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期货近日创下2012年12月上市以来的新高。截至昨日下午收盘,玻璃主力合约收涨2.2%,报1998元/吨,日内最高触及2037元/吨,为上市以来首次触及2000元/吨。12月以来,玻璃主力合约累计上涨超8%。 现货玻璃价格创下近10年新高。Wind数据显示,12月9日国内主要城市浮法玻璃平均价为1935.88元/吨,为2010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 今年第三季度,由于供需错配,玻璃现货价格从约1500元/吨涨至约1900元/吨,累计上涨超25%。第四季度以来,玻璃价格在1900/吨附近维持震荡,进入12月后重拾涨势。 “此轮玻璃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北方赶工需求超预期。虽然已进入冬季,但今年气温偏高,北方赶工时间拉长,玻璃现货市场出现‘淡季不淡’现象。此外,南方玻璃市场下游需求保持良好,订单量较为稳定。”南华期货咨询服务部商品分析师薛娜表示。 需求表现良好,从库存数据可见一斑。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12月4日当周),国内企业浮法玻璃成品库存为2775万重量箱,较上月同期下降16%,创下近7年新低。 薛娜介绍,当前玻璃需求“成色”十足。4月以来,玻璃生产企业去库存速度较快。8月底至国庆假期约1个月的时间里,玻璃现货价格已涨至高位,贸易商大量抛售前期堆积的玻璃以兑现利润。贸易商库存大量消化后,玻璃企业库存仍进入快速流畅的去库存阶段,这表明下游旺盛需求真实存在。此时玻璃价格上涨并非如前期由需求预期主导,而是受下游真实需求推动。 此外,目前光伏玻璃存在需求缺口,导致浮法玻璃供应缩减的预期升温。2018年1月施行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明确限制新增玻璃产能,玻璃产业只能用存量产线开展生产,意味着在现行产能置换政策下,企业一旦增加光伏玻璃产能,就要压缩浮法玻璃产能。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首席分析师江露表示:“目前下游需求较为稳定,若新增产能无法实现,浮法玻璃价格有望维持在高位。” 展望后市,华泰期货研究院黑色及建材组认为,预计明年浮法玻璃在产产能增量十分有限,但利润仍然较高,因此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有望处于高位,产量小幅增长。需求方面,预计房地产行业将加快施工、竣工和销售,以推动资金周转,汽车行业维持强劲增长势头,玻璃需求有望得到提振,价格仍有阶段性向上动能。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全球需求将在疫情后率先修复;当前疫苗产能有限,新兴市场国家疫苗订购不足,作为主要的生产国可能使得全球在H1内存在供需错位并继续带动商品价格上行;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是否持续涨价仍需观测拉尼娜效应对供给端的影响。 疫情平复需求率先回暖,新兴市场疫苗不足产能受限导致供需错位 伴随疫情修复,2021年全球经济将确定性修复。从节奏上看,明年全球需求将率先修复,而影响供给节奏的核心变量仍是疫苗,当前疫苗订购以及注射安排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结构性差异。新兴市场国家疫苗订购规模不足将使得发达国家需求恢复速度领先于新兴市场国家供给恢复速度。全球供需在H1的错位将在短期内推升商品价格,疫苗注射的进度及结构差异是影响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2020年海外商品价格走势强劲,主因需求复苏叠加供给收缩共振 疫情平复封城解除后,需求修复带动海外商品价格走强。基础金属方面铜价涨幅居前农产品方面,大豆、玉米创2014年以来新高;能源方面,原油基本收复年内失地。原因主要为需求复苏叠加供给收缩共振。需求方面主因疫后经济修复带动生产回暖,疫苗捷报频传强化短期走势。二是疫情导致生产国阶段性的供给收缩也对推升价格发挥重要影响。三是大选过后近期财政刺激落地预期提升进一步刺激商品价格爬升。 需求走强叠加限产不及预期催动原油Q1上行,天然气小幅上行 供需缺口下增产力度不及预期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共振将继续在Q1提振原油价格,年内涨幅可能集中在Q1-Q2。但在OPEC与美国页岩油的长期供给博弈下,预计价格高点不会持续超过美国页岩油新钻井的盈亏平衡价(50-55美元/桶)。原油价格是天然气的重要定价依据,明年原油的上涨将带动天然气价格小幅上行,但供求结构以及新能源的发展可能制约天然气上涨空间。 供给不确定性叠加需求复苏共振,铜价可能在Q1继续强势走势 伴随2021年经济复苏,铜需求也将面临确定性上行;全球大型的铜矿供给主要集中在拉美等地,H1疫情对铜矿供给端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当前LME铜与COMEX铜的库存水平均位于历史低位。预计2021年Q1海外铜价仍将持续保持上涨,涨势可能于Q2趋缓。 铜以外的有色金属广泛受益于三条主逻辑,可能继续在Q1上涨 铝、镍、铅、锂等有色金属受益于需求复苏、新能源趋势以及疫苗导致新兴市场国家供给能力的不确定性三条逻辑共振将继续强势表现。但交易可能在1季度末或2季度初领先于通胀同比增速的拐点到来。其中铝重点受益于经济复苏,铅锂主要受益于新能源趋势,镍兼具复苏与产业逻辑,且在供给端可能面临短暂收缩,涨幅或领先。 黄金Q2走势或短暂受益于阶段性高通胀,2021年金银比将下行 全球温和再通胀及美元指数长期下行趋势将令黄金继续在2021年呈现慢牛行情。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隐含通胀预期已超过1.8%,已逐步定价明年通胀预期。伴随2021年通胀和名义收益率同步上行,国债实际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十分有限。但可能在Q2伴随通胀走高上涨。白银具有更强的工业属性,在经济复苏背景下表现将强于黄金。其兼具的避险属性可能拖累其相对于传统有色金属在经济复苏阶段的表现。 粮价涨幅主要归因于供给端因素,能否持续或取决于拉尼娜现象 根据联合国粮农署,近期粮食价格上涨主要归因于拉尼娜效应以及干旱。粮食价格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供给端,缺乏需求端刺激,价格上涨能否持续仍需持续观测拉尼娜现象的持续情况。 风险提示 美国印度落地共振带动商品价格上行;新兴市场疫苗不足叠加疫情复发导致上游供给持续受限;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中美冲突超预期 目 / 录 正 文 >; 全球需求率先回暖,疫苗产能受限导致新兴市场供给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伴随疫情修复,2021年全球经济面临确定性修复趋势,目前OECD领先指标已接近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球综合PMI已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从节奏上来看,明年全球需求将率先修复,而影响供给节奏的核心变量仍是疫苗,当前疫苗订购以及注射安排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结构性差异。 当前各国疫苗订购对人口的覆盖率存在较大差距,已确认订购疫苗覆盖率超过100%的经济体依次是加拿大527%、英国288%、澳大利亚266%、美国223%、欧盟182%和日本115%。而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中部分中低收入国家的疫苗覆盖率则不足100%。鉴于新兴市场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上游原材料以及中低端制造业出口国,新兴市场国家疫苗订购规模不足将使得发达国家需求恢复速度领先于新兴市场国家供给恢复速度。 根据当前美国医药协会预测,Q1美国将开始一阶段疫苗注射,一季度末计划疫苗注射覆盖人群比例超过20%;Q2为美国疫苗注射速度的高峰期,Q2末计划疫苗注射覆盖的人群比例超过80%;预计欧、日等经济体均将保持类似进度。此后新兴市场国家将根据疫苗生产进度或各国财政条件逐步开展注射,但对于此类国家而言,由于其当前国内疫情未见大面积复发,明年Q1-Q2生产能力的修复主要凭借疫情的自然消退和社交距离控制。 综上,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需求抬升和新兴市场国家供给修复在H1的错位将在短期内推升商品价格,疫苗注射的进度及结构差异是影响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后文也将在这一前提下对未来商品价格走势进行展望。 >;2020年海外商品涨幅较快,因需求复苏叠加供给收缩共振 2020年3-4月以来,各类商品价格普遍在美元流动性危机过后快速复苏。 基础金属方面,LME铜价3月跌至年内最低价4601美元/吨,截至目前已反弹68.62%至7700美元/吨上方,创2013年4月以来新高;LME锌价由年内低点反弹50.77%,回升至2741美元/吨,达到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LME铝价由年内低点反弹39.29%至2041美元/吨,一度涨超2060美元/吨,创2018年11月以来新高;LME镍价与铅价均回复至疫情前水平。农产品方面,CBOT大豆年内反弹40.79%至1161.5美分/蒲式耳,11月最高触及1193.25美分/蒲式耳;CBOT玉米年内反弹34.70%至420.25美分/蒲式耳,11月最高触及435.25美分/蒲式耳,二者均达到2014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能源化工方面,布油已回至49.03美元/桶, WTI原油回升至46.13美元/桶,已收复3月失地。贵金属方面,COMEX黄金目前1842美元/盎司,8月最高触及2075.2美元/盎司,刷新纪录高位。COMEX白银3月18日跌至年内最低点11.98美元/盎司,截至目前反弹103.01%至24.32美元/盎司,8月最高触及29.255美元/盎司,创2012年7月以来新高。我们认为主要上涨逻辑如下: 一是疫后经济修复带动需求回暖继而推升商品价格上行,疫苗领域捷报频传强化了商品价格短期的上行走势。二是疫情导致生产国(尤其是拉美国家)阶段性的供给收缩也对推升价格发挥了重要影响,如4月墨西哥、秘鲁曾先后关闭境内矿山导致全球近40%的白银产能停产;同期智利、秘鲁也因疫情原因停止境内部分铜矿的开采。三是近期美国大选结果基本尘埃落定后,众议院在财政刺激规模领域明显让步,近期已将愿意接受的方案规模降至10000亿美元以下,财政刺激接近达成的预期进一步刺激商品价格爬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部分商品的涨幅在短期内仍可延续。 未来海外有哪些大宗品价格可能上涨? 原油价格将于2021年Q1继续上行 伴随经济回暖,2021年原油价格存在确定性上行空间。全球GDP实际增长在2021年将出现确定性上行。原油年消费量增速与全球GDP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意味着世界原油需求也将上升。根据OPEC最新预测,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升至96.26百万桶/天。从节奏上来看,4个季度的需求分别为94.96,96.30,96.61,以及97.09百万桶/天,边际需求增长在2季度升至顶点,印证上文所述的全球需求复苏节奏。 此外,疫苗所导致的全球需求的不均衡复苏同样可以从原油需求的分布结构中得到验证,根据OPEC预测,OECD国家边际需求增量的顶点位于Q2(环比增加0.99百万桶/天),而非OECD国家的边际需求增量顶点位于Q3(环比增加1.37百万桶/天)。 从供需缺口看,明年2季度的供需缺口(OPEC供给未计算在内)也将到达年内高点。当前OPEC内部对增产幅度存在争议,根据最新OPEC会议结果,明年1月OPEC将在当前的产量基础上增产50万桶/天,规模仅为此前预期的25%,此后将逐月审议增产速度,预计H1可能伴随经济复苏进度缓慢增加产能,此外也将消耗部分原油库存。供需缺口下增产力度不及预期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共振将继续提振原油价格,年内涨幅可能集中在Q1-Q2。但在OPEC与美国页岩油的长期供给博弈下,预计价格高点不会持续超过美国页岩油新钻井的盈亏平衡价(50-55美元/桶)。 铜价将继续上行,H1主逻辑为供给不确定性叠加需求复苏共振 从需求端看,铜价同样与全球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精铜消费量与全球GDP实际增速较为拟合,伴随2021年经济复苏,铜的需求也将面临确定性上行。中国的铜需求占全球的50%,我国经济在2021年H1延续强势将进一步保障铜的需求。从库存周期看,2021年中美将进入补库周期共振继而带动需求上行,过去LME铜价与美国库存周期变化也具有较强的拟合性。 从供给端看,全球大型的铜矿供给主要集中在南美等地,其中秘鲁以及智利两国的铜矿产量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超过40%,供给分布较为单一,风险敞口较为集中。如上文所述,疫苗在上半年主要在发达国家应用,新兴市场注射覆盖率不足,因此2021年H1疫情对铜矿供给端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从库存方面看,当前LME铜与COMEX铜的库存水平均位于历史低位,这也将在供需失衡时为铜价带来更多弹性。 在需求复苏与供给不确定性的共振下,叠加低库存赋予当前铜价的高弹性,预计2021年Q1海外铜价仍将持续保持上涨,涨势可能于Q2趋缓,领先于供需矛盾的转折点到来。铜价行情是否能在全年延续较大程度取决于供给端,如果H2新兴市场如期注射疫苗或疫情不再复发,则铜价涨势可能短期见顶;如果新兴市场疫情再次爆发且疫苗产能供不应求,则可能导致铜价强势期的延续。 天然气价格上行空间有限,受供求结构以及新能源发展制约 天然气是原油加工过程中的伴生产品,因此原油价格是天然气的重要定价依据,明年原油的上行将使得天然气价格同样具有小幅上行空间。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根据EIA预测,2021年全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下行3%至956.3亿立方英尺,需求将小幅下行5%至793.7亿立方英尺,整体然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格局。虽然原油价格的上行以及经济复苏可能继续推动天然气价格在短期内上行,但整体来看上行幅度有限;新能源的长期发展趋势将抑制天然气的上行空间。 其他有色金属短期均有基本面支撑,可能在Q1延续强势 铝、镍、铅、锂都是较为常见的工业有色金属品种。我们认为此类金属均将共同受益于以下逻辑,可能在Q1持续表现强势:一是全球经济持续修复,以中美为代表的补库周期共振在短期内将对有色金属起到需求支撑。二是当前新能源是全球大型经济体一致的产业趋势。美国在短期内虽然难以落地绿色基建方案但拜登的政治主张仍为新能源的发展留下充分想象空间;欧洲已出台7500亿欧元预算用于绿色投资,;日本首相菅义伟也计划日本在2050年将实现国内温室气体净零排放;预计我国十四五规划中也将把新能源列为重点。大国发展的产业趋势将提振相关品类的金属价格,而本类金属均在新能源领域具有相关应用空间,如镍、锂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新能源应用前景。三是中美两国均将在2021年Q2迎来通胀拐点(具体可参考我们前期报告《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预计再通胀交易将是Q1的交易主体,该逻辑将进一步对有色金属的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四是供给端来看,部分新兴市场国家H1的产能可能因疫苗订购不足而存在不确定性。 铝方面,需求端在工业制造中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建筑、交运、电网等领域,需求较为分散且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与其他有色金属相比具有更为明确的基本面复苏逻辑且目前库存位于低位。供给端,印度作为铝的重要生产国产能将在H1受限,预计供给缺口将由中国(中国铝产能占全球产能57%)、澳大利亚等国补上。 铅、锂方面,在电动车、充电器、储能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需求端具有更强的新能源产业逻辑,将受益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政策红利。供给端来看,锂产量国中有阿根廷、智利、巴西、津巴布韦等拉美及非洲国家,占总产量的34%;铅产量国中,有墨西哥、秘鲁及印度等拉美及亚洲国家,占总产量的18%,疫苗原因可能导致此类国家H1产能存在不确定性。 镍方面,供给端层面有短期收缩趋势:印尼是全球镍矿储量第一的国家,其在2020年实施了严格的镍矿出口禁令,可能在2021年Q1继续制约全球镍矿供给;菲律宾也是镍矿出口的重要国家,一季度是菲律宾传统雨季,叠加拉尼娜现象或对镍矿开采存在影响,增加供给端制约;此外,印尼、菲律宾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疫苗订购数量不足也将增加供给端的不确定性因素。需求端来看,工业端的不锈钢仍是镍的主要应用领域将受益于经济复苏,除此之外,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将对镍的需求起到持续的边际改善作用。供给收缩,需求复苏共振将抬升镍价。 贵金属可能在Q2受益于阶段性高通胀,Q1及全年整体走势不及有色,金银比下行 贵金属方面,全球温和再通胀及美元指数长期下行趋势将令黄金继续在2021年呈现慢牛行情。但结合实际收益率考虑,我们认为2021年黄金涨幅有限,可能仅在Q2受益于阶段性高通胀有所表现。 从实际利率看,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隐含通胀预期已超过1.8%,我们认为已经逐步定价明年通胀预期。伴随2021年通胀和名义收益率同步上行,国债实际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十分有限。 相较黄金,白银可能相对表现更强,金银比将在2021年继续下行。主因同样是白银具有更强的工业属性,在经济复苏背景下相对表现更强,且其在新能源、5G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符合当前产业趋势。近年来,电子、电池和新能源带来的白银需求增量对白银工业总需求增量的贡献率逐年升高,但白银兼具的避险属性可能拖累其相对于传统有色金属在经济复苏阶段的表现。 近期粮食上涨主因供给端因素,能否持续仍需观测拉尼娜现象 根据联合国粮农署,干旱是推升近期小麦等农产品涨价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将于明年1季度发酵的拉尼娜效应引发对供给收缩的担忧强化了近期农产品上行走势。从当前看粮食价格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供给端,缺乏需求端刺激,价格上涨能否持续仍需持续观测拉尼娜现象的持续情况。 风险提示 中国印度落地共振带动商品价格上行;新兴市场疫苗不足叠加疫情复发导致上游供给持续受限;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中美冲突超预期。
受不锈钢、锌合金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影响,空调行业价格应声上涨。近日,格力电器发布通知,自今年12月15日起进行结构性调价,其中,新国标挂机涨价100元,新国标柜机涨价为200元。同时,奥克斯、志高、美博同步进行调价,价格上涨在100元—300元不等。 除了空调,像电视、冰箱等在内的大家电产品均受上游材料价格影响,出现部分调价现象。 这已是家电行业今年第三次出现企业集体调价、产品涨价的情况。此前两次分别发生在7月份和9月份。 原材料一涨再涨,原因何在,是否明年仍旧会持续?企业又应如何应对? 原材料价格普涨 近两个月来,铜、铝、钢、液晶面板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倒逼家电行业价格的普遍涨价。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传递到中国众多制造行业的产业链。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随着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以及企业生产、采购活动加快,11月份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均有明显上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62.6%和56.5%,分别高于上月3.8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从行业情况看,受下游行业需求拉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更为明显。 中钢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空调行业只是制造业中的一个细分行业,不锈钢、锌、铁、铝等金属材料的价格是由制造业总体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这就是为何空调终端需求低迷时,大宗金属材料价格依然在上涨。” 对于原材料持续上涨原因,他认为,当前工业金属类原材料价格上涨一方面反映的是未来新冠疫苗上市后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另外,当前原材料社会库存确实处于低位。预计未来随着新冠疫苗的上市,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增多,需求侧还会持续刺激大宗金属材料价格的上涨。 与此同时,在家电等制造产业,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八成以上,家电行业对铜、铝、钢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需求量大,导致了核心原料的上涨,特别是在年末出货高峰期。 看懂研究员、投资人程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投资领域相关的产品价格上涨明显,但终端需求不足,供应链涨价而下游需求不足,这是空调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应在拉动终端需求上发力。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管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对记者表示,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是整个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即对最终产品价格有影响,也对行业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整机厂商在双高情况时(销量与利润双高),要注意维护整个供应链和供应商的稳定。 涨价不是唯一方式 面对成本的上涨,众多家电厂商最终选择以涨价来消化成本压力。同时,有部分龙头企业选择加大促销力度,调整内部产品结构,加大创新带动高端产品迭代从而增加利润空间。 胡麒牧认为,一般情况下,成本的上升会顺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传导,但当需求低迷时,产品提价会导致销售不畅,尤其是当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时,提价带来的销量损失会让总的销售收入降低,所以成本只能由制造业内部消化,比如通过降本增效或者工艺改进来对冲成本上升。如果不能对冲,就会影响产品利润。 “企业积极创新值得鼓励,寻求更多的利润空间,从而带动产业升级,这是企业的使命。”胡麒牧说。 那么,制造企业又该如何应对上游涨价的突发情况?胡麒牧认为,一是有条件的企业要注意利用期货市场对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二是做好生产环节降本增效;三是要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对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 宋嘉表示,随着行业分工、生产网络环环相扣,少数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不稳定或将影响产业链的稳定性。呼吁产业界应该研究推动建立起市场化的长效价格与供应协调机制,形成坚韧、有序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和长效价格体系,以保证整个产业生态的和谐、规范发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10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正在测算“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光伏发电的目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十四五”的光伏发电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为此,有必要进一步调动光伏制造企业、光伏发电企业等主体的积极性。
©营销新引擎原创 · 作者|王舷歌 几年前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罗子君一路打怪从市场调研公司步步为营,进入了顶级咨询公司。其中有个场景很有意思,她所在的调研公司在给一个牛奶品牌做消费者调研,品牌对抽样消费者的要求是35岁以下,结果调研找来的人当中有45岁的,还有两个消费者的调查问卷竟然留的同一个手机号……主管陷入尴尬。 这是市场研究领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常见痛点:数据不真实,分析模型不可靠,自然结论的决策参考价值就打大折扣了。 不过,即使放到全球范围来看,市场研究行业也都不免有些无趣。问卷、焦点小组这些“老一套”的调研手段,并没有拉近品牌与用户的距离。但时代在变化,一方面是技术不断革新,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式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商业社会也在变化,过去或许可以靠胆识与经验赚钱,但现在每一个决策都需要充分的依据,一次错误决策所对应的代价远比过去要高。 这样的背景下,帮助品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显得格外重要。用一个词概括这件事,即客户体验管理(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通过技术手段收集调查用户的偏好,并加以分析作出决策,最终目标是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对品牌的拥护。 快决测是今年CEM领域强势崛起的一家公司,主要瞄准大中型品牌类企业,服务四方面的需求:生意评估和机会、新品内容优选与优化、品牌与生意诊断和反馈、私域流量运营管理等。 今年4月宣布A轮融资后,快决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8000万元B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A轮老股东赛意产业基金、澄志创投跟投。 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品牌客户,他们都认为CEM市场处在爆发临界点,只有具备服务头部客户能力的专业级好产品,并且具备相当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才能引爆市场。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慢生意,需要决心和耐心。根据测算,国内CEM和市场洞察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海外800亿美金的规模。 融资完成后,快决测创始人、CEO李韶辉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认为快决测未来取胜一靠深刻理解服务头部客户专业标准,二靠技术研发,在产品和技术的投入方面无上限。 快决测创始人、CEO 李韶辉 目前,快决测CEM和洞察研究产品与解决方案已为全球12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覆盖互联网、金融、消费、零售、汽车、医药保健、电子数码、家电、高科技等10多个行业。其客户名单包含众多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如宝洁、联合利华、腾讯、中国平安、屈臣氏、蚂蚁集团、玛氏、金伯利、蒙牛、GSK等。 快决测部分合作品牌 以下为「深响 · 营销新引擎」整理后的部分访谈实录: 市场与竞争 Q:全球市场研究的市场其实过去100年都没怎么变化,还是问卷、焦点小组会这些“老一套”。为什么这个行业没有发生大变化?技术对这摊事情的变革空间到底有多大?换句话说快决测的空间有多大? A:市场研究这个领域这两年在国内一直是看涨的,CEM更是。因为CEM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变化的原因包括几点: 首先,生意比以前难做了。我们不管是市场研究还是CEM,目的都是为了给最终的生意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十年、二十年前,大家凭借自己的胆识和经验赚钱,但现在光有胆识和经验很难轻松赚钱了。 其次,竞争环境变了。以前你开个杂货店,面临的竞争最多就是一个711,但现在电商、互联网巨头往每一个缝隙里注资,竞争态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商业越发达、经济越发达,我们这个行业就越发达。中国目前整个CEM和市场洞察市场相当于是一个300亿元的大盘子,而在美国则是300亿美金,可见美国企业相当重视这方面的投入。 另外, CEM和洞察研究还是一个有专业深度的事情,所以空间会很大。如果我们的能力产品真正落地,实际上是可以帮助企业捅破天花板的,资本市场现在也很看好。 Q:我们ezTest(定量研究)+ezTalk(定性研究)相对于传统公司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但如果对比技术和数据更丰富的互联网巨头呢?现在很多平台(特别是电商)本身后台就给品牌商家提供了数据分析,且颗粒度在不断细化优化,而且那些数据是一手的。这是否会成为快决测最大的竞争对手?比如腾讯广告/巨量引擎拥有海量多维度数据,他们做这件事是不是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可以连同投放一起打包完成? A:其实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里面是一个主动的数据采集和被动数据采集。我们把快决测定义成一家沟通技术公司。无论阿里、腾讯,他们更多的是交易或者社交的数据。当然对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对品牌方是有价值的。而我们是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品牌主动和消费者沟通来获取信息和决策数据。另外主流大平台也是我们招募被访者的合作平台。 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一家具备服务头部客户能力,通过技术实现企业用户CEM和洞察研究需求的自动化、智能化的SaaS公司。相对巨头而言,他们更可能选择搭建架构和平台的方式,让企业去跑马圈地。 技术理解 Q:2019年底公司正式升级了“智能商业洞察中台战略”,之前一段时间“中台”这个概念被吹上了天,现在又有很多观点吐槽中台无用。您怎么看? A:我觉得这个概念是个好概念,但在市场上被叫烂了。我们跟客户谈,我们更愿意说给他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中台”,这个解决方案是基于他自己的决策场景需求,我给他配置需求出来。当然,这个解决方案要具备扩展性和功能配置的能力。 其实大部分企业未必需要那么多的中台,客户需要的是功能模组,比如洞察CEM是一个综合模组,它的CRM(客户关系管理)需要和CDP(客户数据平台)相对应,销售管理也可能是一个模组。如果所有模组都堆在一个中台,其实它是一个混乱的东西。打个比方,如果每个技术公司都给客户提供一个中台,对客户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大杂烩。 关于理论与实践 Q:我们看到快决测有一个案例是为某知名餐饮品牌制定了围绕一线销售人员沟通与反馈的智能系统,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销售人员的标签(如区域市场、门店、岗位角色),定制不同的研究及互动模板,随时随地发起千人千面的调研,进一步加强与销售人员之间的沟通反馈——理论上这种模式非常高效,而且老板肯定是乐见其成的。但我想知道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被中台”的底层员工是什么态度?就我们之前的一些采访,很多管理层觉得有效的系统,其实一线员工并不买账。个人感觉快决测很多设计都是站在领导层的角度,那么在实际执行落地层面,我们做了哪些事情确保中台的实用性? A:企业有各种不同的需求,有些是老板的需求,有些是中层管理的需求,有些是底层员工的需求,毫无疑问,我们如果服务客户,我们首先需要满足老板的需求,因为老板对咱们的生意有更高的认知,所以老板的需求满足了,企业服务才能进得去,To B技术很少是由底层往上堆起来的。 但满足老板需求的同时,这些企业服务的技术最终是要为具体的业务单位产生价值,而具体的业务不是老板所推动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具体的业务需求,例如针对员工、总监等不同层级人员在不同生意场景和运营场景的需求点,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一线的产品使用者感受到产品能帮助他们,有实际的价值,觉得这个产品是为他们服务的。所以我们的产品,要充分理解客户的使用场景和需求。 这到底是为谁服务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对高层有价值,对业务线有用。 关于边界的拓展 Q: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再灵活的统一技术,也需要针对行业特点做一些个性化的调整。快决测如何选择切入的行业? A:肯定得一个一个行业地做。如果我要做一个行业,就要找行业最大的标杆客户,跟他们合作。我们比较幸运,一路走来我们在每个行业都找到了标杆,而且他们信任我们。我觉得创业公司一开始肯定要走资源最好且最熟悉的行业,像快消行业是我们最熟悉的行业,所以我们一开始进入的就是快消行业。 Q:所以并不是看哪个行业钱多就进哪个行业? A:后期跑起来了会。 Q:这样的模式会不会使我们本来想技术驱动,最后还是会变成人力驱动?因为你服务的客户越多,你要在这个项目上扑上去的人就会越多,就会变成律所四大那样的组织模式。 A:不会。我们的商业模式是螺旋上升的。开发好产品技术后,会迎来一波生意快速增长,这时需要有人进行对接服务。比起传统公司马上大量雇佣服务人员的模式,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会先把产品技术团队拉进来和服务团队探讨产品升级以提升研究及CS团队的人效。当产品力提升了,服务团队可以接纳更多业务后,会进入下一轮生意拓展。然后又再进入下一轮产品升级以提升服务人效。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比如我们DP同事2018年只有5个人,2019年是5个人,今年还是5个人,但我们每年的业务增长都超过100%。 Q:快决测在客户方面的实力很强,最近也是中标平安集团品牌美誉度的项目,公司介绍里也不乏大客户。可以理解为快决测的产品是面向一定体量的大型企业的吗?中小企业的需求您怎么看?他们的痛点在哪里?如何解决? A:或许是资源魔咒吧,创业公司肯定是先做自己资源体系内的事。我们和大品牌一直都有很好的沟通渠道,之前确实没有把中小企业当成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做小客户,对我们来说性价比不会太好。服务一个小客户和服务一个大客户成本差不多,小客户服务得再好,业务空间有限。而头部客户一方面是预算更多,另一方面是有品牌示范效应,可以在行业内起到标杆做用。而且这个标杆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一开始我们没有主动推进中小客户。 去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些消费类的创业项目。一开始因为是朋友创业的项目需要,我们就做了。后来看到新消费品牌带来的市场声量似乎比传统品牌更大一些。而且这些创始人非常聪明,他们压力也更大,他们知道现在每花一笔钱,和后面的持续花费都有风险,所以愿意在一开始花很少的钱去验证。而且现在新消费者的创始人都很早就开始做私域,在私域里我们给他们提供了性价比非常高手CEM和洞察研究解决方案。这个市场起来的速度比我们原来想的更快。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能力需求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小企业要求更快、和解决方案的产品化能力更强。 现在各行各业的生意都越来越难做,我们看到中小企业的CEM和洞察决策研究的需求在增长。但是中小企业缺少专业的人来做。所以需要我们把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做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易用性,自助性和成本进一步降低更强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CEM和洞察决策研究会迎来大发展。 深响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天然气市场火热的局面也在持续。《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市场监测机构中宇资讯了解到,截至11月2日,全国LNG(液化天然气)市场均价为3866.9元/吨,连续几天站稳3500元以上,较9月底上涨1187.63元/吨,环比上调44%。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多方全线发力保供之下,天然气供需平衡情况总体要好于往年,随着检修工厂陆续开工、城市燃气公司备货结束,LNG市场价格将于11月中旬趋于稳势。 2020年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天然气需求开始加快恢复增长。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前9个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进入10月份以后,天然气价格开始大面积翻红,并持续上涨,整个市场进入旺季。 “这主要是由于供需状况改变造成的。”中宇资讯分析师翟翠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LNG工厂开工率为61%,开工负荷持续高位。海外进口气船期稳定,接收站槽批量有所增加,LNG资源供应相对充足。需求方面,近期北方降温明显,多地提前开启供暖,带动城市燃气公司补库需求激增。同时,近期拉煤货车量增加,运转率提高,下游加气站用量坚挺。此外,广东煤改气政策加快,今年预计带来30亿立方米的增量。整体来看,今年LNG需求量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 除了供暖季提前的因素,成本及进口价格提升也为天然气价格上涨提供了动力。据悉,10月30日,中石油西部原料气竞拍重启,原料气价格上调至1.68元/方至1.7元/方左右。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训栋认为,目前LNG市场价格变动趋势与往年波动一致,符合市场价值变化规律。短期内,市场价格会根据供需情况震荡变动,随着检修工厂陆续开工、城市燃气公司备货结束,LNG市场价格将于11月中旬趋于稳势,预计11、12月全国LNG出厂价格将在3800元/吨左右震荡。 翟翠萍也表示,后市来看,随着北方集中供暖陆续开始,液化天然气调峰需求及城燃补库需求已提前补充,LNG市场开始小幅回落,整体价格出现涨跌互现的局面。目前多地非居民管道气调涨,市场渐起观望情绪。预计今年天然气供需紧平衡的预期保持不变,后期或维持目前供需两旺的局面。 “总的看,天然气资源供应比较充足,供需平衡情况总体要好于往年。但是,考虑到今年12月份和明年1月份用气高峰期,局部地区、局部时段有可能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受大范围持续极寒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保供工作仍然面临一定压力。对此,国家发改委将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王璐)
在国内率先稳住疫情、文旅产业逐渐复苏的背景下,即将来袭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备受市场关注。双节齐至,今年的假期较往年还要再多一天,加之消费需求已经被压抑许久,分析师指出,今年的黄金周消费和出行需求将爆发。 汇丰前海证券(HSBCQianhaiSecurities)股票策略主管刘波(BobLiu)近日发布了一篇题为《GoldenWeektobeespeciallygolden》(这个黄金周将尤其金贵)的报告,指出本次中秋国庆假期,消费和出行需求将双双飙升。 BobLiu认为,疫情受控将令黄金周国内出行需求飙升;而本次假期(10月1-8日)较过去两年还多出一天,让消费者有更多的时间去“买买买”。“对于出行与消费板块来说,这个黄金周来得太及时了,”这位分析师写道。 这位分析师援引国内综合性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的数据指出,国内出行市场已经开始回暖并且加速复苏。今年8月,机票预定量同比增8%,酒店预定量增25%。仅9月8日,机票预定量就较一周前激增160%,酒店预定量飙升190%。 BobLiu还指出,部分重要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有利于刺激消费。他表示,故宫、上海迪士尼、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以及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门票价格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将推升游客需求。 BobLiu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航空、机场以及家电等行业。 以过去1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航空、机场以及家电等行业在10月通常会表现超凡。国庆黄金周历来是家电促销旺季,线上电商和线下连锁卖场进行大规模的促销宣传往往可以刺激家电消费。 压抑需求集中爆发 浙商证券指出,展望国庆黄金周,根据携程预计,压抑了9个月的出游需求或许将在8天时间内集中爆发,今年十一成为全年首个旅游高峰和消费黄金周。根据飞猪数据,国庆全国机票酒店预订量均已超过去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50%。 海通国际指出,随着环球疫情有改善,可重新关注个别旧经济板块,包括内需、餐饮、以及地产等。随着十一黄金周假期来临,可憧憬这类近期表现已经相对强势的板块将会有更多资金流入。 不过,也有券商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中金近日指出,近期,国内主要景点的百度搜索指数已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居民出行意愿明显回升。本次国庆黄金周叠加中秋节,法定休假日共8天,较往年同期多1天。但受到景区客流最大承载量50%的限制、部分中小学以及高等院校建议学生小长假期间不出省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国庆小长假实际出行将低于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