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我愿意降价出租,也不见得有租客。”“公司清理了赔本房源,拆掉了隔断间,房源少了以后,部分地区的租金确实上涨了。”针对目前租房市场的情况,房东和中介人员的反应截然不同。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租房市场调研时发现,当前租房市场正处于淡季,加上今年受疫情影响和长租房平台频频“爆雷”,租房市场出现了房东降价找不到租客、中介公司“砍量提价”的现象。 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重点城市租金均价创近两年新低,11月租金更是创近5年同期新低。 □ 租金普遍下降 “之前每月成交10单轻而易举,最近几个月平均每月就只有1单。”张宇(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张宇在某头部租赁公司西安区域公司做销售,负责西安莲湖区及周边区域的新房和租房业务。张宇说,“如果租房不行了,我就只能做新房市场了。” 张宇的经历或是当前租赁市场现状的折射。随着市场转冷,叠加疫情影响,租房市场持续降温。 诸葛找房数据显示,11月,全国50大中城市租金挂牌均价为34.71元/平方米/月,创了2019年1月以来的新低。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监测的18个城市租赁成交量于8月达到峰值后,9月开始转淡。9月至11月的成交量连续下降,平均环比降幅达13.7%,高于去年同期10.6%的环比降幅,11月的租金更是创近5年同期新低。 各等级城市租金普遍下降,11月一线城市租金环比跌幅最大。诸葛找房数据显示,11月一线城市平均租金环比下跌1.2%,同比下跌2.9%。北京、上海两地租金均下降,分别环比下跌1.98%和1.57%;二线城市平均租金环比下跌0.58%,同比下跌3.1%。 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8个城市中11月超四成城市租房市场的成交量环比降幅超10%,包括西安、天津、大连、青岛、济南、廊坊、烟台等。诸葛找房数据显示,上涨城市中,11月成都、珠海、泉州等地租金上涨,成都以1.95%的环比涨幅排第一位,原因是受成渝都市圈利好带动,租金市场相对活跃。 房东“等候”平台“出击” 在租房市场持续降温的背景下,有中介公司“砍量提价”。 有租客日前称,“为什么整体租金在下降,自己的房子却在涨价?”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北京租赁市场了解到,上述租客反映的问题或和该平台折扣活动结束有关,且目前该平台低价房源已基本出租。 在走访过程中,一平台销售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清理了前期收房价格较高但赔本的房源,部分区域拆掉了隔断间,导致房源减少,公司上调了租金。” 也有租赁公司“想降价却不能降。”成都某租赁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是房东直租,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多降点也就出租了。但对平台而言,是想降价却不能降,这是行业规则。” “高租价”同样是市场降温的一大因素。成都“二房东”赵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在一个租赁公司平台上看到金牛区一个小单间,每月至少要800元租金,还不包括服务费等。”在他看来,“市场上不少房源依然偏贵。” 房东则在寻租客。成都市程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出租的房源大部分是自己的,也有少量是租来的房源。之前的租客多是朋友或熟人,因为疫情、裁员,许多租客搬走了,现在很多房源处于空置状态。”“就算我愿意降价出租,也不见得有租客。”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全国重点18城房源成交周期为47.5天,环比延长1.4天,同比延长8.9天。今年前11个月重点18城房源成交周期为51.0天,同比增长32.9%,客源成交周期为10.3天,同比增长85.6%,租赁市场业主房屋出租难度增加。 市场出现恢复迹象 贝壳研究院报告称,监测的18个城市租赁成交量从9月开始呈现下降,10月、11月维持下降态势,预计12月租赁市场将继续保持低迷。 不过,租赁市场的下降幅度开始收窄。诸葛找房数据显示,11月全国大中城市租金挂牌均价环比下降0.7%,环比降幅较10月收窄了0.46个百分点。 “短期影响肯定很大,但成都属于人口流入城市,等经济好转,需求肯定会拉起来的。”程先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北京某租赁公司人员称,“对比去年,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北京租客少了,房租市场低迷。但最近开始有所改变,随着春节后来北京找工作的人增加,市场肯定会恢复的。”
中远海发12月10日晚间公告称,拟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以18亿元的价格向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筹)(下称“混改基金”)转让中远海运租赁35.22%股权。同时,中远海运租赁拟通过在上海产交所公开挂牌的方式实施增资扩股,获得战略投资者10亿元至30亿元的增资。 资料显示,混改基金目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程序,因此由诚通混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代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混改基金注册资本为707亿元,拟募集资金总规模2000亿元。基金存续期10年。 对于参与中远海运租赁增资扩股的交易方,中远海运设置了条件,具体为: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以现金方式参与认购、不接受联合投资主体等。如果有多家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人,将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最终投资人。竞争性谈判的考虑因素包括对中远海运租赁未来资本运作的支持、具备较强的国内金融领域投融资能力等,近5年内投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优先考虑。 中远海运租赁2019年实现营收25.58亿元、净利润4.58亿元,截至当期末的总资产为355.5亿元,净资产为50.35亿元。目前,中远海发对中远海运租赁的持股比例为100%,全部处于质押状态。此次协议转让,中远海运租赁的估值为51.1亿元。 中远海发表示,通过本次转让及增资扩股,公司所获得价款将用于支持航运租赁业务发展,更加聚焦于航运租赁业务、租赁、集装箱制造、投资及服务业务,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改善公司资本结构,也有利于中远海运租赁平稳发展。 假设此次挂牌增资最终确定的增资总额为30亿元,按挂牌底价进行测算,转让及增资交易实施完毕后,中远海发持有中远海运租赁的股权比例预计将降低至40.82%,将不再对中远海运租赁合并财务报表,而改为以权益法进行核算。假设转让及增资交易按照预期完成交割,将使公司产生1170.8万元投资收益。 目前,中远海发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计为中远海运租赁提供担保总额51.67亿元,其承诺将不再新增向中远海运租赁提供超出持股比例的担保。自中远海运租赁完成引入第三方战略投资且公司不再为中远海运租赁控股母公司起的12个月内,公司将完成中远海运租赁存量担保的担保人替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3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住房工作,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韩正表示,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房地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强“十四五”时期住房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更好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日常监管,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韩正强调,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着力点,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要处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强化政府保障作用,也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坚持不搞“一刀切”,鼓励和指导城市政府因地制宜,完善住房保障方式,落实好城市主体责任。(赵超)
01 楼市,顶层设计来了 近期,领导人对房地产极其关注。12月3日,主管住建部的韩正副总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 详细分析这次座谈会内容、释放出什么信号之前,这里先和大家交代一下。 这几年,韩总理基本上每年都要去住建部调研或召开座谈会,下面我就把几次调研会、座谈会的重点内容,总结介绍一下: 2019年3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住建部调研,强调“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试点,做好实施过程中的评估和跟踪;夯实城市主体责任,落实好省级政府监控和指导责任,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2019年12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住建部召开座谈会,强调“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完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做好重点区域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2020年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召开,韩正副总理强调,“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 02 首次强调,“地产金融调控” 12月3日的这次座谈会,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首次提出“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韩总理强调“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目标,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房地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可见,管理层对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工作是满意的。 强调“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一脉相承。其内涵是,“控规模、控占比”,逆周期调节、区别对待(比如“三条红线”),追求动态平稳。既满足地产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又不能让资金过度流入地产;短期内允许杠杆一定上升(比如疫情期间),但中期内保持杠杆水平稳定,长期内杠杆要逐渐下降。 地产与金融均衡发展的路径,就是建立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这是房地产金融的长效机制,即通过贷款LPR双轨制(降低针对实体经济融资的1年期LPR,针对楼市融资的5年期LPR要实时调节),从而建立实体和地产融资的“防火墙”,实现“脱虚入实”,控制资金流入地产。 这对保持楼市平稳意义重大。从过去经验看,凡是房价明显上涨的时期,就是货币高发的时期。而且,管理层已形成共识,资金过度投入楼市,不仅挤压实体经济,导致空心化问题,更关键的是,房地产已成为中国金融风险最大的灰犀牛,控制资金进入楼市,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 2018年以来,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开始建立,也就是控规模、控占比、逆周期调节、追求动态平稳。房地产贷款增速明显下降,全国房价涨幅也开始走缓,70城新房价格同比自2019年4月以来连续18个月下跌,不受干预的二手房价,24个城市下跌,包括天津、济南、青岛等。 03 商品房和保障房,都要大发展 首次提出,加强“十四五”时期住房发展顶层设计。这一顶层设计的核心,就是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这次座谈会上,韩总理讲的更多的是住房保障。 一是制度建设。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着力点,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 二是增加供给。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三是处理好保障和非保障的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强化政府保障作用,也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 目前来看,新时期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即“三房两改”,即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重视保障房,这是什么信号?简单来讲,就是商品房市场还会大发展,保障房也要大发展。 另外,新的住房政策体系还包括租赁住房。韩总理这次并未大笔墨讲租赁住房,但并不是不重要,而是之前国家“十四五”规划、五中全会,领导人讲话、发文等,都讲过了,比如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 还包括,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等等。总结看,保障房搞好了,租赁搞好了,低收入人群也好、新市民也好,获得了体面的居住,商品房市场发展的空间就更大一些。 过去,商品房市场发展太快,住房保障和租赁没搞好,怨声载道。未来,当住房保障和租赁搞好了,收入低的住保障房、租公租房,新市民租住租赁住房,等收入上来了,积蓄够了,就去买商品房。这样,“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上车、后改善”,住房梯度消费的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这不就是国家讲的,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嘛! 只有商品房发展好了,保障房才能搞好、租赁才能搞好。过去十几年,保障房基本上是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当然,政府责无旁贷,但政府投资建设运营,效率不太好。未来,外来人口、新市民大规模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集中,房价可能还会上涨,住房保障、租赁住房供应的压力很大。 政府继续主导建设、运营,一方面财力跟不上,另一方面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存量房足够大了,要盘活存量。总之,未来保障房供应更多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比如配建的方式解决。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就得让商品房发展的好一些。所以,未来商品住房和非商住品房继续高举高打。 04 商品房还要支撑财政预案 十四五期间,打造内需增长引擎、构建“双循环”体系,需要各地政府在基建、社会保障、扶持中小微等方面有巨大的投入,但目前来看,各地财政都紧张。2014年之前,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基本大于支出增幅,2014年之后,趋势反过来了。所以,商品房市场还要支撑财政预案。 这就是为何?房地产长效机制设定的目标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根本目的就是,楼市不要再大涨的同时,在历史高位上能停留更长的时间。对于商品房市场,此次韩总理的讲话有两个新意: 一是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对于楼市,中央最看重的是保民生、防风险,其次是稳增长;而地方则最看重稳增长、稳财政,然后是保民生,最后是防风险。处理好这个关系,就是要认可地产对地方的综合诉求,然后协调中央的诉求。所以,未来地方适当松绑调控、扶持楼市,这是合理的。 二是要处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承担基本保障比如公租房,其他的,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租赁等,都要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政府提供用地、规划、配套支持,比如工商业用地转住宅、企业自用用地开发等。 这么看,不管是2021年,还是未来5年,商品住房市场还会呈现大发展的势头。
2020年,严监管叠加疫情冲击,融资租赁行业经营承压,行业分化加剧,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央企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较为稳健,而大多数中小型融资租赁公司则处于收缩状态。 融资能力一向是融资租赁公司的“生命线”。不过,近年来,融资环境边际收紧,不少融资租赁公司因资产质量下行、借款较难等原因,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 “资金市场应更客观地了解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风险和业务贡献,改变对行业的看法。另外,也期待给予从事真实租赁业务的公司更多支持。”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会长杨钢在近日举行的“2020中国融资租赁年会”上称。 流动性分层加速 目前,融资租赁公司主要通过银行渠道获得融资,银行贷款约占企业资金来源的80%左右,且大多为1年期贷款,资产负债久期存在一定错配。 2018年金融去杠杆、行业转为由银保监会监管,银行对中小型融资租赁公司授信政策趋紧,加上宏观经济调整环境下,市场担忧中小型融资租赁公司承租人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以银行借款为主的小型租赁公司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抬升,外部融资渠道受阻。 一位头部融资租赁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融资租赁公司的日子最难过,不少客户出现逾期,出租人给予了延期。而在负债端,融资租赁公司却较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部分公司出现流动性困难。 为缓解疫情冲击,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一些头部融资租赁公司融资出现改善。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1~9月,融资租赁公司共发行债券280单,合计2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和17.06%;发行ABS共计652单,合计1970.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1%和0.36%。 不过,2020年四季度,逆周期政策有边际收紧趋势,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分析师张丽表示,未来,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端供给会有所收紧,监管趋严以及资产质量分化将加速不同租赁公司的流动性分层,预计中小型产业背景和第三方租赁公司短期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监管新规掣肘央企子公司业务 随着监管力度加强、经济环境变化,租赁行业里除金融租赁公司,央企或集团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成为主力,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监管办法也在逐渐落地。 今年6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称,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加强对重点承租人的管理,控制单一承租人及承租人为关联方的业务比例,有效防范和分散经营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应当遵守以下监管指标:融资租赁公司对单一承租人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融资租赁公司对单一集团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一位央企旗下融资租赁公司高管称,不少融资租赁公司的成立是为了服务集团,但当前受到了租赁新规的制约。例如,一家注册资金为30亿元的融资租赁公司,按照单一集中度原则,单一客户不能超过9亿元。但有时候央企子公司关联交易中的一单项目金额就有十几亿元,不符合监管要求。 “监管对融资租赁公司集中度和关联度等审慎监管指标的设定,目的是为引导融资租赁公司专注主业,强化风险意识,逐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对有集团产业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影响非常大。”上述人士称。 另一位央企旗下融资租赁公司人士称,集团产业背景下的租赁公司首先要平衡监管要求和股东意愿。集团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是为其产业板块业务考虑,而监管的初衷是更希望融资租赁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实体经济。“虽然银保监会允许省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新规过渡期,各个地方的具体落地情况未来可能不同。但目前来讲,融资租赁公司还需严格执行监管要求,与股东协商。”他称。 回归租赁本源“融资+融物” 融资租赁的本质是融资,形式是融物,融资租赁公司需要考虑和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江苏金租董事长熊先根称,融资租赁公司的生存空间在于做银行不能做和银行不愿做的事。“我国中小微融资市场巨大,但由于中小微企业的特点,风险也较大。融资租赁公司要想做好中小微业务必须具备快速获取客户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决策能力。” 中信金租总裁于秀东表示,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实际上渐渐脱离租赁的“融物”实质,多见金融,少见租赁,更多是作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而把融物的本源丢失了。 如何回归租赁本源是租赁公司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于秀东称,要找准业务定位,租赁行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找准自己的行业立足点和业务出发点,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另外,要加强租投联动。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这些行业不确定性大,投资周期长,缺乏财务数据和抵押资产,主流金融机构在支持这类创新性行业方面存在短板,融资租赁行业可以发挥‘融资+融物’的双重功能,以租投联动方式实现精准支持。但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金融租赁公司在开展租投联动方面还存在一定限制。”于秀东称。 贵银金租总裁罗晓春告诉记者,相对于银行,融资租赁公司体量小、资本金少,单笔业务量较大,缓释风险的手段少,因而抗风险能力相比银行更弱,需要做足预案、全力管控风险。“目前应该抓住盈利较高的窗口期,提早暴露、尽早处置风险,将疫情带来的负效应降到最低。”他称。
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对推动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着积极的意义。 纵观行业可发现,有一家成立仅8年的公司,它不走老路,坚持用科技引领金融,快速完成从产业租赁到创新租赁,再到科技租赁的升级。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始终探索新方向、新领域、新模,它就是连续四次获得中国融资租赁“年度公司”的平安租赁。 线上化构建强大客户服务能力 融资租赁不仅是一种金融业态,也是一种高端服务业。因此,只有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助力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回归价值服务的最初,如何才能构建强大的客户服务能力?平安租赁给出的答案是用科技的力量。 经过8年的飞速前行,平安租赁资产规模已达2533.76亿元,位列行业第一梯队。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赋能的助力。作为前线业务的最佳后勤保障队,平安租赁在内部构建起了强大的科技化中后台体系,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效率。 在管理效能层面,“智能运营管理系统”作为打通中后台管理体系共享机制的平台,于2020年正式上线。系统通过线上化的方式,实现了组织架构、人员信息、权限信息等的结构化管理,并建立了多套体系间有效联动的自动化管理流程,有效保证体系信息的一致性;同时,以微服务模式搭建“系统权限管理小中台”初步试点,成功集中管控下游业务系统权限,业务系统无需再进行系统权限相关功能的开发及维护,大大减少IT人力成本。通过一系列系统化解决方案,化解了行业普遍面临的架构管理、人员管理、权限管理等体系信息共享和体系联动等管理难题,从而做到信息一盘棋。据悉,未来系统还将实现预警监控闭环管理和智能分析决策支持,让更多的科技化工具有效支持管理决策,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支撑决策的精准化与公开化。 然而,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只是硬币的一面,要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还必须提升服务效率。 在客户服务过程中,授信是办理融资租赁的重要步骤。过去在给客户办理授信时,客户经理需要将相关数据一条条手动粘贴导入系统中审批。而财务报表不仅数量多,维度也多,手动导入数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极容易出错。进而导致授信速度慢,客户体验差。 为解决客户经理展业过程中这一痛点,平安租赁开发了智能财报服务系统,依托OCR技术,客户经理仅需上传财报图片,平台就可以自动识别并提取报表内容导入业务系统,解决了授信过程中财务报表的录入问题。此外,智能财报服务还将客户财务数据结构化沉淀,提供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指标预警、预警处置等一系列应用,还支持Wind财报查询、杜邦分析法等。 对客户经理而言,这不仅是高效展业的神器,还能够形成更全面和多维度的客户数据,完善的客户画像,为其他业务系统和业务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撑,全面提升服务效率。 正是有了这些神器的支撑,平安租赁借助中后台系统实现了客户、员工、资源、厂商和设备等“5个在线”,推动了管理的数字化和线上线下的一体化。从而实现高效管理和服务客户,以此构建强大客户服务能力。在推动客户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商业价值,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助力“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2025》“绝对”不是光指大企业,而是涉及很多中小企业;制定相关方案和支持措施时,“千万”不要光面向大企业,而要对中小企业和“双创”企业给予充分支持。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虽然中小企业在经济健康运营中所扮演的角色被社会所认同,然而在现实经营中仍然面临着融资难问题。在融资申请、审批等环节复杂繁琐流程,更是加剧了这一难题。 面对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难题,平安租赁坚持向科技借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安租赁构建了一套全线上化、智能化的中小企业智能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申请、智能审批、电子签约、远程监管等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务。这个平台极大提升了审查效率和欺诈识别能力,让极速审批和秒速放款成为了可能。最快半小时完成审批,2天完成电子签约。可以说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一次效率和体验的提升,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更加方便、快捷。 为更好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智造”发展,平安租赁还依托物联网技术推出了监测中小企业设备运营情况,进而了解开工率的设备手环。具体而言,设备手环将设备和生产过程数字化,通过获取设备的电流,测算设备开工率分析、设备产能调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防范风险。而且通过分析生产设备的运营状态,可实现对机器智能维护保养提醒,延长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推动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设备数字化的价值还不止这些。借助这些数据,平安租赁为客户、渠道和政府等提供全方位大数据综合服务,降低整个生态的管理与巡视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疫情时代,通过设备手环数据监测发布“安指数-复工指数”精准监测了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成为政策方向指导的有力支撑。 在风险控制方面,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还有效地支撑了数据风控体系,使得以往不好切入的中小单租赁业务的批量化、快速化处理成了可能。重构了以往的商业模式,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持续推动助力行业升级和实现“中国智造”的发展。 如今平安设备手环已应用到9个行业、100多类设备中。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平安租赁疫情期间小微金融累计起租55.5亿,同比增长115%。 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 近年来,汽车租赁在国内发展迅猛,成为融资租赁的重要业务板块。作为平安租赁的创业条线之一,虽然面临突发的疫情,行业发展受阻,但是其汽车租赁业务却仍在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85%,业务投放额达191.5亿元的亮眼业绩。逆势增长的背后,是依靠科技优势,深化“金融+科技+运营”的特色能力,构建智能化支撑平台。从而实现在提效降本的同时,保证业务的高效运转。 在租前环节,智能化平台实现了申请、审批和签约的线上化,客户足不出户就可提交申请,审批过程最快3秒就可以完成。在租中环节,搭建了车联网平台,通过GPS构建车辆管理、磁场管理为一体的交通风险监控体系。在租后环节,智能化平台实现了租后的风险监控,并对回收车辆进行再运营。同时,汽车租赁作为一个面向C端的业务,客户在租赁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大量个性化问题。如果全部依靠人工服务的模式,不仅成本高,服务效率也难保证。平安租赁汽车金融事业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一套智能客服体系,实现了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协作,高效快速解决客户问题、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服务成本。 如今汽车租赁的智能化平台已经实现了智能营销、智能服务、智能推荐、智能选址、智能调度等功能。智能化也加速了汽车租赁业务的发展,短短5年时间就已跻身于汽车金融行业的第一梯队。但平安租赁并没有满足于此,已经开始探索智慧车队应用。通过车辆的状态数据去构建车联网平台,基于该平台回传的车辆信息,给客户推送相应的增值服务,如车辆维保建议,以及给司机及车队管理提供相关的安全提示和科学化建议。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租赁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融资租赁行业虽然短期发展承压,但监管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而且作为与实体经济连接最紧密的金融业态,在“新基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持续推进趋势下,融资租赁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科技的渗透与应用,将推动融资租赁企业走出一条高效高质量的道路,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在即将到来的行业机遇期,作为始终积蓄力量,在机制体制运营长期积淀,在行业科技布局和应用“排头兵”的平安租赁,发展前景也充满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