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一周,学生高考,股指高升。 也许是病毒给人戴的无形枷锁太久,A股突然爆发,像是一次起义般的仰天释放。5个交易日的成交额均突破1.5万亿元,火爆的云开户让多家券商和行情服务商的APP被挤爆,创业板一周累计上涨12.8%,沪指一周累计涨幅超过7%,创5年来的周涨幅新高。 A股行情为何被点燃?多数分析师认为和流动性充裕有关,和资本市场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关。《新闻联播》则援引专家的说法,“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和疫情防控成绩是中国经济复苏和股市上涨的最大动能”。 中国在全球率先快速复产复工,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连续2个月正增长,消费和投资同比仍是下降,但降幅持续收窄,5月中国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8%,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和欧美经济体相比,中国在疫情后没有采取“财政赤字货币化”和零利率、负利率等政策,“弹药库”里还有不少储备,为后续的相机调整留出了余地。这也让投资者不太担心即使局部出现“二次疫情”的情况。 当然,现实的重重挑战也毋庸置疑。境外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经贸严重萎缩,中国虽在改善,但年初到现在主要经济指标累计数与上年比仍是负数,未回到正常水平。就业总量压力,大学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压力,以及就业不充分的压力,依然严峻。 所以段子手又把2015年的老段子拿了出来——“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出去打工挣钱了,经济不好的时候就聚在村口赌博”,意思是,基本面下滑股票却狂涨,不正常也无法持久,很可能如梦幻泡影。 A股会进入疯牛期再接着牛短熊长,还是会在一个大箱体里“非牛亦非熊”,抑或走上慢牛长牛之路? 我的看法是,A股中短期内变熊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 先看一下全球股市。全球股市在3月急跌后,从4月开始反转。以投资经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来看,全球ETF-iShares MSCI ACWI在今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为79.77,3月23日见底53.31,7月10日为75.82,基本回到年初没有疫情时的水平。 再看一下全球经济基本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24日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4月预测时的-3%调低到-4.9%,美国从-5.9%下降到-8.0%,中国从1.2%调整到1.0%,是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正增长的。 可见全球经济远未转危为安,既然如此,股市为何选择上攻?除了各国政府天量资金救市的刺激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疫情压力在边际上有所减轻。彭博社分析说,“久病成医”的交易员们不再关注确诊病例的增加,而是专注于包括死亡率和住院率在内的数据。 “只要感染死亡率有限,确诊病例数字不一定是坏事,”美国Spectrum管理集团创始人合伙人菲利普斯说,“只要死亡率维持这个趋势,我认为投资者可以忍受这种病毒,预计我们能够克服它,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在巴西,总统新冠检测呈阳性,股市也无动于衷。 全球经济堪忧,全球股市却发出“未来无忧”的信号,这像不像感染了“特朗普乐观综合症”?中国经济表现明显优于全球,如果股市一潭死水,反而不正常。 由于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超预期刺激政策,未来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大概率事件,各主要金融市场可能共同面临“资产荒”问题。当过多的钱追逐相对少的、安全而有升值潜力的资产,中国A股必有一些公司的价值被重估,西水东流,资金北上,将其推升。 这就是我对当前股市的基本认识。A股这轮爆发是“相对牛”。全球很差,中国相对较好。不是说我们已经很好了,而是因为全球更加不好。全球很差的经济对应不差的股市,中国不太差的经济当然应该对应较好的股市。 摩根士丹利中国市场分析师最近预测说,未来12个月内中国将大幅跑赢新兴市场,建议投资者增持或大幅持有A股资产。 说中国“相对牛”,并非是在暗示“是假牛,不是真牛”。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里,“相对牛”有可能变成“价值牛”。 今年6月18日陆家嘴论坛开幕式,易会满演讲,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三点: 一是资本市场要肩负起助力更高水平开放的使命,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热忱欢迎各国投资者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市场; 二是资本市场要肩负起推动创新转型的使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最终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是走出危机的根本所在; 三是要着力构建权利义务边界清晰、市场运行规范有序、市场主体诚信自律的制度生态,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行政干预,更好保护和提升投资者活跃度,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 以上三点,我的理解是: 首先,在互联互通背景下,中国股市不能病怏怏的,这也有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 其次,在创新驱动背景下,股市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发展好。科创板即将一周年,将会有更多制度创新。如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红筹企业“九号机器人”上月已获准以CDR方式(中国信托凭证)在科创板IPO,这预示着境内外市场进一步接轨,境内投资者可以更便捷地分享境外上市科技企业的成长; 最后,股市不会听任违法违规行为横行。近期证监会查处的“两康”案件(康美、康得新)就是明显的例子。过去在股市浑水摸鱼也能混得不错,所以很多公司不会踏踏实实把公司做好。而当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目标真的明确了,A股市场就有可能“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若上述目标、措施都能落实,“价值牛”时代就会来临。 进而论之,中国“相对牛”这一事实背后,也有“价值牛”因素作为支撑。 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正式开启,像病毒一样挥之不去,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但回头看,贸易摩擦后中国出口商在全球市场的总体份额反而增加了。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指出,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额下降了15%,但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变多了,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为11.9%,比美国对华首次开征关税时略高。 按《经济学人》的解释,一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部分抵消了关税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同时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相比也较弱;二是货物为规避关税可能借道东南亚流入美国;三是中国出口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如研发能力)增强了。 中国产品被加征关税,但50万家外贸企业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抗住了。这一方面说明外部市场在很多方面离不开中国产品,除非用“非经济因素”直接禁掉;另一方面说明,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提高。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2.8%,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1.4%,说明中国出口同样多的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商品,出口的附加值提高了。 依托本土大市场,中国进口的国外产品也越来越多。2019年货物贸易进口总值14.31万亿元,增长1.6%。今年1月初盒马发布《生鲜年货春运地图》,显示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种生鲜年货将摆上中国人年夜饭的餐桌。 说完进出口,再说一下外商投资。人们一直很担心外资移出中国。这几年全球的直接投资(FDI)很低迷,2016-2018年全球FDI增速分别为-5.7%、-22%、-13.4%,-1%。而中国的情况是,2016年FDI流入量增加2.3%,2017年微降不到3%,2018年增长接近4%,2019年增长2.4%。(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中国2019年数字来自商务部) 可见总体上,中国的投资环境仍为外资青睐。中国的要素成本价格比过去高不少,但市场、人才、配套、营商环境的吸引力也更大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相对牛”,已经“牛”了40多年,从一个后发追赶者慢慢跑到了前面。在这个过程中,在任何时点,投资中国市场都有机会。但由于以前形成的“路径依赖”思维,加上对中国模式能不能持久的怀疑,很多海外投资者失去了更早分享中国红利的机会。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最近写了一本书,我看了试读版,有个例子很触动。2005年,也就是A股低迷到有人呼吁“推倒重来”的那一年,他创立了高瓴资本,在美国东西海岸和世界各地的海外出资人面前讲了一个故事——“中国正在崛起,高速列车正在离站,请立即上车。” 但现场90%的出资人没有立即上车,10%的出资人在一周之后也没有上车。张磊筹资无门,最后是他的母校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投了2000万美元,他曾在捐赠基金办公室实习过。耶鲁后来又追加了1000万美元。这些最早期的投资人获得了丰厚回报并持续投资,截至2020年4月,耶鲁已经通过高瓴资本获得了2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对中国的资产市场(无论一级还是二级),长期以来都有泡沫化、难持久的质疑,其实只要你能投资到那些价值创造型的公司,回报是惊人的。 中国市场很有意思。每一年,你都可以找出N多的市场负面因素。比如2010年是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起始年,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开始下降,那一年传统媒体收入见顶,2014年啤酒行业总量开始下降,2015年流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2016年互联网流量红利开始下降,2018年汽车年销量开始下降,2019年家电业销量开始下降……总是可以找到拒绝投资的理由。 但在每一个时点,也总是有人选择了乐观和进取。A股最糟糕的2005年,高瓴、红杉、华兴资本成立,2006年启明创投成立。2010年到2012年,关于人口红利衰减的讨论不绝于耳,但2010年小米和美团成立,2011年微信上线,2012年头条启航。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潮汹涌,还未结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互联网、5G、硬科技、创新药等等,一浪一浪又开始了。 “2019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句流行语深得人心,据说“始作俑者”是美团点评的王兴。我看了一下,王兴只是在饭否转发过,前面还有一句“听到一个段子”。就在“最差”的情况下,美团的市值节节上升,已超过1500亿美元。美团的生活服务类目超过200个,王兴本人还用了几亿美元下注了智能电动汽车,美团最近正在全员开展“更好的十年”内部大讨论。这足以说明,他们看到的中国市场的未来可能性有多大。 所以不要太关心口水的流向,要多关心钱的流向。口水是闲话,钱才是真话。红杉中国的郑庆生说,美国总统封堵中国科技企业是事实,美元资本热衷投资中国的VC、PE也是事实,最近多家中国VC、PE都在募集美元基金,主要用于投资中国的科技企业。 前一段我去启明创投交流,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完成了第七期11亿美元基金的募资,专注于医疗健康和TMT两个领域的早期投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大学捐赠基金、慈善基金、家族基金和养老金基金等。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异常深刻的结构调整和红利切换。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2019年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已经达到16.2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6.3%,这些活动的增速比同期整个GDP的增速高1.5个百分点(均按现价计算)。在过去的成长动力与模式衰减、产业疲软的同时,更多新动力和新价值在涌现,且势头更猛。像美团点评、字节跳动、拼多多这样的公司基本都由80后创始人在领导,他们内在的驱动力超级强大,他们所创造的未来也会大大刷新对商业版图的已有理解。 中国的新红利正在释放,包括新消费红利、新制造红利、新技术红利、“两新一重”的新投资红利、新城市化红利、新改革红利、新开放红利,等等。 张磊在他的书中写道:“在过去的100年里,是乐观主义者带领着美国的股市走到今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悲观主义者可能猜对了当下,但乐观主义者却能赢得未来。” 接下来继续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脱钩”继续深化、泛化,中国会不会遭遇比较大的挫折,相对就不那么牛了? 中国企业界没有人愿意“脱钩”,但如果在某些方面“脱钩”不可避免,中国“相对牛”仍是大概率的。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些企业家的回应。 1、中国的市场规模如同大海,有着新陈代谢的自生长效应,由此足以展开专业化的分工和创新。基于规模优势,连锁化、现代化的中国服务业龙头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网络效应,从而提升行业想象力,走在世界的前面。(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 2、经济竞争本质是人的竞争,中国有近9亿劳动力,7亿多就业者,劳动参与率很高,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1.7亿人,高素质人才包括回国留学生也很多。以人工智能行业为例,竞争的核心是数学能力,而中国的数学高手特别多。中国还有场景的优势。“脱钩”短期会有阵痛,但长期看不会阻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明略科技创始人吴明辉) 3、过去我们比较依赖美国的芯片和材料,现在我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开始准备“备胎”,就是和国内的企业更多合作。虽然他们的水平现在赶不上美国企业的水平,但好处是反馈速度快,改进快。而且,我们一旦在价值链上完全掌控,形成闭环了,就会找到更多机会和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500强中国企业领导人) 4、美国要建立封闭的体系,挑战在于成本高昂。过去发明一个东西,中国会用、全球会用,现在只能自己用,投资回报率必然降低。另外,如果真有两个不同体系,能良性竞争,未必是坏事。比如手机有两种操作系统,苹果和安卓,电力有两种不同制式,110伏电压和220伏电压,插头和标准各种各样,也没什么了不起。过去四十年,中国IT技术创新以应用为主,现在投入很多精力研发芯片、操作系统,这种投入特别必要。(宽带资本田溯宁) 5、眼前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多年前我们决定做人形机器人,需要购买伺服舵机(相当于关节),发现市场上只有韩国、日本、瑞士的,动辄上百美金。如果一台机器人用十几、二十几个舵机,一两千美金就没了,这还不包括其它硬件成本。这么贵的产品不可能在C端推广。所以我们决心自己做,让舵机国产化,成本降到可以民用的水平。一做好几年,我把喜欢的跑车、房子都卖了,钱都花在研发上,卖掉最后一套房子都不敢跟父母说,怕他们说自己在败家。但最终我们做出来了。所以只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很多过去不敢想的东西都能做出来。(优必选创始人周剑) 中国企业并不希望“一个世界,两个系统”,但如果真的如此,他们不会被吓趴下,他们有信心和决心。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25年如一日,靠一代代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自主创新,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单机部件实现了100%的国产化,“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多少事从来急,但不被外力逼一下,有时就没有紧迫感。 2001年中国入世,被逼了一下,激发的力量延续了十几年。也许从2018年到2020年被特朗普的这一逼,又能激发出新十年的动能,让中国的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短板都脱胎换骨。未来十年,是决定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十年! 我写的很多中国经济的文章,最后都会回到企业家精神。这一篇也不例外。 周四晚(7月9日),我在上海徐汇滨江的西岸美术馆主持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场夜话。我平时基本在浦东,好久没有去过徐汇,突然发现徐汇变了很多,人工智能、艺术、卓越水岸的气息非常浓郁。 活动结束时已接近晚上10点。我看到深兰科技的创始人陈海波匆匆赶回公司,他说一般晚上10点是内部开会、交流这一天情况的时候。“10点下班算是早退。” 我问徐汇区的一位领导,徐汇的AI&Arts的氛围怎么这么快就形成了?他说,一是要有一个很高的目标,二是要带着情怀,一点点把目标落地。这就像当年徐光启所说的,要靠“求精”与“责实”。 徐汇滨江“西岸计划”对标的是巴黎、伦敦、纽约的中央生活区,他们希望这里能像100多年前的外滩和30年前的陆家嘴一样成为上海新坐标,“决不能把上海中心城区这块最宝贵的‘大衣料’随便做件衣服浪费了”。他们不只在思考“十四五”问题,还在展望“十六五”前景。他们对脚下的土地抱着深深的敬畏感。而在具体落实中,从每个建筑、每片绿化、每个人工智能企业和领军人才的引进,乃至人工智能大会的标识设计,他们都以极高标准,孜孜以求,务求不给未来留下遗憾。 “我们去欧洲的城市看,城市很不错,人文气息很浓,但少了一些活力。我们希望把人文和活力结合起来。” 这是徐汇区的想法,其实也是今天很多中国城市的努力方向。他们有足够的全球视野,同时他们要创造更有活力的中国风景。 这天晚上我在等车时,又想到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社会、企业家型政府官员这些并不新鲜的概念。看着他们鲜活的身影,我意识到,无论是中国“相对牛”还是中国“价值牛”,背后的基因就是中国人有更高的目标,远远不满足,还要往前赶,向上走,并且愿意像老黄牛一样,不待扬鞭自奋蹄。 我不会给股市算命,但我相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争精神,有创新创造的不熄的愿力,则中国经济之海,虽有惊涛骇浪,波澜起伏,必将风光无限。
在《人生定位》一书中,艾·里斯给很多好莱坞演员泼了一盆冷水:“在好莱坞,梦想成为巨星的演员成千上万,然而只有极少数人梦想成真。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这个巨大的美梦中,这个美梦滋养着他们,支撑着他们,并最终辜负了他们。”把这段话用到股民身上,也是贴切的。在牛市氛围里,大多数股民活在致富赚钱的美梦里,这个美梦滋养着他们,支撑着他们,但最终会辜负他们。牛市过后,赚到钱的仍然只有少数人。他们之所以赚钱,因为他们骑着一匹快马。让基金经理为你赶车艾·里斯在《人生定位》中提出了赛马理论:如果人生是一场赛马,赢得比赛的,未必是最好的骑手,那些拥有最好赛马的骑手,更容易笑到最后。什么是赛马呢?以人生的不同阶段为例,求学时期,学校就是你的赛马,重点中学胜率大于普通中学,清北复交胜过一般本科;工作阶段,行业和公司就是你的赛马,IT互联网的胜率大于建筑设计,BAT相比小公司更容易让你成才。推而广之,相同的毕业学校,专业就是你的赛马,金融这匹马更容易让你赚到钱;在同一家公司,岗位就是你的赛马,营销岗位更容易让你赚到钱。所以,在人生这条路上,每个人都骑着很多匹马。很多时候,个人的聪明才智所发挥的作用,远远比不上他骑着一匹怎样的马。“不管你多么聪慧敏锐,把注压在一个输家身上是永远得不到回报的。泰坦尼克上最优秀的官员到最后也要与最没用的人待在同一条救生艇里,前提还是他要足够幸运,没有掉进水里。”在股市里炒股,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散户所凭借的,不过是自身的经验、知识和小道消息,他们总是单打独斗,所以绝大多数都做了分母。自始至终,他们骑着的是他们自己,他们以自己为马。在股市这个赛道中,散户自己显然不是跑得最快的马,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的后勤补给,情绪波动大,缺乏纪律约束,甚至也没有专业的装备。他们和机构同台竞技,通常是被碾压的一方,被割了韭菜,正如股市中那句俗语:“当有钱人遇到有经验的人,有经验的人最终会变得有钱,而有钱人最终会得到经验。”眼馋牛市的收益,何必亲自下场呢?把钱交给有经验的人替你管理,不要以自己为马,挑一匹跑得更快的马,才是更好的选择。基金,就是这样一匹马。买一只基金,基金经理会为你赶车,你在车上只要呼呼睡觉就好了。买什么最好?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国内基金总数超过6800只,其中股票型基金1188只。面对1188只由专业人士打理的基金,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挑选呢?对小白投资者而言,最佳选择就是指数基金。这个结论不是我下的,巴菲特、达利欧、约翰•博格等全球知名投资人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巴菲特就曾留下遗嘱,他去世之后,托管给妻子的资金必须投资于指数基金。巴菲特解释道:“我相信根据现行政策,该信托基金的长期业绩将优于大多数投资者的业绩——无论他们投资的是养老基金、机构基金还是个人基金,因为它们雇用的都是费用昂贵的基金经理。”巴菲特所谓“昂贵的基金经理”,是指相比低费率的指数型基金,非指数型股票基金的管理费用太高,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下会极大地侵蚀利润。况且,有研究表明,长期来看,95%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都跑不赢指数基金。巴菲特老爷子还用真金白银表达过自己对指数基金的支持。2008年,巴菲特同某对冲基金公司打赌,赌该公司旗下5只最顶尖的对冲基金在10年内跑不赢标准普尔500指数,赌注100万美元。最后,巴菲特赢了赌注。长期来看,指数基金之所以表现更好,除了较低的费率外,更重要的是指数基金属于被动管理,买入并持有构成指数的成分股,与“市场先生”保持一致。而非指数基金强调跑赢市场、跑赢指数,需要基金经理主动操作。但问题恰恰在于,基金经理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受情绪控制,犯各种散户会犯的错误。从结果上看,他们也许比散户更专业,但通常打不赢“市场先生”。与时间做朋友很多老股民,都不愿意买指数,觉得不刺激。市场中每天都有涨停的股票,少则几十只,多则几百只;而指数(如上证指数)涨个2%就算不错了,赚钱效应弱爆了。但从结果上看,绝大多数股民,牛市中盈利跑不赢指数,熊市里亏损远远高于指数。指数盈利的奥秘,藏在时间的长河中,藏在复利效应里。10万元本金,哪怕每年涨幅只有10%,只要拿的住,30年之后就能增值17.5倍,变成175万元。你可能会说,到哪里去找年均收益10%的投资呢?上证指数就是。都说A股牛短熊长,但上证指数从上市100点到现在3345点(2020年7月7日),30年涨了33.45倍,年均涨幅12.4%。所以,看似不起眼的指数,在时间的长河里,跑赢了通胀,跑赢了存款,跑赢了银行理财。话虽如此,买入时点也很重要。如果是2015年6月12日在5166点买入,现在还深套其中。对于普通投资者,很难去选择买入时点,可行的办法就是分散买入时点,即基金定投。只需要每周或每月投入一定金额的资金,就能把买入时点的影响抹平,在时间的长河中尽情享受复利效应。嘉信理财金融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研究,假定5位投资者每年拿出2000美元购买指数,其中,有位投资者每年都选择了最佳买入点(最低点买入),有位投资者每次都是最糟糕买入点(最高点买入),20年之后,二者的盈利差距不到1.5万美元。见下图。就普通投资者而言,不必追求最佳买点,也不可能总是最差买点,只要定期买入、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就够了。关键是仓位这几天,股市大涨,很多发誓不再炒股的股民陆续回来了。我有一个朋友,周一(7月6日)跑步入市,买入指数基金。周一股市涨得好,他很沮丧,因为拉高了他的成本;周二(7月7日)股市也还行,但他认为太疲软了,似乎指数不涨5个点,对不住他的热情支持。我评论说疲软正好加仓,他又不敢,说等周一这笔赚到钱再说。这是很多股民的典型思维模式:着眼于一日两日的涨跌,不能站在牛熊大势的层面布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牛市初期,观望大概是所有错误中代价最大的一个。很多投资者,在牛市初期不敢投资,看到身边人赚了钱才慢慢买入,越是谨慎的投资者越是如此。结果就是,他们总是在牛市的后半段大举加仓,把成本做得很高,然后在牛市接近尾声时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无比激进,不惜贷款炒股,甚至卖房炒股。结果,整个牛市里,轻仓介入,只赚到零花钱,却满仓迎接熊市,被熊市的第一个跌停焖在里面,跌幅20%时被套住了,跌幅30%时,割肉离场,然后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碰股票。等下一个牛市来临时,他们忍不住又来了,但谨慎依旧,还是在牛市的后半程进来,重复过去的故事,再次割肉离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正确的做法是反其道行之。最好在熊市中坚持定投。如果三年前定投指数,现在的账面盈利至少在30%-40%了。如果不是,应该在牛市初期快速建仓,把仓位抬高。之后,守住仓位,不因短期的调整离场;待牛市进入后半场,再逐步降低仓位。重仓参与牛市,轻仓迎接熊市,如此周而复始,自然对股市由恨生爱。当然,没有人能够预判股市走势,也没人说得清何为前半场,何为后半程,何为牛熊转换的临界点。但只要保持定力,低点介入、高点离场,大方向上的仓位布局,还是可以做到的。长期资金、长期投资股市变幻莫测,以至于很多人把股市比作“赌场”。短期来看,的确与赌场无疑,因为谁也无法预知第二天的涨跌,买入卖出都像在下注。但长期来看,股市却是能赚钱的,赚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钱,赚的是货币超发下资产升值的钱。2008年10月,金融危机后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买入美国,正当时》,里面有一段话,讲的就是长期投资的价值:“从长期来看,股市给投资者带来的一定是好消息。20 世纪,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还在许多其他军事冲突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经历了大萧条,还经历了其他十几次小小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美国经历过石油危机、经历过流感疫情、经历过总统因丑闻而辞职。然而,道指还是从 66 点上涨到 11,497 点。”所以,只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有信心,对股市就可以有信心。站在长期投资的视角,买入A股,也就是买入中国。既然是长期投资,自然要长期持有;既然是长期持有,自然要求长期资金。所以,最好用三五年内都用不到的闲钱来投资,或者从工资里每月拿出一定的比例来投资,切忌使用有压力的资金。之后,保持耐心即可,毕竟,“股市是一种将财富从没有耐心的人手中转移到有耐心的人手中的工具。”牛市来了吗?写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问,最根本的前提没有解决啊,现在究竟算不算牛市?其实,写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无论是不是牛市,都不影响你当下的投资:如果还在熊市,正好建仓;如果是牛市初显,更要加快建仓。无论如何都要建仓,不是吗?参考资料:1、[美]托尼•罗宾斯 [美]彼得•默劳克,《不可撼动的财务自由》,中信出版社,2020.2、张可兴,《买入,持有,富有:一名金牛基金经理的投资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3、[美]艾·里斯 杰克·特劳特,《人生定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摘要:李佳琦以后就是一个IP,所以我谈我自己都喊“李佳琦”,都不会说“我”。 李佳琦曾对一个记者说:如果你来体验李佳琦的一个星期,就会疯掉。今年618年中购物节期间,我在上海、云南跟访他一周,发现他没有夸张。 李佳琦太忙了。即便和他寸步不离,也很难找到机会跟他说上话。他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刨去睡觉和吃饭,各种会议、直播、拍摄几乎无缝衔接。直到在云南宁蒗录制节目的最后一晚,李佳琦深夜下播,终于有空接受采访。 6月11日凌晨12点15分,在热气腾腾的酒店客房,我们围坐在茶几边,吃着李佳琦最爱的麻辣米粉。每天下播后的这顿夜宵是他一天最重要的一餐,也是他难得放松的时刻。 关于这个“长在热搜上的直播带货一哥”的种种疑问,他给出了解答。 “上热搜,过度被关注,我也不那么开心” :这次扶贫,你提到最打动自己的是一个彝族老人的笑容。为什么?你平时也常笑,很多人也很喜欢你的笑。 李佳琦:我平时的笑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点,不能说假,当时我也是开心的,但是我的开心可能没有那么无忧无虑,没那么单纯。但他们的笑就真的是,哪怕并不富裕,但还是很开心很满足。 :这几年对开心的标准有变化吗? 李佳琦:我是个挺容易满足的人,这两年我比较开心的事情应该就是直播间销售一次比一次更好吧,以及大家觉得我推荐的产品真的很好用,还有做公益能帮助到别人,我也会挺开心。至于上热搜、被过度关注,我其实不那么开心。 :特别是已经经历过快速涨粉的阶段。 李佳琦: 因为每天都很忙,来不及想其他事情,但还是会让身边的人放平心态。 :流量、热搜什么的,还在意吗? 李佳琦:很多时候是没办法,上热搜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更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的直播间。就像我在直播里开玩笑说,以后受委屈了就来云南,因为在这里流眼泪也会被当做是高原反应。你没办法解释你的委屈,因为越解释就越乱,而且为什么要向那些本来就不想听你解释的人解释? :有没有关注到自己的一些负面新闻? 李佳琦:想通也其实很简单。我知道自己每天在做什么,我没有害任何人,也不做那些虚假的东西。而且我始终相信只要认真做人、用心做事,一定会被大家看见。我有个愿望,等我退休、不再抛头露面的时候,写本回忆录,把我的经历、遇到的各种问题分享出来,对年轻人应该是种帮助。 :其实很多时候,标题带着“李佳琦”三个字的文章,跟你没什么关系。 李佳琦:是。可能很多人是通过我了解到直播带货行业,所以“李佳琦”慢慢成了直播带货的代名词,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而并非仅仅指我本人。 :受到的各种争议里,最不能接受什么? 李佳琦: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伤害我身边的人跟我的家人。第二就是有人黑我,然后我的粉丝为了维护我去跟别人争吵。我其实特别少用官方账号去回应一些事,但刚在抖音大火的时候,每天无数评论黑我,我就看到我的抖音下面有两波人在吵架。我觉得我一定要回应了,就直接发了一句,大意就是: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我,都不要因为李佳琦而不开心,因为你们看抖音就是为了开心,如果为了我吵架,这件事情就没有意义了。 “我没有多高的标准,底线就是凭良心做事” :别人在直播间卖水果的时候,李佳琦为什么不卖? 李佳琦: 因为水果这种属于非标产品,加上物流等因素,可能到消费者手里会有损坏,在无法保证消费者收到的都是一样甜度、大小和新鲜度的情况下,我们直播间暂时不考虑销售。因为我一推出去就十几二十万,我得对消费者负责任。 :你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李佳琦:我没有多高的标准,就是凭良心做事。我后半辈子还要活呢对吧?(笑)坦坦荡荡做事就不会心虚。所以我从来不失眠,每天倒头就睡。再不开心的事,我5分钟就想通了。 :这半年以来,你工作上比较大的一个进步或者说转变是什么? 李佳琦:做了一些扶贫公益活动。光支持湖北复工复产,我们就做了三四场公益直播。 :为什么要做公益直播? 李佳琦:因为你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别人也很幸福,是一件能产生正循环的事情。比如我们送Never(注:李佳琦的宠物狗)拍照当模特的钱,就捐给了它基金,后来我收到他们给我的视频,看到他们买了狗粮用于救助武汉当地的流浪狗狗,觉得很值得。 :公益会不会跟你本职工作有冲突? 李佳琦:不算冲突吧。扶贫产品以农产品、食品为主,这类商品不是我主要做的类目,所以我们对品质把控更严格,保证不能出错。 :你参加的公益项目很多样化,怎么选择的? 李佳琦:我觉得做公益,遵从内心就好。我们注重的是做实事,实际能够帮到别人。疫情期间正好活动很少,同事就给我看了一个关于治疗犬的视频,我看完后说好,我也要让Never参与这个项目。接下来两个多月,下午一有时间我们就跑到太阳岛去拍摄,一拍就几个小时。因为这个项目要求主人陪狗狗一起参加,所以我还带Never去学习、测试、比赛,去敬老院、去帮助自闭症儿童。 :你也要参加考试吗? 李佳琦:对,还拿了全班最高分,91分。那天十几个人考试,老师跟大家说今天会有一个很特别的人来跟你们一起参加考试,然后我就走进去,大家就很惊讶,我的天,竟然是李佳琦。 :治疗犬项目现在进展怎么样? 李佳琦:第一期已经结束了。听说大家知道我做这个事情以后,特别多人找那个机构问,自己的狗狗可不可以也成为治疗犬。 :这次扶贫云南,有没有什么遗憾? 李佳琦:本来要去一个 4000米海拔的一个村子,但因为我有支气管炎,怕上去了会给大家添麻烦,就没去。其实我挺想去的。 李佳琦直播中。(受访者供图) “直播还是会紧张,但不是因为怕翻车” :你有时候会在直播间开玩笑,说完了完了又要“翻车”了。现在不再忌讳这个词了吗? 李佳琦:还是挺忌讳的,但我觉得可以勇敢面对就还好,“翻车”就要把原因找出来,用最快速度给消费者一个交代,比如之前的不粘锅事件,我们那时候买了各种各样的锅,煎了好多个蛋,脑袋都晕了,天天来回实验,后来也向媒体解释了很多次。 :现在上直播还紧张吗? 李佳琦:618、双11大促还是会很紧张,到了要抢货的点特别紧张。生怕大家错过或是没有抢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距离零点还有十分钟的时候,我就会喊大家不要睡着! :所以紧张也不是因为“翻车”? 李佳琦:准备好了就基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每个品我们团队都看过、查过。不过确实还是会有意外,如果有舆情方面的突发新闻出现,一般我们就会立马把它拉掉。 :618期间不能连续休息两天,这个规定是怎么来的? 李佳琦:没人定,就我自己定的。我老板从来不会说,佳琦你不能休息,你要把这个事情完成。他们都说,你休息吧,我觉得你可以休息了。我就说我不要,没关系。 :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怎么培养的? 李佳琦:我的语文一直还行,而且我会去想象,会代入场景。以前读书的时候,我就喜欢给人推荐东西。念高中的时候,我跟同学说学校门口一家卖鸡爪的店超好吃,对那个鸡爪各种形容,入口即化。后来好多同学都去吃,那家店就特别火。 :你的直播间有个叫做导演的岗位,是用来干嘛的? 李佳琦:我们直播间不是秀,说导演也不准确。这个人其实是一个把握节奏的人,他们会把产品信息罗列的非常详细,并且准备一些展示方法,类似于场控。我们觉得需要,就安排了这么个岗位。 :但是我看了,其实你不怎么引用他写的台本。 李佳琦:我不会照本宣科,那样太假了。主要还是结合自身体验临场发挥。很多直播间很搞笑的环节都是即兴的,根本不是靠脚本就能走出来的。 :今天发红包环节还出了点状况,你们把1万块的红包只发给了一个粉丝。 李佳琦:工作人员是无心的。直播节奏太快了,没办法保证所有事情不出一点差错。所以我们后来又发了一个。一天三四小时直播,每天都播,难免会在一些环节出些小的差错,所以我们每天下播后的复盘会,就会总结纠正,不断提升。 “直播时很嗨,但私底下很正经” :你的工作不局限在直播间。看你跟品牌方开会,感觉你完全变了个人。 李佳琦:我以前也觉得我最有能量的点在直播间,突然有一个同事就说,佳琦你知道吗?我觉得你在跟品牌方battle(注:比拼)的时候,你整个人都在发光,背后好像有个光环一样。如果直播我跟品牌方见面的话,我可能会爆火(笑)。 :哪个才是真实的你? 李佳琦:这两个都是我真实的样子。直播的时候很嗨,但私底下很正经。如果看我选品的话,你会觉得更可怕,就是一个“魔鬼”。 :跟品牌方交流的时候,你说话这么狠,会不会担心对方生气? 李佳琦:以前担心,怕他们这辈子不再理我了。但现在我有底气我就敢说,我说的确实是他们存在的问题。他们听完也都茅塞顿开。如果一个品牌方不相信我,我是不会这么对他的,我一定是在对方眼里看到了真诚,才会说得这么直接。 当我看到一个产品的潜力,我也会主动跟同事说,我想见这个品牌,帮我约一下,他们一般立马就飞来了。几个月前选电风扇,我们打电话给10个品牌,所有品牌、产品相关人员第二天就都飞过来,把产品摆一圈,我们选了5个小时。有的最后没选上,他们说没关系,确实觉得好像没有别人家好,我们明年再合作。 :听说你是对花西子的老板特别狠。 李佳琦:都挺狠的。对花西子尤为地狠。有次是我们合作完蜜粉,他们老板说佳琦,我们又出了个口红,你看看。我一看那个包装是所有品牌都可以用的通用包材,说,你想拿一只这样的口红来搪塞我吗?这就是你花西子要做的事吗?你们到现在还是为了赚钱去做这个品牌吗?这个产品我一定不会播,你把它拿来当赠品送,我可以接受。他们说,好好好,我知道你的意见了。 :什么公司会在产品设计前期就咨询你的意见? 李佳琦:美宝莲最早让我给他们选包装材料和爆款颜色,但只局限在口红。后来就是国货品牌花西子,所以他们现在出来的每个品是爆品。现在他们真是小到一个海绵扑都会来问我,你觉得这个哪里不好,我们再改改。这半年几乎所有一线美妆品牌都来过了,基本上天天我都开品牌会,他们的新品没量产之前先问一下我们可不可行。 :你免费分享自己的观点吗?以后会不会收费? 李佳琦:不会。没必要,大家都很不容易,而且我觉得也有责任去推动国货品牌发展。对我来说,这也是个学习过程。因为我以后要做自己的品牌,不可能没有尝试就把品牌做出来。 :刚开始他们会不会也不在乎李佳琦? 李佳琦:以前直播可难了。两年前,我在淘宝主播里已经算有名的了,那时候有的品牌方给我们播产品,比如说一套口红10只,寄到你这,你在嘴巴上擦完了,播过了,收回来,寄到别的主播那里再擦一遍。一套产品轮一圈主播。我就说我自己买,我不用他寄给我。最早向我伸出橄榄枝的大品牌是娇兰。他们老板找淘宝电商负责人,说要找一个淘宝主播,看完所有人的直播回放之后,决定找我。我给他们卖了一两个月,销量就引起了LVMH集团的重视。 李佳琦的直播团队不断壮大,越来越专业细分。(受访者供图) “我一直把粉丝当朋友” :现在一个人火了就容易形成“饭圈”,你怎么看待和应对? 李佳琦: 我只是个主播,不是艺人,其实真的不太懂饭圈。 平时都在公司上班,只是出差的时候机场会看到有一些粉丝、站姐接机,他们也会问我一些问题。 :你愿意把粉丝当朋友吗? 李佳琦:我一直把他们当朋友。他们见到我,我就说哈喽哈喽我来了,你们怎么进来的?你们也要去北京吗?就像朋友一样。其实他们对我其实也跟对明星不一样。有次在北京机场,一群人围着我不让走,说双十一快到了,有什么好买的,或者什么东西超好用的,什么时候可以上。我说我来安排,几号你们一定要来直播间,他们就说好的好的,我知道了。 :这个关系是平等的? 李佳琦:我觉得是平等的。毕竟很多女生天天看我的直播,感觉我天天跟她唠嗑,自然就会有种亲切感。所以我跟明星还是不太一样的。让我特别震撼的一次是去年参加《时尚先生》的颁奖。某某明星进来了,这头就“哇!”然后某某又进来了,那头也“哇!”只有我一上去,说哈喽大家好,你们的魔鬼来了!所有的人都在“哇――”(笑)可能所有人都是我的粉丝,更准确的说是我的顾客。 :在路上被粉丝认出来,要合照签名,会嫌麻烦吗? 李佳琦:不会,他们喜欢你,你也应该感恩。每次有人问佳琦可以拍照片吗,工作人员要帮我挡掉的时候,我都说可以。所以同伴们愁死了,因为有时候就被围住走不了,担心影响公共场合的秩序。 :现在你的粉丝现在也出现一点点走极端的倾向。 李佳琦: 我在直播间说,希望大家把所有目光集中在产品身上,而不是我个人身上。我没什么好让你们去八卦的。我就是个导购。希望这个关系变得再单纯一点就好了。 :对于自己的定位,你从始至终都觉得是导购吗? 李佳琦:去年大家还不了解,喜欢把网红带货和主播带货混淆起来,主播带货本质上就是导购,只不过在线下你服务一两个人,在线上你可能要“面对”几百万、几千万粉丝。 :成名之后,你有什么比较大的变化吗? 李佳琦: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没有怎么变。性格还是比较直率、真诚,比以前可能成熟、自信了一些,但对人对事的原则还是统一的。如果我知道你对我很好,我就一定会对你很好。你对我不好的话,我也不会恨你。我从来不会恨一个人。 “我们团队一个人都没有被挖走” :你们团队招人有没有什么要求?学历背景之类的。 李佳琦:专业岗位还是需要专业证书的,但是我们也没说一定要多好的学历才可以进,还是看能力,看人品,看个性。最重要是看能不能抗住压力,跟上节奏。这次出差其实还不算累的。我们去国外出差更可怕,特别壮的男生都说我不行了,我要累死了。所以他们必须得轮班。 :那你是怎么保证精力的? 李佳琦:见缝插针地睡觉,保证睡眠。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样。我们坐车来宁蒗的时候,同事聊天聊了一路,但我从上车到下车就没醒过。 :前段时间一直有传闻说你们团队不断有人被其他主播挖走,是怎么回事? 李佳琦:我们团队一个人都没有被挖走。一个都没有。假如今天这人被挖,明天那人被挖,我们公司早就不见了。前几天刘涛还专门给我发信息说,我没有挖你们公司的人。(笑) :你担心吗? 李佳琦:不担心,大家想去哪都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公司离了谁都不会不转。直播界离了李佳琦,口红也还是照样卖得出去。 :小助理付鹏走了之后,你适应吗? 李佳琦:我花了一些时间适应。前两天确实有点手忙脚乱。因为旺旺也是第一次做助播,我试口红的时候没法说话,她那时候不懂怎么接话,好几次瞬间冷场,我当时真的倒吸凉气。不过现在好很多了,旺旺现在都有自己的粉丝了。 :你能接受这种压力? 李佳琦:我可以。这就是代价。很多人骂你其实没什么原因,他就不喜欢你,或者他以为自己掌握了一个真理,觉得你错了。但其实他只看到了片面。所以我跟他们说没必要在乎那些评论。但要忍住不看很难,非常难,太难了。当然,在接受到了各种意见批评后,我们也加强了对直播间的管理。 李佳琦正在开品牌会。(受访者供图) “我宁愿选择得罪一些人,也要讲这些话” :你在直播间除了卖东西、讲产品,也会传递一些价值观,比如不满15岁的初中生不要看我直播,孕妇不要买酒。 李佳琦: 我很喜欢跟别人交流。有的时候粉丝在弹幕里面谈一个话题,我看得觉得莫名不解的时候,就会去跟他们讨论。没有说要教育谁或者是引导什么,就是跟他们探讨,为什么要只局限在一个角度上,事情其实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的,其他的不同的方式。 如果因为我的几句话能改变他们的一个想法或者状态的话,让他们觉得生活可以很美好,我觉得也是个好的事情。我宁愿得罪一些人,也要讲这些话。三观正确很重要,正确的消费观也很重要。 :你对各种互联网平台、软件的操作是不是都很熟悉? 李佳琦:我其实是一个挺无聊的人。我做主播之前从来没用过淘宝,之前很不理解周围人天天在网上买这买那,我说你们线下买不好吗,结果我入驻淘宝,成了淘宝主播。然后抖音大火,周围人天天唱“好嗨哟好嗨哟”,我说这是什么,我看不懂,然后我的短视频在抖音又火了。就很奇妙。 :那你平时的娱乐是什么? 李佳琦:以前我娱乐比较多,跟大家一样,刚工作那会儿,每天下班以后吃个宵夜、跟朋友喝个酒聊聊天。因为我属于社交型的人格,身边永远一群朋友。 :人在拥有财富跟名声之后可能会变。你觉得呢? 李佳琦:最大的变化应该不是因为这个,而是经历不一样,看待事情的方式也会不同了。而且我的工作时间和节奏都很难再和以前的朋友们保持同步,慢慢的话题和交集就会越来越少。 :会失去很多朋友吗? 李佳琦: 现在我身边每天都是公司的人,天天跟他们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样。我所有事情他们都知道,甚至他们比我更先知道。就连我妈现在都不打我电话了,都打他们电话。 :跟妈妈现在多久打一次电话? 李佳琦:她现在偶尔来上海跟我住一段时间,家里有事就回去一趟,有时候回家了会关心我们在干嘛,打我电话一般我都在忙不方便接。所以她就开始给我同事电话,现在养成习惯,都直接打给他们。 :她现在也慢慢适应新的状态了。 李佳琦:她也在改,其实所有人都在改,为了李佳琦在改。我妈以前说话也直来直去的,但现在她觉得自己不应该那样了。有人帮她订机票,要帮她买商务舱,我妈说不,我坐普通舱就好,我是李佳琦的妈妈。她害怕自己的一些举动影响到我。 :他们看到过网上对你的那些攻击吗? 李佳琦:我不是一个喜欢宣泄负能量的人,我都说我很好,特别开心。他们有时候看到了也不会跟我说,自己消化。妈妈了解我,知道我每天都在做什么,时间长了也就不去在意了。 “感谢上海让我成为了‘李佳琦’” :怎么看“新上海人”这个身份? 李佳琦:我很感激上海,感谢这座城市给了我很多机遇,让我成为了“李佳琦”。这里有非常多世界500强企业,特别是美妆品牌,应该说我最适合在上海发展事业。在这里我也遇到了很多行业前辈,有机会跟他们对话和交流,有的成为了特别要好的朋友。他们对我的影响很深远。唯一遗憾的就是工作太忙,我到现在还没怎么在上海逛过街,就连公司和家的住址我都背不下来。 :你来上海4年了,一次都没有坐过地铁,真的吗? 李佳琦:真的。旅游的话,带我奶奶去过东方明珠和上海中心。迪士尼没去过。其他地方就是借着工作机会去的。但我觉得玩一个地方还是要脚踏实地一点。我喜欢那种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以后有机会还是要自己去走一走。 :还记得第一天来上海的情景吗? 李佳琦:记得很清楚,2017年6月1号前一晚,上海这边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确定要来。我第二天就出发了。凌晨5点,我和小助理从南昌开了13个小时的车,下午6点30分到上海,来不及先去住的地方,直接开到公司,下车立马跑上楼开直播,从7点多播到凌晨1点。那时候我是每天晚上直播,要保证一天不落,真的像个疯子一样。 :这几年有机会出去旅游吗? 李佳琦:基本上都是因为工作才去的,比如巴黎时装周。我对巴黎很熟,感觉可以去巴黎做导游了(笑)。特别是香榭丽舍大街那边,哪个店在哪,我是知道的。 :去法国是不是见到了一些大人物?紧张吗? 李佳琦:紧张。第一次见到娇兰全球创意总监Olivia先生的时候特别紧张,因为我英语说不太好,不过到后面就不紧张了。他在彩妆界非常知名,以前是奥黛丽·赫本那些大明星的化妆师。 :你跟他们怎么交流? 李佳琦:我有一点很特别,去了国外,英语小雷达就立马就出来了,能听懂他们讲话,然后就用碎片式英语跟他们交流,但是不大能一句话完整说下来。 :之前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一天吗? 李佳琦:当导购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其实直到去年双11都从来没想过,我还可以再次爆火。我觉得能通过短视频让大家认识我,就已经很幸运了。 :你之前接受采访,说自己是一个没有长远目标的人。 李佳琦:因为经常有人问我还能火多久,直播还可以做多久。而且隔三差五就有人说直播火不了多久了,李佳琦明天就不火了。我觉得老说那些干嘛呢,我真的没想太远,也不太擅长给别人承诺。我的目标就是把眼前的每件事情做好。 :那有没有短期目标? 李佳琦:直播间的改造和升级。相对于美妆来说,零食和生活类产品也需要更专业,还有一些是我不熟悉的领域,所以我们今后会请专业人士来做我的辅播。比如卖母婴产品,这个人是专业做母婴的或者本来就是妈妈,那就请她告诉大家这个产品为什么好。那么我们以后辅播可能会有三个人,零食、生活、美妆各一人。 :那今后会不会就不是李佳琦直播间了?因为他们三个都很专业。 李佳琦:没关系,还是李佳琦直播间,因为李佳琦以后就是一个IP,所以我谈我自己都喊“李佳琦”,都不会说“我”。“李佳琦”现在已经不仅仅代表我个人,代表的是我公司全部的人,代表直播间出去的所有东西,连Never都是属于“李佳琦”的一部分。 :你们公司都是在为李佳琦直播间服务,但不一定是为你服务。 李佳琦:选品的人这么严格要求,质检的人天天查漏补缺,不是为了我个人,他们跟我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为的是李佳琦直播间这个品牌,就像在Tom Ford、Channel、Estee Lauder公司工作的人一样。这些美妆品牌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你未来也会做“李佳琦”牌吗? 李佳琦:我的目标就是做中国的美妆集团,而不是美妆品牌。我的美妆品牌可能也会有,但不一定会叫李佳琦。
文/研究院 魏薇 6月24日,蒋达强悄然退出了上海磐文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他名下无个人投资企业。 从华润、中粮到旭辉,再到与现任老板曾焕沙一拍即合,蒋达强担任弘阳集团总裁一职。他甘愿做好一名职业经理人。 围城里,有进有出。 前几日,佳兆业总裁麦帆先后设立了金帆启航教育和锦帆商务,个人均持股80%,认缴金额400万元。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帮老板持股,它们是他名下的资产。 在本业之外,地产CEO们还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在房地产历年多年以后,职业经理人们在进行财富积累后逐渐实现了财富自由,同时拥有广泛的人脉和独到的眼光,从而开始进行自己的投资事业。独家梳理他们在房地产之外,作为投资者鲜为人知的一面。 从被投资的行业来看,商务服务业最受高管们的欢迎,其次是软件和信息技术。从商务服务的经营范围来看,管理咨询和教育都居多,二者有一个共同特点:现金流好,且无需过多的资金投入即可实现运营。 而在房地产行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科技作为各行各业未来的主导方向,使得软件和信息技术业也颇受投资者的青睐。 从投资方式来看,合伙入股是地产CEO们进行投资的主要方式, 早在2016年,冯劲义、周德康、赵男男三人就组团进行创业。当时,他们还在上海成功召开了“THE THREE”发布会。在地产行业早已声名显赫的他们,在传统行业之外还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与资本合作,欲将当时的绿都地产打造成连接资本与市场的资源整合平台,将地产、资本和实业有机融合。 三人先后等额出资创办了上海嘉禹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渝密餐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珈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赵男男曾笑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他们三个人结合以后,在创业过程中各司其职的同时却又能够相互补充,周德康谨慎保守,冯劲义执行力强,是个现实主义者,而周德康的想法颇多。 花样年集团主席、CEO潘军则对科技类的公司比较热衷,据相关资料,他曾先后投资5家科技类商务服务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及硬件的开发,占其总投资企业数量的一半,投资认缴金额超过9亿元。 佳兆业集团执行董事、总裁麦帆则倾向于投资教育行业,4家投资公司中,有3家是与教育相关,投资认缴金额达2.04亿元。 另外,明星职业经理人如陈凯、蒋思海、张鹏,对外投资金额都超千万。
6月17日,信泽福润一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代表按照约定,来到上海浦东潍坊西路55号的世茂大厦。 这笔3亿元的基金早在2019年10月到期,8个多月过去了,全国100多名投资人没有收到一分钱。 他们如约而来,但在大厅等了半天,出面接待的保安队长干脆说,疫情期间,你们这些外地人还是回去吧。除了碰到一个向世茂索要工程款的承建方,此行一无所获。 一周前,数十名投资者代表齐聚福州的福晟钱隆广场,与世茂集团、世茂福晟就投资基金退出问题当面沟通。八九个小时的时间里,世茂始终回避偿还基金债务的期限、提供增信措施等关键问题。 无奈的投资人去查看基金的底层资产、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钱隆奥体城小区的300余套房产时,他们惊呆了。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张密密麻麻的销控表和热火朝天的装修景象: 房子被世茂福晟卖了。 这是一笔包括公寓281套、商铺35套的现房资产,现在,这些房子的主人成了拿不回跟投款的福晟员工。 对这些问题,世茂都回避了。理由很简单: 世茂和福晟是两家公司,他们对福晟是政府要求下的纾困,不是收购。 就在最近,包叔看到媒体对世茂福晟收购案的评价: 中国房地产史上一笔最大的并购交易案例。 很多人认为这起收购涉及金额或达到2000亿元,规模超越万达与融创、富力地产的世纪大并购。 2020年房地产的三大难题是,老孙究竟有多少钱、恒大的新车长啥样、碧桂园到底有多少个区域;现在,难题又多了一个: 世茂到底有没有收购福晟。 1 2019年1月2日,佛山顺峰山庄一楼宴会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新人分别是潘浩然Aaron和郑家莹Jessic。 这场晚宴,距离福州市八百多公里,福州是潘浩然父亲潘伟明创办的福晟集团总部所在地。 前一天,婚宴是在广州举办的,这里是潘伟明出生的地方和事业的起点。良辰美景,眼看就要过上含饴弄孙的日子,潘老板夫妇开心得眼泛泪花,福晟的高管们也都喝得东倒西歪,第二天还要顶着酒气回福州上班。 这场婚礼对潘老板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他刚刚熬过了艰难的2018年。这年,钜派投资在福晟的理财项目传出了逾期的消息,福晟裁掉了10%的校招生,一些老臣也陆续离开了。 一场婚礼让潘老板松了一口气,花重金请来的建行总部授信审批部的童文涛,陆续和信托机构签订了融资大单。看起来,人生的一个坎算是过去了。 广州那场婚礼结束的第二天,福晟地产集团的一位副总裁就赶到了上海,寻求资金帮助。随着土拍市场进入小阳春,九死一生后的潘老板的心中再次燃起火焰,庆祝完阶段性胜利后,福晟又朝着千亿目标冲上去了。 2019上半年,已经风雨飘摇的福晟又拿了53亿元的土地。福州有一小半的地王,都落入了这家黑马手中。 变故是突然发生的,5月份,信托融资开始收紧,童文涛签订的几个百亿融资大单,马上就变成了废纸。接下来几个月,福晟兵败如山倒,再无翻身可能。 福晟的窟窿到底有多大,恐怕潘老板自己也并不是完全清楚。 福晟的朋友说,福晟集团到2019年底的负债总额大约有800亿元,其中大约有600亿元是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有息负债。 他们加杠杆的方式,不只是向金融机构疯狂借钱,员工也成了福晟的提款机。最激进时的2017年,即使是管培生,福晟也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跟投条件: 36%的收益率。 很多人借钱加入了这场豪赌。等到曲终人散的时候,福晟能拿来偿还这笔跟投资金的,也只能是房子了,这样还能保住本金,并拿到约定收益的一半。如果选择退还现金,就自动放弃收益。 更麻烦的,是潘老板也捋不清楚的民间借贷。 去年11月6日,福晟旗下的福建联丰地产公司400万元的股权被福州中院冻结, 此前,联丰地产2亿元股权被质押给了泉州银行。而联丰地产旗下连江申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6245万元股权,则被质押给了自然人张敏。 这个自然人和她的合伙人最早是做码头生意,从2013年开始,她们成立了一系列投资公司,投资领域包括了地产、建材、矿产。在福晟最缺钱的时候,他们把股权质押给了张敏。 今年1月,一个名为柳文灿的自然人把潘伟明告上了法庭。2019年8月7日,柳文灿分五次将2000万资金转给了一家名为北京永富科技的公司,后者连同自己出借的8000万元转给了福晟。 这被证明是一笔短期过桥贷款,约定的归还日期是三个星期。到了那天,福晟没有如约还钱。 柳文灿是福建石狮人,主要从事水产品批发、销售妇幼用品。在福建,无数像柳文灿这样的中小企业主直接或间接,成为了福晟撬动千亿梦想的杠杆。 这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上金融化最彻底的一家公司。这个昙花一现的地产公司的由盛转衰的过程,参杂了所有的秩序、勇气与运气,又具备了失败案例的所有因素。在错误的时间段里,这家公司使出了所有的力气,丝毫不留余地。一个朋友说: 福晟的10块钱成本里,可能有11块是借来的。 2 1月10日下午,有人在上海回福州的G1635次高铁上看到了穿着棕色坎肩、趿拉着拖鞋的潘老板。 如果不是实在长得太像,他和一个普通的饱受生活折磨的中年男人没什么两样。 在上海,潘伟明和世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签字之前,世茂已经把福晟的所有资产翻来倒去地看了几个月。 这注定是一份卑微到尘埃里的丧权辱国协议。 到今天为止,关于这场交易的很多细节仍然是不透明的。公开报道把这场交易和老孙与老王的那次做对比,但当信泽福润一号的投资者让世茂对到期债务给个说法时,世茂的口径差点让这些投资者岔气: 我们和福晟没关系。 对这场不透明的交易,外界赋予了很多想象。传言中交易对价几百个小目标的大项目,实际上世茂只拿出了五十多亿。许世坛洋洋得意地说,五六十亿能够拿到超千亿的货值,觉得当然好好。 把福晟的所有资产拆个七零八落,福晟的60-70个项目,只有十几个项目放在上市公司。次优级的资产,放在了世茂福晟平台。深圳和郑州的旧改项目,距离世茂吃到嘴里,可能还有十年的时间。 包叔问了一家长期做旧城改造的开发商朋友,怎么看世茂、福晟在华南的旧城改造,对方回复: 哈哈哈哈哈。 最后的福晟国际,算是许世坛顾及了前辈的一点怜子之情。 对放置在世茂福晟的项目,直到许世坛面对中小股东的提问时,许世坛才不得不说了一点实话: 收购福晟主要是代建、代销。 世茂拿出的这点钱,顶多就是帮福晟解决员工跟投、日常运营维持,其他的,他们几乎一个子儿都没出。世茂只是稍稍用抛了一点诱饵,就扼住了福晟的咽喉。 外界猜测的承债收购,是不存在的。福晟的这些项目,世茂愿意提供担保的,只有一两个最优质的项目。即使是这样的优质项目,福晟的人也是提心吊胆,因为每次催款之后,世茂付款的时间都让他们的心悬到了嗓子眼: 晚上10点。 只有在一件事上,世茂是积极的,就是降价促销。 和福晟有一样遭遇的,就是在去年被世茂收割的泰禾了。去年,世茂用77亿元收购了泰禾7个房地产项目,但只有3个项目的持股比例超过了50%。现在,世茂要逼着汀溪院子、厦门湾这些项目降价了。 由于签了利润兜底协议,降价的做法,几乎是在要泰禾的命。项目公司层面双方很快撕起来,连抢公章的戏码,都发生了。 在降价回款这件事上,前十房企世茂竟然比风雨飘摇的泰禾还急切。但当初合作谈判时帮助泰禾降低融资成本的承诺,世茂早已经不再提及了。 包叔的好友兽爷说,这个世上有一种痛苦,就是你已付出身体,但对方变心了。 3 胡建人许荣茂比王石大一岁,比杨国强大五岁,他马上就70岁了。 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许荣茂陆续碾过了万通、明发、粤泰、泰禾、福晟。 世上的事,总让人萌生似曾相识之感。 在近十年的房企销售额排行榜上,世茂起起伏伏,数度踏进前十的门槛,又很快掉落下来。他们四次冲进前十,五次被前十拒之门外。 2015年,世茂将重心转向一二线城市,完美错过了三四线城市的爆发,2017年开始的疯狂收购,又让他们掉回头,土地储备从一二线为主变成了三四线城市为主,进驻的城市从41个增加至120个。 腾讯没有梦想,世茂没有战略。 来来回回折腾了这么几年,最诡异的就是,世茂的财务指标一直都不错。 世茂的大肆拿地,是从2017年开始。这一年,也是福晟飞虎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做了相同的事情,但最后的结局,却全然不同。 2017年至今三年多时间里,世茂通过银行、企业债券、配售股份,融了差不多500多亿资金。融了这么多钱,拿了这么多地,但他们的净利润,也同时翻了一倍,资产负债率更是没有大的波动。 这是世茂和福晟、泰禾最大的不同。但其中的窍门,也不难看出来。 担当世茂的主要融资平台的,不是A股的世茂股份,而是在香港上市的世茂房地产。 近5年,世茂股份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苏州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世茂房地产开发公司、上海世茂新体验置业有限公司、厦门世茂新领航置业有限公司。 这些城市,都是近几年房价涨幅最大的地方。无一例外,世茂房地产都占据了近半数股权。 前期开发的各种成本、担保都是世茂股份在承担,但利润,有一半都流入了香港上市平台。 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从世茂股份诞生的那天起,就从未停止过。 按照相对粗略的分工,许荣茂的女儿掌管世茂股份,儿子许世坛在世茂房地产任职。 还是儿子香啊。 因此,世茂可以一边对自家的投资者说,用五十亿拿到超千亿的货值;一边和福晟的投资者说,我们和福晟没关系。 这两句话里,至少有一句话是假的: 你可以在部分时间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骗部分人,但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已经无力回天的潘老板,当初的雄心万丈也只剩下舐犊之情了。 去年9月,他把香港上市公司福晟国际的股权转让给了儿子潘浩然。他所有的心气,就剩下为儿子保住业绩惨淡的福晟国际和深圳的一套房产了。 这是他在世茂面前的底线。 据说,深圳的房子还是贷款买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大家都以为,2020的风口是直播经济,但没想到却是地摊经济。”疫情之后,为了拉动消费,多个城市的监管部门相继宣布鼓励发展地摊经济,甚至专门设置上万个地摊经营点。“地摊经济”瞬间刷屏,相关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已达16.8亿次。风口之下,金融入场,给予加持和助力。目前,12家银行推出了“地摊贷”;各家支付机构纷纷表示,提供地摊支付码;而一些保险机构,也表示如营业中断可以补偿。它们不愿放过这个风口,但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对此并不感冒,觉得这只是一个“短线生意”……01、人间烟火2020年的夏天,地摊经济火了。在很多地方,小贩们不再被城管驱赶,地摊也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激活经济与消费的小马达。“人间的最美烟火气息,又回来了。”人们开始兴奋地迎接地摊经济的回归,并开始讨论地摊攻略:“如何摆地摊?”“在哪摆地摊?”“卖什么东西?”网上很快就开始出现各种地摊“武功秘籍”,比如《城市地摊财富秘籍》《地摊秘籍》等。这些攻略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地摊的消费人群,摆地摊的叫卖方式、前期心理准备等。甚至有人给北京画了一幅“地摊地图”,列出了109个北京市易摆摊的点位,涉及朝阳、东城、西城、海淀、通州等多个区域。这一消息后来被辟谣。但截至6月10日,地摊经济相关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已达16.8亿次。有些城市已明确鼓励地摊经济,比如济南、郑州、南京、成都、厦门等城市。媒体报道称,截至5月21日,成都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6月初,各路人马加入地摊经济,一些地区变得热闹非凡。毛绒玩具、多肉植物、发卡头绳,成了地摊最火热的“三宝”。除了这些小玩意,地摊玩家们还创意大开,“一切皆可卖”。有人卖撸猫,“撸一次2元”;有人卖茅台,“都是自家存货”;甚至还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卖起了课题辅导,“回答一道题一元”。有知乎网友称,6月4日,他在深圳某商务中心的门口支起了小摊,主要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离婚冷静期讲解等服务。当天,他就成交了约60个客户,大部分是来做法律咨询,他总计赚了370多元。当然,还有一些人专门摆地摊卖茅台。他们打开豪车的后备箱,后面摆满了茅台,旁边放着“谁说地摊只卖低端产品”的标语,一瓶500ml的茅台卖2000元左右。还有一些网店店主,在乘机钻空子。他们摆了地摊,却让顾客在网上下单。“我的多肉只卖1元,但用户要先在美团上下单,付18元,我再给他们退17元。”在北京摆摊的一位店主称,他正在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的网店刷单。因为一个人只能刷一次,所以他都是换着地方摆摊。目前,地摊经济已超过直播经济,成为了2020年最让人惊喜的拉动消费利器……02、地摊金融地摊经济火了,某种意义上,这也意味着线下流量的回流。互联网平台的巨头们,多多少少都担心线下流量的崛起,会分流线上流量。他们开始用各种方式,加入线下流量的争抢中。5月29日,阿里巴巴就表示,将在供货方面帮扶地摊经济:摊主可以在1688上直接批发货物,“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拼多多准备给摊主提供练摊利器——五菱荣光售货车。他们在6月3日上线了100台五菱荣光,还给每台车补贴3000元的油卡。各路电商也生怕错过风口,宣布给摊主提供“无息赊购”。譬如,京东称,已调配了500亿货源,提供最高10万元无息赊购;阿里巴巴也宣布提供700亿元的免息赊购。崛起的风口之下,一定少不了金融的加持——各路的金融玩家都纷纷上场。而最火、最受关注的,无疑就是“地摊贷”。从地摊经济开始火起来之后,前后有12家中小银行宣布推出地摊贷。比如,齐河农商行、山东临淄银行、长春经开融丰村镇银行等。它们的宣传语都很热血。比如,“摆摊吧!少年”“轻松‘贷’你摆地摊”“创业资金不用东借西凑,农商银行全部帮你搞定”。除了贷款,一些银行还盯上了支付。银行从业者高南鹤表示,最近,行里已组织他们发了好几波地摊收款码的广告。“它是一款聚合类的收款码,支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工行APP等软件扫码。”高南鹤介绍,目前,他们还不收佣金。在小摊主这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非常好用,打印个人二维码一贴,就可以完成收款。高南鹤自己都承认,与巨头们抢饭碗不太容易。甚至保险也上场了 ,一些保险机构推出了“地摊保险”。譬如,腾讯微保。“保障期90天,停业即赔,最高赔300元。”知情人士称,目前这款产品不收费。这些金融机构对地摊经济无比热忱,但同时,行业也开始出现这“只是噱头”的质疑……03、短线市场?地摊贷出来之后,一些摊主就开始闻风而动,去申请贷款。结果他们发现,地摊贷并没有那么好申请。现在对外宣传提供地摊贷的银行中,有30%的银行,要求申请人必须要有本地房产,且要有稳定收入。譬如,长春经开融丰商业银行的宣传单就显示,申请人需在长春市有住房,全款、按揭均可。“有房有工作,谁还去摆地摊?”一位摊主在微博上质疑。此外,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都提出要看用户的“还款能力”。“我们要看用户半年的银行流水,借10万元,流水至少要达到十几万元才会放款。”博兴农商行业务员表示。但是,这样的贷款,和普通的信用贷几乎没有区别,并未体现地摊贷的特点。因此,有网友和媒体指出,大部分的地摊贷都是为了“蹭热点”“造噱头”,实际上并无新意。一些金融机构也不看好这片市场。“不知道地摊经济能存在多久,是不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担心这是短线市场。”多位金融从业者称。目前来说,地摊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未清晰。一些城市还未完全放开地摊经济,比如北京。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不利于树立良好的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6月5日,一本财经走访了北京多个地摊市场,发现大部分地区的摆摊者都在被城管驱散。“目前,北京并没有出明文规定说可以摆地摊,现在还不能摆。”一位城管表示。能干,还是不能干?这都是个问题。多位金融机构的高管表示,他们还在观望,“还要看后期监管如何界定”。同时,地摊贷的风险,极难控制。在银行从业者看来,地摊金融的客群风险很高,“他们很可能今天出摊,明天人就消失了”。高南鹤表示,很少有机构会愿意借一个煎饼果子摊20万元用于地摊经营。生命周期短、业务不稳定,这是银行极为不喜欢的客群。通常的小微企业贷中,最重要的一项风控措施,就是去经营场所核实经营状况。比如,如果借款人开了一家灯具厂,金融机构就会去厂里核实生产、人工、财务、水电等多方面的情况。而地摊就是一个流动摊点,怎么去核实经营状况呢?在一本财经调查的12家银行中,有一半以上的银行表示,需要实地考察经营地点。“我们是需要客户经理和摊位合照。”一家农商行的业务员介绍。但这样的实地考察,意义有限。于是,一些银行提出了新的风控策略——将地摊贷和支付码结合起来。鄞州银行业务员表示,申请鄞州银行的“地摊贷”,必须使用鄞州银行的支付码。这样可以监控流水,然后在流水的基础上,再提供授信额度。地摊经济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地摊贷的风控尝试,也才刚刚开始。注: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随着多地出台政策为地摊松绑,摆地摊迅速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而为实体经济注血的银行机构,也敏锐抓住商机,迅速上线“地摊贷”业务,为地摊主提供金融服务。据了解,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家银行上线“地摊贷”相关业务,但多为农商行,且以山东地区的农商行为主。从各家银行的业务介绍中得知,可提供的最高额度差距较大,其中珲春农商行提供的额度最高,为60万。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地摊贷”其实更像是一个噱头,从申请条件等看来,其本质上就是“正常的银行贷款”。不仅如此,他们根据各家银行给出的申请条件判断,真正的小地摊主可能根本无法申请到贷款。“银行不会傻到贷给一个短期摆地摊的。”一位业务人士坦言。银行抢滩“地摊贷”,“噱头”还是“风口”?随着地摊经济越来越受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内,有多家银行相继上线“地摊贷”业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开“地摊贷”业务的有十家银行,包括:珲春农商行、齐河农商银行、临邑农村商业银行、山东临淄农商行、金乡蓝海村镇银行、壶关农商银行、陕西岚皋农商行、包头农商银行、鄞州银行、长沙农商银行。长沙农商银行宣传图根据银行公布的业务介绍信息显示,各家银行给出的最高额度10~60万不等,在利率方面,部分银行也给出一定的优惠。比如以山西的壶关农商银行为例,其“地摊贷”年利率较正常利率向下浮动20%。但从申请条件上来看,除了个别银行提到“有固定的经营摊位和明确的经营项目”以及“借款用于本人从事的流动经营活动”等外,与普通个人贷款申请条件基本没有差别。“这就是个噱头,为了吸引用户。”银行贷款中介熊然告诉消金社。由于开展业务的需要,熊然对多家银行的个人贷款申请条件,都有过研究对比。他通过对比上述九家农商行申请条件发现,所谓的“地摊贷”与普通的个贷产品无异,“就是换了个名字,本质还是正常的银行贷款。”“想在农商银行贷款,起码要有营业执照,地摊都是临时的,哪有什么条件。”熊然告诉消金社。一位银行从业者也判断,“还是属于现金贷。”“这几个产品,对征信要求都严格。”熊然指出,尤其是山东金乡(蓝海村镇银行)的产品,对征信要求很高。熊然判断,按照银行的风控标准,真正摆地摊的摊主,很难享受到银行提供的这些“地摊贷”金融服务。“银行不会傻到贷给一个短期摆地摊的。”他举例道,单从还款能力角度判断,这些地摊主工作不稳定,也就谈不上稳定的收入来源。客群下沉,是当前银行及消费金融行业内探讨的热点话题,地摊经济的兴起,给了他们覆盖下沉客群的机遇。但是,如何平衡客群下沉后的风险控制问题,却是横在这些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现阶段,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成熟,尤其是在信贷数据方面,还存在覆盖不足的情况,加大了信贷审核的难度。网商银行数据显示,路边摊的小微群体确实普遍缺乏信用数据,贷款抵押物基本上没有,传统金融无缘于他们。而且,与还款来源的客群不同,地摊主现金流状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没有抵押物,风控难点还在于客户借款用途。”熊然总结以往经验表示,很多客户借款用于直销等。实际上,地摊的热度可能并没有那么“好蹭”。全民摆摊时代,业余摊主打起退堂鼓随着为地摊松绑的政策相继出台,多地进入“全民”地摊时代。刘玲是成都的一名上班族,在地摊经济的刺激下,她也想在业余时间摆摆地摊赚点外快,所以对她家附近的地摊做了为期一周的观察研究。“是三个年轻人做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利用下班时间摆摊。”刘玲告诉消金社,她观察的对象是三个25岁左右的“业余”摊主。据刘玲介绍,他们售卖的产品是钵钵鸡。钵钵鸡是四川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四川省乐山市。“他们每天都要从乐山运料过来,成本比较高。”刘玲计算,每天食材和交通成本共计450元左右。刘玲观察到,他们每天六点下班出摊,十点半左右,每天都会摆四个小时。出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们每天只卖当天的菜。为了处理完菜品,他们会打折销售,九点后打七折,十点后打五折。“实在卖不出去的,他们只能自己吃了。”刘玲说。由于缺乏经验,这三位年轻人出摊一周后,就结束了摆地摊的生活。“三个人一周一共赚了240元左右,一个人一周只赚了80元。”刘玲告诉消金社。相比于其他亏本的地摊主,这三个年轻人看起来还算幸运。但是,如果结合他们每天为地摊付出的时间精力来看,这门生意做得并不划算。“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刘玲了解到,为了控制成本,他们会从菜市场买素菜制成成品。而存在这种情况的,不仅仅是这三个年轻人。“不除成本,4天总收入395元。”一位卖冰粉的地摊主沮丧地表示。他自己打趣道,“到家准备点外卖,想想自己一天的收入不到100块,就放弃了。”但即便如此,这位地摊主表示,还是想再坚持几天看看情况。“摆地摊的成本很低,基本不会到银行贷款吧。”几位有摆地摊经验的摊主告诉消金社,一般的地摊,摆摊成本通常在几百元左右,最多也就千元左右。刘玲告诉消金社,她观察到的三位地摊主,启动资金就是每个人出500元凑的。消金社观察到,以成都为例,近期出现的地摊,多为冰粉、凉面、春卷、炸土豆、鲜花、小首饰、凉鞋等地摊。这些地摊的成本,通常也不会超过千元。“职业商贩,有可能赚到钱。”虽然地摊创业试错成本不高,但通过观察研究,刘玲最终放弃了利用业余时间出摊赚外快的想法。消金社了解到,也有一些“职业”的摊主有可能会选择一些金融服务。一位西安的烧烤摊主,就曾使用过贷款。据这位摊主介绍,他贷款的资金主要用来采购原料和设备。复工复产,金融为实体注血事实上,除了上述农商行外,针对地摊主群体的金融需求,网商银行也早有行动。“未来3年,网商银行要让中国所有的路边摊都能1秒钟贷到款。”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曾透露。据悉,2018年蚂蚁金服的小微用户里,平均每笔贷款金额仅为1.1万元,平均资金使用时长只有50天。更难得的是,网商银行提供给路边摊的贷款,不良率只有1%。网商银行针对路边摊成功的风控经验,主要得益于多年来蚂蚁金服的数据积淀。近年来,随着支付宝商家收款码的普及,蚂蚁金服已经将触角伸直中国大街小巷的小商户,以及路边摊中,收集丰富的交易数据。而这些风控数据,是普通的农商行等难以掌握的。除此之外,互联网机构也纷纷加入支持地摊经济的行列中。据了解,阿里、京东、苏宁等机构,都在近期先后推出免息赊购或者低息扶持资金等政策,为摊主提供进货或经营方面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商户中扎根最深的美团,也为推进地摊经济落地,推出针对地摊商户的金融帮扶、数字化培训以及线上运营等升级举措。相关资料显示,美团生意贷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新开店商户提供一个月免息贷款。美团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美团将持续加大对小店、地摊商户的扶持力度,依托平台大数据能力与丰富的场景,改善行业融资环境,纾解小店、地摊商户资金周转难题。”随着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复工复产成为全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截至目前,各行各业已经逐渐步入正轨,金融机构也开始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事实上,为地摊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只是金融机构支持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疫情期间,多地的银行就曾联合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机构,为中小企业及商户提供低息贷款。据不完全统计,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贵州银行等多家银行或其分支行都曾为复工助力。但不论是银行“地摊贷” 借势营销,还是切实提供优惠资金支持复工复产,当下仍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真正有金融需求的小摊主或者小商户,一部分由于不符合银行进件条件而借不到,还有一部分因为害怕经济形势不好,无法按时还款而不敢借。正如上述几位年轻的地摊主一样,他们都害怕成为地摊经济中的“炮灰”。“全民”地摊时代,也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当前就业和收入方面的焦虑。对于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来说,想要真正地将金融服务送到有需求的人身边,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