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响,家电业持续承压,相关企业也在加速转型布局。近日,主营冰箱压缩机业务长虹华意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0年1月份-12月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至1.35亿元,同比增长242.84%至340.80%。 对于净利润上涨原因,长虹华意方面表示,全年压缩机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冰压主业经营盈利水平有效提升。目前长虹华意在巩固冰压主业基础上,正在加快多元化脚步,加强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清洁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布局。 据了解,去年1月份-6月份,长虹华意整体实现冰箱压缩机销量2545万台,略微增长1%。然而在此背景之下,长虹华意为何可以实现全年业绩大幅增长? 多方因素促业绩暴增 众所周知,压缩机被视为是冰箱的“心脏”,作为冰箱制造产业链上游配套的重要环节,压缩机产业的稳定发展对整个冰箱行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冰箱产业的需求由放缓到恢复再到上涨,冰箱压缩机的销量在2020年也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去年一季度,国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外疫情却开始大规模爆发,造成冰箱、冷柜用压缩机出口量大幅度下滑,5月份更是下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不过这一情况在6月份开始回升,第二季度,国内冰箱、冷柜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上半年压缩机总销量同比还是有所下降。进入第三季度,国内冰箱和冷柜销售延续上升趋势。由于冰箱、冷柜出口量同比出现大幅增长,尽管压缩机出口仍不能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第三季度整体需求出现较好增长,全年压缩机总量总体保持一定增长。 长虹华意常务副总经理王光全表示,疫情带来的凶险只是暂时的,冰箱压缩机产业终归要回到正常轨道。经此一“疫”,长虹华意的四大生产基地(景德镇、嘉兴、荆州、西班牙巴塞罗那)协同能力更强,市场反应速度更快。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供应链、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整合力度,在疫情管控期间,一方面强调订单保障、技术支持的服务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抓现场管控、工艺能力以提升产品质量。 长虹华意方面表示,公司坚持“由大向强”的战略目标,做强做优做大冰压主业。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情况,公司统筹安排疫情防控的同时科学组织生产复工,优先抢夺市场资源,全年压缩机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冰压主业经营盈利水平有效提升。 同时,公司称,所属子公司华意巴塞罗那2019年启动业务重组计划,涉及安置员工支出、整合等费用,减少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31万元,本年度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无此相关费用。 大股东加速整合全球资源 协同效应凸显 长虹华意的表现,揭开了长虹产业龙头身份的冰山一角,就2020年公司整体逆势成长的良好表现进行挖掘,其大股东四川长虹也是功不可没。 “十三五”期间,长虹持续强化海外研发、制造、市场、品牌等,全球化提速。在2020年疫情背景下,长虹全球化底蕴和优势得以释放。2020年1月份-11月份,长虹海外市场一路高歌猛进。长虹海外家电业务同比增长30%,尤其是品牌业务同比增长70%。在欧洲,长虹品牌业务同比增长3倍以上;在澳洲、印尼同比实现翻倍增长。而这也进一步带动压缩机需求的上涨。 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家电企业在海外的布局在去年出现了变化,中国正在逐步整合海外的龙头品牌以及中国本土市场,整合全球产业链。另外,中国在资本、技术、代加工等多渠道输出也逐渐增长。这为中国家电企业打开新一轮发展和想象空间。” 据了解,疫情之下,长虹加速渠道转型与优化,海外电商业务高速发展。2020年,长虹全面进入主流电商平台亚马逊、Lazada等,在电商年度销售同比增长3倍以上。长虹海外配套服务趋势完善,成为海外销量快速增长的保障。 长虹相关人士表示,过去一年,长虹将全球资源进一步进行了整合,实现黑电白电的有效协同,并提升海外工厂的效率。疫情期间的长虹欧洲工厂对防疫防控做得及时到位,从而保证了欧洲工厂正常运转,保障了渠道供货更加及时。同时,国内出口基地进一步发挥配套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日,长虹生产的智能家电搭乘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驶向波兰罗兹。而时隔不到一周,6日,满载41节车厢“四川造”美菱冰箱的中欧长虹专列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中心站,预计1月24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中欧班列(成渝)合作共建后驶出的首列中欧长虹专列。 “海外企业缺乏中国庞大的市场,人民币全球化布局又给中国家电企业降低了汇兑风险,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规模较强,这些都是中国家电企业拥有的绝对竞争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中国家电企业搭顺风车,一方面会带动相关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同时也会扩展相关的产业边界,企业多元化的机会更强。”周锡冰表示。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接受采访时认为:“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单纯依靠价格优势,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终究会从市场中逐渐从出局。改善产品、调整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才是家电企业在出口市场中保持长期优势的必经之路。不过,企业也要注意持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和制造研发能力。”
1月28日,鲍斯股份(300441.SZ)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5至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公司主营业务压缩机增长势头强劲,燃料电池降本将进一步推动空压机国产替代;真空泵、精密刀具则将持续受益于下游光伏以及军工行业高景气度,为公司贡献长期增长动力。 鲍斯股份业务围绕高端制造、精密制造展开,产品主要包括压缩机、真空泵、液压泵、高效精密切削刀具、精密传动部件等机械产品,是国内主要的螺杆压缩机主机供应商和螺杆压缩机整机制造商。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压缩机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刀具产品进入航空航天、军工等新的业务领域,压缩机、真空泵、液压泵、刀具等产品的进口替代明显提速,促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大,毛利率、净利润同比均出现明显增长。 此外,由于公司收购的部分子公司因业务调整以及受新冠疫情影响,业绩未达到预期,公司对收购过程中形成的商誉预计减值1.2亿元左右。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公司2020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15至2.4亿元,基本面改善势头强劲。 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干式真空泵开始向隆基股份等光伏制造龙头企业批量供货,产品进入龙头供应链有望持续为公司带来业绩弹性。同时公司在光伏设备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提升产品性能,应用于锂电池及半导体生产领域的真空泵也开始少量生产,后续将加速推进应用于锂电池及半导体行业的真空泵的研发和生产。真空泵作为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增长空间巨大。 在燃料电池领域,为降低系统成本,在空气压缩机等配套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对此,公司于2019年成立车载研究所,对应用于氢燃料电池中的空气压缩机和氢循环泵进行研发。同年12月24日,公司与雄韬股份、华熵能源签订《战略合作三方协议》,未来三方将在全国范围内就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研发及供应链等多方面展开深度股权合作和产业合作。凭借公司在空压机领域强大的技术实力,公司在新能源氢循环泵和氢燃料电池压缩机等相关领域的布局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成长性。 其他业务方面,子公司阿诺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是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兵器的刀具品牌供应商,主要提供加工航空、航天发动机,飞机结构件,兵器器械的金属切削刀具。子公司威克斯液压专业提供液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拥有6条世界领先的叶片泵生产检测流水线。年产叶片泵8万多台,节能伺服系统1万多套,是叶片泵行业标准修订主持单位。公司产品销往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为国内二百多家主机厂配套,并成为欧、美、日多家世界一流液压品牌OEM企业。 业务布局多点开花,伴随下游行业高速发展,公司有望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以恒立液压为模板,成长为工业配套国产替代龙头企业。公司表示,未来将以做强做大一机二泵(压缩机、真空泵、液压泵),做精做专精密切削刀具、精密传动部件为目标,同时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培育打造工业品新零售公司的产业互联平台,赋能产业链工厂。
最近,有关茅台酒市场的各种传言开始多起来。“茅台时空”仔细梳理,并逐项核实,发现有不少表述有误,或是内容失真。 第一个有疑问的说法,是所谓“联合执法”。很多消息称,茅台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炒酒、倒卖酒行为。这一表述,在最近好几条茅台市场的稿件里出现,但有明显的逻辑硬伤。其实,茅台集团作为一家企业,并无执法权力,因此不可能“联合执法”。茅台内控约束自己的经销商团队或平台合规销售,属于其维护自身市场终端供应体系的企业行为,与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执法并非同样性质。 第二个可疑的消息,是“上海地区工商局(其实是指上海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严打茅台加价销售,价格超过指导价1499元即没收并另处罚款,多家酒行商超下架茅台,有批发商表示本次活动为茅台联合本地工商打击加价销售。”。这个传言发出后,已有媒体引用上海市场监管局的回应,辟谣了这条消息。 以我们理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查处对象,是某些把茅台当“期货”的囤积炒作人士,以及各种形式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此举并非针对正常经营的商户,或是广大依规销售的茅台经销商们。 第三个传言则更离谱。传言说,从个人手里收茅台再卖,被杭州的有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为“商标侵权”。这一传言很快被杭州有关市场监督部门澄清为不实消息。据了解,相关事件的真实情节是:涉案嫌疑人卖的是假酒,所以被依法认定为“商标侵权”,并被没收货品并处以罚款。 有关茅台酒销售环境维护的各种传言盛行,大部分来自背景各异的自媒体公号。其间,有混淆真伪、臆造结论的“分析”,也有添油加醋、耸人听闻的“标题党”。 对于一个广受欢迎的优质品牌而言,产品受消费者喜爱是让企业极为珍视的厚遇。尽其所能,让更多有真实消费需求的人买到茅台酒、喝到茅台酒,是其最大的心愿和动力。对监管部门来说,维持正常商业环境、打击各种扰乱秩序的行为,亦是必然的责任。 面对真假难辨的种种说法,需要阅读者更为冷静的思考与分析。在理性、事实与逻辑面前,不实信息总会失去土壤。 (CIS)
1月29日,世纪华通(002602.SZ)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亚拓士旗下真传奇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首尔高等法院第5民事部判决书(案号:2019民二合2049565),二审判决驳回原告娱美德对于亚拓士与盛趣游戏签订的《传奇》游戏《续展协议》无效的请求,且全部诉讼费用由原告承担。 韩国高等法院二审结果再一次确认了《传奇》游戏《续展协议》的有效性,世纪华通旗下盛趣游戏享有《传奇》著作权在中国大陆的独占性授权,也再次得到韩国高等法院的确认。这次判决结果,为《传奇》IP在华未来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或将进一步释放《传奇》IP的发展空间。 盛趣游戏《传奇》独占权《续展协议》有效将成定局 围绕盛趣游戏与亚拓士于2017年6月30日签署的《ExtensionAgreement》(简称《续展协议》)在韩国本土的诉讼,一审判决结果世纪华通于2019年10月12日进行公告,韩国地方法院在2017民一合562160号《判决书》中,驳回了娱美德与韩国《传奇》公司关于亚拓士、盛趣游戏、ShandaGames签署的续展协议无效的全部请求,并由原告承担所有诉求费用。 娱美德虽然随后恶意纠缠继续诉讼,但时隔1年多之后,韩国高等法院的二审判决结果再次明确支持亚拓士与盛趣游戏签订的《传奇》游戏软件《续展协议》有效性。 除韩国本土法院判决外,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于2018年1月23日所作出的裁决,认定蓝沙与亚拓士签署的《续展协议》为合法有效的协议。2019年12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驳回娱美德诉讼请求,支持《传奇》续展协议的有效性。 结合2003年《传奇》续约被国际商会仲裁院(ICC)确认有效,2005年《传奇》续约被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确认有效,可以说世纪华通《传奇》独占权《续展协议》有效将成定局。而另一方面,基于世纪华通享有的《传奇》在华独占性权利的认定,江西省宜春中院、上饶中院已经先后发布禁令,要求娱美德等公司立即停止《传奇》游戏授权。 为《传奇》IP“净网行动”加大力度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早在2001年就已签订的《传奇》游戏相关的《软件许可协议》、《补充协议》、《和解笔录》等相关文件约定,亚拓士享有《传奇》游戏在中国大陆独立对外授权的权利,共同著作权人娱美德公司授权亚拓士在一定期限内不可撤销的在中国大陆地区行使《传奇》共同著作权人的一切权利。中韩两国司法机构对《传奇》续约协议有效性的认定也为盛趣游戏独占权权利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与权利基础。 基于盛趣游戏于2020年底开展的《传奇》IP“净网行动”,娱美德及其高管还卷入了多起刑事案件。而针对娱美德无视中国多地法院生效禁令司法权威,继续大张旗鼓地对外授权的情况,据了解,盛趣游戏已经启动对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相关刑事诉讼程序。 随着盛趣游戏《传奇》IP“净网行动”的进一步加强,娱美德在中国的所谓“合作伙伴”,除大部分幡然醒悟愤然追究娱美德诈骗罪责任的有识之士外,其余预计则很难再有生存空间。业内人士称,目前,盛趣游戏培育二十年之久的《传奇》IP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最具价值的IP之一,世纪华通的《传奇》在华独占性授权再度确权后,《传奇》IP在中国的发展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月28日,广西广电(600936.SH)发布了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0亿元到1.44亿元。 预告显示,受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广西广电有线电视收视、用户安装、卫视落地等传统业务收入下滑,企业、中小酒店等非居民用户收费率下降,对业绩造成影响。 广西广电表示,公司投资建设的新媒体中心(一期)等项目陆续转固,贷款利息由资本化转为费用,折旧摊销和财务费用增长。新媒体中心项目(一期)由于处在五象新区,目前周边业态正处培育期,投资回报尚待时间。受新冠疫情影响,广西广电合营、联营企业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导致公司投资收益下降。 广西广电表示,面对困境,公司积极采取措施部署2021年的工作,提出了五大保障措施,从持续深化改革、加大技术创新、强化人才保障、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党建引领等方面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未来随着疫情消除、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建设一体化工作一一落地,广西广电将依托东盟区位优势,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现代化销售渠道和客服体系,推进广播电视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广西广电高质量发展。
1月29日,记者从用友网络了解到,2021年用友网络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速构建和运营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新平台YonBIP,加快云服务业务战略发展,实现云服务业务高增长。2021年,用友网络计划总体增员2500人,比上年末增长超过10%,重点增加研发与云服务运营人员,其中研发人员增加1500人,占比60%。 据介绍,公司增加的研发人员将主要投入新一代产品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的持续研究与开发。YonBIP是基于新一代ICT技术和云原生架构,服务企业通过数智化实现商业创新的平台型、生态化的云服务群,已被众多大型和成长型企业选择用于数智化转型与发展的使能平台。YonBIP产品研发团队主要集中在北京总部,同时在深圳、杭州、成都设立产品创新中心。用友网络欢迎有志于2B互联网/企业云服务产品技术创新的优秀技术与产品研发人才加盟用友YonBIP产品团队,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新平台。 用友网络表示,2021年,公司将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变革实施和客户化开发业务发展模式,更大规模开展与专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咨询实施等专业服务伙伴的合作。公司将持续提升自有实施和客户化开发人员的专业能力,优化人员结构,并发挥产品领先优势,积极发展、赋能、支持专业服务伙伴,共同做好客户的咨询、实施与客户化开发服务,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2021年1月28日,晶科科技(601778.SH)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港集团”)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临港新片区布局光伏新能源业务,包括建设清洁能源智能化运维平台、发展示范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建立新能源研发中心等,推动实现全球光伏发电企业在临港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为临港导入相关产业链资源。此外,双方也将共同探索投资设立光伏发电智能运维服务企业,为国内外光伏发电企业提供专业的综合性运维及相关服务。 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对此表示,“十四五”将是光伏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晶科科技与临港集团的战略合作具有很大的空间。相信此次合作将为双方注入强劲的动力,实现双方在更广阔领域的协同发展,携手构筑绿色与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 临港集团总裁吕鸣则表示,随着临港新片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综合能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临港集团将紧抓战略合作契机,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先优势和资源禀赋,共同推动实现临港新片区“绿色低碳、安全韧性、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 一直以来,晶科科技开创的智能运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公司有超过7年的光伏电站运维经验,运维团队有500多位专业运维技术人员,管理着超过350个电站,并在上海及海宁建有2个远程智能化集控中心。截至目前,运管电站规模超过4.7吉瓦。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分析平台的应用,公司可为全球光伏电站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运维解决方案,而通过电站资产的管理和终端优势的拉动,也将为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升值空间。 未来,晶科科技将持续深耕智慧运维领域,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并以信息化为基石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公司也将与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强强联手,资源互补,共同致力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布局,助力早日实现未来世界的“零碳”愿景。 临港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上海临港(600848.SH)的控股股东。集团具有30多年的园区运营经验,是临港产业区、漕河泾开发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临港新业坊等十多个本地和外地园区以及多个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发主体;在美国旧金山、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设有临港海外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