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77.48万元,其中,数据服务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报告期内实现收入2346.51万元,较上期大幅增长52.8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基于拥有全球船舶AIS数据的优势,迅速推出针对船舶疫情防控的“船舶健康码”,对在某段时间内曾停靠或途径疫情严重国家的船舶,在船讯网上发出提醒,有效提升了海关、边防、海事、港口、船舶服务等单位防疫工作的精准程度。 亿海蓝一直致力于持续建立和增强航运数据资产及数据技术能力,持续推动数据为航运产业及贸易金融相关产业赋能。2020年上半年亿海蓝研发投入继续增加,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63%(记者 于德良)
截至北京时间8月24日16点,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23434221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上周(8月17日-8月23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1748232例,新增死亡病例38772例,均为5周最低。 上周发达国家新增确诊436808例,连续4周下降,新增死亡病例7793例;发展中国家新增确诊1311424例,自3月以来首次下降,新增死亡病例30979例。 发达国家中,美国上周新增确诊病例已经降至7月以来最低,但其他发达国家疫情蔓延加速。上周欧洲发达国家新增病例114715例,比4周前增加了109%,其中西班牙(43241例)与法国(27494例)新增病例最多。 图1 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周新增确诊病例 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分类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中的分类。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表2 全球累计确诊前十国家确诊病例及相关指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表3 全球累计确诊前十国家死亡病例数及相关指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美国疫情趋于缓和。上周美国新增确诊病例298466例,较前一周少增59883例,已经降至7月以来最低;新增死亡病例6750例,较前一周少增364例。截至8月23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为5701679例。 上周西欧主要国家疫情加速蔓延,西班牙、法国新增病例周环比增速均在50%以上,两国新增病例分别为43241例与27494例,合计超过申根国家同期新增病例的一半;德国与意大利新增病例也上升至5月以来高位。目前欧洲国家已经收紧防疫措施,法国多地明确了严格的佩戴口罩要求,政府也开始考虑要求人们在办公室也要佩戴口罩。 巴西疫情有所缓和。上周巴西新增病例265586例,较前一周少增39189例,5周来首次低于30万;累计确诊病例周环比增速已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截至8月23日,巴西累计确诊病例达到3605783例。上周拉丁美洲国家哥伦比亚、秘鲁新增病例分别为72807例与59433例,排名全球第4、5位,其中秘鲁新增病例创新高;截至8月23日,两国累计确诊病例分别为541139例与585236例。 上周伊拉克是中东新增病例最多的国家,新增病例27410例创新高。伊朗疫情也并未有明显好转迹象,上周新增病例15702例,仍维持在高位。 印度疫情局面依然严峻,上周印度新增病例458685例。截至8月23日,印度累计确诊病例为3106348例,但周环比增速仍是全球水平的两倍多。菲律宾与印尼疫情形势并不明朗,上周两国新增病例分别为28348例与13986例,维持高位。韩国疫情有反弹的迹象,上周韩国新增确诊病例2150例,已经接近3月上旬疫情爆发初的峰值。新增病例多在首都首尔,当地政府宣布24日起将强制民众戴口罩,措施适用于室内及户外多人的场所,只有在进餐时才能除下。 南非疫情进一步缓和,上周新增病例22428例,较前一周下降18%,已降至6月初水平。尽管如此,南非总统马福萨仍然警告,南非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出现缓解迹象,但随时可能反弹,民众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切不可疏忽大意,否则恐怕会面临个别国家迎来疫情二次高潮的覆辙。截至8月23日,南非确诊病例已突破60万例(609773例),累计死亡病例为13059例。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上周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8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2例,148例为境外输入病例。 IHSMarkit公布的PMI数据显示,8月美国制造业与服务业PMI继续回升,其中服务业PMI自2月以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制造业PMI也升至19个月高位,经济活动持续复苏。但欧元区经济复苏有所放缓,8月制造业与服务业PMI分别为51.7与50.1,较7月分别下降0.1与4.6。自7月初欧洲主要国家疫情反弹以来,各个国家逐步收紧防疫措施减缓疫情蔓延,这给欧洲经济活动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图2 美国、欧元区制造业与服务业PMI 来源:IHSMarkit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截至8月8日当周美国季调后持续申请失业金人数为1484.4万人,已连续3周下降;但截至8月15日当周季调后初次失业人数较前一周增加13.5万人至110.6万人,仅一周后再次突破百万级。 图3 美国申请失业金人数 来源:美国劳工部 疫情数据图表 全景 图4 确诊病例到达100例后主要国家累计确诊病例变化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5 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0例后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增长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6 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0例后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增长14日均值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7 死亡病例到达10例后各主要疫情国家死亡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8 死亡病例到达10例后各主要疫情国家死亡病例增长3日均值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9 国际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0 国际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世界卫生组织数据)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研究院计算 图11 国际新冠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2 国际新冠死亡与治愈人数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欧洲 图13 申根区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4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15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6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美洲 图17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18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9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亚太 图20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21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22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非洲 图23 非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24 非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中国 图25 中国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图26 中国新增确诊及疑似病例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院计算 图27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症状感染者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延续上周的涨势,今日水泥股继续“兴奋”。 8月24日,水泥股普遍强势,A股市场上,海螺水泥涨近4%,金圆股份、亚泰集团、西藏天路等涨超2%。 数据来源:Wind 港股市场华润水泥盘中创历史新高,涨超7%,东吴水泥、海螺水泥、中国建材、亚洲水泥等均有所拉涨。 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回顾近两个月,水泥行业走出爆发式行情,行业指数累涨近25%,大幅跑赢沪深300和大盘指数。 数据来源:Wind 试问该板块为何有点嗨? 主要是基于:在经过了一阵颓靡期后,随着中报龙头业绩的乐观表现释出,水泥板块的上升周期继续强势带来的利好。 随着国内疫情的受控,宏观经济不断趋稳,基建投资需求进一步释放,叠加水泥价格近期上涨明显,进而为入局标的带来一定的业绩支撑动力,促使水泥行业景气稳步恢复。 量价齐升释放利好 1.需求“虽迟但到” 众所周知,水泥制造行业具有强周期属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深,且对其下游端的需求依赖性较强。 回顾上半年,可以发现,水泥行业遭遇了严重的“水逆”。 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对其带来一定的重击,宏观经济暂时受挫,建筑行业被迫停工停产,直接使得工程的延期及建筑材料的堆积过剩,拉低水泥价格;虽说进入五六月,复工复产有序进行,需求量有所回增,但一时间进入雨季,施工进程再次被耽误致使需求端难以完全释放,水泥又被迫降价销售,整体使得入局企业经营压力倍增,水泥行业景气度受到负面影响。 “2020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9.98亿吨,同比下降4.8%,降幅较1-5月收窄3.4个百分点;上半年水泥业营业收入4262亿元,同比下降6.1%;利润767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分别较1-5月份收窄2.1和3.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 然而,好在二季度外部环境的回暖为行业后期的强势发展带来有力的先决条件,使得需求端的显著反弹,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部分消极作用。 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华安证券 得益于二季度疫情进入常态化,人们生产生活进入正轨,宏观经济明显好转(全国GDP二季度恢复正增长),同时在基建逆周期调节的助力之下,重点工程项目落地,水泥需求虽然迟到但没有缺席,迎来强势反弹,供需格局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得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 “今年国家安排地方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创下历史记录...从2020年1-6月已发行专项债的投向来看,基建领域占比超过60%,相对于2019年专项债25%的基建领域投向占比提升明显。”——公开数据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和利率情况 数据来源:长城证券 2. 涨价号角的吹响 而随着需求端得到有效释放,旺季气氛浓厚,水泥价格的上涨也便提上了日程。 数据来源:长城证券 尤其是进入8月后雨季基本结束,此前持续受到雨水天气影响的长三角地区,在八月初进行第二轮提价之后,继续推涨。 16日-20日江苏地区苏锡常、南通、盐城、扬州、泰州等地水泥价格再次上调20-30元/吨; 上海地区各品种水泥价格再次跟涨20元/吨; 浙江北部及浙中南市场水泥价格先后通知上调30元/吨; 安徽阜阳、淮南地区高标水泥价格上涨30元/吨... 水泥价格的强势自然也使得水泥企业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成本端的下降也为其改善基本面带来支撑,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下探,一度突破至红色区域。 “一季度煤炭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其中4、5月份均价分别大幅低于去年同期21%和17%。”——公开数据 下半年怎么走? 而随着需求趋稳,叠加水泥价格的上涨,以及成本端的下降,相关水泥企业也迎来了一定的业绩修复。基于此,下半年的水泥行业走势也或将延续目前这一势头,保持向上周期。 毕竟在财政扩张、货币宽松和低利率环境之中,根据近期淡旺切换,在雨季结束后,延续稳增长基建项目逐步落地的利好,新设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后期赶工压力较大,水泥等周期性需求有望增长,相关价格有望保持高位,加固量价齐升这一特点,进而或带动水泥标的的盈利弹性显现,以及板块迎来补涨行情。 “二季度,全国八成以上省份的水泥企业产量实现正增长,但水泥价格总体低于去年同期...下半年行业利润预计超800亿元,全年利润总额达1500亿元,低于去年预期,但或将是历史第二高的数据。”——公开数据 在此之下,市场虽会产生一定的分化,但龙头标的或将继续凸显其存在感。 就拿海螺水泥来说,相较于一季度的受挫(20%的净利润下滑),其作为龙头算是表现回稳。 数据来源:Wind 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信证券 根据最新财报,2020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0.07亿,同比增长3.30%;实现归母净利润160.69亿,同比增长5.31%,高于市场预期;每股收益为3.03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1.4%,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2.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同时,在费用管控方面,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下降 0.35、0.63、0.29pct至 2.42%、2.40%、-1.17%;现金流状态也较好,上半年在手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达到763.8 亿,同比增长约 115%,剔除有息负债后的账面净现金达到485亿元,同比增长86.7%;且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18.8%,降至历史低位。 公司资产负债率(%) 以及净现金状态 数据来源:国信证券 在销量方面,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公司实现水泥熟料合计净销量1.87亿吨,同比下降7.6%;其中,自产品销量1.41亿吨,同比下降3.4%,优于全国整体(1-6月产量下滑4.8%);在成本方面,由于占比超五成的燃料及动力成本下降明显,水泥吨成本174.5元,同比下降1.04元。 要知道水泥行业具备较低的投资和生产壁垒,随着中小型水泥厂的出现,市场竞争时常陷入混乱无序,而这会直接导致产能过剩且利用率偏低,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改善这一行业痛点,目前提高产能利用率势在必行,除了实行错峰生产之外,市场集中度也需进一步提升,这就是近年来国家鼓励相关企业开展并购重组,以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原因。 “近年来前十强水泥企业产能占比由2012年的36.23%上升至2019年的48.36%。”——公开数据 因此,在水泥板块后劲犹在的背景之下,目前板块处于低位估值,看好周期股核心资产的成长逻辑,即基于对量价表现的乐观,水泥头部标的(海螺水泥、中国建材、华润水泥等)会继续拓展能力边界,成长性较为凸显。 水泥制造(申万)PE(TTM) 数据来源:华安证券 结语 今年以来,水泥板块整体维持了震荡攀升的格局,这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紧密相关。一方面,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行业景气度,需求受到抑制,水泥价格出现明显跌幅,使其受挫;另一方面,在后期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旺季需求跟上,水泥涨价频现,海螺水泥等业绩趋稳,整体为行业后续走势带来积极驱动力。 目前身处8月,行业迎来淡旺季的转折点,展望中后期,在基建和房地产开发加速回暖之下,需求端继续发力,水泥价格也逐步企稳,板块活力还是较为可期。当然,万事小心为上,原料成本以及基建建设等因素带来的不及预期风险也无法忽视。
图片源自网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各行各业带来严峻考验,也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以在线会议、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新应用、新业态各显其能,对于疫情防控防控与复工复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凸显。 在这背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各行各业全面加快数字化升级的同时,网络安全也正面临着更复杂、更体系化的要求。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漏洞、黑色产业和网络攻击等风险因素,目前多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以提高网络安全的保护力度,并支持网络安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守护网络安全非“一日之功”,也非靠某部门“一己之力”可以达成。8月22日播出的《网安天下》节目不仅展示了一份警企合作共建网络安全屏障的范本,还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安全保护方面迈出新一步的探索。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为新基建保驾护航 8月11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数据风险监测与预警防护能力提升,但数据安全防护意识依然薄弱,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去年累计发现我国重要数据泄露风险与事件3000余起,针对数据库的密码暴力破解攻击次数日均超过百亿次。 重要机关、党政部门亦成为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报告显示,某黑客组织2019年对我国300余个政府网站发起了1000余次DDoS攻击;“蔓灵花”组织就重点围绕我国2019年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大幅扩充攻击窃密武器库,利用数十个邮箱发送钓鱼邮件并攻击了近百个目标,向多台重要主机植入了攻击窃密武器,对我国党政机关、能源机构等重要信息系统实施大规模定向攻击,为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维护带来风险。 时至今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众健康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网络安全的受重视程度亦不断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院士指出,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也是国际战略在军事领域的演进,我国的网络安全正在面临着严峻挑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战略和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推广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筑牢网络安全底线是历史的使命。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和网络为核心,其发展前提是用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筑牢安全防线。 为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包括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对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该办法是保障新基建网络安全的关键措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为新基建保驾护航,既要切实保障新基建的网络安全,又要使新基建成为促进中国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认为,从全球来看,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成为各国防范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的通用做法。对我国而言,《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是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的适时之举。 “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系统将承载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核心业务和海量数据,但目前关键领域系统设备的网络安全状况仍有待改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很多知名工控厂商提供的设备中存在安全漏洞,其中中高危漏洞占较大比例,一旦被攻击入侵,将可能造成生产停滞、断水断电、重大经济损失等后果。可以说,《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发布实施,将为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持续稳定运行筑起一道安全底线,将在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尹丽波表示。 多政策出台维护网络安全,相关产业目标规模超2000亿元 事实上,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之前,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网络安全相关行业政策,以应对现阶段网络安全方面的风险。 在新基建浪潮下,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和应用正蓬勃开展,为便捷生活的美好未来增添新的想象力,也为网络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从小米摄像头疑似泄露用户隐私数据,到猎豹移动旗下数十款应用因“破坏性广告”被应用商店集体下架,再到TikTok和大疆遭遇安全质疑,用户隐私泄露和安全漏洞传闻让这些“明星”创业公司饱受争议。 金融领域的数据风险事件亦时有发生,数据库勒索、内部人员数据倒卖、云上数据窃取均对企业的数据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近期上海银保监局披露的两张罚单显示,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分别被罚100万元,两家银行被罚事由均包括“对某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 瑞士再保险在中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观察中表示,2019 年,勒索软件的网络攻击的发生数量急剧上升,理赔频率持续增加,导致美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损失率在2019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至45%。 针对上述网络安全问题,去年全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去年4月,《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出台,旨在有效防范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和公民合法权益;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除了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和制定运营者规范,近两年来,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规划,旨在运用市场力量培育有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企业,带动产业成熟有序发展。 去年6月,《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同年9月27日,中国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显示,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营收超过20亿元的网络安全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 警企合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守护网络安全非“一日之功”,也非靠某部门“一己之力”可以达成。它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落实防护责任,形成网络安全防护的强大合力,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以5G技术可能面临的威胁为例,数据显示,未来5G将有80%的流量来源于行业,其中50%来源于行业增强,如基于5G实现的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25%来源于行业重构,如基于5G实现的智能制造等;25%来源于行业创新,如基于5G的车联网、VR/AR带来的新旅游、新娱乐等。应对复杂的应用场景,就需要多方联手联动防御,合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形成完善的技术生态。 对金融行业而言,金融科技的浪潮让让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因其行业特性,金融企业的用户尤其容易受到信息泄露的威胁。 《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求职等重要行业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库数据安全事件频发。 此外,部分不法分子已将数据非法交易转移至暗网,暗网已成为数据非法交易的重要渠道,涉及银行、证券、网贷等金融行业数据非法售卖事件最多占比达 34.3%,党政机关、教育、各主流电商平台等行业数据被非法售卖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由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主办、中国平安冠名的全国首档网警电视栏目《网安天下》即以案例的形式揭开了暗网的面纱,并提供了一份警企合作的参考范本。 8月22日,《网安天下》首期节目播出。据节目介绍,2020年初,深圳网警在工作中发现,某“暗网”交易论坛中有一昵称为“lsr”的虚拟身份,活跃地交易着各类公民个人信息,售卖数量巨大,信息真实,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深圳网警通过对海量的网络特征和虚拟身份进行分析,摸排黑产链条,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现实身份,全部绳之以法。 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在节目中表示,信息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防范信息泄露、滥用、诈骗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仅仅依靠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监管部门发文警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监管要求,协同网警做好问题应对,强化源头治理,承担起信息安全共治的责任。 今年是我国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立法的重要时期,平安集团还是公安部选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符合性评估”首批试点单位,目前平安现在正在参与公安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符合性安全评估指引》的编制及验证工作。 企业除了直接参与网络安全风险的应对之外,亦可以在加强消费者教育与保护方面作出贡献。 《网安天下》节目设置了每周谣言榜、专家访谈、科普小课堂等内容,旨在加强大众对金融黑产的关注度,对金融消费者进行正确的保险和理财观念教育,提升对金融黑产的防范意识。 “金融消费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及风险识别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才能让‘暗网’触角无处可走、让‘黑中介’失去生存土壤。” 为了增强疫情期间的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今年2月起,平安集团旗下包括平安银行、平安普惠、平安产险等在内的多家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了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推出12期公开课。课程内容均围绕贷款骗局、信息保护、非法集资等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 在业务经营当中,平安也始终重视信息安全,在数据安全、打击黑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以确保客户个人信息安全。针对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平安已作出全面部署方案。 针对内部风险,平安现已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做好数据安全管理。针对客服等需要使用客户信息的场景,对客户个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内部员工也按照最小授权原则,只能在平安内网浏览工作必需的数据,未经审批无法下载或者外发。 针对外部风险,平安通过技术和管理双管齐下,建立“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的纵深防御体系,借助AI模型来实现安全态势感知,提前发现和处置各类风险隐患。 “比如平安人寿的智能风控系统,它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旦发现疑似客户信息被盗的情况,就会通过二次身份验证、拦截等方式避免客户资金损失。还有平安银行已经构建起系统性流程,线上实时拦截+线下排查挖掘,伪冒风险管理团队利用策略模型对各类黑产场景进行探究,通过声纹识别、号码监控、客户画像等技术手段,辨识黑产线索,目前已累计挖掘出黑产号码144个、黑产电话369通、黑产投诉380起。“陈遥介绍称。
本周创投市场的热度出现大幅降低,投资事件显著减少。本周融资相比上周减少50%以上,其中战略投资、天使种子轮占主导。融资主要集中在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赛道,截至目前,企业服务近一年交易数量为462个,交易金额1295.65亿元。与此同时,中证协发布报告提出逐步建立完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应用标准和技术规范,鼓励证券公司在这些领域加大投入,促进信息技术与证券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业务及管理模式数字化应用水平提升。 整理 | 李亚静 张丞 图 | 视觉中国 一周创投热点 自8月16日起至8月23日,本周共计发生79笔融资,相比上周(163笔)减少50%以上。 在赛道分布看,本周Top 3热门融资赛道分别为:企业服务(18笔,占比22.8%)、医疗健康(16笔,占比20.3%)、文娱传媒(8笔,占比10.1%)。企业服务行业独占18笔,持续获得资本青睐。 从融资轮次看,项目集中在战略投资、种子天使轮,其中战略投资24笔、种子天使轮融资21笔。其中战略投资相比上周(41笔)数量略有减少,A轮投资相比上周(14笔)数量略有增加。 36 氪经公开资料整理,具体的融资赛道和轮次分布情况如下图: 融资赛道分布图 36氪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融资轮次分布图 36氪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一周融资大事件 本周大额融资事件数量共16笔,相比上周(55笔)大幅减少。本周大额融资集中赛道Top 3分别是:医疗健康(5笔)、汽车交通(2笔),和企业服务(2笔)。医疗健康和企业服务两个赛道在融资次数上也是位居前三。TOP3交易事件其中一笔来自教育赛道,来自在线少儿英语品牌「伴鱼」宣布完成的1.2亿美元 C 轮融资,本轮由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和天际资本领投,SIG、合鲸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由穆棉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伴鱼曾获得SIG、集富亚州、合鲸资本、Starling Ventures和头头是道等机构的投资。 一周融资大事件 一周募资大事件 36氪经公开资料整理,本周共有6支基金开始募资,计划募集资金规模超过325亿人民币。其中最大笔募资为滨海产业发展基金,该基金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各出资100亿元、滨海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合计出资100亿元共同发起成立,未来将通过现有基金和市场化方式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筹集,5年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模。基金布局的重点领域为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其目标是支持天津市企业及国际国内优秀企业在滨海新区投资项目,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滨海新区落户发展。 一周募资大事件 一周好玩项目 一周好玩项目,36氪经公开资料整理 科技 「洛微科技」 洛微科技创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杭州,并在西安、美国洛杉矶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该公司将光相控阵(OPA)、连续波调频(FMCW)和晶圆级微纳光学等的技术应用到LiDAR领域,自主研发了纯固态成像级激光雷达(Imaging Grade LiDAR)以及实现了毫米级的系统级封装(SiP)的微激光雷达(MicroLiDAR)。目前,公司第一代的纯固态成像级LiDAR已经初步完成样品,计划于下个月正式发布,Micro LiDAR已经进入量产,开始为多家客户供货。 具体到产品上,洛微第一代成像级LiDAR产品为200线产品,高于市面上的机械式扫描LiDAR产品(16/32/64线等),并通过自研芯片和光学方案可以非常好的控制成本。 LuminWave自研了独有的LuminScan™光束控制技术使动态选区扫描(ROI)和可编程分辨率成为可能,可以更加灵活地配合各类传感器融合的需要。除了直接销售销售LiDAR产品,洛微科技也会为客户提供定制的软硬结合的细分场景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好的进行LiDAR与其他传感器的融合,LiDAR数据的处理。 生物 「指真生物」 指真生物是一家由国内IVD知名企业核心技术管理骨干共同发起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体外诊断用户提供优异的血液学检测仪器、试剂及服务。 目前,指真生物已逐步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平台、蛋白荧光标记技术平台、多光谱流式荧光检测平台以及全自动磁分离技术平台,形成了针对临床诊断中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场景的流式荧光免疫产品线和血球感染联检产品线,陆续推出了细胞因子多因子联检试剂、多参数流式细胞仪以及血常规与CRP联检一体机等系列产品,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基础。 指真生物的CytoPOC系列流式细胞仪已于2019年末获批上市。 「安济盛生物」 安济盛生物由具有近30年骨病药物研发管理及产业化经验的公司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为柯华珠教授创立于2018年6月。公司专注于重度骨骼、关节及肌肉疾病领域的全球首创新药研发。目前,安济盛生物已建成完备的新药筛选和开发平台,研发管线涵盖严重骨质疏松、椎体融合延迟、骨折不愈合、骨关节炎等疾病领域。 目前,安济盛生物的候选药AGA111项目已于近日在中国获批临床,将开展在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接受椎体间融合术时单次椎体间局部给药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1/2期临床试验。 食品 「Hey Maet」 Hey Maet成立于2020年疫情爆发后,是一家中国植物肉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汉堡饼、中西式香肠、猪肉碎、牛肉碎、牛肉块、鸡块等植物肉产品。团队在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上沉淀多年,拥有来自伯克利大学科学院院士 David Drubin和来自威斯康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常青藤院校植物肉研发专家的技术支持。团队核心成员大多来自家乐氏、太太乐、蜀海、白象、LVMH、新希望等公司。创始人ChiChi拥有十年素食经历,曾为考察人造肉市场拜访以色列细胞肉、3D打印肉公司及海藻蛋白肉公司。 Hey Maet接下来的产品推广主要瞄准线下餐饮B端市场,基于双塔的生产优势和品牌自己的研发优势,通过对生产工艺和原料选取的本地化改良,为B端提供可定制化的产品。并通过B端,为国内消费者提供符合中国消费习惯的植物肉美食。 今年5月,Hey Maet曾与零食品牌百草味联名推出植物肉粽产品,并在线上渠道进行销售。结合第一款产品的消费者反馈,团队研发出了全新升级的第二代植物肉产品,包括火锅牛肉丸、猪肉块和植物基水饺馅料等产品。 消费 「奢屋速卖」 奢屋速卖(SOOVOO)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奢侈品速卖交易平台,种类涵盖包包、鞋履、服饰、手表、珠宝等。奢屋速卖采用C2B拍卖逻辑,平台收取相应服务费,同时针对平台回收商品,赚取中间一定比例差额。 奢屋速卖通过线上、线下以及上门方式,深度服务c端用户的奢侈品回收和速卖需求;同时在供给端,通过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合作及与相关认证鉴定师深度合作,保障所有商品经过多次复核检测,确保正品;并且运用行业大数据,给出合理价格以及拍卖流程,更好的配商家货源需求。 据悉,目前奢屋速卖汇集有全国数万奢侈品经销商,以及通过大众点评、抖音、小红书、微信裂变等数十万奢侈品用户。在抖音、闲鱼以及私域流量端,奢屋速卖单月GMV达数百万。接下来计划通过线上小程序、APP、社群以及实体店输出服务,帮助用户最快速度变现闲置奢侈品。 电商 「样美严选」 样美严选成立于2019年3月,主要通过制作内容打造IP,并最终引流到电商平台变现。公司在抖音、快手、微博和微淘等平台投放内容,并已规划三挡直播节目,分别是创始人颜王主持的《颜王说》,强调医生IP的《美医课堂》,以及普及护肤、彩妆和医美知识的带货直播节目《样美大卖场》。 样美严选想基于内容吸引粉丝,让粉丝了解医美知识,帮助求美者选出靠谱机构。除了打造内容矩阵,公司掌握着医美供应链资源、医生资源,并已经与华熙生物签订了战略合作。公司还在天猫开设了医美大卖场,以店中店的模式,在每个城市选出5-10家优质服务机构上架店铺,通过旗下的内容矩阵引流到用户到天猫及抖音小店,基于内容,抓取精准用户,从而引导医美产品及服务的转化,打造“样美严选”的品牌力。 与常见的医美O2O平台不同,前期阶段,样美并不借助广告盈利。其主要盈利来源是天猫大卖场所抽取的提成。此外,直播节目除了用于用户科普,也会带来直播促销、带货的收入。 企服 「科杰大数据」 科杰大数据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数据中台综合服务商。公司通过构建数据资产,帮客户加速实现全线业务智能化,科杰的目标即为企业客户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与服务,以软件定义大数据能力,通过基础设施的构建与服务助力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建设。其产品主要服务于企业的IT研发部门,目前客户来自金融、通信、新零售、教育、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近期,科杰发布了其国产化大数据最新产品矩阵KeenData3.0。据悉,数据中台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本身强调的是标准和通用能力,科杰的产品也已经实现标准化,部署周期在7-15天。其产品主要按照客户所需的节点数来定价,推广方式包括直营和渠道两种。 「火眼云」 火眼云从2016年1月成立以来,重点搭建全面、完善的企业数据库,利用超大规模的爬虫与NLP技术,构建高质量的企业数据库支持自动化营销,已沉淀超过6千万家企业及对应职场人群的画像。 基于高质量的数据库、全渠道触达的能力以及自动化营销能力这三点优势,火眼云形成了以数据+营销引擎相搭配的产品架构,即ZoomInfo + Marketo模式,在双引擎的驱动下,基于 ABM 技术为客户提供主动营销获客能力,这是火眼云区别于市面上的SCRM 等纯工具化产品最大的亮点。经过多年的积累,火眼云已经形成了数千万企业和人群画像,通过相关知识图谱自动识别目标,跟踪用户行为轨迹,分析挖掘其意向程度,基于策略自动营销转化。 目前,火眼云ABM平台客户超过 1000家,主要是中大型客户,来自IT软件类、企业服务类、B2B供应链等行业,已经成功服务了像阿里巴巴、滴滴出行、腾讯云、企业微信、华为、微软、AWS、猎聘、权大师、销售易等头部标杆企业。平台年费集中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年增长率在300%。 人工智能 「星药科技」 星药科技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AI技术支持新药研发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意在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药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相结合,搭建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降低科学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开发周期和成本,从而推动新药研发各个流程。 目前,星药科技已经完成了包括逆合成反应预测、药物筛选、分子设计等多个药物研发模块的搭建,完成了若干个客户的设计方案交付,并成为国内知名药企的战略合作伙伴,与行业专家共同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 「墨的新材料」 墨的新材料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提供数码喷墨印花染料的初创公司。公司较早的进入了数码喷墨印染赛道,目前在佛山有自建的工厂,年产能可以达到500吨。其产品被应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材质中,比如合成化纤、纯棉。墨的新材料的染料较之于传统染料具有较高的染料利用率、省水、低功耗、污染低等优势。 墨的新材料的客群集中在渠道维护商以及印花厂,2019年全年营收2500万元。公司今年计划继续进行新染料的迭代以及产能的扩充。 一周政策 中证协:鼓励证券公司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加大投入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加快出台行业标准,促进金融科技应用融合。逐步建立完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应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在投资顾问业务领域的应用条件及合规要求。鼓励证券公司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加大投入,促进信息技术与证券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业务及管理模式数字化应用水平提升。 商务部:拟增补15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记者获悉,据商务部官网消息,商务部拟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由各地推荐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名靠前的优秀电子商务园区中,择优选出15家增补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万香国际创新港(上海)、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中国东海水晶城等入选。 工信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反诈大数据平台建设 记者获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运用大数据推进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反诈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全网疑似涉诈网络资源交叉核验机制,对高危码号、IP地址、域名等及时清理整顿;探索实施行业涉诈失信企业“黑名单”。 发改委:支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记者获悉,发改委发布《关于信贷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建设5G网络、物联网、车联网和骨干网扩容等;支持市政公用设施数字化改造项目,包括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领域终端系统等;支持大数据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建设集约化数据中心、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和产业数字化平台等;支持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项目。 工信部对包括乐游在内8款APP进行下架 记者获悉,工信部7月24日通报了58家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企业的名单。截至目前,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复检,尚有8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名单见附件)。依据《网络安全法》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工信部组织对上述APP进行下架。 一周人气观点 李勤@36氪 对2000年泡泡网的创业史,李想总结当时的问题是还不懂管理和团队协作,也不懂建立什么样的管理结构,而且因为是行业第三,常年被头部公司的灰色规则绑架。所以2005年创立汽车之家时,李想的原则是“一定做到行业第一”,考虑到自己在管理上的短板,就引入海归背景的秦致作为CEO,帮助搭建管理结构、梳理企业文化,最终把汽车之家的规模和流量快速做到头部,一家网站吃掉了行业几乎全部利润。 而李想对汽车之家的遗憾是,没有很清晰的总结成“为什么好”的系统和方法论。而在理想汽车这家公司上,“要有系统和方法论去支撑我们做得更好。” 理想汽车成立以来,李想先后推行了四步法、八步法、OKR、LBP(来自丰田的工作方法,主要用于问题纠偏)等多种工作方法,以及为员工付费学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高效能》培训效果在理想内部参差不齐——帮助建立企业共同语言,以此来打造组织体系。 →《深氪 | 从18层地狱爬出的「理想」》 倪文 刘意默@首席人物观 站在小米十周年的档口,雷军开始频繁提起的一个词是:年轻。 6天前,在小米科技园,他立在台上,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回顾了小米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临近尾声,这位“劳模”企业家,说起了关于小米的愿望,其中一个是:不会再有人说雷总是劳模了,因为这个舞台属于小米的年轻人。 年轻之于雷军,或许是从他入驻B站,深度“鬼畜”自己开始的。但回归商业本色,年轻更多地指向,在小米下一个十年里,那些组成年轻的元素,究竟来自于哪里。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家公司,需要借助它维系创新驱动力、并延续创业激情。 →《后浪凶猛,小米年轻》 祝颖丽@电商在线 从各项指标的绝对数值来看,拼多多交上来的成绩单并不赖。毕竟一个季度新增了8140多万的月活用户,年活跃消费者也增加了5510万,而且亏损也比疫情期间收窄了不少。 但放在一个时间轴和与其他平台对比来看,这是一个让人很难满意的成绩。跟自己比,无论是GMV还是年度活跃消费者、月活用户,拼多多从疫情回到常态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反观GMV体量近两倍于拼多多的京东,从疫情走出来,收入增速从20.7%恢复到了33.8%;用户数据上,京东这个季度年消费者环比增加了3000多万用户,比疫情期间增长还快。 这意味着,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给电商平台带来的助推力,在拼多多这里有些后劲不足,而在京东那里却仍在持续。 别人进步,自己退步,对拼多多来说,这是一个警示。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潮水退去,是否也意味着拼多多的软肋正在显现? →《市值被京东反超,拼多多Q2财报暴露了什么?》
在科技股走强以及利好经济数据支撑下,美股上周整体表现较好,科技股持续发力也助力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再创新高。不过,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美股仍处于动荡期,未来要保持上涨势头还需要更好的经济数据和刺激政策支持。 截至上周五收盘,纳指收于11311.80点的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纳指已经累计第35次创下收盘历史新高,上周累计上涨2.65%。标普500指数也累计上涨0.72%。道指表现相对落后,上周几乎平收。 科技个股方面,苹果公司在市值突破两万亿美元后并未放缓涨势,上周五大涨5.2%,股价直逼500美元,总市值达2.1万亿美元,累计周涨幅近8%。此前,苹果公司宣布计划于本月底进行1拆4的拆股计划。苹果表示,此举是为了使更多的投资者更容易买到公司股票。 兴业证券权益策略研究分析师陈敬认为,5G时代下苹果拥有充沛的现金流、领先的供应链能力以及前瞻的研发能力,两万亿市值将是苹果新十年的起点。 除苹果外,特斯拉近期也宣布了拆股消息。截至上周五收盘,特斯拉股价大涨2.41%,收于2050美元附近,累计周涨幅为24.19%,总市值近3820亿美元。微软、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周涨幅均在2%以上。 对于当前科技股走势,保德信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首席市场策略师昆西·克罗斯比说,一般情况下,只要市场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那些拥有强大资产负债表并实现强劲增长的大型科技股大概率将继续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市场经济数据向好也支撑投资者持续看好美股。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IHS Markit)上周五公布的速报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7,高于市场预期的51.3和7月份的50。 当月服务业活动指数和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4.8和53.6,分别创下近17个月和近19个月新高,服务业活动指数在今年首次进入50以上的扩张区间。 埃信华迈经济学家琼斯(Sian Jones)认为,最新经济数据表明私营部门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都在回升。 太阳信托咨询服务公司(SunTrust Consulting Services)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凯斯·勒纳(Keith Lerner)评论称,目前经济数据已持续改善,未来股市要持续走高需要更好的经济数据支撑,市场目前仍处于动荡期。 美联储正努力维持零利率并大量购买债券来支撑美国市场和经济,但美财政刺激方案却迟迟不能落地,两党仍在讨价还价。投资者表示,美国经济和市场需要国会提供新一轮财政刺激才能继续复苏。 本周,一年一度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将以线上方式召开,会议主题是“展望未来十年: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根据堪萨斯联储的公告信息,参加此次线上会议的包括全球央行行长、美联储官员、学者和一些私营部门经济学家,会议将向公众直播。届时,全球央行行长将会讨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以及如何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 由于美股一直是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和低利率的最大受益者,人们普遍预计,美联储官员本周也会保持鸽派立场。上周稍早时候,美联储公布的7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担忧疫情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并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威胁。
上半年营业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长2.86%;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36.28%。8月22日,面对疫情的影响,科大讯飞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中报成绩单。 “2020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在AI落地的核心行业赛道上,教育和医疗均呈现了很好的增长态势。”科大讯飞方面对记者说。 教育医疗赛道增速明显 据介绍,在应用赛道上,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司法、办公等应用场景,已经实现了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在不断扩大的应用规模中“算法-数据”持续闭环迭代。 半年报显示,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坚持“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的理念,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通过覆盖教、学、考、管四大主场景的智慧教育全栈产品体系,创造数字化和智能化教与学环境,并进一步构建区域因材施教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教与学过程中的数据积累,通过AI算法对数据持续分析,实现减负增效、促进教育进步。 “教育赛道上的核心产品,是B端的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和C端的个性化学习手册以及学习机。上半年教育赛道上实现营收为13.17亿元,同比增长35%。疫情期间我们免费为全国21个省、1500多万师生提供了超过21亿次的停课不停学活动。”科大讯飞方面告诉记者。 在科大讯飞看来,B端解决方案阶段性提升了科大讯飞的经营收益,公司承接这些项目更看重的是能有机会真正接触到这么多孩子,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作业,以及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的大考全过程化学习数据。公司的AI产品与这些过程化的数据相结合和更新迭代,将会达到更好地效果。未来这些数据的运营也会持续产生新的价值。 再看医疗领域。科大讯飞产品通过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深度切入医生临床诊断流程,在医生诊断过程中给予辅助诊断建议,提升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力国家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重大医改政策的落地。 科大讯飞方面对记者表示,医疗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7442.7万元,同比增长了665%,这是公司从2015年开始布局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赛道,2019年开始进入盈亏平衡的状态,今年开始进入到收获的阶段。科大讯飞针对传染病、危重病的诊疗,辅助医生的判断,电子病历等,形成了数据资产的积累,帮助基层医生的诊断合理率从70%提升到了88%。 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科大讯飞陷入上市以来首次季度级亏损。进入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推进,数据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由一季度的 -1.31亿元和-1.34亿元增长至二季度的3.89亿元和1.41亿元。上半年公司新增中标合同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9%。 新基建示范工程大有可为 今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联合承接了发改委的5G+智慧教育的新基建示范工程。5G与AI的结合,更加重视教学体验,进一步帮助师生减负,聚焦因材施教方面。 据悉,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已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2013年中国移动战略入股科大讯飞,持有其15%股份,成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并与科大讯飞在AI助手、智能语音、O域管理、深度学习、智慧家庭、泛智能终端、智慧客服等方面开展研发协同、深化产品应用。目前,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下属成研院成立了5G+AI联合实验室,欲进一步提升科大讯飞在新基建项目中的综合竞争优势。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四大平台之一,科大讯飞拥有最早的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以及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有望推动更多数字孪生城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业务落地,为城市运营、政务服务、产业升级等多领域赋能。 有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科大讯飞拥有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智能语音技术,预计未来会有更多AI技术落地成果。2019年是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开始进入2.0阶段的第一年,公司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及应用规模化落地,在“新基建”的加持下,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发展也将迎来重大机遇。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将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尤其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科大讯飞AI业务未来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多。”上述分析师说。