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本该喜气洋洋,不料几声爆炸轰鸣,拉响了个别上市公司安全生产的警钟。 1月7日,宁德时代间接控股子公司湖南邦普宁乡仓库发生燃爆事故,造成1人死亡,6人重伤,14人轻微伤。 1月20日,宁德时代与德方纳米合资子公司曲靖麟铁一室外尾气吸收塔发生爆炸,造成12人受伤。 1月26日,开山股份印尼SMGP项目地热井排出的硫化氢造成安全事故,致使附近5名村民死亡,近20名村民入院治疗。 爆炸现场的黄烟弥漫、被困井下的不见天日,如此场景何其惊心?等待救援的无声祈祷、失去亲人的哀恸嚎哭,这样的悲鸣不忍卒听。 当事故报告上的冰冷数字染上生命的血红色,它以最无情,也最冷峻的面孔向世人呐喊:“人命关天”的普世价值,绝不能让位于“唯速度论”和“唯发展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在安全生产领域,有个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事故”二字虽带突发、偶然之义,但并非防不胜防,往往萌发于疏忽大意、麻痹侥幸与责任空转。 从生产经营主体看,部分企业发展“粗线条”,对生产线上的隐患浑然不觉;有些企业对安全“缺根弦”,意识淡薄、警惕不够,日常管理得过且过;还有些企业扎着“松紧带”,产品火爆就赶工赶产量,眼里只有订单与货款,最基本的安全底线被抛诸脑后。 从监管体制机制看,“篱笆墙”还谈不上牢靠。把“安全无小事”挂在嘴上,把“高度重视”贴在墙上,把“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写进工作报告,可一到落实就大打折扣。实地调研“调而不研”,全面排查“有排无查”,管理到不了岗、责任到不了人,最终让安全生产流于形式主义。 如何从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将安全生产真正落到实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8·12天津港火灾爆炸、8·2昆山工厂爆炸事故、3·21响水爆炸事故,到今年初发生的几起安全生产事故,可以说,惨痛的教训从来不缺,缺的只是吸取教训的“记性”。宁德时代旗下湖南邦普发生燃爆事故后,表示“已要求各单位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进行隐患排查,保障后续安全生产”,不料话音刚落,月内再度发生子公司安全事故。显然,行动落在了口号后面。 追责是最好的警示灯。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错?又该由谁来负责?涉事上市公司在第一时间强调“事故不会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时,是否也该及时披露后续的调查进展与责任认定? 技术是最好的泄压阀。有能力的公司尤其要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进程,通过技术进步把人从高风险的生产环节解放出来。同时,要优化作业场所布局,采用空间物理隔离、技术监控等措施,从源头掐灭事故发生的“捻子”。 安全生产是“易碎品”,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岁末年初,既是事故多发时段,也常蕴含着发展起承转合之机。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别等“爆炸声中一岁除”,还须以“安全”的新桃换下“形式”的旧符。 敲响安全生产警钟的“钟棰”,不能再以生命为代价!
近日,开山股份下属印尼控股公司SorikMarapi地热能有限公司(下称SMGP公司)发生严重安全事故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昨日早间,开山股份就该事项发布补充公告,表示SMGP项目现场作业已全部暂时停工,将对公司当期经营收入和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据开山股份公告,1月25日下午,SMGP公司现场团队在打开地热井以便将蒸汽接入管道供二期电站调试发电时,发生了严重的安全事故,地热井打开时向空中排放的硫化氢气体导致T平台附近村庄的5名村民死亡、近20名村民入院治疗。 目前,SMGP公司已开始积极配合印尼能矿部下属节能和再生能源总局(下称EBTKE)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SMGP项目现场的作业已全部暂停,等待EBTKE及当地政府对本次事故的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 据了解,SMGP公司是开山股份下属的印尼地热发电自营项目开发公司,于2016年4月由公司新加坡控股子公司KSORKA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取得控股权,公司拥有印尼最大地热田SorikMarapi地热项目的特许开发权,该地区是全球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根据计划,SMGP项目于2016年10月开始开发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9.40亿美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该项目已投入资金4.78亿美元,整体投资进度为50%左右。其中,第一期45兆瓦于2019年9月28日正式实现商业运营,并一直保持平稳运行。此次事故发生前,SMGP项目一直处于正常开发建设中,项目二期45兆瓦地热发电设备正在调试发电过程中,项目已完工,地热井测试获得的地热资源净发电量已基本达到购电协议规定前三期140兆瓦所需的资源总量。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SMGP公司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1.4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折合人民币4868.89万元,占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比例分别为6.57%和25.07%。 SMGP项目不仅投资巨大,对开山股份经营业绩也十分重要。对此,开山股份坦言,SMGP项目现场作业已全部暂时停工,项目一期45兆瓦地热电站也暂停营运,可能导致SMGP项目二期投入商业运行延期,同时对公司当期经营收入和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近2个交易日,开山股份股价跌超12%。 公开资料显示,开山股份主要从事压缩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空气压缩、制冷、低品质热源回收发电和地热发电等领域,是国内螺杆空压机行业龙头。
森源电气业绩大“变脸”。1月27日晚,森源电气披露2020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预计亏损8.50亿元至9.70亿元,同比下降9212.74%至10499.25%。2019年全年公司盈利932.76万元。公司去年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83亿元,同比下降3.88%;归母净利润2044.68万元,同比下降79.28%。 对于2020年度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公司表示,除了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同比有所增加,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同比增加较多,使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外,公司确定2020年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合计为7.93亿元,从而导致归母净利润亏损。 资料显示,森源电气主营业务涉及输变电行业、新能源行业、轨道交通行业、环卫服务行业等,主要产品包括高低压电器元器件及成套开关设备、变压器成套系列产品、新能源系列配套电力装备、轨道交通及铁路电气化系列产品、智能型充电桩、核电电力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装备等及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垃圾分类服务等。 森源电气称,基于谨慎性原则,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资产和经营状况,公司对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各类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各项资产减值的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判断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确定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合计为7.93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计提6.5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计提1.37亿元。 森源电气关于2020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核销资产的公告进一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单项计提涉及多个客户,且情况复杂状况不佳,包括被列为失信执行人、破产重整、经营活动现金流较差等。如因客户5在2020年9月正式宣告破产,森源电气不得不对该客户单项认定全额计提1.45亿元;因客户7经营活动现金流较差,且担保单位本年度的偿债风险较大,难以履行偿债义务,森源电气不得不单项认定全额计提1.21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则多来自由于客户原因合同取消的项目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已发生减值。
1月27日,小康股份高开高走,随即涨停,报收18.6元/股,已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 消息面上,1月25日晚,小康股份旗下赛力斯发布全新增程技术及首款续航超千公里增程电动车,售价25.98万元。新车搭载了华为DriveONE智能增程纯电动力平台,可以支持驼峰增程管理系统,实现百公里四秒级加速,续航1000公里。 该消息一出,小康股份受到资金追捧,有望再次“成妖”。此前的2020年11月13日至2020年12月3日的15个交易日,小康股份收获9个涨停,8次登上龙虎榜,从盘中最低价9.47元/股到最高价24.38元/股,涨幅高达157.44%,成为2020年年末的一大妖股。 4个交易日3个涨停板 自1月22日开始,4个交易日里,小康股份收获了3个涨停板。 1月26日晚,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价格于1月22日、1月25日、1月2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公司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金康新能源”)于1月25日举办了“赛力斯全新增程技术及重磅车型亮相发布会”。除上述信息外,公司未发现近期其他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来源于:小康股份公告) 1月25日,赛力斯SF5自由远征版上市。新车搭载了华为DriveONE智能增程纯电动力平台。赛力斯CEO余海坤在发布会中透露:“为赛力斯立下一个2021的小目标,固态电池计划今年量产装车,2022年将有四个行业顶级技术搭载在我们下一代量产车型上应用,除了固态电池,还有华为的鸿蒙系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电动领域总裁王超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未来,华为希望与赛力斯在技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用户创造无限可能的新能源汽车体验”。 该消息一经发布,小康股份股价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股吧里,有投资者评价道:“真牛,妖!”1月22日提前下车的投资者,更是“吐血”!有投资者预测:“今年涨到30元没问题!保守估计春节前夕就达到20元以上。”【点击进入小康股份吧】 (来源于:股吧) 新能源车销量增长 这已是小康股份第二次遭到资金爆炒了。 2020年11月13日至2020年12月3日,15个交易日内,小康股份收获了9个涨停,8次登上龙虎榜。 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造车新势力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市场估值水涨船高。 此外,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原副总裁余海坤的加盟,也让小康股份在资本市场获得关注。余海坤此前为汽车行业分析师,加入小康股份后任赛力斯CEO,全面负责旗下金康新能源赛力斯SERES的研产供销工作。 根据小康股份发布的2020年12月份产销快报,其新能源车型同比增长较快。12月份,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3258辆,同比增长5.81%;2020年全年销量2.0275万辆,同比大增123.07%。 小康股份披露三季报显示,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92.3亿元,同比下降20.2%,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实现归母净利润-7.3亿元,上年同期为-4.2亿元,亏损幅度扩大。 加码新能源汽车 2020年10月21日,小康股份推出定增计划,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增发不超过3.78亿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7.05亿元,将用于SERES智能网联新能源系列车型开发及产品技术升级项目、营销渠道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小康股份制定的中期发展规划,未来3至5年内,公司将在赛力斯SF5车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六款SERES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型,包括两款插电增程式及纯电动SC系列轿车及SUV车型,和四款插电增程式及纯电动SF系列轿车及SUV车型;同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新建100家自营店、中心店及体验店,并结合线上云网渠道,快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品销量。 1月25日,小康股份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将定增募集资金总额由27.05亿元小幅缩减至25.93亿元,募集资金投向中“补充流动资金”金额相应由8.1亿元下调至6.98亿元。
2019年刚摘帽,大唐电信就又要面临披星戴帽的命运了。 1月27日晚,大唐电信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5亿至-15亿元之间,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为-13.47亿至-15.97亿元,预计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的有关规定,如果公司2020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则大唐电信股票将在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踩中退市新规 大唐电信公告称,如公司2020年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公司将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第13.3.2条“(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规定的对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股票将在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前,上交所就退市制度修订答记者问时明确,上市公司如第一年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或审计意见类型任一指标,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如再次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之一,或者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其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 这意味着,大唐电信如果第一年净资产为负,还有一年的时间扭转局面,否则将被直接终止上市。 来源:公司公告 根据大唐电信的2020年三季报,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总资产54.43亿元,同比下滑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94亿元,同比下滑677.75%。 公司2018年艰难扭亏以后在2019年脱帽,但2019年又巨亏8.9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净利润亏损9.7亿元。 对于2020年业绩预亏的原因,大唐电信表示,公司所处经营环境依然严峻,剥离低毛利业务的同时,主营业务未有进一步改善,收入规模较去年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成本费用依然较高,经营收入不能覆盖所有经营支出。 由于公司历史折旧摊销、财务费用等金额虽有所下降但总量依然较大,以及部分参股公司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导致公司按照权益法核算有较大的投资亏损,当期经营性亏损依然存在。 除上述经营因素外,受2020年子公司经营状况及未来前景不佳影响,公司账面商誉、无形资产等资产出现进一步减值迹象,部分涉诉应收款项也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公司拟基于减值测试结果对上述资产进行减值,导致公司当期经营亏损较大。大唐电信表示,公司当前对资产减值金额预估为12亿元左右,减值事项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为9亿元左右。 扣非净利润连亏10年以上 大唐电信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在2G、3G时代曾经与华为、中兴、巨龙通信齐名,合称“巨大中华”。彼时,大唐电信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的3G标准——TD-SCDMA,是3G的三大主流技术标准之一。而今,华为、中兴仍然在5G时代乘风破浪,大唐电信前途却显得一片黯淡。自2009年起,大唐电信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亏损超过10年了。而从它1998年上市到2020年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亏损约54亿元。 从2015年之后,大唐电信营收开始走下坡路,而净利润为正的2018年,则是为“保壳”通过变卖资产取得的。 2016年上半年,大唐电信表示要调整要转型。大唐电信2016年报显示,当年公司提出了“集成电路+”的产业布局,对终端设计板块、软件与应用板块、移动互联网板块进行内部产业资源系统分析梳理。 不过,公司2017年营收下滑幅度却进一步加大,净利润亏损也进一步扩大。大唐电信当时表示,公司业务面向行业市场的转型还需进一步深化,需进一步聚焦业务并提升业务盈利能力。 2018年,主营业务仍然难见起色,大唐电信就开始通过变卖资产来“保壳”。2018年,大唐电信完成了以上海立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向瓴盛科技有限公司出资、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46.478%股权转让、北京科研中心房产处置等项目,实现现金回流。 资产处置并不能解决长期问题。2019年,大唐电信营收14.3亿元,同比下滑38.96%,差不多回到20年前公司上市之初的水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8.99亿元。截至2019年末公司净资产3355万元。 大唐电信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2019年,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公司业务市场分散、规模小,部分细分市场未形成竞争优势,各项业务基本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产业协同。 此外,大唐集团资产负债率极高,2017-2019年分别为99.52%、91.84%、75.30%。 再次断臂求生 2020年在业绩不善的情况下,大唐电信再次选择出让资产。2020年6月,大唐电信公布的《控股子公司增资之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显示,公司下属企业大唐恩智浦、江苏安防拟通过在北交所以公开挂牌的方式引入部分投资方,并实施增资扩股。 大唐恩智浦是大唐与荷兰恩智浦合资成立的公司,江苏安防则是2012年大唐电信斥资1.27亿元并购41%股权的企业。 大唐恩智浦业务重点为电池管理芯片,潜在客户为国内外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厂、动力电池制造厂、工业储能电池生产厂家等,但这一业务尚处研发培育期,短期内仍难以盈利。 江苏安防的主要产品是汽车电子芯片。大唐电信表示,江苏安防所处的高速公路信息化行业近年来竞争加剧,这一业务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规模,而江苏安防的资产负债率较高,限制了发展的规模。 目前,上述公司增资事项已经完成。增资完成后,大唐恩智浦与江苏安防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此外,公司子公司联芯科技通过在北交所以公开挂牌的方式向多个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转让其所持有的宸芯科技15%股权。转让前联芯科技持有宸芯科技17.23%股权;转让后,联芯科技持有宸芯科技2.23%股权。 根据大唐电信2020年三季报,公司还在推进卖楼工作。2020年6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联芯科技向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其拥有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房产,转让价格为含税价5.68亿元。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方协商,推进房产解除抵押及房产交易合同签署等工作。 从其2020年半年报来看,目前还为大唐电信贡献利润的控股子公司,大唐微电子算是为数不多的硕果了。
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晚,德赛电池、东山精密、蓝思科技等21家苹果产业链公司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8家公司预喜。机构指出,苹果手机产业链仍维持高景气度,看好苹果供应链长期趋势。 业绩持续增长 在上述已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的苹果产业链公司中,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长盈科技、长电科技等14家公司业绩预增;2家公司业绩略增,1家公司业绩续盈,1家公司业绩扭亏。 蓝思科技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88亿元-50.61亿元,同比增长98%-105%。蓝思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与产品结构健康并进一步优化,各类主要产品订单充足,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新产品生产及交付顺利。 中金公司指出,苹果iPhone12持续热销,2020年四季度销量创下单季历史新高,预计2021年一季度将延续高成长,ASP(平均售价)方面,2020年下半年蓝思配合的超瓷晶面板ASP有明显提升,预计2021年下半年有望进一步提升;AppleWatch表现超出此前市场预期,预计未来iPad有望复制iPhone的双玻璃趋势,蓝思科技将受益。 德赛电池是苹果iPhone和AirPods等产品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0亿元-6.90亿元,同比增长25.45%-37.40%。 招商证券认为,德赛电池业绩超出预期,主要因为iPhone12ProMax需求佳及新品盈利能力提升,使得综合盈利能力同比、环比提升。此外,公司应收应付外汇对冲以及套保等措施使得汇率变化对公司影响较小。 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是苹果AirPods耳机代工厂商。在2020年三季报中,立讯精密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为70.71亿元-73.06亿元,同比增长50%-55%。歌尔股份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27.53亿元-28.81亿元,同比增长115%-125%。 歌尔股份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智能无线耳机、精密零组件及虚拟现实等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长期趋势向好 1月初,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研报中指出,在2年连续高速成长后,AirPods出货增长将在2021年放缓。正向看待iPhone、iPad、AppleWatch与MacBook在2021年的增长。对A股苹果供应链最重要的iPhone与AppleWatch预计2021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5%-20%,分别约为2.3亿部与4100万部。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了解到,苹果iPhone代工厂富士康的iDPBG部门深圳厂区正在新增招聘员工生产iPhone。 1月13日,财信证券发布研报称,苹果延续的价格策略有利于苹果手机销量增长。不过,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用户的换机需求是否延后还有待观察。苹果在无线充电领域和光学领域的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公司无线化战略以及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布局,利好国内无线充电以及光学领域相关厂商。同时,苹果取消标配充电器和耳机,有利于推动第三方配件厂商的业绩增长。相关上市公司将陆续披露的2020年12月营收数据值得期待,苹果手机产业链仍然维持高景气度。 郭明錤认为,中国厂商从海外竞争者取得订单的长期优势仍在,正向看待A股苹果供应链长期发展。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的供货商仍是市场关注焦点:一是具备新业务、新产品导入能力;二是能满足苹果海外生产需求能力;三是2021年新产品、新技术的显著受益者。
“北水南下”为港股市场增添动力,其中,物业板块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港股上市物业管理公司股价迎来普涨局面。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月21日,按后复权计算,44家港股上市物业管理公司中有31家年内股价涨幅为正,占比超过七成。其中恒大物业以72.71%的年内涨幅居首,融创服务控股和合景悠活则分别以41.90%和36.51%的年内涨幅位居其次,永升生活服务、中海物业、世茂服务年内涨幅也超过30%。 对此,物业行业资深专家、看懂研究院研究员金永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去年12月底,物业股已经出现了翘尾现象,延续到了今年;在另一方面,十部门的发文为物业行业带来了政策性利好。另外,疫情期间物业股较好的抗风险抗周期能力,也构成了资本市场选择的因素。” 在港上市物管公司股价普涨 根据Wind数据,截至1月21日,44只港股上市物业股中,18只股价年内涨幅超过10%,占比超过四成。44只物业股年内股价涨幅的算术平均值为10.17%,超过同期恒生指数涨幅。 物业股迎来春天,部分原因在于政策利好。 此前的1月5日,住建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健全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发展生活服务业等方面,对住宅物业管理水平和效能提出要求。 “过去物业行业国家层面的政策,基本由住建部等主管部门单独出台,十部门联合发文这样的现象还是头一回,对物业行业的支持力度空前,政策利好是毋庸置疑的。”金永宏认为。 除此之外,部分物业股因为业绩和并购预期而受到市场青睐。例如,恒大物业1月7日发布正面盈利预告,预计公司2020年录得股东应分配利润约26亿元人民币,为2019年的2.8倍左右。除此以外,据公开报道,恒大物业在今年立下“军令状”,下达每月新增拓展在管面积3000万平方米、每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全年净利润的1/4增长50%以上的两大考核目标。 再如,合景悠活在1月18日公告称拟以现金代价13.16亿元收购雪松智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0%股权,后者2020年末在管面积合计超过8600万平方米,在管项目合计超过1000个。 值得注意的是,涨幅排名靠前的部分物业管理公司上市时间较短。年内股价涨幅最大的恒大物业于2020年12月2日上市,融创服务控股和合景优活则分别于2020年11月19日和10月30日上市。 “去年年底至今,几个头部物业企业如恒大物业、华润万象生活、融创服务控股、金科服务等的上市带来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关注,产生了虹吸效应并波及了整个盘面。”金永宏告诉记者,“不过在此过程中分化难以避免,越大型优质的物业公司受益越明显,中小物业公司或是经营面不理想的公司被识别出来,有逐步被边缘化的趋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2019年营收超10亿元的24家港股上市物业管理企业中,有多达20家企业在2021年内实现股价上涨,占比83.33%;相比之下,另外20家规模较小的港股上市物业管理企业中,11家企业在2021年内实现股价上涨,占比仅55%。 部分物业公司市值超地产母公司 随着股价的上涨,部分港股上市物业管理公司的市值创出了历史新高。 1月20日,碧桂园服务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成为首家总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的物业企业,市值创历史新高的同时逼近分拆上市前母公司碧桂园当前的市值。 不仅仅是碧桂园服务。截至1月21日,金科服务市值约为503.35亿港元,超过开发商母公司金科股份的市值;雅生活服务市值约为470亿港元,超过同期雅居乐集团的市值。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物业公司本身具有轻资产、高ROE、现金流稳定以及抗周期性强的特点,且具备较大的增值服务想象力和行业整合空间,一般还背靠体量较大的开发商母公司,因此市场对于物业股给出了远超开发商母公司的估值,导致部分物业公司的市值逼近甚至超过了开发商母公司。” 财报显示,碧桂园服务、金科服务、雅生活服务2019年的ROE分别达到43.77%、91.83%、21.20%,远超碧桂园、金科股份和雅居乐集团同期的ROE。 “物业上市公司市值超过地产母公司市值是估值差异带来的结果。物业行业是一个存量市场,随着优质公司滚雪球效应的积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物业上市公司市值超过地产母公司。”金永宏认为,“不过,虽然地产行业的估值较低,但是地产公司调配资源的能力和影响力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无疑还超过物业公司。”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月21日,44家港股上市物业管理公司的市盈率(TTM)中值为28.84倍,大大超过港股上市地产发展商的市盈率(TTM)中值4.83倍。截至1月21日,有三家港股上市物业管理公司市盈率(TTM)超过100倍,分别是华润万象生活(179.02倍)、融创服务控股(151.91倍)和永升生活服务(114.9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