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规下首只1元面退股正式锁定。 2月5日,对于*ST宜生(原简称“宜华生活”)而言,是一个天壤之别的分水岭。这一天,*ST宜生再度一字跌停,报收0.7元/股,创下历史新低。 自1月19日起,*ST宜生已连续14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1元。根据上交所有关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将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这意味着,即使*ST宜生在接下的6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股价也难以回到1元上方,成为退市新规下首只面值退市股基本是“板上钉钉”。 按照新规,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没有退市整理期,将直接退市,因此,*ST宜生的交易只剩6天。 1 展开自救 *ST宜生也曾是大牛股,在2014、2015年的牛市当中,股价也曾暴涨4倍多,而后一路下挫,从高位的23.73元,到如今只有0.67元,股价跌幅高达97%,并且后续预计还将继续下跌。 市值蒸发惨烈。在2015年6月高位时,*ST宜生市值曾超350亿元,而今市值仅剩不到10亿元,300多亿市值灰飞烟灭。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截图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股价不断下沉的真相终于在2020年4月下旬浮出了水面。2020年4月26日,宜华生活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三天后公布2019年年报亏损“拒绝表示意见”而直接被*ST,导致股价连续14个交易日跌停击破1元面值大关。 面对退市危机,*ST宜生的高管们为提振股价而选择增持股票。 2020年5月21日,公司董事黄国安、刘伟宏分别增持股票50万股,增持平均价格为0.99元/股;5月22日,董事长刘壮超增持股份50万股,增持平均价格为1元/股。 2021年1月6日晚间,*ST宜生公告称,董事刘伟宏、周天谋于2021年1月6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增持公司股份50万股、30.6万股,增持均价分别为0.986元/股、0.98元/股,参考市值49.30万元和29.99万元。之后,刘伟宏、周天谋继续展开增持,公司副总经理黄泽群也加入。 另外,2020年12月24日,*ST宜生公告收到无关联自然人黄树龙的告知函,黄树龙基于对公司资产整合价值及业务发展空间的认可,拟以部分要约方式收购公司6%的股份。按要约价格1.15元/股来算,本次要约收购所需资金1.02亿元。 公告显示,黄树龙为公司无关联第三方,目前在深圳市中金华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华业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担任法人,共对外投资了广东华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大不锈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资产规模约20亿。 在黄树龙出手相救当日,上交所的问询函也接踵而至。问询函称,收购人拟收购的资金来源于其所控制企业运营的分红收入及项目投资收益,要求公司披露其所控制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披露收购人个人的资产状况,说明是否存在向他人借款的情况,并要求公司核实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并充分提示终止上市等相关风险。 公司高管很努力,要约收购的条件也很诱人,但是*ST宜生最终还是被投资者“踢出”A股市场。 2 涉嫌造假超400亿 中国证监会1月29日盘后通报,*ST宜生涉嫌2016年至2019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其中,虚增利润20余亿、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涉案金额合计超400亿元。 初步查实,一是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等方式虚增利润20余亿元;二是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三是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 证监会通过表示,目前,本案已进入行政处罚审理程序,我会将依法从严追究相关主体违法责任。 实际上,即使没有面值退市,*ST宜生股票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此外,企查查显示,当前*ST宜生共14次被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约1148.75万元,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刘壮超已被限制高消费。公司还涉及到多起法律纠纷,案由包括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等。此外,*ST宜生关联风险信息已超千条,其对外投资的多家企业同样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被限制高消费等。 3 预计2020年亏损近20亿元 其实,监管部门早就注意到*ST宜生年报出现的问题。 在披露2018年、2019年年报后,*ST宜生均收到上交所对公司年报的事后审核问询函,针对公司大额短期借款和大额货币资金并存的问题展开问询。 历年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34.26亿元、35.52亿元、42.29亿元、33.89亿元和4.05亿元,分别占当年总资产的26.92%、22.24%、25.32%、19%和2.5%。 在账面资金充裕的情况下,*ST宜生还在大量对外借款。2015年至2019年,公司短期借款总额分别为23.02亿元、32.1亿元、28.11亿元、28.8亿元和37.16亿元。 到了2020年,三季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大幅缩小,只有0.22亿元,同比下降99.2%,而短期借款为36.75亿元,同比增加6.7%。 由此,*ST宜生的财务“遮羞布”也已被慢慢揭开。 1月30日,*ST宜生发布了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9.18亿元至21.6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9.24亿元至21.74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由盈转亏,归母净利润亏损1.85亿元。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关于报告期内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ST宜生解释为一方面受疫情、贸易摩擦以及公司被立案调查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产品销售额本身的下滑;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导致公司回款周期大幅度延长,从而计提了大量的坏账。 此外,全资子公司香港理想生活下属全资子公司华达利由于破产重组进入司法程序后,*ST宜生不再对其进行并表。 无论何种原因,*ST宜生退市已经成了定论了。 素材综合自:中国财富网、重庆商报、消费财经 乒乓一言
“扎实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落实落地”。1月28日召开的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下称“会议”)上定调了今年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之一。具体内容包括“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和退市改革方案落地见效”、“稳步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等。 笔者认为,上述工作重点不仅是资本市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具体体现,同时也表明了“改革”和“开放”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承担着资本市场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重任。 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条件逐步具备。会议提出,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经过科创板、创业板两个板块的试点,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去年10月份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关工作情况时表示,“选择适当时机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功能。” 笔者认为,随着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落实落地,注册制在全市场推进的速度也会加快。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优化市场环境的重要抓手。会议提出,统筹抓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和退市改革方案落地见效,严格退市监管,拓展重整、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退出渠道。 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这个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质量来体现的。因此,一直以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都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证监会也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10月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正式发布,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出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部署安排,其中明确提出“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2020年12月31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发布了修订后的退市规则,这份被市场形容为“史上最严退市制度”的实施将加速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 稳步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形成与国际金融规则相衔接的、规范透明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仅没有因疫情而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开,6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顺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 在2020金融街(行情000402,诊股)论坛上,易会满表示,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证监会将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从管道式、单点式向制度型、系统性转变。笔者认为,制度型开放是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阶段性成果。在“十四五”时期,制度型开放将更加注重制度规则的深层次对接,推进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开放融合。 可以预见,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开放”将相互促进、协同发力,共同护航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之旅。
(上接A01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加强上市公司退市后的投资者保护,还要激活相关责任主体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信用制裁。这样,才能切实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让“空壳公司”“僵尸企业”及时出清,让资本市场充满生机活力,让股市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当前有必要提升资本市场多层次服务功能,提高主动退市比例。强制退市、并购重组退市等都意味着利益损失,应在完善退市制度的同时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保障投资者合法利益。”李湛表示。 监管部门在改革退市制度过程中也非常注重退市后的保障机制建设。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证监会将加快推进责令回购、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等投资者保护制度落地实施。强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退市、监管执法等全流程全链条监督问责,推进《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落地。
“扎实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落实落地”是今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的中心思想之一。在我国资本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的关键之年,这一中心思想意味着资本市场既要在制度上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又要在实践中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落地行稳,拓宽企业直接融资的“闸门”,并吸引红筹企业回归。由此,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有望得到强化,增强金融供给与实体融资需求之间的适配性。 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 2020年10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关工作情况时表示,经过科创板、创业板两个板块的试点,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截至2020年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超过200家,IPO融资额突破2900亿元,总市值接近3.3万亿元。行业高度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占比约55%,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下已有74家IPO、131家再融资、6家重大资产重组注册生效,63家公司成功上市,成长性、创新性特点突出。 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证监会在系统工作会议中明确,要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的基本内涵就是将股票发行上市完全交由市场决定,监管部门将逐步减少行政干预,在维持基本信息披露义务的基础上保证上市公司质量和市场运行的合理性;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就是要借鉴他山之石,完善现有制度不健全之处,完成市场彻底性的改革,保证注册制下的市场安全稳健运行;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就是要依循中国实际国情和中国经济特点,按照“十四五”规划,借由注册制的全面推行构建一个更加高质、有效、绿色的金融体系,并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退市新规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 “注册制改革全覆盖需要对市场和监管生态进行整体重塑,关键点在于两大外部条件和三大内部支柱。”田轩进一步表示,两大外部条件分别是完善的法律法规环境和投资者保护环境,三大内部支柱则包括事前公平的准入制度、事中完善的信披制度、事后严格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建设方面,应该要丰富相关退市指标,完善配套机制,落实强制退市政策,畅通后续通道。通过多维度、循序渐进式的制度改革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注册制股票市场。 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退市新规并实施。“统筹抓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和退市改革方案落地见效,严格退市监管,拓展重整、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退出渠道”在今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上被提及。 到2月2日,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运行已满月,这一个月中,4家上市公司走到了退市的边缘。其中,*ST航通选择了主动退市,*ST金钰进入退市整理期,*ST天夏、*ST长城触发“一元退市”标准已停牌,多元化退出渠道畅通成效逐渐显现。 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石建勋对此表示,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最关键的环节在于“一进一出”的有效实施,需要资本市场有“优者进、劣者出”的功能,因此无论是新股发行制度还是退市制度都应该是高效的,否则资本市场难以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新一轮的退市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完善“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市场生态的重要路径。 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建设 注册制对新股发行条件的逐渐放宽,使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向成熟资本市场靠拢。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同时,使得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回归的障碍被扫除,稳步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活力。 2020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取消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跨境监管和执法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证监会已与65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签署了监管合作备忘录,并于2007年签署国际证监会组织《磋商、合作及信息交换多边谅解备忘录》。 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对资本市场跨境监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因此,今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中强调“积极推进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同时,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推进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实际上是为今后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打下基础,体现的是中国证监会对于打击财务造假行为、防范化解跨境资本市场风险、维护各国投资者权益的决心,也是对外开放、共同发展的诚意。 “在国内资本市场日趋国际化,同时,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频繁在外投资的大背景下,境外上市的公司如果在国内发行CDR、投资者在境外投资以及境外投资机构在国内市场从事投行等中介服务乃至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的公司在境外涉入违法行为,都会涉及到跨境监管执法、司法及国际协作的问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吸引力不断增强,监管手段和司法程序需要与之相适应。跨境监管执法协作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必然手段。
● 1月6日,*ST天夏被70万手封单“摁在”跌停板上,0.71元/股的收盘价在剩余五个交易日已经无力改变面值退市的命运。在2016年9月底,*ST天夏市值一度高达231亿元,如今市值不足10亿元,220多亿元市值蒸发。 值得注意的是,*ST天夏系退市新规颁布后首家锁定面值退市的公司。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分别正式发布退市新规,明确由交易所制定退市标准,交易所承担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进入退市新规“射程”。 收购“踩雷” *ST天夏原名为索芙特。公司成立于1996年,初期主营业务为日用化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索芙特定增41亿元,以接近15倍溢价收购了夏建统旗下的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夏科技”)100%股权,并更名为天夏智慧。夏建统当时一度握有莲花健康、天夏智慧、睿康股份(现更名为ST远程)三家上市公司,合称睿康系。 但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ST天夏就厄运不断。当年7月,包括董事长夏建统在内的高管集体辞职,雪上加霜的是核心子公司跟着出状况。 *ST天夏子公司天夏科技于2019年11月27日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其公章、财务章、发票专用章、法人印章、营业执照等于2019年12月23日移交给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自此公司不再拥有天夏科技公司的财务与经营控制权。 天夏科技被裁定破产清算殃及母公司。*ST天夏直到2020年6月30日才披露2019年年报,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亚太所”)对这份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天夏因2019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在2020年7月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12月以来,*ST天夏股价持续走低,当月16日股价更是跌破1元以下。*ST天夏实控人连忙增持企图挽回颓势。*ST天夏2020年12月23日晚公告称,公司股东索芙特自公告日起连续180天内将通过自有资金计划增持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不低于3500万股;计划增持金额不超过7000万元,不低于3500万元。索芙特实控人与*ST天夏实控人均为梁国坚。增持过后,*ST天夏一度迎来三个涨停板,不过这未能让公司股价站上1元大关,此后又陷入连跌态势。 随着1月6日跌停收于0.71元/股,*ST天夏的上市之路自此走到终点。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ST天夏营收为883万元,净利润亏损2089万元,账面资金为280万元,短期借款10亿元,公司几乎已无钱可用。同时,前十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均处于冻结和质押状态。 退市新规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ST天夏锁定面值退市前夕,退市新规刚刚正式落地。2020年12月31日晚,沪深交易所分别正式发布退市新规。与征求意见稿相比,退市新规重点对此前市场质疑较多的重大违法“造假金额+造假比例”退市指标等做出完善。 具体来看,退市新规将财务造假考察年限从3年减少为2年,造假金额合计数由10亿元降至5亿元,造假比例从100%降至50%,并新增营业收入造假指标;明确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均应当扣除。退市新规完善交易类退市指标过渡期安排,明确股票收盘价在新规施行前后连续低于1元且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按照原规则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退市新规与新《证券法》精神高度契合。新《证券法》删除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相关规定,明确由交易所制定退市标准,交易所承担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形成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四类退市情形。新《证券法》明确入口端不再强调持续盈利能力,而是关注持续经营能力,出口端与入口端保持一致,退市标准也不再考察单一盈利指标,以组合财务指标予以替代,加速僵尸空壳企业出清,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多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随着退市新规落地,众多上市公司的保壳压力陡增。 面值退市风险方面,截至1月6日收盘,*ST长城、*ST环球、ST庞大、*ST宜生的股价低于1元,其中,*ST长城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1元。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月6日收盘共有84只一元股,其中低于1.2元的股票有16只,处境也较为危险。 连续20个交易日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将被市值退市。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A股暂无总市值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个股,市值最低的*ST成城市值为3.8亿元。市值在5亿元左右的个股包括*ST环球、*ST长城、*ST中新、*ST赫美、*ST长动等。 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连续两年则终止上市。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共有98家公司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若第四季度无法扭转局面,或有终止上市风险。 对于以往壳公司靠年末卖房等突击手段来蒙混过关的行为,交易所指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新增的“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指向的是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为防止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规避退市,上市规则中做了多项安排,来保证该项新增指标的执行落实到位。 此外,退市新规增加了规范类指标,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以及半年报或年报不保真等,先停牌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仍未改正将终止上市。以上市公司董事认为财报“不保真”为例,仅2020年就有*ST鹏起、天翔环境、*ST众泰、*ST勤上、*ST天夏、ST科迪等上市公司多名董事表示公司财报“无法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2020年最后一天,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正式落地。这也意味着,2021年,在退市新规的“过滤”下,不断优化的市场生态将更加“宜居”。 12月31日晚,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配套规则(合并简称“退市新规”)。 笔者认为,这次退市新规特点鲜明,在借鉴吸收科创板、创业板退市改革试点经验的同时,加强与注册制改革的协同,通过对退市指标的完善、优化,强化了退市制度的“组合拳”效应,标志着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退市制度改革再上新台阶,开启新发展格局。 首先,退市制度改革与注册制改革“并驾齐驱”成为“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基础制度建设的两大关键抓手。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证监会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 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因此,在稳步推行注册制、拓宽前端入口的同时,健全退市机制、畅通出口也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必然要求。 退市新规吸取前期科创板、创业板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经验,契合注册制改革理念,建立了与“入口多元”相匹配的“出口畅通”设计,实现了退市制度改革与注册制改革“并驾齐驱”的新发展格局。 其次,退市制度改革不仅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落实资本市场“零容忍”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退市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作用将更加突出。 此次发布的退市新规亮点之一,就是对此前市场质疑较多的重大违法“造假金额+造假比例”退市指标等做出完善:将造假年限由3年减少为2年;将造假比例由100%降至50%;造假金额合计数由10亿元降为5亿元;同时新增营业收入指标。这是在原有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基础上的补充完善,将与此前认定标准共同组成更为完善、严密,更具威慑力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强化警示和出清作用。 虽然退市并不是资本市场惩戒违法行为的唯一手段,但是,通过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体系的完善,充分利用诚信档案、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刑事追责、集体诉讼等多种工具,在尽量减小投资者损失的前提下,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体化追责,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落实“零容忍”的多元化“工具箱”。 此外,退市制度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市质量,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 2020年10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将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作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年均退市率仍然偏低,一些已经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长期滞留资本市场,严重制约资源配置效率;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公司没有及时出清,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加快出清这类公司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笔者认为,“退”是为了更好的“进”,退市制度改革与注册制改革互相配合,将共同打造资本市场高质量的“出口”和“入口”。
上周四,美国纽交所以遵守特朗普政府禁止美国人投资“有军方背景的中国企业”的行政令为由,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三大运营商发出1月7-11日退市的通知。 针对遭退市一事,三大运营商均回应称,尚未收到纽约证交所下市决定的任何通知。同时,对纽约证交所的决定和行动表示遗憾。 受此消息影响,今日港股三大运营商全线低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跌幅超过4%,中国联通港股、A股均下跌3.5%左右。 (来源:wind) 20年前,三大运营商因资金短缺而赴美上市,成为其在3G时代作出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通信行业一路追赶,中国运营商与海外国家运营商的对比已经发生扭转。 去年前三季度,三大运营商收入整体保持增长。中国移动2020年Q3实现营收574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4%;实现净利润略降0.3%至81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利润同比正增长;中国联通自2019年下半年起调整移动业务发展策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73.49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同比增长10.2%至108.24亿元。中国电信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至2926.14亿元;股东应占利润为187.06亿元,同比上升1.7%。 近年来,中兴通讯、华为、三大运营商、中芯国际等先后遭美制裁,理由虽各不相同,但不难看出美国遏制中国通信业发展的大方向非常明显。 整年来看,受到中美冲突和特朗普政府围追堵截的影响,通信指数(申万)由7月阶段高点2879.80点至最低点2008.49点,跌幅超过30%。通信板块2020年整体下跌8.62%,在全部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末位。 2020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在5G方面的资本开支合计高达880亿元,相较2019年下半年的412亿元的资本开支有明显加速的趋势。其中,中国移动上半年在5G资本支出达552亿元,环比增长130%,超过联通和电信之和。 (图:三大运营商的5G资本支出情况(亿元);来源:东方证券) 此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1年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而目前,国内已累计建成5G基站达71.5万个。 这意味着,明年5G基站建设及资本投入将更快更大。而在此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却遭遇退市,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三大运营商在美摘牌,也意味着中概股被强制退市的开始。 基于历史原因,国外投资者对于中国公司抱有偏见,凡是利润高的企业,都会被扣上垄断和寻租的帽子,而非自主创新、经营管理所致。加之做空机构狙击下及媒体煽风点火,放大了中概股“没有核心技术、虚假利润”等偏见,股价暴跌和集体诉讼紧随而来。即便是质地优良的企业也难以躲避“羊群效应”的误伤。 此外,由于中概股涉足两地,中美监管的空白区域或差异较大。 这些因素一环扣一环至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中美信任鸿沟的不断加深。 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趋势,美国刁难“中概股”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去年8月,美国国务院便要求高校剥离其捐赠基金中的中国股票;12月中旬,特朗普签署“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限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 2020年,已有多家企业相继退市,尤其12月之后中概股退市潮愈发明显。去年4 月,聚美优品以每股 2 美元的价格完成私有化;12月以来,新浪在美股宣布股东批准私有化合并协议,万达体育将于2021年1月29日从纳斯达克退市,房天下、中指控股、正保教育收到私有化要约。 可以预见的是,美股市场不再对中概股垂青之后,将有一大批中概股被强制退市或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