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宏观数据映衬地方经济复苏图景 近期各地纷纷公布今年前5个月宏观经济数据,地方经济复苏图景显现。从最新数据来看,地方经济普遍呈现向好趋势,多数省份工业生产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各地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银行负债端上演“跷跷板”:结构性存款压降 同业存单发行攀升 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一度扩张,在4月末创下12.14万亿元的规模新高。随着监管加大整治力度,结构性存款规模降温。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11.84万亿元,环比4月末下降逾3000亿元。 >>监管摸底险企融资情况 重点关注资本补充工具能否真正“补血” 对于负债经营的保险公司而言,充足的资本金是维持正常运转的“血液”。在业务扩张、到期给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亟须“补血”。 >>让利需求与风险压力并存 银行“高分红”能否延续? 如今,银行既肩负着让利于实体经济的责任,又要留存一定利润保证未来发展和风险抵御能力,同时需兼顾对股东的合理回报。对上述问题的权衡,考验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智慧。 >>惠民扩内需 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将加快上马 据经济参考报6月24日消息,记者获悉,近日,各地陆续披露前5月民生工程进度单,彰显特殊之年民生为要。值得注意的是,立足于惠民生扩内需,有关部门和地方还在密集部署,开列民生工程建设计划和投资清单,提速推进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项目落地。扶贫工程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养老医疗公共服务等成为建设重点。
看上去文质彬彬 ,却内心坚定,步履有力的杨云鹏,一晃儿已经加入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十年了。十年前一个跨界转行的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印证了杨云鹏坚毅果敢的人物性格。 从贸易到金融的抉择 本科毕业,杨云鹏便进入一家经营集装箱班轮运输的国际贸易公司,从事市场企划工作。这份工作一干便是六年,经历贸易行业从高速发展走向平稳发展,同样杨云鹏也走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这时一个前往韩国作为驻韩代表的机会出现在杨云鹏面前,是继续在贸易行业深耕,还是选择跳出行业去外面看一看,成为杨云鹏的一道选择题。 这时处于临近研究生毕业的阶段,杨云鹏的导师和同学建议他尝试一下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更具挑战和机遇,于是他辞掉原来的工作,一头迈进金融领域重新开始新的历程。 从市场企划到产品经理的转变 2010年8月杨云鹏加入到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就职于企业金融部。曾经的市场企划变身为金融界“小白”,杨云鹏也承受着初到民生的压力。他用“生存阶段”来形容最开始的时期,所幸遇到了非常包容和团结的团队,对他这样的初到银行领域的新人,团队的领导和同事都非常愿意帮助他,给他很大的鼓舞和助力,也让他能够较为快速的度过那段最初的“生存阶段”。当然,这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学习,在产品案例中学,在团队运作过程中学,可以说无时无刻不敢懈怠,努力跟上同事们的节奏是杨云鹏心中对自己的要求。 犹如一粒种子浸入在一片肥沃的土地里,努力汲取养分,终有一日会破土而出,生根发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杨云鹏在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的最初阶段亦是如此。作为产品经理,杨云鹏自身便努力加快对金融银行业、对民生银行的熟悉、适应和学习,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快速掌握银行产品及业务知识。一年多的时间里协同部门同事参与客户营销和产品设计,获批多个授信项目,涉及市级大型国企集团和部分重要民营企业,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0亿。这对于一个初入银行业的新人来说已是不俗的业绩。 从一线到二线的切换 适应了初入银行的工作节奏后,杨云鹏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被调任到公司银行部,这便是一个可以在整个分行的视角下去更全面的了解、感受民生银行的机会。这时的他专职负责推动全行公司业务以及现金管理业务,正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杨云鹏对民生总行、天津分行的整体运营有了更全面的、更系统的认识,这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 2011年杨云鹏参与撰写的现金管理项目获得了民生银行总行2011年度最佳金融关键产品服务方案“金策划”二等奖。 2013年杨云鹏再次调回一线,在机构金融一部担任产品经理以及市场总监助理,由于拥有之前在公司银行部的经历,这为他重回一线开展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间杨云鹏在天津分行的工作从一线到二线的不断切换下,让他快速成长起来,努力的付出收获了令人满意的业绩和荣誉。2016年参与中标天津市政府债发行有史以来单次金额最大的银行项目; 2017年先后开发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天津市大型国企集团,央企下属子公司,天津市混改业务核心企业及金融租赁公司等6家客户,获批额度16亿元; 2018年度累计获批发债项目3个,获批额度61亿元。 就是这样杨云鹏一步步扎实的在民生银行深耕,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付出自己的百分之百的努力。 从产品经理到支行副行长的成长 2019年4月杨云鹏被调到天津华苑支行任副行长,职位的再一次变动充分说明了他工作能力的突出,更反映出他敢于接受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坚毅性格。 杨云鹏认为,今天的银行业与他刚入行时已大不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产品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客户需求不断提高,简易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金融行业,银行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多面,银行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随时随地掌握行业信息,客户动态,主动了解客户需求。 打造学习型团队是杨云鹏作为支行领导的工作方式之一,他经常向同事们强调持续学习的必要性,他认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是每一个客户经理或者产品经理必须的要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民生银行的“团结、高效、专业、创新、合规”十字方针一直印刻在每一个民生人的内心,成为民生人对自己的要求。 对于杨云鹏来说,银行工作的忙碌是很多行业不能相比的,经常和团队一起挑灯夜战,做调研、写方案、立项目都是在平常不过的。即便是工作之余也时刻保持着行业的敏感。他说如果有时间来一场短途的旅游那么正好是他短暂“放空”自己的机会。旅行归来,再次以满满元气投入到团队和工作中。 在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的十年间,杨云鹏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绩和荣誉,多次获得天津分行“先进个人” “公司业务能手”的荣誉以及“四星级客户经理”荣誉称号。杨云鹏时常会说,感恩有民生银行天津分行这样的平台给他施展的机会,感激有民生银行天津分行这样的团队给他鼓励和支持,也感谢自己当时职业生涯中勇敢无惧的选择,未来还会有下一个十年在等待他去奋勇前进,书写更加精彩夺目的篇章。
中国财富管理 50 人论坛(CWM50)课题组近日由CWM50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牵头,多名专家参与,撰写完成了《传递中国信心,坚持民生导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会精神解读暨宏观调控政策建议》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以下为报告全文。 传递中国信心,坚持民生导向,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会精神解读暨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 报告摘要 随着 2020 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阶段。近日,中国财富管理 50 人论坛(CWM50)举办“两会解读暨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专题会议,邀请两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对两会精神进行解读,并就两会向市场传达的信号、各界针对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讨论和争鸣的热点焦点、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金融工作如何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当前复杂国内外形势新下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两会明确了今年的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回应了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财政和货币政策力度、经济工作重心等问题的关切,有利于凝聚共识,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指引下一阶段工作方向。与会专家围绕宏观政策的力度和着力点、如何理解不设经济增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方面,CWM50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宏观政策从“民生”角度而非“刺激”角度着眼,以就业和民生为导向,稳住经济基本盘; 二是将刺激投资、扩大消费、稳定民生相结合,减少因投资不足造成的供给抑制,形成乘数效应; 三是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点救助出口企业和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 四是出台更加具体的举措推进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细化土地制度改革和区域一体化改革措施,激发民间经济活力; 五是防范农民工失业返贫带来扶贫基数的暴涨; 六是对“摊贩经济”和个体经营户实行更友好的工商管理; 七是鼓励绿色项目投资和绿色消费增长,发展绿色金融。 报告正文 一、两会向世界传达的积极信号 两会的胜利召开,象征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党和政府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着科学的判断。我国有着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以及亿万勤劳智慧的人民,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心。 两会明确了今年的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回应了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财政和货币政策力度、经济工作重心等问题的关切,有利于凝聚共识,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指引未来工作方向。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由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在剩下的七个月时间中需要抓紧政策落实,尽快收到实效。 二、各界普遍关心和争鸣的热点问题 (一)财政政策的力度、着力点和可能的负面影响 1、积极财政政策的对冲力度是否足够?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无论是与 2008 年金融危机时期“四万亿” 计划相对于当时的GDP的比重相比,还是与此次疫情期间美日欧发达经济体出台的刺激政策相比,中国当前财政对冲力度均显不足。 另一部分专家学者则认为,3.6%的预算内赤字率加上新增专项债规模、特别国债规模、存量财政资金盘活以及为企业减税减负资金,中国财政刺激力度并不小。此外,今年不会为了稳增长而强刺激,要考虑可持续性。 2、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保民生”还是“保投资”?是“新基建”还是“旧基建”?是“保需求”还是“保产业链安全”?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今年的财政政策不是着力于强刺激、稳增长,财政支出的重点是“保民生”而不是“保投资”,财政政策的民生属性浓厚。 也有部分市场人士指出,从财政支出的方向来看,用于投资的部分占比超过一半,用于“六保”的资金可能不足。从基建投资安排上看,传统基建项目更多。 此外,部分市场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产业链安全问题对就业和经济的影响可能比疫情更加深远。因此,今年的财政政策还要格外重视保产业链安全的问题。 3、如何看待财政刺激政策的潜在负面影响? 部分学者表示,通过对部分省份已经公布的新的基建项目名单的初步测算,符合发改委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的项目占比只有10%,与十年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基层调研中发现,最近地方又审批通过了大量的煤电项目。这种为稳增长而放松环保要求的势头值得警惕。 (二)货币政策的力度、传导效率及实体企业让利 1、稳健货币政策的对冲力度是否足够? 部分市场和学术界人士认为,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升,货币政策有收紧趋势,货币政策刺激力度不足。在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的过程中,央行对市场提供的流动性支持不够,抬高了政府融资成本。 另一部分专家学者则认为,当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处于适当水平。过分充裕的流动性和过低的资金利率可能导致 2016 年的金融市场乱象卷土重来,稳增长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防风险。 2、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是否不足?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传导效率不如可直达实体经济的财政政策。但也有学者表示,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公平性考验和市场化程度不足等难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望得到提高。 3、金融行业能否进一步给实体企业让利? 在疫情冲击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6.7%,而同期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因此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银行盈利太多,挤压了实体企业利润空间,呼吁金融业进一步向实体企业让利。 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指出,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银行业经营压力尚未完全显现。随着未来不良暴露、核销及补提拨备,银行业利润将会受到侵蚀。 (三)不设经济增速目标,还要不要稳增长?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意味着经济增长目标重要性下降,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增长力度将会不及预期。 有的专家和学者则认为,不设经济增速目标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不重要了,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指出,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四)若两个“翻一番”目标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 有部分人士认为今年两个“翻一番”目标无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能无法按期完成。也有市场和学术界人士指出,全面小康的衡量标准,不仅仅是增速目标,而更多在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定能取得胜利,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很大。 (五)如何解决“地摊经济”等就业形态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的问题? “地摊经济”有利于稳就业目标的实现,但和现行法律规定之间存在一些冲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但这种就业形态涉及城市管理、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难题,可能还存在无证经营的问题,需要及时补齐法律短板。 三、完成今年发展主要目标,争取“十四五”良好开局的政策建议 (一)宏观政策制定立足于“民生政策”而非“刺激政策”,稳住经济基本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 的新路子。“新路子”意味着发展理念、发展逻辑的转换,因此宏观政策不应从“刺激政策”的角度来看待,而应当从“民生政策”的角度去看待。与以往稳增长的方式不同,此次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保民生。稳定了就业和民生,就为未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在政策设计和资金运用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坚持民生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将刺激投资、扩大消费、稳定民生相结合,形成乘数效应 受新冠疫情、经济全球化逆流等因素影响,外需受到很大冲击,扩大内需显得更为必要。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较大,可以鼓励有财力的地方用消费券扩大消费。当前许多领域的消费不足是由于投资不足导致的供给抑制造成的,要利用供给侧改革的办法,补齐供给短板,满足社会需求。 在医疗、养老、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要加大政府投资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缩小市场供需缺口。这样既能刺激投资,又能扩大消费,还能改善民生,从而将投资、消费、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举三得,形成乘数效应。 (三)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而不仅仅局限于救助小微和民营企业 小微企业对稳定就业意义重大,因此对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进行救助、稳定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共识。但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角度看,现在还需要救助出口企业,救助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这些关键企业可能本身是大中型企业,但关联着一大批中小企业。保证它们的正常经营,对于维持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转和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的生存,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政府拖欠企业的款项,要尽快拨付,比如增值税留抵退税和新能源领域的补贴款等,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面对国际上的技术封锁,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中国率先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复产复工和产业链、供应链重启速度领先全球,要利用“中治外乱”的机遇,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出台更加具体的举措推进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激发民间经济活力 对外开放方面,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在国内市场,也可以探索出台民营企业投资的负面清单,大幅度减少民企的行业准入限制,实现国企、民企、外企公平竞争。在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等方面,可以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盘活土地市场,促进区域协同,激发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在“两新一重” 建设过程中,所有的项目要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市场的力量,把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 (五)防范农民工失业返贫带来扶贫基数的暴涨 受疫情冲击,当前失业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如不能快速解决这部分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很多“手停口停”的失业者很可能重新返贫。在农村,由于大量农民工未能返城,隐性失业和潜在贫困人口规模巨大。因此,当前需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因农民工的失业潮和失业返贫带来的扶贫基数的暴涨。 目前我国失业率数据尚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中的失业状况,尤其是对农民工群体的失业状况统计和救助还有较大不足。要完善统计方法,全面掌握失业人口数据,尤其是农民工失业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救助。 (六)对“摊贩经济”和个体经营户实行更友好的工商管理 课题组调研发现,大量的个体经营户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游离于统计范围之外,原因有二:一是注册登记的手续较为繁琐,或要求较高;二是担心注册登记后会面临更多的监管和税收。因此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针对个体经营户和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但找不到合适的政策对象。对于“摊贩经济”和个体经营户,要简化注册登记手续, 放宽登记门槛和要求,降低注册登记和合规检查的成本,让个体经营户愿意登记,并认识到登记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前提和条件。 (七)鼓励绿色项目投资和绿色消费增长,发展绿色金融 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防止在稳增长压力下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牺牲长期利益。中央和地方的基建项目当中,绿色项目的比重要大幅度提高。非绿色项目也应当达到规定的环保标准。 在刺激消费的过程中,也应当鼓励绿色消费,比如更多地支持新能源汽车而非燃油汽车,支持节能环保家电等等。在绿色金融领域,央行可以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激励;地方政府专项债中投资方向属于绿色环保项目的,可以探索发行绿色债券。(完)
巨人网络(行情002558,诊股)董事长史玉柱发文称,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董事会已经超龄服役。他表示,将来谁主持民生大局都支持,但以董事长为首的管理层的收入,必须与公司市值挂钩。他指出,民生有大批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应该大胆破格提拔到各级管理层里,不能再论资排辈。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近2个小时的记者会当中,民生话题仍然是“重头戏”,但今年更加关注就业和受疫情影响返贫的社会群体生活保障。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我们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 采取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如何保证资金真正惠及企业,避免空转?李克强表示,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是“过路财神”,直达基层。 “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这些都是有账可查的,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李克强说。 此外,李克强还强调,中央政府这次是带头过紧日子,我们把中央部门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缩了一半以上,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表示,新增国债、特别国债乃至传统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一定要把绩效二字植入项目规划当中,让这些钱花得更有效。 “除了强调绩效导向外,还要注重绩效管理,按照事前绩效目标的设计,事中的绩效监控,事后的绩效评价,全过程突出所有财政性或者投资性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的设定,保证我们的绩效管理,真正体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低效少安排、高效多安排这么一个挂钩机制。”王泽彩说。 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业”一词一共出现了39次、“民生”一词出现21次,名副其实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确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确比去年低,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作支撑。我们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定为6%左右,今年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是6%了,所以我们这样做也是实事求是。 李克强进一步指出,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我们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岗位保得住,但要公平合理。而且我们还要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即便失业了,也要短时期内有再就业的机会。 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李克强强调,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扩低保和失业保障范围 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收入下降,甚至一些人面临返贫。政府未来如何兜住民生底线,保障民生? 对此,李克强指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但有6亿人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这个收入在中等城市连租房都困难。疫情后,如何保障困难群众以及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采取了纾困政策用于保障。 “今年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这是党中央对人民的承诺。”李克强表示,按照原来的数据,我国有500多万贫困人口,疫情带来了新的冲击,脱贫任务更重了。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上,做任何决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现在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但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把他们保障住是有能力的。我们要求一定要把账算细,把钱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实保障。 对于养老金,今年也提高了标准。李克强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保结存和储备是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已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为2019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作者 | 顾梓仝5月29日,有消息称民生银行召开了干部大会,宣布中银香港原副董事长、总裁高迎欣出任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此前,中银香港于5月25日发布公告称,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兼总裁高迎欣自5月25日起辞任。有消息称,离任后的高迎欣或将出任民生银行董事长。对此,民生银行方面当时回复搜狐财经称,不清楚此事。按照相关程序,高迎欣需先被纳入民生银行第八届董事会候选名单,通过股东大会、监管部门任职资格批复等程序。民生银行董事会素以股权分散、大佬云集著称,各大股东内部之间的矛盾亦由来已久。3月30日,董事长洪崎主持的民生银行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副董事长刘永好、张宏伟分别对32项决议中的多项议案投下了反对票或弃权票,公开表达了对民生银行经营管理、股东回报等的不满。董事会推迟换届再生波澜,大股东动作频繁5月25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东方集团于2020年5月22日将质押的1.04亿股公司股份解除质押。同日,又将持有的1.43亿股质押。公告显示,截至5月25日,东方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东方有限和华夏人寿持有公司可行使表决权股份数合计约为34.6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91%。民生银行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前夕,又一股东开展动作。2019年12月,民生银行发布《关于董事会换届选举并征集董事候选人的公告》,宣布民生银行拟启动董事会换届工作,候选条件是单独或合计持有已发行的有表决权股份总数3%以上的股份的股东可提名股东董事。公告发布次日,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在微博表示:“新董事会成员收入必须与业绩市值挂钩。”受疫情影响,民生银行推迟了董事会换届工作。2月28日,民生银行公告称,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工作需相应延期,第七届董事会董事的任期将顺延至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第八届董事会为止。目前,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候选人名单尚未出炉,但一系列动作使其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工作显得扑朔迷离。换届前夕,希望系刘永好、巨人网络史玉柱等多名股东董事动作频频。自2019年11月4日至2020年1月21日,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28个交易日共买入1.13亿H股,持股比例1.36%,希望系在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也增至4.67%。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1月16日,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名下Alpha Frontier Limited从女儿史静名下的信托账户接手了约7.14亿股的民生银行H股。此外,民生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度,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增持民生银行近11.28亿股,持股比例达4.26%;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增持近1000万股,持股比例3.02%。截至2019年底,民生银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安邦系(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79%,泛海系(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61%,希望系(新希望六和投资有限公司)持有4.18%股份,东方系(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夏人寿一致持有6.06%股份。据悉,民生银行第七届董事会董事一共有18名,其中包括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史玉柱、吴迪、姚大锋、宋春风、田志平、翁振杰9名股东董事。此外,今年2月22日,银保监会宣布,从安邦集团拆分新设的大家保险集团已基本具备正常经营能力,依法结束对安邦集团的接管。公告显示,大家保险承接安邦持有的78.1亿股民生银行股份,占比达17.84%,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传空降新董事长,前三任系民生银行创始成员民生银行成立之初,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的经叔平成为首任董事长,其享有投票权但并未持股。同年,董文标出任民生银行副行长。2006年6月,经叔平卸任,董文标升任民生银行新一任董事长。2014年,董文标卸任民生银行董事长,前行长、副董事长洪崎接任。彼时的民生银行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不管在业绩还是市值方面都表现亮眼,在股份制银行中与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开资料显示,洪崎自1996年担任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主任,2000年任副行长,2009年担任行长。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三任董事长皆是自1996年民生银行创立之初的老“民生人”,亦不代表股东董事中的任何一派。而此次盛传即将接任民生银行董事长的高迎欣则类似于“空降”。公开资料显示,高迎欣于1986年加入中国银行,曾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执行董事,并曾在中国银行集团境内外多家机构担任不同职务,包括中国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中银国际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等。股东董事波涛汹涌,刘永好曾被迫出局天眼查显示,民生银行创办于1996年,是内地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彼时,刚刚成立的民生银行共有59家股东,股权相当分散。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在上交所公开上市。上市前,民生银行进行了一系列股权重组。经调整,上市前民生银行排在前三名的大股东分别为新希望集团、东方集团和泛海集团。此后,股东董事之间矛盾日益显露。2006年,民生银行第四届董事会换届时,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顶替刘永好副董事长的位置。而时任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却在董事选举中落选。被“踢”出董事会后,刘永好不断增持民生银行股份,并于2009年的股东大会重返董事会,同时当选民生银行副董事长。2014年,董事长董文标卸任后,民生银行一落千丈,各大股东异动频繁,颇有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阵势。先是安邦保险2014年起强势入股民生银行,持股比例超20%,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随后,2015年,史玉柱主动辞去董事席位。2016年6月,东方集团和华夏人寿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双方合计持股7.05%,超过泛海系。反观泛海系这边,自2016年7月11日起,卢志强四个交易日内斥资75亿元累计增持8.44亿股,持有民生银行总股本(A股+H股)比例超5%。同时,中国人寿、复星集团陆续清仓,新希望减持民生银行股票。由于安邦的强势入股,本该于2015年召开的第七届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宣告延期。直到2017年,第七届董事会换届才姗姗来迟。其中,洪崎续任董事长,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梁玉堂为副董事长。此外,安邦系三人入局民生银行董事会,史玉柱辞任两年后重任董事;中国人寿、复星系退出董事会,新希望减少董事会席位。目前,高迎欣是否出任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长还不得而知。随着民生银行第八届董事会换届的临近,一场“大战”不可避免,而新任董事长的到来又能否平衡好各方利益,民生银行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并不妨碍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等一系列民生指标传递发展信心,表达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办好群众关切事情的决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稳就业、保民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挑战下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GDP增速快慢只是其中一个维度,保障和持续改善民生真正反映经济增长质量,是比GDP增速更值得关注的指标。 在疫情所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之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项民生指标和一系列惠民部署与举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这些暖心政策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改善社会消费预期,是扩大内需、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六稳”还是“六保”,都把就业放在首位。聚焦重点人群分类施策,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难,打通农民工返岗“堵点”,补上复工“断点”。财政、货币、就业等宏观政策形成合力,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及时“供氧”“输血”,想尽一切办法让它们生存下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稳住了中小企业,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狠抓各项攻坚工作的落实,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明确部署,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是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只要把发展的目标恒久定格在“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上,就一定能够把蕴藏在人民之中的磅礴伟力激发出来,踏平坎坷成大道。(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曹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