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又定档了。 之所以说“又”,而不是“终于”,是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命途多舛。《八佰》最早的一次定档是19年的7月5日,却在6月25日因为中国电影迟迟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而撤档。 《八佰》取材于淞沪会战尾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由华谊兄弟投资,联合出品方包括阿里影业、光线传媒、腾讯影业等公司。导演是凭借《老炮儿》获得第20届华鼎奖最佳导演奖的管虎。演员阵容也是华谊兄弟的“必杀技” - 全明星:当红演员、老戏骨主演,明星、流量跑龙套。 观众有多期待《八佰》,从出品方的股价就能看出来了。 周末《八佰》宣布定档之后,影视板块集团走强,全线飘红。华谊兄弟开盘直接一字涨停。 除了官宣定档,官宣“希望定档”,都可以拉升一波。 去年7月《八佰》撤档,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8月17日(星期六)参加亚布力论坛时说,期待《八佰》年底可以上映。8月19日(星期一),华谊兄弟收涨5.57%。涨势一直持续到9月4号,两周累积涨了近17.5%,期间还经历了华谊兄弟2019年半年业绩报告的发布,报告了约3.8亿的净亏损。 1. 《八佰》定档八月,救市,也是自救 影院复工两周的时间里,观众并没有像预期的一样“报复性看电影”。主要是因为没片可看,观众想看新片,但新片都在观望。观众和新片,谁都不想冒然入场。 截至8月2日,全国复工影院超过7千家,复工率64.2%。但除了几部小众文艺电影是新片,复工两周排上的电影,都是“回锅肉”,除了去年大热的《误杀》,连十多年前的《风声》都拿出来复播了。票房反应的平淡可想而知。 观众所谓的“新片”,无非就是指因为疫情从春节档撤下来的《唐探3》、《姜子牙》、《夺冠》等。 谁都不会想到,却等来了以为已经“胎死腹中”的《八佰》。 《八佰》选择在此时上映,跟电影主题一样,悲壮。 《八佰》前后筹划了10年,拍摄过程中耗时一年半重建了苏州河两岸的场景,网传制作成本超过5亿元,票房需要超过10亿才能保本,至少15亿才能实现利润。 去年定档之前,已有业内人士看过粗剪版本,当时业内对《八佰》票房的预估是30亿起步。 据传后来因为“技术问题”,电影要修改的地方超过100处。这种修改对票房来说很可能是个不利因素。30亿起步,很可能变成30亿封顶。 影院沉寂几百天后没有引来“报复性消费”,《八佰》传闻的改动过多可能也会使观众放弃“报复性观影”,但这二力叠加,却是《八佰》的绝佳机会。 《唐人街探案3》之类的影片还在蹲时机,而对《八佰》来说,拖下去也不会更好了。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前面提到的春节档撤下来的大片选择在国庆档或之后上映,而《八佰》没有因为产生新的“技术问题”,能在线上坚持到国庆的话,其票房有望超过20亿元。 另一方面,如果《八佰》上映引发了“报复性观影”,那其他优质影片也一定会结束观望,纷纷入场。供需回暖,院线公司和头部制作公司,才算真正的从疫情带来的打击中缓了过来。 可以说,影院复工并不意味着影视复苏,《八佰》的上映才是。 2. 定增、贷款,助华谊兄弟冲出重围 由于对《八佰》票房的乐观估计可能在20亿元左右,它能带给华谊兄弟的利润远远小于精神力量。 但是华谊兄弟其实挺“差钱”的。 2018年,华谊兄弟上市 10 年首亏。2019年亏损扩大到39.6亿元。今年一季度报告亏损1.43亿元。 近年来,王氏兄弟为了缓解公司现金流的紧张,也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继续质押股权,还抵押了公司持有的股权、房产、25家全资影院未来经营中的票房收入等。王中军甚至卖了香港的豪宅和部分收藏的名画。 值得庆幸的是,华谊还是有“好兄弟”的。 今年4月29日凌晨,华谊兄弟发布了一份定增方案,发行对象包括阿里影业、腾讯计算机、复星系旗下公司豫园股份等知名大佬。发行价格为2.7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全部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 发行对象中,阿里影业持有华谊兄弟8.03%的股份,腾讯计算机持有7.9%,构成关联交易。 4月29日开盘后,华谊兄弟立刻冲至涨停。而定增预案公布至今,华谊兄弟的股价已经上涨超过46%,较2.78元的定增价涨幅超过88%。 艰难过后,好消息也是好事成双。 7月31日,招商银行宣布拟向华谊兄弟提供15亿元授信,用于华谊的影视项目开发,将覆盖眼下直到2023年华谊预计推出的30部影片。 《八佰》毕竟只是强心针,不是救命药。而华谊兄弟今年前后获得的38亿现金流,使得即将推出的30部影片中,有望跑出更多个“八佰”,重现往日辉煌。 影院复工、《八佰》定档、定增贷款,华谊兄弟终于从现金流危机的泥潭中,拔出了腿。
(图片来源:华谊兄弟与招商银行的战略合作仪式) 7月31日,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根据战略合作内容,双方将在企业服务、跨界融资等领域展开一系列具体合作。招商银行拟向华谊兄弟的影视片单计划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影视项目的开发制作等各环节。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份基于影视片单的综合授信,为中国影视和商业银行的产融结合开创了一套全新模式。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介绍称,此次合作是华谊兄弟“影视+实景”新商业模式落地的又一重要进展,通过片单授信合作,华谊对影视项目开发与制作的综合掌控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增强,核心主营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此次战略合作的方式系投贷联动。“之前23亿的定增再加上授信,对华谊的流动性很有帮助。” 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CEO王忠磊介绍了更多细节。此次的合作片单中共有30余部影视作品,时间规划覆盖到2023年。其中电视剧项目的题材涵盖主旋律、都市生活、古装历史、体育等多种类型,以精品化、年轻化为主要策略。电影项目题材涵盖红色经典、战争、动作、爱情、喜剧等几乎所有类型,其中还包括5部国际合作项目,和3个系列化IP的4部电影续作。后续该片单将随着各项目制作完成情况的更新,定期进行滚动式的项目补充。 王忠磊同时表示,后续除了稳步推进已完成项目陆续上映外,华谊兄弟还会在招商银行的支持下,基于此次战略合作,进一步开放资源和资金,吸纳或参与更多外部项目,希望能为广大行业伙伴和创作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帮助大家把更多的优秀作品开发下去,同时也为行业未来发展寻找和培育更多的优秀创作者。 此前,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也曾展开创新合作。2006年,招商银行为电影《集结号》提供了中国电影行业中的首笔无担保贷款作为拍摄资金,2007年《集结号》上映获2.5亿票房,成为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从14年前的单片无担保贷款,到如今的15亿元片单综合授信额度,王中磊表示双方合作的不断加深,一方面是基于多年来合作一直稳定愉快,更重要的是基于招商银行对华谊兄弟在内容制作领域能力的信任与认可。 图片源自华谊兄弟一季报 今年一季度,华谊兄弟实现2.2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38%;实现-1.43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52.64%。截至3月末的总资产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分别为106.66亿元和43.09亿元,同比下降3.24%和3.03%。 截至今年3月末,华谊兄弟的短期借款为20.75亿元,上年年末为20.8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6.67亿元,与上年年末持平;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分别为7亿元和2.29亿元,与上年年末持平。同期,华谊兄弟账面上的流动资产合计为29.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为2.68亿元,预付款项和存货合计23.2亿元,占华谊兄弟流动资产的78.11%。 为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偿债压力,4月29日,华谊兄弟发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8.2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7月3日,华谊兄弟发布了预案修订稿,募集资金仍为22.9亿元,发行对象由9家变为8家,阳光人寿因双方对部分具体合作内容尚未完全达成一致而退出。
7月31日,“招华惜识”华谊兄弟·招商银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华谊兄弟总部办公大楼举行。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魏红、行长助理刘继楼等双方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根据战略合作内容,双方将基于华谊兄弟的影视业务优势和招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企业服务、跨界融资等领域展开一系列互利共赢的具体合作。招商银行拟向华谊兄弟的影视片单计划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影视项目的开发制作等各环节。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份基于影视片单的综合授信,为中国影视和商业银行的产融结合开创了一套全新模式。 王中军表示,此次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影视优质内容的常态化产出,不仅代表了招商银行对扩大金融供给,扶持影视业发展的支持,也代表了中国商业资本对影视行业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积极看好,这将为提振影视市场表现、助力行业加速重启带来极大信心。 刘继楼表示,与华谊兄弟的合作,既是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支持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为民营企业疏困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招行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开创影视片单授信新模式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这并非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的首次创新合作。2006年,双方就曾因电影《集结号》展开创新合作,经过严格评估,招商银行开创性的为影片提供了中国电影行业中的首笔无担保贷款作为拍摄资金,而后华谊兄弟也不负所望,2007年《集结号》上映一举斩获2.5亿票房,勇夺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王中磊现场介绍了合作片单的部分信息:此次的合作片单中共有30余部影视作品,时间规划覆盖到2023年。其中电视剧项目的题材涵盖主旋律、都市生活、古装历史、体育等多种类型,以精品化、年轻化为主要策略。电影项目题材涵盖红色经典、战争、动作、爱情、喜剧等几乎所有类型,其中还包括5部国际合作项目,和3个系列化IP的4部电影续作。后续该片单将随着各项目制作完成情况的更新,定期进行滚动式的项目补充。 上半年,华谊兄弟持续推进电影项目的开发制作,对已完成项目的品质不断打磨,目前已完成制作的管虎导演的战争巨制《八佰》将择期上映,根据现象级手游改编的电影《侍神令》(原名《阴阳师》)、陆川导演的新片《749局》、李玉导演的《阳光不是劫匪》、周星驰的《美人鱼2》、常远导演的《温暖的抱抱》、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曹保平导演的《涉过愤怒的海》以及韩国首部硬科幻电影《胜利号》等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潘安子导演的《日光危城》进入筹备开机阶段;公司深度参与投资制作、由好莱坞著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好莱坞科幻灾难大片《月球陨落》计划将于2020年秋季开拍;田羽生导演的《一条龙》、陈正道导演的《未来的未来》等其他多部影片正在筹备中。 王中磊同时表示,后续除了稳步推进已完成项目陆续上映外,华谊兄弟还会在招商银行的支持下,基于此次战略合作,进一步开放资源和资金,吸纳或参与更多外部项目,希望能为广大行业伙伴和创作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帮助大家把更多的优秀作品开发下去,同时也为行业未来发展寻找和培育更多的优秀创作者。
全球领先的LGBTQ社区Blued母公司蓝城兄弟于7月8日正式登陆美股,顺利成为全球粉红经济第一股。定价16美元的“BLCT”开盘首日涨幅达46.44%报23.43美元,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今年五月以来,以金山云、传奇生物为代表的中概股,开启了美股新法案通过后的中概股赴美上市热潮,而且上市后股价持续创下新高,此次蓝城兄弟的后续走势也非常值得关注。尤其是对长期资金而言,大家更关注的是,蓝城兄弟是否值得长期持有?通过从所处赛道、商业模式、发展阶段、未来的增长逻辑及当前估值这些主要维度,来看下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性价比如何? 一、核心投资价值 1.全球LGBTQ垂直社区龙头企业之一,背靠万亿美金的“粉红经济”市场 蓝城兄弟诞生于2000年,其前身“淡蓝网”是国内最早且最具影响的LGBTQ在线论坛之一。公司于2012年推出垂直社交娱乐移动平台Blued,并于2015年上线国际版,开启了国际化扩张之路。发展至今,Blued已是国内最大的LGBTQ平台,也是全球LGBTQ平台的佼佼者之一。 截止到今年的一季度末,Blued注册用户规模超过4900万,覆盖全球超过210国家和地区平均MAU达600万。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2019年,Blued的平均MAU是国内同业第二名的6倍,平均DAU则是国内同业第二名的差不多7倍。与此同时,以2019年平均MAU计,Blued是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最大的在线LGBTQ社区。 相关数据显示,由于LGBTQ群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具有高可支配收入、付费意愿等特点,所以消费潜力十分庞大,决定了公司天花板不低。据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到2018年年末,全球LGBTQ群体人数超过4.5亿,亚洲约为3亿人,其中“男同”占比最高,2018年全球占比达42.5%。2018年全球LGBTQ市场消费达3.86万亿美金,仅“男同”消费市场就达5967亿美元。Blued以男性群体为主,以目前蓝城兄弟营收规模看,增长空间巨大 2.以社交为入口,构建用户及业务多元化的增长模型 Blued的商业模型是以LGBTQ群体为主,以社交为入口,构建起的用户及多元化业务的增长模型,即蓝城兄弟在招股书中提及的“自我强化的业务飞轮”。 起初,Blued基于地理位置定位(LBS),帮助用户完成精准匹配,提供包括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的即时通讯服务。2016年1月Blued上线直播功能,并于同年启动商业化,此时正值国内直播爆发初期。2017年7月,推出家庭计划咨询服务,通过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收取咨询服务费。2018年6月,blued在国内上线会员服务,包括订阅及功能两种付费模式;2019年11月,在海外市场也推出了会员服务;2019年3月,国内推出荷尔健康He Health平台,为LGBTQ群体提供丰富的抗HIV相关药物和咨询服务,以及与男性健康有关的其他服务。 回顾来看,Blued在推进产品迭代和跨市场布局的同时,围绕Blued用户持续创新服务,至今已涵盖从社交娱乐、健康咨询及家庭计划等在内的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并形成了以直播、会员、广告及其他为主的多样化的变现模式。 收入结构逐步优化,是蓝城兄弟目前的业务局面。 具体来看,直播是目前增收的绝对主力,主要来自于用户充值虚拟货币“弯豆”,购买礼物后在直播时定向打赏。2019年同比增长47%至1.36亿元。快速增长主要系客单价推动,2019年ARPPU增长61%达2059元。目前,国内直播行业持续高景气,因而此项业务有望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上线至今两年左右的会员服务渗透迅速。付费用户由2018年的8.5万爆增438%至45.7万,对应会员收入则由472万元增长678.84%至3674万元,占比4.8%,2020年一季度又进一步升至7.2%,是蓝城兄弟目前的第二大创收板块。 广告与其他收入目前占比较小,目前两者合计占比不到10%。不过包含健康、家庭计划相关的商品销售和服务的其他收入板块正在加速增长,这点值得继续关注。2019年同比增速达161%,2020年Q1同比增速为560%。 3.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改善,规模效应明显 从蓝城兄弟的商业化发展来看,蓝城兄弟正处在高成长的较早期阶段,公司总体业绩也体现出了这点。 从下面两张图来看,2018年至今,公司的营收增速一直维持在同比40%以上的快速增长阶段,而且随着营收的迅速增长,盈利能力随之也大幅改善,亏损收缩幅度都明显高于营收增幅,体现出明显的规模效应。目前公司接近盈亏平衡的拐点,若能继续保持用户与业务的良性增长,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将加速实现盈利。而从过往互联网公司发展经验来看,此刻往往是一个绝佳的介入时机。 二、显著的壁垒 1)以垂直社区为基,网络效应强、用户壁垒高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垂直类社交产品一般根据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用户属性,对群体作更深入、细致的切分,通过积极专业导向的内容,与用户建立信任感,并通过促进自主分享与互动的氛围,创造沉浸感,本质上是满足了用户情感互动及对专业内容的诉求,往往具有天然的壁垒。 蓝城兄弟的商业模型建立在LGBTQ群体社交的基础上,也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及用户壁垒,这主要体现在用户持续渗透及高粘性、高价值上。 2018年Q1至2020年Q1,不论是月活还是日活,Blued都在持续上涨。同时,活跃用户在2019年的日均停留时长超过60分钟,平均每日打开次数超16次,次月留存率达71.0%。 除了持续渗透及高粘性外,较高的用户价值也是其核心用户壁垒之一。据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2018年,LGBTQ群体个人年度消费支出为3120美元,高于同年泛人群的2920美元。 2)技术驱动型+综合型服务能力 不论是从研发投入及团队编制来看,蓝城兄弟都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 招股书显示,2019年全年公司技术研发费用达1.3亿元,同比增长38%,研发费率高达17%左右,这一研发强度在国内互联网界都非常突出。以2019年工信部公布的互联网百强企业为例,总的平均研发强度在10%以上,仅20家成长性企业平均研发强度在16.2%。这也体现出了公司尚处在成长期。另外,截至到2020年Q1期末,蓝城兄弟的技术研发成员占比最高,达27%。 技术本身不构成护城河,本质只是了解背后用户群体,并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这点从Blued持续的渗透趋势及高粘性上也得以体现。 另外,Blued已建立起综合服务能力,可满足用户对社交、娱乐和医疗等综合性需求。要做到这一点,LGBTQ平台的开发者需要具备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对新进入者来说,需要大量的资金及研发方面的投入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形成了有效的进入壁垒。 三、未来的主要增长逻辑 1)市场不断扩容,海外市场增量 Blued所切入的利基市场有着万亿美金级别的消费潜力,而且随着群体的持续扩大及在线消费的渗透,市场还将不断扩容,也意味着空间被持续打开。 Frost&Sullivan的报告显示,全球LGBTQ群体集中于亚太区。而亚太区是Blued全球化战略的重心所在,尤其是其已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领先的市场地位,这无疑将会为其未来在用户增长及变现上贡献更多增量打下用户基础。 Blued海外市场的月活总数占其全球的49%以上,与国内几乎是平分天下的格局,但目前蓝城绝大部分的营收来自于国内,海外市场的商业化尚处早期,潜力还没未被充分释放。其实,近年在收入快速增长基础上,公司来自海外的收入占比在持续提升。招股书显示,由2018年全年的3.4%到2019年的6.6%,2020年Q1进一步升至近10%。不难看出,公司正在加速推进海外市场的商业化,这无疑是未来重要的外生动力。 2)规模效应显现,提升变现效率 除了外生动力外,未来内生增长将主要会体现在规模效应及变现效率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Blued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体现出明显的规模效应,运营亏损及净亏损幅度都呈大幅收窄趋势。运营亏损率从2018年的接近30%大幅缩窄至8%,2020年Q1进一步缩窄至5.02%;净亏损率则由2018年的近29%缩窄至7%左右,2020年Q1则减至不到4%。 另一方面,如果说规模效应体现在降本,变现效率则主要体现在渗透率与用户价值(ARPPU)两个方面。以2020年Q1的MAU口径统计,付费(直播+会员)渗透率8%不到。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9年付费市场半年报告》统计显示,国内娱乐直播整体付费率在2019年6月已突破25%,百科问答类接近30%。这么比较来看,Blued的付费渗透率还有明显提升空间。 从ARPPU值角度来看,Blued的直播服务ARPPU值在持续增长。理论来说,未来整体ARPPU值的提升,更多需在用户体验提升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多元化服务来实现,尤其是会员服务,上线至今仅两年左右,但表现出成倍的增长势头,十分亮眼,目前付费渗透率仅不到5%。进一步来看,随着业务结构的深度多元化,也将促进盈利能力的改善,并重塑价值体系。 结语 随着公司向会员服务渗透,本质上是向货币化率更高的电商业务延伸,以目前数字内容电商的估值来看,还有明显提升空间。当然,由于公司瞄准的是狭长的细分群体,市场可能会对其估值打一定折扣。 总的来说,Blued作为同性社交龙头,身处绝佳赛道,市场卡位优势明显,背后不断扩大的用户群体及良好的社区氛围所形成的高粘性,既具备持续挖掘的潜力,又可抵御泛社交巨头的轻易染指。同时,作为行业首家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蓝城兄弟也是现有市场上唯一的稀缺标的。目前,公司仍处在快速成长阶段,且经营拐点临近,是难得的参与时机,加上发行定价并不贵,投资性价比明显。 对蓝城兄弟而言,上市不仅是历史时刻,预示着新起点,对其背后的LGBTQ而言,更是一次提高能见度与曝光度的机会,能促使社会更多、更好地去关注与了解他们。其实,不论是近两年才上市的B站、还是刚上市的蓝城兄弟,都是圈层社交趋势深化的体现。随着大众偏好与价值多样化进一步分层,同时全社会的包容度也在不断提升,圈层社交将会愈发普遍。 如果说B站的崛起,让大家意识到了Z世代的力量,那蓝城兄弟的上市,则让我们看到了其背后LGBTQ群体的潜力。除了垂直社交,他们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在于用户及社区氛围的长期积累与塑造,厚积而薄发。现在B站已逐步实现破圈,群体走向泛化,未来蓝城兄弟会不会也走上群体泛化,进而打开新空间?这还是很有想象空间的。
2C社交这门生意,由于痛点直击人的本能及模式上极高的网络效应,一向就受资本与投资者垂青。 以腾讯为例,之所以能拥有如今至高的商业地位,撇开外部因素不论,社交基本盘。不论是桌面时代的QQ,还是移动时代的微信,腾讯本质上是通过统驭着社交大流量入口,来牢牢把握绝对商业话语权。 在此期间,在社交赛道中,国内也陆续出现过一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不过结局不是归顺巨头,便是另觅山头,更别说与巨头抗衡。坦白讲,在国外社交赛道巨头垄断格局下,想要再突围,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依然不乏追随者。 在近期赴美IPO的企业名单中,便有这么一只劲旅----蓝城兄弟(BlueCity Holdings Ltd.),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和兴趣。北京时间7月8日晚,蓝城兄弟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为20.45美元,较发行价16.00美元高开28%,最高一度涨逾124%,触及35.89美元,并三次触发熔断机制,收盘时涨幅达46.44%报23.43美元。以收盘价计算,蓝城兄弟市值为8.35亿美元。 全球垂直社交领域一枝独秀 在资本市场初露锋芒的蓝城兄弟,其实扎根互联网社交领域已久。其前身“淡蓝网”诞生于2000年,是国内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LGBTQ社区之一。彼时国内互联网还处在蛮荒阶段,腾讯刚刚推出OICQ不久,即QQ的最原始形态,可以说是现在整个企鹅帝国的首个火种。深耕同性社交领域长达20年之久的蓝城兄弟,见证了国内互联网从蛮荒走向鼎盛。回顾其发展历程,由于入局早、加上提前把握住了移动端和全球化的机会,发展至今已成为LGBTQ垂直领域的一枝独秀。 资料显示,蓝城兄弟通过旗下核心产品垂直社交应用Blued,聚焦于LGBTQ群体,提供基于LBS及内容的社交服务,并衍生出娱乐直播、健康、家庭计划等各种内容服务,同时为LGBTQ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Blued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Blued在全球有超过4900万注册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MAU达600万,其中海外占比超49%。与此同时,其平均MAU和平均DAU分别是国内同业第二名的6倍和近7倍。 此外,据Frost&Sullivan《全球LGBTQ平台行业发展白皮书》,以2019年的平均MAU统计,Blued已是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在线LGBTQ社区。 业绩快速增长的驱动逻辑 1)营收高增长,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蓝城兄弟实现营收7.59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1.4%。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达2.0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2.7%。 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蓝城兄弟的盈利能力也有明显改善。招股书披露,毛利由2018年的1.12亿元增长89%至2019年的2.12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则由22.5%上涨至27.9%。2020年Q1又进一步提升至32.9%。与此同时,2019年调整后净亏损率为7%,较2018年的18%呈大幅收窄趋势。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调整后净亏损率进一步缩窄至3.7%。 蓝城兄弟之所以得以实现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及盈利能力的明显提升,在于其用户规模及客单价同步提升推动。另外,毛利增幅远高于营收增速,规模效应显现。 2)受量价齐升及规模效应驱动,掘金“粉红经济”过万亿美金市场 运营视角下,2018年第一季度至今,不论是MAU还是DAU,Blued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招股书介绍,Blued平均MAU由2018年Q1的410万增至2020年Q2的600万。 在用户规模全面增长的同时,单用户价值也在快速提升。从单用户付费能力来看,2019年直播服务ARPPU(每用户产生的平均收益)高达2059元,同比增长61%。 “量价齐升”之余,Blued用户也表现出较高的粘性。据Frost&Sullivan报告,2019年,Blued活跃用户的平均每天停留时长超过60分钟,活跃用户的平均每天打开次数超过16次,2019年活跃用户平均次月留存率达71.0%。 Blued用户规模及价值的高增长、高粘性,体现出其商业模式的优越性,也折射出背后人群的庞大消费潜力。 LGBTQ群体也被称为“彩虹人群”,其背后的市场则有“粉红经济”之称。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LGBTQ人口占比约为5.9%,预计到2023年将增至7.4%。尽管在全球视角下还是“少数派”,但消费潜力却不容小觑。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LGBTQ人口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普遍高于普通人群。按消费支出和营销支出计算,2018年全球LGBTQ市场规模为3.9万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4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电商、在线广告、在线旅行社(OTA)和泛娱乐将是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3)营收结构趋于多元化,会员服务望成为新增长点 蓝城兄弟目前主要通过直播、会员、广告及其他业务来变现。其直播服务自2016年推出以来,收入在持续增长,但占比却在逐步下降,由2018年91.3%降至2020年Q1的86.6%。可见像会员、广告及其他业务板块也在快速崛起,尤其是2018年正式推出的会员服务正是一大看点。 招股书数据显示,会员服务收入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306万增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1501.3万元,增近4倍,占总收入比例由2018年的0.9%飙升至2020年Q1的7.2%。同时,会员服务付费用户规模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约12.2万增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29.5万,增长141.8%。 此外,蓝城兄弟于2019年面向LGBTQ群体推出个性化健康服务的荷尔健康业务,从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交易总额增长超过150%。 总的来说,营收结构多元化趋势背后正是蓝城兄弟扩张业务线、深挖用户价值的体现。而伴随这一趋势不断深入,公司在整体业务货币化率、营收规模、盈利能力上均都将有持续的增长和突破。 行业发展仍存挑战,但长期望持续向好 由于LGBTQ群体的特殊性,行业在发展过程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包括来自监管与社会的认同、HIV疾病防治这两大层面,但从近几年的局面已发生明显转变。 一方面,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同性婚姻合法地位陆续得到各国政府承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同时,伴随社会文化环境不断走向开放、包容、多样化,社会认同感也将继续增强。 (来源:Frost&Sullivan《全球LGBTQ平台行业发展白皮书》) HIV的防治是世界性主题,历来受到广泛关注及官方高度重视,蓝城兄弟在这方面也一直不遗余力。早在2008年创立“淡蓝公益”,利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与流量基础,打造整合线上线下的“互联网+HIV”防控模式,提供涉及HIV检测、预防教育、学术研究与志愿服务等多项健康公益服务。 结语 蓝城兄弟独特的客群定位,造就了其独有的发展空间与业务格局,得以实现与社交巨头们错位发展。用户生态的繁荣既体现出其商业模式的优越性,也透视出LGBTQ群体背后的商业潜力。蓝城兄弟的高速发展,更多的承载了这个群体的需求与寄托,尽管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但从现阶段来看,在规模效应的驱动下,经营拐点将近,这是值得密切关注的点。 若蓝城此次在纳斯达克顺利敲钟,不论是在品牌背书及融资效率层面,都会实现质的飞跃。作为行业首家成功上市企业,意义也非同一般。这既意味着社会对行业进一步认可,也预示着LGBTQ群体这股不容忽视力量将受到更多市场关注与讨论,无疑将大为提振行业发展信心,同时也为LGBTQ人群注入更多的自信和归属感。
6月26日是瑞幸咖啡退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触发了6次熔断和接近65%的换手率之后,最后的股价定格在了1.38美元/股。这家市值最高达到130亿美元的公司,股价只剩下了当初的零头。 一个月前的5月15日,纳斯达克第一次通知瑞幸退市,公司提出要求举行听证会,在26日的公告里,瑞幸放弃了最后的抵抗机会。 大星记得,《中国合伙人》里,去美国上市上升到了捍卫中国人尊严的高度。现在,中国人的尊严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大家说不要就不要了,可能真的是有更重要的问题急需解决。 当天的公告里,陆正耀发起提议,要求在7月5日举行股东大会,罢免陆正耀、黎辉、刘二海和邵孝恒4名董事,并增补2名新的董事。 本来大星还在纳闷儿为什么陆正耀要自己干掉自己,在随后的公告里,董事会的多数成员提议在7月2日举行董事会,罢免陆正耀,他们还建议在股东会上,阻止陆正耀: 罢免邵孝恒。 两拨人还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要先把陆正耀干掉。剩下的问题大星慢慢说。 2019年,陆正耀把自己、自己姐姐和下属钱治亚的股份抵押了银行,拿到了5.18亿美元的贷款。 这些股份是通过注册在维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的Haode、Primus、Mayer、Summer Fame这些公司持有的。 那时的陆正耀和瑞幸风光无限。到了2020年,浑水做空和自曝作假后,公司股价暴跌,银行们开始批量处理手里的股票,收回了大约2.1亿美元,但剩下的窟窿已经补不上了。 由于陆正耀贷款时签的是无限连带责任担保,瑞士信贷集团分别在维京和开曼起诉陆正耀等人。目的很简单,拿走他们手里剩下的瑞幸股份。 6月16日,开曼已经判了。剩下的就是7月6日维京群岛的官司,这个官司基本属于板上钉钉要拿走陆正耀和钱治亚合计12.28%的瑞幸股份。 这就是陆正耀一定要在7月5日开会的原因,因为到了7月6日,他就没有资格召集股东大会,也没有资格投票了。所以在这个日子之前,他选择血洗董事会,并安排两个自己人进来。 老陆要在那天带走的,除了自己还有曾经的好兄弟,铁三角的另外两角刘二海和黎辉。这个大星很理解,港台电影里科普过很多次: 大哥当不下去了,新的话事人一定不能从兄弟里选。 毕竟享福时大家是兄弟,受难时大家是兄弟就来砍我。 对老陆来说,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带走邵孝恒。这个人具体干什么的大家不需要详细了解,只需要知道他是瑞幸造假事件独立调查委员会组长就行了。 这个委员会在浑水做空瑞幸后成立,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两人为近期进入公司。而公司董事、愉悦资本的刘二海从审计委员会退出,退出后不久,瑞幸就承认造假。 在开曼群岛案子败诉的那一天,其中一名委员会委员濮天若辞职。如果邵孝恒再被老陆干掉,只剩下一个名字和委员会不太搭的委员了: 庄伟元。 老陆想要干掉独立调查委员会负责人邵孝恒这点,大星也很理解,这个委员会很不给他面子,老陆已经把COO和CEO都出卖了,委员会竟然还明里暗里告诉大家,陆正耀参与了造假,并且不配合调查。 大星问了问瑞幸的朋友,直到今天,老陆还不肯把自己的手机和电脑交给委员会。 对这个委员会的中立和客观,大星根本不抱任何希望,但这个委员会有这一项双方都要争夺的权利,那就是可以宣布谁是有罪的。所以一边的兄弟说要罢免委员会组长,另一边的兄弟就要保住组长。 大星记得,瑞幸上市时在纽约打了打广告,问大家中国咖啡和美国咖啡差距在哪?当时他们说差在自信。 来,让我们自信一点,干了这杯咖啡,7月份之前再做一东兄弟。
5个多月前,曾经的黑马福晟集团笼罩在破产阴云之下。不得已的老板潘伟明,拉来了世茂集团的二代许世坛,搞出了今年房地产行业最大的一桩并购案。 很多人评价说,这应该是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大的并购重组,涉及金额或超过2000亿元,远超当年万达、融创和富力的世纪大并购。 前不久,重组后的新平台世茂福晟公布了前5个月的销售业绩,才区区70亿大出人意外。 要知道,两年前,潘伟明给福晟制定的规划是今年要突破千亿,具体数字是1300亿元。 倏忽之间,千亿的目标竟然缩水到连零头都不到了。 当焦头烂额的潘伟明忙着跟世茂签订城下之盟的时候,比他大一岁的哥哥潘超文则作为杰出校友代表,被邀请回母校从化吕田中学发表高中毕业40周年人生感言。 站在台上,潘超文激动且自豪,“我一生的打拼和闯荡,似乎都是为了要走出这里。”当时,整个校园都回荡着这个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儿子梦想开花的声音。 他说,人生最美的梦想,莫过于自己一手创立的云星集团有一天能登上“千亿房企”的舞台。 千亿房企,似乎已经成了老潘家的执念。弟弟掉了的链子,哥哥决定捡起来。 壹 1964年,潘伟明出生于广州市下辖的从化市吕田镇,这是一个贫困山区,当地居民世代务农为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听说潘伟明从小刻苦用功,考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一个人,一根扁担,挑着一床棉被走到学校报到。毕业后,仕途一帆风顺,25岁便成为了从化最年轻的镇长。哥哥潘超文也捧上了金饭碗,供职于当地的监察部门。 1991年,俩兄弟迎来命运的转折点。广州计划在从化筹集水电站,潘家的土地在征收范围内,按照当时的补偿标准,每人5万元,全村千余人总共获得约5000万元的补偿款。这笔安置金无法让村民住上满意的房子,村民希望潘伟明牵头来解决安家、就业的问题,于是潘家兄弟就借了这5000万元成立房地产公司,在安置房项目开发完毕后,用房抵扣相应款项或者留在公司享受分红。 潘氏兄弟公务员的身份给这个项目的开发提供了不少便利,最终得以按时完工、交房。当时潘伟明还办了一个化工厂,全亏光了。两相比较,两兄弟决定辞职下海,当纯粹的房地产商。1993年3月,他们在从化的小乡村注册成立了广州云星地产公司。 从最初的6个员工、一辆“五十铃”农用车、一辆摩托车,以及一部时值3.6万元的“大哥大”,历经十年的发展,云星地产成了从化最大的开发商,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新的问题产生了,再往下走去哪里发展?当时华南五虎、招保万金已经雄起,牢牢占据了珠三角市场的制高点,留给中小房企的发展空间已不多。潘氏兄弟都选择往外走,不过一分为二,潘伟明去东边的福建打拼,潘超文则一路西行到广西扎根。 到了2015年,潘伟明凭借155亿元的身家,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第162位,成为了吕田镇父老乡亲的骄傲。 贰 在2015年之前,潘伟明还是一个头脑清醒、遵循粤派商人稳健持重信条的普通开发商。他为公司取名福晟,为的便是“日逐其成”。 他在201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强调,有一定资产的人很容易忘记“稳”字,想跑得更快。“在高速公路你开200码,翻车的概率很高;但你开得很慢也不行,后面的车会撞你。所以要把握度,80~120码,就是一个度。把握这个度,车又安全又不会出问题;不出问题,才不会惹到一大堆车跟着出问题。” 这话说完没多久,地产行业走向了新一波的景气周期,大家一门心思想做大做强。潘伟明也把“稳”字抛诸脑后了,理由是:“没有‘小而美’,太小就没了。” 如今生猛的福建老板们当时的梦想还停留在如何快速实现千亿,但福晟的十年规划却已经做到了万亿。 据潘伟明的设想,福晟2016年至2025年的销售收入累计要达1.68万亿元,其中地产板块8800亿元,建筑板块8000亿元。前5年先完成一个千亿,2018年实现600亿元销售,2019年900亿元,2020年1300亿元。 万亿梦想的实现寄托在了一个名叫“飞虎队”的投资团队身上。“飞虎队”2015年9月成立,共有300多名队员,下设10支大队,潘伟明自己任队长。 “飞虎队”以“快、准、狠”的姿态,在与各大开发商的角力中虎口夺食。潘伟明更是身先士卒,操着一口客家话深入大湾区的城中村与村民交流,邀请村民到福州总部考察,对福晟获取旧改项目加了不少分。 公开的数据显示,短短两年多,福晟共签下10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500万平方米,项目货值8100亿元。光是2017年新增货值达到了3199.4亿元,位列行业前7。而2016年和2017年销售额分别才226亿元和396.2亿元。 维持庞大的土地储备,意味着资金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高周转成了维持平衡的重要一环。潘伟明要求福晟拓展的所有项目都要符合“3691”原则,即项目3个月开工、6个月开盘、9个月封顶、1年资金回正,以最大限度增加现金流。这相当于1/2个碧桂园的效率。 高周转的认知来自于潘伟明儿时卖冰棍的启发。那时,他每天早上去店里拿100条冰棍,每条卖5分钱,全部卖完能赚5角钱,但是如果卖不掉就麻烦了,因为冰棍要融化,就算卖70条出去,赚的钱也不够赔。“所以我早上吃完早餐就骑单车出去,以最快的速度卖掉它。” 叁 潘伟明是一个出色的预言家。他曾说,单论建设资金,一般的房地产公司都没问题,很多人倒就倒在买地上,买的地太多,没办法消化。他也跟团队一再强调,要设想一下,假如银行一分钱贷款不给,销售收入一分钱都没有,福晟还能够活多长。“再大的企业,资金链断了也会死。” 后来福晟的遭遇完美印证了他的预言。2019年下半年,曾经备受吹捧的黑马突然出现了一系列大厦将倾的迹象,股价一天内闪崩55%、借款逾期、股权被冻结,还深陷不同版本的破产传闻。 直到2020年1月13日,潘伟明与许世坛一同出现在福州世茂洲际酒店的一场发布会上,在战略合作的遮羞布下,福晟最终接受了被重组的命运。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一位曾在福晟工作数年的朋友说,福晟的问题其实就是潘伟明己总结的两个核心要点,地买的太多,资金链断了。当然,最大失误是踩错点了,“高位拿地后碰到了融资收紧,市场下行,在那个阶段拿地的开发商,都很难受。” 当时福晟不顾一切从别的开发商嘴边抢下的地,现在看来都买贵了,而且大量旧改项目到现在都还没走上招拍挂程序,更别提什么“3691”的高周转原则。 说到资金链断裂,不得不提一提福建六建集团。2006年,刚成立两年的福晟并购重组已有56年历史的福建六建,是为潘伟明的得意之作。 这家老牌建筑企业是中国建筑业的19强,为福晟的全国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以郑州为例,当时福建六建集团董事长兼任福晟郑州区域董事长,率先进入郑州市场,邀约当地福建人进行联谊,最终郑州很多项目都是主动送上门的。 在福晟的万亿销售规划里,福建六建要担一半的任务。一家建筑公司怎么才能快速扩张呢?答案是垫资给小房企做代建。借钱给房企曾经被潘伟明视为是六建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利器,一个项目借几千万元是常有的事。钱借出去的太多,自己的资金链也吃紧,于是一脚踩进了民间借贷的泥沼,碰上这几年的市场调整,小房企被套,六建也被套,于是链条末端的民间借贷就暴雷了。在2019年下半年,短短3个月时间,六建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就有6起之多。 金融机构扮演着让开发商又爱又恨的角色。“飞虎队”在全国攻城略地时,银行的并购贷款提供了不少助力,导致福晟的杠杆一加再加。但调控政策一收紧,率先变脸的也是这些金融机构。 据闻,2019年有不少银行要求福晟提前还款,还取消了很多已经批下来的授信,给福晟原本就脆弱的资金链致命一击。 所以,世茂进来后,首先就是跟这些债权人谈判,要求他们对福晟到期债务全部无条件给予展期,而且还要发放新的融资。 肆 如今的福晟依然是风雨飘摇。潘伟明希望世茂能救福晟于水火,而许世坛却打着捞一把就走的算盘。 虽然是同胞兄弟,但在潘伟明为挽救福晟四处奔走的时候,哥哥潘超文并未伸出援助之手,而是专心致志的推进属于他的千亿梦想。 2018年3月,潘伟明在福晟25周年的庆典上,首次披露了2020年达成千亿的规划。2个月后,广西云星集团也举办了成立25周年的庆典,主题也是“剑指千亿”,潘超文说,希望在2020年达到200亿元的经营规模,在2028年实现1000亿元。 这些年,潘氏俩兄弟各立山头,独自发展,表面看没有太多交集,暗地里更像是你追我赶的竞争,但两家企业的战略方向、运营模式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除了共同拥有一个千亿梦外。俩兄弟都对“幸福”有着莫大的热情,潘伟明曾自夸福晟是福建幸福指数最高的民营企业,潘超文说要将云星打造成一家最有幸福感的优秀企业。幸福从哪里来?从让员工成为富翁开始,福晟的目标是打造出30个亿万富翁、300个千万富翁、3000个百万富翁,云星也不甘示弱,声称到2028年,要造就20个亿万富翁、200个千万富翁、2000个百万富翁。 就连员工造富、实现千亿的路径,云星都是直接拷贝了福晟的版本。潘超文将2018年视为千亿战略目标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云星开始执行项目的“3691”运营模式,推行项目跟投激励机制、员工购房政策、土地拓展奖励机制。这一套措施是不是看着很眼熟? 还有,云星也成立了拿地飞虎队,潘超文也亲自担任拿地飞虎队总司令,各区域公司由总裁挂帅,营销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法务合约负责人参与,负责区域公司的土地拓展。 2018年的云星就像是2015年福晟的翻版,潘伟明没有走通的路,潘超文打算重走一遍。2019年,云星开始加大全国布局力度,进驻了郑州、洛阳、济南、威海4个城市,全国土地成交16宗,22个地块,新增土地面积1858亩,同比增长94.15%。 在潘伟文公开宣布将福晟交予世茂代管4天后,云星集团举办了2019年度总结大会,斗志昂扬的潘超文高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伟大的事业都是拼出来的!”他表示,2020年,云星将继续行走在千亿梦想的奋斗路上。 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潘超文的手上,他现在是老潘家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