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吴晓璐 近日,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收官。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出现下滑,但仍有近七成盈利,超过三成业绩增长。《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2622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正,占比为68.36%,业绩同比增长的有1328家,占比为34.56%。 居家办公成就了“云经济”“宅经济”的崛起。部分上市公司依托原有的线上业务,及时调整战略,加大研发升级产品,今年一季度取得了靓丽的业绩。 优化线上办公平台 软件开发企业受益“云经济” 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促使“云经济”爆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 金山办公是受益于“云经济”的企业之一。今年一季度,金山办公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30.90%,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130.87%。 “从一季度营收构成来看,公司70%左右的收入来自线上,此部分业务短期内不受影响。我们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速达到了30%,而去年全年增速是39%。”金山办公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适应人们居家办公,金山办公改变了产品“打法”。金山办公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优化并大力推广核心产品——以金山文档、WPS+平台为代表的线上文档协作平台。疫情期间,面向中小企业的WPS+、会议等产品完全免费。 同样为软件开发企业,同花顺受益于股市回暖,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达3.84亿元,同比增加34.12%;实现净利润1.2684亿元,同比增加26.35%。 同花顺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季度业绩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市场回暖,另一方面则是公司专注研发和产品体验,市场认可度高,产品赢得用户青睐,带来了良好的业绩回报。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20年3月份同花顺APP月活达到3900万,稳居证券服务行业APP第一名。 “疫情催生自身变革,公司积极研发新的产品适应新情况,如推出智能疫情回访机器人、疫情问答机器人、疫情地图、健康打卡系统、发热门诊线上预诊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展现了公司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实力。”同花顺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使得未来不确定性增强,用户的需求变化加快,给公司产品研发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加大研发升级产品 小家电业绩爆发 疫情期间,有不少人宅家提升了厨艺,居家使用的小家电也随之火爆。一季度厨房小家电业绩高速增长。 “小熊电器主营业务是小家电产品,拥有30多个品类、400多个SKU(产品统一编号),擅于挖掘细分人群的细分场景需求。疫情期间,公司电热饭盒、打蛋器等多个品类都迎来了爆发性需求。”小熊电器董秘刘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熊电器一季度业绩实现了逆势增长。 小熊电器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17.32%,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83.66%。其中,电动类厨房小家电贡献最大增量,增速达46.29%。 除了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小熊电器及时调整了公司战略。小熊电器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线上业务占比约九成,疫情期间,公司主要以专业的、日常化的品牌直播和店铺直播,实现每日直播时长达8小时-12小时,同时辅助以短视频、社群互动等进行用户触达。在研发层面,公司转化出贴合场景需求的小巧好用产品,如和面机、空气炸锅、电热饭盒等,公司加快了上新的节奏。“从1月份至今,我们已经推出近70个SPU(品类),接近100个SKU。” 同样是小家电行业,新宝股份是小家电出口龙头企业之一。2019年,出口占比在80%以上。“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公司出口订单的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出口销售保持平稳。”新宝股份董秘陈景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一季度新宝股份业绩大幅增长,实现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39.92%。新宝股份上述负责人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取得成效,国内营业收入实现近57%的增长;二是通过提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及持续推进自动化建设等措施,产品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新宝股份上述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来看,2020年二季度出口订单整体较为充足,下半年的订单预期要根据海外疫情情况判断。小家电在欧美国家属于生活必需品,单位价值较低,需求较稳定。公司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密切关注海外疫情变化;同时加大自主品牌销售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金融科技公司360金融日前发布了2019年年度财务数据。2019年,360金融净收入为92.2亿元,较2018年44.47亿元增长107.3%;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为27.52亿元,较2018年18亿元增长52.8%;撮合贷款总额1986.67亿元,同比增长107%;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贷余额721.55亿元,同比增长67.5%。 年报显示,360金融累计注册用户1.35亿,较2018年底增长71.3%;授信用户2472万,同比增长97.1%;在360金融的帮助下获得贷款的用户达到1591万,较2018年增长92.1%。 2019年,360金融升级了科技战略,公司在科技业务上持续发力,科技服务占比稳步上升,由年初的0.8%跃升到年底的22%。从收入来看,2019年科技收入增速高达336%,而2018年为228%。2019年报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将收入调整为传统收入和科技收入两部分,以反映公司加码科技的战略决心。在2019年4季报电话会议上,360金融CEO吴海生宣布,预计到2020年底,在新增业务中,科技驱动业务量占比将提高到30%-50%。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运营效率应兼顾借款用户的数量及质量。在2018年2季度至2019年3季度之间,360金融每季获取新客户超过150万人,远高于同业上市公司。在客户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360金融还能保持较稳定的逾期率,其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M3+逾期率仅为1.5%,低于同业上市公司。 360金融依靠自身数据优势,成为连接金融机构与生活场景之间的桥梁。一方面,360金融帮助银行、消金、保险、理财等金融机构,寻找与其目标客群相匹配的流量平台,开展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合作机构数量从2018年的26家增长至2019年的81家,并通过发行ABS产品持续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360金融连接优质和分散的互联网流量场景平台,拓展多元流量变现通道,实现商业价值增长。通过高效撮合流量场景方用户与金融机构多样化需求的匹配,360金融打造出机构伙伴和场景伙伴的命运共同体。
本报记者 许洁 北京时间5月7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36氪(股票代码:KRKR)经董事会批准授权发布了一份股票回购计划。公告称公司计划回购1,000,000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每ADS代表25股公司普通股,股份回购将在公开市场上按现行市价或通过其他法律许可的方式进行,回购计划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或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根据相关规则和交易政策开始执行。 稍早,36氪首席执行官冯大刚、首席财务官梁继红、首席内容官李洋以及公司部分其他员工,以书面形式承诺在锁定期满后进行额外的180天的禁售限制延长。 此次经董事会授权宣布股票回购计划,及管理层延长股票锁定期承诺,反映了管理层及董事会对公司发展的坚定信心。36氪成立于2010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致力于服务中国新经济参与者的卓越品牌和领先平台。根据CIC报告,中国以新经济为重点的商业服务市场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80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2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3%,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680亿美元。 基于媒体内容和资源的优势,36氪已经拓展了包括在线广告、企业增值服务和订阅服务的业务模式。4月30日,36氪刚刚公布了其2019财年经审计财务报告,年报显示,2019财年,36氪收入总额为6.56亿元(约合美元9420万元),与2018财年的2.99亿元相比增长119.2%。2019财年36氪经调整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6530万元(约合美元94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560万元增长43.0%。 2019财年36氪线上广告类收入为2.83亿元(约合美元40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1%;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为3.20亿元(约合美元45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8.7%;订阅服务类收入为5270万元(约合美元7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2%。2019财年36氪线上广告类收入占比43.2%,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占比48.8%,订阅服务类收入占比8.0%,企业增值服务已经成为36氪营收的主要来源。(编辑 张明富)
本报记者 许洁 4月30日,36氪发布了2019财年经审计财务报告。审计报告较2019Q4及全年未经审计报告并无任何变化,审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显示,2019财年,36氪收入总额为6.56亿元(约合美元9420万元),与2018财年的2.99亿元相比增长119.2%。 2019财年,36氪线上广告类收入为2.83亿元(约合美元40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1%;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为3.2亿元(约合美元45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8.7%;订阅服务类收入为5270万元(约合美元7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2%。 2019财年,36氪线上广告类收入占比43.2%,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占比48.8%,订阅服务类收入占比8%。2019财年36氪服务的线上广告客户数较2018财年增长58.1%,企业增值服务客户数增长65.8%。 2019财年,36氪毛利为2.75亿元(约合美元3950万元),与去年同期的1.59亿元相比增长73.4%。 2019财年,36氪经调整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6530万元(约合美元94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560万元增长43.0%。 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期间里,36氪自营平台和主要第三方平台的全网平均月访问量达到了4.25亿次,同比增长高达116.8%。36氪是致力于服务中国新经济参与者的卓越品牌和开创性平台,以赋能新经济参与者实现更高的成就为使命。2019年11月8日,36氪正式登陆纳斯达克。(编辑 上官梦露)
上交所微信号30日公布数据显示,据2019年年报,科创板公司上市首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上交所称,截至2020年4月30日,百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2019年年度报告。总体看,科创公司上市元年的首份“成绩单”符合市场预期。 2019年年报显示,科创板公司上市首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158.98亿元,同比增长1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7.08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七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八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九成公司扣非后实现盈利。 分行业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类公司,表现出较强增长势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5%、42%;受益于医疗需求持续增加,生物医药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8%、14%;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也保持了较快增长,营收增速分别为30%、17%、6%,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23%、10%。 研发方面,2019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微芯生物、赛诺医疗研发投入占比接近50%;中微公司等11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0%。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三成,平均每家超过200人,同比增长10%。 此外,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逾九成,其在IPO环节合计融资额达接近千亿元。上市后,年报显示,价值创造方面,民企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创造了科创板六成的营业收入,七成的净利润,缴纳了六成的各项税金,提供了七成的就业岗位。 分红方面,满足分红条件的公司中,已有88家提出了现金分红预案,平均分红比例达到36%,其中分红比例在30%以上的占到84%;合计拟派现金额70亿元,12家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中国通号分红金额最高,合计分红21亿元。 上交所称,科创板公司也都按期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业绩呈现分化格局。共实现营业收入261.14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28.44亿元,同比增长1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合计21.99亿元,同比下降13%。 收入方面,增长和下滑的公司各占一半。利润方面,两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50%,但也有近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21家公司出现亏损。 行业差异也较为明显。医药行业一季度整体表现优异,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性,业绩总体平稳。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下游订单减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30%和24%。 (责任编辑:赵金博)
百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2019年年报,或以上市公告书的形式披露了2019年主要经营数据。 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上市首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同时,盈利质量稳步提升,七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八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九成公司扣非后实现盈利。 在稳中有升的同时,各家科创公司仍然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持续保持力度。其中,微芯生物、赛诺医疗研发投入占比接近50%,中微公司等11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0%。同时,科创板公司已经形成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三成,平均每家超过200人,同比增长10%。19家公司在上市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涉及员工人数超3000人。(记者 张杨) (责任编辑:畅帅帅)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季”收官,登陆科创板的100家公司也全部披露了2019年年度报告或主要经营数据。业绩稳中有升、创新成果喜人,科创板首份年度“成绩单”里有许多亮点。 4月29日光云科技挂牌,令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00家。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下,100家公司中有3家亏损企业、1家红筹企业、1家设置特别表决权的企业,为A股市场创下了诸多“第一”。 截至4月30日,科创板公司均已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或按要求以上市公告书的形式披露2019年主要经营数据。 上市首年,科创板公司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158.98亿元,同比增长11%。 2019年科创板公司盈利质量稳步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四分之三。其中七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八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九成公司扣非后实现盈利。 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板“新经济”特征显著。2019年年报显示,科创板公司不约而同地呈现轻资产、毛利率和净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的特点。 分布于科创板主要行业的上市公司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类公司表现出较强增长势头,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5%、42%;受益于医疗需求持续增加,生物医药行业公司两项指标分别增长28%、14%;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研发是科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根据统计,2019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达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持续保持力度;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超过三成,较上年增长10%。19家公司在上市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分享科技成果的“稳定锚”。 高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科技创新成果。2019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新增专利2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100余项。 在保持研发力度、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科创板公司也注重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满足分红条件的公司中已有88家提出现金分红预案,平均分红比例达到36%;合计拟派现金额70亿元,12家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中国通号分红金额最高,合计达21亿元。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