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史上首次出现5只股票同时触及买入预警线的情形。 在外资近日持续扫货下,A股市场出现5家公司股票同时触及外资持股比例超26%的预警线的情形。 如此多的股票同时被外资接近“买爆”,这种情况可谓史无前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中小板股票启明星辰(002439)(002439.SZ)是首次被外资接近“买爆”。 此外,就在上周五,另一只中小板股票广联达(002410)(002410.SZ)也首次接近被外资“买爆”。 罕见!5家公司股票同时接近被外资“买爆” 有公司首次上榜 深交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22日,有5只股票的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26%,涉及股票具体为启明星辰、美的集团(000333)、广联达、泰格医药(300347)、索菲亚(002572)。 5只股票同时因触及外资买入预警线上榜,这在A股史上应是首次,此前最多只出现过4只股票同时预警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除了美的集团等老面孔外,还出现了新面孔。 中小板股票启明星辰(002439.SZ)便是首次上榜。截至6月22日,启明星辰的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26.05%,超过了26%的预警线。 此外,另一只中小板股票广联达(002410.SZ)也是于上周五(6月19日)才首次上榜。 单从陆股通在上述两股的持股量来看,2020年以来总体呈持续增仓之势。 数据显示,2019年底,陆股通持有启明星辰8167万股,今年一季度末增至9668万股,至6月22日进一步增至1.28亿股,广联达的情形大体相似,而年内启明星辰和广联达的总股本并未有扩张。 启明星辰提供的资料显示,公司是综合型/全面型的企业级网络安全厂商,一直在为政企用户提供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安全管理平台、安全运营与服务。根据权威咨询机构IDC、CCID、Frost&Sullivan的报告显示,公司现有9款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启明星辰近年业绩总体较好,保持了上市以来的数个年度的持续正增长。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当期营收同比增长22.5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97%。 不过,公司2020年一季度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对于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的原因,公司解释称是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公司及公司上下游企业复工延迟,公司合同实施交付及验收相应推迟。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陆股通资金为代表的外资的追捧,启明星辰和广联达的股价年内也涨势显著:启明星辰2020年以来已上涨接近20%,而广联达股票更是涨超100%。 北上资金继续扫货 6月月度净买入额有望创年内新高 近日多只股票同时触及外资买入预警线的背景是,作为外资买入主通道的陆股通资金又在大举连续净买入。 数据显示,6月23日,陆股通资金再次净买入7.52亿元,这是陆股通连续第4个交易日净买入。 另据统计,6月以来,陆股通总体买入汹涌,6月以来的净买入金额已达到522.7亿元,在年内的月份中已经仅次于4月(532.58亿元)。按照目前趋势来看,6月份陆股通净买入额很有可能创下年内新高。 个股被外资“买爆”要理性看待 近年以来,由于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QFII额度的放开,以及MSCI等国际指数机构将A股纳入,外资买入A股的规模总体已有大幅度提升。目前A股市场对于外资买入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有一套预警制度。 根据证监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境外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应当遵循下列持股比例限制: (一)单个境外投资者通过合格投资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10%; (二)所有境外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总和,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0%。 境外投资者根据《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的,其战略投资的持股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此外,沪深交易所均规定,所有境外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A股数额合计达到或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26%时,交易所于次一交易日开市前通过交易所网站公布境外投资者已持有该公司A股的总数及其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 外资近年大幅度提高A股配置权重,使得不时出现股票被“买爆”,或者接近“买爆”的情况,这反映了外资对这类股票的投资偏好,往往也会在股价上得到一定反映,投资者往往认为这里面存在利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个股达到外资买入上限,也意味着外资缺乏进一步买入空间,这对后续股价进一步上升可能会构成一定压制。此外,此前还出现过绩优股因外资买入过多,而被MSCI剔除的案例。2019年3月11日,由于外资买入过多,导致潜在的可投资性问题,明晟公司将大族激光(002008)从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中剔除,MSCI当时还对美的集团的权重系数进行调整。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13:48分,港股突然出现旱地拔葱式上涨,原因未明。但北向资金流入异常放大,截止到14:31达到143亿,这个异常情况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结合昨天陆家嘴会议传出的诸多利好消息,特别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未来全球资产荒的观点,也许内资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却提醒了很多外资加快进场,抢夺中国核心资产的行动加速了。截止到14:36分,A股涨1.09%,港股涨1.15%,今天外资动作也许与富时罗素的纳入比例调整有关。 近日摩根士丹利在线上召开媒体会议,该机构中国市场策略师表示,未来6到12个月建议全球投资者增持中国市场的A股股票。该机构认为目前A股市场外资持有比例占比较低,价格也处于较好时点。这次大摩说得不错,因为当下外资占中国股票和债券比例只有2%和3%。未来达到10%甚至20%是大概率事件。 原因是中国蓝筹股估值吸引,比美股估值低50%以上,三大指数公司正稳步提高纳入A股比例,之前购买A股的吃第一个螃蟹者尝到了甜头,后续大部队正源源不绝进入A股,大口大口鲸吞好股票。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巨头正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记者今日从蚂蚁集团获悉,已经有18家外资资管机构在支付宝上开设“数字办事处”,其中9家是全球排名前20的顶尖资管机构。 上述资管机构包括先锋、富达、施罗德等,在支付宝上开设数字办事处,主要为国内用户提供全球视野的投资教育内容。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家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外资资管机构上支付宝开设“数字办事处”,也是提前布局,希望未来为支付宝上的理财用户提供更多资产全球配置的服务。 富达国际是首家在支付宝上开设财富号的外资资管机构,该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介绍,富达国际已正式提交公募基金业务的牌照申请,期待在未来与支付宝理财平台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 数据显示,支付宝已与超过300多家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超过6000种理财产品,有超过6亿人上支付宝理财。
在5月23日,富时罗素公布第一阶段第四批次A股纳入名单,该变动将于6月19日收盘后生效,同时A股纳入因子也将从17.5%提升至25%,富时罗素第一阶段纳入计划将正式完成,A股有望再迎增量资金。 富时罗素官网文件显示,纳入A股第一阶段结束后,富时罗素投资基金管理下的100亿美元资产将被动流入A股。将此前的资金量除去后,预计第一阶段最后一次纳入将新增被动流入资金逾200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今日是富时罗素指数扩容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之后A股在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将提升至5.57%。根据测算,将为A股带来逾200亿元的增量资金。那么再加上陆股通合资格股份调整,富时罗素第一阶段入富完成后,富时罗素累计纳入1053只A股股票。从闯关到纳入,历时四年,至此A股一阶段入富即将完成,而这个阶段历时四年时间。 先来回顾下富时罗素指数,早在2018年9月,富时罗素宣布,从2019 年6月起将中国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第一阶段纳入因子设定为25%;纳入计划分三步实施,分别为2019年6月、9月与2020年3月,纳入比例分别为20%、40%和40%。 根据数据统计,纳入富时罗素的成分股中,以主板上市公司为主,占比为 60%,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 15%;中小板上市公司占比25%。纳入富时罗素的成分股中创业板股和中小板股占比均高于 MSCI。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板块的公司数量占比较高,且在后续股票扩容调整的过程中,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板块的公司备受青睐。 在这周,A股上证指数连续三天收红,今日在上述利好的刺激下,情绪彻底被点燃,沪深指数皆大涨,尤其是创业板指数涨超2%,创下4年新高。创业板指数从3月31日算起,创业板指累计上涨20%。 这周行业大好之下,外资也是持续净流入,根据万得数据显示,近30日外资动向来看,只有6天存在流出情况,其他交易日均是流入。而6月份基本上都是处于净流入,截至到6月18日,6月份有两日出现单日超百亿净流入,整个6月外资净流入493.35亿元,外资流入A股资金在10082.33亿元。 直接带动市场大涨,具体来看下当前最受关注的消费和科技板块。 消费板块仍然是外资最受重视的板块,在今日,股王贵州茅台再次创造新高,截至收盘,贵州茅台报1439.84元。啤酒板块领涨消费,其中珠江啤酒股价涨停,报9.25元创造历史新高,青岛啤酒大涨6.55%,报70.30元,同样创造历史新高股价。 科技板块也是在午后迎来异动拉升,华阳集团、大唐电信涨停,权重股韦尔股份、闻泰科技大涨超8%,其余个股纷纷跟涨。科技板块从去年开始维持强势,走出一波科技结构性行情,主要是因为在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年均复合增速超过了20%,为同期国际增速的4 倍左右,2018 年产业销售规模已达6400亿元,但是中高端芯片大多需要进口,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之下,国产替代成为未来一致预期。 在政策方面,近几年对于外资都是保持支持的态度。在今年5月7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RQFII)额度限制。以及在6月18日,商务部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战投办法》),该文件为商务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等6部门对《战投办法》进行的全面修订。 国盛策略表示:未来国际指数扩容暂缓,但外资流入趋势料将延续,维持年内2000-3000亿外资增量的判断。长期来看,A股国际资金仍远远低配,即使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外资入场初级阶段的大逻辑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CEO兼行长赖长庚做客界面会客厅·陆家嘴论坛特别对话,就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诸多话题展开了讨论。 6月18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办。本届陆家嘴论坛主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由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与上海市代市长龚正担任共同轮值主席。 近日,法国巴黎银行(下称“法巴”)(中国)有限公司CEO兼行长赖长庚做客界面会客厅·陆家嘴论坛特别对话,就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诸多话题展开了讨论。 赖长庚表示,LPR利率改革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进程之一,基于LPR的IRS、利率期权等衍生品业务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同时也带给外资行发展机遇。 他表示,对于近年来出台的金融开放政策相当期待和欢迎,但他同时指出,金融开放不应仅局限于市场准入,也要重视市场治理和产品发展。” “发展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必然趋势。”赖长庚表示。一直以来,法巴都在加大投资中国的力度。“我们设定比较长期的计划,准备在中国持续投资跟发展。”他说。 LPR利率改革带来机遇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近年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话题。2019年8月,央行发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公告,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用改革的方法促进降低融资成本。今年3月,外汇交易中心试水挂钩LPR的利率期权产品,以丰富利率衍生品序列,建立LPR波动率曲面。 赖长庚表示,中国借贷市场体量很大,其中80%以上都是发生在银行体系的融资。“LPR最重要的一点是把80%在中国使用的借贷市场利率标准化、统一了,并让央行货币政策及时传导到LPR上。”他认为,这既是市场化的完全体现,也是中国这十几年来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一步。 他指出,过去两个月,几乎每家银行都在推行LPR,客户的接受度也开始大幅提升,这是大势所趋。对于法巴在内的外资银行来说,最大的影响是可以从事基于LPR的利率互换(IRS)和期权。法巴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希望继续开展。 目前,中国市场绝大多数利率风险对冲工具便是利率互换(IRS)。在LPR形成机制改革之前,国内挂钩LPR的IRS业务规模较小。据中国货币网数据,2019年1-7月成交16笔,成交额为20.45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8-12月挂钩LPR的IRS业务成交685笔,成交额为787.17亿元。可以说,新的LPR面世之后,迅速带火了利率互换交易的市场。 赖长庚介绍称,法巴是首批参与基于LPR的IRS的。一般来说,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国内市场所能产生出来的金融利益,除了简单的借贷以外,还有因为借贷所引起的、必须做的风险规避时所产生的机会。在LPR出来以后,IRS、利率期权等衍生品业务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和机遇,这对外资银行来说,是自从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一个业务开展机会。 另一方面,赖长庚不希望市场发展太快,以目前的步骤来讲是合适的。他解释称,中国市场非常大,一定是靠着大家对这个业务了解、使用性的增加,发展速度不会像非常浅的市场那样快。“进得太快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恐怕还准备不及。”赖长庚说。 但他预测,再过一年以后,整个市场的发展就不会是线性的,可能会是一个跳跃式的增长。基于LPR的IRS或期权的增长,在6个月或9个月以后完全会是跳跃式的增长。 为了适应整个市场,现在的LPR报价实行按月发布。对于LPR改革方向有何建议?赖长庚表示,未来LPR报价发布频率会更高。 “随着市场化的迈进,尤其是利率政策的变化,可能比现在来得更紧更密,很有可能像国外一样,也许不是一个月调一次,而是两个礼拜调一次,或者一个礼拜调一次。在这种情况之下,客户对于利率风险规避的警觉性跟要求就会更提高。这一切当然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是慢慢的完善应该是在既有的基础、期限上,或者是银行对市场的掌握上会做更多的调整,但是目前基本上架构已经完成。”他说。 金融开放充满期待 新一轮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外资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赖长庚表示,这对包括法巴在内的海外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欢迎和期待的。 一方面,金融开放对外资非常重要,因为外资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风险管理的方式,能开始支援国内实体经济。当前国内经济形态开始发生转变,表现为原来依赖大量外贸作为经济主体在这几年内慢慢转向国内经济。“因此转向国内经济就表示必须在国内的市场,尤其是债市或者股票市场,做很多的调整和改进,让这两个市场能够真正的支持国内的公司与企业。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外资银行开放代表着外资银行可以带来新的产品、新的思维来丰富债市和股市。” 另一方面,金融开放对整个产业也产生新的价值。赖长庚表示,“当开放了外资、开放了新产品、例如基于LPR的IRS跟期权就创造了新的业务、新的产值。外资银行对这个开放,是完全充满了期待的。” 赖长庚认为,金融开放不应仅局限于市场准入,也要重视市场治理和产品发展。市场准入方面,过去几年,对于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的开放步伐一直很快,例如是否能进中国成立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但另一方面,“我们让这些外资进来,是希望他们带来新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协助两个市场里面对中国企业或者中国银行能发展更好的规避风险的技巧或者得到新的融资的工具。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除了市场准入的话,在市场治理跟产品发展方面,恐怕还要让外资银行有更容易得到发展业务机会。” 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明确放宽对拟设外资银行的股东以及拟设分行的外国银行的条件;降低外国银行分行吸收人民币存款的业务门槛;调整对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的监管要求等。这也被解读为给了在华外资行的“国民待遇”。 对此,赖长庚表示,事实上,多年来外资银行都要求国民待遇。他指出,中国的银行市场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市场。因此,外资银行要求的国民待遇,通常是指在市场准入方面能享有像中国银行进入各种不同市场一样的待遇。但是在国民待遇项下,希望把外资行视为所有的全体国民在一般的治理项下都变成国民化,那外资银行进来后,就开始重新调试公司治理。“我们也希望监管能够看中我们的特殊贡献,或者我们在某方面可以对国家做出特别贡献的地方,让我们能够不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国民待遇的方式,让我们也能发挥我们特长来替中国服务。” 赖长庚认为,法巴的特长集中在金融产品和治理方面。“我们在全世界80多个地方有分行或者有代表处。法巴经过那么多次的金融风险,对维持风险的控管是经过实证的,也是经过危机处理的。所以对于产品、对于风险的控管是我们特色。在整个金融市场开放同时,你们绝对需要具有经验产品跟风险的管理者。” 过去的一年来,法巴在金融开放的新举措中先行先试。2019年9月,法巴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获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业务资质,成为首批获得该项资质的两家外资银行之一。获得这一资质后,法巴在同年12月和中信银行联合主承中国环球租赁发行的超短融,发行规模为5亿元,期限为16天。 赖长庚表示,中国目前的融资管道中,最大的还是银行借贷融资,占整个中国融资的80%左右。因此债券市场是分散融资来源的一个方向。对法巴来说,接下去几年的营业策略中会除了单纯直接融资之外,从债券市场方面来说,这是在中国业务发展主轴和重点项目。 他透露,到目前为止,法巴已经成为第一个担当的超短融主承,现在也在取得中长期债券主承的一些案件。“除此之外,我们在ABS或者是在其他的熊猫债方面一直有成就,我们认为这方面业务发展,完全不可限量。”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必然趋势 2020,人民银行、上海市政府等5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从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支持金融开放举措率先在上海落地。 赖长庚表示,发展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必然趋势,尤其在目前的环境之下,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要项。而长三角的人口和经济形态非常重要,是激励国内经济和消费发展的重要基地。新长三角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是在激励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国内经济作为主轴的一个发展。 过去几年,大多数外资银行的主轴发展从海外跨境业务慢慢转向国内业务,即本地化。在这种转变上,赖长庚认为,外资银行可能比其他行业的大型跨国企业晚了10-15年。“我们先前注意到跨境业务,现在我们注意到以国内市场作为主轴的利率业务以及国内经济的医疗、绿色作为主轴的业务。所以这一切的变化,对我们外资银行来讲是一个必然的变化,我们也愿意跟着这个变化而增长。” 历届陆家嘴论坛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进步。今年又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收官年”,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银行,法巴将如何支持这两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呢? 他表示,法巴最大的支持是加大在金融方面的投资,包括母公司法国巴黎银行还有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一直在加大中国投资的力度。“我们设定比较长期的计划,准备在中国持续投资跟发展,当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本地政府,还有国家对于这些方面的支持。对我们来说,以中国作为主轴发展,这两个政策是在砥砺我们更努力的朝这个方向前进。” 疫情冲击下的金融科技创新思考 今年的新冠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赖长庚表示,中国大概是第一个进入疫情、也是第一个出来的。 “一般来讲,我们原本预测中国经济在这一次疫情之下会有一个V型反转。现在我们认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反转会像耐克的钩型。我们对中国还是持续看好。有时候我们在中国、只关注中国的时候,完全忽略了周边相对的形势变化,当与相对来看的话,我们对中国其实是充满信心的。”他表示。 谈及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赖长庚表示,这会促使其思考法巴接下来的营业模式。“直观来讲,我们对于所谓的信用成本会不会增加,对于实体经济支援会不会有新的考量因素。但是对银行来说,这些都会过去的,这些是暂时性的因素。这一次疫情,让我们思考最大的反而是金融技术、金融科技。” 在他看来,客户可能因疫情受到冲击、经济恢复速度比较慢,但在一两年内这些会自然而然地被抚平。“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产业会是新的产业,我们工作模式会是怎么样,金融科技变化怎么样,这才是我们银行业要考虑的。”赖长庚如此感叹,对法巴来说,中国对金融科技的采用和领会大概是全世界最快的国家,看着中国经济变化的同时,可以亲身感受学习中国银行业迎接疫情挑战时以及疫后对金融科技或者其他的创新想法。 “对我们来讲,不但可以学、可以观摩,更何况我们也许有一天可以利用在世界其他的地方。”他表示。 来源:界面新闻
随着银保监会的一纸批文,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花落友邦。 6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批文,批复同意友邦上海分公司改建为独资人身保险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注册资本为37.77亿元。 友邦“分转子”的获批,也意味着我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诞生,以及我国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下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天花板”打破的实际落地。 多名业内分析师对表示,友邦“分改子”的落地也预示着其在中国内地将拥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将大大有助于其在内地的机构扩张,有望开启未来长达至少五年的高增长阶段。 而友邦人寿也表示,其将着手申请在中国内地其他区域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诞生 从去年年底友邦中国提交“分转子”申请开始,仅6个月之后,友邦人寿即成功斩获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的身份。 根据银保监会6月19日的批文,银保监会同意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其他分支机构也相应改建为友邦人寿旗下的分支机构。友邦人寿注册资本金为37.77亿元,总部依然设在作为其起源地的黄浦江畔。 同时,银保监会核准李源祥为友邦人寿董事长,张晓宇为友邦人寿总经理。 其中,后者之前就为友邦中国区CEO;而前者则在去年以高价“转会费”从平安过档友邦,今年6月1日正式接任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一职,作为曾经平安保险业务的“灵魂人物”,他在中国内地的寿险市场无疑有丰富的经验。 对于“分转子”的获批,李源祥表示:“友邦获批设立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我们倍感荣幸和喜悦。友邦人寿的设立是友邦逾百年征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持续支持中国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充分体现。” 友邦保险于1992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获发个人人身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非本土保险机构之一。 在中国的寿险市场上,友邦保险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一家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但在中国境内并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也因此其分支机构在过去很多年来一直囿于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市、江苏省五地。直到今年初,基于关于促进京津冀保险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监管政策和试点安排,友邦开始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营销服务部。 尽管分支机构始终没有太大的扩张,但得益于内地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友邦中国在营销员渠道的优势,在友邦保险的所有市场中,中国内地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都是最快的。根据其2019年年报,中国内地市场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27%,增速再次领跑集团,而友邦在内地市场2019年11.67亿美元的新业务价值规模也与香港市场的16.21亿美元差距进一步缩小。基于新业务的攀升,友邦中国内地市场2019年税后营运溢利同比增长28%,首次突破10亿美元。 如今,业内人士预计,友邦在中国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后,对其在中国的发展无疑将是新的契机。这首先就会反映在其分支机构的拓展上。 在今年友邦年报发布时期,时任友邦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黄经辉就表示,如友邦中国“分转子”计划获批,这将为友邦在中国内地把业务拓展至其他区域奠定新的基础。而友邦中国也将延续一直以来的“一线大城市”战略,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净值人群数量、资源人才调动便捷性等角度考虑来选定分支机构布点。 友邦人寿6月19日也表示,其将着手申请在中国内地其他区域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友邦“分改子”的落地预示着其在中国内地将拥有独立法人身份,这除了有助于其在内地的分支机构扩张外,对其公司治理、资源共享等均带来结构上的重大利好,有望开启未来长达至少五年的高增长阶段,使其加速成为友邦集团内最大的市场。 据了解,改建期间,友邦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将如常开展。友邦在中国内地的现有分支机构根据相关保险合同向保单持有人提供的一切保障、权益将继续有效,并由友邦人寿承继。 金融业扩大开放“硕果”累累 友邦人寿的诞生无疑也是本轮金融业扩大开放的一大“硕果”。 正像张晓宇所说:“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与获益者,我们很荣幸今天再度成为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排头兵’,并落户我们的老家上海。持续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规范有序的监管政策,为外资险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也将推动中国寿险行业迈入新纪元。” 事实上,在2007年友邦曾经向原保监会申请过“分转子“,但碍于当时外方持股比例50%的上限被否。而如今,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无疑让站在新百年起点上的友邦在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银保监会在去年12月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下称“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达100%。而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加码之际,友邦就成为市场普遍认为将率先开展相关动作的外资寿险公司之一。 友邦抢得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似乎也并没有出乎市场的意料。在上述通知发布时,就有外资保险公司高管对预测:“在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放开后,其实行业内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方股东都有意将在华寿险公司变为外资独资的性质,但其中友邦由于不牵涉要向中方股东收购股权的流程,因此自然会比较快。但相比友邦中国的特殊性,其他公司需要取得中方股东的同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诸如股东内部审批、协议等程序,因此速度不会太快,不过相信之后陆续会有实质性动作出来。” 其实已经开始有合资寿险公司正式宣布其独资控股计划。5月4日,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宣布,已与其在华寿险合资方——国民信托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收购国民信托所持有的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待监管批准及交易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其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而据此前了解,已获中德安联人寿控股权的德国安联集团仍有意向对中德安联全资控股。事实上,安联集团在此次金融业扩大开放中已有重大收获。作为此次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首批受益者,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已于今年初正式开业,其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集团的身份也成为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在保险业之外,金融业扩大开放下也屡有“硕果”。同样在6月19日,摩根大通宣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将公司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至100%。至此,摩根大通期货正式成为中国境内首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此前,外资的全资证券公司也已经落地。
金融业的本质是服务于资金,而资产管理业务具有天生的资金聚集性,这使得投行、律所、审计、评级等其他金融服务机构都环绕左右。当前,上海正不断向打造资管中心迈进,这也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部分。 近两年来,如贝莱德、路博迈、富达、施罗德、瑞银等几十家顶级资管机构落户上海,同时,外资对中国股、债资产的需求也在扩大。“中国在资管行业的开放非常具有节奏感,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从最早允许外资入股境内资管公司,到后面允许外资通过QFII/RQFII额度参与投资中国境内市场,再到批准外资私募以外商独资企业的模式成立境内全资控股公司并在境内募资。目前,外资已可申请公募牌照。通过这一系列开放举措既让外资深度参与中国市场,也引入了先进的治理、风控、投资理念。”路博迈中国区CEO刘颂日前对表示。 当前,上海已逐步建成中国的资管中心。下一步,若要进一步成为全球或区域性的资管中心,使得除了中国境内的亚太等地区资金聚集上海,刘颂认为,上海需要打造自己的离岸金融中心,在一定的监管框架下允许资金自由流动,在这一方面临港新片区将大有可为。 全球资管巨头聚集上海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60余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在陆家嘴设立了近90家各类外资资管公司,占全国90%以上;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10家中,有9家落户陆家嘴;全国26家获得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资格(WFOE PFM)的外资资管机构,23家设在陆家嘴。 今年4月1日起,中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就在当日,贝莱德与路博迈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为第一批递交申请的两家外资资管机构。 回顾中国资管行业的开放,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每一个阶段之间都相互协调、层层递进。”刘颂称。 在第一阶段,2003年中国监管部门正式出台相关政策,放宽了标准,外资资管巨头如景顺、交银施罗德、贝莱德、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都纷纷进入中国,以非控股股东的财务投资人模式入股中国基金公司,于是便有了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上投摩根等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到了第二个阶段,QFII制度出台,外资能够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2005年8月,QFII额度提升至100亿美元,直至今日,QFII额度完全取消,且债券通、沪港通也成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额外新通道。 “在这个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出现了不少投资机遇,QFII额度也使外资资管可从境外募资,帮助海外资金对感兴趣的中国资产进行布局。”刘颂称,直到2016年,WFOE PFM开闸,外资可以100%控股的模式开展资管业务,并能直接在中国境内募资、投资中国境内市场。 不过,此前外资的募资群体仅限于中国的高净值个人。直到2020年4月的第三阶段——外资可递交公募基金申请,待遇几乎已和内资无异。 全程参与了上述三阶段的刘颂表示,路博迈正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控合规、信息安全、投资策略等各方面都加速布局。“公募基金的框架相对繁复,外资在中国的内部IT系统需要全新且独立,数据不能同海外母公司共享等,这套体系在设立的过程中需要与母公司和中国监管机构进行诸多沟通。” 就中长期而言,外资瞄准的是中国庞大且尚未被开拓的养老市场。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市场的潜在资金规模巨大,这也是外资在海外得以做大规模的主要来源,未来若中国公募基金得以全面开拓养老市场,这就意味着资管行业将迎来新时代,而这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同时,是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需求与日俱增,自2018年开始,中国A股、人民币债券被纳入多个国际主要指数,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在岸资产总额达到6.4万亿元(合9000亿美元),其中包括1.9万亿元股票、2.3万亿元债券。 临港助力上海打造区域资管中心 目前,上海无疑已经成为中国境内的资管中心。如何进一步发挥对全球资金的吸附效应,成为能与新加坡或中国香港比肩的区域性、国际资管中心,关键就是资金可自由流动、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 外界认为,临港新片区大有可为。今年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发布并提出3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支持金融开放举措率先在上海落地,其中临港新片区的金融先行先试内容引发关注。 在刘颂看来,临港新片区可以作为上海的离岸金融中心,所有的国际资管中心都有自己的离岸金融中心。 刘颂解释称,“假如上海是亚太地区的资管中心,那么一家全球性资管公司,不只要投资A股,而是要将整个亚洲股票投资团队和其发行的产品都注册在上海,这一产品可能需要从韩国募资,并投向越南市场,这就需要所在注册地的资金能够自由流动,而非仅通过目前的QFII/QDII这类安排。因此,如果临港能在一定的监管框架内允许资金自由流动,则上海将有望真正成为区域性资管中心,对区内资金产生聚集效应,有机会与中国香港、新加坡匹敌。” 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湧此前提及,未来上海有可能成为“伦敦+纽约”的综合体,新片区借鉴伦敦打造人民币和外汇离岸金融中心、陆家嘴借鉴华尔街打造人民币在岸金融中心,两者形成互动整体。 就法律体系而言,国际金融法律业务领域资深专家、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葛音对记者称,市场化、法治化、透明化是国际化的大前提。上海自贸区也在深入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在新一年更是首次跻身全球排名前40,而上海则是权重达到55%的中国样本城市。这些都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资管中心创造了积极和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