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淑雅 章婷 比快时尚更快的是谁?中国网红电商。如今,答案恐怕要多一个——SHEIN。 这家极度低调、被称为“中国版Zara”的跨境电商公司用12年时间默默长成小巨头。据官方信息显示,SHEIN 2019年的GMV已突破200亿元,并在今年8月完成E轮融资,据传估值超过150 亿美元,正在筹备上市。SHEIN 的服装产品单价仅15美元左右,价格比Zara低,上新却比Zara快,凭借丰富的SKU和性感的设计,在欧洲、北美、中东等多个地区收获了大批忠诚用户。 中国品牌出海的另一个明星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安克创新(品牌名Anker)。今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至今短短四个月内股价涨至3倍。2014年从不起眼的“充电配件”打造自有品牌,打磨“爆款方法论”,并快速复制到无线耳机、扫地机器人等品类,到2019年末,安克所销售产品在美国亚马逊平台车载充电器、蓝牙音箱产品中排名第一。其财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达到60.19亿元。 SHEIN和安克的发光发热,让不少跨境电商从业者看到了一个比代工贴牌和低价卖货具备更高溢价空间的新机会——品牌出海。投资人们也马不停蹄开始寻找下一个SHEIN和安克: 今年7月,原车好多集团联合创始人&CTO张小沛选择了类似SHEIN的快时尚出海品牌作为创业方向,并已获得约300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9月,衣二三原COO王琛也进入这个赛道,公司还未注册就获得了来自硅谷A16Z、IDG资本、德迅投资等机构的近千万美元融资; 10月,消费电子出海品牌万拓科创获红杉3亿元A轮投资,其投影仪产品销量连续24个月排名Amazon(北美)第一,连续三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超400%; 11月,潮牌服装出海品牌TAKA Original获得千万元天使轮投资,已通过自建站进入欧洲、美洲、亚洲的多个国家。 Roger是一位跨境快时尚服装品牌的创始人。他的项目创立于今年下半年,目前已顺利完成了首轮融资,产品即将上线。提及融资和业务信息,Roger十分谨慎:“资方觉得现在说太早,怕暴露商业模式,要先跑一跑。” 这样的“水下项目”还有很多。36氪接触的不少出海品牌团队及其投资方都像Roger一样三缄其口。在窗口期,出海品牌们默契选择了“低调蓄力”的路线,毕竟就连标杆SHEIN也依然神秘。 热闹不仅是出海品牌的,不少崛起于国内市场的新锐消费品牌也开始把出海写进下一步发展规划,渴望成为全球品牌。 国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今年在东南亚电视平台Shopee的双11大促活动中,获得马来西亚全站彩妆类目第一和跨境美妆品牌榜第一;元气森林于8月通过新加坡健康促进局(HPB)认证,获得新加坡HCS健康优选标识,进入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内衣品牌neiwai内外今年针对美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站。 过去,华为、小米等大品牌都在海外寻求增量,而如今更多创业公司加入这个浪潮。在品牌出海火热的这一年,36氪试图梳理其发展逻辑,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品牌出海在今年集中爆发? 目前,出海品牌的主流发展模式是怎样的? 初创公司追随SHEIN、安克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万事俱备,哪些品类还存在机会? 国内品牌创业的溢出 品牌想要“走出去”,跨境电商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是,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在2019年已经占到总出口的47%。其中,直接卖给海外消费者的商品就超过1.7万亿元——介于2019年京东和拼多多的GMV之间。 早期虽然无品牌、低利润,但基于中国制造的优势,中国卖家们靠着“搬砖模式”也将卖货生意做得红火。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纯卖货的模式不可持续,品牌化发展成了趋势。加之聚光灯下的安克、SHEIN,带给市场更加直接的冲击。珠玉在前,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蠢蠢欲动。 而从各个维度来看,品牌出海的条件已经成熟。跨境电商平台、支付、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中国还具有先进的电商运营经验和作为“世界工厂”的供应链能力,这都让品牌“走出去”后仍能在当地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离制造端更近,让品牌们与工厂的沟通更高效,也懂得如何绑定工厂。但这已不是能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Zara最早就是这么做的,它有50%以上的商品在其西班牙总部科鲁尼亚小镇的工厂里生产。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供应链更重要的进步是“标准化”。险峰长青投资经理秦潇向36氪表示,中国工厂在市场化竞争下不断迭代,实现了这种“标准”,比如快时尚领域的小单快返——这意味着,SHEIN花费十年时间建立供应链能力,后来者需要的时间可能更短。这是最近5年中国供应链发生的变化,也是新品牌快速成长的巨大机遇。 与早期国内电商的投资逻辑类似,险峰最早关注出海的平台类项目,在发现平台和基础设施都已经成熟之后,便开始关注其中的“内容”,并先后投资了Outer、Vesta等品牌。 不过秦潇认为,品牌出海这波机会,最关键的变量还是在于“人”。传统外贸公司不愿意在品牌上做太多投入,而新的创业人群来自互联网,比如有工厂资源的二代、海外工作生活多年的华人、留学生等。他们不单纯追求利润,愿意投入创新,能给品类带来新的活力,也更擅长理解海外的市场与消费者,讲述品牌故事——如果说中国供应链经历了从1到10的进步,那么中国品牌的自信才刚开启从0到1的过程。 另一边,传统巨头正因为消费人群的结构变化面临“品牌老化”和“业绩下滑”的危机。欧莱雅的业绩报告显示,集团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1.7%,其他快消巨头如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近年来也不断传出销售额增速放缓、通过削减品牌“瘦身”的消息。 加上疫情对线下的冲击,部分未及时完成数字化改造的品牌“回血”失败,业务萎缩甚至破产。以服装快时尚市场为例:今年,Topshop母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ZARA母公司Inditex出现史上首次季度亏损,宣布将永久关闭旗下1000-1200家门店;H&M发布公告称截止2020年11月30日,全年销售额同比下滑18%;内衣品牌维密迎来关店潮,其英国公司进入破产清算。新品牌由此赢得了空间。 深圳繸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2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其投资总监刘子楠告诉36氪,疫情以来海外品牌的产品迭代遇到阻碍——受限于库存压力,线下商品更新本来就比较慢,疫情期间这个问题更加凸显。这时候,功能领先、成本优势明显的中国商品几乎是降维打击,欧美品牌原本最擅长的营销也难以弥补这种产品力层面的核心差距。 海外实体零售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电商却迎来一波扎实的流量红利——以美国为例,过去十年电商渗透率从5.6%上升到16%,而疫情期间这个数字快速增长到27%;SHEIN就是吃到这波红利的幸运儿,今年3月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近两倍。 锦上添花的是,随着to C领域投资热点的今年国内也迎来一波消费热潮——大量资本涌入消费赛道,新兴消费品牌层出不穷,国内消费热度溢出,也是推动品牌出海的一个因素——36氪采访的部分创业者表示,现在在海外做一个品牌显得更容易一些。 做出海行李箱的太浩创新团队是在美国创业的一类典型的“新人群”。创始人唐春林在美国留学期间开始创业,毕业回国后继续专注于品牌出海。他认为,国内商品极大丰富,很难玩出花来,但对于海外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新奇。海外市场竞争环境也更友好——国内上线一个新品,竞品会火速跟上,但海外的竞品反应速度就没那么快。生产一个月、海上一个月、销售一个月,出海的压货困扰,都是壁垒。想要做创新的品牌们,至少有几个月的时间差“闷声发大财”。 一个更大的背景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十年的高速发展、巨型独角兽的批量涌现,从copy to China到 copy from China的演变,让整个中国创投圈的自信心不同往日,出海资本和出海创业自2014年起就开始了征途,到2020年,尽管TikTok在美国,Club Factory、BIGO、 UC Browser在印度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但实物交易领域的品牌出海依然保持了活力。 可以说,2020很可能成为中国消费品牌规模化出海的元年,未来各个垂直领域的出海品牌将会不断涌现。 不同市场不同打法 目前的出海品牌玩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种是在跨境电商的激烈竞争中出现的精细化运营品牌,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更统一的标准,包括视觉、上新等运营细节,在用户端有一定的品牌心智,比如安克和万拓; 一种是原本主打中国市场的品牌,为了寻求新的增长而出海,比如完美日记、元气森林等。不过原有的品牌知名度并不算很大的先发优势,如何本地化是关键; 还有一种是新入场的消费品牌,创始团队接受过西方教育,在精神文化层面更懂海外消费者,擅长讲好品牌故事。这类品牌一般选择DTC模式(即Direct to Customer,“直接面对消费者”),比如Outer、VORII等。 不同市场的打法不同。起源于欧美的DTC模式被认为是品牌的下一个重要趋势,过去几年,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涌入海外新兴DTC品牌,催生了欧美市场品牌创业的一个热门方向。眼下,这股风潮正从海外风靡至国内。 唐春林向36氪介绍,DTC品牌在美国发展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其发展路径可大致总结为:设计产品上众筹网站,建立独立站,众筹成功后,得到一笔资金投入生产,再通过Facebook、Google、Instagram等渠道投放广告增加销量;随后拓品类,丰富产品组合,并适时开出线下体验店。 这是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唐春林在2019年创立了行李箱品牌,上线半年时间,达到了月销售17万美元(约113万人民币)。考虑到团队初期只有1个人,这个成绩给了他很大的信心,目前已经融资并开拓了新的品类。 近年来独立站兴起,是因为品牌们想要逃离亚马逊——15%的佣金太高,加上平台上大部分产品走低价路线,平台算法的逻辑是销量优先,主打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在流量上处于劣势,且难以打造品牌溢价。 独立站的核心是让品牌拿到用户数据,并以此撬动复购。独立站减少了被平台关店、冻结资金和被竞争对手攻击的风险,增加了销售渠道的多样性。只要精准投放的成本占带来的客户终生价值(LTV)的比例低于甚至略高于15%,独立站的运营都是划算的。 帮助中国商家做海外独立站的店匠商务总监Sylvia介绍,之前公司接触的很多客户是亚马逊、ebay等平台上想要转型的卖家,但今年接触更多的是新锐DTC品牌。这些品牌本身有强烈的出海意识,有清晰的品牌理念,聚焦在某一垂直品类,希望把品牌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打法推向海外市场。 与中国的分散化趋势不同,欧美的投放渠道已经非常稳定,以Google、Facebook以及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为主,并且广告投放方式很灵活,品牌方对基于人群定位的投放自由度非常高。同时市场上外包服务及企业服务工具越来越丰富,品牌如果想要快速启动,甚至可以把营销在内的其他环节都外包,只专注做好产品和品牌调性即可。 唐春林帮36氪算了一笔账,从备货、包装设计、视频素材、网站搭建、网红合作、初始广告测试到物流仓储,一个DTC品牌出海的最低成本大约只需要10万美元。去年其行李箱品牌一共投入70万元,但不到半年就实现了25万元的月净利润。 “独立站和各个流量网站的官方主页、图片视频素材是门面,Google和Facebook等数字广告是传单。店开在这里,投广告把人带进来,再根据人流和反馈调整你的门面及产品。效果好就增加广告投放,不好就通过A/B测试,基于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很简单的逻辑。” 唐春林认为,只要团队配置合理,对产品具有敏锐度,再加上相应的资金支持,在一年内打造一个年销几百万美元的小品牌还是比较容易的。 刘子楠表示,在美国做一个DTC品牌,核心并不是考验投放效率。在欧美各大流量渠道现有的成熟投放机制下,广告投放ROI大家基本能做到70分,而且和100分的差距没有想象中明显。相比之下,用户复购的优化空间更大。流量会越来越贵,如果复购率不够高,这个流量投放模型无法继续跑下去——这也是靠大规模建站收割一次性流量的“站群模式”(很多公司做独立站不是为了打品牌,而是一次建数百上千个网站,用低质产品薅流量羊毛)不可持续的原因。因此,打造品牌的落脚点仍在于产品和用户体验。 而在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是另外一套逻辑。由于电商生态还处于早期阶段,平台仍具有流量红利,对于品牌的扶持力度也非常大,品牌们更倾向于借助平台的力量出海。 东南亚拥有世界上最活跃、人口结构最年轻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人群基数大且充满活力,是出海品牌们首要考虑的市场之一。其次,东南亚在物理上更靠近中国,两地在文化、消费习惯上相似,品牌在产品设计、仓储物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便捷性。而近期,中国正式签署RCEP协定,这对于东南亚跨境电商和想要出海的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今年8月,Lazada联合天猫发布"新国货出海计划",宣布未来一年将扶持天猫平台上超2000个品牌拓销东南亚市场,孵化出500个以上年成交过千万的品牌。平台鼓励品牌发展东南亚市场,并在选品、定价、语言服务、直播、物流仓储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家Lazada的平台服务机构创始人Tommy向36氪介绍,品牌化是电商平台们发展到现阶段的重要战略,“因为品牌入驻后,能提升平台整体的商品质量,同时品牌的目光更加长远,在品牌建设、用户经营等方面愿意做投入,反过来也会给平台带来更多营收。” “所有平台都在表现品牌出海东南亚的风潮,给市场一种越来越火的感觉。”Tommy表示,每逢购物节大促平台频繁发战报,尤其喜欢强调某某国货品牌在东南亚销量翻倍。 就像当年品牌涌入天猫,现在也是品牌借助东南亚电商平台出海的红利期,而电商平台们也正在努力复制淘宝直播的经验。数据显示,4月以来Lazada吸引了超过2700万用户观看直播,总GMV环比增长了45%;而背靠腾讯的Shopee也不断加大对直播的投入力度,疫情期间Shopee在马来西亚直播场次同比增加70倍。 还有抖音海外版TikTok,结合字节跳动的“麦哲伦XYZ”出口电商战略,未来海外直播电商的战局同样精彩。对于出海的品牌来说,想要布局直播电商,或许现在就是最佳时间。 万事俱备,什么品类还有机会? 尽管“所有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但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品类,仍然考验创业者的商业嗅觉。 品类的机会可能来自某一个价位档或细分功能上的空白,或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产品升级可能。对于出海品牌来说,需要分辨的因素还包括国外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别国货产品的信任基础、市场教育成本投入、当地法律法规的限制等。 目前国内已经成长出的头部出海品牌大多出现在3C消费电子和服装领域。 在中国品牌出海的浪潮里,消费电子长期处于C位,已经出现了像海尔、华为、小米、大疆等全球性品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新品牌们可以选择从巨头们无暇顾及的细分场景和品类切入,快速占领市场,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品类内形成影响力。安克最早切入的品类就是“不起眼”的充电宝,万拓科创的发力品类则是投影仪。 清洁、个护家电品牌追觅创始人俞浩总结了国内消费电子厂商成长为全球性品牌的五大要素:中国有全球最好的供应链能力,可以同时保证价格和品质;国内企业具备正向研发能力,即掌握研发原理;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不会再被"卡脖子";具备全球销售能力;懂得如何积累品牌。 消费电子细分品类还存在新品牌崛起的机会,但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成功出海的品牌已经在单一品类形成优势后快速扩展品类, 比如充电宝之后,安克开始做车载充电器、蓝牙音箱、无线耳机,而除了投影仪,万拓的产品还包括平板、安防、无人机等。 与消费电子相比,做服装出海品牌称得上是一个万亿规模的“新赛道”。 Roger告诉36氪:“服装市场太大了,哪怕SHEIN今年做到100亿美元,在整个市场的占比也可能不到1%,很多欧美消费者还不知道SHEIN。所以新品牌现在出来不需要和SHEIN或者Zara直接竞争。” 做服装出海,SHEIN是绕不过的研究对象。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疫情给海外线上服装品牌带来的红利,恰好能被SHEIN收割? 和消费电子的逻辑相似,中国服装品牌出海的最大优势是供应链,毕竟品牌能力、全球销售能力可以复用,而供应链条件却不是一蹴而就。基于长期积累,中国服装供应链的成熟度全球领先——SHEIN可以做到一天上新超过1000个SKU,而快时尚的核心就是“快”。 正如苹果在中国扶植了一批电子供应链企业成长,已经发展了12年的SHEIN也深刻教育了国内服装供应链。Roger解释说,SHEIN模式成功之后,工厂基本都接受了这种“小单快返”模式,即先用小量订单试水,再根据市场反馈加单。新品牌现在去找这些供应链谈合作,变得容易了很多。“现在中国的服装供应链反应速度非常快,哪怕这个货现在只有100件,你要1000件,基本上三天就可以生产出来交付。” 在SHEIN模式的基础上,一些创业项目选择从大码女装、内衣、运动服饰、儿童服装等其他细分品类切入建立品牌、切入服装出海市场。而SHEIN主打低价策略,单件价格在15-20美元之间,在用户端不乏关于产品质量的负面评价,因此在SHEIN产品定位上进行升级,瞄准更高价格带的打法也可能存在机会。 除了3C消费电子和服装领域,出海品牌们也正在围绕家居用品、美妆产品、宠物用品、母婴用品等品类进行尝试。其中,36氪认为美妆很可能是下一个成长出代表性出海品牌的赛道。 事实上,美妆也是SHEIN继快时尚女装之后发力的第二大品类。据亿邦动力报道,SHEIN最近推出了美妆独立站SHEGLAM,将其美妆产品线进行独立运作。SHEGLAM延续了SHEIN的低价打法,产品定价在1-15美元之间,目前品牌网站主要覆盖欧美地区。 除了欧美市场,出海服务商摩柯负责人郭兮若告诉36氪,日本美妆市场虽然相对成熟和封闭,但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最近两三年China Make(中国妆容)在年轻人中慢慢流行起来。摩柯以前的主要业务是服务日本品牌在中国落地转型,今年开始尝试服务国内美妆个护品牌出海日本。 有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今年国内很多美妆企业都开始考察日本市场,包括花西子。目前已经进入日本市场,并获得一些成绩的国货美妆品牌包括花知晓、滋色、Venus Marble等。 以花知晓为例,这个定位于国货少女彩妆品牌的创业项目,今年7月获得天图资本的Pre-A轮投资,目前已进入日本Loft、cosme等300多家美妆杂货店渠道销售,预计年底规模拓展到500-800家。 花知晓创始人杨子枫认为,彩妆和护肤类目不同,本身也是一种快时尚,更偏向服装类的打法,更新换代要快,通过视觉冲击引发冲动消费,提高复购率。而国货美妆品牌从卖货到建立品牌认知,关键是两个问题:风格是不是无可替代、能不能持续保持高速高质量的上新。 “日本彩妆品牌一般按四个季节上新,有的只在秋冬两季上新,一次上新差不多8-10个SKU已经算多了,我们一年上新6次,一次差不多出20个SKU,对他们来说是轰炸级别的。价格也是他们的1/2或1/3。”杨子枫说。 日本市场外,花知晓还计划在明年进入东南亚市场。除了完美日记在东南亚市场的试水,Shopee提供的数据显示,国产美妆跨境美妆品牌Focallure,O.TWO.O,Sacelady三家在11.11大促共售出超30万件商品。 有着多年东南亚跨境业务经验的国内创业者Aron也正在筹备自己的新项目——面向东南亚市场的美妆品牌。在Aron看来,中国已经具备了美妆领域优秀的产品经理和品牌经理,拥有可以媲美日本和韩国的供应链体系,还有更强大的资本力量用于广告和渠道的投入。 同时,东南亚市场目前新品牌兴起的红利存在于方方面面。比如在国内现电商平台买一个流量现在可能要大几十块人民币,甚至上百。但在东南亚,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下载,即使在Facebook做投放,流量成本也很低。 “很多人在观望,觉得完美日记(在东南亚)现在一个月也才卖这么点,自己进去可能1/10都没有,就觉得不性感。而真正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这个市场有多少人口、有多大需求,怎样360度满足他们。市场比肉眼看到的大得多。” 但东南亚市场也不乏挑战。Aron告诉36氪,东南亚有10多个国家,很多是岛国,不同国家有自己的信仰,流行的趋势差异化也很大。 实际上不只在东南亚,中国品牌出海到任何国家都面临本土化的难点。即使做一个DTC品牌,从产品研发到成品推广销售的整个链条也很复杂,具有本土化能力的人才是稀缺的。这也是为什么仍有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选择持续观望的原因。 曾经,欧美消费品巨头率先在众多消费品类上建立起垄断优势,欧莱雅、可口可乐、玛氏、Zara等品牌将触角延伸至全球市场,在中国站稳脚跟。如今,消费电子、服装等领域,国内厂商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在供应链、电商等方面迎头赶上,甚至形成领先优势。 历史会轮回,而疫情打开一扇门,让蛰伏12年的SHEIN走进大众视野,也让品牌创业者们加快了脚步。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Roger、Aron均为化名)
12月23日,在2020年金麦奖年度特别大奖——“复新奖”的颁奖典礼上,中国家居领导者品牌顾家家居又斩获一枚年度大奖。至此,顾家家居已先后收获10余项年度大奖,见证着2020这一关键年度品牌焕新的战果。 进入12月份以来,各大媒体相继进入针对行业的年度盘点时间,顾家家居屡获大奖,展现出品牌强劲的综合实力。 12月12日,由新浪乐居举办的2020中国地产新时代盛典在上海举行,此次盛典致敬新时代下的家居品牌力量,经过多轮评选,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考量了企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独特竞争优势、行业地位、品牌影响力、持续盈利能力及资本状况等多方面之后,大会综合评定出顾家家居荣获“2020年消费者信赖十大家居品牌”、“2020年房企信赖十大家居品牌”和“2020年家居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奖”三项大奖。 12月16日,2020第一财经数据盛典上,“2020中国新消费商业力量”奖项公布。“2020中国新消费商业力量”从互联网消费大数据出发,发掘2020年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新消费商业主体,聚焦那些在不可抗力之下,勇于做出突破和改变,助力中国新消费发展的企业和品牌。顾家家居以“家”为原点,提供家居解决方案。在疫情冲击实体行业的大背景下,仍旧实现逆势增长,在与消费者的价值沟通中传递美好的生活方式,荣获2020年中国新消费商业力量“年度增长力”奖项。 12月17日,2020网易 & ECI睿享营销品牌价值态度盛典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好生活,新势能”为主题,现场颁发六类大奖。其中,顾家家居以用户为核心,助力行业经济复苏以点到面布局营销多方位诠释爱和陪伴,顺应时代升级直播创新玩儿法实力圈粉实现品牌年轻化换新转型,荣获“年度创意营销奖”。 2020年12月18日,“智数驱动新增长”2021(首届)中国家居产业数字化峰会在广州举行,由优居主办、腾讯家居|贝壳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共同发起的“时代追光者丨2020年度家居品牌力量评选”榜单也在峰会上正式揭晓,并进行颁奖表彰。顾家家居荣获“2020年度中国人居生活方式影响力品牌”、“年度整合营销大奖”、“年度IP营销大奖 ”、“影响力品牌”四项大奖。 “复新奖”同样是重磅奖项,主办方选取了1000+个品牌和机构的营销案例,历经线上线下的初审、终审,来自电商界、学术界、媒体界、公关界的评委从“品效合一”的角度,对案例的创意策略、话题制造、营销工具运用和最终的实效性进行综合评判,最终评选出今年的年度获奖榜单,对2020年在商业复兴中出现的优秀营销案例进行嘉奖。顾家家居以出色的品牌表现力,获得“影响力品牌”大奖。 一个个沉甸甸的奖项,见证着顾家家居在2020年品牌焕新之路上的累累硕果。自今年顾家家居正式启动“年轻化”全球战略以来,从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到产品系统、营销系统全线升级,整体品牌传播战略都围绕更年轻的消费族群,构建了更年轻的顾家品牌形象,也向社会传递出更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今年疫情期间,顾家家居在4月超级品牌日活动中,携手人民网向社会发起“爱不延期”话题下“爱的故事”征集活动,并以实际行动为阴霾下的人们种下更多的希望、寻回那些疫情期间被延误的美好,同时伴随着杭州西湖变“囍”湖事件的落地,这一系列动作再度引发了网友大量关注和正向讨论。在今年第七季“816全民顾家日”活动期间,顾家家居以“生活有爱,理所当燃”为主题,推出“爱的加油站”系列传播话题和事件,并将“加油体”玩出圈并向社会传递着“爱的能量”,引发了现象级关注,让人们在感动中传递爱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为美好的生活不断奋斗。 荣誉是对顾家家居的认可,更是鼓励。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相信顾家家居将继续围绕“品牌焕新”持续发力,以更有爱、更年轻的品牌形象和社会担当,为中国家居生活更美好而不断前行。
“美妆、食品、女士内衣成风口。” “60后”在健身“,90后”在养生;男生女生都爱无性别服饰;年轻人不爱吃米饭爱吃蛋白棒、人造肉、即食火锅;小学生网课让家庭打印机成为刚需;男士粉底液悄然走红。 2020年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每一个微小需求的满足,都推动了新品牌的生长。 近日,天猫发布2020年度十大新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Ubras、李子柒、蕉内、云鲸、COLORKEY、usmile、认养一头牛、BEASTER等国货品牌集体登榜。 “这些趋势背后是新的生活需求。疫情之下,大家更加关注健康和悦己,有了更多小治愈和小确幸。”天猫表示,2020年已被视为中国新消费品牌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启。 “今年有太多新品牌出来了,过去10年从未有过的,这不是一个偶发事件。”完美日记创始人陈宇文曾表示。 据了解,过去3年,有10万新品牌入驻天猫,相当于平均每天有90个新品牌在天猫上成长起来。今年“双11”,天猫平台中有16个新品牌成交额破亿,360个新品牌拿下细分类目第一,而2019年,同期获得细分类目第一的新品牌仅为11个。 “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迭代,驱动越来越多新生代创业者加入到消费创业浪潮中”,云锋基金合伙人李娜认为,而“人的变化最终会带来行业的变革”。 「无人区」迎来探路者(行情300005,诊股) 来自天猫的数字显示,其平台中Top500的新品牌所在地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广东最多、浙江次之。按城市排列,上海以90个新品牌位列创业地图之首。深圳、杭州、广州、北京排名前五。另外,产业带集中地区,比如苏州、宁波、东莞、佛山也跻身前十。 但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并未缺席,武汉有汉口二厂,成都有付小姐,西安有劲面堂,哈尔滨有豆小小,青岛、长春、石家庄、海口等地,均有新品牌涌出。 有趣的是,这些今年的新品牌“黑马”中,多数在新需求“无人区”领域出现。 “当新的跨界需求出现,当人们的爱好出现变化,当大牌看不到新机会,新品牌就来了。”天猫方面认为。这些新品牌中,部分甚至开拓了全新的品类,比如方便米饭、餐具消毒机、手持洗地机等。 例如,今年“双11”成交额破亿的新品牌中,扫地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新品牌云鲸年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70倍。 尽管扫地机器人并非新品类,但作为新品牌,云鲸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财经涂鸦》采访时表示,其品牌调性在一开始出现时,便没有主打“精致主义”,而是以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生活的方式,提出“光脚自由主义”。 “比如,我们在营销时没有刻意制作高级感很强的视频,而是通过一些生活类KOL、KOC,以活泼亲近的方式向消费者介绍产品,令口碑传播的方式不断发酵。”该负责人透露。 2019年4月,云鲸曾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进行过一次众筹,收获2000位参与者,45天内共筹得114万美元,成为彼时该平台扫地机器人类目第一名。 转战国内后,云鲸于2019年“双11”正式入驻天猫,启动线上销售,并开设品牌旗舰店。目前,其旗下在售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价格为4299元,主流购买人群大多来自一二线城市,年龄介于25岁-40岁之间,女性用户居多。 在被问及线上销售渠道覆盖哪些时,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天猫的商业模式更适合新品牌,“从去年‘双11’至今的1年多时间,我们只在天猫平台进行售卖”。 《财经涂鸦》同时了解到,今年8月份天猫“超级品牌日”活动中,云鲸当天交易额曾高达9800万元,“打破平台上整个小家电类目的销售额记录”。今年“双11”,其销售实现“30秒破亿”,全天总销售额为2.4亿,在天猫公布的16个破亿新品牌中排名第4。 而据天猫方面介绍,今年兴起的新品类中,代表之一“火鸡消毒刀筷架”,亦“通过创新解决日常新刚需”,并拿到许多消费者的赞成票。 此次上榜的十大品牌之外,宠物经济领域跑出的另一匹“黑马”是新品牌pidan。pidan创始人马文飞透露,他喜欢养猫,但一直买不到自己喜欢和中意的猫厕所,“所以决定从互联网跨界,进入宠物用品行业”。 天眼查APP显示,自2015年成立后,pidan所属公司蛋壳宠物用品在随后的3年内曾密集获得4轮融资。 2016年,其种子轮融资由啟赋资本参投。2017年,又先后于7月份和9月份完成天使轮及A轮融资,投资方分别包括发现创投、黑桃资本、青山资本,以及清晗基金、昆仲资本、清流资本。其中,A轮融资金额为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金额未披露。2018年7月,成为资本领投、清流资本和昆仲资本跟投的6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最终落定。 「黄金十年」刚刚开始 在投资人眼中,新品牌的集体爆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云锋基金合伙人李娜认为,今年新品牌爆发是“过去10年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厚积薄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迭代,驱动越来越多新生代创业者加入到这一波消费创业浪潮中。而人的变化最终会带来行业的变革。” 来自天猫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年间,入驻天猫的新品牌多达10万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90个新品牌在天猫上成长起来”。其中,一些今年刚入驻天猫的新品牌,已经实现成交额破亿的小目标,比如,以红酒和果酒出名的醉鹅娘,专营少女美瞳的moody等。 此次发布的十大品牌同时显示,2020年,食品、美妆依然是新品牌主阵地,母婴亲子、运动户外和家居生活则成为新品牌的“朝阳赛道”。 其中,跑出最多“黑马”的是母婴行业,儿童零食、玩具、汉服等层出不穷,“国人养娃越来越讲究”。 例如,主打母婴玩具产品的MiDeer弥鹿,在今年天猫“双11”玩具/童车/益智/积木/模型品牌 top20最终榜单中,其在11.11当天品牌交易额竞争中,最终空降榜单第17名。公开资料显示,MiDeer弥鹿集设计、制造、品牌和渠道销售为一体,以儿童心理为基础,注重儿童艺术审美,主打经典游戏、艺术拼图、创意DIY工艺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App显示,“双11”当天即2020年11月11日,其所属宁波弥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曾获得一笔来自红杉资本中国、内向基金、钟鼎资本的股权融资,交易金额未披露。但此前,该公司并无显示有其他融资记录。 此外,据天猫平台介绍,专营婴童食品的宝宝馋了、小鹿蓝蓝等新品牌,均在今年“双11”中收获不错的交易额数字。 其中,小鹿蓝蓝为三只松鼠(行情300783,诊股)新品牌,定位三只松鼠旗下互联网宝宝零辅食专业品牌。天眼查App显示,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小鹿蓝蓝所属的安徽小鹿蓝蓝婴童食品有限公司。 此前,三只松鼠云造系统及各电商平台后台统计数据显示,11月1日0时至11月11日24时,小鹿蓝蓝销售超1811万,居宝宝零食行业第一,爆卖速度超松鼠首次双十一2.3倍,自成立以来累计销售超4000万。单品上线累计销量中,冻干奶酪块爆卖314万袋、益生菌酸奶溶豆189万袋、海洋鳕鱼肠上线215万根,均稳居宝宝零食类目第一。 “与以往国货单纯地用好‘制造红利’不同的是,新品牌通常能够综合用好中国的制造红利、设计红利、需求红利、电商红利。创业者年龄更小了,成长速度更快了。”天猫方面表示。 有新品牌创始人曾表示, “入驻天猫,意味着一店触达最具消费力和最大的统一市场”,其中包括品牌有机会直接触达的约8亿消费者,以及与盒马、饿了么、商超等不同商业业态打通的天猫矩阵。 与此同时,相比传统商业时代,互联网大大缩短了品牌从0到1的时间。天猫包含的大数字洞察、趋势中心、超级新秀、新品创新中心、黑马工厂、IP跨界联名等模块,不仅可为新品牌提供创新基因,同时有利于新品牌快速抓住细分市场和新消费机会。 曾有评论认为,“2020年的互联网,没有新故事,只有新品牌。”而新消费品牌的“黄金十年”,或许才刚刚开始。
□ 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上周上涨0.74%,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05%,已连续四周跑赢上证指数。从成分股表现来看,赣锋锂业、科沃斯和金杯汽车等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其中,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五粮液等不少成分股获北向资金增持。今年以来,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8只成分股已实现翻倍。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表示,关注自主自强等中长期战略方向景气度加速的行业,如新能源车、科技医药、高端装备等。 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 上周上证指数上涨0.05%,深证成指上涨1.18%,创业板指上涨2.16%,沪深300指数上涨0.84%。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上周上涨0.74%,已连续四周跑赢上证指数。从四季度以来的情况看,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上涨21.04%,同期上证指数上涨5.55%,深证成指上涨8.60%,创业板指上涨10.33%,沪深300指数上涨9.91%。今年以来,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上涨55.22%,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1.36%。 从成分股的表现看,上周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具体来看,赣锋锂业以21.79%的涨幅排在涨幅榜首位,科沃斯上涨19.49%居次,金杯汽车和泸州老窖也分别上涨5.29%和4.04%。四季度以来,多只成分股表现亮眼,赣锋锂业上涨100.92%,东风汽车和科沃斯分别上涨87.89%和81.46%,山西汾酒上涨65.25%,泸州老窖和张裕A也涨逾40%。今年以来,科沃斯、山西汾酒、赣锋锂业、泸州老窖、海尔生物、片仔癀、五粮液、东风汽车等8只成分股涨幅超100%,实现翻倍。 Wind数据显示,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入86.14亿元,已连续八周净流入。同期,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多只成分股也获北向资金增持,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贵州茅台7.89亿元,净买入伊利股份2.20亿元,净买入五粮液和片仔癀分别达1.56亿元和1.25亿元。此外,一汽解放、恒顺醋业和一汽富维等成分股也均被增持。 关注中长期战略方向 展望后市,北京鸿道投资创始人孙建冬表示,对于2021年的股票市场投资有三个核心观点:第一,股票市场成长股行情已经启动,目前处在成长股上涨行情的加速阶段;第二,赢在当下,要敢于积极地把风险头寸加上去。现在股票市场还存在比较大的预期差,大家过于强调全社会信用收紧的概念,但实际上影响股票市场涨跌的是股市的流动性,而股市流动性未来两个月将处于明年最宽松的阶段;第三,明年重点投资方向在于自主自强等战略大方向景气度加速的行业。 孙建冬称,在2021年,即使对于长期战略品种,也要以战术思维投资,当卖则卖。当股票市场的形势变得不明朗,或者当投资目标实现,要敢于及时出手。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表示,应逐渐放弃短期行业配置思路,从中长期来看待中国行业机会。一方面关注中长期趋势,“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行业,如新能源车、科技医药、高端装备、国防军工等;另一方面关注宏观经济轮动,明年经济整体向上,但流动性略微收紧,与经济复苏相关性比较高的行业可能会阶段性受益,但整个顺周期板块很难全面受益。
京天红维权路有了新进展。近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京天红(北京)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天红”)与被告虎的味蕾(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虎的味蕾公司”)、被告刘金雨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京天红在一审中胜诉。不过,一审胜诉并不是这个网红炸糕品牌京天红商标纠纷案的终结,目前被告方仍在计划上诉。 去年北京商报连续跟踪报道了京天红商标纠纷案,京天红与被告刘金雨方也始终各执一词。但也正是此次商标纠纷,让京天红的品牌知名度得以提升。如今京天红走出原有单一门店的固有模式,开始探索开设低成本小店。 商标纠纷一审胜诉 京天红商标纠纷一审有了结果。根据一审判决书显示,被告刘金雨、被告虎的味蕾公司应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即被告刘金雨立即停止在炸糕商品上、炸糕店铺招牌上使用或授权他人在炸糕商品上、炸糕店铺招牌等位置使用“京天红”标识,被告虎的味蕾公司立即停止在炸糕商品上、炸糕店铺招牌等位置使用“京天红”标识。对此,北京商报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刘金雨授权店铺和直营店铺仅有一家位于大兴的直营店还在正常营业,并且仍在使用带有“京天红”标识的包装。 北京商报记者从京天红方面了解到,刘金雨系原告前员工,恶意抢注了“京天红”商标,还将京天红经营地“虎坊桥”抢注为商标。另外,虎的味蕾公司使用、刘金雨授权包括虎的味蕾公司在内的6家店铺在炸糕店门头和销售的包括炸糕在内的小吃包装袋上使用“京天红”商业标识,并在炸糕店门头将“京天红”“虎坊桥”结合使用。对此,京天红认为刘金雨、虎的味蕾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而对于刘金雨、虎的味蕾公司及刘金雨授权的其他“京天红炸糕”档口使用“虎坊桥”“京天红炸糕”的行为,根据一审判决书显示,刘金雨、虎的味蕾公司称上述行为为注册商标的合理使用,权利基础系基于注册商标专用权及许可授权,系合法使用,并非不正当竞争行为。 目前,一审虽然已经确定刘金雨使用和授权他人在炸糕店铺、包装上使用“京天红”,虎的味蕾公司在炸糕店铺、包装上使用“京天红”,并将“京天红”与“虎坊桥”结合使用的行为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这并不是京天红商标纠纷案的终结。根据一审判决书显示,对于刘金雨注册商标的行为,目前证据能够证明其申请注册了相关商标,但是目前我国采取商标集中注册授权制度,对于商标的核准注册、撤销、无效均属于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职权范围,而事实上京天红公司也已经就上述争议商标向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异议。关于商标的注册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不应属于商标民事案件的审理范围。因此,对于京天红所诉刘金雨注册商标的行为,法院予以驳回。同时,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刘金雨方计划上诉。由此可见,京天红维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审胜诉后,京天红创始人韩美俊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全面布局食品、餐饮服务相关类别,做好商标基础注册保护和日常维护工作。在维权方面,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在品牌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继续发力。 借“热度”求变 京天红炸糕此前因为虎坊桥老店关店登上社交平台热搜,这个老品牌瞬间成为网红。但随之而来的是持续一年多的商标纠纷,这个过程也让京天红的品牌知名度随之提升。 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京天红与刘金雨双方同时开始了业务比拼,刘金雨通过商标授权的方式让其他炸糕贴上京天红的标签。而京天红则是一改原本依靠单一门店的发展模式,开始探索小吃门店,并且不断加快门店布局的速度。近期,记者在走访食宝街、我的食光等美食综合体时均看到了京天红的档口店。对此,京天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京天红正在尝试用新的模式适应餐饮市场的变化,根据商圈特点从产品结构上做匹配,推出新店型,并且将京天红众多的产品梳理出适合不同店型的产品,小吃就是京天红正在发力的方向。 事实上,品牌餐企开档口店正是今年餐饮市场中正在发生的新趋势。从年初眉州东坡和物美合作,在物美超市开设小吃档口,到紫光园借助社区店、超市开设大量小吃档口店,再到如今京天红开始做相似的尝试,疫情让餐饮企业意识到社区餐饮市场的韧性和空间,转小吃、开档口也正在成为餐饮企业试水社区的新变化。 餐饮连锁顾问王冬明也表示,京天红的转型是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京天红改变原有经营模式及利润情况的关键。但京天红也须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位,并且做好面对外部市场挤压的准备,对于京天红而言,其中不仅包括竞对品牌,还有山寨品牌。 快速布局破题 京天红商标纠纷事件虽然目前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于整个餐饮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又是一次有力的警醒。韩美俊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商标对于企业及其产品非常重要,一定要了解商标、重视商标、提前注册相关商标以及及时完善商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地做企业和产品。 中华商标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集佳律师事务所国际商标部部长赵雷律师建议,企业在注册商标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考虑目前经营领域的保护范围上要全面,对于未来可能会延伸的业态进行长远规划,以防对未来发展造成阻碍。同时,还要注意日常商标监测,出现异常及时提出异议。 然而,品牌要想良性发展下去,除了打假维权以外,仍需要在品牌定位和规划上下功夫。 王冬明表示,商标知识产权司法周期比较长、维权难度较高,除了进行正常的维权以外,从品牌发展的角度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扩张速度。无论是通过直营模式还是加盟模式进行扩张,单店投资额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相应的模式规模不宜过大。京天红尝试小吃模式是可行的路径,投资低、目标人群明确、人工少、半成品度高是小吃模式的优点,但小吃模式和之前单店经营模式不同,对于整个团队是较大的考验。另外,京天红也可以探索零售渠道,把产品半成品或成品卖给其他品牌。
大悦城(行情000031,诊股)控股推出的最新产品线“大悦春风里”首店终于在年前迎来开业。12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大兴大悦春风里看到,该项目以街区的形式和市内购物中心模式相结合,并引入了一些品牌定制门店或升级门店。虽然该项目以30%区域首进率为亮点,但记者对比周边商业发现,一些特色的升级门店或定制门店品牌在周边区域早已布局,同时该项目周边还有龙湖天街、凯德MALL等大型综合体,在品牌同质化及客群被分流方面存在逐渐扩大的风险。有分析指出,想要长期保持品牌竞争力,大悦春风里仍需对品牌进行差异化调整。 零售比例过重 首店概念吸客,新型门店或是大兴大悦春风里的亮点。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开业初期的周末时段,该商场客流较多,部分门店出现就餐等位等现象。记者了解到,大兴大悦春风里引入了区域首家MUJI、星巴克独栋花园宠物店、京东7FRESH七鲜超市2.0升级店面、呷哺呷哺(港股00520)首家主题店等多家特色门店。 大悦春风里作为大悦城体系的最新产品线,必然在体验感上下足功夫,但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对比品牌发现,从门店功能性上来看,该商场的零售占比依旧高出了此前的设想。记者根据商场提供的品牌导览粗略统计,目前商场开业品牌数量近250家,其中零售品牌的门店大约为143家,餐饮品牌为78家,娱乐类品牌为25家,零售、餐饮与娱乐业态的数量比例大致为6:3:1。 而在此前,大悦城控股推出“大悦春风里”这一产品线时表示,“大悦春风里”项目瞄准25-45岁的新兴中产和成熟中产。与面向18-35岁、定位潮流时尚的大悦城不同,大悦春风里更生活化,包括餐饮、休闲、娱乐、社交、家庭、亲子在内的生活类业态占比较高,零售业态的比例比大悦城少。当时对于这一产品线的业态配比估计是零售、餐饮和娱乐生活配比为4:3:3或者3:4:3。 寻求差异化 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硬件改造上的难度对大兴大悦春风里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附近区域现有品牌和商业项目来看,同样也存在对该项目造成分流的可能。就从该商场主力店超市来看,具有体验感差异化的确让七鲜市集更具看点,但从长期来看,七鲜超市能否撑起大悦春风里的超市业态,并成为周围居民首选超市,甚至为大悦春风里制造源源不断的客流,这些还是后话。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发现,距离大悦春风里仅百米有余处,有一家物美超市,已有稳定的客群;直线距离1000米内还有另一家物美超市、京客隆超市和数家非连锁超市及便利店。从内部构成、品类设置、价格设定乃至到家配送方面,七鲜超市与周遭的超市均处于抢夺客流的竞争关系。或许,对于长期商业项目匮乏的火神庙商业中心来讲,带有新鲜感的七鲜超市能增加客流。但单从超市业态来讲,较为集中的超市自然会争夺彼此的客群,七鲜超市与物美超市又同时提供线上下单配送到家,两者线上的商圈范围也存在重叠甚至是重合。 再从商业综合体方面来看,距离大兴大悦春风里开车约10分钟左右的路程可以到达龙湖大兴天街和凯德MALL天宫院店,而这两大项目不论是从体量上还是交通位置上来看,都比大兴大悦春风里略占优势。距离大兴大悦春风仅有7000米的龙湖大兴天街购物中心与地铁无缝连接,面积达15万平方米,大兴天街购物中心引入了很多体验业态,覆盖影院、溜冰场、儿童乐园、餐饮等,其中,引进了一个2200平方米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真冰冰场,33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囊括了小小孩到大小孩各个成长周期的娱乐项目。距离大兴大悦春风里只有8000米左右的凯德MALL天宫院店同是地铁上盖项目,总体量高达20万平方米,当初该商场进驻也是为该区域带来了近50个首店品牌。可见,随着大兴大悦春风里入局较慢,一些区域内的优势被提前占领,只能靠后期运营和调整来寻求差异化。 营销IP谋出路 随着品牌扩张、消费升级,商业综合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说到底也成了争夺消费者的竞争。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已经进一步升级,已从品牌、餐饮方面的竞争转换为品牌时尚、艺术沉浸的竞争。一些非常好的营销活动对吸引消费者以及商场环境构建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而不是仅仅去超越竞争对手的业态组合和品牌组合,只有项目能够维持场内不断有好的特色IP进驻,吸引消费者专程前来,才能够脱颖而出。 不过,赖阳指出,大悦春风里在大兴黄村区域依旧很有增长前景。因为黄村居民密度较高,大悦春风里的进驻对于黄村原本的商业中心有环境氛围提升的作用,对原有的商业中心是一个很大的升级。 对于项目的未来发展,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会长王永平持同样看法,他表示,大悦春风里这一产品线推出的初衷就是满足中产消费者中的细分客群,对生活的品质、品位有追求的人群,所以未来的市场空间依旧比较大。所以大悦春风里在抓住目标客群的同时,应发挥大悦城创新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中产消费者对场景和文化消费体验的需求。 从大悦春风里所处的项目位置来看,王永平表示,虽然该区域不能与西城、朝阳、东城等区域相比,但至少该项目立足北京市场,周边的人群也都是在北京工作的消费客群。此外,该项目属于从房地产基金购买进行改造,只要维持创新,保持自己的格调,这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创新项目。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品渥食品(300892.SZ)今日跌10.71%,截至收盘报62.50元。 值得一提的是,品渥食品曾于12月初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0年11月30日、2020年12月1日、2020年12月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以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交易特别规定》等相关规定,以上情形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形。 上述公告发布后,品渥食品股价高位震荡,并于12月16日创下股价阶段高点87.66元。此后至今,品渥食品股价一路震荡下跌。 12月8日,招商证券曾发布研报《品渥食品(300892):立足乳品优势赛道快速成长的进口食品品牌商》,研究员为宁浮洁、丁浙川、李秀敏、徐锡联。研报称,品渥食品以代工方式向国外采购商品,直接向线下超市或线上电商销售产品,直营渠道收入占比80%+;同时自主进行品牌开发与推广,自有品牌渠道占比85%,在产业链上承担了品牌运营商的角色。 招商证券称,品渥食品德亚牛奶和瓦伦丁啤酒产品和品牌力较强,具备紧随渠道变革快速布局的能力,成为多家社区团购的供应商,有望在德亚牛奶等品类迎来放量。预测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1.74/1.9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年PE为56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A”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