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核心资产,凭借持股优势资金优势,不断推高股价,是近年来的投资主流,尤其是机构抱团股更是玩得炉火纯青,凡是机构抱团的白酒、医药生物、新能源、高科技和食品饮料个股无不涨幅巨大,但是不管是什么公司,只要股价出现泡沫,就会带来泡沫破裂的风险,只不过是泡沫破裂的方式不同而已。 周二依然是一些细分行业龙头的行情,像安防龙头的海康威视(行情002415,诊股)和大华股份(行情002236,诊股)涨停,猪肉概念的牧原股份(行情002714,诊股)涨停,电子行业的深南电路(行情002916,诊股)涨停,但是作为食品行业龙头的金龙鱼(行情300999,诊股),股价出现过山车的巨震,引发市场高度关注。1月5日开盘随即冲击历史新高139.9元,但随即掉头向下,一度翻绿大跌近5%,振幅达18.61%,市值波动达1252亿元。中小盘股一天股价振幅18%可能并不奇怪,可是一家市值高达7000余亿元的超级大白马股股价振幅18%,就很值得说道说道了。 金龙鱼是一家次新股,但打开涨停板以后涨幅巨大,如果从大约45元 的底部算起,涨幅大约是3倍,显然是一家超级大牛股,最近走出加速上涨的主升浪,从12月11日收盘价68.42元算起,涨到最高139.90元,涨幅超过一倍,这对于一家数千亿元的大盘股而言,16个交易日实现翻倍,资金炒作还是较为疯狂的,随着股价上涨,市盈率也是不断上涨,最新市盈率是97.5倍。这对于一家从事充分竞争行业的公司而言,要说低估,是不太令人信服的。 截至目前,金龙鱼尚没有公布20年财报,无法知道机构持股比例,但是从股东变化看,从上市之初的305948户股东到最新的195137户,可见绝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已经离场,把股份卖给了大资金者,至于大资金是机构还是市场大户,不得而知,但从最近基金抱团持股的标的看,机构热衷持有细分行业龙头,尤其是流通市值较大的食品、医药和白酒等,金龙鱼属于食品行业龙头毋庸置疑,大概率基金持有不少的金龙鱼股份,因为金龙鱼流通市值比较大,发行了5.42亿股,由于引进了战略投资者,目前流通股是3.57亿股,按照目前大约122价格计算,流通市值是435亿元,不适合游资大佬炒作,因此我个人倾向于认为金龙鱼也属于机构抱团股序列,只是抱团的程度不同而已。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66亿元、1670.74亿元、1707.43亿元,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01亿元、51.28亿元和54.08亿元。可见营收增长和利润增长都是较为乏力的,这与公司较低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不无关系,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金龙鱼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8.42%、10.21%和 11.40%,公司净利润水平也维持在3%-4%之间,不应该把金龙鱼归属于高成长个股,可以作为业绩稳定的蓝筹股看待,20年公司业绩增长很靓丽,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00亿元,同比增加11.7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亿元元,同比增加45.88%。但是与中报相比,增速明显下滑。根据有关资料,20年业绩高增长具有偶然性,那就是疫情带来的红利。 公司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焦点,一个 是高商誉市值,一篇叫《为什么远离金龙鱼》文章提供一组数据,公司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58.75亿元、58.86亿元和59.69亿元,主要为收购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产生。另一个是高存货,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39.94亿元、370.88亿元和345.51 亿元,如果产品价格上涨,高存货会增厚金龙鱼的业绩,像20年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是上涨的,食用油价格也出现上涨,对金龙鱼业绩有正面影响,但如果价格下跌,也会拖累公司业绩,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合计分别为26,821万元、109,170万元及213,528万元,大量库存,说明市场供应是非常充足的,不会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金龙鱼是细分行业龙头一点不错,质地也是相对较好,但是属于充分竞争行业,整体毛利率并不高,业绩弹性相对而言也不大,市场给予97.5倍的市盈率估值,是有点太乐观了,高估值不管是不是机构抱团持股,只要出现资金分歧,抱团炒作出现松动,股价也不是不会闪崩的。 金龙鱼虽然最终跌幅不大,只有1.72%,但股价大震18%,还是向市场发出一个危险信号,那就是白马股也好、机构抱团股也罢,涨多了,估值高了,都是会有很大风险的。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
截至12月30日收盘,上证综指报3414.45点,涨1.05%,深证成指报14201.57点,涨1.66%,创业板指报2900.54点,涨3.11%。不过,科创板新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股价报收13.09元/股,下跌1.5%,刷新上市以来的股价新低,总市值下探至约52.78亿元。 此前的《询价公告》显示,经初步询价,上纬新材确定本次科创板IPO发行价格为2.49元/股,这一定价使得上纬新材成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募资最少的公司,同时按照发行价格计算,上纬新材的预计市值约为10.76亿元,略高于上纬新材选择的“预计市值10亿元”的科创板上市标准。 上市首日,上纬新材开盘价报20.68元,涨幅730.52%,从此股价站稳两位数大关。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上纬新材股价更是进入了上升通道,股价最高突破18元大关。自11月中下旬开始,上纬新材股价进入下跌通道,未见明显好转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上纬新材的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2019年,上纬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2.38亿元、13.49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1.35万元、2437.59万元、7826.8万元。此外,从整体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看,2017年-2019年,上纬新材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2.19%、2.09%、1.89%,逐年下滑至2%以下。
(原标题:突然被打晕!已经翻倍的半导体股集体跳水,出了啥情况?) 新洁能、斯达半导跌停,华润微、立昂微、芯朋微、瑞芯微跌幅均超过5%……今天,次新半导体龙头股上演了“集体跳水”的一幕。“半导体次新股股价已经虚高,炒完了总归要跌的呀。”对于今日这些股票的大跌,有不愿具名的卖方分析师如此评述。半导体次新股涨幅究竟有多大?我们不妨看几个最火的个股情况:斯达半导上市发行价格为12.74元/股,其12月14日的收盘价为298.5元,股价涨幅为22.4倍。立昂微上市发行价格4.92元/股,其12月14日收盘价为132.61元,其上市以来股价涨幅为25.95倍。如果说斯达半导、立昂微等在主板发行,其股价有更大的上涨空间,那以市价发行的科创板半导体公司的表现呢?其股价涨幅同样惊人。比如,思瑞浦发行价115.71元/股,12月14日收盘价为444.98元,上市以来股价涨幅也有2.85倍。上证报记者统计半导体次新股的股价涨幅发现,截至12月14日,除聚辰股份外,19家半导体次新股的股价涨幅均超过1倍。那么,撇开前期市场对次新股的炒作看,半导体次新股基本面能否支撑其目前的股价?上证报此前进行的草根调研显示,半导体全产业链需求旺盛、产能饱和,晶圆厂、封装厂都已经开启“涨价模式”。近期机构对个股的调研也显示,上述多数个股基本面良好。比如,中泰证券12月14日发布对斯达半导的调研报告,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73亿元、2.33亿元、3.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251倍、187倍、139倍,行业可比公司2021年、2022年估值约为127倍、100倍。虽然公司估值高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估值,但考虑到公司在IGBT赛道独特卡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同样,对于估值偏高的思瑞浦,中泰证券也建议“增持”。类似的,国海证券在12月14日公布对立昂微的调研报告,预计公司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2.93亿元、3.92亿元,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239倍、165倍、12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机构调研显示,自11月16日至27日,有近150家机构对新洁能进行了13场次调研。国海证券在12月1日发布研报,预计新洁能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2.01亿元、2.70亿元,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140倍、103倍、77倍,对新洁能给予“买入”评级。 汇总上述研报等信息不难发现,半导体次新股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即便是预测到3年后利润对应的PE也大多超百倍,估值偏高。在此情况下,股价难免一跌。需要提及的是,也有卖方分析师认为,“估值贵”并非今日才出现的现象,半导体次新股选择这个时间段股价 “集体跳水”,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市场对“重复订单”的担忧。此前,上证报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业界人士认为,除了各类需求确实在不断增长外,手机、安防等多个领域芯片厂商与华为争抢市场份额,带来重复下单,也是导致次轮半导体产业链产能紧张的一大因素。该人士称,年末岁初,各家厂商能抢多少份额逐渐清晰了,届时重复下单有可能回落,会出现砍单现象。
(原标题:重磅突发,因美国制裁,多只A股被MSCI删除!中芯国际陷高层内斗,股价重挫,最新回应来了) 部分个股被制裁后股价持续大跌。MSCI刚刚宣布,将从其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中删除11月12日美国13959号总统行政令制裁的中国公司证券,删除自2021年1月5日收市之时生效。据彭博报道,公司证券名单包括:中芯国际,中国交建H,中国交建A,中国卫星,中国铁建H,中国铁建A,中国中车H,中国中车A,海康威视,和中科曙光。中芯国际除了上述消息影响外,昨日晚间还被曝出“内讧”,中芯国际港股已停牌,A股出现大跌,盘中一度跌近10%。截至上午收盘,中芯国际A股跌7.05%,报收54.31元。目前,中芯国际发公告称,目前正积极与梁博士核实其真实辞职意愿。30多家公司被美国制裁在美国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白宫官网发布公告,特朗普政府突然公布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的企业进行投资。路透社称,这是美国大选日后,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华施压的最新动作。31家企业包含华为、海康威视、浪潮集团、中国交建、中国建筑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中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铁道建筑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熊猫电子集团等。行政命令将于明年1月11日生效。该命令将禁止美国投资者对上述中国企业的证券进行任何交易。同时,它还禁止美国人在被认定为“中国军事企业”的60天内买卖这些企业的证券。12月初,继今年将中国31家公司列入受“中国军方控制企业”名单后,美国国防部再将包括中国海油在内的四家公司加入“黑名单”。部分个股股价受影响明显。其中,中国海油11月30日股价重挫14%,12月以来股价跌超10%。中国移动股价从50港元上方跌至45港元下方。多只A股被MSCI剔除,早盘全线下挫被制裁的影响正在显露。或许受到上述消息影响,涉及的A股今天全线下跌。其中,中芯国际A股盘中一度跌近10%,该股还被曝出“内讧”。海康威视跌超1%。中芯国际陷高层内斗传闻,最新回应来了除了美国制裁的麻烦,中芯国际还陷入了内讧传闻。台积电前COO、技术大神蒋尚义又重新回到中芯国际任职,与此同时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会上提出了辞职。为什么突然要辞职?梁孟松表示,此次的蒋尚义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一职的人事变动,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长周子学告知,此前对此一无所知。言下之意则是,这项人事变动并未提前与其进行充分沟通。梁孟松觉得非常的“错愕与不解”,觉得“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随后,网上也传出了梁孟松在董事会上公布的一份辞职声明。在声明当中,梁孟松表示,自2017年11月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几乎从未休假,在其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的尽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国际从28nm到7nm工艺的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梁孟松强调,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时间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对于梁孟松的辞职,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并未当场批准。MSCI概念股牛股成群,70多股年内涨幅翻倍入选MSCI,意味着海外资金能够配置这些个股,一旦被剔除,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具备基本面支撑的大市值个股而言,外资配置额或许对其影响并不大。从整体上来看,入选MSCI对个股价值有一定背书作用。数据宝统计显示,MSCI概念板块今年诞生了70多只翻倍牛股,其中英科医疗大涨13倍多居首,阳光电源、坚朗五金、天赐材料等个股涨逾3倍,捷佳伟创、百润股份、比亚迪等10多只个股涨超2倍。跌幅榜上,东阳光、航天信息、申通快递、海油工程等个股跌逾40%,华夏幸福、韵达股份、美锦能源、招商轮船等个股跌逾30%。整体来看,MSCI概念股涨多跌少,近70%的个股股价上涨,平均涨幅超过42%。(数据宝 陈见南)
机构抱团股究竟是价值投资还是价值投机,从20年开始,机构重仓股股价不断上涨,并不是得益于业绩成长,而是得益于估值升高,机构重仓股市盈率动辄就是百倍以上,有没有风险,市场也是分歧不断,忧虑高处不胜寒的声音也是存在。 最近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一则研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警惕机构抱团瓦解,布局高性价比品种》指出:“机构重仓板块年末实际卖盘减少,反而变相刺激场内活跃资金的投机行为,借助主题和赛道逻辑炒作概念,追逐机构重仓板块,驱动板块内前期滞涨的非龙头品种大幅上行,催生出一些不匹配基本面特征的纯市场炒作行情。我们预计到明年年初,排名战结束后机构将迎来集中调仓时点,‘机构抱团’逻辑下驱动的投机资金也大概率会从相关品种中撤出,届时局部投机性抱团将大概率瓦解。”作为投资者,我个人是深表赞同的,一旦机构年底排名赛结束,机构即将面临明年布局,总不可能继续推升目前重仓股股价,调仓换股就会带来筹码的松动,部分机构撤出,抱团持股大概率瓦解。 机构之所以抱团成功,在于明星基金的示范效应,机构通过抱团推升股价,获得超额收益,吸引媒体关注,连篇累牍的报道明星基金收益率,另外部分媒体和专家制造各种名词,为机构投资风格大唱赞歌,更是把机构投资风格推向风口浪尖,成为市场的风向标,俨然就是未来的投资真谛,吸引大量的基民申购明星基金,包括管理的老基金和新发基金,今年爆款基金大部分都是明星基金旗下发行的新基金,得到大量资金增量以后,部分管理人并没有扩大投资标的,而是不断的买进原有的投资标的,不断的推高股价,出现了正向激励作用,股价越涨,资金流入越多,股价再涨,机构抱团股股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但是正向激励作用不可能无限制循环,这就是潜在的风险。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一旦后续机构新增资金来源受到限制,没有大量新增资金补充,要想维持目前高股价,就几乎不可能,一旦股价出现调整,不少资金做的是趋势行情,就会出现顺势做空,增加市场的抛售压力,带来股价调整。一旦股价调整,基金收益率下跌,原有的正向激励机制就会出现逆转,基民选择不断的赎回基金份额,市场追逐趋势的热钱也会撤离,股价就会开始调整,股价调整越多,资金撤离越多,走势与原来上涨逻辑完全一样,调整起来也就很难预测时间和空间。 07年是机构主导的行情,出现了大量的优质蓝筹股,上证综指达到历史高点6124点,可是机构资金崩塌以后,现在还是无法逾越当时的高点,15年也有很多机构重仓股,那就是科技互联网,机构不断高位加仓,最终因为去杠杆,引发非理性波动,科技互联网个股连跌数年,出现系统性的股权质押风险。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机构年底锁定收益的调仓换股,周二部分机构重仓股遭遇了惨跌,像锂电池龙头个股,赣锋锂业(行情002460,诊股),2020年三季报显示,赣锋锂业被164家机构持有,但是出现了跌停,从龙虎榜看,机构和营业部席位博弈十分激烈。即使股价跌停,市盈率也不低,290余倍,这样的高估值需要极高的业绩增长来匹配。 百元股是机构抱团的重要聚集地,百元股走势整体不佳,媒体收盘股价在百元以上的138只个股之中,还是有56只个股上涨,跌幅超过5%的个股只有22只,下跌个股明显多于上涨个股,笔者翻看了一下,5家个股跌幅近10%。白酒作为机构抱团的重要对象,跌多涨少,茅台相对还是很抗跌的,这与茅台的护城河有关。 周二机构抱团股下跌,如果是一则研报引发的市场分歧,那么机构抱团的脆弱性已经开始显现,投资风险需要防范,正是因为机构抱团,股价调整的过程会十分复杂,很有可能是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 以上只是笔者的感悟,不构成投资建议。
作为“特斯拉独供商”的石大胜华,股价在2020年11月创下历史新高后,包括公司董事长在内的6名高管,在时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欲再度顶格减持。 12月29日,石大胜华发布的公告显示,包括董事长郭天明、董事于海明、郑军、吕俊奇、宋会宝、丁伟涛在内的6名高级管理人员,计划从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各自持有公司股份的25%,合计减持不超过80.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4%。 按照时间推算,15个交易日后已是2021年,此次减持数量或将再次达到这6名管理层成员承诺每年最多减持所持股份25%的上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公司股价于11月25日创下历史新高后,石大胜华高管团队已在12月上旬完成一次减持。如今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石大胜华高管再次抛出减持计划。 公司股价半年涨近两倍 12月10日,石大胜华就发布公告称,郭天明等6名高管的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合计减持107.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53%。 值得注意的是,当次减持已经达到这6名高管2020年承诺最多减持25%的上限。当时,进行减持的并不只有管理层。 石大胜华12月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于12月1日至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202.68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该次高管减持公告披露后,石大胜华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12月10日、12月11日)下跌,跌幅分别为2.17%、5.28%。 此前,受益于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良好预期和碳酸二甲酯涨价,作为电解液赛道为数不多的标的,石大胜华股价一度大涨。4月底至今,石大胜华从最低点的22.89元/股涨到11月25日的历史高点61.8元/股,涨幅近两倍。 在股价狂飙的同时,石大胜华也被资本盯上。继宁德时代被高瓴资本抢筹后,石大胜华让二级市场上又一大佬现身。 8月3日,石大胜华公告披露了最新前十大股东情况,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以下简称高毅邻山1号)赫然在列,这支年化收益率高达39%产品的掌舵者为私募大佬冯柳。 公开交易信息显示,2020年7月13日,高毅邻山1号通过大宗交易买入石大胜华405.36万股,成交均价为35.11元/股,跻身公司第七大流通股东。 此后,石大胜华股价继续高歌猛进,并在11月25日创下历史新高。不过,随着DMC价格回落,石大胜华股价在11月下旬以来出现阶段性下跌,短期最大跌幅约三成。 另外,在12月10日完成减持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石大胜华包括公司董事长郭天明在内的6名高管拟再度集体减持。 一位与石大胜华有过接触的二级市场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高管和主要股东如此坚决减持,一般是公司短期估值已经过高,管理层通过减持行为向市场提示风险,避免因过高的价格引发市场炒作,透支未来成长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意欲减持的可能不止公司高管和主要股东。 上述市场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高毅是通过大宗交易买入的特定股份,因此在买入后需锁定6个月,即到2021年1月13日解禁,届时石大胜华将可能面临机构和高管的多方流出。 产品价格面临下滑风险 相比于校企改革“标杆股”的标签,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溶剂碳酸二甲酯(DMC)生产商,石大胜华长期占据着全球DMC溶剂行业龙头地位,这让公司更具诱惑力。 《 石大胜华在2020年半年报中提到,碳酸酯系列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电解液作为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其需求量直接受到锂电池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的影响。 锂电池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数码及储能三大领域。身为行业龙头,石大胜华与特斯拉的关系则为公司股价再添一把火。 2020年9月份,有市场消息称,石大胜华目前是特斯拉新电池溶剂和添加剂的唯一供货商。对此,财联社的相关报道提及:美国地区特斯拉全部采用松下电池,松下则向日本三菱化学采购电解液,石大胜华是三菱化学在国内(电池级DMC)的唯一供货商;此外,因三菱对供货商审核极其严格,石大胜华独家供货商地位短期内或难以撼动。 “特斯拉并不是我们直接客户,我们是生产溶剂的,但是我们的产品通过外面的客户,间接进入特斯拉。”12月29日上午,石大胜华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独家供应商这个事情,我们没有办法核实,我们甚至没有主动讲过和特斯拉有什么关系。”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调整,也成为公司股价助推器。石大胜华2020年半年报中提到,随着补贴政策的延缓及国家对车电分离“换电模式”的鼓励,下半年锂电及电解液市场或将迎来增长预期,进而带动溶剂市场需求增长。 受益于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良好预期,作为电解液赛道为数不多的标的,石大胜华自2020年6月以来受多方布局,股价涨幅超过一倍。 而公司高管为何频频减持?在一位山东本地私募人士看来,这背后与石大胜华产品价格下滑及行业变革增速不无关系。 百川盈孚11月18日数据显示,华东地区碳酸二甲酯主流成交价为13200元/吨;华南地区主流成交价为13400元/吨;山东地区主流成交价为13000元/吨。 一个月后,这个价格几乎腰斩。百川盈孚数据显示,12月24日,工业级DMC价格继续下跌,报价7000元/吨,12月以来,DMC上游原材料环氧丙烷价格大幅走低,工业品DMC价格受原料成本影响明显,价格呈大幅下跌趋势。 受主导产品DMC价格回落影响,石大胜华股价出现阶段性下探,每股从61.8元一度跌到43.57元。 前述私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期股价走势这么好,大部分的原因是自身产品涨价的传导,但在石大胜华股价下跌的这段时间,其竞争对手在积极扩产投产。 中国电池网信息显示,DMC新增产能重庆东能、中科惠安产能逐步爬坡满产,中盐红四方二期5万吨、华鲁恒升30万吨技改项目等传统化工企业布局进入,未来新工艺产能将超过50万吨,新增产能充足且成本均低于现有主流工艺酯交换法,原料受原油价格影响小,无物副产物,综合优势突出,产品价格有加大下降空间。
12月28日,獐子岛(002069,SZ)发布公告称,收到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投资者申请财产保全,名下总计约3616万元货币资金被冻结。獐子岛表示,其目前已经向法院提出复议申请,申请法院裁定撤销上述民事裁定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伴随着证监会对獐子岛造假调查的尘埃落定,投资者诉讼也接踵而至。据记者梳理獐子岛的公告,截至目前涉及投资者与獐子岛之间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累计金额约4794万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獐子岛的股价曾一度大幅度上涨,并在7月底创出了“翻倍”行情。虽然随后股价回落,但今年1月2日至12月28日,獐子岛实现了约58%的涨幅。 79名投资者诉讼 据獐子岛公告,截至目前,獐子岛已经累计收到法院下发的与79位投资者相关的《应诉通知书》。今年6月,獐子岛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这些投资者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獐子岛公告统计,截至目前獐子岛关于“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的诉讼金额总计4794.44万元。 图片来源:獐子岛公告截图 12月28日晚间,獐子岛公布投资者诉讼进展,有3位投资者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总计冻结了獐子岛约3615万元货币资金。獐子岛的公告显示:“被查封财产未经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书面许可,不得转让、变卖、抵押、出租。本裁定立即开始执行。” 獐子岛表示:“公司本次被冻结的是部分银行账户中的部分资金,非整个账户被冻结,涉及到的账户仍能够正常使用;截至12月25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货币资金余额5.05亿元,本次被冻结资金占比约7%,未对公司生产经营及资金收付造成较大影响。” 獐子岛还是表示,“公司已经按照程序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复议申请书,申请法院裁定撤销上述民事裁定书。公司将持续关注该事项的进展,按照法律、法规及时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并依法采取措施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今年股价涨幅约58% 据獐子岛2020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岛实现营业收入约14.7亿元,同比下降26.96%;实现归母净利润约0.24亿元,同比增长169.11%。 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下降134.33%。而之所以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之间差异如此之大,原因在于獐子岛有约1.2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在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獐子岛解释称:“公司出让长海县广鹿岛的海域使用权和相关资产以及中央冷藏股权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收益约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造假”行为被市场投资者人尽皆知,证监会也下发了獐子岛造假实锤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但今年獐子岛的股价却曾一度大幅上涨。 今年1月2日,獐子岛以2.75元/股收盘,至6月底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尘埃落定之后,獐子岛的股价开始大幅上涨,并一度于今年7月底上涨至6.66元/股,随后股价开始出现回落。今年1月2日至12月28日,獐子岛股价涨幅约58%。 从前十位股东变化上看,2020年新进獐子岛前十股东的皆为自然人,2020年一季度末,苏龙成为獐子岛新进前十股东;2020年半年度末,李荣成为新进前十股东;三季度末王海波成为獐子岛的新进前十股东。 在这新进前十大股东的个人投资者中,不乏有通过融资做多者。据獐子岛披露,截至6月底,李荣成为獐子岛新进前十股东,除通过普通证券账户持有约75万股外,李荣还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约151万股,实际合计持有约226万股。随后,李荣在三季度逐步对獐子岛进行减仓,至三季度末持有獐子岛约202万股,其中普通账户约50万股,信用账户约152万股。 此外,从股东户数上看,数据显示,7月份獐子岛股价大幅上涨之时,股东户数也随之上升。今年6月30日,獐子岛的股东户数仅4.55万元,至7月31日股东户数增至6.15万人,随后伴随着股价的回落,獐子岛的股东户数也有所回落,至今年9月底獐子岛的股东户数约5.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