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面对疫情重创,在各地政策刺激以及厂家与经销商共同努力下,汽车市场销量逐渐回升,展现出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韧性。然而,尽管市场回暖速度快于预期,2020年全年销量数据预计仍将低于2019年水平。 “预计2020年全年整个新车市场销量,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在内,大概为2%负增长的状态。其中,乘用车下滑7%左右,商用车增长23%-24%左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认为,由于二手车的发展跟不上新车大规模、高产量投入市场的节奏,预计2020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在1430万辆左右,下降4%左右。 如此来看,继2019年中国车市出现28年来首次销量下降之后,2020年的“二连跌”已成定局。不过,流通协会同时表示,我国车市在2020年完成了筑底和调整,产销规模稳定且价格触底。预计2021年将出现新车集体价格反弹,并为实现多元化高质量发展而储备新动能。 2020年汽车销量预计下滑2% 疫情影响下,本就处于下行趋势的汽车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产销两端近乎停摆的态势一度令“汽车人”忧心忡忡,认为全年汽车销量将下降10%左右。但随后中国车市的不断走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预估今年的汽车销量好于预期。2%的负增长说明中国车市今年的生命力顽强。”肖政三表示,2020年我国汽车整体销量预计将呈现2%的负增长状态,同比收窄6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下滑7%左右,新能源乘用车将有两位数增长,达130万辆左右;商用车增长毫无悬念,增幅将在23%-24%。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朗学红也表示,临近年末销售旺季,厂家和经销商冲击全年目标,促销力度不减;新地方性补贴政策相继推出,对购车需求有一定刺激作用。此外,上海、北京分别出台外牌限行和摇号新政,对12月份车市也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不过,记者注意到,由于年底补库存以及面临销售考核目标,新车价格倒挂,汽车经销商压力不减。据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我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0.7%,环比微涨0.2%,同比上升1.7%,位于荣枯线之上。 “自2018年汽车市场出现下滑以来,库存预警指数连续36个月全部都在预警线之上,这也是反映整个行业连续三年的调整。”朗学红对记者表示,“11月份开始,库存预警指数再一次达到了60%以上的高位,这跟中国汽车市场连续7个月两位数正增长的数据形成了一些反差,反映出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在年底进一步加大。” 日德两系销量完成率较好 面对年初制定的全年销量目标,德系品牌整体销量表现占优,日系品牌则完成率较高。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主流乘用车企中,日系品牌,如一汽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继2019年后继续领跑销量完成率榜单。自主品牌方面,包括一汽红旗、长安汽车(行情000625,诊股)等达成了既定计划。 一直以来,日系品牌凭借车辆的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在国内市场非常受欢迎。为此,2019年就保持较好增长势头的丰田中国,2020年初订下了176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近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了2020年销量情况,累计销量达到80万辆,同比增长9%,以105%的目标达成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并领跑榜单。结合前11个月广汽丰田累计销售的69万辆,以及雷克萨斯的20万辆,全年销量目标指日可待。 同为日系兄弟品牌的本田中国,2020年销量目标和2019年基本持平,为155万辆。1月6日,本田中国公布销量数据,2020年公司终端汽车累计为162.7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广汽本田全年终端累计销量为80.66万辆,同比增长5.4%;东风本田全年终端累计销量为82.04万辆,同比增长4.0%。 相比之下,日产汽车的销量目标完成任务犹未可知。去年11月份,东风日产零售销量为12.66万辆。截至去年11月30日,东风日产累计销量为100万辆,距离年销160万辆的目标仍相去甚远。 德系品牌方面,2020年一汽-大众的销量可谓一骑绝尘,在奥迪、大众、捷达三大品牌共同努力下,全年累计终端销量达到216万辆(包含进口车),蝉联中国市场的销量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该数值仍遗憾地低于232.5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 回到中国品牌方面,一汽红旗成为今年最为强劲的销量黑马。年初一汽红旗制定了2020年20万辆的销量目标,这对于2018年年销仅为3万辆,2019年的年销量10万辆的红旗品牌来说,难度可想而知。2020年12月25日,一汽红旗发布消息称,提前一周完成2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同比销量增幅达到100%。考虑到去年车市的景气度以及红旗的品牌定位,着实是一个令人意外的成绩。 此外,继2015年之后,重新站上千亿元市值大关的长安汽车,同样收获了股价与销量的双丰收。长安汽车此前定下的2020年年销量目标为191万辆。1月6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2020年12月份汽车销量20万辆,全年销量突破200.4万辆成功撞线年销目标。 记者注意到,长城汽车(行情601633,诊股)(港股02333)此前定下的2020年销量目标为102万辆,2020年前11个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达96.15万辆,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达94.26%。按此推测,其达成年销量目标十拿九稳。此外,部分未公布最新销量数据的企业表现不一。吉利汽车(港股00175)、奇瑞汽车和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截至2020年11月份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分别为88%、70%和71%,距离实现规划差距较大。
奢侈品对涨价乐此不疲。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爱马仕、BV、Celine等将陆续涨价,Celine本年度将涨价三次。官方涨价导致奢侈品二手市场销量出现抬升,后者成了“正主”涨价之余的受益方。不过,奢侈品品牌似乎对争夺二手奢侈品的客群并不感冒,也不愿通过主打款式减价招揽这部分客群。现阶段,大环境之下的奢侈品涨价还将持续,此举成为确保稀缺性的有效方式,头部奢侈品和二线奢侈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也会逐渐拉大,梯队将更为明显。 隐性涨价频现 元旦刚过,奢侈品新一轮涨价已然开始,部分品牌今年还将涨价数轮。北京商报记者连续走访多家奢侈品门店发现,爱马仕已于2021年1月1日上调了全球产品售价;国贸Bottega Veneta(以下简称“BV”)专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BV全球价格将于1月8日上涨10%。 此外,国贸Celine专柜工作人员表示该品牌的部分手包将于1月11日上调1000元左右,其他产品暂无上调准备;但因2020年Celine仅上调了一次价格,预计2021年将会有三次涨价。另有公开消息显示,奢侈腕表品牌爱彼将于1月5日上调全球官方售价,幅度为5%左右,距离该品牌上一次涨价只过了5个月。 北京商报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有部分博主表示,爱马仕涨价的频率不算很高,一年一次比较稳定,价格上涨幅度也比较小。 手包涨价只是“表面文章”,相较于配货品的涨价幅度,前者的涨价还算含蓄。有消费者评论称:“涨价是小事,配货别涨才是关键。”另一名消费者评论称:“每年的价格上涨只是显性涨价而已,隐性涨价(配货)今年早已上天了。”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名爱马仕顾客处了解到,买爱马仕的经典款包都需要进行“配货”,即在买包前要先购买其他非热门款的商品,如茶具、马具、项链等。根据经典款包的颜色、热门程度,配货商品价格与所购买包的价格比例在1:1到1:1.5之间,配货价格也会随着包本身的价格上涨而上涨。 价格的上涨似乎对于部分消费者的购物热影响不大。北京商报记者在国贸爱马仕专柜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手提5个爱马仕购物袋走了出去,工作日的下午爱马仕内的消费者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牌的店铺。 值得注意的是,爱马仕2020年三季度销售额也呈现了逆势上涨的状况。据其2020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18亿欧元;前三季度的收入跌幅收窄至14%,录得42.88亿欧元。 强调稀有性 “配货的价格也在不断同比增长,可提高品牌的稀有性。”第五大道全球优选CEO孙亚菲表示:“爱马仕的配货行为,实际也是维护品牌形象的手段之一。用配货来强调商品的高端,造成人为的紧缺性。但同时由于这个品牌本身制作工艺的繁琐,的确也难以生产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热门款商品。基于此,配货涨价是在强调稀有性。” 涨价对于奢侈品来讲或许是其保持神秘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极为看重调性的奢侈品。“对于爱马仕来说,拥有其品牌商品的人越多,品牌形象越是会下降。”孙亚菲指出。 此外,奢侈品的涨价不会是通涨,主要集中在经典款和主推款,尤其是经典款。举例来讲,香奈儿的经典款CF曾经有一年涨幅达20%。这样的涨幅会让消费者觉得商品可以保值,但其实二手奢侈品想以原价卖出去都是“有价无市”,但在消费者的心理上却会起到一个良性的作用。 疫情影响之下,不少奢侈品品牌的收入都有着大幅下跌,涨价让行业认为品牌在暗中稳定营收。LVMH集团2020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在前三季度的销售额为303亿欧元,同比下降21%。不过,三季度销售额的跌幅为7%,较二季度的下滑38%有所改善。 开云集团的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跌4.3%至37.17亿欧元,其中奢侈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7%至36亿欧元,而其核心品牌Gucci三季度销售额则同比大跌12.1%至20.88亿欧元。 股票下跌、业绩下滑并不会给奢侈品品牌带来倒闭性的影响,他们依旧会维持原有的销售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护品牌的形象,强调稀有性。孙亚菲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越头部的奢侈品价格越坚挺,对品牌形象的要求也越严格,他们对低廉的售价影响品牌形象的行为极为反感。” 二手市场受益 奢侈品专柜销售出的“正主”涨价,捎带着让二级流通市场里的二手奢侈品和中古品的销量紧跟着水涨船高。北京商报记者从寺库品牌方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每次奢侈品价格上涨之前,二手交易平台的销售额都会有明显的增长,价格也会随着奢侈品原价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据优奢易拍APP数据显示,在2019年奢侈品鉴定商品总数量中,二手商品占到了七成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二手奢侈品交易量激增。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中古店负责人处了解到,中古奢侈品的价格大多在2000-5000元之间。 不过,在奢侈品品牌眼里,繁荣的二手市场并不是对手,相应的涨价也不会对品牌官方渠道产生影响。“头部奢侈品品牌并不看重购买二手物品的‘边缘人群’。”孙亚菲直言。 “二手奢侈品的购买人群多数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较低,中古市场更类似于‘集邮’。对于一些小众消费者来说,受一些喜欢的款式早已停售的影响,就会选择购买中古款。但这二者因购买人群和奢侈品的主要目标受众不吻合,所以都难以对奢侈品行业产生冲击。”孙亚菲称。 她进一步指出,对于这类“边缘人群”,奢侈品品牌也会有相应的对策。奢侈品的经典款虽然一定会持续涨价,但他们也经常进行一些针对新款、联名款或者网络款等商品的价格下调举措。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来让部分第一次购买或者购买实力不足的人能够有机会消费。 此外,孙亚菲表示,未来奢侈品涨价的趋势依旧会延续,但头部奢侈品和二线奢侈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也会逐渐拉大。但即便是二线奢侈品品牌的经典款,未来还是会保持轻微涨幅,而对于其他非经典款式来说,更多还是会选择随行就市,以量大和保持销售额为主。
辞旧迎新,又是新的一年。在最近这段的时间里,如果要问最火最燃的国民话题是什么?相信不少人给你的答案都会是一个月前嫦娥五号去月球挖土。 一、嫦娥归来背后的7.9万家公司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完成探月之旅的嫦娥五号怀抱月球"土特产"顺利归来。在为期23天的行程中,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里程碑。 嫦娥的成功挖土与回归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也无时不刻地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在全球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中,最精准的无疑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句话"中国过去几十年取得的经济成就为其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成功的背后是海量的中国企业"。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在嫦娥飞天背后有着众多的中国企业,这些年来为航天工程(行情603698,诊股)不断贡献力量的中国企业多达7.9万家,其中不乏蒙牛、小米、康师傅、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等众多大家熟悉的名字。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个共同的标签:民族品牌。伴随中国航天的崛起,这些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中逐步崭露头角,扬名海外。 那么,不妨让我们深入挖掘一下,中国航天崛起背后的中国企业崛起之路到底是怎么走的? 二、经济腾飞中的民族品牌崛起 纵观中国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更是一部民族品牌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1979年的时候我们还一家世界500强公司都没有,21世纪初的时候,我们在世界五百强中仅仅只有10家公司,但如今我们在世界五百强中已经有了133个席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中。 这些强势的民族品牌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中国的民族企业又是怎么样像中国航天一样快速崛起的呢? 1.从世界工厂到产品感动人心 当我们仔细研究中国品牌的全球崛起之路就会发现,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横扫全球,其最核心的优势在于我们极高的性价比,其中最有名的无疑就是小米公司。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 4660 万台,高端机更是占据欧洲市场第三。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销量,其实就是因为小米极高的性价比,无论在哪个市场消费者都是价格敏感型的,当一个物美价廉用户体验极好的产品摆在面前的时候,消费者都会被"真香定律"所打动,所征服。 不过,如今中国制造产品拥有这样的性价比和40年前凭价格取胜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已经不用像当年一样贩卖廉价劳动力赚辛苦钱了,而是通过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将成本控制在极低的水平。故而小米可以竖起产品"感动人心、价格公道"的大旗,并启发了大量后继企业进行借鉴效仿。 同样的逻辑,还能在大疆科技身上得到验证,这家来自深圳的科创企业如今已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80%之多。在国民食品方便面市场上亦是如此。据财报数据,康师傅一年能卖出170亿包方便面,是全球市场销量最大的品牌。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面对激增的市场需求,康师傅率先复工复产,保证每天超过435万包方便面投入市场。 而工厂满负荷生产的背后,却并非单纯的海量人力投入,而是全通路数字化管理。据悉,康师傅前几年就开始大规模布局数字化运营体系以及共享中心的数据整合。即使在去年年初的极端条件之下,康师傅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及数字化应对,来支持方便面的生产、销售、物流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市场在经历了最初一段时间的供应短缺之后,很快就能实现大规模供应的恢复,甚至面向全世界供应各类应急物资的深层原因所在。众多像小米、康师傅这样具备数字化生产能力的企业,这才是我们的产品能以极高性价比征服世界的核心优势。 凭借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康师傅复工复产后快速满足了市场需求 2.由占据份额到主导规则 对于改革开放前期的很多中国企业来说,生产制造都是低质量的微笑曲线底端,中国人通过制造赚的都是辛苦钱,这的确是一部分改革开放前期中国企业的写照。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经开始全面在各个产业方向上发力,中国标准和中国规则开始逐渐主导世界生产。 去年11月26日,中国泡菜国际标准公布,引发了韩国的激烈争论,而何止是泡菜国际标准,来自中国的企业正在全方位主导世界产业的规则。例如,在5G产业中,截至2020年10月份,5G标准专利数量华为以2993件的数量排名第一,远超后两位的三星和高通。可以说,华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在主导世界5G的市场规则。 5G之争,是市场份额之争更是规则主导权之争 此外,在动力电池产业,来自中国的后起之秀宁德时代已成功占据了三元锂电池的主导地位。2017年,宁德时代在与LG、松下等国际巨头的竞争中,不仅成功跃居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第一之位,还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的核心合作伙伴。 同样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方便食品的龙头康师傅也在整个产品管理体系之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进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案例的食品饮料企业。由康师傅倡导的"向好以善"的理念也在国际视野获得了认可。从企业安全经营和企业价值观两个方面着手,康师傅在产品品质、价值链、环境保护、以人为本、社区投资五大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努力,从而不断推动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据了解,康师傅通过产业链的整体拉动,每年可令来自全球产业链超过4000万的农民受益。 3.凭产品取胜到实现文化影响 从制造力领先到主导规则,还只是大多数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前两步。如今,随着中国产品的全球输出与布局,我们不仅在世界各大商场超市能看到随处可见的中国制造商品,更伴随着强大的中国文化输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小米这样的科技企业也通过粉丝经济的运营模式扎根全球220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达2.3亿国际"米粉";大疆在牢牢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头把交椅之后,通过对年轻世代科技潮流的引导,令无人机成为了科技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科技新锐征服海外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推动饮食文化的席卷全球。据《全球中餐发展形势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之外已经有了多达40万家中餐馆,中餐正在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文化力量,国民女神老干妈如今已成为全球爆款,火锅、奶茶等品类也在持续向海外输出。 在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众多品类中,方便面以它的高度快速可得性,无疑是最受欢迎代表之一。网上公开的数据显示,仅康师傅一个品牌旗下的泡面种类已经超过了200种以上。面对2020年上半年宅家餐饮需求的激增,康师傅经数据化分析决策后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创新产品手擀面,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居家用餐需求,还进一步促进了方便面正餐化的认知度,对于既想方便又想提升自己厨艺的年轻人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机会,实现了由产品到饮食文化的受众沟通。 一碗方便面也可以成为不同国家消费者沟通的桥梁 把视野放到全球,伴随世界方便面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不断推陈出新的泡面正在成为各国消费者享受中国美食最方便的一种方式。再加上康师傅为首的中国品牌能做到从单价一块五到几十块,足够广域的价格区间,可以说,任何消费者都能有自己触手可及的泡面产品选择。在凯度咨询2020年发布的亚洲最受欢迎快消品牌排行榜中,康师傅凭借全年8.25亿人次的消费者触达,与乳制品巨头伊利、蒙牛一起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 三、界风云变幻再起,民族品牌该向何处去? 如果说之前的性价比、主导规则、文化影响都是中国制造的优势的话,如今的中国制造其实更需要不断转型升级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中国的各大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不断通过在制造能力、市场规则、文化影响上发力,从而真正抢夺用户的心智,占据产业链的制高点,只有这样才有进一步推动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全面崛起的可能,由小米、康师傅、宁德时代们的星星之火到中国品牌的燎原之势。 对于各大企业来说,如今产业升级的方向其实并不难找。无论市场怎么变化,消费者是最不变的决定性力量,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就是最大的方向,民族品牌们已经踏出的步伐,需要迈得愈发坚定。 1.让从便宜到消费升级,有适合自己的产品 当今的世界,既有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大量发展中的亚非拉国家,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种类的产品来填充。这就像小米的手机产品矩阵,从几百块的红米到上万元的小米Mix,也就像单价一块五的康师傅袋装面到单价几十块的速达面馆,中国企业需要从当地市场出发,通过丰富的产品设计,来真正让每个群体的消费者都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2.从有品质的产品到品牌全面可持续发展 性价比的核心并不单单是低价,更是有品质的价格优势,这就要求中国品牌在升级中不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产品品质的提升,并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格局去践行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点上,以宁德时代、蔚来汽车等为代表的众多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已经开始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再比如说一碗泡面,看上去简简单单的方便面其背后却是康师傅为代表方便面企业创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模式,严控源头安全。据了解,康师傅食安中心每年对原料及最终产品质量指标检验超过350万次,检测食品安全监控指标逾1500项。也正是如此,在外卖、冷链食品的安全性逐渐被大家疑惑的时期,康师傅方便面几乎已经成为了疫情期间最放心的食品选择。这其实是康师傅长期食品安全投入的结果,量变积累的消费者认可度正在逐步实现质变。 在凭借产品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基础上,康师傅还积极践行"向好以善"的企业发展模式,从企业经营和价值观打造着手,实现了产品品质、价值链、环境保护、以人为本、社区投资五大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面提升。这种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兼顾经营与社会环境的可操作路径,不仅为康师傅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更为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国际企业治理规则定制竖立了榜样。 3.从研发升级到全面的数字化演变 如今在这个全面数字化的时代,90后、00后这样数字化社会的原住民正在逐步成为最重要的市场受众。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是小米、大疆、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所有企业都必须面临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以康师傅为例,其多年前就开始积极探索渠道数字化升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并先后自主研发出数字化开放式渠道管理平台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通过机器学习进行商圈预测,力求在现有销售模式上实现响应式铺货,帮助小店针对消费者需求作出更快速反应,从而实现品牌下沉并扩大线下渠道的销售份额。 除此之外,康师傅还积极与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对线上消费者数据的挖掘,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可为快消企业参考借鉴的精准营销模式。在2020年,随着直播带货热潮的带动,康师傅也针对性地将速达面馆、手擀面等产品通过薇娅、老罗等人气直播间推向了更多消费者,并收获了连续售罄的好成绩,一代"美食制造王者"也在线上全面开花。 我们不难看出,随着中国企业数字化升级的不断推进,大数据分析的用处将更加广泛、更加精确,能够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最适合消费者的产品,配合直播带货实现快速的产品销售,这就是全面数字化对于企业的最大意义,也是中国品牌跻身国际舞台的根本。 毫无疑问,数字化驱动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企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言必称"大(大数据)智(人工智能)云(云计算)移(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全面数字化升级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在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唯有变化本身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正如我们现在在月球挖土,未来要去更远的火星、乃至于太阳系其他地方,"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这不仅是我们航天工程的目标也是广大民族品牌的共同目标,在梦想的带动下,一切其实皆有可能。如果说航天事业代表着中国人对宇宙探寻的梦想,那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的崛起代表着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生活的向往,而宁德时代这样制造新锐则代表着对民族企业向高端转型努力,以康师傅为代表的食品企业则象征着国人是美味、便利、安心、健康生活的追求。 对于广大中国民族品牌来说,我们之前的成功源于勤奋努力,而未来的发展源自科学可持续的内部管理和顺应时代的科技赋能,这就是产业升级的力量。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中国企业都应主动担当起这份历史赋予的使命,即不断抓住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并作为民族品牌积极投身国际舞台的交流和竞争,成为中国梦的一份有力支撑。 站在2021开年年头眺望,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正如大江浪潮般不可阻挡!从嫦娥五号到它背后的7.9万家企业,从航天事业到保护科技、汽车制造、食品等多个行业,民族品牌的崛起终将势不可挡!
2020年朋友圈中好友互动最多的广告,一定有WonderLab。 无论是不是减肥人士,一定都或多或少被动接触过这个代餐奶昔品牌。这一2019年初才成立的品牌,成为了该年天猫最受女性欢迎的瓶装代餐奶昔品牌,并在今年轰炸小红书与朋友圈,同时迎来一场资本盛宴——两年内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启晨资本等。 WonderLab走红的背后,是冉冉升起的轻食、代餐风口。 近年来,在年轻消费群体之间,刮起了一股轻食、代餐的火热浪潮。新一代消费主力的消费和饮食观念发生变化,对饮食的“健康”与“瘦身”更显关注,低脂低热且饱腹感强的食物备受推崇。 以WonderLab为代表的代餐品牌的崛起,其实是承接着轻食行业的发展。率先走强的轻食行业,由于产品同质、卫生质量以及口感不佳等问题,面临企业“昙花一现”的窘境。大浪淘沙之后,几乎没有品牌能够长足地存续发展。 因此,后起之秀代餐逐渐成为了资本追捧的热点——但代餐能走出一条和轻食不一样的路吗?这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伪风口? “跑步”抢“门票” 吃顿沙拉就健康了、吃顿代餐就减肥了——无论是出于真实地减肥健身目的,还是生活压力下给自己提供的安慰剂,代餐与轻食确实是在年轻群体中流行了开来。 它们代表的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核心就在于健康、营养、减负。其中,低卡路里、少油盐的食物都可以算作轻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明治和沙拉;代餐则指低热量、易饱腹,能部分或全部取代正餐的食品,有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棒等。 国内市场中,代餐与轻食是近几年随着年轻一代成长、生活方式转变,才出现的崭新概念。 其中,轻食行业的发展更早一步。轻食行业在国内经历了起步、热潮、到回归理性的周期,而这一切仅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 2014年是轻食沙拉的元年,米有沙拉、打开沙拉、甜心摇滚沙拉等第一批沙拉企业创立。2015年至2017年,市场处于资本持续加持的高温状态,米有沙拉获得真格基金天使轮投资,甜心摇滚沙拉完成A轮、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及美团旗下龙珠资本。同时这一时期更多创业者涌入,按照沙绿轻食创始人李科的说法,2015年上海沙拉店的数量不到50家,到2016年年底达到了三四百家。 但2018年后,行业出现大洗牌,包括甜心摇滚沙拉等明星企业业务关停,资本也随之降温,市场回归理性。回头来看,市场早就忘记了甜心摇滚沙拉这个风光一时的名字,记得的只有那场曾引起不小争议的、在北京街头组织300名外籍男子送餐的“斯巴达勇士活动”。 创业公司仅仅是轻食行业赛道的一部分,传统餐饮企业,洋快餐以及互联网企业也加入赛道进行市场争夺。越来越多的餐厅、咖啡店、烘焙店把轻食加入菜单,结合自身主营产品优势,侧面迎合市场需求。 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应该是瑞幸咖啡,瑞幸咖啡在2018年下半年搞了一场促销活动,推出了一系列低价格的肉卷、三明治、司康,打出了“轻食风暴”的字号。 代餐食品存在已久,但直到2019年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代餐元年。 从市场表现上看,神眸数据显示,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代餐在全网销售额达到36.47亿元。除了WonderLab之外,表现突出的品牌还有麦片代餐品牌王饱饱,在2019年“双十一”中其获得麦片品类TOP1的成绩;去年5月才在天猫旗舰店开售的新西兰代餐品牌Smeal,在2019年内单品卖出100万瓶,销售额突破1150万元。 资本也开始向这一赛道涌入,WonderLab、超级零、野兽生活、王饱饱等代餐品牌先后获得融资。并且今年,这一融资浪潮还在持续。 相比轻食较为单一的“素食+低脂肉”的模式,代餐的种类较为丰富。其中包括代餐粉、代餐饼干、代餐乳制品、燕麦、能量棒,并且口味上不断推陈出新,由甜味向咸味转变,更符合中国人的多元化饮食需求。 除了创业公司外,一些传统的大型食品企业也争相进入赛道,包括康师傅、中粮、百草味等等。部分国外的代餐品牌Smeal、Huel,也相继入驻电商平台。但在实际竞争中究竟谁能更胜一筹,依旧乾坤未定。 从融资情况中可以观察到,近两年资本把从轻食上收回的热情,重新投向了代餐赛道。 但轻食短暂的风口期给人以警醒。面对代餐风口的火热,我们需要提出更多的问题:到底谁在吃代餐?代餐市场又能有多大潜力? 女性撑起代餐市场? “斯巴达勇士”的营销活动受到不少诟病,但也揭示出商家的一个发展逻辑:讨好年轻女性。 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轻食还是代餐,都是由女性消费者撑起的市场。根据CBDN×天猫美食发布的《2020代餐轻食消费洞察报告》,代餐消费逐步日常化,覆盖了健身人群、减重人群、加班族以及日常保健人群等多种健康饮食场景。70%的代餐消费者为女性,其中85后90后贡献了40%的代餐消费,而95后的未来消费潜力最大。消费主力人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三四线城市的规模增速不可小觑。 女性消费者为何选择轻食或者代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健康饮食的需要,二是方便快捷的需求。 在轻食、代餐产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前,国内已经有相类似的产品存在,比如素食和减肥餐,但当下的理念上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今的轻食更加注重膳食搭配,而不仅仅是吃“草”或是低热,对于酱汁热量过高以及营养均衡的问题有了显著改善。 类似的零食代餐则包括像芝麻糊、压缩饼干、燕麦片诸如此类。而如今的代餐更多意义上不再是上述的日常代餐,逐步向功能性代餐转变。消费者在选择上更注重营养、瘦身减脂以及口味的多种考量。 健康饮食除了需要营养均衡的基本要求外,还有断糖、瘦身的功能性需求。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尤其是女性,对于个人管理愈发重视,而控糖瘦身势必伴随低碳水、低热量的饮食甚至于断食。传统的节食很容易造成饥饿感,并且口感也不佳,很难做到“吃不胖”的期望。而轻食代餐的出现迭代,就逐步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代白领在经历“996”的摧残之后,自身做饭的意愿并不强烈。尤其是在加班和运动不足的情况下,利用轻食代餐来代替一两顿饭,不仅食用没有心理负担,而且也更加省时省力。在这一点上,代餐产品相较于轻食更胜一筹。 资本狂欢中的冷思考 2020年不少代餐类的创业公司获得了资本加持,但总的来看,还有很多资本机构仍处于观望阶段。代餐产品虽然依靠减脂瘦身收割了一部分消费者,可未来的长远发展依旧面临多重困难。 当前阶段的创业公司,都在深耕自己的细分领域。比如超级零主打的就是天然代糖零食品牌,乐纯主营酸奶制品,而ffit8则是蛋白棒、蛋白瓶。投资人当前看重的是产品特色而非标准化,目标清晰、产品出色的创业公司有能力率先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相反标准化则意味着未来可替代品的威胁。 “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有可能是跨界。”代餐全品类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像三只松鼠(行情300783,诊股)、良品铺子(行情603719,诊股)这样的零食品牌,就面临像keep之类互联网公司的市场争夺。因此反观创业公司,即使可能短期通过网红单品获得了客流和知名度,但长期来看品类重叠而造成的竞争,仍旧是不可避免的局面。 同时,线下经营打入门店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产品渠道的合作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传统食品行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供应链条,因此在销售等环节会相较于创业公司具备优势。但所幸这种优势并不是垄断性质的,创业公司的线下经营依旧具备机会条件,只是布局周期会更长。 代餐产品的定位是“零食”,即便有营养价值,也不能完全替代三餐。目前在市面上存在一些产品鱼目混珠,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损害。代餐企业属于食品领域,需要遵循食品安全的规定。同时此类产品在宣传上可能存在打“擦边球”的情况,虚假宣传没有得到有效抑制。随着未来规模的扩大,行业监管标准可能会趋于严格。 代餐产品的价格相比于普通零食会更高,单品利润空间更大,但回购问题依旧是个困局。如果不打破边界,最终的用户依旧只能局限在健身人群。而回购难的痛点正是在于口感单一,口味不佳,仍旧不能满足顶替一餐的原始设想。 目前的代餐企业推出了盒子产品,来增加产品的体验层次。不仅局限于饼干,肉干,能量棒这类小零食,也推出了拌面,米饭等产品,期望能够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口感需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产品看似是代餐行业的革新迭代,但从食品业的整体角度来看,不过是速食产品打上了营养化的旗号。如果再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新鲜度,则必须配备冷链服务,而这一切似乎又回到轻食沙拉的老路上。 轻食沙拉在经历野蛮生长后,回归理性,看似和代餐行业发展模式截然不同,但最终还是要面临同样的困局。轻食沙拉一般从线下门店起步,通过外卖配送行业进行经营,但问题在于门槛低,产品单一,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加之食品的保鲜储藏成本较高,很难形成大连锁的经营格局。 虽然2019年是代餐行业元年,但留给新创业公司的机会已经很少。轻食、代餐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但是在经营中依旧受制于饮食文化、现实条件。空谈健康生活,希冀消费者通过宣传噱头来购买产品,最终还是会败给现实。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产品打造品牌、赢得人心,深挖渠道,占据更大的赢面机会。而投资者的投资不在于打造短期爆品,而是长期的价值取向。
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在水稻种植基地观察“稻花香2号”生长情况。 (资料照片) “我就是一个农民,一辈子就想干好一件事,就是把五常大米种好、卖好。”47岁的乔文志说,“2020年东北地区遭受三场台风侵袭,我们新品种的抗倒伏性得到了验证,品种的改良为稻米丰收奠定了基础。” 提起乔文志,粮油行业以外的人可能不熟悉,但提起五常大米,几乎是家喻户晓。在五常大米品牌发展中,乔文志功不可没。如今,乔文志不仅是2020年“全国十佳农民”,还是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合作社是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企业则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加工出最好的大米 “创业之初,我揣着2万元到北京卖五常大米。当年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五常大米好,我要把它卖个好价钱。不过,当时的五常大米杂质多,也没有自己的品牌。”乔文志回忆,为了加工出最好的大米,他跑遍全国,引进山东日照、杭州萧山、湖南郴州等地稻米加工设备,并集成研发出一条国内领先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建起了第一个现代化厂房。果然,用新设备加工出的五常大米很受客户欢迎。 消费者觉得五常大米好吃,这与它的地域、土质、气候、环境、品种分不开。因此,市场上出现大量仿冒品牌,还有一些东北产的相近品种也打着五常大米的旗号销售,这令五常当地的很多大米生产企业陷入了尴尬。只做大米加工,很难从源头上保证稻米的“真”与“好”,如何让消费者确信他们买到的是真正的五常大米成为乔文志面对的一道难题。 一番调查走访后,乔文志认识到,要做好的农产品,就要从全产业链上着眼谋划,把各环节串珠成链。“我们从源头抓起,从培育良种、建设基地开始,实现标准化种植,进行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按照认证的标准统一生产、种植和管理。”乔文志说,他还引入溯源体系,实现一品一码,即使远在万里之遥,人们坐在家中也能利用手机,清楚地看到水稻生长全过程。 育种是好米的源头。一个有竞争力的粮食企业,也要有自己最具竞争力的品种,这样产业发展才能有不可替代性。2010年,乔文志发现五常普遍种植的“稻花香2号”品种逐渐退化,不仅倒伏严重,口感也有损失。他成立乔府大院种业公司,聘请“稻花香2号”研发人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项文秀为总经理,与中科院合作,开发和改良稻种,成功完成了“稻花香2号”的提纯复壮和“中科”系列新型优质水稻品种的培育,为东北水稻品质提升打开了新窗口。 有了良种,还要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他带领当地农民成立了五常市杜家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把附近8个村的5万亩土地集中在一起,实行连片种植。合作社探索搭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鼓励农民用资金和土地入股合作社。小农户接入大产业,再借助数字农业科技,基地实现了水稻种植管理现代化。 把品牌做强做优 一产起步,接二连三。近年来,农村产业融合成为趋势,“农田变景区”深受市民欢迎。乔文志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建设乔府大院稻花香生态体验区,这里不仅有稻田观景台、观光长廊,还是五常市中小学生农业实践教育基地。基地每年设计、种植不同内容的稻田画,并根据水稻生长周期,举办插秧节、稻花节和开镰节活动,创建稻米文化馆,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和游客来此体验农耕文化。后来,五常市稻花香生态体验区也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 有了产业的根基,乔文志又在谋划企业更长远的发展——把品牌做强做优。近两年来,他不断进行产品升级,用品牌的力量扩大稻米的价值。他带领企业进行全国布局,进军200多个城市,在多个省份建立营销分公司,进驻永辉、大润发等生鲜超市,成为海底捞、鹿港等餐饮品牌的供应商。 稻米加工是一项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20余年来,乔府大院采用流转、入社、领办农民持股公司等形式,建立了40万亩水稻种植基地,每年以高出市场价格收购村民优质稻谷,带动周边11个乡镇35个村、8000多户农民累计增收近亿元。通过产业工人转型模式,拉动1000多人就业。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越做产业链条越长,难度越大,责任也越大。如今,我国农业已经有了现代化发展雏形,农民也成为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在发展的路上,我将用科技为五常大米的品牌发展插上翅膀。”展望未来,乔文志对农业信心满满。(本报记者 乔金亮)
12月26日,中国领先体育用品品牌361°在京举办了主题为“热爱仍在”的“361°集团品牌日暨《三体》联名产品发布会”。361°在活动上发布了“三体”联名的“科幻机能”系列产品。361°品牌事业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先生发言称,361°将持续品牌在专业化和年轻化方向的投入和探索,并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科技价值的专业运动设备。 361°品牌事业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与品牌形象代言人谭维维共同开启联名发布仪式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行业销售收入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预测,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到2023年将达3923亿元。而消费群体对运动鞋服的需求也在逐渐升级,除了功能上保障卓越运动体验,对时尚感及自我态度表达亦有需求。 在此次打造“科幻机能”系列产品的过程中,361°基于对科幻爱好者、时尚弄潮儿及热血运动青年三类人群的核心洞察,依托核心自研科技和极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联名设计,定义了体育用品领域的“科幻机能”新风尚。 活动走秀现场,尽显科幻机能风尚 此次发布的系列新品包括搭载了全新三态(3TECH)科技系统的AG1-PRO和三态跑鞋,同时篮潮-信号鞋和以“三体人”为创意灵感并采用德国红点大奖获奖科技的气悬应候服“恒”也同步上线。 361°×三体 篮潮-信号鞋 361°×三体 气悬应候服“恒” 361°的三态(3TECH)科技系统由NFO、QU!KFOAM、QU!KBALANCE三项科技组成。其中,NFO科技和QU!KFOAM科技都是361°研发已久的自主科技。2010年,NFO科技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361°第一双磁悬浮缓震鞋问世,2015年NFO磁悬浮科技全面提升。QU!KFOAM技术于2013年问世,搭载QU!KFOAM科技的产品曾获得海内外专业跑者和各大媒体的认可,且获得多个海外奖项,包括《跑者世界》“最具性价比的跑鞋”奖项等等。 三态(3TECH)科技系统 在提到三态科技背后蕴含的361°研发概念时,361°鞋产品中心总经理兼电商中心总经理王新宁先生表示,“运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同发力点和运动状态的快速切换决定了没有单一科技能满足运动的所有需求,所以三态科技是System,而不是Technology,我们追求的是1+1+1>3的系统性表现”。361°并非单纯追求单一技术的数据表现,而是把日常穿着和专业性能的不同科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均衡和平衡的概念,从消费者真实的运动体验和专业需求出发,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61°鞋产品中心总经理王新宁阐释三态科技系统 三态科技系统等黑科技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要归功于361°十年如一日地在科研上的持续投入和努力。361°一直致力于加强产品创新及提升研发能力,优化产品设计,用科技力量形成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361°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361°科研投入占比营业额达到3.8%,在整个行业中位列前沿。 在本次与《三体》联名中,361°同时宣布与聚划算平台展开合作,登陆聚划算欢聚日,进一步加大线上营销力度。此外,361°融合线上线下,采取全新营销工具精准监测到投放人群的渠道接触轨迹和消费情况,并基于数据实时调整投放战略,优化整个交易的转化链路,实现营销闭环数智化;361°也在持续的加强新零售战略,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门店人、货、场数字化,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持续互动,并通过实现全渠道多平台数据打通,形成基于会员身份的消费品质、消费层级、网购偏好等多维度顾客画像,真正做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形成营销闭环,也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361°×三体系列新品登陆聚划算欢聚日 近年来,361°积极把握消费趋势,持续探索IP营销新玩法,极具创造力与创新力,不断满足消费者喜好并向年轻化靠拢,此次的《三体》联名也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361°已与QQ飞车、高达、穿越火线、百事可乐、小黄人等热门IP开展过合作,推出了广受消费者喜爱的联名产品,打造多个销量峰值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深化品牌的年轻化之路。 361°与各大IP合作集合 通过与各类热门IP联名,361°获得了众多年轻消费人群的认可,而此前多年的赛事营销和产品专业品质让361°产品在国内外赢得了一众专业消费者的关注。此次选择与《三体》IP联名,361°也在从新的维度向不同消费群体延伸覆盖。《三体》IP核心人群覆盖面广,年龄跨度大,且核心粉丝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他们更理性、看重品牌的文化积淀。 “运动品牌到最终还是文化的沟通”,361°品牌事业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先生表示,此次合作将影响对科幻故事、未来世界以及前沿科技感兴趣的人群,361°将通过与《三体》IP合作,进一步丰富受众层次,更好地提高人群覆盖面,也从品牌文化层面赢得更多共鸣。 以此次《三体》IP联名为起点,361°将陆续推出“科幻机能”产品系列,加码科技含量,持续引领国产运动品牌的科幻风潮。
皮尔·卡丹的名字,在近半个月内上了两次热搜。 前一次,是罗永浩在直播中销售的“皮尔·卡丹”羊毛衫,在部分送检后鉴定为非羊毛制品,简称:假货。 虽然老罗称供应商伪造了代理授权书涉嫌蓄意欺诈,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由于维权周期较长愿意承担三倍赔付,但“不是我的错,我也愿意赔钱”的好态度似乎也无法挽回公众对近期频繁质量翻车的直播带货行业失去的好印象。 而另一次,就是昨晚,“皮尔·卡丹”品牌创始人,著名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在法国辞世,享年98岁。 这个你即便没有穿过却一定听过的“皮尔卡丹”,是名副其实的时尚常青树。 他的伯乐之一,迪奥品牌创始人克里斯汀·迪奥,早已与1957年猝于心脏病; 与他年龄相仿,在他之后担任了迪奥助手的YSL品牌创始人伊夫·圣·罗兰,病逝于2008年; 小他11岁的设计师后辈“老佛爷”卡尔·拉格斐,也已于去年年初辞世。 而随着皮尔·卡丹的离世,以20世纪初的法国为起点,一众传奇设计师在世界时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漫长的一个世纪,才缓缓落下了帷幕。 1. 站在时尚中心的法国裁缝 以法国设计师的身份被世人熟知的皮尔·卡丹,1922年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近郊。 他的童年几乎都在搬家中度过,先是从意大利搬到了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8岁又举家搬迁到了圣莱第昂。 从小就对服装设计和制作充满兴趣的皮尔,选择在14岁辍学,到当地的小裁缝店当起了学徒。 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皮尔很快也展露出了惊人的天分,从设计、画图、剪裁、缝合、试样,直到销售,迅速的自学成才。 即便是在现在,法国巴黎,仍是热爱时尚之人心中的应许之地。1945年,23岁的皮尔·卡丹终于经引荐,获得了一个去巴黎知名时装店面试的机会,而毫无疑问,他当即就被录用了。次年,他为先锋派影片《美女与野兽》设计的戏服,让他在巴黎,甚至整个法国名声大噪。 成名后的皮尔,在经历了两次跳槽后,成为了当时最顶级的高档时装设计师 —— 迪奥的助手。 1949年,皮尔·卡丹离开迪奥,开始筹划自己的公司,并用不到5年的时间,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了欧洲家喻户晓的时装品牌。 除了皮尔·卡丹本人成了时尚杂志封面的常客,“卡丹风”,也成了上世纪5、60年代“时髦”的代名词。 2. 把秀场搬到长城上去 1976 年 1 月,中国轻工业博览会在巴黎举行。 中国驻法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韩铁城带着参展的地毯,拜访了只在《时代》杂志封面上见过的皮尔·卡丹。没想到,皮尔·卡丹不仅对中国的地毯感兴趣,对中国的服装市场更有兴趣。 他说: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就是给每个人衣服上钉上十颗纽扣,那也是很大的市场啊! 不过,虽然1976年开始,扩大纺织和服装出口以赚取外汇,成为了新中国的首要任务之一,但是对“法国裁缝”,韩铁城的领导还是比较排斥的,因此也拒绝了韩铁成提出的,撮合皮尔·卡丹来华的提议。 两年后,1978年,对神秘的东方难以忘怀的皮尔·卡丹带了一些公司的设计师和模特,组了一个“旅游团”,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大地。 身着大垫肩长呢子风衣、双手插兜、大步流星的走在长安大街上的皮尔·卡丹,在一片军绿和海蓝中,显得格格不入。 而从路人放肆打量的目光中来看,比起“时髦的服装设计师”,更多的人还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奇装异服的洋人”。 看来,让多年来习惯于蓝制服、军大衣的中国老百姓,突然接受皮尔·卡丹所代表的西方流行审美,似乎缺少了一个契机。 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访美。 在镜头前大方戴上了白色牛仔帽的邓小平,提供了这个契机。 而一直在等这个契机的皮尔·卡丹,马上又来了北京。并且安排皮尔·卡丹女装部经理玛丽斯·加斯帕德,在长城上来了一次简单的“走秀”。 不过,皮尔·卡丹此次来华安排的正式的时装秀,虽然只供外贸界、服装界的专业人士“内部观摩”,却依旧因为穿着过于“大胆”,只留下了“冲击”,收获了“差评”。 正是这次走秀的折戟让皮尔·卡丹意识到,想进入中国市场,不仅需要更中国化的服装设计,更重要的,是需要中国模特。 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比带来西方主流审美的时装更有意义的是,皮尔·卡丹在多数国人还把登台表演看做“下九流”职业的大环境下,从制衣厂的女工中,组建出了中国第一支模特队。 放错图了,不好意思。 这支顶着家人的不理解甚至谩骂,用业余时间接受皮尔·卡丹公司训练的模特队,不仅提高了国人对时装的接受程度,也让她们展示所服装的外贸订单大增,进一步消除了领导们的疑虑。 时尚终于走进了中国,中国时尚也终于走了出去。 3. 从时尚大师到特许经营之王 从意大利到法国,从巴黎到北京,作为新中国时装领域的第一个外国拓荒者,皮尔·卡丹曾自比为马可·波罗。 为此,皮尔卡丹公司还在2010年与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制作了芭蕾舞剧《马可·波罗 —— 最后的使命》。 而正如马可·波罗在当代国人心目中,早已不再是以一本游记向中世纪的欧洲输出了新世界观的意大利商人,而是一个瓷砖品牌或者王者荣耀里面的射手; 皮尔·卡丹在当代国人心目中,也早已不再是一个启发中国时尚的法国设计大师,而是地摊上的钱包、皮带或者罗永浩直播间里的假羊毛衫。 不同于马可·波罗,皮尔·卡丹品牌名声的演变可以说是一种自主选择。 而这个选择,在皮尔·卡丹打破巴黎时装以“高级定制”为最高目标的传统,把自己的成衣系列摆满巴黎春天百货公司货架的1959年,已经做好了。 皮尔·卡丹说:“当我还在迪奥做设计师时,我便立下诺言:等到自己创业之后,我的服装兴许能够穿在温莎公爵夫人身上,但同时连她的管家也买得起。” 这对温莎公爵的管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一个以奢侈品定位起步的品牌来说却不是。 与此同时,皮尔·卡丹还逐渐显露出了喜欢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任何东西上的爱好。 除了确实亲自参与设计的家具、餐具、化妆品、香水等产品以外,20世纪70年代,皮尔·卡丹打开了一个叫做“特许经营”的潘多拉魔盒 —— 他将“皮尔·卡丹”这个注册商标授权给了全球各个国家、各种产品的生产商。 (以皮尔卡丹商标为灵感设计的沙发) 所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产品,从钢笔到鲱鱼罐头,万物皆可“皮尔·卡丹”。 在90年代如法炮制的Gucci、Valentino等公司,很快就发现了大肆授权对品牌形象带来的破坏,纷纷开始收回授权,老老实实的自营。 2002年,皮尔·卡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却依旧坚定的支持这种商业模式,他说:“如果有人让我做卫生纸,我也会做,为什么不呢?” 对于这个“why not”的问题,中国市场倒是很快给出了答案。 特许经营的模式使皮尔·卡丹品牌迅速以或直营或代理的形式在国内遍地开花。80年代老百姓对皮尔·卡丹的品牌认知度绝对超过今天的爱马仕。 名气这么大,加上虽然温莎公爵的管家买得起但中国工人却未必买得起的价格,皮尔·卡丹品牌成为了山寨的不二之选。 在山寨泛滥的情况下,由于皮尔·卡丹特许了全球成百上千的厂商,很难兼顾到路途遥远的中国市场,所以基本放弃了质量监管,这对品牌形象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2009年,中国卡丹路有限公司以3700万欧元买下了“皮尔·卡丹”的皮具、针织、皮鞋、手套四类品种在中国的商标权。 随着国内市场上的皮尔·卡丹产品与皮尔·卡丹脱离了关系,当然,也是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针对皮尔·卡丹产品,尤其是服装的投诉开始不断涌现。 一直涌现到了上上周,涌现到了罗永浩的直播间里。 尾声 皮尔·卡丹从巴黎的精品店一路铺设到了中国低线城市的路边摊。 口碑也从中国时尚界的“敲门砖”一路下滑成了山寨商品的“金钥匙”。 但即便如此,皮尔·卡丹的去世,绝不会成为这个名字最后一次被人提起。 皮尔·卡丹的羊毛衫可能是假的,但皮尔·卡丹的才华和成就,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