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后一天,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正式落地。这也意味着,2021年,在退市新规的“过滤”下,不断优化的市场生态将更加“宜居”。 12月31日晚,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配套规则(合并简称“退市新规”)。 笔者认为,这次退市新规特点鲜明,在借鉴吸收科创板、创业板退市改革试点经验的同时,加强与注册制改革的协同,通过对退市指标的完善、优化,强化了退市制度的“组合拳”效应,标志着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退市制度改革再上新台阶,开启新发展格局。 首先,退市制度改革与注册制改革“并驾齐驱”成为“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基础制度建设的两大关键抓手。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证监会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 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因此,在稳步推行注册制、拓宽前端入口的同时,健全退市机制、畅通出口也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必然要求。 退市新规吸取前期科创板、创业板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经验,契合注册制改革理念,建立了与“入口多元”相匹配的“出口畅通”设计,实现了退市制度改革与注册制改革“并驾齐驱”的新发展格局。 其次,退市制度改革不仅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落实资本市场“零容忍”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退市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作用将更加突出。 此次发布的退市新规亮点之一,就是对此前市场质疑较多的重大违法“造假金额+造假比例”退市指标等做出完善:将造假年限由3年减少为2年;将造假比例由100%降至50%;造假金额合计数由10亿元降为5亿元;同时新增营业收入指标。这是在原有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基础上的补充完善,将与此前认定标准共同组成更为完善、严密,更具威慑力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强化警示和出清作用。 虽然退市并不是资本市场惩戒违法行为的唯一手段,但是,通过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体系的完善,充分利用诚信档案、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刑事追责、集体诉讼等多种工具,在尽量减小投资者损失的前提下,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体化追责,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落实“零容忍”的多元化“工具箱”。 此外,退市制度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市质量,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 2020年10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将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作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年均退市率仍然偏低,一些已经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长期滞留资本市场,严重制约资源配置效率;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公司没有及时出清,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加快出清这类公司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笔者认为,“退”是为了更好的“进”,退市制度改革与注册制改革互相配合,将共同打造资本市场高质量的“出口”和“入口”。
21家 2016-2020年,A股新增上市银行数量分别为8家、1家、3家、8家、1家。 ● 2020年,银行股在A股市场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似乎进入“停滞”状态,全年仅有1家银行上市。Wind数据显示,2016-2020年,A股新增上市银行数量分别为8家、1家、3家、8家、1家。 截至目前,仍有14家银行在等待IPO,业界预计2021年或重迎银行上市热潮。分析人士认为,上市融资依然是中小银行缓解资本压力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资产规模及抗风险能力、公司治理机制比较健全、有一定经营特色及区域影响力、专注主营业务的中小银行上市仍会有序推进。 去年银行IPO略显冷清 1家上市、4家过会、1家撤回,这是2020年银行股在A股市场的IPO成绩单。其中,2020年唯一一家成功登陆A股的银行是厦门银行,该行也是A股市场第37家上市银行。 在已过会的4家银行中,除厦门银行外,重庆银行已拿到证监会下发的A股IPO批文,上海农商银行、齐鲁银行还暂未取得发行批文。 最戏剧性的是广州农商银行。原定于2020年12月30日上会的广州农商银行在上会前一日突然撤回A股IPO申请,发审委决定对其取消审核。 对此,广州农商银行表示,撤回A股发行申请是鉴于战略规划调整,该行业务运作良好,撤回A股发行申请将不会对该行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重启A股发行申请。 从时间线来看,2020年上半年,银行股IPO几无进展,直到下半年才开始提速。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厦门银行于2020年7月16日过会,10月27日上市。重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齐鲁银行相继于2020年8月27日、11月26日和12月10日过会,12月18日,重庆银行取得发行批文。 后备力量不容小觑 与2019年8家上市的“井喷”状态相比,2020年A股市场的银行股IPO略显冷清。 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外,业内人士曾指出,从监管层的考量角度来看,在目前上市依然是稀缺资源的背景下,审核重心会更加倾向于科创企业、高新制造业企业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另外银行股整体股价低迷也是监管层审慎推进中小银行IPO审核的原因之一。 不过,银行股后备力量不容小觑。目前仍有14家银行在A股“候场”IPO,包括5家城商行、9家农商行。除湖州银行、广州银行状态为“已反馈”外,其余12家银行均已进入“预先披露更新”状态,2021年或将迎来银行上市热潮。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国内经济延续良好复苏态势,银行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市场对2021年行业预期整体偏向乐观,银行IPO有望逐步回暖,但整体IPO表现还要看市场供需状况。 上市仍是中小银行有效融资途径 一直以来,资本不足始终是制约中小银行发展的瓶颈。截至目前,A股市场的中小银行有22家。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在资本市场上无法利用定增、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只能依赖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或者在场外进行增资扩股和引入新的投资者。对于场外融资渠道而言,由于监管对银行股东的资质要求日渐增高,股权比例也有限制,同时上市银行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普遍低于净资产,银行股权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高,进一步制约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能力。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监管多举措引导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叠加风险防控需要,银行需多渠道补充资本实力,上市融资依然是中小银行缓解资本压力的有效手段。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峰提醒称,IPO发行门槛相对较高、流程较长且限制较多,对于大部分中小银行而言相对困难。且近年部分银行股遭遇上市后即“破净”的问题,IPO可能会面临缺少投资者参与的窘境。
随着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再融资、持续监管和退市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A股市场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业内人士认为,2021年资本市场改革将继续深化,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将更加完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效果将更加显著。上市公司应以创造价值为主线,以良好业绩回报投资者,方能不被市场淘汰。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从IPO公司行业分布看,2020年首发融资额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资本货物、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材料、技术硬件与设备。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A股IPO融资规模大幅提升,与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密不可分,科创板和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大大简化了企业上市流程,提升了融资效率,受到越来越多企业青睐。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以来,已有214家公司通过科创板IPO融资;截至2020年12月30日,今年以来144家科创板公司首发募资金额达2210.03亿元,占同期IPO公司募资总额的47.30%,有力推动了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2020年8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在审企业顺利平移,新股发行上市稳步推进,市场反映良好。不仅如此,2020年A股增发、配股成绩单同样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2020年A股349家公司共增发融资8185.05亿元,较2019年增加18.84%;18家公司配股融资512.97亿元,较2019年增加283.16%。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A股上市公司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在产能出清的同时,加大了对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钢铁行业前些年在产能出清的同时,加大了技术改造投入,在完成初步转型升级后,从2019年开始,行业进入新发展周期。”一位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董的财会人士称,除此之外,轻工制造、化工、建材、煤炭等传统行业近年来均加大了研发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另一面,以生物医药、半导体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盈利良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显现。易知(北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鲁万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20年一系列强化“科技赋能”的资本市场新政有力促进了A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资本市场作为资金导流器的作用愈发明显。注册制改革深化、再融资政策调整、并购重组政策简政放权等让优势科技企业和创新企业更便捷地得到了资本市场融资助力。优胜劣汰格局愈发清晰“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多,资源将继续向优质公司集中,各行业‘头部化’特征将愈发明显。”运达科技董秘王海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发展主业,成为行业头部公司是公司管理层最为关切的问题。”鲁万峰表示,随着外资、保险、公募、私募等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A股“炒小炒差”的现象逐步减少,绩优股受到资金追捧,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逐步得到修正。2020年以来股市热点分化明显,绩差股和题材股不断被边缘化,A股行业龙头市值不断提升。“好的公司越来越好。”国研智库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苏培科说,分化格局与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密不可分。注册制改革对市场价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市场已经形成了优胜劣汰机制。展望2021年,随着A股全面实施注册制,一系列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将迎来一个更加法治化、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必将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青睐。(郭新志)
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政与刑事执法协作机制正在发挥效力。上周五,证监会通报了与公安机关合力查办的一起操纵市场重大典型案件。在这起案件中,证监会和公安机关启动执法协作机制,合力把操纵8只股票,获利达4亿元的一个团伙43名主要成员抓捕归案,捣毁12个非法操盘窝点。同时,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也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 笔者认为,这起由证监会和公安机关合力查办的操纵市场案件透露给市场一个重要信息:今后行政与刑事执法的强强联手将会进一步缩短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时间。同时,新证券法的实施也将进一步加大对证券违法案件的惩戒力度,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再升级。 一直以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情景不断在资本市场重复。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27日,年内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已开出238张罚单,其中内幕交易96张,占比为40.34%,信披违规64张,占比为26.89%。一张张罚单的背后是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伸手”行为的“零容忍”。 特别是去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证监会更是不断提高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2019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这两部司法解释充分反映了操纵市场和“老鼠仓”犯罪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对两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利于妥善解决好监管执法和刑事司法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提高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强化法律责任的重要举措,对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9月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发表署名文章《努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指出,坚持依法监管、依法治市。11月份,证监会与公安部联合组织了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执法培训班。刚刚修订完成的新证券法则夯实了资本市场惩治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基础。新证券法针对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大幅提高行政处罚力度。 笔者认为,随着新证券法在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法治环境,同时,监管部门构建的综合执法体系也逐渐成熟,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A股市场的行情基本上告一段落,从2020年A股市场的成绩单来看,整体上展现出比较强势的一面。其中,创业板指数领涨全球市场,成为了2020年涨幅最高的市场指数之一。与此同时,深证成指的年度涨幅也位列全球市场涨幅前列的位置,沪市指数涨幅稍显逊色,但还是比全球不少主要股票市场走势强势不少。 2020年,全球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时至目前,全球市场仍然未能够完全摆脱去年特殊环境下的阴霾,且已经具有了持续性的影响效应。但是,相比起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地区,中国在应对特殊环境考验方面,还是具备足够的优势,虽然目前尚未完全结束考验,但时至今日,已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不少出口企业的订单也因此大增,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场重要的避险港湾。 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美元指数的持续走低,也成为了去年全球市场表现较弱的投资品种。从某种角度分析,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后,实际上提升了以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投资吸引力,人民币资产去年的表现也足以优胜于全球不少的主要投资渠道。 全球资本加快流向国内市场,一方面看到了中国市场的避险港湾优势;另一方面则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相比于2020年,全球资本更看好2021年中国经济的回暖预期,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再度回升。在经济基本面明显企稳,且存在强势回升的影响下,全球资本更愿意流向中国市场,并愿意为中国市场里的优质资产提供更高的估值溢价空间。 此外,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对全球市场的核心资产、优质资产来说,也是更容易吸引全球资本的加速流入。对中国市场来说,虽然可能存在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问题,但宽松流动性也不会过快退出,更可能采取有序退出,让国内市场实现平稳过渡。由此一来,在流动性相对满足的背景下,结合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回暖,股票市场更可能在今年一二季度保持相对的强势,这也给了海外资本足够的可操作空间。 在A股市场的历史上,针对沪指的年线走势情况,似乎很少出现连续三连上涨的走势,继2019年以及2020年市场出现加速上涨的行情后,2021年将会深受年线三连阳的魔咒约束,从某种程度上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心理包袱。 对时下的A股市场,乃至是海外的成熟市场,都似乎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常态,即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有所弱化,但股市更可能赋予了货币政策松紧的晴雨表功能表现。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下,目前全球仍未摆脱困局,估计宽松政策及宽松流动性也不会快速退出,这也给了市场一个持续喘息的空间。退一步思考,假如全球货币政策发生实质性的收紧信号,那么届时将会是资本市场估值泡沫挤压的时间点。 2021年,对全球股票市场来说,考验会很大。对A股市场而言,同样存在不少的考验,市场普遍认为今年A股市场会出现前高后低的表现,但当市场意见越一致的时候,市场往往会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此外,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并不算高。截至目前,沪指平均市盈率16.76倍,沪市主板平均市盈率只有15.88倍。至于深市的平均市盈率34.51倍,但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仅21.9倍,且这一估值是按照2020年的市场业绩进行计算。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回暖,加上上市公司年报及一季报的陆续披露,届时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这意味着整个A股市场的价值中枢在不断上移,即使市场遇到中级调整行情,下跌空间也是比较有限的。
天眼查APP显示,1月4日,VR厂商爱奇艺智能关联公司重庆爱奇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增1条融资信息,融资轮次为B轮,交易金额为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方为屹唐长厚、清新资本。 重庆爱奇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注册资本约1267万,法定代表人为熊文。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持股71.71%,耿晓华为该公司疑似实际控制人。 天眼查App显示,在本轮融资之前,公司已经历多轮融资,2018年7月完成Pre-A轮,投资方为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资本、两江资本和IDG资本;2019年11月完成亿级人民币的A轮,投资方为毅达资本和贝信资本。
日前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发展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资本市场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会议提出,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当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做出上述任务部署,意味着资本市场作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将继续保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定力,从而以更大力度、更稳健的运行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传递出资本市场要稳健发展的重要信号。在新形势、新阶段、新格局之下,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市场稳健发展也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 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看,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成为主要动力,金融业也需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变化,提高金融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畅通经济循环。对资本市场而言,这就要求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创新能力。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持市场稳定,保障顺畅的融资功能。”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保障资金有效配置到最有效的部门,要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不管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还是优化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都是以优化配置效率为目标。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乾也认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体现在一级市场上,是发挥好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让真正有活力的公司留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优胜劣汰。 加强基础制度建设 事实上,资本市场要实现融资功能顺畅、市场“进退有序”,必然离不开完善的基础制度。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有利于全面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更高效率、更具活力的领域协同聚集,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经济金融循环效率。 “资本市场要健康发展,基础制度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带动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深化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将继续成为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之一。董登新认为,让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一方面,要重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与改革配套的制度规则要及时推出;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监管态度,让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等落到实处。 就如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关键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 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的任务部署将为市场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为长期资金入市创造良好环境,而长期资金又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中流砥柱”,两者之间相互作用。 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近19万亿元,权益类基金比重近两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出现大幅度增长,截至目前,发行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又以权益类基金发行较为火热。受访的公募基金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居民重视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功能。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王建军日前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上表示,要推动投融资协调发展,坚持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并重,做大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丰富金融服务与产品供给,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健全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功能,切实增强市场各方的获得感。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这项任务中被提及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丁孟向记者表示,资本市场开放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同步提速。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大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信心,吸引境外资本流入。 业内人士认为,今后要推进资本市场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建设,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