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5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财政资金怎么花?重点领域支出如何保障?针对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 财政政策力度空前,发挥稳定经济关键作用 今年财政政策将以更大的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提高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是特殊时期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的特殊举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认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下行压力和社会民生压力加大,重点领域风险有所集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旨就是对冲风险。 “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活力,结构性财政政策比总量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明显。”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今年财政政策的“三支利箭”力度空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具体体现:把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可以有效对冲疫情造成的财政减收增支影响,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可以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弥补财政缺口,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并预留部分资金用于解决基层特殊困难;安排地方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可以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 今年赤字率首次突破3%,意味着什么? “今年以来,中央大幅增加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加快发行使用进度,有效地拉动了地方投资。”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代表介绍,一季度湖南省发行一般债券257亿元、专项债券441.5亿元。“一季度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9%,专项债券发挥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绝对规模3.76万亿元,为历年最高。”恒大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认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2019年中国政府债务率为54.2%,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是可控的。 精准发力“六稳”“六保”,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增长3.8%,重点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扩大内需、加大基本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等方面,财政政策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主线明晰: ——下大力气保市场主体。今年将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年底。“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些举措‘放水养鱼’,将为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企业创新、居民创业活力,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代表说。 ——投入真金白银织密民生保障网。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提高5%,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升至4%,居民人均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中央财政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484亿元……“今年基本民生投入力度更大、保民生底线的政策更多,这为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拉动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撑。”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代表说。 ——多方筹资保基层运转。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安排特殊转移支付6050亿元;自3月1日至6月底,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5个百分点,新增留用约1100亿元全部留给县级使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代表认为,中央加大力度下沉财力,强调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对基层政府来说是“及时雨”。 ——在保障粮食能源安全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将支持新建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供应,继续出台支持页岩气、煤层气开采利用,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等措施;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等措施。“在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2020年预算安排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方位发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张连起委员说。 刘尚希委员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坚持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同时也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思维,统筹考虑应对风险和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大培训投入等政策,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预算报告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持续发力。比如,对新增专项债的使用突破了传统思路,增加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回应了群众关切;再如,安排专门资金重点用于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能解决眼前问题,也利在长远。”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陈春平代表说。 各级政府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3%,但财政支出仍保持一定强度,殊为不易。各级政府要真正过紧日子,节用裕民。”刘尚希委员说,今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这一点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财政资金使用必须大力提质增效,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财力向基层下沉后,要把资金管好用好。”戴运龙代表表示,要灵活用好库款调度和转移支付政策,统筹财力,加大对市县基层支持力度,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领域,兜牢兜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底线;同时深入分析疫情对经济运行和财政收支的影响,强化税收收入组织、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今年举债规模增幅较大,特别要注意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后门’,严禁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张连起委员表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采取综合性措施,支持地方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记者 曲哲涵 李丽辉 赵展慧)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
中新网合肥5月25日电 (记者 吴兰)“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冲击,安徽省财政把实施民生工程、推动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召远25日介绍说,“2020年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截至4月底,各级财政已累计拨付资金814亿元,突出支持社会救助、卫生健康、教育、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 在当日举行的安徽省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部署要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王召远就该省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工作进行介绍。 据介绍,在坚决兜住底线、强化重点领域资金支持方面,牵头实施33项民生工程,支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 王召远说,坚持以“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1.1亿元,比上年全年增加19.1亿元,增长13.5%。统筹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1亿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统筹下达省以上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4亿元,较上年增加6.2亿元,支持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应保尽保要求,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此外,在围绕疫情涉及的就业用工、教育复学、困难兜底、医疗保障等方面,累计拨付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资金2.5亿元,着力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累计拨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资金332亿元,确保各项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推进;累计拨付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等资金78亿元,落实好校园封闭式管理、错时错峰复学复课等要求。同时,及时拨付各类困难人员救助资金,支持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 “就业”高频出现的背后,是宏观政策层面就业优先底线思维的逐步凸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关切,更是做好全局工作必抓的“牛鼻子”。 如果说GDP增速是经济发展的“面子”,那么就业毫无疑问就是民生关切的“里子”。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着力稳就业、保民生,正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做好疫情“加试题”的关键之举。 淡化“面子” 聚焦“里子” 39次提“就业”凸显底线思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出现39次,再成高频词。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受全球疫情冲击,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做好就业工作,是当前畅通经济循环、提升经济活力的关键一环。 因此,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而不论是“六稳”工作的“稳就业”,还是“六保”任务的“保居民就业”,“就业”都“置顶”首位,凸显稳岗位、增就业、保民生的政策关注。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保就业”的明确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越是不确定性增加,“保”的意义就更大。“六保”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底线思维。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守住 “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端稳“饭碗” 兜底民生 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受疫情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猛增,而对冲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只有千方百计地“保”,才能化解就业的风险。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具体怎么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同时,就业的主要承载是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所以,企业要先活起来,市场要先有订单,就业才能稳得住,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对此,报告中也进行了相应的安排和部署。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 事实上,疫情期间,各地各部门已经发放了不少“政策包”,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保存量、拓增量、畅供需多措并举,全面强化稳保就业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表示,兜底民生,主要靠四方面政策发力: 一是以转移支付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尤其是中央新增的两万亿财政资金;二是要通过宏观政策与转移支付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这是中国解决居民就业的最重要渠道;三是货币政策要充分与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相互配合,保障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高货币政策向基层传导的效率;四是积极有为的就业促进政策,包括如何解决重点人群(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如何为失业人员提供救济以及再就业再培训服务等。 深化改革 精准发力 代表委员热议援企稳岗扩就业 当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也是受到疫情冲击的主要对象。 企业是就业的基础,企业稳则就业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从中央到地方,财税、金融、社保等多方面政策接连出台,为企业纾难解困,千方百计保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提出,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围绕稳就业保就业以及助企纾困,密集出台大量政策举措,但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蔓延,国内外因素叠加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下降,一些中小企业“找订单难”,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姚劲波建议,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用工及融资成本。包括进一步降低公积金和社保缴纳比例,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引导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他还建议,积极推动灵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担企业用工成本。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建议,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调整和加快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同时,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一系列政策措施优惠力度大、受益范围广,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张连起说。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正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引。而做好当前的就业保障工作,着力稳就业保民生,也正是“留得青山”的必然选择和“赢得未来”的必经之路。(任妍)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颜色 (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实录) 一、事件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二、点评 此次两会亮点在于没有明确提出GDP增长目标,而将政策重点转向稳就业与保民生。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今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扶贫和社会保障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第二,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大,实体企业与低收入群体亟需政策扶持。虽然两会并未明确GDP增长目标,但我们认为GDP仍需保持2-3%左右增速,以稳定就业和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翻番。 财政与货币政策思路体现为通过稳企业来保就业,优先支持民生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与个人。财政政策一大亮点在于在财政收入受减税降费和疫情冲击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更加积极有为但仍保有节制,优先支持民生与社会保障,继续为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以确保“六稳”“六保”。同时仍注重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两新一重”,以稳住中国长期经济基本盘。货币政策着重于扶持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为企业降融资成本提供融资便利,以保住市场主体,通过企业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保障民生与社会稳定。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颜色 (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实录) 一、事件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二、点评 此次两会亮点在于没有明确提出GDP增长目标,而将政策重点转向稳就业与保民生。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今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扶贫和社会保障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第二,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大,实体企业与低收入群体亟需政策扶持。虽然两会并未明确GDP增长目标,但我们认为GDP仍需保持2-3%左右增速,以稳定就业和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翻番。 财政与货币政策思路体现为通过稳企业来保就业,优先支持民生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与个人。财政政策一大亮点在于在财政收入受减税降费和疫情冲击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更加积极有为但仍保有节制,优先支持民生与社会保障,继续为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以确保“六稳”“六保”。同时仍注重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两新一重”,以稳住中国长期经济基本盘。货币政策着重于扶持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为企业降融资成本提供融资便利,以保住市场主体,通过企业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保障民生与社会稳定。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
保居民就业—— 精准对接 吸纳更多人才 “灵活用工需求同比增长25.6%,超过30万家企业通过我们的免见面服务推进业务。”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跃介绍,作为一家在线创意服务平台,疫情防控中,公司出台5方面措施,帮助全国超7万个创意服务供应商在线复工。 “对业务减少的企业,我们鼓励其将自身闲置的设计、营销、IT开发等人力资源通过数字平台转租给其他企业,减少裁员。”朱明跃说,这项计划试运行半个月后,已上线设计师、电商客服和软件工程师3种职业,一批人才接到业务。 “就业一头是企业,另一头是人才。”不久前,朱明跃联合平台上的企业启动“百所高校万名学子在线实习实训、灵活就业”助力计划,这些企业将拿出1万—2万个岗位给技能型大学生,让他们实现线上灵活就业。 针对今年就业形势的变化,朱明跃认为,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自然能够吸纳更多人才就业,稳定就业形势。 他建议,一方面,出台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牵头创新培养模式,建设数字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培养力度。 保基本民生—— 发展产业 巩固脱贫成果 5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陈玉村的早熟桃基地里,全国人大代表、村支书张文喜带着村民锄草、施肥。 “这是我们村最大的扶贫产业。”张文喜说,全村26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有16户在早熟桃基地务工。受疫情影响,早熟桃基地将减产10%—20%。且早熟桃5月底上市,以往这个时候,基地负责人手机早被客商“打爆”,而现在,只有两三个客商表达了下订单的意愿。如果今年亏本,不仅每年60多万元的劳务工资难发,每年5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金也难支付,将直接影响村里的脱贫成果巩固,增加返贫风险。 今年,500亩油茶也可能面临销售难题。张文喜在调研的同时,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把村里的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卖出去,“让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有收入、有信心。” 张文喜认为,发展村里的产业是民生大事,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是基本民生要求。陈玉村有29户低保户和五保户,还有部分空巢老人。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基本民生,湖北武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陈玉村则集体出资,购买“爱心菜”和防疫物资,免费分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所需。来北京参会前,张文喜走访了村里的低保户和贫困户。 “长期看,还是要靠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张文喜说。 保市场主体—— 降低成本 激发企业活力 “结合人工智能方面的经验,公司快速研发多款助力疫情防控的科技产品及应用方案,比如AI智能体温人脸追踪监测、疫情排查微登记小程序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损失。”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行情600728,诊股)董事长兼CEO刘伟介绍,疫情发生后,佳都科技的合同执行、项目回款和市场开发均受到影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企业积极自救的同时,各地各部门连续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拿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来说,我们实现了2000多万元的退税,从申请到到账仅用5个工作日,解了燃眉之急。”刘伟认为,当前新基建驶入快车道,5G、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新技术和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给民营高科技企业带来机遇。企业发展正全面回归常态,“我们对下半年充满信心”。 当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超1.2亿户。刘伟建议,下一步应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精准助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要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布局,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场景应用上给予自主可控的国产核心平台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更多支持。建立清理和预防拖欠账款的长效机制,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保粮食能源安全—— 农业科技 护航量质双升 “今年公司新种800多亩双季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新化县枫林街道办接龙村村支书阳海玲介绍,她创办的锄头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保证2000多亩一季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新开垦利用村民撂荒地,增加了双季稻种植区。 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湖南今年接连出台政策,鼓励各县区支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政府提供稻种,附带育秧补贴,若是种植双季稻,县乡两级补助标准再升一个等级,从200元提升到400元。”阳海玲说,新化县在调动农民水稻种植积极性方面下了功夫。 “保障粮食安全,要建立长效机制。”阳海玲分析,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破解粮食生产的效益困局;加强农田改造,为藏粮于地打好基础;在农业科技支撑方面做更大文章。 新化县以山地为主,农田多呈零碎状态,有的地方水利灌溉设施存在短板。阳海玲认为,高标准农田改造是当务之急。通过农田平整,尽可能将原来条块分割的农田,改造为适度规模的块状农田,配合水渠、机耕道等设施的建设,为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提供有利条件。 粮食生产的量质双升,离不开科技支撑。阳海玲表示,政府应加强引导,促进农技院校与粮食生产合作社、种粮大户对接,在改良品种、改进种植方式等方面提供指导。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优势互补 合作共谋发展 “走访调研是我履职的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说。 去年下半年,民建宁波市委员会牵头,各民主党派共同参与,分组走进宁波100家企业调研,张明华也带队深入20多家企业。 走访中,一些生产零部件、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境遇引起他的关注。“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获得感不强。”探讨相关政策的可行性后,他们向宁波市提出减税降费的建议,并得到落实。 “许多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研让张明华深受启发,“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 “国外的供货渠道有没有办法打通?”“缺少关键零部件怎么办?”前不久,张明华带领20多名民建会员企业家来到北仑区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座谈会上,讨论热烈,许多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困难时期企业合作意识增强,产业链上的企业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才能共克时艰。” 一趟趟的复工复产走访调研,让张明华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要争取主动,化危为机,构筑以我国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通过强链、补链等举措,加强和完善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保基层运转—— 聚焦民生 钱花在关键处 “从前村民天天要挑着羊粪爬山,如今拖拉机和三轮车就能上,方便了许多。”去年8月,3000元的费用,10小时的施工,解决了困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德庆村村民10年的上山难问题。 为方便放牧,村里把700多头羊集中圈养在山上,但搬运牧草和粪便却需要村民肩挑手提。全国人大代表、拉玉乡党委副书记扎西江村和驻村书记丹增晋美交流后发现,最难的无非上山一段,可以用挖掘机把上山便道拓宽压平,用最小的成本建设便民路。 “保基层运转,就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好的民生改善。”扎西江村说。这笔钱来自琼结县财政拨到拉玉乡的“为民办实事经费”。河道清淤、道路修理……一些琐碎的便民工程需要资金,数额不大,这才有了“为民办实事经费”,专门解决各种基层政府工作的“小堵点”。 “今年经费大多都用于资助老百姓改善危房。” 扎西江村介绍,“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教育……保基层运转处处都要花钱,要一分钱掰两半,花在民生关键处。” 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基层财政受影响,但民生服务不能打折。扎西江村说:“保基层运转是一个长效工作,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在实践中逐渐探索,也是基层治理精细化创新的重要契机。”(记者 蒋云龙、程远州、丁怡婷、申智林、窦瀚洋、徐驭尧)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薛源
26只!银行破净数量创新高 刘永好也来抄底了 临近年底,A股再度陷入调整,浙商银行和渝农商行上市持续走低, 使得破净银行个股的数量增加至26只,银行板块破净率提升至74.3%。目前市净率最低的是华夏银行为0.57倍,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只低于0.6倍的银行股,最高的是宁波银行,市净率为1.81倍。 银行板块平均市盈率为7倍 除了华夏银行之外,市净率在0.8倍之下的银行还有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和江苏银行。曾被誉为银行第一牛股的张家港行目前也出现破净,最新估值在0.98倍左右,其在2017年上市之初,曾一度被炒作至30.16元的高价,市净率一度超过4倍,不过随着游资撤退,其股价也是一落千丈,目前的价格维持在5.6元附近,相较高点,下跌近8成。浙商银行和渝农商行则是因为“生不逢时”,由于定价相较H股大幅溢价,上市之后便陷入调整,浙商银行更是创下上市首日即破发的记录,今日浙商银行一度跌至4.52元的上市最低价。 目前银行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为在7倍左右,紫金银行市盈率最高为14.89倍,此外常熟银行、江阴银行、西安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青农商行和张家港的市盈率也超过10倍。市盈率最低的是民生银行,仅为4.44倍,北京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市盈率也在5倍之下。 12月3日深夜,邮储银行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与联席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51.72亿股新股,若绿鞋全额行使,则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59.48亿股。公告显示,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20.69亿股,约占绿鞋行使前本次发行总量的40.00%。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为24.74亿股,金额136.08亿元。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12.86亿股,金额70.74亿元。 刘永好也来抄底了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股破净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外部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导致二级市场股价波动较大,银行股也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去杠杠、表外资产回表等影响,外界投资者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较为担忧。 不过中泰证券戴志锋却表示:现在银行基本面的三个特点。一,银行基本面与宏观相关,目前经济趋势缓慢下行,银行可能会受到影响;二基本面稳健会好于预期,稳健程度好于大部分周期板块;三低估值、高股息率。平均估值在历史地位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算术平均股息率分别为4.73%、3.30%、3.82%。同时,银行面临的宏观环境趋势:经济缓慢下行,货币政策逐渐放松。 戴志锋表示,四季度的投资环境利于银行股,增加其配置。一是基本面稳定,稳健收益会被市场重视。三季度市场重点在“方向资产”,追求高收益;市场充分预期了经济趋势对银行股负面影响,高股息率在宽货币的优势被忽视,三季度银行股被市场减持。四季度市场风格如果转向获取稳健收益,银行股稳健收益的特征会受到市场重视:绝对收益者(大类资金配置等)买银行股绝对收益较确定,相对收益者重视程度会加大,所以建议加配银行板块。 由于股价表现不及预期,今年以来,长沙银行、贵阳银行、上海银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等8家银行基于破净时间达到一定交易日,触发了稳定股价条件,银行股东和高管纷纷出手增持。11月21日,贵阳银行公告,公司稳定股价措施实施完成,获得贵阳市国资等3家股东共计增持近9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28%,高管人员增持14万股,增持金额117.8万元。 宁沪高速12月2日晚公告,截至公告日,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宁沪投资公司、宁常镇溧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江苏银行股份1.35亿股, 占江苏银行总股本的1.17%,合计增持金额为9.47亿元。此次增持后,公司及子公司宁沪投资公司、宁常镇溧公司合计持有江苏银行3.35亿股,占江苏银行总股本的2.9%。 除了在A股市场增持之外,港股市场也成大鳄的围猎场。据港交所网站披露,自11月4日以来,刘永好总共19次增持民生银行股票,其中最高价达5.6760港元,最低为5.48港元,总共增持民生银行7545.75万股,耗资4.18亿港元,持股比例由0增至0.91%。据了解刘永好现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除刘永好外,港交所网站亦显示,11月26日,贝莱德增持民生银行 1141.4万股,耗资6380.43万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比例为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