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寿遭监管入驻检查,涉及股权、资金违规投资使用等问题 在绿城中国收购百年人寿“流产”后不久,这家被多家地产商争抢的保险公司内部风波再起。 据界面新闻独家获悉,百年人寿内部纷争不断。监管部门日前已入驻检查,主要涉及股权、保险资金违规投资运用等问题。另据接近百年人寿人士透露,此前百年人寿旗下9家分公司也曾因内部员工举报而接受监管进驻检查。 百年人寿的股权变局在今年占据舆论焦点。 今年8月,因银保监会未在规定期限批准,绿城中国子公司绿城房地产收购百年人寿9亿股的协议终止,卖方将向绿城房地产退还全部购买价。而根据绿城中国2018年12月17日公告,绿城房地产于当日以现金代价27.18亿元与卖方订立股份转让协议,收购百年人寿9亿股股份,占比为11.55%。 根据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的百年人寿股东变更情况,股权转让方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让方为绿城房地产。根据披露内容,大连万达将9亿股百年人寿股份转让给绿城集团。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绿城房地产持有百年人寿9亿股股份,所持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11.55%,大连万达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目前万达集团仍是百年人寿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1.55%,而在绿城出手之前,大连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大连乾豪坤实置业有限公司以及大连国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三家原股东均有意出手手中股份,接盘者为奥园集团,但也尚未成行。 值得关注的是,百年人寿的几次股权变动中均有房地产背景浮现。实际上,地产公司布局保险公司并非新鲜事,资金、业务协同、养老健康等考虑使然,而穿透式监管,与违规股权核查风暴下,股东资质、资金来源的严格是大势所趋。 公开资料显示,百年人寿成立于2009年,是东北地区首家中资寿险法人机构。 频收监管罚单,盈利遭遇困局、偿付能力下滑,这家被地产商们视为“香饽饽”的寿险公司存在种种隐忧。 百年人寿官网信息显示,今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对浙江分公司及银行保险部副经理骆夏锋、银保渠道负责人马思琰存在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行为进行处罚。4月,根据《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8〕 6 号)的有关规定,中国银保监会黑龙江监管局对百年人黑龙江分公司存在驻点销售的行为进行处罚。 根据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百年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4.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1.67%,在2018年四季度时百年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曾逼近红线。 从净利润数据一观,在今年上半年盈利的44家寿险公司中,百年人寿处于1-10亿元盈利规模的“中游”。 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百年人寿2018年累计保险业务收入为385.65亿元,净利润6.97元,投资收益45.79亿元。2018年年末,百年人寿的综合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0.15%和87.57%,相较2017年有所下降,风险评级为C,离“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评级不低于B的监管红线”不远。 今年3月,银保监会批复了百年人寿20亿元的发债请求,偿付能力因此有所回升。
人社部:7992亿养老金已到账投资 高校的退休教师们参加活动。 中新网客户端10月21日电(李金磊) 10月21日,人社部在2019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基金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截至9月底,已有18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会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9660亿元,其中7992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
中新网10月21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外围经济下行及近期局势,已令香港经济特别是运输、物流、旅游、零售及餐饮等行业大受打击,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0日以《屋漏逢夜雨》为题发表文章,透露特区政府正研究推出第三轮纾缓措施,冀能减轻这些行业的压力。 陈茂波表示,上星期到外地参加了两场会议,其间曾与政府官员、智库、评级机构、基金经理及商界代表等会面。 他说,因前景充满不确定因素,国基会在早前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再次调低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预料今年增长仅3%,是10年来最低水平,增幅较7月时的估计再调低0.2%。 陈茂波引述国基会指,面对经济前景,全球约七成经济体已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并认为各经济体亦应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提升人力资源及基础建设的投入等,避免经济进入长时间的衰退和通缩。这与特区政府一直强调适时推出“逆周期”措施不谋而合。 他表示,特区政府在8月中已宣布一系列纾困措施,连同今年初财政预算案提出的一次性纾困措施,合共约620亿元(港元,下同),预计可起约2%经济提振作用,并会加快小型工程项目的进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现在香港不少行业如运输、旅游等大受打击,特区政府正研究推出第三轮纾缓措施,冀减轻它们的压力。 为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潜在资金压力,陈茂波呼吁银行业界抱着“同舟共济”的精神,不要“落雨收遮”,在符合本身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原则下,尽力支持香港中小企业对资金周转的需求。 他指出,金管局最近设立“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上周又宣布放宽“逆周期缓冲资本”要求,由2.5%下调至2%,估计可让银行释放约2000亿元至3000亿元的额外放贷额度。 陈茂波透露,他这次接触的外部各界人士,都很关注香港情况和局势发展,不少商界代表坦言,香港近期局势和对基建的破坏令人担忧,并拖延了他们的投资计划。 陈茂波表明,在这些会面中,他已说明香港情况,包括特区政府会尽力制止暴力,申明特区政府会极力维护“一国两制”全面和有效落实。
【相关阅读】康旗股份频买卖:实控人质押超9成 交易方"盆满钵满" 斑马消费范建 上一年商誉爆雷的滚滚硝烟还未完全散去,康旗股份再拟高溢价并购资产。 传统镜片业务被剥离、业绩主力商品邮购分期业务陷入瓶颈、新业务“秒白条”面临政策监管…… 最新的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业绩预计同比下滑超过80%,其中第三季度已发生亏损。 又拟高溢价并购资产 业绩下滑之际,康旗股份再拟收购资产。 最近,公司发布公告,与南平乾升、南平乾广、南平凯佳等签署协议,拟现金收购各方所持江苏欧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00%股权。 江苏欧飞100%股权评估值9.31亿元,增值率249.63%,最终交易价格定为9.305亿元。 在此之前,康旗股份(300061.SZ)控股股东费铮翔与南平盈捷、自然人张莉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上市公司3976.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7%)转让给南平盈捷,张莉借南平盈捷间接持有上市公司5.87%的股份。 费铮翔与南平盈捷之间的股权转让,以上市公司收购江苏欧飞100%股权通过股东大会审议为条件。 南平乾升、南平乾广、南平凯佳以及江苏欧飞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张莉。 江苏欧飞的主营业务为数字营销和权益服务,合作伙伴为运营商、电商、银行、保险等企业,主要通过数字商品平台和在线营销平台进行技术和业务运营。 今年9月6日,上市公司与张莉签署资产收购框架协议后,江苏欧飞发生了一系列股权变更。包括深创投在内的9家外部投资机构,将所持江苏欧飞28.80%股权,以2.448亿元转让给南平凯佳,对应公司整体估值8.5亿元。 企查查显示,这些投资机构均是在2017年12月进入江苏欧飞股东序列。 南平盈捷作为业绩补偿方,承诺江苏欧飞2019年-2022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000万元、8000万元、1亿元和1.2亿元。 按照协议,业绩承诺前三年的当年和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业绩承诺的80%,不触发业绩补偿,到2022年再整体审核业绩实现情况。 从江苏欧飞已公布的盈利情况来看,目前作出的业绩承诺并不算高,2018年公司的净利润就已超过6000万元。 商誉爆雷 康旗股份原名康耐特,曾是全球最大的眼镜镜片供应商之一,由留美博士费铮翔于1996年在上海成立。公司2010年登陆创业板。 2015年,公司首次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收购旗计智能100%股权,公司整体估值23.63亿元,评估增值率2835.95%,最终交易对价23.4亿元。 公司表示,镜片业务以外销为主,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国际市场存在下滑的风险。另外,公司开拓国内市场短期难以见效。 并购旗计智能,上市公司可快速扩展到银行卡增值业务领域,且该公司强劲的盈利能力能直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另外,上市公司形成镜片和银行卡增值服务双主业,可分散经营风险。 旗计智能纳入上市公司后,公司业绩飙升,2017年达到顶峰,营业收入接近20亿元,归母净利润近3亿元。 对旗计智能的高估值并购,也让公司的商誉大涨。2017年末,公司商誉近2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52.4%。 2018年,公司剥离镜片业务资产,由实际控制人费铮翔旗下林梧实业受让,交易总对价7.61亿元,评估增值率14.69%。 数据显示,康旗股份的镜片业务虽然没有快速增长的空间,但仍有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 该部分资产2016年和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91亿元和7.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36.84万元和6218.19万元。 镜片业务剥离完成后,公司实施金融科技战略转型。 最大手笔就是通过孙公司旗发信息推出“秒白条”APP,为网贷平台等导流。 旗发信息2017年成立当年,就实现营收8950万元,净利润近5600万元。2018年,业绩进一步飙涨,营收达到4.25亿元,净利润超过2.5亿元。 不过,在这年的年度审计报告中,审计机构特别强调:旗发信息向网络借贷中介机构提供相关互联网数据服务,包括客户导流、信息搜集等,因受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影响,业务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2019年初,“秒白条”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另外,外界普遍质疑,该平台为“714高炮平台”的帮凶。 2018年,旗计智能因市场竞争加剧业绩下滑,计提商誉减值超过11亿元,直接导致康旗股份2018年业绩巨亏近8亿元。 最新公布的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今年1-9月,公司业绩同比下滑超过80%。此前重度依赖“秒白条”的互联网流量增值分发业务大幅收缩。
世界银行行长肯定中国脱贫成就 当地时间17号,在2019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年会上,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在记者会上高度评价了中国在脱贫领域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行长 马尔帕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让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和投资等资源配置方式。这些决策帮助中国数亿人口脱贫。如今中国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全球经济和全球供应链,这有利于中国发展和脱贫。 在今年六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中,世界银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如果得到全面落实,可以帮助相关国家实现经济发展,预计将帮助全球3200万人口实现脱贫。 马尔帕斯还表示,世界银行致力于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实现脱贫,而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纷争却对这一进程产生了负面冲击。世界银行在6月份将2019年和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调低至2.6%和2.7%。马尔帕斯表示,如果英国脱欧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贸易紧张局势无法得到缓解,世界银行可能进一步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10月18日消息,新浪财经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处了解到,截至2019年8月末,南沙自贸区已开展熊猫债、跨境人民币放/贷款、跨境资产转让等多项业务,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包括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超3600亿元。 南沙区内多家银行开展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资本金意愿结汇、NRA外汇账户资金意愿结汇等业务。今年6月,南沙落地全国首例中资银行境外分行不动产抵押项下跨境融资业务,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8月,将该模式的融资渠道拓展至境外法人银行,协助区内企业通过跨境抵押区内不动产直接获得澳门地区法人银行3年期境外融资贷款资金。 同时,该区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推动FT账户在南沙落地,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外普通合伙人(QFGP)等跨境投融资试点。另外,正在积极推进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融资租赁企业外债便利化、经营性租赁业务境内收取外币租金等政策试点。 截至2019年8月,落户南沙的金融和类金融企业将近6500家,比自贸区挂牌前增加52倍,在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等领域发展迅速。 其中,已吸引各省市大型国企、民企、上市企业及港资企业在南沙设立租赁企业超2100家,企业数占广州市80%以上,注册资本总额超5000亿元;累计完成122架飞机和53艘船舶租赁业务,业务合同额累计达3000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落户商业保理企业超620家,占广州市的70%以上。落户三大省级政策性基金等1500多家股权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超过3600亿元,实缴资金规模超过900亿元。(新浪财经 王茜)
中南建设4.4亿关联交易转卖苏州第一高楼背后:中南中心已停工4年半 10月16日,江苏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建设,000961.SZ)发布了对拟进行股权转让所涉及的苏州中南中心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项目资产评估报告(简称《评估报告》),对苏州中南中心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所涉及开发的唯一房产项目中南中心为何是4.4亿元转让价作出说明。 9月30日,中南建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44,114.03万元向控股股东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公司持有的苏州中南中心投资建设有限公司100%股权。 根据公开报道,中南中心项目规划为集观光、星级酒店(白金五星级)、顶级公寓、国际5A级写字楼、世界顶级商业一体化现代大型综合体,地上138层,地下5层,建筑高度598米(檐口),矮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632米),是苏州第一高楼。 但从2014年3月开工到2015年4月打完最后一根桩基,中南中心就陷入长期停工状态。虽然每年都出现在年报中的“项目建设情况”,不过在此次评估报告披露前,中南建设从未披露过中南中心已经停工的事实,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否认过停工。《华夏时报》记者拨打中南建设投资者热线,董秘办人士承认停工,解释理由和信披一样,是“政府规划还未确定”。不过对方表示,此次卖给大股东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获利将会超过2亿元。 开工5年半停工4年半 公开资料显示,中南中心项目的具体地址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西北角湖西CBD,毗邻东方之门以及苏州中心,与湖东CWD(商业文化区)形成苏州工业园区城市核心区。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湖西CBD规划用地面积10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中南中心就占了八分之一。湖西CBD的功能定位是以商务办公为主,包含金融、保险、基金、证券、地区总部、地区销售机构、会计、律师、评估中介机构、酒店、酒店式公寓等。 公开报道显示,中南中心早在2015年已经停止施工,但当时项目负责人予以否认,称“现场实际上还在施工中,进行基坑、土地的加固和坑基的收尾工作”,“项目开发进度正常”。 此次最新披露的《评估报告》,坐实了中南中心早已经停工的事实。 根据《评估报告》,中南中心于2014年开始施工,桩基工程总共1901根桩,包括塔楼区719根及非塔楼区1182根,全部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2015年4月4日随着最后一根钢管柱C60高强度水下混凝土浇筑完成,项目所有桩基全部施工完成。但后期由于政府城市整体规划等原因,造成项目停滞,无法正常开工建设。截至2019年8月,苏州中南中心项目仍然处于停工状态,新的规划方案已报批,尚未获得批复。 根据苏州中南中心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国土房产局签订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列示:约定该项目于2014年3月9日前开工,于2019年3月9日前竣工;土地闲置满两年且未开工建设的,出让人有权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评估报告》认为,苏州中南中心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后期由于政府城市整体规划等原因, 造成项目停滞,无法正常开工建设,不存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被无偿收回的情况。 “卖地后,部分规划重新调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种重点工程的高楼项目,规划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不可能事前仓促,事后又要改来改去。”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把停工原因全部归结于规划,反过来等于说政府的规划是无序、杂乱无章的。“这样说不公平。” 转卖缘于高负债? 在9月30日公告的关联交易中,中南中心将作价4.4亿元卖给中南建设的控股方中南控股。《评估报告》对此交易价格的计算做了说明,截至评估基准日,苏州中南中心总资产账面价值为70,668.52万元,评估值为95,233.78万元,评估增值24,565.26万元,增值率 34.76%。 负债账面价值为51,119.75万元,评估值为51,119.75万元,无增减值变化。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9,548.77万元,评估值为44,114.03万元,评估增值24,565.26万元,增值率 125.66%。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中南建设历年的年报发现,中南中心都被列入投资所在工程项目,但直到9月30日的一则公告才突然披露出,这个在建“苏州第一高楼”要被卖给控股方。 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吴立骏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南中心一直没有披露旗下项目停工的实情,要看此项目在整个上市公司投资额度的占比,如果达不到信披要求,上市公司不做信披,不能说一定是信披隐瞒。 对于中南中心,中南建设只有投入,没有产出。2018年年报显示,中南建设对中南中心的投入,期初余额是296,026,000元,期末余额296,257,322.19元。2019年半年报显示,中南建设总负债率达到91.2%。像中南中心这样的超高楼,存在巨大的资金压力,开发节奏又很缓慢,在严跃进看来,中南建设和中南控股对中南中心“左手倒右手”的转卖,算是一种较好的结果。但严跃进认为,4.4亿元的转让价格偏低。 “这个项目卖给大股东,我们可以获益2个多亿,对上市公司还是有好处的。”中南建设董秘办人士强调转卖带来的益处。 按照关联交易的约定,中南控股将在2019年12月31日前支付50%的交易价款,待公司解除标的公司股权质押,完成目标股权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一年内支付剩余款项。其中2.2亿元是否算作2019年的营收,以及1个多亿的利润?董秘办人士回应《华夏时报》记者说,需要由财务人员以实际情况再定,现在不能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