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猪肉价格是比前阵子便宜了一些,打折的时候24元/斤可以买到。”长沙市民郭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经历非洲猪瘟的产业阵痛后,中小养殖户的淘汰出清,加速了生猪养殖向龙头企业聚集。对此,财信证券分析师杨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生猪供给的逐步恢复,猪肉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不过,短期内生猪供给偏紧的局面难以出现较大改善,同时考虑到行业养殖成本较高和消费需求增加,短期内猪价难以出现大幅回落。因此,下半年猪肉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但将维持相对高位。” 供需仍处紧平衡状态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为37.50元/公斤,同比上涨38.89%。 对此,杨甫认为:“当前,由于生猪生产供给和需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生猪价格预计维持高位运行。”杨甫表示,上述判断是基于四点依据。首先是仔猪、二元母猪的价格均创下新高。农业农村部以及Wind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仔猪均价、二元母猪均价分别为109.03元/公斤、81.73元/公斤,同比增长117.76%、81.74%。“两者均处于历史高位,说明生猪供给偏紧的局面仍没有变。” 其次是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仍处于较低水平。杨甫指出:“虽然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均实现增长,但就其存量水平看,当前生猪存栏规模相当于2017年、2018年同期水平的70.75%、76.70%,能繁母猪存栏规模相当于2017年、2018年同期水平的73.28%、81.90%,且当前能繁母猪存栏中三元母猪占比较高,其生殖效能大打折扣。” 第三,养殖成本对猪肉价格也将起到支撑作用。从主要生猪养殖上市企业来看,自繁仔猪育肥成本约为14元/公斤,外购仔猪育肥成本约为26元/公斤。杨甫认为:“近期玉米、大豆价格维持高位运行,进一步加大生猪养殖的成本压力,若生猪价格跌破外购仔猪育肥成本,部分养殖企业将会选择观望或者出清。” “此外,下半年受学校开学、中秋国庆节假日等影响,猪肉消费需求将有所增加。”杨甫表示,在下半年传统猪肉消费旺季即将到来之时,生猪价格也不具备立现拐点的基础。 部分公司8月份销售亮眼 从几家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的最新销售简报来看,由于猪价维持在高位运行,8月整体销售收入仍非常可观。 牧原股份生猪销售简报显示,2020年8月份,公司销售生猪163.4万头,比7月份环比有所下降;2020年8月份销售收入59.12亿元,与7月份销售收入基本持平;商品猪销售均价34.47元/公斤,比2020年7月份下降2.16%。 新希望2020年8月份销售生猪67.86万头,环比变动25%,同比变动92%;收入为23.46亿元,环比变动26%,同比变动244%;商品猪销售均价35.21元/公斤,环比变动-3%,同比变动73%。 唐人神2020年8月生猪销量10.70万头,环比上升30.3%,同比上升47.4%;销售收入合计2.86亿元,同比上升169.5%,环比上升24.3%。 “猪价目前整体保持高位,明年相对今年可能会有所下跌,但下跌的幅度有限。”唐人神证券部谭勇波对记者表示,由于公司在饲料业务、生猪养殖以及肉类制品拥有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在其他板块的利润可以弥补部分猪肉周期底部带来的利润摊薄。 “由于生猪存栏的逐步恢复,即便猪肉价格整体趋势是下跌的,但是公司出栏量的上升使得利润维持较高水平。”谭勇波还强调:“未来公司将主要靠成本控制来抵御周期底部风险,只有保持较低的成本才能在周期底部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此外,主营优质冰鲜禽肉的湘佳股份在生猪方面也有布局。湘佳股份董秘何业春对记者表示:“从目前产能恢复速度以及现有产能生产效率来看,个人认为猪肉价格不会在下半年出现拐点。” 对于湘佳股份的跨品种布局,何业春解释称:“生猪板块以1万头种猪、20万头商品肉猪作为公司在家禽板块之外的产业链延伸布局,将主打差异化,引入地方优良品种,侧重高中端猪肉产品开发,丰富冰鲜品类,满足不同冰鲜消费群体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从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几家龙头企业来看,凭借坚实的业绩基础,目前市盈率仍维持在较低位置。其中,牧原股份上半年归属净利润107.8亿元,动态市盈率为13.76倍;新希望上半年归属净利润31.64亿元,动态市盈率22.01倍;唐人神上半年归属净利润4.32亿元,动态市盈率仅9.93倍。
2020年上半年,生猪养殖企业动辄上百亿元的盈利刷新了市场认知,然而随着行业产能逐步恢复,养猪人“躺赚”的好日子难长久延续。 进入9月份以来,伴随猪价震荡向下调整,市场对于本轮超强上行周期何时见顶的关注度日渐升温。近日, 散户“扩容” 复养依然谨慎 经历一年多的缓慢复养,河南新乡原阳县养殖户刘红(化名)家的生猪存栏规模,终于回到了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之前200头的水平。 “虽然猪价这段时间稍微跌了点,但仍是高位。按照目前17.5元/斤左右的价格,一头猪喂到300多斤,还能赚2000多元。”对比2019年春节前猪圈中冷清的场面,如今刘红家栏中又热闹起来。她笑言到,这两年猪卖到天价,养猪人日子应该都不错,今年怎么着也得赚几十万元。“早前三四块一斤的猪也卖过,现在猪价是比前段时间掉了点,但也不是什么大的浮动,还是能赚不少钱的。” 虽然满足于当前的盈利水平,但交流中,刘红也透露出对复养的谨慎情绪。 她告诉 周边乡亲投资养猪积极性高涨,难免让从业多年的刘红提高警觉。“养得多了,价格不就掉了。” 她坦言,看目前市场形势,到明年下半年猪价就不会太好了,所以自家不打算再扩展产能,就坚持自繁自养。谨慎养殖的考虑,一方面是怕后面价格掉下来;另一方面也怕再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现在政策对大猪场的扶持比较多,像我们这种小户没什么利好。都是从疫情那波火坑里爬出来的,现在同行都不敢贸然扩产,怕再掉进去。”她说。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的养殖户叶磊(化名),就是刘红口中的养殖新人。 与河南地区养殖氛围浓厚不同,叶磊所在的汪村镇早前并无人养猪。2019年,眼看猪价高企,想要发家致富的叶磊采买了五六头母猪,开始通过自繁自养的模式储备产能,目前存栏母猪规模已经达到30头。 “母猪从怀孕到生小猪的过程要5个月,所以去年精力主要是培育母猪,没赚到什么钱。一般一头母猪养殖饲料成本要3000块,现在周边一头20斤左右的仔猪售价在1000元,按照母猪一窝生10头仔猪算,就能赚7000元。”叶磊盘算自家养猪的盈利同时,也向 “现在小养殖户采用的多是生产效率非常低的三元母猪进行养殖,但市场二元母猪量太少,价格也高,他们也没有办法。”国内一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谈及当前行业情况时称,由于目前仔猪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即使散户用三元母猪进行繁殖,依然可以实现盈利。此外,也有不少散户由于没有疫情防控措施,只能采买大一点的仔猪赌行情,稍微养大一点就出手,赚个差价。 卓创分析师张莉莉也称,目前市场价位情况下,散户再介入风险已经很大。 她表示,正常年份仔猪价格在300-600元的水平,而现在头均价要1500元以上。目前二元母猪要5000多元一头,六七头母猪就需3万元成本。“本身一头猪一辈子吃的饲料钱也就800-1000元,现在成本过高。散户在当下投入仔猪,得保证六个月以后市场价格不跌破13-14元才有可能盈利。而二元母猪从养殖到配种再到出仔猪要四个月,养成商品猪更要一年的时间,一年后行情更是无法把控的。” 缺猪缓解 寡头布局成效显现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问题,是造成市场价格周期波动影响显著的主要因素。然而,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伴随过去一年多以来猪价超强上行周期的市场表现看,规模化企业对于市场产能变化的影响力正迅速提升。 “全国来看,新进养殖户的现象还是不太普遍的。目前养殖成本太高,再加上包括饲料和生物安全防控的成本,普通农民很难承受高成本投入。”张莉莉谈及目前市场中小散户的复养问题时称,虽然目前高价下盈利丰厚,大家都想赚钱,中小散户也有不断进入的群体,但这肯定不是主流。对市场产能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更多还是资金量较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龙头企业。现阶段,中小散户复产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不论从哪方面条件看都不占优势,散户数量整体还是在减少。 2019年三季度以来,无论是行业老将温氏、牧原,还是新兵万科、阿里等,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产能扩张计划,而随着项目落地,国内市场缺猪的现象已然缓解。 “虽然没有很清晰的数据,但是从市场大体情况看,目前产能恢复情况是比较好的。”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对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于2019年10月实现首次环比转正,2020年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速转正。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连续10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0.3%。 据卓创数据,2019年10月份开始,湖南生猪养殖行业开始批量复产,规模场前期多采用商转母方式,小散户多“自我疗伤”式的复产。根据生猪产业生产周期推算,2020年9月开始,产能开始释放,截至年底,产能释放逐渐扩大,预计年末湖南生猪产能恢复至正常年份的60%-70%。当前新冠疫情得以防控,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规模养殖单位养殖补栏积极性较高,加之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预计2020年末该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将达到380万头左右,生猪存栏达到2800万头左右。 “从存栏数据看,确实我国生猪存栏量的恢复是比较快的。目前河南已恢复到正常情况的85%,母猪存栏也恢复超过80%。河南是养猪大省,大企业产能恢复力量比较大,加上政府支持效果显著,目前存栏量恢复情况在全国属于第一位。”河南肉类协会会长刘承信接受 上述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也表示,虽然大多数养殖户还是用三元母猪充当种猪,市场上母猪的数量确实已经出现连续增长,但是生猪供给量整体还是不足的状态。大企业目前都在扩张产能,虽然项目建设速度可以提上来,但种猪的补量过程还是比较缓慢的,具体缺口什么时候能补齐还是未知。 屠企规模减半 集中度将提升 从近期密集披露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8月份数据来看,企业单位出栏量有增有减,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不过当前终端需求欠佳,屠宰厂开工水平低位的问题依然凸显。 “从去年以来,生猪养殖下游的屠宰和深加工企业生存环境就比较困难。猪价高,销价不可能按照猪价上涨的幅度一样上涨,市场还有接受程度的问题。所以在目前价位上,大部分屠宰企业是亏损的。”刘承信告诉 刘承信称,目前国内屠宰量下降很厉害,比去年同期已下降50%左右。“企业的屠宰量减少了,过去能宰四五千头的,现在宰一两千头。过去能宰四五百头的,现在宰百十头。大多企业为了维持基本客户,赔本也得干。” 据卓创监测数据统计,2017-2019年非洲猪瘟发生前,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在40%-60%之间,疫情发生后,开工率降至30%以下,且2020年1-8月开工率不足20%。但从过去5年开工率走势看,四季度开工率均呈现快速提升的态势,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卓创预计2020年四季度提振有限,国内屠宰企业开工率或涨至20%。 作为国内肉类加工行业的龙头,双汇发展相关人士与 在近两年生猪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屠宰加工企业也加强了向上游的布局。今年5月,双汇发展就曾公告筹划定增募资70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等。 “企业发展养殖板块并不是为了从养殖盈利,还是为了和主业配套。随着行业规模化发展越来越高,如果企业自身一点在上游的产能布局都没有,受前端的制约就会比较大。适当布局上游,可以提高对前端的议价能力,对成本起到一定调节作用。”上述双汇发展人士表示,过去一年多以来生猪价格的高位运行,对下游屠宰企业产生成本冲击,不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以往不规范屠宰的企业退出市场,减少私屠烂宰现象,大企业集中度获得提升。从公司财报也可以看出,虽然猪价高位运行,市场供应量缩减,但双汇生鲜品的销量并未有显著下滑,这与疫情下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对于品牌产品需求增大不无关联。 拐点已至 疫情“黑天鹅”尚存 随着市场产能逐步恢复,目前生猪养殖上下游对于周期下行拐点到来的观点已基本确立。 “往年生猪出栏均价最高也就在25元/公斤左右,而本轮周期的猪价高位震荡保持在35元-40元/公斤,这一价位太高,也持续太久,这种现象注定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存续的过程。”温氏股份相关人士表示,随着行业产能的慢慢恢复,猪价必然会下行,回到正常的利润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周期,不用太悲观。 他分析认为,从猪价本身看,去年国内生猪出栏价格一度超过40元/公斤,已是周期最高点。今年虽然在7月份前后价格又一度冲高,但没有超过之前高位水平,这只能说明市场产能的恢复还是受到一定影响,高价持续时间比较长,产能反弹的高度也比较高,但高位已经过去。“虽然去年9月份母猪存栏拐点的数据不算特别充分,但算是一个逐步筑底的过程。从目前市场母猪存栏情况看,生猪价格的拐点应该是已经出现了。” 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也称,去年9月份是官方公布的母猪出栏数据拐点。按照生理周期推算,今年8、9、10三个月期间会出现生猪价格拐点。现在已经进入9月份,目前看生猪价格还比较坚挺,没出现大幅度下跌。所以真正对出栏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还没有出现,可能到十月份趋势才会更加明朗。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行业产能已经比最低时恢复了25%以上,市场对于猪价走势的方向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幅度略有不同,基本时间点可以确定是在十月份。 “生猪市场的拐点不是精确值,产能拐点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比如疫情,季节性需求变化,和养猪人阶段性出栏积极性等。现在各种因素参杂在一起,导致市场产能恢复的持续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例如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仍零星发生。虽然不能说疫情是影响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最终疫情情况会体现在价格上。在分析价格走势的时候,把这个因素忽略掉是不现实的。”他说。 张莉莉也认为,按照大企业披露的建设周期和生产速度,差不多到目前就是本轮猪周期的下行拐点。大部分产能都在去年9月份前后投产,最快一年能形成产能,市场产能的恢复情况也确实比较明显。 她也强调,目前非洲猪瘟疫情还是持续存在的。即使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本轮周期回到盈亏平衡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底。过往猪周期从高点跌至低位也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这轮周期高点太高,所以持续时间会更长。 养殖企业或尚存 逾一年盈利期 采访中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存在下行趋势,但对于养殖企业的盈利情况尚无需过分悲观。 “价格影响因素除了供应还有需求,所以猪价出现下跌也肯定是震荡的过程。排除非瘟等因素影响,按照正常推算,养殖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点至少也要到后年,在此之前首先市场产能要先恢复到正常水平。产能恢复一年以后,才能说价格回到正常价位。所以养猪企业亏损的问题还太遥远。”冯永辉称。 张莉莉也表示,国内生猪价格能不能跌回到以前的低点,还要看市场的情况。非洲猪瘟企业在我国出现后,养殖企业生物防疫等成本都在提升。往年正常自繁自养企业的完全成本大概在6.5元/头左右,这一成本随着南北方、大小企业差异而各有不同,而目前即使是规模企业,养殖成本也高于这一水平。所以预计明年年底前,如果没有大的疫情,生猪出栏均价或可以回到10元/斤以内的正常水平。目前部分地方疫情还有零星发生,对整体产能有一定影响,也会延后供需平衡到来的时间。 华西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周莎则认为,今年国内生猪出栏总量大约在4亿头左右,而非洲猪瘟发生前市场年出栏量大概在7亿头左右。预计2022年国内产能能够恢复到非瘟前的水平,本轮猪周期下行也将持续到至少2022年。2021年养殖企业依然存有盈利,但盈利水平会大幅下滑,到了2022年全行业将面临亏损。 她认为,在即将到来的猪价下行周期,玉米、豆粕的需求将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快速恢复而同比例增加。在未来2到3年的漫长下行周期中,生猪养殖企业将遭遇“猪价下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制而异常艰难。
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养殖大省山东、河北等地调研发现,受消费需求回暖、养殖成本上升、季节天气阻碍及消费偏好转变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明显。 多名受访者及业内专家认为,本轮猪周期的特点是生猪价格上涨幅度大、速度快,价格水平达到历史高位;生猪产能下降明显;行业利润水平提升。同时,当前猪肉价格处于“猪周期”中的高位,为生猪复养提供了契机,但是生猪产业的稳产保供和转型升级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亟须在遵循问题导向、强化产业基础、绿色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调动不同规模养殖户积极性,提升重要农副产品供应链安全,从而稳定生猪生产供应。 猪肉价格处于“猪周期”高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拉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约2.32个百分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从5月份第4周(采集日为5月27日)的45.98元/公斤,涨至8月份第2周(采集日为8月12日)的56.02元/公斤。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养殖大省山东、河北等地调研发现,养殖户、消费者均对猪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今年49岁的河北秦皇岛市民孙静每天都要到市场为一家4口人购置食材。“以前买3斤猪肉的钱,现在也就能买2斤多点。大概三个月前降到了约46元/公斤,这阵子又涨回到接近60元/公斤了。”孙静说。 受价格上涨影响,猪肉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家惠超市是河北省秦皇岛市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在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燕山大街的家惠超市玉峰里店内,记者看到,猪肉柜台很是冷清,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最近猪肉价格上涨,前来选购的顾客并不多,销量比往年明显减少,“往年一天能卖三头猪,现在一天只能卖半头猪”。 受猪肉价格处于“猪周期”高位的影响,养殖户盈利情况较好。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发布的7月大宗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生猪养殖收益仍在提升。7月份猪粮比价为15.67:1,比上月提高1.58个点。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肥猪,自繁自养盈利2200元左右,外购仔猪养殖盈利1100元左右。 从整体上看,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上涨趋势保持一致,但由于生猪价格的波动通过产业链向猪肉价格传递时,产业链的控制和运作会对价格纵向传递起到稳定器的作用,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会小于生猪价格波动幅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5月出版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2020)》。绿皮书指出,生猪行业利润水平大幅增长为生猪产业复养提供了强劲动力,并且猪价长期处于高位的发展趋势也为行业利润水平提供了保障。然而,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产业政策瓶颈等因素为生猪产业稳产保供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生猪产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因此,生猪产业稳产保供需要多方努力来保障。 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提出,本轮猪周期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在宏观层面,猪肉价格带动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助推了CPI上涨。在生猪产业发展方面,强化了动物疫病防治意识,提升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并且冷链运输发展迎来发展机遇。微观层面,在供给端,散养户会加速退市,规模养殖户迎来发展机遇;在消费端,猪肉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生活成本。 多重原因叠加推猪价高企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本轮“猪周期”发展至今,仍有多重因素加推猪价高企: 消费需求持续回升。在养殖大省山东、河北等地受访者反映,消费拉动是5月底以来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价格一度持续走低,2月份开始,我国猪肉价格曾连续3个月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猪肉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6.8%,6月份降幅已收窄至15.2%,预计后期餐饮业猪肉消费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多地强降雨影响区域猪肉供应。“七下八上”历来是我国大范围强降水的集中暴发期,今年长江、淮河、太湖流域发生了严重汛情。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对大宗商品市场进行记录、观测,并与农业农村部合作研究编制了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指数。卓创资讯生猪产业分析师王凌云等认为,近期,多地出现的强降雨和汛情对生猪生产及产品调运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区域猪肉供应紧张,推高了局部地区猪肉价格。 猪肉季节性供应紧张。记者调研了解到,由于越冬仔猪易生病、成活率较低,因此夏季通常为生猪出栏量年内低谷,猪肉供应较为紧张。河北省磁县华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研军从事生猪养殖已20多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他的养殖场母猪配种时间延后了两个月。记者了解到,与李研军类似的养殖户还有不少,因此加剧了猪肉季节性供应紧张的局面。 突发因素影响消费偏好。农业农村部此前的市场调研发现,一些突发性因素也在助推猪肉价格上涨。其中,受北京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居民对冻猪肉消费产生疑虑,鲜猪肉市场需求增加,冻猪肉储备的市场调节作用受到限制。 养殖成本上升。首先,原材料涨价、部分添加剂禁用等因素推高了饲料价格。玉米、豆粕是饲料的主要原料。受疫情以及全球市场影响,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玉米平均价格由1月初的2090元/吨左右涨至7月底的2370元/吨左右;山东省畜牧总站统计显示,相比6月15日至6月21日,7月27日至8月2日的豆粕价格每公斤从3.01元升高至3.13元。 部分添加剂禁用也在推高饲料价格。根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发布的第194号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 卓创资讯饲料行业分析师刘晓莹说,各个饲料企业加大投入研发一些替代抗生素的产品,增加了每吨50元到100元不等的生产成本。 同时,山东、河北等地养殖户向记者反映,由于供给不足,仔猪价格持续高位,补栏成本居高不下。根据山东省畜牧总站监测,山东仔猪价格从6月1日至6月7日的86.01元/公斤,连续七周上涨至7月20日至7月26日的94.95元/公斤,规模养殖场15公斤仔猪的出栏价约为1936元/头。 鲁清养殖场位于山东济南,场长王文鲁告诉记者,虽然当前生猪养殖获利较多,但最近20天,因为原材料涨价、部分添加剂禁用等因素推高了饲料价格,养一头猪的成本增加了50元。鲁清养殖场的养殖模式主要是自繁自养,据王文鲁估算,相比今年初,像他这样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户养殖成本增加了1元/公斤,目前达到12元/公斤。 母猪存栏结构、产能恢复进度发生新变化 在我国,生猪养殖业内较为主流的做法是:选育出原种猪后,扩繁为二元父母代种猪,再进一步扩繁三元商品代仔猪,育肥仔猪后进行销售。 由于种猪、二元母猪产能不足,许多养殖户从商品代仔猪中,将母猪留下作为二元母猪使用。这种行为,在生猪养殖业内部被称为“见母就留”。 “这种情况很多,比较普遍,一般我们都会从商品猪中把性能好的母猪留下来,作为后备母猪。”河北秦皇岛卢龙县陈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波说,目前公司有存栏400多头,其中160多头母猪是把商品猪中的母猪留下来的。 因此,不少养殖户、养殖企业的母猪存栏中,三元母猪存栏占比较高。河北省磁县华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研军告诉记者,目前猪场存栏的母猪中,三元母猪约占40%。 而在生猪产能恢复进度方面,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养殖户提前出栏后尚未补栏。“春节前,挑了500多头没有怀孕的母猪和育肥猪,没等养到150公斤,才90多公斤就提前出栏了。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没敢补栏或留种,出现了空档期。直至最近,才留了80头以配种。”河北省安平县华安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靳超颖说,综合来看,产能恢复进度慢于预期。 还有一些养殖户为了规避风险,改为使用养殖周期较长的自繁自养模式。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坐标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王座彪说,过去养猪行业分工很细致,仔猪育肥、母猪配种都是“以买为主”,现在母猪和仔猪价格太高了,还有疫病风险,他只能选择自繁自养,养殖周期比过去长了4个月以上。 但目前,养殖户反映,淘汰风险仍然较大。其中,一方面是因疫病、管理等因素导致淘汰风险较大。王座彪从1999年开始养猪,曾因疫病弃养,2019年6月成功复养。复养成功前,王座彪从不同地方先后收购了三批生猪,每批100多头,收购后分别养在三个不同的小养殖场内。其中两批养殖不足一个月就被淘汰了,只有一批成功育肥出栏。“从我身边养殖户的遭遇来看,三分之二淘汰、三分之一成活,这个概率已经算是幸运。” 另一方面,是三元母猪的繁育过程淘汰率高于二元母猪。通常情况下,从仔猪育肥到出栏各个时期的淘汰率不同,但总体呈递减态势。多名养殖户反映,随着三元母猪存栏占比上升,整体生猪生产过程的淘汰率上升了20%至30%。比如,在靳超颖的养殖场,三元母猪繁育了10头仔猪,有4头会在出栏前被淘汰。 三元母猪生产能力弱于二元母猪。记者调研了解到,在生猪生产环节,衡量母猪生产能力主要看发情配种受胎率和单窝产仔量。 有业内专家向记者反映,三元母猪的发情配种受胎率较二元母猪降低了10%至20%,单窝产仔量比二元母猪降低了2头左右。通常,二元母猪单窝能产11头至13头仔猪,而三元母猪则只能产9头至10头仔猪,若猪场管理条件和管理能力不足,生产能力更差。 猪价或将维持高位亟须“组合拳”稳市 多名受访者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消费恢复,加之天气转凉之后猪肉消费增大,预计到春节前,生猪市场价格或将维持高位。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发布的7月大宗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预计,后期国内猪肉价格高位震荡。生猪产能恢复进度好于预期,猪肉市场供应逐步增加,供给紧张局面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需求方面,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猪肉消费需求充分释放。预计短期猪肉价格将保持高位震荡态势。 为此,山东、河北等地受访者建议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调动不同规模养殖户积极性,提升重要农副产品供应链安全,从而稳定生猪生产供应。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宏生、河北省磁县华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研军等受访者认为,需以未来三个月至半年为期,谋划、建立生猪产供销应急供应一体化格局,稳定2020年生猪生产。 在《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2020)》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认为,生猪产业稳产保供的实现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不仅需要积极综合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手段来为生猪复养提供资金保障,而且需要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扩大资金来源,不断降低经营风险。同时,还需要完善政策体系,稳定养殖预期,稳定生猪生产需要纠正以往超越范围划定禁限养区的政策与行为,积极保障生猪养殖和配套设施的用地需求;并且还必须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一方面要提升综合养殖效益,减少粪污污染;另一方面要强化污染治理,提升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同时,生猪产业的恢复和发展需要较长的周期,稳定养殖户的养殖预期也需要保障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生猪生产方面,宜充分调动中小规模养殖户积极性。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单虎说,生猪产能恢复需要“抓大不放小”,但要真正的做到,首先要确实做好养猪的生物安全体系、现代养殖技术的培训;其次要寻访、筛选、推介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典型养殖户,比如他们能尊重科学,能尊重养殖技术关键措施,让他们分享养殖经验带动一批学习者,再慢慢发展、恢复产能。 在提升重要农副产品供应链安全,加强饲料供给能力方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丁照华认为,玉米、豆粕是饲料蛋白主要来源,依赖进口受制于人,而且价格波动对饲料价格和养殖业效益影响较大。建议加快科技创新,以籽粒饲用和青贮饲用为需求导向,以稳定产量为前提,以提高蛋白含量为主要品质突破口,以防霉变为主要安全指标,开展高质、高产、高蛋白饲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实现饲料原料多元化发展,减少单一原料波动给饲料市场带来的冲击。 记者在山东、河北调研了解到,三元母猪存栏占比高是生猪养殖业特殊时期的“非常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母猪、仔猪供给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消除,但绝不能放任养殖户“见母就留”。 为了减少三元母猪存栏占比高对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后续生猪产能恢复的负面影响,受访者期盼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能够针对三元母猪改进、出台生猪疫病防控和繁育技术指导方案,帮助广大养殖户做好母猪选留,提升特殊时期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
新希望公告,公司2020年8月销售生猪67.86万头,环比增加25%,同比增加92%;收入为23.46亿元,环比增加26%,同比增加244%;商品猪销售均价35.21元/公斤,环比减少3%,同比增加73%。生猪销量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坚定落实养猪战略,保持较大力度的仔猪投放。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生猪销量上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关键。高质量,意味着高水平的产业能级和高水平的社会公共管理。如何做到高水平?大数据智能化成了动力澎湃的“助推器”。 近年来,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利器”,川渝两省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尤其是今年初中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来,两地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合作向纵深推进,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提档升级的同时,还共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公共管理领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两地群众的生活便捷度。 川渝两地互认八十六项人社公共服务 7月9日在成都召开的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签署了《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于大数据,实现养老保险待遇、社保、人才信息等86项人社公共服务的两地互认。 据了解,目前各地的个人养老保险等人社信息,都由各省市单独建设,省市之间没有打通数据通道,人才跨省市流动,需要到人设部门办理养老保险等关系的迁移手续,耗时耗力。 根据川渝两省市的上述合作协议,两地将重点打造人社数据交换平台,开展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农民工、争议案件等方面的数据交换共享;推动公共招聘网和公共就业服务数据共享,定期交换劳动力流动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建立川渝一体的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资源数据库等。 依托于这样的数据库及大数据交换平台,“数据跑路”将代替“群众跑腿”。在社保方面,两地将依托共享大数据平台,加强社保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社保卡信息查询、激活、密码修改与重置、挂失、解挂等事项就近通办。 在人才信息方面,两地将强化人才流动档案协同办理,实现一次登录即可查询档案在川渝两地的存放情况。其中,通过信息化数据共享,办理人才流动档案时,不需要跑路,办理人在网上就可实现“一键办理”。 此外,依托于大数据的职称电子证书,将帮助两地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互认机制,实现职称网上互查互认、证书通用;川渝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将实行网上办,川渝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再需要纸质表单邮寄传递,办理时间大幅缩短。 “养老保险实现数据共享后,两地老百姓就不用再两边跑了。”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两地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相关应用、社保经办机构、乡镇(街道)社保服务机构和满足条件的村(社区),就可以实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确认。 省际交通纳入大数据智能化管理 4月23日,川渝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重庆潼南城区至四川遂宁磨溪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此次试点开行线路,可实现跨省公交一卡通,有效提升便捷支付。日前,记者了解到,两地力争年内实现重庆、成都主城公共交通“一卡通”。 据介绍,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在运输服务方面将全方位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智慧交通,建成川渝交通大数据共享中心,建立协同联运的交通管理运行机制和信息动态交换机制,推动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依托成渝、遂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开展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高速公路新标杆,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高速公路通道。 与此同时,两地将推进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设和跨省执法联动互认和信息化建设。在智慧交通大数据领域,双方将全面赋能川渝双城经济圈辐射范围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加油站建设运营、智慧化管理。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加快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数据系统对高速公路路况实时监控,提供最优出行方式及路线,对服务区进行组织架构优化,进行高效、专业、智能化管理。 据透露,川渝两地在开行潼南至遂宁等省际公交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城际客运网络,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广“一卡通”“一票式”“一码畅行”,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还将开通13条以上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积极推动跨省市公路快线接驳运输,并在成都都市圈、万达开、渝广等地区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 川渝将共建大数据交易平台 把川渝两地可公开的政务数据,以及专业机构从各个渠道获取的产业经济数据集合起来,制成更精细的数据产品并对外销售——8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获悉,川渝两省市正充分利用专业机构能力,并谋划共建大数据交易平台,让数据真正变成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资源。 据介绍,零散的、分布于各个领域的数据要真正发挥价值,关键在于要有专业化的机构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处理。今年5月13日,在成都举行的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上,在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与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的同时,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发展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签署合作协议。 按照上述两家专业大数据机构的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在协同推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智能应用共连共享、建设数字产业集群、建立长效工作制度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川渝大数据发展合力。为推动务实的项目合作,两地大数据主管部门将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各项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川渝大数据交易平台,正是5月13日双方协议的落地成果之一。此外,川渝两家专业化大数据机构还谋划政府便民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目前的第一项共享内容,即重庆“渝快办”和四川“天府市民云”共享防疫信息。 川渝两地在大数据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庆市大数据局相关人士介绍,两省市将在推动智能化应用共创共享、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以此加强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引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跨区域项目合作及应用示范,强化大数据推动两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川渝汽车厂家供需双方“云上”对接 两地整车厂家需要什么,配套厂家能提供什么,都能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实现及时对接。前不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截至目前,已有成都大运、四川利原、重庆标准件工业、重庆平伟汽车科技等数十家川渝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了供需信息。 川渝两地汽车厂家相互“配套”由来已久。 例如,四川建安工业是长安汽车的配套商,每年对长安销售额达10亿元,占建安年销售额的40%;成都毓恬冠佳也深度参与了长安逸动、CS75、睿骋CC等系列车型的配套;重庆戴卡捷力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等在川工厂提供深度定制轮毂;小康集团与成都莲洲科技就模型制作材料领域展开密切合作;江淮汽车、坤鼎车业、海特汽车等两地车企及配套商之间,实现了智能化协同设计和制造……数据显示,目前,四川有130余家汽摩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供货重庆,实现了补链成群、互利共赢。 推进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今年6月,两省市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两地汽车产业就近配套。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配套效率,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应运而生。在该平台上,整车企业可发布零部件需求,零部件企业可上传企业产品情况。企业还可通过平台显示的联系方式,直接与相关企业对接联系,迅速实现供需配套。 “希望通过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与川渝两地更多高质量配套商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扩大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负责人介绍,他们陆续在该平台上发布了汽车冲压件模具等产品的信息,目前已接到四川方面几家企业的业务咨询。 据悉,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系统部署在四川省政务云上,在四川省经信厅、重庆市经信委门户网站上设有该平台专题,企业人员点击该专题即可进入对接平台首页。企业用户可以在线填写部件大类、部件子类、供需数量等信息,机构用户可以进行供需信息审核。线下对接成功后,企业用户可以在线上进行备案信息的上报和修改。 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在内江开“分店” 猪肉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现在投资养猪还来得及不?在养猪大省四川,创业者或投资人最关心的这些问题,将得到更准确的回答。日前,作为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分支机构,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在业界可谓大名鼎鼎,其在线生猪交易市场的规模,占据了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5%,可谓中国生猪市场“晴雨表”。 在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深蓝色的大屏幕上字符跳动,实时显示着全国生猪价格、成交量等数据。上游各项生产成本,下游销售的价格走势,能不能进入这个行业,或者敢不敢扩大养殖规模,投资人一目了然。 这样的“分店”,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计划在全国开设5家,内江成为第一家。由此,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也被誉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共建生猪大数据,源于大数据对于生猪产业的现实指导意义。例如,前不久,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发布重庆市生猪价格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本年内价格将整体维持高位运行。这份报告提出建议:建立合川、荣昌、江津、永川、泸州、内江、宜宾等生猪优势产区产业示范带和示范集群,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产业合作,建设双城经济圈仓储冷链物流中心,促进生猪产业和生猪产品消费“双升级”。打造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生猪产品期货交易市场,降低疫情影响下生猪养殖风险等。 川渝共建生猪大数据,将有力提升川渝地区生猪全产业链的整体水平。“依托这些数据,未来双方将建立生猪产业数据收集、管理、应用新机制;打造数据引导、多方协作、精准施策的生猪行业监管新模式;构建大数据服务与新养殖技术有机结合,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新体系;在以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生猪肉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猪大数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健康食品。”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主任钟绍智表示。 事实上,川渝两地在生猪大数据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例如,去年,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和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绵阳市三台县工投集团共同成立了四川农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融合三方政策、产业、科技优势,启动了国家生猪市场-四川交易市场项目,通过数字科技为川渝两地生猪产业赋能。
正邦科技晚间公告,公司2020年8月销售生猪107.12万头,环比增长17.47%,同比增长232.93%;销售收入38.70亿元,环比增长23.67%,同比增长534.65%。 公司表示,2020年8月,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由于生猪产能释放和销售价格增幅较大所致。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86家农业上市公司中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金额约为333亿元,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3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总和达181亿元,占8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的54%,可谓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对于行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市场话语权将进一步提升。 除上述3家公司之外,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0%的农业企业有21家,从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中可以看出,养殖企业净利润整体增长幅度都表现不俗。 “本轮‘猪周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养殖门槛进一步提升,在‘非洲猪瘟’疫情下,对高生物安全条件下标准化、现代化猪舍建设资金需求以及相应的养殖管理和技术需求提升,特别是疫情导致大量散养户退出,新建和扩建猪场显著增加,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速度将会明显提升,预计到生猪产能完全恢复后,规模化水平能够达到60%左右。”朱增勇对记者说。 卓创资讯分析师马丽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介绍,生猪价格将会有一段时间维持在高位,“今年7月份至8月份,南方局部地区生猪产能下降,虽然北方复产比较成功,但入冬后各项疫病或影响产能的恢复速度。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未来是看降的,但降幅并不会太大。” 此外,朱增勇认为,从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规模龙头企业具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未来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应该说未来龙头企业市场话语权将会进一步提升,将会加速进入屠宰加工和食品加工领域。市场价格的波动将会影响所有养殖主体的利润。 “本轮产能恢复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产能完全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四季度供给将开始明显恢复,预计2021年生猪价格将会处于下降趋势,但生猪养殖仍有望保持相对较好收益。”朱增勇说。 马丽媛说,从行业过往的发展情况来看,在2006年是个分水岭,“自2007年开始,为稳定生猪供应,各项政策给了规模养殖场利好,中小养殖企业和散户加速退出,规模企业也做了横向整合,2016年开始,大型企业投资明显增加,使行业集中度大大提升。2019年,行业前10名的企业出栏数量的市场占比在10%左右,预计2020年可以提升至14%。” 市场的集中也带来了利润的集中,“大型企业有资金实力,养殖成本较低,在生物安全防控上也更到位,更有保障,未来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将加深,利润向寡头集中现象会更明显。”马丽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