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采暖季到来,动力煤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带动煤炭行业利润加速修复,11月份当月利润同比增长9.1%,增速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445.0亿元,同比增长2.4%(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456.9亿元,同比下降4.9%;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0.1亿元,增长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105.2亿元,增长4.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32.2亿元,增长1.8%。 1—11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440.5亿元,同比下降32.8%;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8995.2亿元,增长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5009.3亿元,增长4.8%。 1—11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5个行业减少,1个行业持平。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9%,纺织业增长7.5%,汽车制造业增长7.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0.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4.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4.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9%。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4.22万亿元,同比增长0.1%;发生营业成本79.22万亿元,增长0.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0%,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26.70万亿元,同比增长6.9%;负债合计71.76万亿元,增长6.8%;所有者权益合计54.94万亿元,增长7.0%;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7.28万亿元,同比增长16.5%;产成品存货4.64万亿元,增长7.3%。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08元,同比减少0.0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92元,同比增加0.12元。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5.1元,同比减少5.5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41.2万元,同比增加4.5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5天,同比增加1.3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4天,同比增加6.9天。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293.2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10月份回落12.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解读: 工业企业利润持续稳定恢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11月份,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供需两端稳步向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速继10月份实现由负转正后稳步回升,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445.0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总体看,工业利润增长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增长7.0%,为今年以来各月高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1%,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1—10月份为下降0.6%。市场形势改善拉动企业利润持续上升。 二是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2%,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行业和电气机械行业在需求持续回暖带动下市场销量增加,利润分别增长15.7%和6.6%,增速均比1—10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0%,增速比1—10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增长11.9%,增速加快3.2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利润增长43.5%,增速比上月加快31.0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传统行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随着采暖季到来,动力煤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带动煤炭行业利润加速修复,11月份当月利润同比增长9.1%,增速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1—11月份,煤炭行业利润同比下降24.5%,降幅较1—10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在出口替代效应叠加节假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1—11月份纺织服装、皮革毛皮、家具制造、文娱用品、化学纤维等行业利润降幅较1—10月份收窄0.5—3.7个百分点。受原油及金属相关行业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1—11月份,石油加工业利润降幅较1—10月份收窄8.8个百分点,化工、有色等行业利润增速分别加快7.7和5.1个百分点。 四是单位成本首现下降,盈利水平持续上升。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08元,同比下降0.01元,累计单位成本为今年以来首次下降。1—11月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0%,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6%,同比提高0.63个百分点。 五是企业亏损面缩小,亏损额大幅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比10月末下降1.4个百分点,比2月末下降17.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呈逐月下降趋势。11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6.4%,连续2个月降幅在45%以上。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5%,增速比10月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当月利润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10月份同期基数较低,11月份低基数效应减弱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仍在增加。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5%,增速较10月末提高0.6个百分点,自5月份以来持续两位数增长并波动上行;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7.3%,增速比10月末提高0.4个百分点。下一步,仍需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效益。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83.73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9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81666亿美元,对外负债60128亿美元,对外净资产21538亿美元。2020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6383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492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849亿元,储备资产增加642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1836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5160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4903亿元,储备资产增加249亿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87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6%,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平稳,投融资继续呈现较强的稳定性。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增长,服务贸易逆差收窄。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3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主要是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好于预期;服务贸易逆差1168亿美元,同比收窄42%,主要是疫情期间跨境旅行减少,旅行逆差同比收窄46%。 二是非储备性质对外投资与外国来华投资双向活跃。当前,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存贷款等各类跨境交易有进有出,境外主体投资持有人民币资产和境内主体配置全球资产均保持活跃。前三季度,我国对外投资增长总体快于外来投资,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4080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对外负债净增加3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倍。 总体看,我国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预计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总体稳定、基本平衡的格局。 此外,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总体稳健,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受交易、资产价格变动和汇率折算等综合影响,均呈现增长,储备资产保持基本稳定。 一是对外金融资产总规模增加。2020年9月末,我国对外资产81666亿美元,较6月末增长3.9%。其中,直接投资资产21643亿美元,增长1.9%;证券投资资产7728亿美元,增长10.3%;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资产19340亿美元,增长8.5%;储备资产32812亿美元,增长1.2%。 二是对外负债总规模增加。2020年9月末,我国对外负债60128亿美元,较6月末增长6.2%。其中,直接投资负债31068亿美元,增长5.4%;证券投资负债15069亿美元,增长9.3%;吸收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负债13878亿美元,增长4.8%。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 睿智医药(300149.SZ)今日下跌10.02%,截至收盘报14.46元。 12月2日,睿智医药披露《关于对惠欣、肖文娟、严晏清的监管函》显示,2018年6月,睿智医药完成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睿智”)90%股权,惠欣、肖文娟、严晏清于2017年6月13日作出如下承诺:“本承诺人及所控制的企业承诺自本承诺函签署之日起,不再新增对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超出合理账期的业务款项”。 睿智医药于2020年8月28日、9月7日、11月19日披露的《关于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说明暨还款安排的公告》《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关于关联方超出合理账期业务款情况的补充说明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惠欣、肖文娟控制的上海璎黎药业有限公司、Shang Pharma Innovation Inc.、上海怀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凯惠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开拓者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严晏清控制的上海昀怡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欣及其家族控制的企业”)应付上海睿智款项存在超出合理账期情形,涉及金额合计3345万元,惠欣、肖文娟、严晏清违反了其作出的承诺。 睿智医药于2020年10月30日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惠欣及其家族控制的企业已以还款及提供履约保证金的形式清偿完毕上述应付上海睿智超出合理账期的款项。 11月1日,华西证券发布研报《睿智医药(300149):业绩增长呈现趋势向上生物药CDMO业务新产能投产在即》,研究员为崔文亮、徐顺利。研报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9亿元,同比增长12.08%其中CXO业务8.49亿元,同比增长7.78%、微生态业务2.12亿元,同比增长33.14%,业绩增速符合市场预期。单Q3来看,CX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19.18%、实现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54.73%,业绩上呈现明显加快趋势、趋势向上明确。公司生物药CDMO业务江苏启东新产能已于Q3建设及调试完成,预期年底正式投入运营、2021年将开始正式贡献业绩增量。展望未来3-5年,核心CRO业务(化学CRO和生物CRO)将呈现20%以上的快速增长、潜在核心业务生物药CDMO将呈现高速增长贡献业绩弹性。 华西证券表示,公司作为国内稀缺化学药和生物药CRO&CDMO标的,展望未来,随着内部整装完备、业务将再次扬帆起航,其CRO业务将呈现业务转折点、生物药CDMO业务将伴随新产能投产释放巨大业绩增量。考虑到港股发行费用的一次性影响及汇兑损失情况,对2020年利润略微下调,即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2.90/3.92亿元(原盈利预测为1.90/2.90/3.92亿元),同比增长24.3%/67.7%/35.4%,对应2020年和2021年PE分别为59/35倍,维持“买入”评级。
由于中外疫情控制效果差异,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在中外间存在很多差异。中国自三季度后已基本步入了后疫情时代,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已完全处于可控状态,经济进入全面复苏,社会生活恢复正常。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在货币领域的表现,自然会在货币、信贷增长的组合结构上表现出来:受货币政策临时性宽松边际后撤的影响,信贷增长稳中趋落,但市场经营主体活跃度的提高,使得金融机构同样信用创造带来的货币创造效应上升,使得两者间的差距缩小。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底部徘徊”阶段,信用创造的货币增长效应下降,货币增速持续低于信贷增速;伴随经济低迷程度的上升,两者间的差距也在扩大,2017年下半年后最为明显,2016-2019年间,信贷增长超越货币增长的间距分别为2.2、4.6、5.4、4.6。2020年二季度后,中国经济强劲反弹,信贷增速和货币增速间的差距迅速缩小,2020年上半年(6月份为2.1),随后企稳在2.1-2.6之间运行,11月份差距为2.1。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回暖的态势没有改变,因此预期两者的差距仍会缩小,2021年两者间将会处于胶着状态,但是否会形成稳定的“宽货币、紧信贷”组合,还有待后续经济和政策运行的变化。 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宽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信贷增速超越货币增速,二是指社融增速超过信贷增速。第一层含义下的“宽信用”,通常体现经济运行状态;第二种含义则更多地体现了当下意义上的“宽信用”,即资本市场功能增强带来的金融发展和流动性宽松。随着经济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货币环境将重新回归中性,从而将带来“紧货币、宽信用”的完美组合状态。因为通过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提高货币积极性;就意味着,未来货币积极性提高,有赖于货币中性下“宽信用”的发展。货币存量过分充裕的状态,使得随着结构性货币政策效力的逐渐发挥,资本市场在实体经济中的融资作用进一步增强,使得中国流动性环境得以实现“紧货币”的同时,“宽信用”得到发展。在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的导向下,经济的疫情后强劲反弹,信贷增长的放缓的同时,社融就继续保持了增长回升的态势,就带来了“宽信用”局面的来临。2020年8月,社融增长开始超越信贷增长,11月份货币增长在信贷增长平稳下的回升,实际上就是宽信用发展的进一步印证。 实际上,自2020年初货币的临时性放松以来,中国“宽信用”的回升趋势就得到了加速。2020年8月份,中国社融增长结束延续2年多(自2018年4月起)的同比增长持续低于信贷增长状态,超越信贷增长,9月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信贷余额同比增长受货币政策影响保持平稳的同时,社融增长持续回升态势并没有收到政策临时性放松政策回撤的影响,表明中国“宽信用”发展已然来临,说明中国结构性政策改善流动性结构的效力正在呈现,中国货币政策正常化也将得到延续。 从货币层次结构看,2020年以来狭义货币增速(M1)持续回升,虽然截至目前M1增速仍低于M2增速,但两者间差距已迅速缩小。剔除2020年1月份的异常值,M1低于M2的增速差,已由年初2月份的4.6缩小到11月份的0.7;2018年以来,M1增速低于M2增速的程度在持续扩大,最终稳定在4.0-6.0之间,并贯穿2019年全年。2020年下半年后,M1和M2间增长差距开始缩小,表明货币整体平稳中货币层次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从货币层次结构的变化进程看,结合经济层面变化,货币层次结构改变的变化趋势,逐渐呈现了“货币金叉”状态——M1从下方上穿M2。2020年以来货币增长最大的变化,不在于M2增长跟随因疫情改变政策的变化的,而在于货币层次结构的改变:M2保持相对平稳的同时M1出现了了快速回升的态势。M1超越M2的增长,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货币金叉”现象。当经济周期走出底部,处于上升阶段时,企业经营活力上升,货币活性增加,故而M1会快于M2上升,在统计上就会表现为M1上穿M2的“货币金叉”现象。显然,疫情虽然延后了中国经济走出“底部徘徊”阶段的时间,但疫情后经济迅速复苏,使得经济持续回暖态势逐渐成形,使得M1持续超越M2增长,不仅是一种短期现象,而且成了一种趋势性特征。 未来金融机构中性政策基调回归下,信用创造速度将放缓。由于“宽信用”的发展,相同信用创造带来的货币增加效应提升,故货币增长仍将维持平稳。 (作者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
据财政部12月24日消息,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进一步提高,利润总额降幅持续收窄,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9%,经济运行稳步改善。 具体数据如下 一、营业总收入。11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0%。1-11月,营业总收入556124.8亿元,同比增长0.8%,较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311788.2亿元,同比下降2.7%,地方国有企业244336.6亿元,同比增长5.8%。 二、营业总成本。11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3.8%。1-11月,营业总成本540211.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中央企业297158.9亿元,同比下降2.2%,地方国有企业243052.4亿元,同比增长6.9%。 三、利润总额。11月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8.9%。1-11月,利润总额29863.1亿元,同比下降6.1%,较1-10月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19798.7亿元,同比下降5.2%,地方国有企业10064.4亿元,同比下降7.8%。 四、净利润。11月份,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47.2%。1-11月,税后净利润22065.9亿元,同比下降7.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11.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税后净利润14762.3亿元,同比下降5.3%,地方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7303.6亿元,同比下降10.6%。 五、应交税费。11月份,国有企业应交税费较去年同期增长6.9%。1-11月,应交税费40575.1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中央企业28745.9亿元,同比下降2.1%,地方国有企业11829.2亿元,同比增长1.3%。 六、成本费用利润率。11月份,国有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1-11月,成本费用利润率5.6%,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4.1%,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 七、资产负债率。11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5%,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1%,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62.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宜昌12月25日讯 眼下,湖北宜昌柑橘“有点忙”,刚下枝头,就踏上前往北京、哈尔滨、沈阳、广州等地推介之旅。“这些柑橘品控严格无农残,皮薄肉甜汁水足,平均甜度13.7(蔗糖倍数),您随便挑。”12月18日,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宜昌市星翔柑橘专业合作联合社理事长、宜昌柑橘产业协会会长王恩珍自豪地推介“宜昌蜜橘”。 宜昌柑橘年出口量在20万吨以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北向海外市场是主销渠道。新冠肺炎疫情让北向优势通道受阻。宜昌加大推介力度,一面开拓国内市场,一面打通南向出口通道,叩开了南亚、东南亚市场,仅星翔一家合作社的柑橘就出口缅甸近8000吨。截至目前,宜昌市销售柑橘近300万吨,销售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今年以来,宜昌市发挥原材料基地、产业链和质量品牌等优势,努力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畅通“双循环”赋予新动能。宜昌全面推开做实“六多合一”改革,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1条政策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宜昌市在湖北省率先组建金融服务应急中心,促成金融机构向工业企业新增授信449家、372.38亿元,放款432家、186.27亿元。 宜昌市还积极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将云消费作为创造消费增量的重要支点。在远安、五峰、枝江、伍家岗等县市区,淘宝馆、京东馆、苏宁馆设置了荆楚优品(宜昌)出口转内销专区,选定6家外贸企业30余种产品开展线上产品推广。三宁化工线上销售火爆,前9个月累计实现销售额56.6亿元;东明电气在国家电网平台获得7000多万元订单;安琪纽特通过直播、社群、新零售等平台打开营销新门路,在疫情影响下仍保持了26%的销售增长。 宜昌积极推动特色产业融入国际循环,加大活性酵母、茶叶、柑橘罐头、鲜水果等品种出口力度,今年前8个月实现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出口15.2亿元,逆势增长4.04%;支持有条件的防疫物资出口企业完善出口资质,今年前8个月,全市医疗物资出口同比增长2.43倍;支持兴发化工园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今年前11个月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0.31%、18.31%和10.34%。 布局“双循环”为宜昌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今年前3个季度,宜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310亿元,同比增长7.4%;全市市场主体总数同比增长10.95%,注册资本同比增长16.61%。今年前11个月,全市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449个,计划总投资1448.71亿元;预计全市今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总数达640家,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居全省第一。
近日,在河北唐山爱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丰润分公司6AT变速箱壳体生产车间,高度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上,数十台自动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精准有序地进行生产作业。今年下半年以来,企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每月生产壳体2万多台,并呈递增趋势。 唐山市丰润区委书记董立群说,今年1月份至10月份,以爱信等优势企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实现逆势上扬,完成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9.2%。 丰润区是河北第一工业重镇唐山的重要经济大区。通过近年来的产业深度转型,该区将“5+4”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建设经济强区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装配式建筑、精品钢材、新型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食品医药、文化旅游四大新兴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该区化危为机、主动作为。首先是在稳定经济基础上狠下功夫,在全区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万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联企业”等活动,落实“惠企政策20条”“促发展30条”,全区所有“四上”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1月份至9月份减免各种税费7.2亿元。开展春雨金融服务活动,累计为217家企业新增授信73.8亿元,到位61.3亿元,帮助企业保持了发展活力。汽车零配件产业实现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9.2%。装配式建筑产业实现产值163.2亿元,同比增长21.2%。 同时,该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北京、长三角等地招商引资力度,累计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65.2亿元。深入开展“四个一百进丰润”活动,签约项目32个,引进高端人才56人。谋划和引进华达公司提产扩能、普洛斯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产业项目186个,1月份至10月份总投资306.2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19.5亿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3万户,占全年任务的183%,居全市首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位居全市前列。 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促进措施,丰润区经济稳中趋好,1月份至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5%、7.2%、6.8%。(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