损害。 隐忧之三,市值退市指标或成为摆设。在1元面值退市的基础上,退市新规又新增了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即连续20个交易日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公司将被直接退市。问题的关键是在1元退市标准下,很难有上市公司的市值低于3亿元(至少在目前已经1元退市的公司中还没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上市公司的市值还没有到达3亿元之前,公司就按1元退市标准已经被退市了。因此,3亿元市值的退市标准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或定得太低,提高到5亿元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市场关注已久的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12月14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分别对《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多项配套规则进行修订,并就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以下合称“退市新规”)公开征求意见。总的来看,本次全市场退市制度改革通过进一步优化退市指标、畅通退出渠道、简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加大市场出清力度,同时强化风险警示,引导理性投资,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属性,将促使壳公司尽早尽快退出市场。在退市指标方面,退市新规按照退市情形类别分为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类型。在财务类指标方面,取消了原来单一的净利润、营业收入指标,新增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同时对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下一年度财务指标进行交叉适用;在交易类指标方面,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市值指标;在规范类指标方面,新增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数以上董事对于半年报或年报不保真两类情形,并细化具体标准;在重大违法类指标方面,在原来信息披露重大违法退市子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财务造假退市判定量化标准。在退市程序方面,退市新规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明确上市公司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指标即终止上市;二是取消交易类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设置,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将退市整理期交易时限从30个交易日缩短为15个交易日;三是将重大违法类退市连续停牌时点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法院判决之日,延后到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法院生效判决之日。上交所科创板与深交所创业板也同步优化了退市指标和程序。在科创板上,进一步完善重大违法类退市指标,同样实施财务类指标和审计意见类型指标的交叉适用,取消因触及交易类指标的退市整理期,衔接上市条件,补充红筹上市企业的退市标准。在创业板上,在退市指标方面,新增依据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的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情形等,在退市程序方面,将重大违法终止上市程序中上市委员会两次审核调整为一次审核,改革完成后,创业板与主板(含中小企业板)在主要退市指标、退市流程等安排上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改革中,深交所明确将设立包含风险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在内的风险警示板,对风险警示股票予以“另板揭示”,同时优化风险警示股票的适当性管理和交易机制安排,强化风险揭示和投资者保护力度。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新增普通投资者首次买入风险警示股票签署风险揭示书的要求。在交易机制方面,对风险警示股票设置交易量上限,投资者每日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和盘后定价交易累计买入单只风险警示股票的数量不得超过50万股。退市制度改革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重要内容。今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退市监管,完善常态化退出机制。“对于没有主业的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和僵尸企业,本次退市制度改革是迎头一棒。”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淡化了单一的盈利指标退市标准,重点考核企业的主业和营业收入,其指向十分清晰,就是要让这些空壳公司尽早尽快退出市场。另一方面,他认为,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信息披露重大违法进行了量化,进一步明确财务造假退市判定标准。这对于信息披露重大违法退市的可操作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证券市场财务造假形成了较大的威慑作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则对记者表示,作为注册制改革配套制度的一部分,退市制度的改革同步优化是大势所趋。之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已对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做出了明确安排,其中着重强调了要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新的规则对退市细节作了明确调整和补充,加大退市力度是显而易见的。未来的A股市场,在要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下,对持续盈利和成长性的考核将更加严格,对造假或内幕交易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在面值退市的基础上,本次除了补充新的市值退市要求之外,对于ST类的企业以及连续亏损的企业,退市压力无疑是增大的。新规进一步强化了退市要求和市场优胜劣汰的属性,这也是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作出进一步的呼应。(记者 吴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