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影视借壳第一股”*ST长城正逐步走向退市边缘。 1月27日,*ST长城以0.48元/股的跌停价收盘。自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27日,公司股票已连续19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1元。依据深交所规定,上市公司股价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深交所将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以当日收盘价0.48元/股推算,公司股价在下一个交易日显然已无法回升至1元上方,退市已板上钉钉。 借壳5年后市值缩水超98% *ST长城前身为江苏宏宝。2014年,江苏宏宝以全部资产和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长城集团等交易方拥有的长城影视100%股份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重组完成后,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长城影视”,主营业务由五金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转变为电视剧的投资、制作与发行及其衍生业务。 顶着“影视借壳第一股”的光环,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频获机构投资者调研。2015年,*ST长城借壳完成后,股价最高达31.41元/股,市值超过165亿元。 但好景不长,借壳两年后的2017年,公司影视剧制作、广告营销业务疲软,两大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2017年上半年,公司影视剧制作业务仅实现收入53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400多万元下降明显;当期公司实现广告业务收入2.5亿元,较2016年同期相比缩减一半。 2018年度及2019年度,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为负值。201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还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自2020年6月22日起,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长城影视”变更为“*ST长城”。 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40.13万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负债合计18.59亿元,资产总计12.27亿元。 天眼查App显示,*ST长城目前面临众多司法风险与经营风险,公司已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的失信企业。 2020年底,公司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积极应对遇到的暂时性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回归主业。为了加紧保壳,公司努力提高自身偿债能力,成立了催收小组,加快对应收账款的催收效率。 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就2020年全年业绩情况做出披露,能否扭亏为盈尚未可知。但以2021年1月27日的收盘价0.48元/股计算,公司目前的市值仅2.52亿元,相较巅峰时期的165亿元市值已缩水超98%。 股价低迷面值退市已无悬念 2020年12月31日,*ST长城股价首次跌破1元。在此后的18个交易日里,公司股价从未回到过1元上方。 1月14日晚间,公司首次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因股价低于1元将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向投资者提示称,公司股票已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此后每个交易日收盘后,公司均会作出相关终止上市交易的风险提示。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0日,公司现有股东4.01万户,公司第二大股东宏宝集团持有公司股份3554万股。 “没关系的,反正跌只能让它跌,已经没办法了,只能这样了。”宏宝集团董事长朱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企业做好才是正道理。公司目前五金、汽车零配件业务都经营得不错。” 根据深交所规定,公司股价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将触发“面值退市”机制,被终止上市交易。 对此,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终止上市,这是证券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否定性评价。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之后不能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了,至于直接的融资渠道,比如银行贷款,由于不是上市公司的身份,也会受到相应限制。” “对投资者来说,公司退市并不等于公司清算,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仍然是有效的,只是流通性受到影响。”在采访中,王智斌对记者表示。 多元化退市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2020年12月底,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此次出台的被称为A股市场“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自实施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踩上退市红线。 1月13日,*ST天夏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1元面值,公司股票自2021年1月14日开市起停牌,股票可能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1月21日,东方金钰进入退市整理期,成为2021年A股市场退市第一股。1月25日晚,*ST航通对外宣布称,公司主动退市方案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高票通过,成为自退市新规实施以来主动退市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新的退市机制,有利于资本市场‘新鲜血液’的自由流通。过去借壳较为普遍,不利于引导市场长期价值投资方向,会导致一些垃圾公司沦为炒壳对象。”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存在可持续经营问题、公司治理体系又存在巨大缺陷的公司,如果触发退市条件,就应该退就退。从长期来看,退市机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 “加速退市,也是注册制发行下的一个必然要求。”况玉清在采访中表示,“全面实施注册制后,企业上市的门槛和条件等都有所放宽,壳资源的价值已大打折扣,加速对壳资源的清理与注册制发行是相辅相成的。”
用于上市公司维护价值的回购,有被个别公司带偏的迹象。近日,多个“应急式”回购方案出炉,相关上市公司或因卷入“造假疑云”股价阴跌不止,或短期股价出现闪崩,或公司被曝出某些利空,解决方案都是快速推出回购方案进行“对冲”。 出发点决定结果。这些匆忙推出的回购方案,相关公司在实施过程中也非常急迫。有公司在短短十几天内就打光了“子弹”,还有公司方案出台后便立即进场甚至忙中出错。从结果来看,在不够审慎的匆忙决策下,相关回购方案的出台乃至投入的“真金白银”,并未能有效提振股价。 有接受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筹划实施回购无可厚非,但相关决策应代表、体现全体股东的利益,尤其不能单纯考虑大股东、高管或机构股东相关利益(如避免质押危机等情形)而匆忙实施,毕竟经营好主业才是根本,过于匆忙的回购反而会进一步加深市场的疑虑。 “应急式”回购频频 “以高额回购回击对我们所谓造假的质疑,让投资者安心、放心。”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今年1月5日在机构交流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虽然效果不佳,但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公司该次回购已快速完成。 据南极电商1月27日所发公告,截至1月25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数量7249.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5%),支付总金额为69985.2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回查公告,1月6日,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拟回购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的公司股票;1月7日,公司首次实施回购;至1月25日,7亿元“子弹”已全部打光。历时仅13个交易日,足见其动作之快。 或是由于该次回购并未能有效阻止股价下跌,南极电商1月27日晚又宣布新一轮方案,拟使用3亿元至5亿元资金回购股票。 同样出手迅速的还有北京某公司。在股价莫名遭遇闪崩后,该公司很快就推出回购方案,当天便大举进场操作。该公司此前明确的回购总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而公司在回购首日便买了1.57亿元,达到了回购资金的下限,足见护盘之急迫。 由于急于通过回购方式“撬开”跌停板,该公司还“忙中出错”,首次回购股份数量超过了首次回购股份事实发生之日前5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成交量之和的25%,为此公司还不得不公开致歉。 或是看到了其他公司的回购成效,同样遭遇股价闪崩的美好置业于1月23日抛出了回购利好,是否实施尚未可知,但已止住了股价连续跌停的局面。 类似案例还有宋都股份,公司选择了利用回购利好来对冲“利空”。1月23日,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俞建午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公司宣布拟动用不低于1.3亿元资金实施股份回购。 “速效药”难以救急 仓促地筹划或实施,不难发现,相关公司已将回购当成快速稳住股价的“速效药”。但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匆忙“上阵”的结果往往是出手即被套。 如南极电商,在“造假疑云”的笼罩下,公司前一轮回购砸出了7亿元“真金白银”,也未改变股价跌势。 据披露,南极电商前一轮回购的最高成交价为10.62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93元/股,整体回购均价约为9.654元/股。而在完成前一轮回购后,公司1月26日股价已跌至8.66元。回购完成后,南极电商股价于1月27日涨停,但股价(9.53元)仍低于公司前一轮回购平均成本。 蹊跷的是,在公司股价涨停后,南极电商于1月27日晚发布了拟进行新一轮回购的消息,这是否意味着有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知晓买入,进而引发股价涨停?在1月5日宣布前一轮回购时,公司董事长张玉祥便在公告尚未披露的前提下,提前向参加电话会议的机构透露了公司的回购举措。 由于前一轮回购并未能止住下跌趋势,记者在南极电商股吧里看到,在公司宣布新一轮回购后,一些投资者并未盲目乐观,反而担忧后续股价会否重回跌势。 “尽管造假传闻不知真假,但前期7亿元资金砸进去还未能止住跌势,说明一定有不看好后市的持股大户在卖。”有私募人士对此称。 记者注意到,南极电商1月27日股价涨停背后,机构席位逢高减持的意愿依然强烈,卖出前五名共出现了三个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金额达到6219万元。 “尽管南极电商一再表示要通过回购回击市场不实传言,但客观现实是,公司高管此前曾大举减持,如今机构也在逢高减持,如果真要表达诚意,为什么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不能掏出真金白银来大笔增持,反而用全体股东的钱(指回购)去堵枪口呢?”前述私募人士称。
岁末年初,A股喝酒行情再次启动。今日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食品饮料却逆势升温,黄酒“三剑客”金枫酒业、会稽山、古越龙山逆势率先涨停,其中古越龙山已是连续3日涨停。 啤酒板块大涨,惠泉啤酒、珠江啤酒、兰州黄河涨停,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等纷纷跟涨。葡萄酒板块中,ST中葡、莫高股份等涨停。 白酒板块也全线走强,贵州茅台涨超2%,盘中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午间收盘,股价报收1891.21元/股。 此外,金种子酒、伊力特、ST舍得等涨幅居前。而“跨界白酒”的大豪科技今日收获12连板,自公布拟收购红星股份复牌以来,大豪科技的股价一路飙升,12月8日至今暴涨185%。 除了酒类板块,医药生物、休闲服务等板块再度升温,昨日大涨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小幅回调,芯片板块也整体表现低迷。 详情请扫二维码↓
在中国快递产业之中一直有一个说法,中国只有两家快递“顺丰,和其他快递”,虽然之后京东快递强势崛起,但顺丰的市场地位依然是无法撼动的,而最近顺丰快递的股价却一路高歌猛进直接破百,让很多人都很疑惑,一家快递公司凭什么那么值钱?这其中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一、中国最贵快递出现? 根据时代周报的报道,1月21日,顺丰控股(行情002352,诊股)大幅拉升,盘中攀至101.83元/股,创出历史新高,最终报收101.2元/股,涨7.67%,总市值4611.12亿元。截至笔者撰稿时的数据,顺丰快递的股价一直都维持在百元之上,如此高的股价让顺丰成为了中国当之无愧“最贵”的快递公司。 从消息面上来看,1月18日晚间,顺丰、韵达、圆通、申通四大快递公司对外披露了2020年12月营业数据。整体的情况如下: 2020年12月,顺丰速运物流业务营业收入147.38亿元,同比增长30.77%;业务量达8.70亿票,同比增长48.97%;单票收入达16.94元,同比下降12.23%;供应链业务营业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50.69%。 韵达12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34.60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业务量15.41亿票,同比增长36.98%;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25元,同比下降25.99%。圆通12月快递产品收入达32.96亿元,同比增长18.09%;业务完成量14.90亿票,同比增长45.68%;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21元,同比下降18.94%。申通12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22.48亿元,同比减少9.47%;完成业务量9.64亿票,同比增长25.86%;快递服务单票收入为2.33元,同比减少28.09%。 通过比对就会发现,顺丰的表现非常亮眼,不仅单月总营收达15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这一数值还相当于其他三家快递企业之和的1.7倍,而且在各快递公司均实现加大增长的情况下,顺丰增速最高,涨幅近50%。截止目前,顺丰航空共拥有62架飞机,是中国运营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而且,在中国快递界头部企业中,总部位于大湾区的企业只有顺丰控股一家。 可以说数据面上的顺丰可谓是可圈可点,但是顺丰业绩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为什么现在就能够支撑顺丰股价上探百元的高位,这其中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二、顺丰凭什么这么值钱? 说实在,顺丰这么高的股价大多数人都有些意料之外,毕竟快递行业始终是最赚辛苦钱的行业,虽然贵为行业老大,顺丰毕竟同样还是快递产业中的一员,这让大家对于顺丰的股价有很多的疑惑,为啥顺丰能这么值钱?这其中的逻辑需要我们好好分析分析: 首先,顺丰物流的基本功的确是非常扎实。我们在分析顺丰的时候必须要从顺丰的物流基本功的角度出发,毕竟快递公司物流能力是决定一家公司好坏的核心关键,从数据上来看,顺丰这些年其实一直都没有把自己作为一家单纯的中国公司来看,在快递产业业内一直有一个说法,顺丰是在不断追赶DHL、UPS、FedEx、TNT四大国际快递巨头,所以顺丰虽然坐上了中国国内快递老大的宝座却也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力量发展速度。总结一下顺丰的策略,这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大力推动航空和铁路运送能力的发展,从去年2月份开始,顺丰就一直在不断扩张国际航线,采用包机、飞机租赁等业务方式,不断发力国际物流业务。在2020年6月的时候,顺丰对顺丰航空增资了26.63亿人民币,不断加强顺丰航空的力量,与此同时,顺丰还在不断加强高铁的力量,从2017年推出高铁极速达开始,截至目前,高铁极速达产品已覆盖全国80余个大中城市,顺丰还参与打造了国内首条复兴号动车组整列装运快件试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顺丰的快递物流基本功日益夯实,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10家品牌快递企业的全程时限和72小时准时率排名均为:顺丰速运、邮政EMS、京东快递……,这也为顺丰的高股价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顺丰的科技能力正在成为其重要加分项。如果我们只把顺丰当成一个快递公司的话,相信无论你用什么样的估值方式可能都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顺丰会有这么高的市值,用传统的快递业估值方式来看顺丰只能得出不科学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说科技力量才是顺丰的重要加分项的时候,可能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在去年12月份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上顺丰的表述我们看到,顺丰其实在这些年并没有闲着而是下大力气在做科技投入,顺丰这些年一直在主打智慧物流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对客户下单、运输中转、客户签收等十余个快递环节下力气,不断提升顺丰的物联网水平,如今的顺丰已经依托自己的物联网大数据体系构建出大数据平台、丰景台、数据灯塔、丰溯等一系列的物联网产品,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其实顺丰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快递公司而是更像一家科技公司,如果我们把科技公司的逻辑用于顺丰之上,顺丰的市值也就显得比较合理和正常了。 第三,顺丰的未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不过相信熟悉个股走势的朋友都会明白一个道理,这就是股价上新高不难,难的是能不能持续在高位稳定甚至再创更高的股价,对于顺丰破百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消息,但是我们也要明白顺丰当前股价的风险,过快涨幅实际上在技术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缺,这个空缺一定会有一段时间的补差过程,表现在基本面上,顺丰其实依然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的快递市场并不太平,无论是三通一达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京东快递等后起之秀,实际上顺丰想要保持自己强优势还需要做非常多的事情,而且顺丰多元化探索还在不断推进,各项业务创新能否真正实现全面的多元化营收这都是问题,所以当前的顺丰股价的风险也必须要认识到。 顺丰股价破百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顺丰未来能否一路高歌,我们还是要进一步观察才是。
站在面值退市的边缘,多家上市公司各显神通,纷纷拉开自救大幕。 1月17日晚间,ST德豪(002005)公告,拟以4000万元~8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为不超过1.5元/股;同日,*ST新光(002147)董事长虞江威发出增持计划,拟在股价低于1.08元/股时,增持1000万股~2000万股公司股份。截至1月15日收盘,ST德豪刚好踩线1元/股;*ST新光股价为0.87元/股,已连续7个交易日低于1元。 上述公告一经发出,交易所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及股东明确是否存在拉抬股价以规避退市的主观动机。 Wind数据显示,目前两市共有7家公司股价在1元以下,3家公司卡点1元,且均被实施风险警示。如何与时间拔河,与股价较劲,似乎已经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必修课”。而在退市新规下,或许只有修炼内功才是远离退市的“王道”。 ST德豪放“回购大招” 根据ST德豪的回购计划,预计回购金额为4000万元~800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在回购价格方面,设置了1.5元/股的上限,据此测算,本次拟回购的股份数约为2666.67万股~5333.33万股,占总股本的1.51%~3.02%。 为表诚意,公司亮出了家底,表示有能力完成本次回购。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ST德豪净资产为24.66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为8亿元。此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还对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进行了背书,证明公司在中国农业银行珠海康城支行开立的账户至少有1.2亿元资金不受限,可随时动用。需要关注的是,上述账户内多为子公司的账户资金。 在股价表现方面,ST德豪自今年1月份以来一路下挫,于1月12日首次跌破1元/股,后于1月15日再度站上1元关口。股价下挫的背后,是公司业绩的持续低迷。数据显示,ST德豪已连续8年扣非后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继续亏损1.6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ST德豪回购计划一出,交易所的关注函便接踵而至,要求公司说明股价低于1元时推出回购方案是否存在引导市场预期、拉抬股价的情形;并明确动用子公司资金用于回购是否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ST新光董事长 借钱增持 与ST德豪的回购不同,*ST新光的自救计划需要高管“自掏腰包”。根据公告,公司董事长虞江威将增持1000万股~2000万股公司股份,条件是股价低于1.08元/股。截至目前,*ST新光股价为0.87元/股,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位于1元下方。同日,公司收到来自上海宝镁咨询管理有限公司5372万元的债务豁免,预计将增加本期税前利润0.54亿元。 资料显示,虞江威是实际控制人周晓光、虞云新的家族成员,本次增持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两个方面,其中900万元为自有资金,剩余的1100万元将向亲戚朋友或金融机构筹集,融资情况尚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关注的是,作为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虞江威在业绩预告或快报公告前十日内不得实施增持计划。根据相关规则,*ST新光须在1月31日前发布业绩预告,这意味着近期留给虞江威的增持时间并不多。 自控股股东新光集团2018年发生债务危机以来,*ST新光便深陷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与违规担保的漩涡,生产经营及流动性风险凸显。截至2020年12月,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总额为14.54亿元,违规担保总额为27.03亿元。 业绩表现方面,*ST新光同样不如人意。2019年,公司因计提大额担保及资产减值损失,巨亏50.8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继续亏损1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ST新光的增持计划同样遭到了交易所火速关注。根据函件内容,公司需要明确董事长增持是否存在拉抬股价以规避退市的主观动机,并全面阐述生产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治理重大缺陷等相关风险。 多家上市公司 “命悬一线” 与财务类及规范类退市不同,面值退市作为交易类退市的典型代表,一旦在触及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将直接被终止上市。 截至目前,两市10家公司正命悬一线,均已被实施风险警示。其中,*ST长城、*ST环球、*ST新光、*ST赫美、ST瑞德、*ST成城、*ST宜生等7家公司股价在1元以下,*ST宏图、*ST同洲、ST德豪3家公司卡点1元。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关注到,与*ST新光类似,*ST环球实控人关联方也曾于1月13~14日发布增持计划,具体为乐源资产公司、起跑线公司、商赢控股公司拟增持5%~10%公司股份。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公司回购及增持股票无疑是向市场传递利好信号,但能否挽回投资者信心,还需要视公司经营前景是否出现实质性改善,信息是否披露充分,公司是否出台相应发展举措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预计后续低价股公司将出现分化。 从目前监管的导向来看,退市新规出台后,管理层对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基本面差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已明确“应退尽退”,引导投资者避免“炒小、炒差、炒壳”,促进市场新陈代谢。
近日,A股指数开启连涨行情,上证综指站稳3500点。1月8日,上证综指报收3570.11点,微跌0.17%,引发北上资金入市“扫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创板新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股价报收12.03元/股,跌2.59%,公司股价创新低,市值跌破50亿元。 上市当口,上纬新材频上新闻头条。彼时经初步询价,上纬新材确定科创板IPO发行价格为2.49元/股,这一定价使得上纬新材成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募资最少的公司,同时按照发行价格计算,上纬新材的预计市值约为10.76亿元,略高于其选择的“预计市值10亿元”的科创板上市标准。 从消息面看,1月7日,上纬新材在互动平台公开表示,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用到的硅材料占比较小,目前硅材料市场涨价几乎没有对公司造成影响。
作为A股市场的第一高价股,进入2021年后,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一如既往地受到市场的关注。对于其2021年的表现,一些机构与市场人士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预测。比如,在近日召开的上交所ETF高峰论坛上,面对2100元的贵州茅台,中泰证券(行情600918,诊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直言茅台不贵。而在此之前,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上调贵州茅台目标价30%至2739元,二者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那么2100元的贵州茅台到底贵不贵呢?李迅雷给出的不贵理由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高端消费,如酒消费在2020年快速增长。相比于居民收入增长,茅台的市价仍处于相对合理水平。这个理由其实是莫须有的。2020年是疫情年,居民收入增长其实是有限的(目前还没有官方的正式数据),而贵州茅台的股价在2020年上涨了近70%。因此,不知道这个相对合理水平是如何界定的。 实际上,不论上述理由成立与否,其实都不妨碍李迅雷直言茅台不贵的说法。毕竟作为券商来说,唱多是一种职业行为,也即职业性唱多。券商就是靠投资者的交易来吃饭的,如果唱空的话,投资者也就没有了交易,券商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券商是很少有唱空的时候的。券商唱空是真正的“千年等一回”。李迅雷作为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自然要与中泰证券的利益保持一致,保持唱多的本色。 而且李迅雷直言茅台不贵也不是没有道理。茅台贵不贵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作为工薪阶层来说,一个月的收入买不了2股贵州茅台,这贵州茅台当然就贵了。但李迅雷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说茅台不贵,自然有他不贵的道理。虽然2020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未必乐观,但李迅雷收入增长或许跑赢了贵州茅台股价的上涨呢?毕竟券商的日子在2020年还是相当好过的。 并且贵州茅台贵不贵也要看花的是谁的钱。比如,贵州茅台酒本身,买酒的人不喝,喝酒的人不买。如此一来,喝茅台酒的人自然不会认为茅台酒贵。现在对贵州茅台股票的投资也是这个道理。现在买贵州茅台股票的,大都用的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客户的钱,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机构投资者;而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他们用的是自己的钱进行投资,但他们已很少买贵州茅台股票了。因此,在机构的眼里,茅台不贵也是有道理的。 但茅台贵不贵还是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就是市盈率指标。在贵州茅台股价站上2100元的时候,其股票的市盈率也站在了59倍,接近60倍的市盈率水平。这意味着即便贵州茅台每年将利润全部用于分红,投资者回本也需要等60年。相信60年之后,目前市场上的投资者绝大多数都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你说贵州茅台的股价是贵还是不贵? 也许有人会说,贵州茅台的效益会进一步增长,从而降低股票的市盈率。这种说法是不错的。但关键在于,贵州茅台的股价并不是静止的,实际上,市场还在炒高茅台的股价。而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是跑不过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的。比如,中金公司直接将贵州茅台的目标价上调了30%,但2021年,贵州茅台的业绩能增长30%吗?毕竟2020年贵州茅台的业绩只增长了10%左右。业绩增长30%,这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么,贵州茅台的股价会不会达到2739元呢?这个显然不是中金公司说了算的。这个得由市场说了算。毕竟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已经接近60倍,已经不属于价值投资的范围。目前市场对贵州茅台股票的炒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博傻,当然,说得好听些就叫抱团取暖。所以,贵州茅台后期的走势,取决于市场的博傻程度,博傻的力量越强大,贵州茅台的股价就会炒得越高。只要博傻力量足够强大,贵州茅台的股价到达2739元也不为奇,甚至可以达到更高。毕竟贵州茅台已经成为博傻者的游戏,投资者需要的就是博傻的胆量。当然,如果投资者没有这个胆量的话,那就观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