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月度涨幅王如何炼成:要么新股新气象,要么概念题材漫天飞) 又是一年惊心动魄的行情。自年初以来,A股市场震荡上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中间历经两次探底,整体风格以流动性驱动为主,下半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明朗,风格转换为盈利增长驱动,直到年底确定顺周期方向。细化至月度行情来看,每个月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今年那些月度涨幅最高的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三季度依旧在亏损,然而却并不影响其成为月度“涨幅王”。曾有投资者测算,如果以2万元本金每月精准踩点“涨幅王”,2万成功变10亿,一年实现10个小目标。虽然,这种极端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但对于脱离了业绩支撑的“涨幅王”来说,背后埋伏的各路资金,暴涨路上的神秘力量们,确实赚得钵满盆满。最终,又是谁成了“接盘侠”?而如果将上市新股也囊括至排名中,可以发现,有7家月度“涨幅王”为当月或上一月月底上市的新股,其中,3只新股月度涨幅超4倍。选对了股,打新收益依旧很高从统计口径来看,是否囊括上市新股,对于榜单的影响也较大。只有1月份的模塑科技(000700.SZ)、3月份的中潜股份(300526.SZ)、4月份的神驰机电(603109.SH)、11月的小康股份(601127.SH)以及12月截至目前的隆利科技(300752.SZ)稳坐榜首。在12只月度涨幅排名第一的个股中,就有7只为上市新股,斯达半导(603290.SH)、万泰生物(603392.SH)、三人行(605168.SH)、首都在线(300846.SZ)、西域旅游(300859.SZ)、立昂微(605358.SH)、新洁能(605111.SH)等。涨幅最高的为首都在线,7月当月涨幅接近6倍,斯达半导、万泰生物分别于2月、5月录得4.5倍涨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A股鼠年首份IPO,斯达半导上市首日(2月4日)股价大涨44%,此后接连收获了22个涨停板,可谓“中一签赚10万”。由此,有投资者将其与特斯拉扯上关系,不过其董秘回应:不是特斯拉的供应商。从截至目前的年内涨幅来看,上述3只新股均录得超过10倍的涨幅,其中,斯达半导累计大涨19.17倍、万泰生物累计上扬22.2倍、立昂微飙升24.81倍。概念、热点、故事漫天飞舞如果刨除新股影响,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股价能够在短期内涨幅较大,无外乎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叠加:业绩爆发、重大信息、热点概念、资本运作、庄股炒作等。不过,在这12只月度涨幅排名第一的个股中,除了道恩股份(002838.SZ)、小康股份、申通地铁(600834.SH)的业绩增长尚可以作为支撑外,其余个股更多是基于市场传闻、热点概念,甚至于完全脱离基本面的资金炒作。热点概念的比如模塑科技。1月份,整体市场风格延续着去年,受春节因素影响,原本不多的交易日中,模塑科技是妥妥的主角,缘于其称接到了特斯拉“订单”,股价一飞冲天,为此,深交所下了关注函,要求说明与特斯拉签署正式采购订单或协议的具体情况。实际上,特斯拉订单占模塑科技整体营收比例非常小,但诸如特斯拉概念、新能源概念总能引爆市场非理性追捧,中能电气、神驰机电均是案例。神驰机电在4月中旬开始大幅上涨,正是缘于特斯拉概念的市场传闻,对此,神驰机电公告称,跟特斯拉无业务往来;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品占比极少,主营业务与新能源汽车无关。自2月3日录得涨停开始,道恩股份受益于口罩概念大幅上涨,股价于3月10日盘中飙至上市以来最高点(62.13元/股),被称为抗疫牛股,公司股东、高管还趁机抛出了减持计划。凯撒文化(002425.SZ)在“字节跳动概念”、“免税店概念”双重刺激下股价风生水起,在6月之中的11个交易日上演9个涨停板。另外,由于间接参股国内EDA龙头华大九天,申通地铁于5月份实现九连板,股价翻倍。中潜股份虽业绩平平,但故事不断。自3月10日开始,公司股价开启一波涨势,4月3日盘中一度飙至182.77元/股,刷新历史高点,19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2.2倍。2019年以来,中潜股份先后多次披露跨界收购或对外投资的公告,称拟进入5G、云计算、半导体等热门行业,10个月内股价暴涨约10倍,其间多次收到深交所问询函,还两次收到广东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书。10月20日,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中潜股份实际控制人仰智慧因在海外大举进军博彩业,被外界戏称为“海外赌王”,擅长资本运作,但逃不过监管的眼睛。12月14日晚,中潜股份公告,公司收到实控人仰智慧通知,其于12月11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证监会决定对仰智慧进行立案调查。8月下旬,一波炒小炒差之风涌起,搅动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完全脱离了基本面。8月19日,妖股天山生物(300313.SZ)登场,2次被深交所停牌核查,股价从5.83元涨至9月8日的34.66元,仅12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达到惊人的494.51%。另外,豫金刚石(300064.SZ)、新余国科(300722.SZ)等也因多日涨跌幅异常,而进入深交所持续重点监控名单,其中,新余国科股价自8月21日起,两个多月时间暴涨近4倍。深交所10月9日发布的监管动态显示:9月28日至10月9日,深交所共对38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盘中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异常交易情形;对多日涨跌幅异常的“豫金刚石”“新余国科”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共对8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核查,并上报证监会4起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暴涨背后的神秘力量单纯的热点虽然可以刺激股价在短期内大幅上涨,但持续的上涨则需要力量的支撑:或是身后潜伏着大量短线资金,或是神秘资金提前埋伏,实力型游资也在幕后撺掇,不明就里的散户们跟风操作,资本玩家从中获利。龙虎榜数据显示:凯撒文化在6月18日~6月2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以及7月2日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20%,其间,买卖方席位频繁出现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国元证券上海虹桥路证券营业部、国泰君安南京太平南路证券营业部,而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游资扎堆的地方。7月8日早盘,凯撒文化上演天地板,此后便一路下挫。5月25日~5月27日,申通地铁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20%,国泰君安南京太平南路证券营业部再度出现在买方席位,净买入达5463.33万元。同样的,豫金刚石9月22日价格振幅达到30%,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出现在买方席位,净买入2013.26万元,9月23日~9月25日又将其卖出,不过,这5日,豫金刚石区间跌幅超过25%。天山生物等开创了一个“先河”,即散户抱团炒作。在8月19日以来的9个交易日,天山生物交易炒作迹象十分明显,短线资金接力炒作,大量投资者盲目跟风,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低。根据深交所的通报:买入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买入金额占比97%;持股市值小于300万元的中小投资者为核心主力,买入金额占比近七成;机构投资者整体参与度低,买入金额占比仅3%;从买入居前账户交易习惯来看,平均持股时间短,短线交易特征明显;涨停板买入封单较为分散,中小投资者为主要力量。与被热炒的天山生物一样,新余国科的主要交易人群也主要集中在中小投资者。 数据显示,9月21日至10月9日,中小投资者交易金额达121.6亿元,交易占比达67.62%,另有24.42%和7.95%的交易来自其他自然人和机构,不过机构在上述期间处于净卖出状态。爆炒过后,则是一地鸡毛。12只“涨幅王”中,有8只个股在称王之后的第二个月遭遇大幅下挫。
长春高新(000661)1月5日晚披露了2020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30.18亿元~31.95亿元,同比增长70%~80%;基本每股收益盈利7.46元/股~7.89元/股。 对于2020年经营业绩预计将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长春高新给出的解释是,控股骨干医药企业收入增长;公司2019年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于2019年11月完成了对金赛药业29.5%少数股东股权的收购,因此公司自2019年11月起按持股比例99.5%合并金赛药业的财务报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三季报业绩预告当中,长春高新在谈及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大增的原因时,也给出了同样的解释。 近年来,在长春高新的业绩构成当中,金赛药业一直扮演着“利润奶牛”的角色。得益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长春高新的二级市场股价也是节节攀升。 2020年,长春高新从年初时的220元/股持续走高,股价于2020年8月4日创出513.5元/股的历史新高,但随后一段时间有所回落。2020年9月14日,长春高新的二级市场股价突然出现闪崩,当天网络流传的一份长春高新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的调研纪要,访谈嘉宾显示是金赛药业创始人金磊,这份调研经要被认为是引发长春高新股价当天跌停的导火索。 2020年10月25日盘中,长春高新的股价再度触及跌停,收盘时下跌8.84%。长春高新随即在2020年10月26日晚发布了一份亮丽的三季报,这对于稳定公司股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刚刚过去的2020年,长春高新的累计涨幅达到101.3%,整体表现依然可圈可点。最近4个交易日,长春高新连续出现上涨,5日收盘价格报于476.99元/股。
1月5日,有媒体报道称,B站或将于下周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拟筹资超20亿美元。对此,B站方面暂未作出回复,但据接近B站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B站回港上市的动作属实。 投资人为何看中B站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B站可以代表新生消费群体的趋势,长期成长空间大,到港交所上市或是为了更贴近自己的主体市场和投资者。 B站的成长性也反映在二级市场上,过去一年(自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B站股价涨幅高达360.37%,截至北京时间1月5日,B站市值已经达到3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10亿元。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B站印有二次元、小众的标签,但在过去的一年中B站成功“破圈”,从开年的跨年晚会,到与欢喜传媒达成合作后的首部剧集《风犬少年的天空》上线,B站已经树立起高高的内容护城河。 随着B站主流用户Z世代(泛指95后)步入工作岗位,其消费能力也渗透进了各个行业。沈萌认为,B站和泡泡玛特一样都是属于Z世代的新经济与新消费,代表着未来,只要它们能够不断贴合Z世代的需求升级,就一定会紧紧抓住Z世代消费支出中最大的份额,就像亚马逊、特斯拉早期亏损仍受市场追捧一样,市场相信它们代表着消费的未来,而一旦“未来”到来,那么它们的收入将成指数型快速成长。 B站“破圈” 2020年的最后一天,哔哩哔哩(B站)凭借跨年晚会“2020最美的夜”再度成功“破圈”,晚会继续启用百人交响乐团,对影视、游戏、动漫中的经典IP进行全新演绎,再现“80”、“90”、“00”等不同世代、不同圈层的热爱。 数据显示,晚会直播人气峰值突破2.5亿,是去年同期的近6倍之多。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中国互联网用户9.4亿来算,约27%的互联网用户都在当天收看了B站的跨年晚会。 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我们希望晚会能延续去年的精神内核,持续挖掘年轻人喜欢的内容。通过对IP内容的重新演绎,把传统的变成流行的、把复古的变为潮流的,在舞台上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 而外界的期待是有迹可循的,在晚会开场前夜,B站股价高开高走,收涨于14.42%。 2019年的跨年晚会也引发B站股价大涨,2020年1月2日,B站股价上涨12.51%。在随后一年时间里,B站在二级市场表现亮眼,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一年的涨幅高达360.37%。 商业多元化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B站营收再创新高,达81.7亿元。从收入模式上,B站也摆脱了上市初期依靠游戏单一收入来源,形成直播、大会员、广告、游戏等多领域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 尤其是广告收入在B站收入构成中占比逐年递增。继2019年,B站首次提出“万物皆可B站”后,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B站广告客户数增长超过200%。 2020年7月份,B站上线花火商业合作平台。5个月时间里,合作的UP主数量增长6倍,合作品牌方增长5倍,复投率达75%,对中小UP主的商业合作拉动尤为明显。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B站的月活UP主数量已经达到了170万人,同比增长51%。他们创作的高品质视频——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专业个人用户视频)是B站内容生态的基石。 在OGV(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Video,专业生产内容)领域,围绕精品化与IP化两大核心策略,B站长期的投入正迎来收获期。 2020年12月15日,B站宣布全面升级整合营销“Z+计划”,首次推出UP主营销“3i兴趣营销模型”方法论及联动百大标杆品牌的“PLAN B”计划。确定开放的OGV资源有39部国创,26部纪录片,6项大型演出活动,以及电竞直播等。 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表示,2021年B站将出品3档与《说唱新世代》比肩的S+级综艺。在杨亮看来,“流量时代的黄昏中,内容是品牌在夜路上的长明灯”,只有找到合适的精品内容,才能不被真假难辨的流量旋涡牵着走,传递自己的品牌信息。
银行股在A股是一个很悲催的存在,不少分析师看好,但市场走势就是不佳,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存在。实际上A股就是那么任性,市盈率越高盈利能力股息率越差,股价涨越好,市盈率越低,盈利能力股息率越高,股价越是下跌。 最近媒体以《银行分析师的呼声:为什么我们仍然看好银行股?》为题,展开对银行股的投资机会讨论,有机构认为,银行是流动性扩张的源头,逆周期政策体系中流动性宽松对应经济较弱,流动性扩张,是银行让利,提升其他行业估值,而自身估值受损。当经济好转,流动性环境转紧,银行相对估值便开始占优。2021年经济向好趋势确定,逆周期政策诉求下降,后续流动性环境会逐步利好银行板块相对估值。 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市场股价走势还是以资金说了算,不是卖方分析师说了算,谁掌握了资金,谁就有话语权,最近两年都是机构主导的行情,未来也很难改变,既然是机构主导的行情,那么没有机构深度参与的个股,就不会出现趋势行情。不能简单的以估值来衡量投资价值,而是以机构参与度来预测未来的走势。 像机构抱团的白酒股,市盈率超过60倍,白酒股除了茅台,其他二三线白酒股竞争激烈,业绩增长不会太乐观,即使有的个股三季报业绩是下滑的,但股价依然涨不停,在于资金推动停不下来,在一种趋势力量左右下,裹挟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加盟白酒股炒作。其他板块个股也是如此,像新能源、部分科技股、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医疗器械也是机构深度参与,通过抱团的形式不断推高股价。 从20年基金发行看,可以说是水火两重天,一些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因为重仓抱团,收益率惊人,深得基民青睐,一边是不断的申购基金,另一边是新基金发行也更容易成功甚至成为爆款基金,基金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基金管理人得到百亿元级别资金以后,不会出现投资思路的改变选择新的投资标的,而是按照原有的投资思路,不断的加仓抱团板块和个股,因为本身就是机构抱团,真实流通筹码并不多,有了百亿元级别资金加仓,股价自然不断上涨,股价不断上涨,盈利效应增加,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推动股价继续上涨,这就是一种正向的激励,股价涨越高,增量资金也越多,增量资金越多,股价再上涨。 机构获得新增资金缘何不愿意开辟新的热点,而是不断加仓原有重仓抱团股,在于资金分流的考量,整个市场存量资金并不是很充沛,只能维持一种结构性行情,而不是全面的普涨行情,一旦机构获得新增资金,开启新的热点,因为股价位于低位,就会吸引市场活跃资金不断跟进,形成趋势行情,这就会对原有重仓股构成很大的资金分流,出现抛售压力,股价上涨凭借的是机构抱团,一旦股价下跌,出现新热点,机构抱团就会出现松动,带来更多的机构资金分流,出现股价崩塌,基金净值就会大跌,基金排名就会改写,这是重仓的机构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根本不会愿意看到新热点的形成,即使市场有苗头出现新热点,也会千方百计的拉升抱团股甚至如果持有少量新热点股票的话还会抛售打压新热点,避免市场热点出现切换。 这就出现了市场的结构性行情,重仓股不断涨,其他个股没有机构关照,股价不断跌,形成市场的资金虹吸,逼迫市场资金迁移不断追逐机构抱团股,带来股价更多的抛售压力,从银行股机构持股度来看,很大部分银行股机构持股低于0.01%,实际上就是没有机构持股,只有宁波银行(行情002142,诊股)、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和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机构持股较高,股价走势也更加坚挺。没有机构深度参与,银行流通市值相对较大,游资不愿意炒作,股价要想逆转难度还是很大,除非机构抱团的白酒、新能源、医药生物和医疗器械出现全面的崩塌,股价大跌,机构撤离加仓银行个股,才有可能出现银行股走势的逆转,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新基金不愿意追高现有的机构抱团股,选择银行等大金融强势建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资金流向出现改变,市场活跃的热钱跟风,再吸引中小散户跟随,股价才会上涨。 机构重仓的白酒、医药、新能源不倒,银行股很难走出像样的行情,现在市场不看估值,只看机构有没有重仓,像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200多倍市盈率,三季报业绩虽然比预期好,但是下滑的,宁德时代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3.6亿元 同比下降3.1%,年报营收利润增长情况尚没有公布,银行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部分银行业绩还是增长的。宁德时代股价缘何大涨,背后就是机构重仓,根据有关材料,目前有702家机构持有13.4%的股份,按照首发股份21724.37万股计算,持股比例就更高,机构持有 16538.51万股,接近80%了,可以说完全被机构控股了,机构拉多高都没有问题。 市盈率越高,股价涨越欢,市盈率越低,股价跌越容易,这是A股抱团持股的病。
以史为鉴,机构抱团股太疯狂,结果都是很悲催。 机构抱团股始于股改之后的大牛市,股改以后的大牛市机构完全主导市场走势,2004年,公募基金合计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为14.7%,此后3年持续上升,特别是2007年,受到赚钱效应的吸引,基民到银行排队购买基金,与现在基金发行火爆可以一比,基金持股市值达到25.7%,这是笔者查阅到的基金持股最高数据,2007年10月16日股指最高达到6124点,机构资金疯狂炒作了中国神华(行情601088,诊股)、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中国船舶(行情600150,诊股)、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等大蓝筹股,很多股价都是突破了百元大关,但是天有不测的风云,福兮祸所伏,正当市场憧憬万点的时候,政策突变。 基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脱离自身管理能力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利用一些可能误导投资人的方式开展持续营销活动,部分销售机构销售基金时未能充分揭示投资风险,进行不正当竞争;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片面追求业绩排名和短期收益,忽视流动性风险;部分基金经理参与短线交易,基金投资换手率较高;部分从业人员公开发表对市场走向、个股价格的不当评论等,证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基金发行受到严重的打压,市场增量资金戛然而止,而要维持诸多大蓝筹股价上涨需要庞大的资金,随着中国石油(行情601857,诊股)的上市,市场出现了转折点,此后就是漫长的调整,直到今天6124点依然是历史最高点,回顾当年机构抱团股的股价,很多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当时的股价就是历史大顶,像中国神华、中国船舶,茅台也从当时的230余元跌到84元左右,跌幅超过60%,此后才逐渐重回升势,成为超级大牛股。 股市连年调整,基金损失也是巨大,据媒体披露,基金不仅仅份额大幅缩水,就是基金净值也出现了大跌,5毛钱基金俯拾皆是,11年9月,媒体披露,有一只基金净值只有0.19元,可以说是亏得一败涂地,基金业进入了寒冬,基金为当初的疯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基民也遭遇了巨大损失,为自己的非理性付出巨大代价。 不仅仅基民遭遇损失,整个基金业发展也是进入了寒冬,基金持股占比一路下滑,10年到16年,除了15年16年基金持股市值大幅增加以外,整体看基金持股市值是下滑的,经过六年,公募占市值比例,已经从6.83%下降到3.28%;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也从9.39%降至4.23%。 15年也是机构抱团炒作疯狂的年份,15年最大特点是出了一批新生代基金,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重仓,敢炒作,有看市盈率就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或者看基本面炒股就输了的说法,出现了全通教育(行情300359,诊股)、暴风集团、安硕信息(行情300380,诊股)等超级科技牛股,暴风集团已经退市,全通教育股价也是物是人非,其中安硕信息被某媒体质疑,作为A股历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三只“300元股”,第一只“400元股”,安硕信息业绩表现着实一般,媒体发问,低利润何以支撑400元股价,安硕信息股价大涨背后是机构抱团,媒体写道”(股价大涨)原因与其背后的基金身影似乎难脱干系。截至今年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均被基金占据;而在近期公布的龙虎榜单中,机构扫货动作不断。",回过头去看,现在的股价 是17.6元(未复权),只有1次十转十的股本扩张,即使复权,也与400元股价相差很远。 15年机构抱团小股票,推高股价,赢得赚钱效应,吸引基民申购基金,带来庞大的资金增量,给了基金足够的增持弹药,抱团的中小盘股票涨越多,基金收益率越高,媒体关注度越高,基金份额增加越多,基金新增资金越多,越有能力推高股价,又能吸引更多资金,这就是正向激励,结果就是从市盈率炒到市梦率,接着就是市胆率,以后就是总市值。 可是物极必反,面对股市非理性上涨,管理层对场外配资一刀切,加上新股批量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资金出现短缺,市场流动性瞬间枯竭,出现了螺旋式下跌,不得不由证金公司出面注入流动性,股市才止住跌势,但是中小盘科技股的下跌持续数年,很多当时的牛股股价只剩下两三成,重仓的基金损失惨重,当时的明星基金,连续数年成为市场收益率排名垫底的基金,大批基金净值出现了腰斩,5毛基金再度出现,最低基金净值跌倒了3毛钱,基民损失惨重,再一次为自己的非理性追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经过15年科技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风险,基金转变投资风格,跟随北上资金的脚步,大概是18年开始抱团所谓的白马股蓝筹股,持有核心资产,美其名曰新赛道,这种观念转变本身是正确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在A股一直缺乏,但是物极必反,价值投资演变成价值投机,就与炒新炒差炒小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基金抱团从白酒、家电、食品饮料、科技股、新能源到医药生物、医疗器械,科技股和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很多个股遭遇机构抱团炒作,股价涨幅巨大,市盈率百倍只是起步价,数百倍丝毫不奇怪,目前很大一部分科技股和医药生物、医疗器械泡沫已经破裂,股价腰斩客观存在,下跌30-40%相当普遍,只有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和长春高新(行情000661,诊股)等少数个股依然坚挺,白酒和光伏、新能源汽车和极其产业链依然是机构抱团的主要对象,食品饮料的伊利股份(行情600887,诊股)和金龙鱼(行情300999,诊股)也是机构持仓的重点,白酒股整体市盈率已经超过60倍,未来白酒业绩增长存在很多变数,尤其是二三线白酒竞争激烈,一旦业绩增速下滑,高估值就是高风险,锂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市盈率超过200倍,金龙鱼作为食用油的龙头市盈率超过100倍,这样的估值,会不会已经大大透支了未来的成长预期。 现在的市场,机构可能也是非常的焦躁,股价不涨就跌,可是找不到对手盘可以承接高位筹码,因此只能利用持股优势和资金优势,不断的拉升股价,希望吸引资金跟风炒作,但是效果未必理想,很多投资者不愿意介入抱团股接盘,机构在没有办法兑现利润下,只能是单边做多,妄图以逼空方式,逼迫市场资金接盘,结果就是指数大涨,个股跌的面目全非,引发市场质疑声音逐渐高涨。 因为财报公布的滞后性,不能准确了解机构抱团股机构持股占比,但是部分个股机构持股占据真实流通股应该超过60%,甚至更高,这样的高持股度,机构要想出货就会形成交易拥堵,出现股价闪崩,前一段子,科技股和医药生物股价闪崩就是机构抛售引发的。 不管是股改以后的牛市,15年的疯牛,上半年的科技医药牛市,不少抱团机构都是伤害颇深的,现在抱团的白酒、食品、新能源结果也不会好。 历史的教训总是惨痛的,但人的记忆总是短暂的,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进入2021年,股市迎来中“开门红”。不过,对于持有南极电商(行情002127,诊股)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却是新年遭遇“当头一棒”。新年第一天,即1月4日,南极电商股价跌停;1月5日,该股票长时间跌停,只是在尾盘被撬开了一分钱,全天下跌9.91%。今天早盘,南极电商仍然大跌了6.40%。三天的最大跌幅接近27%,持有南极电商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南极电商曾以保暖内衣著称。不过,在今年这个严冬里,南极电商股价的走势,显然加剧了这个严寒季节里投资者的寒冷。而更让投资者“寒心”的是,针对公司股票前两个交易日的大跌,公司董事长张玉祥表示,“我是做生意的,不关心股票。我们要老关心股票,这个公司搞不好了。他们(投资者)的心理我没有精力去研究。” 对于持有南极电商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公司董事长张玉祥的表态显然是很伤投资者感情的,是在往投资者的伤口上撒盐。实际上,南极电商股票的下跌始于去年7月。在去年7月10日股价见顶24.41元之后,股价就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到今年1月5日,该股的跌幅已经过半,投资者的损失显然是惨重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长张玉祥却表示“不关心股票”,这是投资者所难以接受的。由于张玉祥的表态是在公司股票连续两天大跌的背景下说出的,因此其“不关心股票”的本意实为“不关心股票的价格变动”,也即媒体理解的“不关心股价”。 那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来说,不关心公司股价是否合适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们来关注的一个话题。就张玉祥董事长的表态来说,这其中有的观点也是正确的。比如,“我们要老关心股票,这个公司搞不好了”,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即公司把精力都放到股价上去了,对自己的主业反倒不重视了,这样的公司显然是危险的。实际上,在A股市场上并不缺少这样的公司。 又比如,“他们(投资者)的心理我没有精力去研究”。确实,股价的走势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在市场面前,上市公司有时也很弱小。像那些面值退市的公司,那股价跌到1元面值以下,显然不是上市公司所愿意看到的。上市公司掌控不了市场,也猜不透投资者的心理。所以,上市公司没有精力来研究市场与投资者,这个说法也是不错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就可以不关心股票或不关心股价了。南极电商是做生意的,当然需要把生意做好,这是上市公司的根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关心股票或股价了。毕竟是上市公司,不能仅限于做生意,还应该关心股票的价格变化情况,毕竟股市上的投资者也是公司的股东,股票价格的变化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利益。如果不关心股票或股价的话,也就意味着不关心公司股东的利益。那么这样的董事长显然是不称职的。进一步说,既然不关心股票或股价的话,那公司股票干嘛要来上市呢?因此,作为公司董事长来说,不关心股票或股价,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与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不相符的。 实际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也不可能真的不关心股票。毕竟这关系到董事长们的切身利益。因为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通常也就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价的变化关系到董事长财富的涨跌,除非董事长太有钱了,成了富豪榜上排名靠前的富豪,并不在意股价某个阶段的变化。否则,不关心股价明显就是假话。特别是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还有股票处于质押中,股票下跌会让其质押的股票爆仓,因此,又怎么可以不关心股票呢? 事实也是如此。在经过1月4日、5日的股价大跌之后,1月5日晚,南极电商紧急抛出股份回购计划,公司将以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人民币,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5元/股(含15元/股)的条件,回购预计股份4666.67万股,按回购金额上限测算,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90%。回购股份的实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 由此可见,公司董事长张玉祥还是很在意公司股价的。所谓“不关心股票”,或许只是面对公司股价下跌,在倍感无奈下的一种“托辞”吧?只是这个说法并不合适,很容易伤害到投资者的感情,这是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都需要避免的。
濒临退市的*ST联络近日又添麻烦。公告显示,公司收到杭州中级人民法院的《起诉状》和《应诉通知书》,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请求法院判令第一被告联络互动清偿两笔流动资金贷款共计1.3亿元的本金及利息;请求法院判令第一被告联络互动、第二被告迪岸双赢清偿并购资金贷款3.3亿元的本金及利息。 公告披露后,*ST联络股价持续下滑,截至12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已降至1.4元/股。曾经因成功借壳上市和跨界并购一度成为百亿元市值的明星公司,如今何至于此? 据记者查阅公司近5年来的并购公告发现,自从何志涛等人入主公司后,5年时间里,公司先后发起的并购案超过18起。但这些并购目前为公司带来的并不是可观的收益,反而将公司拉入退市的边缘。5年来*ST联络市值蒸发近800亿元,目前股价在“1元区”徘徊。 浙江省并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汉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不少上市公司在自身经营现金流不佳、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盲目或急于追求多元化,降低了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一旦原有主业经营不善就会对公司以及投资者造成巨大亏损。” 借壳上市后频繁变更募投项目 *ST联络前身为新世纪。2014年,新世纪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式购入数字天域100%股权,数字天域借壳新世纪上市。借壳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何志涛、郭静波、陈理,新世纪也于2015年正式更名为联络互动。 更名后,公司备受二级市场追捧,股价一路高歌,于2015年5月22日达到38.24元/股(向前复权)的顶峰,之后再也没有超越。虽然在2015年和2016年公司股价多有起伏,但在2016年下半年之后,公司的股价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19年股价跌至5元/股以下,而到了2020年,公司股价更是在1元/股的价位徘徊,面临退市危机。 股价连年走低也与公司业绩有关。实控人变更后的2015年至2019年,*ST联络的扣非净利润连年下滑,累计亏损逾40亿元。 此外,借壳上市后,*ST联络曾频繁变更募投项目,在经营方面投入缓慢。 据记者调查,*ST联络先后两次募集资金,其一是何志涛额外出资近5亿元加码公司重组后的建设。不过,部分募集资金很快就被变更用途,原用于“手机游戏研发项目”的1.27亿元募集资金被用于收购上海卓属信息100%的股权;2015年4月份,又将募投项目“联络运营分发管理平台项目”的部分募集资金1.29亿元变更为收购上海乐泾达51%股权。 2016年,*ST联络再次以建设“智能硬件”项目等为由非公开募集资金净额共47.47亿元。不过,经过多次变更,原本计划投入32.47亿元的智能硬件项目最终仅投入1.87亿元,而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办公大楼、收购子公司和补充流动资金。 在经营上投入缓慢,却在“买买买”上“出手阔绰”。通过募投项目的变更,*ST联络已成功将上海乐泾达、上海卓属信息收入麾下。2016年,公司斥资17.7亿元收购Newegg55.7%股权;2017年,又以近3亿元的对价获得三尚传媒42.86%股权;2018年,公司斥资13.9亿元收购迪岸双赢剩余51%股权。 上述5家企业分别从事移动应用线下分发、游戏业务、跨境电商、影视制作、广告传媒,*ST联络跨界收购令人“眼花缭乱”。 溢价收购“不良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并购中,被公司并购的资产估值普遍较高。其中,上海卓属信息的增值率为734.58%;上海泾乐达的增值率更是高达1024.61%,而且该交易还构成关联交易;包括迪岸双赢和Newegg的评估增值率均在640%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花大价钱收购的众多资产不仅没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反而连年亏损,拖垮了公司。有的资产在被收购前就一直亏损,至今也没有好转。其中,三尚传媒在被收购前的2015年和2016年1月-11月份累计亏损189.87万元;超6倍溢价收购的Newegg于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8362.15万元、-3874.51万元,收购后,Newegg的业绩也没有好转,仍然连年亏损。 多起高溢价并购“不良资产”,使得*ST联络在2019年迎来了大额商誉减值,在这一年里,公司共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5.79亿元,其中,上海乐泾达、三尚传媒、Newegg、迪岸双赢分别计提减值损失1.03亿元、1.61亿元、8.18亿元、4.8亿元。另有参股公司百维博锐因经营不善,门店关闭。 大股东大手笔套现约5.8亿元 频繁变更募投项目,溢价购买“不良资产”,再加上巨额商誉减值,*ST联络的扣非后净利润已经连续3年报亏。 2018年11月份以来,*ST联络的大股东壹通讯香港几乎每个月都在减持公司股票。据记者测算,2018年11月份至2020年11月份的两年来,壹通讯香港对*ST联络的持股比例由12.88%降至4.88%,累计减持套现约5.8亿元。 记者发现,在公司大股东持续减持期间,公司实控人何志涛却在2018年1月17日宣布将增持公司股份稳定股价。 数据显示,2018年1月17日至2019年7月19日期间,公司实控人累计增持公司股份占总股本1.12%,累计增持1.03亿元。 一边是大股东的大手笔减持,一边却是实控人亿元增持稳定股价,一增一减的背后,两者又有何关系呢?记者发现,*ST联络的大股东壹通讯香港是因为数字天域原本计划海外上市设立的,原本是公司实控人何志涛、陈理、郭静波等人通过BVI公司间接控股,上述人士合计持有壹通讯香港53.03%的股份。 不过,因为海外上市未果,该部分股权于2013年被回购。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东大手笔套现后,*ST联络如今的股价已在1元/股价位徘徊,但实控人所持股份早已质押。截至2019年10月10日,何志涛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12亿股,其中累计被质押5.11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50%,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为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