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发展因嘉悦汇项目方资金周转困难暂停施工 高新发展9月17日午间公告称,近期,公司陆续交付嘉悦汇项目A标段。嘉华美公司因自身资金周转困难,并且预售事项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尚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为保护公司利益,控制经营风险,公司拟暂停B、C标段施工。目前公司正积极与嘉华美公司及政府相关机构协商,推动预售工作,催收工程款。 凌飞集团累计减持透景生命股份达到1% 透景生命9月17日午间公告称,近日收到凌飞集团的《关于减持公司股份进展的告知函》,截至9月16日,凌飞集团本次减持计划的减持时间已过半。今年6月16日-7月9日,凌飞集团以53.52元/股减持均价减持90.68万股,减持比例为1%。上述减持完成后,凌飞集团持股比例从13.81%降至12.81%。 今年5月,凌飞集团发布减持计划,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72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00%。 透景生命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凌飞集团本次减持计划尚未全部实施完毕。目前凌飞集团仍持有公司12.81%的股份,仍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凌飞集团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减持计划实 施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的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 青松股份子公司取得三项专利 青松股份9月17日午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诺斯贝尔”)近日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及《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化妆品瓶(灯笼型)取得外观设计专利,一种带铝膜袋厚度检测装置的输送装置、一种面膜夹紧旋转驱动装置取得实用新型专利。 青松股份表示,上述专利的取得不会对诺斯贝尔目前生产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但有利于诺斯贝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持续创新机制,提升诺斯贝尔的核心竞争力。 创意信息子公司中标光大银行数据库软件服务项目 创意信息9月17日午间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北京万里开源软件有限公司 (简称“万里开源”)成为“中国光大银行‘开源数据库软件现场服务选型入围项目’”的第一中标候选人。 创意信息表示,本次成为中国光大银行“开源数据库软件现场服务选型入围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是对万里开源15年数据库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的肯定,也是万里开源数据库服务业务继金融、政府、运营商、能源等行业后,在金融行业的再次突破,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公司数据库服务业务在其他行业的拓展。
智慧商业服务提供商微盟集团近日发出内部邮件公布了新的高管任命,尹世明将担任集团首席运营官(COO),并成为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推进微盟集团“大客化、生态化、国际化”核心战略的规划落地等工作,向微盟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涛勇汇报。 微盟集团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领军的企业云端商业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领军的腾讯社交网络服务平台企业精准营销服务提供商。 微盟集团围绕商业云、营销云、销售云打造智慧商业服务生态,通过去中心化的智慧商业解决方案赋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2019年,微盟集团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稳健的运营和持续上扬的业绩让微盟集团受到市场认可。2020年微盟集团被先后纳入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恒生科技指数。 公开资料显示,尹世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曾就职于SAP、苹果公司、百度等国际知名公司,先后担任SAP全球销售总裁助理以及SAP大中华高级副总裁、苹果公司大中华区渠道企业部总经理和生态系统部负责人,参与了大量国际和国内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管理变革和业务创新的历程。 在此次出任微盟集团首席运营官之前,尹世明任百度公司集团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经理,他领导搭建了百度智能云的产品技术和商务体系,推动了百度智能云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其在智能云计算和产业应用、数据智能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和商业专业素养。今年8月尹世明从百度公司离职。 微盟集团近日提出“大客化、国际化、生态化”将是集团发展的核心战略。尹世明深厚的ToB大客户销售背景将帮助微盟集团深化实施大客化战略,以高客单、高留存、高增购继续撬动大客市场,同时他在智能生态领域的建树也将助力微盟集团通过规模化的智能应用推动新的业态,以多场景、深服务、云协调构建智慧商业生态,持续扩大产业影响力。微盟集团SaaS业务正在进行国际化尝试,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和初步营运。尹世明丰富的跨国企业管理经验将推进微盟集团的国际化布局。
作者 | 廿六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蚂蚁下周要来了!市场翘首以盼,终于等来。 据IFR援引消息人士称,蚂蚁集团计划最早于下周寻求获得港交所上市批准。“最早下周”这个信息点,让很多投资者的神经为之一震。IFR最新的消息称,预推介活动初步定在9月28日当周,申购在10月1—7日,上市是在10月底。 “巨无霸”+“黄金周”,我为蚂蚁再预定几个热搜。 十月里,打蚂蚁 蚂蚁集团计划采取A+H的模式,同时在香港和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筹集多达300亿美元的资金。消息人士称,在港上市部分股份将包含超额发行部分,因此在港发行股份将超过科创板发行股份。 梳理下时间线,本周五(9月18日)蚂蚁将迎来科创板上会,最早将于下周寻求获得港交所上市批准,时间上一前一后,紧锣密鼓。港股方面预计在9月28日前后开始路演,国庆假期后开始申购,发售股份相当总股本约11至12%,预计于10月底上市。 具体安排虽然没有最终确认,但不至于发生太大变化。 从发行安排来看,IPO前蚂蚁集团总股本为238亿股,发行完成后不考虑绿鞋的情况下,蚂蚁总股本将达到300亿股,包括30亿IPO新股和向蚂蚁国际B类持有人(海外员工)及C类持有人(蚂蚁国际海外投资者等)发行的33亿股H股。 之前市场给出了惊人的目标估值——2250亿美元,约合1.56万亿元人民币。照此计算,蚂蚁发行价约为52元。如果估值成真,上市后的蚂蚁集团将力压工农中建、人寿平安、京东美团,成为排在阿里、腾讯、茅台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上市公司。 市场在期待什么 蚂蚁之所以具备吸引力,是因为他在拥有C端触达力的同时也具备B端服务能力,是国内互联网领域中少数迈向全球的公司。 用一个词来概括蚂蚁的重要性,就是“离不开”。作为传统银行的挑战者,移动支付的造梦者,蚂蚁旗下还有贷款、保险、信用卡、基金、金融超市等种类丰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市场期待蚂蚁上演造富神话。 在10亿体量的巨头中,蚂蚁的用户是离钱、离交易最近的,变现能力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也正是基于此,蚂蚁构筑的流量生态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厚望,当一众互联网巨头还在亏损之际,蚂蚁早也已经在盈利路上形成了独有的风景线。据此前阿里巴巴财报数据推算,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0亿元。 按照此前报道的2250亿美元估值来算,蚂蚁上市后,包括马云在内的40位蚂蚁集团和阿里系高管中,将诞生至少4位百亿富翁和35位十亿富豪。而1.66万名蚂蚁员工和部分阿里系员工,将共同分享30.79亿股即1590亿元的巨大的财富。 而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吃柠檬之余,打新的热情空前高涨。不论是以长线逻辑还是短线投资行为来分析,打新蚂蚁,都是实现“一夜暴富”梦想的必由之路。 能不能躺赚,就看这一波了。新股也将持续跟进,奉上一手资讯和打新策略,祝愿大家都能如愿吃上“蚂蚁肉”。
8月25日,在对照了互联网贷款新规进行业务整改,以及顾虑更多监管政策风险后,已有城商行停止新增与第三方机构的联合贷款,特别是与蚂蚁集团的合作贷款。 而近日正是《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互联网贷款新规)落地满月,在业内的影响初见成效。 联合贷款,是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典型如蚂蚁集团、微众银行等。 这一合作模式,自现金贷和P2P网贷专项整治开始后,逐步成为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合作的主流方向,但也存在风险管理不审慎、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 互联网贷款新规也对联合贷款模式双方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商业银行选择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合作机构,还应重点关注合作方资本充足水平、杠杆率、流动性水平、不良贷款率、贷款集中度及其变化,审慎确定合作机构名单。 再如,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战略、经营模式、资产负债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将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总额按照零售贷款总额或者贷款总额相应比例纳入限额管理,并加强共同出资发放贷款合作机构的集中度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对单笔贷款出资比例实行区间管理,与合作方合理分担风险。 据分析,银行停止与蚂蚁集团的新增贷款合作,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与蚂蚁集团合作业务体量太大,而且这一块业务的具体规模未知,其杠杆率、不良等情况监管部门并不完全掌握。 蚂蚁集团是市场上主要的消费信贷“玩家”。两大颇受欢迎的产品——花呗和借呗主要通过重庆两张小贷牌照来运营。近年来,互联网小贷业务基于监管严格要求,业务杠杆受到较大限制,花呗和借呗业务重点转向了联合贷款。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此前表示,据市场估算,借呗和花呗的规模已经超过1.3万亿元,在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中占据较大比重,体量已非常庞大。“但隐含的杠杆率太高。”他向记者强调,现在银行对照新规主动整改,是正确的做法,今后再改就会比较被动。 目前,监管部门已在摸底联合贷款市场。上月末,人民银行曾向商业银行下发《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其中特意要求银行单报与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合作的数据,包括贷款余额、利率、不良率等。 而蚂蚁集团计划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一事也得到证实。8月21日,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与蚂蚁集团、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泰世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及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人民币80亿元在重庆市设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加快。9月16日,重庆钢铁(601005)公告,中国宝武成为公司的实控人。这是中国宝武在把马钢集团、太钢集团等收入麾下之后,又实控的另一家地方钢铁巨头。 据 近年来,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都是合并重组的主力军。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我国钢铁行业整体来说比较分散,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的集中度水平离国家设定的目标仍较远,行业兼并重组步伐预计加快。此外,目前全国钢材产量、库存仍处于高位,急需旺季需求消化。 中国宝武成重钢实控人 重庆钢铁9月16日晚间公告,中国宝武及其一致行动人间接控制公司23.51%股份,成为公司实控人。 具体来看,重庆钢铁原实控人四源合投资,向德胜集团转让四源合产业发展基金的合伙权益,同时四源合产业发展基金解散并将长寿钢铁75%股权,按实缴出资比例向中国宝武与德胜集团进行非现金分配,中国宝武分配获得长寿钢铁40%股权,并与战新基金达成一致行动协议取得长寿钢铁的控制权。 本次权益变动前,重庆钢铁的控股股东为长寿钢铁,实际控制人为四源合投资,四源合投资通过控制长寿钢铁间接拥有公司20.97亿股股份权益,占公司总股本的23.51%。中国宝武为四源合产业发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出资额比例为53.33%,战新基金持有长寿钢铁25%股份,宝武集团与战新基金均未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的权益。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中国宝武及其一致行动人战新基金,通过长寿钢铁间接控制重庆钢铁20.97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51%,中国宝武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实际上,在去年底,重庆钢铁就公告披露,中国宝武有意成为其实际控制人。随即,中国宝武向重庆钢铁派驻了人事。此前,中国宝武隐身主导了重庆钢铁重整。今年6月,重庆钢铁高管层大调整,中国宝武方面多人出任高管。 中国宝武是由原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联合重组而成,于2016年12月1日揭牌成立。2019年,中国宝武实现钢产量9546万吨,超过安赛乐米塔尔,跃居全球第一;营业总收入5522亿元,利润总额345.3亿元,资产规模已超8600亿元。 中国宝武动作频频 近年来,在钢铁产业整合的大潮中,中国宝武动作频频、走在前列。 2019年6月,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彼时,安徽省国资委将马钢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马钢拥有独具特色的“轮轴+板带+长材”产品结构,是全球最大的火车车轮生产基地。 2020年8月,太钢不锈公告称,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将向中国宝武无偿划转其持有的太钢集团51%股权。划转后,中国宝武将成为太钢不锈间接控股股东。 8月27日,瑞泰科技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武钢集团持有的武汉耐材100%股权及马钢集团持有的瑞泰马钢40%股权。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后,武汉耐材及瑞泰马钢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同时,公司拟向武钢集团和马钢集团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另外,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建材总院拟向中国宝武转让公司5%股权。上述交易完成后,中国宝武预计将成为公司的实控人。 行业集中度仍待提高 近年来,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都是合并重组的主力军。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就源于前些年行业分散、重复建设导致产能结构性过剩引发同质化竞争。 按照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46号文件设定的总目标,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水平离目标仍较远。中钢协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集中度只有21%,尤其是京津冀、晋鲁豫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近几年不升反降。2019年,该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度仅25%,较2015年还下降了5.8个百分点,而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钢铁企业集中度均超过60%。 天风证券的分析师马金龙表示,目前全国钢材产量、库存仍处于高位,急需旺季需求消化。 中国统计局公布的1~8月份粗钢产量显示,1~8月份钢材产量8.4亿吨,同比增长4.8%,8月单月钢材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11.3%。钢厂置换产能投放叠加工艺改进,粗钢产量继续刷新高点。钢材价格上涨乏力。 华安证券的分析师石林和翁嘉敏认为,疫情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回落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很可能再次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2020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4%,但是钢铁需求端整体呈现下滑,钢厂库存均高于去年同期,国内钢材价格低迷。 石林和翁嘉敏表示,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方面,而高端产品产能则存在短缺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低端产能进一步淘汰、关停的局面,而高端品种将会逐步提升产能,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先进产能向高端品种和优势企业集中。”
9月16日,交通银行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在杭州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集成互补、互通场景,整合平台、客户、市场、渠道和技术等资源,打通银行服务、场景权益与客户消费全链路,致力于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的典范,优化数字化转型效能。 上述各方达成共识,此次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是大家多年来合作关系的延续、巩固和深化,也代表了互联网公司和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创新共赢前景的共同期待。 当前合作基础上,各方将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契机,在金融服务、支付业务及数字金融场景拓展、金融科技、市场创新合作等多个领域实现全面合作。 此外,各方还约定充分发挥自身行业及区域优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小微企业融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领域加强创新合作。
9月16日晚间,上交所受理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均普智能”)科创板上市申请,公司拟募资7.5亿元。海通证券为公司保荐机构。值得关注的是,均普智能是A股上市公司均胜电子的兄弟公司。均胜集团持有公司60.81%的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王剑峰直接间接合计控制公司78.18%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均普智能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主要从事成套定制化装配与检测智能制造装备及数字化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汽车工业、工业机电、 消费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工业4.0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以工业大数据为驱动,运用工业物(互)联网,赋能客户实现“个性化定制、 网络化协作、智能化制造和服务化延伸”的工业4.0价值目标。 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戴姆勒、宝马、大众、保时捷等整车制造商,采埃孚、麦格纳、博格华纳、美国车桥、均胜电子、吉凯恩集团、大陆集团、法雷奥、博泽集团、博世集团、华域集团等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以及宝洁集团、LAMY、飞利浦、西门子、罗森伯格、ETI、赛诺菲-安万特集团、罗氏集团等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工业机电和医疗健康类企业,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被美国车桥、博泽集团等全球知名客户评为年度最佳供应商。 本次公司选择第四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