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大旗下网贷暂停业务 涉2.8万投资者 昨日,证大金服旗下证大财富运营主体上海证大投资咨询向全体员工发邮件称,即日起暂停所有贷款新增业务,保留正常的贷款催收;并决定提前终止公司总部及全部分公司人员劳动合同。据了解,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涉及的员工有数千人。 “平台到底是逾期,还是怎么了?”“我的钱还拿不拿得出?”“什么时候出兑付方案?”昨日下午,在上海浦东新区证大广场3楼“证大金服”办公区,证券时报记者看到,数百名投资人团团围住了证大金服工作人员。他们问得最多的就是上述三个问题。 涉及投资者2.8万名 裁员数千人,数百投资者现场登记讨说法——令上海证大集团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屏。 昨日,在证大金服办公区围满了闻讯赶来了解情况的投资人,办公区现场各楼层多了几名安保,安保人员力量明显加强。 然而,没人给他们确切答案。只有一个来自不愿透露公司名字的律师事务所清算团队人员,自称是证大金服请来的第三方投后接管人员。他让受害投资人填写一份登记有姓名、联系方式、投资金额、对接的证大财富理财经理、客户诉求等信息的表格。 “有个客户7月底理财产品到期,然后又买了2550万元。”证大金服一名刘姓理财经理说,谁也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现在都在等解决方案。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清算团队工作人员手上,一沓约有40多张的证大金服客户报名表里,投资大额的客户不在少数。其中,上海浦东一名46岁投资人的投资金额是500万,在客户诉求一栏里该投资人写到“家庭收入低,投资款来自银行房贷以及亲戚投入,都是外债。” 事实上,据了解,不少投资人的投资款来自举债,比如住房抵贷或其他银行贷款。一对来自虹桥的夫妇说,他们投资了300多万,资金均来自银行贷款,投入了证大金服的理财产品,一旦产品逾期,还银行贷款都还不上。 上述清算团队人员告诉记者,当前粗略估算,证大金服涉及到的债权人(投资者)有2.8万名。 平台到底怎么了? 昨日下午,在证大财富大厦三楼的证大金服办公区内,除了理财端的部分客服经理以及证大金服小额信贷业务工作人员留守外,记者没有看到高管人员出来解释平台出现什么问题,而留守员工的说法则不一致。 一名证大金服的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目前小额贷款业务的团队有解散及人力赔付方案,但是理财端的员工不知道会怎么安置,现在还没方案。” 按照该理财经理的说法,平台产品并未逾期,只是暂停发新标。“按监管的要求,证大金服要退出P2P业务,不影响之前的兑付,现在(证大财富)已经给出兑付方案,报给了监管部门,目前等批复。” 不过,上述清算团队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正在进行资产核算,一个可能的方案是,撮合债权人和债务人直接对接底层资产,即在网贷平台上借了钱的债务人,直接还钱给投资人;如果债务人违约,再由清算和催收团队出面。 这个方案和其他网贷平台逾期兑付后的解决方案类似。不过,几位证大金服的投资人对该方案并不乐观,“如果兑付方案的期限是三年,也许前几期还能按比例兑付一部分本金,后面谁能说得准?” 记者获悉,8月11日晚间,证大财富董事长戴志康发布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投资人中间流传。该信中称:因合作存管银行8月13日起终止存管合作,基于合规要求,平台停止新增业务,并且暂停债权转让业务;将尽一切可能进行资产清收,提高每月平均回款率,全力保障整体良退。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至今运营时间超过八年,定位为微金融服务平台,旗下还有“捞财宝”网贷平台,在全国拥有线下分支机构180多家。 天眼查数据显示,证大金服的运营主体上海证大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有两大股东,分别为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雪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5%和35%。其中,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戴志康,持股比例达80%。此外,上海证大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还是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51.02%。 “捞财网”官网显示,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也为证大集团(上海证大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他1992年创建证大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富岛基金,被业界视为中国股市传奇人物。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银保监会系统2年来罚没59.41亿元。 监管持续趋严。日前,中信银行因违规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1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合计罚没2223.7万元,为2019年以来银行业罚单的最高值。
中国网贷太容易,给日常生活带来隐忧 日本雅虎新闻网8月11日报道,网络金融的普及威胁日常生活 中国的网络金融快速增长,众多手机App都提供贷款服务。除了电子支付App,连社交软件、旅行App以及一些保险和订餐App都附有贷款功能。如今在中国,似乎谁都能轻易借到钱。可以说,信用值的可视化导致随便什么人都能用手机简单借贷这种状况。 在中国,如今信用值的大幅下降也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欠债不还者会被列入黑名单,无法乘坐高铁等,有时家人还会受到牵连。曾有报道说,中国某知名大学因为一名新生的父亲欠下20万元债务未还并被法院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而拒绝其入学。这名学生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3年的努力打水漂,赶忙筹集资金还清欠款。该校的这种举措受到人们赞扬。 类似事情不仅在新闻报道中出现,我身边也时有发生。实际上,笔者的一名朋友曾通过手机App贷款,逾期未还,银行不断发来催款短信,内容日益严厉,他害怕自己欠债导致孩子上不了学、不能坐高铁甚至房子被抵押,因此赶忙四处向亲戚借钱还上贷款。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随便借钱的话根本不会有这种烦恼。但是,如今中国的网络金融如此发达,使贷款门槛(日益)降低,人们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借到一笔钱,这确实会带来不少潜在麻烦。而且,失信不但会影响自己,身边的人也可能被牵连,日常生活可能被打扰。
天茂集团出清财险加码寿险 8月12日,天茂集团发布了两条公告,一是天茂集团出清安盛天平财险股份获监管批复,二是天茂集团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对国华人寿实施吸收合并。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布局或是因为相较处于调整周期的财险业,寿险业近年来发展较好,国华人寿近年来业绩亦十分优异。 出清安盛天平财险获批 8月12日,天茂集团转让安盛天平财险股份获监管批复。这一交易还要追溯到去年11月26日,天茂集团以及安盛天平其他内资股东与法国安盛签约,以46亿元的价格出清安盛天平股权。 天茂集团公告称,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安盛天平中方股东将持有的安盛天平约4.23亿股股份(其中天茂集团持有约7828万股)全部转让给安盛。转让后,安盛持有安盛天平约8.4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0%。天茂集团等五家原安盛天平中方股东不再持有安盛天平股份。安盛天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天茂集团表示,公司将根据本次出售安盛天平股份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吸收合并国华人寿 天茂集团12日公告称,拟对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实施吸收合并。天茂集团拟通过向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除天茂集团外其他全部少数股东海南凯益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凯益”)、上海博永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博永伦”)、宁波汉晟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宁波汉晟信”)、湖北省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宏泰”)、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地产”)、武汉市江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岸资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结合其他多种支付方式对国华人寿实施吸收合并,具体交易方案将进一步协商确定。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本次吸收合并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亦构成关联交易。 公告显示,鉴于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天茂集团股价造成重大影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天茂集团(000627)自2019年8月13日(星期二)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某华北券商人士表示,这样的操作类似于“换股”,即通过增发上市公司股票购买标的公司的资产,原标的公司股东经过换股之后成为上市公司股东,而上市公司则进一步加大了对标的公司的控制权。如果上市公司经过换股后持有标的公司100%的股份,则标的公司正式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通过这样的方式,天茂集团将会实现对国华人寿的进一步控制。某大型险企人士表示,相较处于调整周期的财险业,寿险业近年来发展较好。国华人寿近年来业绩亦十分优异,根据年报,国华人寿2018年实现净利润20.55亿元。此外,今年前7月国华人寿已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289.56亿元。
再不转型,货币基金将成鸡肋 8月初,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财产清算程序的公告,旗下交银天运宝货币基金成为年内首只触发清盘条款的货币基金。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运作规定,开放式基金如果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小于100人,将触发清盘。 从第二季度数据看,包括交银天运宝在内至少有五只货币基金存续规模低于5000万元,意味着待清盘的货基可能陆续有来。 众所周知,传统的货币基金有不少优点,一是类刚性兑付,即投资保本;一是T+0操作,即可以当日存取,流动性等于现金,非常方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货币基金与众不同的特点,加上金融机构和余额宝等互联网渠道的助推,令其迅速成为老百姓和市场闲散资金追捧的对象,在2018年9月达到8.95万亿元的规模顶峰。 曾经占据基金市场份额六成以上的货币基金,接下来须完成“痛苦”的转型,否则或成为投资市场的“鸡肋”。 首先,市场环境已经改变。此次触发首例货基清盘,原因主要是2018年年中以来,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充裕,资金成本较低,货币基金收益率整体下滑严重。7日年化收益从之前最高4%?5%跌至今年2.5%左右。与此同时,收益率普遍下行直接影响了货基规模,至今年二季末,货币基金规模下降至7.7 万亿元,较去年减少1.25万亿元。 下一步,在全球降息潮之下,货币宽松将成中期常态现象。而且从近期政治局会议的传导信号来看,下半年仍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间利率大概率仍会维持低位,货币基金收益难以上行,大概率仍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甚至更低。由此,货基的收益和规模双双受压,短期内不太可能根本扭转,除非进行产品创新和改革。 其次,监管政策日趋规范。实际上,规模庞大的货币基金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此外还有变相金融资金成本、让大量资金空转难以进入实体的副作用。 去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传统货币基金的优势,诸如T+0、保本等均不复存在,货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已经定局。更重要的是,其对金融市场的副作用已经不受“容忍”。 近两年货币基金年报显示,全部货币基金的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货币基金净值总额的比重平均值达到七成左右,这说明货币基金将所募集资金的大部分实际重新存回了银行。同样都是企业和居民的资金,经过货基转了一道后,最终又重新回到了银行,属于典型的在金融市场上空转。 不仅如此,货币基金还抬高了金融市场的资金成本。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同业存单和线下协议存款的资金价格都在4%以上,这意味着按照银行不足3%的利息成本资金,经过货币基金转化后,就变成了年收益率4%以上的同业负债,相当于资金成本被抬升30%。 从长期来看,创新货基的产品形态,扩大基金的类别和收益来源才是货基转型的可行之路。
广告大战引发诉讼 “商查”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 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正在快速发展,背后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近日,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天眼查的运营商将企查查运营商告到了北京海淀法院,主要原因是企查查在广告中用到了“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这句广告语。在这场法律纠纷的背后,是企业信息查询这个细分领域行业格局的变化。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大数据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大数据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与发展。随着用户对于企业信息以及商业类大数据查询的需求越来越大,天眼查、企查查以及启信宝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瞄准了这部分需求从而快速崛起。 经过群雄并起与跑步圈地,企业信息查询行业不断洗牌,而天眼查与企查查之间这场备受外界关注的法律纠纷,折射出的是这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广告大战后的诉讼 根据海淀法院公开信息,天眼查运营商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企查查的运营商苏州朗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520.45万元。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天眼查方面表示,公司于2014年11月首创“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的广告语,随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投入近两亿元,通过地铁广告、微信推送、影视植入等方式,大范围宣传和推广天眼查“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的核心功能,这句广告语已与天眼查工具形成了特定的、固定的联系。 天眼查称,企查查的运营方在通过媒体发文、电梯间商业广告等途径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时,采用了与天眼查整体相似的广告装潢设计,包括同样使用蓝色作为背景色、白色作为广告字体色,广告主画面都是一名自然人配以夸张、迷茫等表情,更重要的是将“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这句广告语用在自己的广告宣传中。 事实上,由去年开始,天眼查与企查查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地铁与楼宇进行了轮番的广告肉搏战,双方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自身的品牌与业务宣传。而这场诉讼的背后,则是企业信息查询这个细分行业的快速发展。 行业5年从无到有 在企业信息查询平台5年多的发展中,天眼查、企查查以及启信宝三家一直位于这个领域的头部位置。 据媒体报道,2014年3月,陈德强、杨京和施阳一起在苏州创办了“苏州朗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迅速上线了企查查的前身——微信版“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提供企业工商信息查询服务。两个月后,微信端用户突破12万,创始人杨京等人顺利拿到了天使轮投资。 而就在企查查拿到天使投资的当月,启信宝也紧随其后在苏州成立,2014年10月,有着深厚的大数据行业学术背景的柳超则在北京成立了天眼查。由此,三家公司拉开了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元年的大幕。 天眼查与企查查在创始人背景上有着一些不同。据公开资料显示,柳超曾是河南省理工科高考第一名,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拥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硕士与博士学位,后担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数据挖掘方向的专家评委,曾任职于美国微软研究院和腾讯,其背景足够耀眼。而企查查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德强甚少公开露面,另一创始人兼CEO杨京,南京工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本科毕业,曾任亚信联创项目经理,原欧索软件电信事业部总监。有媒体曾经采访过杨京,称其无论是在企业经营、背景履历以及生活爱好方面都较为“接地气”。 在三家公司中,启信宝于2015年9月被合合信息以3000万元并购,原创始团队已于2015年7月从工商系统里全部退出,目前由合合信息相关团队负责整体运营管理。 企查查2015年即宣告盈利,成立以来已获得六轮融资,其中最近一次C轮融资在2018年8月,投资方为鹏元征信,而鹏元征信已于2019年7月退出。 天眼查则在2017年开启商业化并实现盈利,其A轮融资达到了1.3亿元。而在今年5月,央行重启企业征信备案后,天眼查被列入了首批获此资质企业名单中。 天眼查跻身头部 尽管一路走来,天眼查、企查查以及启信宝一直牢牢占据着市场领先地位,但三家之间的暗自较劲从未停止,在多个数据维度下,天眼查从2017年开始逐渐占据行业龙头位置。 据Talking Data数据显示,2019年4月以前,企查查的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稳居第一。4月,企查查是8.34分钟,天眼查的是5.8分钟,启信宝的是2.4分钟。而到了2019年6月,天眼查赶超企查查。另一家第三方调研机构Quest Mobile的数据则显示,企查查的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依旧比天眼查高,6月份,企查查是6.8分钟,天眼查的是5分钟,启信宝是3.7分钟。 综合来看,用户使用时长或和双方的产品定位存在关联,与天眼查一直追求数据上的广和深不同,企查查则注重产品打磨,部分产品界面更简洁。此外,因为双方在用户群上的差异越来越大,天眼查近些年更注重在核心人群的扩大上,因此导致整体用户使用时长也逐渐有了距离。 在活跃用户数上,企查查占据了多年的首位,数据显示,2017年5月之前,月活数据是三家之首,但从2017年5月开始,逐渐被天眼查赶超。截至2019年4月间,月活数据被启信宝赶超,企查查第二的位置被超越。 2017年对于天眼查而言,是关键一年。天眼查从2017年4月开始商业化,5月份便实现月盈亏平衡,创始人柳超称当年底其营收达到6000万元。2017年8月,柳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拿百度指数来做衡量,天眼查已是行业第二名的5倍,第三名的9倍,日均访问在千万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征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信用服务应用活跃用户规模已达872万。其中天眼查的活跃用户规模为275.2万,占总活跃用户的比重为31.6%;企查查的活跃用户规模为245.1万,占总活跃用户的比重为28.1%;启信宝的活跃用户规模为125.2万,占总活跃用户的比重为14.4%。三家企业为行业前三,在总活跃用户中合计占比超过74%。 而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三家的月度活跃数整体都稳步提升。根据第三方数据Talking Data显示,2019年6月,天眼查的月活跃用户量为990万,而企查查仅有141万,相差6.38倍,启信宝181万,相差5.46倍;根据另一家第三方数据Quest Mobile显示有同样的趋势,2019年6月,天眼查的月活跃用户为985万,企查查的仅有103万,相差9.55倍;启信宝156万,相差6.32倍。 此外,三家数据平台的数据均被媒体报道所广泛使用,而根据数据调研机构苗建信息的数据显示,2019年1-7月期间,媒体使用天眼查数据产出约64万篇报道,而使用企查查的报道约24万篇,前者为后者2.64倍,使用启信宝的报道约为15万篇,天眼查为启信宝的4.21倍。 天眼查赋能模式突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到2017年,我国信用服务市场规模仅为37.30亿元。而截至2018年6月,我国企业征信机构已有125家。与此同时,发改委于2018年9月表示,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今年4月,央行再度开闸企业征信牌照。5月天眼查成为该领域第一家获得企业征信牌照的企业;两个月后,企查查也宣布获得了央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 据媒体报道,美国企业征信规模占GDP的平均比重约为0.0088%,而我国的这一数字仅为0.0039%,这也说明征信市场规模仍存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这样大的未来市场,无论是天眼查还是企查查都在试图进一步扩大业务布局。比如,企查查已经直接进入相关企业服务领域,以“权查查”“企服服”等新品牌面向用户,尝试开拓商标代理、记账代理等业务扩大商业布局。 天眼查则是以合作的方式“赋能”相关领域,2018年3月推出了天眼查Inside服务,在企业业务上寻找更大的空间。 此前,天眼查为广发证券在首发上市、并购重组、投资银行等多条业务线提供专业级查询与检索功能,实现人工难以完成的海量查询、深度挖掘以及风险规避;顺丰速运则通过天眼查专业版的API端口接入,能够快捷而全面地掌握其合作的95.13万中小微企业客户的基本工商信息、企业风险信息等多维度数据。 天眼查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与天眼查合作的大中型企业已超过2700家,覆盖金融、通信、法律、科技、制造、批发零售等各行各业,深度嵌入到这些企业的业务流程中,间接服务了超过1000万家小微企业。
超强台风“利奇马”灾情善后 浙江保险业已收报损超20亿 8月10日7时42分,浙江温州龙湾一受损车查勘现场。大雨倾盆,水中夹杂着工厂废料,中国太保查勘员李辉徒步进入水淹区域开展工作,最终帮助受灾车辆顺利脱困。 这是在超强台风“利奇马”中“逆行”的保险查勘员的缩影。8月10日凌晨1点45分前后,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而后离浙进苏登鲁;8月11日20时50分,又在山东青岛黄岛区沿海登陆。超强台风“利奇马”引发各类险情及财产损失,保险行业全力以赴应对。 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官方微信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8月11日下午16点,浙江全省保险业共接到因台风“利奇马”造成的各类报案65320件,报损20.74亿元。目前车险查勘完成率为约60%,企财险等非车险查勘完成率为约80%,已决案件5090件,已决赔款金额1088.8万元。 在超强台风“利奇马”面前,保险业“冲在一线”,各类保险项目“各显其能”。 以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为例。8月10日清晨7:30,位于宁波鄞州区五乡镇的一家小型金属制品生产企业因受超强台风“利奇马”降雨影响,厂区积水,存货被淹。中国太保查勘员楼清帆在一小时内赶到现场,经实地测量,该企业内平均水位58.5厘米,当日下午3时便获48500元理赔款到账。 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于2016年在宁波鄞州区首次落地试点,已累计承保小微企业3904家次,风险保障额度11.88亿元。2018年,水灾事故起赔线从往年的平均水位线30厘米降至20厘米。这意味着大灾期间小微企业受益面会进一步扩大,受灾企业获得的保险赔偿也会进一步增加。以本次五乡镇受灾的这家企业为例,起赔水位线降至20厘米后,企业可多获得1万元的保险赔款。 8月10日上午10:12,宁波横山水库水位触发111.17米起赔线,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全国首笔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理赔流程,于上午10:32先行支付预赔款项50万元。横山水库在此次台风来临前已进行两次预泄,但受台风影响水位再次上升。 据了解,一个月前,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与横山水库管理局签署了宁波市奉化区横山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合作协议,横山水库成为全国首个落地试点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的大中型水库。保险方案采用指数化设计,以权威公正的水库水位线数据作为理赔依据,只要水位线上涨超过保单载明的赔偿触发条件即可秒获赔款。 再如巨灾保险。截至8月10日下午,宁波公共巨灾保险已接到出险报案2.4万户。公共巨灾保险实施四年来,宁波先后经历了“灿鸿”、“杜鹃”、“莫兰蒂”、“鲶鱼”等多次台风灾害和暴雨极端天气,累计向16.86万多户(次)居民家庭支付救助赔款9839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保险理赔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损失,平安产险在8月5日通过鹰眼系统确定可能受影响企业客户锁定12000位,并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短信等方式逐一向客户进行台风预警。 据了解,平安产险自主研发的鹰眼系统是基于物理空间的智能风险管理平台,集合了140亿自然灾害、承保理赔等数据,伴随地理、保险、灾害、气象等融合数据模型不断迭代更新,可实现承保客户标的地快速筛选和精确预警、防灾减灾和救援力量的精准投放,支撑保前风险评估、保中防灾防损、保后理赔。 借助智能图片定损,基于多年历史数据积累,平安车险AI自动定损理赔,有效疏解案件处理;平安好车主APP紧急上线台风快速报案通道,以弹窗、消息主动触达提醒客户自助报案、定损。 其中,车险最快一笔报案客户通过平安好车主APP快速报案通道,2分钟即完成赔付;财产险最快一笔案件通过团E宝引导客户线上理赔,从报案至结案耗时仅6分钟。 8月10日上午,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e农险”气象指数保险智能自动定损理赔服务快速启动,慈溪新浦镇南美白对虾水产养殖户罗同权第一时间就获得了保险公司支付的赔款2.7万元,宁波慈溪地区177户水产养殖户,总计将获赔181.2万元。 据了解,针对超强台风“利奇马”对浙江省造成的影响,浙江银保监局已指导当地银行业保险业全力做好事前预防、事后救援等工作,全力投入抗台救灾攻坚战,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